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技巧

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技巧
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技巧

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技巧

我们要让宝宝自由成长,但自由的底线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实上,宝宝会不会守规矩,能不能守规矩,妈妈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妈妈,你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才能让你的孩子变成最乖的宝贝儿?有六条技巧你可以参考。

立规矩技巧1:说到做到

案例一

妈妈叫3岁的洋洋来吃饭,洋洋只顾着玩玩具头也不抬。妈妈大声说:“洋洋,再不来吃,你最喜欢的鸡翅膀就没有了!”可是叫了几遍洋洋都没反应,妈妈只好叹口气把鸡翅膀夹出来放在一边,等洋洋什么时候想吃时再吃。

错误:说话不算数

妈妈们经常抱怨宝宝不听话,实际情况却是妈妈们自己说话不算数。

这种现象其实到处可见,比如妈妈们请宝宝收玩具,如果宝宝不听,妈妈们发发牢骚后就只好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个小时,到时宝宝一闹,妈妈们多半又会妥协,再多玩半小时。

在吃饭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妈妈们总是怕饿着宝宝。像“再不来就不给你吃”这样的话通常只为吓唬宝宝。既然什么时候想吃都有的吃,既然妈妈从来都是“说到做不到”,宝宝当然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规矩法则1:说到做到

像上文提到的,如果洋洋不肯立刻上桌,那么等他想吃时,妈妈就应该很平静地告诉他,鸡翅膀没有了。如果洋洋哭闹,妈妈也应该坚持重复自己的决定:因为洋洋来晚了,鸡翅膀已经让大家吃完了。

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明白,吃饭是件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点定量,如果宝宝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来补充。这不仅能让宝宝体会一下“饥饿感”,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专家评点:

“说到做到”不仅能树立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权威,也教育了宝宝: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但你要接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友情提示:

最好不要在宝宝玩得正高兴时,突然要求她去吃饭。最好给宝宝一个缓冲期,比如说,餐前10分钟就开始提醒宝宝,再玩一会儿就要吃饭了。餐前洗手不仅是出于卫生考虑,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醒宝宝,要吃饭了。如果能让宝宝参与摆放餐具,或者盛饭,那就更能增加宝宝的用餐意识。

立规矩技巧2:有的放矢,就事论事

案例二

星星在饭桌上边吃边玩,一会儿用果汁泡饭,一会儿把盘子里的菜挑了出来扔得满桌都是,一会儿又把妈妈喂给她的排骨吐出来宣布:“我不要吃肉!”星星妈妈忍无可忍,大声喝斥道:“你怎么这么烦啊,怪不得幼儿园老师都不喜欢你!”星星给骂愣了,过了一会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错误:妈妈控制不住情绪

经常看到妈妈们指责宝宝“你怎么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听故事?像你这样,长大肯定不会好好学习!”“怎么不叫人?你这孩子就是坏脾气!”或是干脆一巴掌下去,什么话都没有。这样的举动其实只发泄了妈妈们的情绪,宝宝往往委屈万分地嚎啕大哭,全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

规矩法则2:有的放矢,就事论事

星星妈妈应该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制止星星的胡闹,并且解释给星星听,她违反了哪些用餐规矩,比如“不可以用果汁泡饭”,“不喜欢的菜可以不吃,但吃了就不能吐出来”等等。如果星星继续胡闹,妈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惩罚措施,比如说,取消餐后星星喜欢的水果甜点等。

专家评点:

父母越平静,教育效果越好。让宝宝服从的应该是父母讲的道理,而不是说话声音的大小。

友情提示:

用餐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所以最忌宝宝不吃,却逼着宝宝吃。如果宝宝几顿都不好好吃,却仍然没有胃口,请带宝宝去看医生,宝宝可能“积食”,也可能有别的问题,最好按医生的嘱咐调理饮食。

怎样制定家庭规则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则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则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则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则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则,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则”,"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则,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则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则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winner前一阵子她要求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她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她"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教育笔记:让幼儿自己制订游戏规则

