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剖析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抗体: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其后又证明抗体的活性部分是在γ球蛋白部分。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实际上,抗体的活性除γ球蛋白外,还存在于α和β球蛋白处。 20世纪40年代初期,Tiselius和Kabat用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证实了抗体活性与血清丙种球蛋白组分相关。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后可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然后加入相应抗原吸收以除去抗体,将除去抗体的血清进行电泳图谱分析,发现丙种球蛋白(γ-G)组分明显减少,从而证明了抗体活性是存在于丙种球蛋白内。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区别: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是抗体。如骨髓瘤蛋白,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抗体活性。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 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 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一)重链和轻链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 1. 重链 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由于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故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μ链、δ链、γ链、α链和ε链。不同的同种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包括链内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连接寡糖的数量、功能区的数目以及铰链区的长度等。同一类Ig根据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别,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如IgG可分为IgG1~IgG4;IgA可分为IgA1和IgA2。IgM、IgD和IgE尚未发现有亚类。 2.轻链 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分子量约25 kD,由21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轻链可分为两型,即κ(kappa)型和λ(lambda)型,一个天然Ig分子上两条轻链的型别总是相同的,两型轻链的功能无差异。不同种属中,两型轻链的比例不同,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κ:λ约为2:1,而在小鼠则为20:1。κ:λ比例的异常可能反映免疫系统的异常,例如人类免疫球蛋白λ链过多,提示可能有产生λ链的B细胞肿瘤。根据λ链恒定区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又可分为λ1、λ2、λ3和λ 4 四个亚型。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通过分析不同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现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称为可变区(variable

TripleTOF高分辨质谱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完整分子量测定及轻重链分析中的应用

应用实例 I :TripleTOF ?高分辨质谱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完整分子量测定及轻重链 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 样品制备:将单抗Anti-Actin (mouse IgG2isotype, clone AC 40, Sigma )溶解于含30%ACN 和0.1%FA 的溶液中,溶液用30KD 超滤膜(Millipore, P/N UFC503096)离心过滤,根据盐及去垢剂含量,重复以上操作3至8次。 单抗样品用DTT 在60oC 下反应35分钟后切断二硫键,以得到重链及轻链用于LC-MS 分析。 高流速液相色谱方法:在岛津液相色谱系统上利用C8 ZORBAX Poroshell 色谱柱(Agilent, 300SB-C8, 1.0 mm ×75 mm, 5 μm )对完整抗体、重链、轻链进行快速分析。液相色谱梯度如表1右所示,流动相A :2%乙腈,0.1%FA ,流动相B :98%乙腈,0.1%FA 。 低流速液相色谱方法:利用Eksigent ? nanoLC-Ultra ?和cHiPLC ?-nanoflex 纳升液相系统对完整单抗样 品进行分析。富集柱:ChromXP C4-CL 3 μm, 300 ?,0.5 mm ×200 μm ,分析柱:ChromXP C4-CL 3 μm, 15 cm ×75 μm 。梯度如表1左所示,流动相A :2%乙腈,0.1%FA ,流动相B :98%乙腈,0.1%FA 。 串联质谱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表1. LCMS 液相梯度:右部分-快流速液相色谱梯度表;左部分-纳流液相色谱梯度表。 质谱方法:高流速分析时TripleTOF ? 5600采用Turbo V?离子源,在分析最初的2分钟时间内利用分流阀将液体导入废液,避免盐进入质谱。而低流速分析时TripleTOF ? 5600采用纳升离子源。 数据处理:利用BioAnalyst?中的贝叶斯算法进行去卷积处理以得到蛋白的完整分子量。 抗体药物完整蛋白分析 电喷雾离子源(ESI )结合飞行时间质谱(TOF ),由于其具有极佳的分辨率及质量测定范围,因此特别适合分析分子量较大的蛋白(~150 kDa )。TripleTOF ? 5600系统的分析质量上限为40,000 Da ,在此质量范围内能够轻松检测经电喷雾电离后的蛋白多电荷离子。采用TripleTOF ? 5600液质联用系统的一级质谱扫描模式测定单抗样品anti-actin 的完整分子量(图1)。本次测定上样量为10 μg ,采用了一个15分钟,流速为200 μL/min 的快速梯度进行分析。通过高质量的质谱图可以测定蛋白的完整分子量,并提供蛋白中异质糖基化的额外细节信息(图1)。 图1. 单克隆抗体Anti-Actin 一级质谱图及去卷积后谱图anti-actin 精确分子量为148513 Da 。 六碳糖的典型丢失显示该抗体由于具有不同的糖基化糖型而表现出非均一性。

