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和青藤

松树和青藤
松树和青藤

松树和青藤第二课时

二(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进一步体会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一、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学会乐于助人品质。

2、难点:理解小杉树为什么惭愧的低下头。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都喜欢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看过的童话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松树和青藤》(齐读课题两次)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知:4"

1、看,这就是松树和青藤,还有杉树。(课件出示图片)

2、它们之间都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课件出示录音)

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

过渡:它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自己先找一找,用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精读课文:

学习第7自然段。15"

1、小组互相读一读对话,并且想一想哪些话应该用高兴的语气朗读?

2、小组汇报:请三个学习小组汇报读一读,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课件高兴语气的句子,指导朗读。(一二大组,三四大组读,师读提示部分)

师:读了高兴的句子,你认为他们谁最高兴呢?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学生回答)

引导提出:兴高采烈,就是形容兴致很高,很高兴的意思。并且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师: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色,小青藤可高兴了,再美美的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美丽的景

色。文中的省略号,小青籘还会看到什么?

过渡:大家想象力可真丰富,小青藤看到的比小松树,小杉树还要多了,但是小青藤是马上看到的吗?从哪些词看出小青籘的不容易,画上圈。(出示相关课件)

3、师:谁能把小青藤的不容易,坚决,到最后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请2个同学读,再齐读一次)

过渡:小青藤看到了美景除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谁的帮助?

学习第6自然段。4"

师:小松树是怎样做的呢?(读一读) →可以看出小松树是怎样的性格?(乐于助人)

过渡:小松树是主动帮助了小青藤,可是小青藤一开始请求了谁帮忙?(学生找到第4,5自然段)

学习第4、5自然段。4"

师:请两个学生读对话,全班读旁白。

指导读出小杉树的不耐烦,小青藤的诚恳。

过渡:即使没有小杉树的帮忙小青藤还是看到了美景,此时小杉树怎样了?

学习最后一段。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5"

1、小松树和小青藤拥抱着,它们会互相说些什么?(生回答)

2、惭愧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惭愧?小杉树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小杉树又会想些什么呢?

(三)小结:2"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我们应该学习小青藤的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小松树的乐于助人

(四) 作业:

1、完成课本作业;

2、抄写生字;完成基训。

(五)板书设计:

小松树←小青藤小杉树

↘↓↙

看到了大海

小松树:助人为乐小青藤:积极向上,顽强拼搏

松树与青藤1

松树与青藤 一、出示课件,引入情境。 1、(点击课件)师:小朋友们,它是谁? 生:小松树。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生自由回答)(师:比较高大) 师:这幅呢? 生:小青藤。(师:比较矮小) 师:须要攀爬在别人的身上才能向上生长。 2、师总结:小松树和小青藤共同生长在山冈上的一片小树林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齐读课题。27《松树和青藤》 二、以读代讲,读品结合,学习课文内容。 1、疏通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让你们在家好好读读,现在来听听你们是不是爱读书的孩子。 提出读书要求:(读到哪儿,同学们的眼睛看到哪,比边听边了解课文。)

师: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同学们都挺认真,虽然有个别地方还要稍加注意,但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会有进步的。 2、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二、三自然段。 师:请把书摆放好,坐端正,仔细听,老师要提问了: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松树、青藤、杉树。(师相机板书) 过渡:一天清早,山冈上的植物们被一阵兴奋的叫声惊醒了,原来有人看到新鲜事物了。是谁第一个发出惊喜的声音?(生:松树) 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大海和太阳。(如果有条件出示图画) 师:小松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大海和太阳,你会怎样想?(生自由作答——高兴、兴奋)。 师:谁能用高兴的语气读读小松树说的话?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4—5名)。(此处可以不需要这样做,点1-2名学生读) 师:听了小松树高兴的话语小杉树是怎样做的?

生:他踮起了脚跟。 师:谁来“踮起脚跟”给大家瞧瞧? 指名做,会做的同学都来做一做 师:它为什么要“踮起脚跟”? 生:他个子太矮了。 生:他想站得更高些看到更美的景色。 师:小杉树看到了什么? 师:听,“看到了,看到了!有飞翔的海鸥,翻滚波浪,还有点点的白帆……”(如果有条件出示动画)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说的?(生:大声地说)大声地说就是“嚷嚷”,让我们一起嚷嚷着朗读小杉树的话吧!点击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理解“微弱”一词,朗读小青藤的话(点击课件,播放小青藤说的话) 师:这是谁在说话?(小青藤) 师:小青藤很弱小,所以声音也很一一(微弱)。谁能用很微弱的声音读读小青藤的话?