幼儿园增加了几辆小推车的玩具,孩子们很喜欢,经常老师为选举设备发出指示,会有人急于小推车的现象,怕怕跑慢,他们不能得到小车。这时,乱哄哄,抱怨,郁depressed 的孩子会被我包围,期待着我能帮助他们解决。我也告诉幼儿互相谦虚,我们轮流玩,但我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一旦孩子玩一个小车,就会玩到游戏结束,不能和其他孩子交流,如果我建议小车和伴侣交流,孩子可以做,但我明白孩子的心理会有一丝悲伤,只是因为老师说要交流,而且应该听老师的话。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与同龄人分享玩具,轮流播放它?此时只要听李启远讲座,就幼儿园生活的优化设计和管理,其中谈到的孩子应该是定期参与者,评价者,积极的建设者,而不是老师为孩子设计的行为控制外部环境的作用,寻找有效的手段,实施过度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我应该把老师的权威变成一个集体的意志,让孩子在他们最喜欢的旅行学习定制规则,初步尝试学习自律。 第一,刺激孩子制定游戏欲望的规则。 但也到时候的可选设备,孩子们想让老师说选择你最喜欢的玩具,但没想到今天我没有让选举车,孩子们困惑,问我为什么?我说:手推车太小,数量不足以让孩子们玩,所以我们不玩,玩其他玩具。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我们轮流玩。 这时规则已经成为自己的需要。只让他们觉得活动的原因不能正常,以刺激他们制定规则的愿望。 二,发展合理的游戏规则。 结合轮流玩的想法,孩子们开始了你的话,有的孩子说,每个人玩五分钟,然后交换,有些孩子说,没有桌子,我们不会看,怎么办,有些孩子说:周围的场地推两圈,然后交换一些孩子同意,有些孩子说:网站太多人,推上容易打人,也看不出谁应该支付,通过讨论,孩子决定到场地一跑道的边玩。 因为孩子亲自参与发展,而且也是他们活动的固有需求,在他们深刻体会到规则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后,游戏规则中的孩子更加可以接受。 三,完善游戏内容的规则。 孩子们都很高兴,三五次推推车来到跑道,不过一会儿,出现了问题,因为等待的孩子们站在水平,玩过孩子后不知道是谁向谁的伴侣,并等待那些不让它的孩子,说这是他们自己的。这时,孩子们的车子说:你应该站起来。其他孩子听了,我觉得很合理,马上有意识地排队。孩子自发按照跑道三色后,站在三支队伍,也缩短了等待时间 儿童游戏活动是以动态进行的,所以孩子们经常在事件中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标准来标准化。因此,游戏的规则往往不可能到位,但需要逐步完善,到位。由孩子自己发展,了解游戏的规则更容易让他们了解和超越,加强意识规律,获得积极发展。 四,使用各种反馈,促使孩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当游戏的规则制定时,孩子们能够遵守他们,为了保持他们的坚持遵守规则,我充分肯定了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良好行为,不断加强孩子的意识的规则,意识到遵守游戏的规则。如使用后游戏评测,小记者的新发现等形式,让孩子互相沟通如何根据规则玩游戏;与相机及时捕捉孩子有意识地根据游戏场景的规则,给予孩子鼓励,不断内化的孩子的感觉规则。争夺小车的现象,而儿童创造小手推车的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一开始就有兴趣来回,到我是一个小运输者的情况;从一开始就推行,推动曲线绕过障碍物。我也努力从一开始就应付各种问题,现在享受幼儿游戏的喜悦和惊喜。 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能少教,但孩子可以学习更多;使校园不再喧嚣,喧嚣,更自由,快乐,和和谐

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1近日看到两则新闻,心塞。第一则新闻——《让孩子吸”二手毒”》。讲的是安徽淮南一位妈妈,竟然在民宅内吸毒,而且每次吸毒的时候,都抱着不足一岁的幼女。那些可怕的”毒气”,就这样经常”熏陶”着这个幼婴。警察看到都心痛不已:“毒品多通过加热气化的方式吸食,毒品的烟雾自然也会祸及身边的人。这个孩子还不到一岁,染上毒瘾可怎么办啊?” 2第二则新闻——《过山车惹的祸》。 一个怀了孩子的孕妇,竟然跑去坐过山车,还是能转圈的那种。结果玩完之后下腹剧痛,去医院一检查——胎盘早剥。最后不仅孩子没了,更可怕的是连子宫也切了。她为啥这 么蠢要去坐过山车?因为她才20岁啊!那为啥她老公不管她啊?因为她老公也才21岁,他俩是一起去玩的啊。记者采访妇产科医生时, 医生说了这么一句话:“自己还是个孩子,就不要再造孩子了,都不知道怎么养。” 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做医生要考医师证,做司机要考驾驶证,做老师要考教师资格证,…………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资格证才能上岗。而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但没有一场考试是针对父母的。如果生娃、育儿也需要考执照,我想,很多中国人都会失去做父母的资格。如果做父母真需要岗位考试,那这场考试会考什么呢? 懂得和做到了哪些岗位职责才算及格? 我去查找了美国、英国、德国教育界推行的《美国家庭教育孩子40条准则》《英国儿 童教育十条准则》《德国家庭62条教养规则》,并对这100多条家庭教养准则进行了 总结分类。希望这个”分类总结”,能够给你一点点启发,让你在”怎么做父母”的考试中,能拿到一个漂亮的分数。 4规则教育——岗位职责:让孩子懂得规则 职责解释: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准则1: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进别人屋前要敲门等,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准则2:让孩子明白各种社会规则 比如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等,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 边界内。 ●准则3: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原则——原则在未来可以让孩子少受干扰和伤害。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每个家庭都有规则,它是所谓家庭文化的一部分,是无形中形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规则定的好,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以下是几条家长给孩子定规矩时需要遵守的准则,请家长对照一下自己做到了多少? 规则不要太严厉 在给孩子订规则时,如果爸爸妈妈能用他愿意接受的形式进行,也许能避免很多矛盾。 用直接的而不要用会刺伤孩子的说法。如不要 说:“你的房间看上去真乱!”而是说“请你把玩具收拾好!” 用明确的而不要用含糊的说法。如不要说:“穿得暖和点!”而是说“把帽子戴上!”如孩子玩得高兴不想吃饭,要明确向他指出:“吃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收拾玩具、洗洗手准备吃饭。”你可

