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管理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2006

(二)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学科。《管理心理学》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了解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后续课程为组织行为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为今后的管理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心理学一般知识、个体心理与个体激励、群体心理、领导心理与组织建设等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案例的分析讨论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讲授时要注意顾及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54 学时

学分数: 3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学生自学并结合案例进行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学习期间将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课程总成绩的计算方式如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60%,平时作业、自学成绩占4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基础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管理者角色论,掌握管理者的技能;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二、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角色论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领会)

2、管理者角色论(理解)

3、管理者的技能(理解)(识记)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领会)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管理心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学科的发展二、从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心理学

三、管理心理学在其他国家的研究与应用

四、中国古代、近代管理心理思想和现代研究应用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与新世纪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二、员工的多元化

三、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

考核要求:1、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领会)

2、管理心理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领会)

第三章人的差异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的差异,并掌握如何据此进行有效管理;了解人的知觉、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的影响;理解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掌握塑造行为的方法。

教学时数: 5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个性概述二、气质差异与管理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四、能力差异与管理

第二节人的知觉、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一、知觉二、价值观三、态度四、工作满意度

第三节人的行为及塑造

一、人的行为二、人的行为塑造

考核要求:1、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的差异(领会)

2、个性差异与管理(运用)

3、人的知觉、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及对工作的影响

(领会)(运用)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理解)(识记)

5、塑造行为的方法(领会)(运用)

第四章激励理论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激励及其动力基础;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实践价值及局限;学会用激励理论来解释组织的各种激励措施。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激励及其动力基础

一、需要二、动机三、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四、激励概述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二、双因素理论三、ERG理论四、成就动机理论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二、公平理论三、目标设置理论

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综合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二、归因理论三、综合型激励模式

考核要求:1、激励及其动力基础(理解)(识记)

2、各种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实践价值及局限(理解)(识记)

3、用激励理论来解释组织的各种激励措施(运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的现代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了解目标管理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学会运用员工参与、工作丰富化、浮动工资、灵活福利等激励手段;了解知识型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二、目标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节员工参与与工作丰富化

一、员工参与二、工作丰富化

第三节浮动工资与灵活福利

一、浮动工资二、灵活福利

第四节特殊对象的激励

一、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二、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考核要求:1、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理解)(识记)

2、员工参与、工作丰富化、浮动工资、灵活福利等激励手段的运用

(领会)(运用)

3、知识型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法(领会)(运用)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管理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熟悉员工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学会制定员工心理健康帮助方案。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社会压力与心理紧张

一、压力与心理紧张二、紧张的体验三、心理紧张的影响

四、造成紧张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挫折

一、挫折的个体差异和容忍力二、挫折产生的原因三、挫折行为

第三节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一、员工心理健康的内容二、员工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三、有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方案

考核要求:1、心理紧张的影响、造成紧张的主要因素(领会)(运用)

2、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行为(领会)(运用)

3、员工心理健康的内容(理解)(识记)

4、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运用)

5、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案(理解)(运用)

第七章群体心理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群体的结构和类型;了解常见的群体心理现象;

重点掌握群体的功能,群体凝聚力、有效性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理解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对个体的影响。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

一、群体及其分类二、群体心理现象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第二节群体绩效

一、群体结构与群体绩效二、群体的凝聚力与群体绩效

三、群体的有效性与群体绩效

第三节群体动力

一、群体动力理论二、群体规范三、群体压力

考核要求:1、群体的结构和类型(理解)

2、群体心理现象(领会)

3、群体的功能(理解)

4、群体凝聚力、有效性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理解)(运用)

5、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对个体的影响(领会)

第八章群体中的人际交往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群体中的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沟通的原理,掌握信息沟通的艺术;掌握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学会正确看待冲突、有效管理冲突。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和人际需求的基本倾向二、人际吸引三、人际相互作用分析

第二节信息沟通及其艺术

一、信息沟通的原理二、信息沟通的媒介与障碍

三、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第三节冲突及其管理

一、如何看待冲突二、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三、冲突的管理

考核要求:1、人际关系和人际需求的基本倾向(理解)

2、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解)(运用)

3、信息沟通的原理,信息沟通的媒介与障碍(领会)

4、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

5、如何看待冲突,冲突的管理(运用)