教案-幼儿教学谜语优秀教案

教案-幼儿教学谜语优秀教案 课.幼儿教学谜语 1、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巴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打一动物〉 2、红红眼睛白白毛长长耳朵短尾巴身披一白皮袄走起路来轻轻跳〈打一动物〉 3、平日不见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食品〉 4、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水果〉 5、长长一铁龙首尾节节通一日行千里次次立大功〈打一交通工具〉 6、有种小鹅生得怪雪地里面把家安身上穿黑棉袄胸前却系白肚兜〈打一动物〉 7、有个美丽小姑娘身上穿着花衣裳天天都在花里忙辛勤劳动它最棒〈打一动物〉 8、年纪不是很大胡子倒有一把没事啃啃青草有事就叫妈妈〈打一动物〉 9、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香皂〉 10、身大身肥眼睛小好吃懒做爱睡觉模样虽丑浑身宝生产生活不可少。〈猪〉

11、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门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龟〉 12、有种鸟本领高尖嘴爱给树开刀树大害虫被吃掉绿化造林立功劳。〈啄木鸟〉 13、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不走水在人上流。〈雨伞〉 14、两叶花四朵颜色白又黄一年开一次八月放异香。《桂花》 15、生来脾气不好总爱争争吵吵气得脸色青转红还是不依不挠火气真是不小。〈辣椒〉 16、个子大橄榄形果皮有黄也有青上面印着小网纹吃到嘴里笑吟吟〈哈密瓜〉 17、脱下红袍子是个白胖子去了白胖子剩个黑圆子〈荔枝〉 18、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香蕉〉 19、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草莓〉 20、圆筒白浆糊早晚挤一挤兄弟三十二都说有好处〈牙膏〉 21、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桌子〉 22、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 23、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住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大蒜〉 24、身上披银甲长着鸡尾巴脱下锐耳黄灿灿水果店里常见它〈菠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知识点、 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知识点字:棵、高、被、摸、托 词:松树、回答、惭愧 重点句子: 1、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抵下了头。【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认读词语

2、设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课件演示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指名回答。(骄傲)你来试着读出小松树的骄傲。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课题:学画松树 课业类型: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通过实践,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松树,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画。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 国画用具。 学具准备: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描 写松树的古诗。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用基本问题引发对大概念的思考;设计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要有启发、引导思维和创意的提问和讨论;具体的作业要求;注明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接诗游戏。 师: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读书背古诗,今天老师考考你们,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下一句是? 生:“青松挺且直”。 师: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

师: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生: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你还知道哪些写松树的诗?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师: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吗? 生:(松、梅、竹) 师: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在风雪中依然挺拔青翠,被称为我们民族的吉祥树,“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树又被称为常青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式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板书课题) 二、观察欣赏 1、多媒体出示黄山松视频。 在出示视频前提出要求:观察感受松树的外部形态特征。边看边思考。 师生交流: 松树形态各异,我们第一课学习《形的魅力》时曾学过直线形和曲线形,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对黄山松进行分类。

青藤ppt青藤教案

青藤ppt青藤教案 27.松树和青藤 教学目标: 1.认读18个生字,其中会写“冈、初、耐、烦、劲、阔、岛、拥”8 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生活和文章,了解和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准备:

灯片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松树和青藤吗?(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说说松树和青藤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松树和青藤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出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新词,难写的字,易读错、写错的字等) 教学目标:

1.认读18个生字,其中会写“冈、初、耐、烦、劲、阔、岛、拥”8 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生活和文章,了解和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准备: 灯片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松树和青藤吗?(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说说松树和青藤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讲的是松树和青藤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是怎样的故事呢?小朋友自己去弄清楚,看谁厉害。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听录音朗读,想想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一、揭题,贴图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这两位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谁来读读课题?(从语气上区别小和大)(1)、提示学生把“小”字突出读来。可给予相应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小松树回答惭愧(难为情) 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 摸着低下了头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结:大家读词语很动脑筋。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读词、读句,用心思考,你一定能读出很多收获。能做到吗?跟