感染性间质性肺炎分类

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分类 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infections ILD)是一组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 肺炎,在儿科临床上相对较少,而且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可引起感染性间质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有巨细胞病毒、FB病毒卡囊虫和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等),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可引起间质生肺炎。本病相当~部分病例属于机会性肺部感染,多发生在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患儿,可能存在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或丙种球蛋白缺乏。近年来由于小儿白血病和,l性淋巴瘤等患儿多应用强烈的联合化疗或骨髓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患儿的免疫功能处于严重的抑制状态,也易合并上述感染。晚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lV)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蔓延趋势.艾滋病(acquirc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发病率不断增加,国内外小儿艾滋病病例时有报告,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并发并死于间质性肺炎。下面重点介绍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 一、病毒性肺炎( viraI pneumonia) 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是引发病毒性间质性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巨细胞病毒感染健康小儿,部分病例可无症状而成为病毒携带者,多数通常产生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并很难与其他病原体所致的l‘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巨细胞病毒感染要累及肺脏则易发生巨细胞病毒肺

炎(cytom。gaLovirus pneumonia).但在临床上较少见。其肺部病理改变与其他间质性肺炎相似,病变较广泛,终末气道肺泡壁和肺泡腔可见较多巨细胞,其中有包涵体·肺间质和肺泡内有单核细胞浸润。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肺炎常被其他全身症状所掩盖。先天性病例多因母亲感染其血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于新生儿就出现症状。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多表现为持续性呼吸困难,同时伴有肝脾肿九、黄疸、紫癜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天感染主要是经呼吸道、受染的尿及输血传播。较大儿童的巨细胞病毒肺炎多见于白血病、淋巴瘤患儿进行化疗和或骨髓移植之后,也见于AIDS患儿。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和二凹征,肺部听诊多无异常。胸部X线片可见肺纹理增粗为条索状及小叶性浸润灶,呈网一结节状阴影。患儿因有病毒血症常有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诊断时需做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可进行免疫荧光、间接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滴度常升高。近年来常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染色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CMV—ⅥM或CMV-w抗体。CMV--。”抗体阳性多提示近期感染,有诊断意义。CMV-.一抗体阳性表示既往感染.10岁以前约有1.,3儿童可检测到CMV抗体。如果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CMV-iw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表示为近期感染,也具有诊断价值。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直接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已用早期快速诊断。u前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巨细胞病霉属疱疹病毒粪,可应用阿昔洛伟或更昔洛伟,国外常用更昔洛伟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被称为抗体(antibody, Ab)。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其后又证明抗体的活性部分是在γ球蛋白部分。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实际上,抗体的活性除γ球蛋白外,还存在于α和β球蛋白处。1968年和1972年的两次国际会议上,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它包括正常的抗体球蛋白和一些未证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如骨髓瘤病人血清中的M蛋白及尿中的本周氏(Bence Jones, BJ)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相关素材☆☆ 图片正常人血清电泳分离图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The basical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铰链区(hinge region)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形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