以答应饭后再和他玩。明确让他知道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用正面的而不要用负面的说法。如不要说:“不要跑到街上去!”而是说“在院子里玩!” 要学会称赞他而不是责怪他。如果他把玩具交到你手上,照你的话去做,就要称赞他,用亲吻拥抱表示鼓励,使他明白你喜欢他做什么,不喜欢他做什么。订规则时态度要严肃些,但不要责怪打骂。要多从正面鼓励,表扬他做对的事,不能引起他的反感。 如果孩子大哭大闹,可以冷处理,不去理他,也不要显得紧张,舍不得,你管你做事、吃饭。等他哭过了安静下来,可以再和他交流。 订规矩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爸爸妈妈们在订规则之前,要好好商量一下,制定出计划。一旦你定下了规则,就要坚持到底,必须让孩子做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要知道,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规定孩子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他的玩具整理好,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就必须这样要求

跟孩子建立规则时,我们要看到孩子的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共赢的规则

昨天,邻居给我看了一下她给孩子的寒假计划: 周一奥数,周二钢琴,周三跆拳道,周四书法,周五游泳,周六围棋……只有周日没安排。 我说,孩子还这么小,不用那么拼命吧。 她说,其实不期望孩子多才多艺,只是觉得孩子放假在家太闹腾,想找个地方替我管管他。我家孩儿精力太充沛,平时都不好管,一放寒假就更加让人头痛。为了减少家中鸡飞狗跳的时间,还是给他找点儿事情做比较好。 邻居是个全职妈妈,家有二宝,儿子上一年级了,妹妹还在襁褓中。平时,照顾两个孩子就已经让她疲惫不堪了,这下大宝放寒假了,在家经常大喊大叫吵着妹妹休息,还不好好写作业,还各种不服管。所以,经常能听到她对大宝暴跳如雷的怒吼声。 她说,周日因为孩子爸不用上班,可以把大宝带出去玩,所以没有报班。 好吧,心疼邻居3秒钟。

其实,不光是邻居,最近很多爸妈都跟我抱怨:“就怕孩子放寒假,孩子一放假在家,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太不好管了。” 的确,很多孩子在学校比较规矩,可在家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在幼儿园里,孩子一般都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还会积极主动地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收拾玩具……但是同样的事情到了家里,孩子就不愿意做了。吃饭的时候各种不情愿,不好好吃;要睡觉了,就生出各种没做完的事儿来,各种拖延;玩具玩过了,就胡乱摆放在地上……所以,不少父母为了不让亲子关系紧张,干脆再把孩子送到可以托管孩子的机构或者各种兴趣班去。 其实,我们并不必大费周折,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和在家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规则建立出了问题。 01为什么这么说呢?

①行为规范不一致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都去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而我们的孩子到了这个环境中,如果想和小朋友很好地相处,也必须跟其它小朋友一样,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可是在家里呢,最常见的场景是什么呢? 爸爸妈妈在玩手机,然后跟孩子说:“小孩子不能玩手机,你去搭积木。” 爸爸妈妈自己在熬夜,睡得很晚,然后告诉孩子:“小孩子不能晚睡,你赶紧去睡觉。” 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要遵守一样的行为规范,可在家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行为规范却是两套标准。这样,规则自然难以建立。 ②规则执行力度不一样幼儿园里,一般是两三位老师照顾班里几十个小朋友,而在家,经常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两个孩子。 因此,老师没有办法像家长一样,非常周到、细致地为

怎样制定家庭规则

怎样制定家庭规则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则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则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则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则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则,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则”,"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则,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则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则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

和孩子一起制定角色游戏常规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总是玩得很开心,所以在游戏结束时经常会不愿意结束游戏,表现出整理游戏材料时的速度很慢。如果在以前,我一定会在孩子面前提出一大堆的要求,让孩子照着做。通过翻阅《纲要》,我认识到要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我决定和孩子一起制定角色游戏的常规。 在一次角色游戏开始前,我向孩子提出了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在上次游戏时,我们小朋友介绍的时间很短吗?”笑笑站起来说:“因为小朋友整理的太慢了,把介绍的时间都浪费掉了。”雯雯抢着说:“有的小朋友不愿意回来,下班了,他们还那里玩。”我问:“你们认为那些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呢?”孩子们说:“不对,那样做就没时间介绍了。”“我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朋友整理得快一些呢?”皓皓说:“我们可以边卖东西边整理啊!”小朋友听了以后也表示同意这个办法。我又问:“在游戏结束时,老师用什么方式提醒大家,整理东西呢?”这时笑笑说:“老师可以放音乐,来提醒大家下班了。”陶陶说:“不行,有些小朋友还是不会回来的。俊俊抢着说:“老师可以到他身边敲小铃,我们就能听清楚,知道要下班了。”最后我们大家商讨的结果是用小铃来提醒大家下班了。在游戏开始前我又重复了一下刚才我们一起制定的游戏常规,便开始了游戏。游戏中,我特意观察了孩子是否在边卖边整理,我发现各个店里的老板也能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则。在游戏结束时,我便开始敲小铃提醒孩子们下班了,孩子们听到了我的铃声后立即开始整理,一会整理就整理好,大家回到教室里,一看时钟,发现孩子们整理的速度快了很多。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我却感触很多。以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们提出一些要求,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但孩子是在被动的遵守,是迫于老师的威信才会这样做,往往会出现老师在时一个样,老师不在又是一个样。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自主的制定角色游戏规则,不仅增强了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孩子制定规则.docx