着这些词语宝宝走进这个寓言故事。 过渡: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 二、趣读课文,细品文本,指导朗读。 (一)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学生回答在山上和山下,教师简笔画高山)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学生齐读)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6、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二)第二自然段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我现在就是小松树

《学画松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2.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

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ō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

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松树和青藤

一、说教材 《松树和青藤》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九单元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的选择都贯穿了“友爱”这个主题。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松树和小杉树都看到了美丽的大海。为了看大海,幼小的青藤请求杉树扶他一把,可杉树却不耐烦地拒绝了。后来,青藤在松树的热心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根据我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本单元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灵活运用所学词语。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景色美,同时也领悟到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拓展,在读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升华。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

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抓住细节等方法带学生进入所描绘的意境。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悟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流程 1、在激发动机中——入情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就需要外力的推动。那么教师就是这外力的推动者,适时地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 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用课件出示四组词语,让学生想一想由这些词语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紧接着提问:你想看大海吗?有位小朋友也想看一看美丽的大海,他是谁呢?悬念的设置,很快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他们的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激起,促使他们伴随着内心的疑问去初读课文。 2、在初读课文中——动情 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发表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各种直观手段在学生眼前展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描写的青藤,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并不十分了解。我便用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简明有力的语言去质疑:“刚才有同学说这是一根弱小的青藤,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的弱小?当弱小的他需要帮助时,小杉树、小松树又是怎样对待的?”很自然地就引入到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最新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2)汇编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小松树大松树低高回答惭愧(难为情) 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 摸着低下了头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 指导读好“喂” 。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小松树说的话,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突破: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现,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看图,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及帖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㈠复习导入,揭示目标(约 5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⒉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 ) 山下有( )。 ⒊揭示本课目标。⒈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学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⒉填填说说。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明确要求。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通过填填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㈡精读第二自然段(约10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⒈师: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课件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提问: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⒊自由读,体会一下小松树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⒋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词造句:很很,“很远很远”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⒌“你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把小松树心中想说的话补充完整。 ⒍课件演示小松树从山上下来,问:大松树真的长得比小松树矮吗?听了它的话,大松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⒎指导感情朗读,表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周芃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个松树的故事。一起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2、小松树和大松树有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己读给自己听。 3、都读懂了吗?故事里还有谁啊?(风伯伯、大山爷爷) 4、画一画风伯伯和大山爷爷的图。 二、初读学字 1、PPT出示: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在这四个人物中,有三个生字,你能读准它们吗? 你有什么想提醒小朋友的?(“松”后鼻音、平舌音,“伯伯”“爷爷”第二个字是轻声) 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遍。 去掉拼音再读一遍。PPT出示:(无拼音)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2、PPT出示:松、伯、爷 这几个生字宝宝结构都比较简单,谁来教大家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 ①松松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这个方法又简单又方便,真聪明。你能给“松”找朋友们吗? (松树、松针、松鼠、雪松、松仁)“木”字旁表明这个字和树木有关, 小朋友们刚才组的词大部分都和松树有关,其实,“松”还有其他的含义,今天有很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上课,大家有点紧张,周老师就会说:“大家不要紧张,放轻松,放松。”再比如老师把手捏得紧紧的,反过来就是“松手”,这里都用到这个松字。 让我们一起书空 ②伯伯也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亻”,右边是个白。 我们小朋友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新字,老师真要送你们一个大拇指。

什么样的人你会喊他“伯伯”?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现在我们把比爸爸年纪大一些的男士叫做“伯伯”。一起读:“伯”。 ③爷学生交流后,补充: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又叫父亲,“爷”上面就是个“父字头”,(课件出示父字头),跟我读:父字头。父字头的“丿”和“捺”要交叉。让我们伸出小手,一起写写“父字头”。(书空)那“爷”的下半部分要怎样记住它呢?(下面是“节”的下面部分)让我们记住这个字。(书空:父字头,横折钩,竖。) 3、这三个字记住了吗?老师把他们藏起来考考你们,准备书空,轻声说出笔画名称:“松”“伯”“爷” 三、再读学字 1、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里有四个角色,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故事,看看黑板上的图还少了谁?(小松树、大松树) 哟,两棵松树还在老师手上呢,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你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PPT出示: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学生自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儿呢?你读懂了吗?谁上来摆一摆?(指名一人) 他摆得对吗? 请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们的位置。(点出:山上、山下、小、大) 你读得真清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嘘,一阵风吹来,我们好像听到谁在说话 PPT播放声音:“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2.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3.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二、观察欣赏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