第九章群体互动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竞争与协作的对立统一关系;了解影响竞争与协作的因素;掌握谈判的过程、要素和技巧;了解权力及其基础;了解诱导的特征。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竞争与协作

一、普遍存在的竞争与协作二、竞争与协作的影响因素

三、竞争与协作的互动

第二节谈判与管理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谈判二、谈判的过程三、谈判的要素和技巧

四、第三方介入帮助

第三节权力与诱导

一、权力及其基础二、依赖和管理三、不同于权力的诱导

四、诱导的特征

考核要求:1、竞争与协作的对立统一关系(领会)

2、影响竞争与协作的因素(领会)

3、谈判的过程、要素和技巧(领会)(运用)

4、权力及其基础(理解)

5、诱导的特征(领会)

第十章领导心理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领导的功能、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重点掌握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和培养、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理解四种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理解领导有效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领导及领导者

一、领导及其功能二、领导者的类型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二节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一、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培养

第三节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一、成龙配套、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能位相宜、能力相加的智能结构

三、协调互补、刚柔并济的心理结构四、专业互补、职能到位的专业结构

第四节领导者思维和行为的出发点

一、经济人假设二、社会人假设三、自我实现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

第五节领导行为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二、领导方式理论三、权变理论

考核要求:1、领导及其功能(理解)

2、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领会)

3、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和培养(识记)

4、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识记)

5、四种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理解)(运用)(识记)

6、领导有效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理解)(运用)(识记)

第十一章组织文化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文化的特点和组成;了解组织文化对组

织的影响;识别三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学会发展和塑造高绩效的组织文化。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文化及三种典型组织

一、组织文化的特点和组成二、组织文化理论三、三种典型企业组织

第二节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

一、组织文化的功能二、组织文化的负面作用

第三节组织文化建设

一、发展高绩效的组织文化二、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塑造

三、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文化整合

考核要求:1、组织文化的特点和组成(领会)

2、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领会)

3、三种典型企业组织(理解)(运用)

4、发展和塑造高绩效的组织文化(运用)

第十二章工作团队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团队的特征、类型和发展阶段;认识团队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塑造高绩效的团队,把个人培养成合格的团队成员并不断激发成熟团队的活力。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团队的特征和类型

一、工作团队的特征二、团队的类型

第二节团队建设

一、团队发展的阶段二、团队建设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团队的组织管理

一、怎样的团队是有效的二、怎样塑造高绩效的团队

三、怎样把个人培养成合格的团队成员四、怎样不断激发成熟团队的活力

考核要求:1、团队的特征、类型和发展阶段(领会)

2、团队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领会)

3、怎样的团队是有效的(理解)

4、团队的组织管理(运用)

第十三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教学要点: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变革的目标、组织发展的特点;熟悉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组织变革、发展的程序和方法;理解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掌握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变革

一、变革的目标二、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三、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的特点二、组织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及其建设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四、学习型组织的推广应用

考核要求:1、组织变革的目标、组织发展的特点(领会)

2、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领会)

3、组织变革、发展的程序和方法(运用)

4、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理解)

5、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步骤和方法(运用)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

2、《管理心理学》卢盛忠主编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2

3、《管理心理学》廖明明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6

4、《管理心理学》朱永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

5、《管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

6、《管理心理学》汪雪兴主编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7

7、《管理心理学》苏东水著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4

执笔人:黄国红审核人:审核院系:政管学院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管理心理学》期末试题A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座位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A 参考答案 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总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核分人 题 分 复查人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 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过程的管理职能是(B )1-1-40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指挥职能 D .控制职能 2.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三种形态:激情、应激和(A )1-1-43 A .心境 B .心情 C .心态 D .心智 3.不要主观臆测和单凭内省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而应当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环境并找出人行为结果的真正心理原因是管理心理学研究应坚持的(C )1-1-58 A .联系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具体性原则 4.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 )1-2-69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古利克 5.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系: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 考室:_______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Management Psychology) 编制单位:金审学院 编写人:周文莉 编制时间:2016年3月

课程说明部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类的基础课,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课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以为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明确个体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有效地进行激励;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群体工作效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影响力、领导方式、自身素质,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组织效和组织变革等内容。把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管理实践。 (三)课程性质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四)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普通心理学。 二、课时分配