给孩子制定规则 给孩子制定规则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我们要让宝宝自由成长,但自由的底线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应该不应该要求我们的宝宝严格遵守规矩? “她还那么小呢!” “他死活不肯,又能怎么办呢?” 妈妈们经常会摇着头,这样叹气。天大,地大,宝宝最大——谁能拿他们有办法呢? 事实上,宝宝会不会守规矩,能不能守规矩,妈妈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妈妈,你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才能让你的孩子变成最乖的宝贝儿。 妈妈叫3岁的洋洋来吃饭,洋洋只顾着玩玩具头也不抬。妈妈大声说:“洋洋,再不来吃,你最喜欢的鸡翅膀就没有了!”可是叫了几遍洋洋都没反应,妈妈只好叹口气把鸡翅膀夹出来放在一边,等洋洋什么

时候想吃时再吃。 错误:说话不算数 妈妈们经常抱怨宝宝不听话,实际情况却是妈妈们自己说话不算数。这种现象其实到处可见,比如妈妈们请宝宝收玩具,如果宝宝不听,妈妈们发发牢骚后就只好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个小时,到时宝宝一闹,妈妈们多半又会妥协,再多玩半小时。 在吃饭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妈妈们总是怕饿着宝宝。像“再不来就不给你吃”这样的话通常只为吓唬宝宝。既然什么时候想吃都有的吃,既然妈妈从来都是“说到做不到”,宝宝当然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规矩法则1:说到做到 像上文提到的,如果洋洋不肯立刻上桌,那么等他想吃时,妈妈就应该很平静地告诉他,鸡翅膀没有了。如果洋洋哭闹,妈妈也应该坚持重复自己的决定:因为洋洋来晚了,鸡翅膀已经让大家吃完了。 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明白,吃饭是件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点定量,如果宝宝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来补充。这不仅能让宝宝体会一下“饥饿感”,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专家评点: “说到做到“不仅能树立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权威,也教育了宝宝: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但你要接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友情提示:

使幼儿遵守规则的策略

策略: 《一日生活中幼儿常规的管理》廖莹 一、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 二、让幼儿预知一日生活的安排 三、让幼儿参与教室规则的制定(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上应着重体现幼儿的参与。只有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才能被其接受。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有相对自由、有序的环境里,才能欢乐、满足。)(谈规则并不是对幼儿创造性的否定和压抑,规则是人定的,幼儿在认识规则的前提下,能够对规则提出异议并试图改变规则,这是幼儿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时机。如果幼儿要求改变规则时,成人不要轻易干预,因为这一过程正是建构规则意义的过程,是发展社会性交往的时机。幼儿对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会有更多的认同,当他们在规则游戏中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感和成就感后,很容易沉浸在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在一种高度忘我的状态中获得发展。) 四、用环境指引幼儿行为(《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和常规要求要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五、环节过渡紧凑,有序减少幼儿无谓等待时间 六、及时评量所进行的活动 《孩子看待规则和权威的阶段变化》 在教育儿童对规则和权威的认识上首要的应该是循序渐进,也可以采用先外化后内化的方法,先为孩子立定规范,再逐步内化和理解规范。此外,同伴之间的影响非常重要,在与同伴交往的经历中,儿童能够懂得合作,学会相互尊重,发展对不同道德原则、社会规范的认识。 《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实践构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人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和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养成。”由此可见,幼儿期是人的安全情感的奠基期,也是接受安全教育的黄金期。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陈莉宁夏教育2003 12 有准备的环境便于为幼儿培养良好的环境。除了要为幼儿准备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以外,成人对幼儿的爱,(情感的建立是基础)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幼儿更乐意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这都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浅谈对幼儿规则教育和行为问题》乌兰托娅 1、规则的提出要有艺术(1)、正面提出的艺术“东西为什么会撒了?怎么玩才不会撒?”这种正面提出规则的方法,幼儿从情感上容易接受。而且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不守规则的后果,更能理解教师所讲的道理。(2)、活动前提出规则教师只有把要求提在前头,幼儿才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3)、教师语言的艺术教师应该用简明、浅显的语言在幼儿注意力最集中时提出规则。当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时,教师首先应该想到:幼儿有没有理解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2、教师要以身作则 3、坚持一贯才有效 《游戏与儿童道德的养成》鲁玉霞