ESR/ATS官方研究共识: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 摘要:许多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的临床特征提示有潜在的自身免疫性过程,但不符合既定的结缔组织病(CTD)的标准。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和术 语来描述这些患者,但是缺乏命名和分类的共识,从而限制了对这类疾病进行统 一队列的前瞻性研究。 “欧洲呼吸协会(ERS)/美国胸科学会(ATS)成立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间 质性肺疾病特别工作组”针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伴有自身免疫特征的患者,经过研究和讨论创建了有关的术语和分类标准。 特别工作组提出了“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autoimmune features,IPAF)”这个名称,并给出了分类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特征 表现的组合:肺外的特别临床表现,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血清学表现,以及胸部 CT特征的形态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或肺生理特征。 IPAF 应该用于识别IIP 个体伴有可能且尚不确定的CTD特征。使用IPAF,为 进一步的统一队列研究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绪论 这份研究共识总结了ERS和A TS成立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特别工作 组的努力成果。这个特别小组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一份关于提示性CTD 相关间质 性肺病(CTD-ILD)患者的术语与分类标准共识。在这份共识中,我们提出了以 下几点:1)一个新的术语——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它用来描述 一个同时患有间质性肺病和从临床、血清学、肺部形态学特征推测存在潜在的全 身性自身免疫状况的疾病的患者,但是达不到风湿疾病对CTD的诊断标准;2)IPAF 分类标准的描述。在这份共识中讨论的概念为这些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统一队 列研究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但并不作为临床护理的指南。 背景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类弥散性炎性纤维化肺部功能失调性疾病,它们具有相似 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1-3]。IPF 的诊断需要排除间质性肺炎的已知 原因,例如环境暴露、药物毒副作用和CTD[2]。从临床角度来说,识别潜在的原 因十分重要,因为这会影响治疗和预后[4-6]。从研究角度来说,准确的表现型可 以提供流行病学方面信息,为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见解,有利于临床研究 的设计和执行。 CTD是一类系统性自身免疫失调疾病,它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炎症性肌病、Sj?gren’s 综合征、系统性硬化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尽管这些 疾病有其独特显著的特征,但是它们有潜在的共同机制——系统性自身免疫和免 疫介导的器官损伤。 CTD一个特别容易识别的临床表现是间质性肺炎。通常来说,间质性肺炎可以出 现在已经确诊的CTD患者中,但是对于一些其他的隐匿性的CTD来说,间质性 肺炎也可能是第一个或者说是唯一一个临床表现[7-10]。在最初被诊断为IIP 的患 者中识别出CTD的存在是一项挑战[9,11-16],因为IIP 和CTD-ILD 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尽管没有普遍接受的用来评估此类患者的方法,但是目前诊断IIP 的 国际指南建议排除CTD[2,3]。是否按此实施或者如何来实施取决于临床医生,但 是实施过程中总会涉及到CTD胸腔外特征评估、循环系统自身免疫抗体测定和 特征性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识别[5,6]。专家认为包含正规风湿病评估在内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早在十九世纪后期,von Behring和Kitasato就发现白喉或破伤风毒素免疫动物后可产生具有中和毒素作用的物质,称之为抗毒素(antitoxin),随后引入抗体一词来泛指抗毒素类物质。1937年Tiselius和Kabat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以及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组分,并发现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γ区,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图4-1)。1968年和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专门委员会先后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X射线晶体衍射结构分析发现,免疫球蛋白由四肽链分子组成,各肽链间有数量不等的链间二硫键。在结构上Ig可分为三个大小大致相同的片段,其中两

个大小完全一致的片段位于分子的上方,通过一易弯曲的区域与主干连接,形成一“Y”字型结构(图4-2),组成Ig单体,是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一)重链和轻链 任何一类天然免疫球蛋白分子均含有四条多肽链,其中,分子量较大的称为重链(heavy chain,H),而分子量较小的为轻链(light chain,L)。同一天然Ig分子中的两条H链和两条L链的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 1.重链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各类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尽相同,因而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重链分为五类(class)或五个同种型(isotype),即μ链、δ链、 链、α链和ε链,其相应的Ig分别为IgM、IgD、IgG、IgA和IgE。不同类的重链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链内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连接寡糖的数量、结构域的数目以及铰链区的长度等均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类Ig重链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二硫键的数目、位置也不同,据此又可将同一类Ig分为不同的亚类(subclass)。如人IgG可分为IgG1~IgG4;IgA可分为IgA1和IgA2。IgM、IgD

大黄鱼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特征[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生物技术 大黄鱼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特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大黄鱼,隶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形亚目(Percoidei)、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为传统“四大海产”之一,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大黄鱼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除鲜食和制成特色风味水产品外,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但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环境恶化,野生大黄鱼产量急剧下降,大黄鱼养殖因此兴起。然而,近年来,在大黄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出现性成熟提早、病害频繁发生等问题,这些都说明大黄鱼的种质资源出现退化现象。 在长期的鱼类病害防治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通过鱼类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进行病害免疫防治的重要性。由于免疫球蛋白是鱼类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中最主要的介质。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即由二条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轻链和二条相对分子量较大的重链组成,在免疫球蛋白分子轻链和重链的N端,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称为可变区,它赋予抗体以特异性。 因此,通过对大黄鱼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研究对增强大黄鱼免疫力,提高抗病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随机测序大黄鱼肌肉组织cDNA全长文库的克隆菌,获得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总结分析其特征。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大黄鱼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结构分析。 2.大黄鱼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相比有何特征。