正文部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及其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范围。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对推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三、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良好效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萌芽期 二、确立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 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 力差异与类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 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 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 是20 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 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 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 以便促使 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 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要点: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 世纪初个人主 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把人当做机器的附属品,而忽略了人类的精神需要,如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3.如何评价社会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 问 题. 从" 经济人"的假设到" 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 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如此,"社会人"假设也存在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2、假设中的人际关系,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也没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它 不能解决资本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如,我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管理心理学》期末试题A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座位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A 参考答案 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总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核分人 题 分 复查人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 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过程的管理职能是(B )1-1-40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指挥职能 D .控制职能 2.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三种形态:激情、应激和(A )1-1-43 A .心境 B .心情 C .心态 D .心智 3.不要主观臆测和单凭内省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而应当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环境并找出人行为结果的真正心理原因是管理心理学研究应坚持的(C )1-1-58 A .联系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具体性原则 4.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 )1-2-69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古利克 5.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A )1-2-67 A .泰勒 B .梅奥 C .马斯洛 D .洛斯奇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院系: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 考室:_______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1204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 学分数 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1.课程得性质 本课程就是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得专业模块选修课;也就是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得选修课。本课程就是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得交叉学科,就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得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得积极性得学科。 2.课程得任务 通过对本课得学习,将帮助学习者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得基 础理论、人得个性、人得需要、人得期望、人得挫折、人性管理、以及激励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创造行为、人群心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与主要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全面地提高学生得实际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在本课程得教学中,要求学生应能辨认行为事实以及组织管理中得社会心理现象,了解人得心理行为变化得基本过程及变化倾向,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对提高学习者得管理素质与工作效率,加速管理现代化就是十分必要得。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管理学基础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课程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实训成绩(20%)+期末成绩(4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第一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3、周妙勤,《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6.廖明明,《管理心理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6月 7.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8.孔祥勇,《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9.汪雪兴,《管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四、大纲执行说明 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就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得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得基本内容,以及对人得行为基础、挫折、关于人性得几种假说、领导行为得概念与要素、领导班子合理结构得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创造得特点、人群关系得理论与实践等基本理论得认知。 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作用、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得相互关系,熟悉心理过程、管理学得基础理论、个性心理得相关理论,熟悉期望理论、目标管理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得作用,熟悉决策行为、领导者行为以及组织得特征、要素、作用,熟悉创造心理与行为,熟悉人群关系等相关理论。 要求学生理解影响人行为得因素、个性得特点、人得价值观、态度对行为得影响、激励

管理心理学复习习题(含答案)

管理心理学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智商=MA÷C.A×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为(从众)。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利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初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认知风格是否容易受外界影响可以划分为(理智)和(意志)两种型。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N07011102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Psychology 4、课程性质: 必修 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得、意义 《管理心理学》就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系统与全面得认识,了解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得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得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得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得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40 学分: 2 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4、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作业、课堂讨论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参考教材及书目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4)《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得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得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得假设

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

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 一.人性的假设与管理心理学的出发点 管理首先而且主要是对人的管理,是对具体社会、人际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的管理。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各种人性的假说,也就导致了各式各样的管理理论和相应的管理模式。从管理心理学的演变历史来看,先后出现的有关人性的假设有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zhlzw.com 中华勵志网 二.“经济人”与“X理论” 1.“经济人”的概念 麦格雷戈在《论企业的人事》一书中分析了传统管理中流行的、作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依据的人性假设,将其冠之以“经济人”的称谓,指出这种人性观是错误的。麦格雷戈反对这种人性假设,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性观,并把这两种相对立的人性观概括为“X理论”和“Y理论”。 2.相应的管理方式