如何给孩子定规矩

你会给孩子定“规矩”吗? , 让孩子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让家长成为一个懂“规矩”的家长,你会吗? 原因篇——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 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当孩子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背后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但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大人的规定而有所意见或者不满时,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说明,便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孩子还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 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是一件公认的难事。也许你告诉他“停下来”,他还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对他说“等一会”,那就太为难他了。你必须先要让他知道“一会”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顽童心理在作怪 有时侯孩子喜欢破坏规矩,只是想和你开个玩笑,看看你吃惊甚至愤怒的表情。比如,孩子刚刚学会开电视开关的时候,他会对此事很感兴趣,会一直反复地开、关电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表情严肃地要求他停下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他已经从你的态度中得到一个新的游戏:只要我去触摸电视,爸爸脸上就会出现好玩的表情,还会和我说(即使你说的是个“不”字,我也喜欢)。 作为引人关注的手段 当宝宝乖巧听话时,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对于孩子的关心,因此当孩子发现耍赖,不听话时,可以得到父母或长辈的更多关注时,就可能一反常态出现野蛮不讲理的举动,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曾因“耍赖“尝到甜头 孩子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藉由“哭闹”来耍赖,家长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闹的行为,便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就有糖吃,此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便学会沿用这套坏习惯。 对策篇——孩子不守规矩怎么办 提倡给孩子“自由”,并不等于放弃培育孩子成长所需的规则和标准。有些时候,父母还是应该以坚定的态度给孩子指明“对”与“错”的界限。 当儿子为玩具争吵 前两天,涛涛爸爸为儿子买了一台游戏机,当堂哥来家作客时,涛涛得意地拿出自己心爱的游戏机给堂哥玩。可没过多久,两人就为该轮到谁玩而争吵不休。涛涛妈妈赶紧找出一件也是不久前买的电子玩具,让他们各玩各的。

与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与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与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与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在相反国主题游戏中,我们开设了一个娱乐城,在里面有关相反的游戏,文字游戏:提供一些大文字卡片和一些单个的字,找出与大卡片上相反的字;明暗堡:提供会发光的物体,让幼儿在黑乎乎的洞里去探索;钓鱼乐:提供大小不同的鱼和鱼竿,让孩子体验磁铁相吸的特征。 孩子们对三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介绍完游戏内容后,我并没有说游戏的规则,而是让孩子先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发现了问题: 1、文字游戏区:有的顾客想要自己挑选大卡片,而负责人确认为应该幼儿负责人拿,两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2、明暗堡:有的小顾客进去了很长时间,负责人催他出来的时候,他说自己还没有玩好,后面小朋友等待的时间很长。 3、钓鱼乐:小朋友对钓鱼非常喜欢,有的孩子钓了一条又一条,一个人钓了很多鱼,后面的小朋友都钓不到鱼了。 在游戏中,以前我们总是先向孩子说好游戏的规则,孩子来遵守,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孩子不会来问,对孩子到底适不适合,接不接受,老师也不会仔细去想。我想孩子是游戏的主人,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来确定,来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因此,我们孩子展开了讨论,争取孩子的意见。 1、文字游戏区:请两方面意见不同的孩子都说说自己意见,为什么要顾客自己选,或者为什么要负责人拿,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意见,顾客说:“自己拿

可以选一些自己会的,这样才能过关。”负责人说:“玩的人要听负责人的安排。”针对两种意见,孩子们支持率各占一半,最后一期决定,两种意见都采纳,具体操作是,顾客在游戏的时候,负责人问一下顾客,是要自己选还是负责人拿,让顾客自己决定。这样既尊重了顾客,又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2、明暗堡:我给孩子提出问题:“玩的时间太长怎么办?后面的孩子要等很久,也可能就玩不到了,怎么办呢?”马上就有孩子回答:“可以规定一个时间,时间到了就要出来。”追问:“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当然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我就让孩子看着时钟感受,看看多长时间比较适合,最后决定,两分钟,能够遵守时间的才能过关。 3、钓鱼乐:我与孩子进行交谈:“小朋友喜欢钓鱼吗?如果你是钓鱼的人,你希望自己钓多少鱼?”小朋友的回答当然是越多越好。接着问:“如果你是后面等待的人,你希望前面钓鱼怎么样?”小朋友都希望他快一点,要不然自己就钓不到鱼了。通过让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也要替别人想一想。最后决定一次最多钓三条小鱼,这样时间既不是很长,又能体验钓鱼的快乐。 通过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在游戏的时候,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比老师规定的要好很多,因为孩子明白了遵守规则的意义。

