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N07011102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Psychology

4.课程性质:必修

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的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40

学分:2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4.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作业、课堂讨论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试卷考试

5.参考教材及书目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年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4)《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5)《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7)《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的假设

2.难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

1.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动向

4.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授课学时】6学时

【思考题】

1.什么是人性中国有哪几种人性论

2.试分析一家企业一岗位的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的心理概念

2.了解知觉与影响因素

3.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4.了解个性、气质、能力与性格的涵义

【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2.难点: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教学内容】

1.人的心理概念;影响正确知觉的各种因素;社会知觉中和各种偏见

情绪与情感

2.个性与个体差异:气质与生产效率;能力差异;性格与性格特征

心理测验

【授课学时】6学时

【思考题】

针对某一事情的意见分歧,看看如何说服他人改变态度。

1.态度的实质是什么它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2.态度对人的社会知觉有何影响社会认知偏差以及上偏见与归因偏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纠正克服

3.态度形成与改变的重要理论有那些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又有那些

第三章激励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的激励模式

2.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3.了解阿尔德佛的需要层次理论

4.掌握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与管理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与管理

2.难点:激励概念与模式

【教学内容】

1.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与区别;人的激励模式。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评价;阿尔德佛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

论的基本内容;国外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与应用;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3.期望理论的内容及模式;期望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4.公平理论及其示意图;对公平理论的评价:应用公平理论的标准与原则

5.挫折与挫折理论;产生挫折后人们的表现;应付挫折的方法

【授课学时】6学时

【思考题】

1.收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激励手段方面的资料,归纳出主要的极力方式,分析其中那些做

法体现了你所学过的激励思想。

2.调查了解一家企业的福利方案及员工的反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的概念与特征、群体的分类、作用

2.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概念与在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群体动力理论

4.了解群体压力的概念与现实意义

5.了解群体的信息沟通及其分类;了解人际关系的有关知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群体沟通与冲突;群体人际关系

2.难点:群体动力理论

【教学内容】

1.群体的概念与特征;群体的分类: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

的形成与作用;管理者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与运用。

2.勒温的群体动力论;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研究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的现实意义

3.群体决策的性质:运用积极的群体决策提高工作效益;群体内聚力的因素;群体内聚力

与生产率关系

4.群体的信息沟通及其分类;信息交流的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渠道的研究;互联与

网络文明工程;形成沟通障碍的因素;冲突的概念;建设性的冲突;预防与避免破坏性的冲突;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5.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授课学时】8学时

【思考题】

利用模仿心理,设计一项先进典型的宣传方案,在设计的同时注意群体所产生的逆反心理。

第五章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领导概念;领导的作用或功能

2.了解领导类型的划分

3.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应变理论

4.了解领导力的影响力及其构成

5.了解领导决策的类型划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国外研究领导的各种理论

2.难点:领导的概念及类型:领导的影响力与决策

【教学内容】

1.领导概念;领导的作用或功能: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领导类型的划分

2.对特性理论或伟人论的否定;对领导者素质条件的研究;勒温的领导作风的实验;李克

特的管理新模式

3.行为理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应变理论

4.领导的影响力及其构成;提高领导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决策

及决策的过程;决策的类型划分:决策的质量与决策的认可水平

【授课学时】8学时

【思考题】

假如你是一个领导者(管理者),试以LPC法为自己打分,然后分析所在组织的情境因素变量,看自己的领导管理方式是否适应,应如何进一步加以适应。

第六章组织心理及其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2.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3.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4.掌握组织变革的相关理论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组织结构与管理

2.难点:组织变革;组织发展

【教学内容】

1.组织的概念与特征;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2.组织变革的动力;组织变革的征兆;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内容和方向;组织变

革的障碍;克服对变革的抑制的措施。

3.组织发展的概念与历史;技术和结构方面的组织发展;个人和群体方面的组织发展;组

织发展的新趋势

【授课学时】6学时

【思考题】

分析一家成功企业组织文化的做法和特点,以及其在该组织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四、学时分配

修订人:审核人: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Management Psychology) 编制单位:金审学院 编写人:周文莉 编制时间:2016年3月

课程说明部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类的基础课,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课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以为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明确个体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有效地进行激励;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群体工作效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影响力、领导方式、自身素质,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组织效和组织变革等内容。把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管理实践。 (三)课程性质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四)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普通心理学。 二、课时分配