【WO2019206729A1】鉴定抗体轻链和重链的可变结构域的配对【专利】

(12)NACH DEM VERTRAGüBER DIE 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 AUF DEM GEBIET DES PATENTWESENS(PCT)VER?FFENTLICHTE INTERNATIONALE ANMELDUNG (19)Weltorganisation für geistiges Eigentum Internationales Büro (43)Internationales Ver?ffentlichungsdatum(10)Internationale Ver?ffentlichungsnummer WO2019/206729Al 31.Oktober2019(31.10.2019) W IP O P C T (51)Internationale Patentklassifikation: C40B40/10(2006.01)C12N15/10(2006.01)Erkl?rungen gem??Regel4.17: —hinsichtlich der Berechtigung des Anmelders,ein Patent zu (21)Internationales Aktenzeichen:PCT/EP2019/059728beantragen und zu erhalten(Regel4.17Ziffer ii) (22)Internationales Anmeldedatum:Ver?ffentlicht: 16.April2019(16.04.2019)—mit internationalem Recherchenbericht(Artikel21Absatz (25)Einreichungssprache:Deutsch3) (26)Ver?ffentlichungssprache:Deutsch (30)Angaben zur Priorit?t: 18169334.225.April2018(25.04.2018)EP (71)Anmelder: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DE/DE];Kaiser-Wilhelm-Allee1,51373Leverkusen (DE). (72)Erfinder:STRERATH,Michael;Marc-Chaga l-Str86, 40477Düsseldorf(DE).BENDER,Christian;Glasstr.10, 50823K?ln(DE).V?LKER,Johanna;Ehrenbergstra?e 6,10245Berlin(DE).BOLIVAR LOPEZ,Julio,Cesar; Achenbach Str.56,40237Düsseldorf(DE). (74)Anwalt:BIP PATENTS;Alfred-Nobel-Str.10,40789 Monheim am Rhein NRW(DE). (81)Bestimmungsstaaten(soweit nicht anders angegeben,für jede verfügbare nationale Schutzrechtsart)AE,AG,AL, AM,AO,AT,AU,AZ,BA,BB,BG,BH,BN,BR,BW,BY, BZ,CA,CH,CL,CN,CO,CR,CU,CZ,DE,DJ,DK,DM, DO,DZ,EC,EE,EG,ES,FI,GB,GD,GE,GH,GM,GT, HN,HR,HU,ID,IL,IN,IR,IS,JO,JP,KE,KG,KH,KN, KP,KR,KW,KZ,LA,LC,LK,LR,LS,LU,LY,MA,MD, ME,MG,MK,MN,MW,MX,MY,MZ,NA,NG,NI,NO, NZ,OM,PA,PE,PG,PH,PL,PT,QA,RO,RS,RU,RW, SA,SC,SD,SE,SG,SK,SL,SM,ST,SV,SY,TH,TJ,TM, TN,TR,TT,TZ,UA,UG,US,UZ,VC,VN,ZA,ZM,ZW. (84)Bestimmungsstaaten(soweit nicht anders angegeben,für jede verfügbare regionale Schutzrechtsart)ARIPO(BW, GH,GM,KE,LR,LS,MW,MZ,NA,RW,SD,SL,ST, SZ,TZ,UG,ZM,ZW),eurasisches(AM,AZ,BY,KG,KZ, RU,TJ,TM),europ?isches(AL,AT,BE,BG,CH,CY,CZ, DE,DK,EE,ES,FI,FR,GB,GR,HR,HU,IE,IS,IT,LT, LU,LV,MC,MK,MT,NL,NO,PL,PT,RO,RS,SE,SI, SK,SM,TR),OAPI(BF,BJ,CF,CG,CI,CM,GA,GN, GQ,GW,KM,ML,MR,NE,SN,TD,TG). (54)Title:IDENTIFYING THE PAIRING OF VARIABLE DOMAINS OF LIGHT AND HEAVY CHAINS OF ANTIBODIES (54)Bezeichnung:IDENTIFIZIEREN DER PAARUNG VON VARIABLEN DOM?NEN AUS LEICHTEN UND SCHWEREN KETTEN VON ANTIK?RPERN (57)Abstract: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tibodies and/or antibody fragments in a selection process.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a System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dentifying pairs of genes which encode the variable domains of light and heavy chains of selected antibodies and/or antibody fragments. (57)Zusammenfassung:Die vorliegende Erfindung befasst sich mit der Identifikation von Antik?rpern und/oder Antik?rperfragmen?ten in einem Selektionsverfahren.Gegenstand der vorliegenden Erfindung sind ein Verfahren,ein System und ein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zur Identifikation von Paaren von Genen,die die variablen Dom?nen von leichten und schweren Ketten von selektierten An?tik?rpern und/oder Antik?rperfragmenten kodieren.