制订规范孩子行为的家规

制订规范孩子行为的家规 教育专家指出:制定家规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是一种预防孩子不听话的有效方法。 一般说来,家庭都有治家规范,有的是明确规定代代相传的;也有的是互相理解自然遵循的。建立家规,首先要树立“角色”的意识,明确“角色”任务。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家里有一些规矩人人要做到,有些事大人可以做,孩子不允许做。 在父母制的条件下,家里的一切由一家之主说了算;在民主型的家庭里,治家的规范是建立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权表述自己的意见,但并不足说所有成员的权利和责任都是同等的,这一点必须明确。 例如:早上见到问好,晚上讲晚安;离家外出、回家时对家里人打招呼;带同学回家或邀请客人事前应征求家里人的意见;家里公用的东西有固定位置,用后最好归还;家里各人放东西的抽屉,不可随意乱翻等等。一家人看电视某人有自己的爱好,应协调安排,某些节目成人可以看,孩子不宜,就要严格限制。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已经改正的坏习惯还可能再犯。为了巩固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所取得的成绩,预防和纠正孩子不听话的坏行为,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规范,使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 方刚在小学期间,往往边吃饭边看书,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消化,怎么劝说也不能彻底改变。一时改了,过时又犯,有时把父母气得发火,但他仍我行我素。这说明在这方面他已形成一种很坏的习惯。后来全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方刚说,他也想改,但一吃饭就想着先拿一本书,不拿书就不想吃饭。父母指出这种坏习惯既影响消化又损害眼睛,读书效果也很差,必须彻底改变。父母一起制定了整改时间和方案,限他1个月必须改变,否则以后再也不购买新书了。方刚爱书如命,每个月都要多次逛书店购买新书。玩具不买可以,零食不吃可以,书不买他是怎么也受不了的。为此他下决心改正边吃饭边看书的坏习惯,父母也按约定1个月未购买新书。方刚通过1个月的锻炼,终于改变了这一坏习惯。 陈强吃饭剩碗底,不管饭多少,都是那样。父母正确引导他,指出粮食来之不易,并用一些具体事例开导他,使其认识到粮食的宝贵,浪费粮食就是犯罪。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制定了严厉的规定:如果剩饭,再吃饭时必须先把剩饭吃掉,否则不能吃新做的饭菜。他的这种坏习惯经过一段整治也改变了。 王先生的女儿颜颜今年上大班了,老师说她比其它同学懂事。其实,王先生就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开始锻炼她自主的能力罢了。王先生给她定了简单的家规:

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守规则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守规则 让爸爸妈妈知道榜样示范的重要性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必须首先让家长认识到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规则对于幼儿来说是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这是孩子们不断成长、在社会中生存、与周围人进行交往中必须学会的技能。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的能力,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作用,人生任何一个转折都将面对新的规则,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个不正常的社会,一个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的社会。守规则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不仅找了相关的理论文章还引导家长了解了一系列的案例和真实故事,通过学习引导家长了解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了解了家长的教育作用。 引导爸爸妈妈了解一些培养“规则”的策略 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们还利用各种形式的家长会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培养策略,使他们的培养有目的、有方法。 一、贵在坚持。 通过具体行为指导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关键。习惯是一系列自动化的动作,是在掌握动作程序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动作技能的具体指导非常重要。规则意识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建立动力定型,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遵守规则习惯。所以我们也反复强调家长在培养的中也要有耐心,要坚持。 二、运用多种奖励办法,激励幼儿形成遵守规则好习惯。 如:在家中要引导幼儿遵守养成物归处的规则,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制定相关的表格来记录幼儿的行为,如果孩子能坚持几个星期就给一个小小的奖励,如果孩子能长期坚持就给孩子买一个孩子特别想要的礼物。 三、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共同遵守。 制定规则首先是要和孩子商量,你要让孩子也同意,然后共同去遵守。家长要经常对孩子遵守的情况提出表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奖励)。当然制定的规则也不能定得太苛刻,也不能定得根本不能做到或实际上不能实施。随着孩子的年龄

幼儿园小中大班不同年级规则制定

幼儿园小中大班不同年级规则制定个要求都会有所不同。 首先第一点,原则性。 记得示范班新生报名的时候,宝宝管妈妈要巧克力吃,妈妈不给,宝宝就哭闹,妈妈见状就马上给了巧克力吃,结果蔡老师说没有原则。不利于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这个妈妈说,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想孩子再闹下去了。 小班的孩子,是建立规则的时候。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从家庭的生活走入幼儿园的生活,身份是发生变化的。在家撒娇有糖吃,在幼儿园要遵守规则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通常我们先要帮孩子进行身份的转换。引导语言“你现在是示范班的宝宝,最听老师话了……”。如排队,每个孩子从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就要遵守和适应集体的规则。如何做到:小班的孩子排队,可以再地上贴一条直线,孩子站在线上面就好。坚持下去,适应了后,喝水排队,上厕所排队慢慢习惯建立起规则,大人也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就是应该这样做的。 进餐的规则:进餐说话很不礼貌,挑食也不好,所以进餐规则也是有的。餐前不吃零食,餐前全家排队去洗手。很好玩的,孩子很喜欢,你有试过吗?睡觉起床,有的孩子习惯赖床。不用暴力的叫醒孩子。示范班的孩子放小故事听着睡觉,放轻音乐起床。大家可以试试。孩子年龄小,催促快点吃饭,孩子不理解什么是快点,比较抽象,总是被提醒就会形成习惯,反而不好。饭后自己拿抹布擦自己面前的桌子,这都是示范班孩子小班就开始慢慢做的事情,每天如此。孩子吃饭慢,一个是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玩,大人可以不说话,点一下桌子或做