正文部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及其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范围。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对推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三、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良好效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萌芽期 二、确立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 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 力差异与类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 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 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 是20 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 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 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 以便促使 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 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要点: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 世纪初个人主 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把人当做机器的附属品,而忽略了人类的精神需要,如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3.如何评价社会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 问 题. 从" 经济人"的假设到" 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 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如此,"社会人"假设也存在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2、假设中的人际关系,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也没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它 不能解决资本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如,我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1204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 学分数 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1.课程得性质 本课程就是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得专业模块选修课;也就是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得选修课。本课程就是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得交叉学科,就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得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得积极性得学科。 2.课程得任务 通过对本课得学习,将帮助学习者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得基 础理论、人得个性、人得需要、人得期望、人得挫折、人性管理、以及激励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创造行为、人群心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与主要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全面地提高学生得实际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在本课程得教学中,要求学生应能辨认行为事实以及组织管理中得社会心理现象,了解人得心理行为变化得基本过程及变化倾向,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对提高学习者得管理素质与工作效率,加速管理现代化就是十分必要得。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管理学基础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课程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实训成绩(20%)+期末成绩(4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第一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3、周妙勤,《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6.廖明明,《管理心理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6月 7.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8.孔祥勇,《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9.汪雪兴,《管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四、大纲执行说明 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就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得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得基本内容,以及对人得行为基础、挫折、关于人性得几种假说、领导行为得概念与要素、领导班子合理结构得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创造得特点、人群关系得理论与实践等基本理论得认知。 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作用、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得相互关系,熟悉心理过程、管理学得基础理论、个性心理得相关理论,熟悉期望理论、目标管理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得作用,熟悉决策行为、领导者行为以及组织得特征、要素、作用,熟悉创造心理与行为,熟悉人群关系等相关理论。 要求学生理解影响人行为得因素、个性得特点、人得价值观、态度对行为得影响、激励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N07011102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Psychology 4、课程性质: 必修 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得、意义 《管理心理学》就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系统与全面得认识,了解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得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得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得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得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40 学分: 2 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4、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作业、课堂讨论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参考教材及书目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4)《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得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得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得假设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很多东西,无论是知识还是生活,在未接触之前,我们都似乎对其有着某些浅显的认知,然而,在深入接触之后,我们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然后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讲领导是如何管理员工的,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心理,或者说还包括了之前接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和组织管理心理,我所知道的仅限于此。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领导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还涵盖了目标管理心理、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以及环境管理心理。我想,自己之所以对管理心理学有着简单的认识,是因为我对管理的内涵不够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呢?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管理,看似单一的两个字,却有着巨大魅力,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首先,管理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企业或组织,也就是我前面浅显的认识,它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管理活动。其次,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对于时间、环境、信息等资源的管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等。 因此,朱永新写的《管理心理学》这本书给管理下了这样一个定

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管理科学有包括两个子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和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工作管理,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家庭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城市管理等等。 充分认识了管理的内涵之后,再转回头看一下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哪些内容是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又有很大的作用的呢?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看到定义,再结合之前对管理的定义,我们就很荣翻译理解管理心理学了,它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和信息管理。人力管理和时间管理之前老师都详细讲过,在这里,我想就自己涉猎未深的几点展开探讨,分别是目标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以及信息管理心理。 第一,目标管理心理。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先确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通俗来说,它也就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目标管理有何好处?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可行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4. 考核方式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N07011102 2.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rial Psychology 4. 课程性质 : 必修 、课程说明 1. 教学目的、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 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 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 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的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 的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 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 40 学分: 2 分 3.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 30 % ,形式有: 作业、课堂讨论 5.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6. 开课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 授课对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 参考教材及书目 1) 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 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的假设 2.难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 1.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范逢春_ 管理心理学_ 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 管理心理学 范逢春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 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 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 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 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 个体认知原理 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 个体意志原理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值) 3)感觉的相互作用性—指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我们身体安全的保障系统、是我们心理安定的保障系统、 是我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行为的最初推进器 2、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视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

管理心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管理心理学大量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管理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心理是研究管理心理的基础。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 (2)对群体心理的研究。群体是管理组织中的基层单位,在管理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心理对管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管理心理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 (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 (4)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管理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管理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管理行为行为的影响等,社会心理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管理理论。 【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与要求】 引言管理心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明确管理心理学相关概念及其价值,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指向范畴,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讲管理与心理 第一部分管理之道 基本要求:明确和了解管理思路与管理对象,掌握和理解管理核心与管理关键。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二、作用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全面认知企业心理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相关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将心理咨询专业真正服务用企业发展,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三、前导、后续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针对不同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