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是肺的间质组织发生炎症。炎症主要侵犯支气管壁肺泡壁,特别是支气管周围血 管周围小叶间和肺泡间隔的结缔组织而且多呈坏死性病变。 间质性肺炎大多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多见,也较严重,常形成坏死性支气 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病程迁延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也能引起间质性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侵入后主要侵犯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由于无破坏性病变故能完全恢复。 治疗方案 常规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未经治疗的患者其自然病程平均2~ 4 年,自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延长到 6 年左右。不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应立即进行治疗,使新出现的肺泡炎吸收好转,部分纤维化亦可改善并可阻止疾病发展,首选药物为皮质激素,其 次为免疫抑制剂及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调节炎症和免疫过程,降低免疫复合物含量,抑制肺 泡内巨噬细胞的增殖和T 淋巴细胞因子功能,在肺泡炎和细胞渗出阶段应用,可使部分患者的肺 部X 线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肺功能进步。如在晚期广泛间质纤维化和蜂窝肺阶 段开始治疗,临床症状亦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肺部阴影和肺功能无明显的进步。慢性型常规 起始剂量为泼尼松40~60mg/d,分3~4 次服用。待病情稳定,X 线阴影不再吸收可逐渐减量, 维持4~8 周后每次减5mg,待减至20mg/d 时,每周每次减2.5mg,以后10mg/d维持应短于1 年。如减量过程中病情复发加重,应再重新加大剂量控制病情,仍然有效。疗程可延长至两年, 如病情需要可终身使用。应注意检测药物副作用,尽可能以最小的剂量,最少的副作用达到最好 的效果。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机会致病菌感染,注意肺结核的复发,必要时联合应用抗结核 药物,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真菌的感染。如病情进展凶险或急性型发病者,可用糖皮质激 素冲击疗法,如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500mg/d,持续3~5 天,病情稳定后改口服。最后根据 个体差异找出最佳维持量,避免复发。因特殊原因不能接受激素及不能耐受激素者可改用免疫抑 制剂,或减少皮质激素量加用免疫抑制剂。中药如川芎嗪、刺五加、丹参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一定的预防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雷公藤多甙具有确切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辅助T 淋 巴细胞,间接地抑制了体液免疫,对预防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药物。 青霉胺与激素和单用激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青霉胺+激素组副作用明显少于单用激素组,但青霉胺应用前应做青霉胺皮试,注意其副作用,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 应和过敏反应。尚在实验研究阶段的抗细胞因子疗法,尚无定论。其他对症治疗包括纠正缺氧, 改善心肺功能,控制细菌感染等。肺移植技术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已开展并收到一定疗效,单 肺移植1 年存活率达73.1%,3 年存活率62.7%,双肺移植1 年存活率70%,3 年存活率55%。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 IPF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疾病,治疗原则主要在于积极控制肺泡炎并使之逆转,进而防止发展 为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但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其次为免疫抑制剂等。 ⒈皮质激素慢性型常规起始剂量为强的松30~40mg/日,分3~4次服用。待病情稳定,X线 阴影不再吸收可逐渐减量,约持续4~6周后每次减5mg,待减至20mg/日,每次减2.5mg,如患 者感病情不稳定,减量更应缓慢,甚至每次仅减1mg。维持量不小于10mg/日,疗程不应少于1年。如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应再重新加大剂量控制病情,仍然有效。如病情需要,可终身服用。治 疗开始后绝大多数病人于短期内临床症状好转或明显好转,而肺部X线阴影变化不明显。如为急 性型或已发展到严重缺氧阶段则激素应自大剂量开始,以便迅速扭转病情。强的松60~80mg/日,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显示免疫功能。