吃饭的动作,孩子就会明白的。可以给孩子选择,“你是想大口吃晚饭跟妈妈去玩还是想仔细品尝着美味的饭呢”。品尝可以慢,但不能停。示范班是老师以身作则,用行动感染身边的孩子,当所有人都安静的时候,突然有人说话,大家也不理,慢慢他就不说了,这都是规则,生活中就要开始培养。 蔡老师说过,100个中国父母99犯同样的错,就是支配孩子。“快起床,快吃饭”“你干嘛呢磨磨唧唧的”。教育孩子,还是要引导,尽量避免支配。改变是很难,习惯的问题,但是得慢慢改过来。忍不住的时候可以换个词,把责备孩子的话,转换成加油,我相信你可以的之类的话。每天挂嘴边,不出一个月就可以改善过来。我以前也会说“快点”但示范班的老师责任重大,所以硬是改过来的,大家试试可以,忍不住就换个鼓励的词。规则,入睡时间起床时间,只要生物钟定时,就好了。 孩子性格急躁:家里定规则,有脾气的时候可以双手叉腰,撅嘴,或说出来,孩子没有找到发泄途径才这样的。 制定规则:中班的孩子要参与制定规则中,小班,孩子小,大人一定要有原则把好关,定好规则一同遵守。把一家人说好的规则记下来,然后贴出来,提醒孩子和自己。我们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规矩,这样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制定规矩。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他会遵守的。结构性思维是什么?就不是教小孩知识,而是培养小孩思维的方法,包括怎么去解决问题。 最真实的例子,示范班中班的例子:中班开学的时候,老师给大家分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5条建议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5条建议 育儿宝典 03-23 1014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5条建议 1、设立“三区段”的家庭行为规则 “三区段”行为规则分为绿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 “绿灯区”,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正确行为,是要鼓励孩子采取的行为。对于孩子所做的这些行为,家长要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使他的规则意识得到强化。 “黄灯区”,是不被认可的不端行为,但由于情况特殊可以被容忍。譬如,你开会时不得不带着你4岁的孩子,他却无法在会场安静地坐着,总是乱说乱动,影响了会场秩序;你5岁的孩子感冒时需要打针,他却乱哭乱闹,拒绝打针。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你必须表明态度:不能允许,但可以减轻惩罚,表示忍让。不过你必须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之所以容忍完全是由于情况特殊。 “红灯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行为。譬如危害到孩子或他人安全的行为、不法行为、邪恶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其他为社会所不容纳的行为。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一开始就要严厉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对于3至8岁的孩子,惩罚的方式主要是“隔离”。具体的使用办法是:当孩子违犯规则时,孩子被暂时隔离,不得与同辈及照料人正面接触。要知道,孩子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和父母(或照料人)、同辈在一起,这种“隔离”使他暂时离开他最熟悉的环境,就如同“关禁闭”,使他感到孤独,孤独感会引发他的反思,通过反思能提高他的认识。如果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不端行为。可惜,有太多的家长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他们对孩子的违规行为要么不予重视,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要么用粗暴的打骂来解决问题,使孩子感到被排斥和被侮辱,这种有损孩子人格的做法并不能使孩子思考认识自己的过错。

一定要为孩子建立规则

一定要为孩子建立规则 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家长一定要学会帮孩子建立规则! 对于0~6岁的孩子,国际儿童教育界的通行规则是以下3点: 1、不伤害自己 2、不打扰他人 3、不破坏环境 其中,不伤害自己是最基本的。先明确不可以伤害自己,孩子就能学会守住自己的界限,保护自己。只有有了不伤害自己的体验,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这是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 孩子要遵守的规则,具体有以下6条: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这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的6条规则,其实建立了最基本的社会化秩序。妈妈给孩子制定规则时不能随心所欲,“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着不动就是好孩子”“乖,不要弄脏手”“不睡觉,狼就来

叼你了”“不给别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这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并不能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 究竟如何执行规则?家长们注意啦! 关键词1:弹性 妈妈难题1: 定下一个规则后,孩子过一段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讨价还价。这时是否需要变通修改一下规则? 场景: 小波妈妈允许小波每天上网半小时,前提是必须练完琴。开始小波能遵守,后来就开始提出:“我能今天不练,明天补上两天的课行吗?”“我打完这个电脑游戏就练琴行不行?” 管教技巧: 规则要有弹性,不是规则本身可以变来变去,而是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执行规则的弹性。 学过琴的人都深知练琴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事情。如果孩子表现出对琴棋书画的兴趣,家长不妨先带他去听,看或体验,比如小波的妈妈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学琴不是件容易的事,时间会很长,过程也很枯燥。当孩子遇到了瓶颈产生厌烦的情绪,可以告诉孩子:“是的,我知道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但是当你走过了,克服了,会非常棒。在你到达那个目标之前,妈妈愿意在这里陪着你。”