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1)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三、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国画松树) 分析所欣赏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 (1)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 (2)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2.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松树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3.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二年级《松树和青藤》教学设计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松树和青藤》教案 湖南省郴州市九完小李海燕 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重点难点: 理解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海鸥飞翔波涛翻滚点点白帆旗帜飘扬 (指名读后齐读) 2、把这四个词语放到一块联想,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课文后标出自然段。 2、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请八位同学来读一读,别的同学眼睛看着书。 3、课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松树、青藤、杉树) 4、是谁想看美丽的大海?(青藤) 5、这是一根怎样的青藤?(课件出示:__的青藤) 三、细读课文,读中理解 1、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的弱小?当弱小的他需要帮助时小松树、小杉树又是怎样对待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次默读

课文。 2、从书上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小青藤非常的弱小? (“杉树哥哥,请您扶我一把,让我看一眼美丽的大海吧。”一个微弱的声音从地面上传来。) 3、谁来当小青藤,把他微弱的样子读出来。 4、除了弱小,你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他内心的什么? 小青藤外表柔弱,内心却有着无比美好的想法,让我们一齐读读这句话。 5、对于小青藤的这个愿望,小杉树时怎样做的?(不耐烦) 6、从这个不耐烦我们可以觉察出小杉树是怎样来看待小青藤的? 7、谁能用瞧不起的、不耐烦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后齐读) 8、小青藤听了小杉树的话心里会怎样?小杉树的做法对不对?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你是怎么做的? 9、课文中的小松树是怎样对待青藤的?(小松树俯下身子对小青藤说:别难过了,你就顺着我的身子爬上来吧!) 10、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很有魔力,老师变魔术把他们藏起来。(演示课件) 11、请学生读后比较:能把这两个词语去掉吗?(指导朗读) 12、读到这里,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乐于助人) 13、小松树帮助了小青藤,他心里一定很快乐,为什么? 四、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分大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青藤有了小松树的帮助,还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小青藤使劲往上一蹿,不断地向上爬呀爬……) 3、(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小青藤是一下子就爬上来了吗?(板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镇江市丹徒区黄墟中心校朱新美212142 【教材简解】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共四个自然段。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在风伯伯语重心长的劝说下,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的行为。以对话贯穿全篇,富有儿童情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更易于学生理解。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设计思路】 本课时由猜谜语导入,教学松字,编字谜记住汉字,通过大小松树图片比较读好课题,接着读好生字词,从音、形、义方面学好生字词语,然后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比赛读好课文,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地理位置,明确不同的朗读有不同的韵味。最后学写生字,有了先前的随文识字,后面学生对于怎样读贴,记住汉字,学生了然于胸,最后评价生字,学生掌握生字更加牢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 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教学生字:松左右结构木字旁(一个老公公靠在大树旁)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5.读题。注意读准松So 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6.讲释寓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 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读书情况。(1)PPT出示:我会读词语。(加注拼音)先看第一组词 语:喂多高哇你呢 看:喂、哇、呢都是什么旁?口字旁。他们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都是语气词。 我们也来学着说一说。(PPT出示:多()哇)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了。 看,这是一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记字形。师讲 解:在古代,人们把两块肉叠合在一起,表示多。板画。)再看,这是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记忆生字。小老师书空。集体书空。)再看第二组词语: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朋友 师:这几个词语都是对人物的称呼。让我们亲切地打打招呼吧。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轻声。 第三组词语:回答摸着托起来 师: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你会用动作表示吗?师:谁会做“托起来” 的动作?(指名做动作,再看图片) 师小结:用手掌向上承受着东西,就叫一一“托”。所以“托”是一一提手旁。你能记住它吗?(书空笔顺、换一换)用“托”组词,生交流。再PPT出示,齐读:托住、托人、花托(师:花朵下部的叶子) 第四组词语:惭愧低下了头 师:指名读词。“惭愧”是什么意思?生先答。预设提示:在第6课中,我们学到了一个词语,和“惭愧”的意思差不多一一叫“难为情” 。所以“惭愧”的意思就是:难