早在十九世纪 后期,von Behring及其同事Kitasato就发现白喉或破伤风毒素免疫动物后可产生具有中和毒素作用的物质,称之为抗毒素(antitoxin),随后引入抗体一词来泛指抗毒素类物质。1937年Tiselius和Kabat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并发现抗体活性存在于从α到γ的这一广泛区域(图4-1),但主要存在于γ区,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1968年和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专门委员会先后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X射线晶体衍射结构分析发现,免疫球蛋白由四肽链分子组成,各肽链间有数量不等的链间二硫键。结构上Ig可分为三个长度大致相同的片段,其中两个长度完全一致的片段位于分子的上方,通过一易弯曲的区域与主干连接,形成一”Y”字型结构(图4-2),称为Ig单体,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图4?2 (一)重链和轻链 任何一类天然免疫球蛋白分子均含有四条异源性多肽链,其中,分子量较大的称为重链(heavy chain, H),而分子量较小的为轻链(light chain, L)。同一天然Ig 分子中的两条H链和两条L链的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 1. 重链 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各类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尽相同,因而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class)或5个同种型(isotype),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μ链、δ链、γ链、α链和ε链。不同类的免疫球蛋白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链内和链间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连接寡糖的数量、结构域的数目以及铰链区的长度等均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类Ig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目、位置也不同,据此又可将同类Ig分为不同的亚类(subclass)。如人IgG可分为IgG1~IgG4;IgA可分为IgA1和IgA2。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七种病理类型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七种病理类型 1968年著名病理学家Liebow首次提出并命名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并将此病分为5个组织病理学类型,1998年Katzenstein和Myere对Liebow原分类加以修正,提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的新分类,并获得ATS(美国胸科学会)、ERA(欧洲呼吸学会)一致认同(2000年),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 1968年著名病理学家Liebow首次提出并命名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并将此病分为5个组织病理学类型,1998年Katzenstein和Myere对Liebow原分类加以修正,提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的新分类,并获得ATS(美国胸科学会)、ERA(欧洲呼吸学会)一致认同(2000年),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病理分类为四种类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等同于病理学诊断间质性肺纤维化(IPF,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急性间质性肺炎(AIP,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nonspecific intersititial pneumonia)。并于2000年2月ATS/ERS/ACCP(美国胸科医师学院)联会发表了《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的国际共识报告;2000年8月中华内科杂志刊登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病理和临床界定、认知、共识和借鉴》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新进展》。随后2002年,ATS/ERS发表了多学科国际共识报告,根据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的特点将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分为7个亚型,在2000年认同基础上增加三个类型即: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呼吸性细支气管间质性肺炎(RBILD,RB-ILD,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故现将七种病理分类介绍如下。 一、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本病原因不明,是IPF的基础类型,在IPF疾病中占80%~90%,英国学派Scadding为代表命名的隐源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CFA)属UIP。 UIP有以下几型①合并胶原血管病且如类风湿关节炎、SLE和进行性硬化症等;②伴有血清学异常而无胶原血管病,如冷球蛋白血症、异常血清球蛋白、