家庭规则

家庭规则 1.爸爸妈妈必须要做决定 2.尊重、使用礼貌用语、不能有肢体冲突(不许扔东西,不许乱发脾气,不能咬人,不能骂人,不能打人,不能推人,不能吓人) 3.关心家里的每个人 4.每天在一起玩至少30分钟 5.分享 6.吃饭结束前所有人不能离开座位 7.下午四点以后不能吃零食 8.晚上按照规定时间睡觉 9.遵守承诺 10.遵守规则(言行一致) 11.独立思考(留出空间) 12.注意隐私(激发意识) 13.积极主动(减少控制) 每天需要问各自一些问题 1.你今天心情如何 2.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3.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淘气椅规则(不可无限制增加规则的使用) 1.当孩子有不合适的行为时,警告他(你刚刚这样是错的,如果你在犯,就要坐淘气椅) 2.把孩子放在淘气椅上,然后你蹲下来,告诉他原因 3.用计时器告诉孩子在淘气椅上座的时间,每长一岁坐一分钟(惩罚过程中,如果孩子 违反规则,需重新计时)

4.家长离开 5.计时完毕,让孩子说:“对不起,我以后不这样了” 6.拥抱、亲吻孩子,并告诉她:“妈妈相信你” 小米的夜晚 18:00 小米点滴 19:00 分享点滴故事 19:45 洗澡 20:00 穿睡衣+刷牙 20:15 听父母讲故事 20:30 自己睡觉(“你必须自己睡觉”,其他话不要说) 红白球规则 1.先提醒 2.控制——白球——解释——认可——拥抱 3.不控制——红球——解释——鼓励——拥抱 两个孩子争斗时,父母应该怎样做?(公平判断对错) 怎样让孩子上学不迟到?(提前一天让他们把衣服准备好引导他们做该做的事) 如何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控制时间,增加有意思的活动内容) 如果孩子在商场大哭大闹随便乱跑你会怎么做?(提前做好购物清单,让孩子寻找所需要的商品) 搬家、更换幼儿园时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最初阶段,需要时刻关注孩子正负情绪、父母需要提前教给孩子与陌生人交流的方法并加以练习) 怎样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陪伴孩子、不能威胁,欺骗孩子) 父母没有充分时间陪孩子怎么办?(提高陪伴质量)

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技巧

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技巧 我们要让宝宝自由成长,但自由的底线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实上,宝宝会不会守规矩,能不能守规矩,妈妈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妈妈,你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才能让你的孩子变成最乖的宝贝儿?有六条技巧你可以参考。 立规矩技巧1:说到做到 案例一 妈妈叫3岁的洋洋来吃饭,洋洋只顾着玩玩具头也不抬。妈妈大声说:“洋洋,再不来吃,你最喜欢的鸡翅膀就没有了!”可是叫了几遍洋洋都没反应,妈妈只好叹口气把鸡翅膀夹出来放在一边,等洋洋什么时候想吃时再吃。 错误:说话不算数 妈妈们经常抱怨宝宝不听话,实际情况却是妈妈们自己说话不算数。 这种现象其实到处可见,比如妈妈们请宝宝收玩具,如果宝宝不听,妈妈们发发牢骚后就只好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个小时,到时宝宝一闹,妈妈们多半又会妥协,再多玩半小时。 在吃饭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妈妈们总是怕饿着宝宝。像“再不来就不给你吃”这样的话通常只为吓唬宝宝。既然什么时候想吃都有的吃,既然妈妈从来都是“说到做不到”,宝宝当然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规矩法则1:说到做到 像上文提到的,如果洋洋不肯立刻上桌,那么等他想吃时,妈妈就应该很平静地告诉他,鸡翅膀没有了。如果洋洋哭闹,妈妈也应该坚持重复自己的决定:因为洋洋来晚了,鸡翅膀已经让大家吃完了。 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明白,吃饭是件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点定量,如果宝宝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来补充。这不仅能让宝宝体会一下“饥饿感”,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专家评点: “说到做到”不仅能树立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权威,也教育了宝宝: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但你要接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友情提示: 最好不要在宝宝玩得正高兴时,突然要求她去吃饭。最好给宝宝一个缓冲期,比如说,餐前10分钟就开始提醒宝宝,再玩一会儿就要吃饭了。餐前洗手不仅是出于卫生考虑,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醒宝宝,要吃饭了。如果能让宝宝参与摆放餐具,或者盛饭,那就更能增加宝宝的用餐意识。 立规矩技巧2:有的放矢,就事论事 案例二 星星在饭桌上边吃边玩,一会儿用果汁泡饭,一会儿把盘子里的菜挑了出来扔得满桌都是,一会儿又把妈妈喂给她的排骨吐出来宣布:“我不要吃肉!”星星妈妈忍无可忍,大声喝斥道:“你怎么这么烦啊,怪不得幼儿园老师都不喜欢你!”星星给骂愣了,过了一会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