(1)以严密控制和监督式的管理方式,采取所谓“任务管理”的措施。 ⑵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3.关于x理论的评价 ⑴优点在于提出了一切管理都不能单凭个人的经验、个人意见来决定,而应通过科学实验、科学分析。 ⑵这种理论也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 首先,它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行为活动的心理动机,把工人当成机器的一部分; 其次,泰勒忽视管理组织的作用,低估统一指挥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⑶泰勒奖金制度提供了反面教材 三.“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 1.社会人假设的产生背景:霍桑实验 1924年,美国国家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研究,以确定照明条件同工人个人工作效率之间的精确关系。梅约指导的霍桑实验系列中有几个著名的实验,分别揭示了工作环境及人际作用下人的重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很多东西,无论是知识还是生活,在未接触之前,我们都似乎对其有着某些浅显的认知,然而,在深入接触之后,我们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然后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讲领导是如何管理员工的,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心理,或者说还包括了之前接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和组织管理心理,我所知道的仅限于此。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领导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还涵盖了目标管理心理、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以及环境管理心理。我想,自己之所以对管理心理学有着简单的认识,是因为我对管理的内涵不够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呢?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管理,看似单一的两个字,却有着巨大魅力,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首先,管理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企业或组织,也就是我前面浅显的认识,它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管理活动。其次,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对于时间、环境、信息等资源的管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等。 因此,朱永新写的《管理心理学》这本书给管理下了这样一个定

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管理科学有包括两个子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和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工作管理,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家庭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城市管理等等。 充分认识了管理的内涵之后,再转回头看一下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哪些内容是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又有很大的作用的呢?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看到定义,再结合之前对管理的定义,我们就很荣翻译理解管理心理学了,它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和信息管理。人力管理和时间管理之前老师都详细讲过,在这里,我想就自己涉猎未深的几点展开探讨,分别是目标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以及信息管理心理。 第一,目标管理心理。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先确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通俗来说,它也就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目标管理有何好处?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可行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4. 考核方式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N07011102 2.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rial Psychology 4. 课程性质 : 必修 、课程说明 1. 教学目的、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 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 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 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的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 的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 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 40 学分: 2 分 3.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 30 % ,形式有: 作业、课堂讨论 5.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6. 开课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 授课对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 参考教材及书目 1) 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 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的假设 2.难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 1.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范逢春_ 管理心理学_ 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 管理心理学 范逢春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 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 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 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 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 个体认知原理 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 个体意志原理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值) 3)感觉的相互作用性—指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我们身体安全的保障系统、是我们心理安定的保障系统、 是我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行为的最初推进器 2、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视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

管理心理学期末试题

《理论力学复习题1》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已知力F 及其作用点A 的坐标为(1、1、0),求力F 在三个坐 标轴上的投影和对三个轴之矩。 =Fz =)F (m x F (m y )= =)F (m z 2、如图所示各杆,其长度为,L D O CD AB A O 31==== 2L,C O 2=A O 1杆的 转动角速度为ω,试确定其余杆作什么运动?它们的角速度为多少?(填入下表) = y F = x F

二、判断题 1.当某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量0F F /R ==∑i 时,则该力系一定有合力偶。( ) 2.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而不能使刚体移动.( ) 3. 当一物体上有几处与周围物体接触时,这几个接触面的摩擦力同时达到临界平衡状态。 ( ) 4.只要点作匀速运动,其加速度总为零。( ) 5、在点的合成运动问题中,某瞬时动坐标上一点的速度称为动点的牵连速度。( ) 6、摩擦力作为未知的约束反力,其大小和方向完全可以由平衡方程确定。 ( ) 7、运动学只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物理原因。 ( ) 8.牵连运动是指动系上在该瞬时与动点重合的点对于静系的运动。( ) 9.动系相对于静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 ( ) 10.平面图形的角速度与图形绕基点的角速度始终相等。( ) 11.不管质点系作什么样的运动,也不管质点系内各质点的速度如何,只要知道质点系的 总质量和质心速度,即可得知质点系的动量。( ) 12.内力不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却能改变质点系内各部分的动量。( ) 13.变力的冲量为零时则变力F 必为零。( ) 14.质点系的动量等于外力的矢量和。( ) 15.质点系的质心位置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主矢恒为零及质心的初速度 为零。 16. 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与动量矩 17.若系统的动量守恒,则其对任意点的动量矩一定守恒;若系统对某点的动量矩守恒; 则其动量一定守恒。( ) 18. 质点系对于任意一个点的动量矩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外力对同一 点之矩的矢量和。( ) 19.如果作用于质点系上的外力对固定点O 的主矩不为零,那么质点系的动量矩一定不守 恒。( ) 20.平动刚体各点的动量对一固定轴的动量矩可以用质心的动量对该轴的动量矩表示。 ( ) 21.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之内。( ) 22.不论刚体作何种运动,其惯性力系向任意一点简化的主矢都等于刚体的质量与质心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