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本课程旨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职业性 立足于企业需求,加强学生统计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全面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2)实践性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开展教学,采用任务导向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练、评、改”一体化进行,保证知识与能力之间及时转化。 (3)开放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善学习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重视课内外互补和校内外合作。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心理咨询的素质拓展课程,旨在培养掌握企业心理调查、心理辅导、EAP活动等具体方法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⑴企业、行业、学校三方联合,确定学习领域 ⑵深入企业调研,与毕业生访谈,筛选工作任务。与行业专业、企业和专 业教师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整合,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 ⑶“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校内模拟实训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项目,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给出的工作项目,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内容、实施过程学习、汇总学习成果、总结经验教训等,实现“教、学、练、评、改”一体化进行,保证知识与能力之间及时转化。 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方案设计等纳入过程性评价中,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成果。

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 第一讲:01管理之道 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可是人类为什么能够主宰世界呢?论单个的比较,人类不见得比得过很多动物,那为什么又能够成为万物之主宰呢?关键是人类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要学会管理。管理要遵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心理、行为。管理心理学研究在社会和组织活动中,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的规律,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 管理可以从两个面去理解它:道和术。 思路决定出路。 管理之道的核心: 管理的思路,体现在管理这个名词上,不外乎两个字:管和理。管——安——配臵资源;(把资源放在合适的位臵上。)就管理分析来说,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成本,但是这种成本能够使得别人做的更多更好,产生巨大的增量。(摩西的故事)。理——治——资源治理。不同的资源放在不同的位臵上,会发生不同的关系,继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臵和处理。 管理核心:目的效应。管理其实是一种手段,手段要服从目的;木桶效应——稀缺,缺一不可;竹竿效应——重要: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社会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利益是去安好人,治好人的重要因素。制度也是一个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人的活动再复杂都受人的内心的支配。因此管理者只有影响到人的内心,才能安好人,治好人。 曾经有人问老子问题:我是管理者,我在上层,就怎么管理得了下面的人?我是领导,我走在前面,怎么就管理的了后面的人呢?老子说,你是管理者,你在上面,就要用你的言语攻克下面人的心。只有攻克了下面人的心,他们才不会觉得你在上面是压迫。否则,你管理的越深,他们就反抗的越激烈,这样你就防不胜防。心不同,体验就完全不同。你是领导,你想走在最前面,你就必须以你的身(行为),去攻克后面人的心。怎样做呢?面对利害的时候,去攻别人的心。遇到利益的时候反而要走到后面去。悖论——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老子说:“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处上不觉压,处前不为害,天下乐推而不厌。”管子在《心术篇》说:心安则国安,心治则国治;安也者心也,治也者心也。自古会管理的人,都是会攻心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人心变化趋势,怎么能攻心呢?管理无外乎两手:以后就是宽(——文——张——恩——奖),另一手就是严(武——驰——威——罚)。 《孔子家语》中说: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一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 管理者必须心胸宽大,否则无法安人、攻心。 第一讲:02管理之道——传统管理模式 进入近代以来,由于机器大生产的产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能不能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最大效益,赢得发展,成了企业事关命运的根本性因素。而按过去那种经验式的管理,不能保证企业产生最大的利润。于是乎,管理在演进过程中产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Psychology 课程代码:* 学时数: 34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劳动关系方向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其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补充和发展;《组织行为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管理心理学》。 先修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等课程,修读本课程的学生如能通过自学修读完《普通心理学》将非常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后续课程:《组织行为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难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 ==西方管理心理学家把20实际初以来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以霍桑试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霍桑试验的主持者是(梅奥) ==霍桑试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概念的学者是(莱维特)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是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工作效率问题。 2.雨果·芒斯特伯格被人们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和工业效率》莉莲·吉尔布里斯创新思想补充。 3.沃尔特·斯科特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广告和市场销售。 4.霍桑实验结论: (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到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 (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而且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

(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积极性。 5.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有效性。 6.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 (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早期的管理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与工作、职业的匹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已从过去的人如何适应机器向机器怎样适合于人转变。近年来管理心理学家开始注意研究人与组织、环境的匹配问题。其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2)激励问题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过去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和强化学派等有关吉利的理论。此外,与激励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是有关工作承诺的研究,主要从工作价值观、职业发展、工作责任心、组织认同和对社会的态度进行研究。 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验法,这是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造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者产生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②经验总结法,这是研究者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经验,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一种研究方法;③现场研究法,现场研究是在现有组织的环境范围之内进行的研究,通常与实际工作者合作共同完成;④案例比较法,案例研究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的详尽分析;⑤测验法,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要结合使用测验法,即采用标准化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