4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 填空题 1.免疫球蛋白分子是有两条相同的____和两条相同的____通过链____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2.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IgA 、IgM 、 IgG 、IgE 、IgD 等五类,其相应的重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3.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分为___型和___型。 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可得到两个相同的____片段和一个____片段,前者的抗原结合价为1;用胃蛋白酶水解IgG 则可获得一个抗原结合价为2的_____片段和无生物学活性的____片段。 二、 多选题 [A 型题] 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A.V H B. V L C. C H D.C L E. V H 和 V L 2.免疫球蛋白的高变区(HVR)位于 A.V H 和 C H B. V L 和V H C.Fc 段 D.V H 和C L E. C L 和C H 3.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 结合,并介导I 型超敏反应的Ig 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4.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 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5.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6.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7.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8.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9.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0.分子量最大的Ig是: A.IgA B. IgM C. IgG D.IgD E. IgE 11.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 A.IgA类抗体 B. IgM类抗体 C. IgG类抗体 D.IgD类抗体 E. IgE类抗体 12.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A类抗体 B. IgM类抗体 C. IgG类抗体

什么是轻链病、重链病

什么是轻链病、重链病 轻链病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由于异常的浆细胞产生过多的轻链,而重链的合成相应减少。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过多游离的轻链片段在血清或尿液中大量出现称为轻链病;一旦免疫球蛋白轻链在全身组织中沉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即为轻链沉积病。 重链病是淋巴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以恶性增殖的单克隆淋巴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结构均一、分子结构不完整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该蛋白仅由重链组成而不含轻链。 重链病是一组肿瘤性的浆细胞病,特征是血和尿中的单克隆蛋白由免疫球蛋白重链组成。这些重链缺乏轻链,是淋巴浆细胞增殖过程的表现。 M蛋白是单克隆性浆细胞或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而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 上十分均一的异常球蛋白,其本质为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因常出现于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恶性淋巴瘤病人的血和尿中,是由单克隆性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故称M蛋白。 重链病为骨髓瘤的变型,患者血清中的M蛋白为不完全的免疫球蛋白,只有重链而无 轻链,故名重链病,目前只发现γ、α和μ三种类型。轻链病也是骨髓瘤的一种特定类型,在患者血或尿中出现大量均一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及游离的κ或λ轻链,故命名为轻链病。 重链大小约为轻链的2倍,含450~55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55或75kD。每条 H链含有4~5个链内二硫键所组成的环肽。不同的H链由于氨基酸组成的排列顺序、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含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相同。 轻链大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约为24kD。每条轻 链含有两个由链内二硫键内二硫所组成的环肽。L链共有两型:kappa与lambda,同一个天然免疫球蛋白分子上L链的型总是相同的。

激素简介及在间质性肺炎中的应用

激素简介及在间质性肺炎中的应用 [1]:激素种类 [2]:激素之间区别,换算公式,以及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药物。 [3]:间质性肺炎分类以及激素治疗指南是什么,何时使用静脉,维持剂量,疗程,以及停药时间合指标是什么? [4]激素使用后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尤其出现精神症状后使用什么药物处理,何时精神症状消失? 一:糖皮质激素分类 1、短效(的松类):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前者在肝内转化为后者才生效),8-12小时 2、中效(尼松类):泼尼松、氢化泼尼松(强的松龙)(前者在肝内转化为后者才生效)。12-36小时 3、长效(米松类):地塞米松、倍他米松。36-54小时 4、外用(氟松类):氟氢可的松、肤轻松。 二:四大生理作用升糖、解蛋、分脂、保钠。1)升糖:促糖原异生;抑制糖的摄取和氧化利用;2)解蛋:合成、加速分解);负氮平衡;3)分脂:脂肪合成、分解;脂肪再分布;4)保钠:水钠潴留; 三:四大抗作用(超生理剂量)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四: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四多一少: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五:不良反应:四个一;四个诱发:1)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症)。2)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退。3)一缓:伤口愈合迟缓。 4)一反:停药反跳现象。5)诱发或加重感染。 6)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7)诱发或加重溃疡病。8)诱发或加重精神病。六:4种用法1)小量替代: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2)大量突击:严重感染或休克。3)正量久用:自身免疫疾病、炎症后遗症等。4)两日总量一次晨用。(说明:

对于已用皮质激素控制的某些慢性疾病,可改用隔日给药,即把48小时的药量,在早晨8点一次服用,其疗效与每日用药相同,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抑制较轻,不良反应较小。隔日给药,以泼尼松,泼尼松龙较好。20mg强的松相当于0.75mg地塞米松) 七: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 2.5~15.0 mg/d;(2)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 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mg·kg-1·d-1。 八: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九:给药途径以及药物间换用公式1)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全身用药,以及吸入、局部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药。2)激素计量换算:地塞米松0.75mg=强的松5mg=甲强龙4mg=氢化可的松20mg 其中米松类抗炎作用最强,甲强龙由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最高,且影响水盐和糖代谢也不强,有较强抗炎作用,故适合短期冲击治疗。 十:激素使用后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症状加重如何处理?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存在两难,一是原发疾病需要继续激素治疗,二是突然停止激素治疗可能加重精神症状。如果精神症状的发生确与激素有关,季建林主编《精神医学》首先逐渐减低剂量或停用或换用其他激素;对于躯体疾病不能停用者,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或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病人预后良好,一般在停药后1~3月症状可自然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