《挺拔的松树》教案

《挺拔的松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图画中的多边形图形。 2.能使用多边形工具绘制各种多边形。 3.能运用多边形工具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书、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倾听讲解以及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掌握画图软件中的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创作环节,熟悉多边形在图形表达信息方面的应用,提升用计算机软件工具画图的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2.通过图画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进行评价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提倡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画图程序中的多边形工具,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多边性工具进行图画创作。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几副图,大家来看一下,然后想想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呢? 这些图形都是用多边形工具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新授 1.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请你们在工具箱中找一找,试一下,看看哪个工具可以画这多边形?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为题,提高学习兴趣,主动探究。) 2.教师主导、点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 许多同学在工具箱中已经发现了“多边形”工具可以画出多边形。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在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同学认为“多边形”工具不是很“听话”。下面老师为同学们做一次示范,看看怎样才能使“多边形”工具“听话”。 教师演示用多边形工具画一颗挺拔的松树,同时讲述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按课本“跟我来”中的操作步骤,为学生演示画出一颗挺拔的松树。 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树形的最后一条边不需要自己画,只要在最后一点出处双击鼠标左键,计算机会自动将最后一条边画好。) 提问:那谁能总结一下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呢?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一拖、二点、三双击。 3.学生上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评价: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四、课后小结: 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试着画一画课本“做一做”.

松树和青藤

27《松树和青藤》教学设计 灵官殿镇一完小曾小艺 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句段,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3、积累优美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杉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1、复习生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美丽的童话故事《松树和青藤》,请翻到课本143页。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一定都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第三组词时(这一次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把他们字音读准了,每一个词组后面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老师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朗读把这些画面传送出来,能做到吗?谁有勇气挑战一下自己。 指名读(6人) 生读词,师相机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出示课件:“瞧,我们来到了哪里?“生:大海。”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课文当中就写到了看到大海了,课文中写谁看到了大海?先别急,咱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生读课文) 师:课文中写谁看到了大海? 生:小青藤、小杉树和小松树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松树、小青藤、小杉树的图片 三、品读感悟 1、师:它们三个看到大海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教师出示课件:找出小松树、小杉树和小青藤看到大海后所说的话,并且画上横线。) 2、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自学。(默读课文)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 3、师:你找到谁看到大海后所说的话? 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每一自然段的课件。

⑴一生读小松树说的话。 (教师出示课件:小松树高兴地对伙伴们说: “啊,我看到大海了,我看到初升的太阳了!”)谁来读读。 师:我们都知道小松树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高兴)谁用高兴的语气来试试。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师导读: ⑵一生读小杉树的话。师:谁来读读小杉树说的话。小杉树是怎样说这话的?生:踮起脚,嚷嚷着踮起脚是什么意思?你来做个踮起脚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会嚷嚷呢?生:激动、高兴 请你用激动、高兴的语气来读读小杉树说的话。 师导读:2名学生 师:那,请女同学来一遍,请男同学也来试试,全班同学来一次。师: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小杉树踮起脚跟,嚷嚷着: 3、小青藤 生汇报。 (出示课件小青藤也兴高采烈地嚷开了:“啊,太美了,我看到了辽阔的大海,绿色的岛屿,还有航船上飘扬的旗帜……”) ⑴什么情况下会兴高采烈? 你还能用上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小青藤的心情。指名读。 (2)小青藤都看到了什么? 生:辽阔的大海,绿色的岛屿,还有航船上飘扬的旗帜 师:小青藤还会看到什么? ⑶师:小青藤看到大海后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指名生回答。 (兴高采烈)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师导读,生接读:(小青藤高兴地嚷开了:小青藤兴高采烈地嚷开了:小青藤喜出望外地嚷开了:) 3、重点理解小青藤 ①师:刚才我们读了它们三个看到大海以后说的话,你们想想它们当中为了看到大海的美景,谁花的时间最长?生:小青藤。 ②师: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7自然段看出来的。 ③教师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师:你是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词看出来的?找找! 生回答。(动词,终于)指导学生体会朗读。 读完后,师小结:终于,小青藤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次亲眼看到了美丽的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