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名人鉴赏

中国文学名人鉴赏
中国文学名人鉴赏

我之所以喜欢李白

李白出生于盛唐,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在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同时,李白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又如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他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他虽然坎坷,但是个天才;虽然不以功名自显,但高自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受人人千古传诵的诗人,一个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性情豪放。因此,我喜欢李白,喜欢李白的放荡不羁,喜欢他的那种不屈的精神、他那豪放的性情。

中国文学欣赏论文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文学欣赏》课程论文 题目:《且说说李白》 课程《中国文学欣赏》 班级市政1002 学号1013300201 学生姓名杨海峰 任课教师潘水根 二○一二年四月

且说说李白 实话说来,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人,总是频繁在各类作文中出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引用了不下千次,而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又似乎最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一面,绿肥红瘦的李清照要是泉下有知,也必定被这般光景感动得涕泗横流,满心的喜悦连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了吧。这般来掘古人的墓实在过于残忍,然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一大批精神财富却又永远享受不完,不求甚解,也得观其大略,抽出时间来细品些许,也倒图个自在,拨弄点趣味。 此三人中,最欣赏便是苏东坡,真性情,满腹才气,余秋雨先生《山居笔记》中所述东坡突围一章我几乎可以背的下来,浩荡人生,起起伏伏,殷勤昨夜三更雨,不过浮生一日凉,惊起回头的苦楚,枫栖沙洲的落寞,最后倒不如徜徉在西子湖畔,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作为苏东坡的前辈,李白可比东坡洒脱的多,他多数的唠叨也就是酒饮千杯不醉的乐趣,至于仕途,能顺则顺,不能顺就置身其外。一首洋洋洒洒的《蜀道难》只为换取个官做似乎太过于浪费,得个“谪仙人”的称号也算名满天下。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这种被人说烂了的桥段才是我们的太白仙人追求的生活,你们这些权贵达人,在我看来也就是些市井之徒,我为你杨玉环写了那么多违心的赞美的诗词,却都不及高力士这宦官几句挑拨,罢了罢了,你们也只配与我脱靴磨墨的份,什么仗剑去国,什么去国怀乡,不及我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长安城小,壶中日长,不如就做个侠士,管他什么政治! 苏东坡写多了,自然也有些审美疲劳了。看看李白,倒也显得休闲自在,那么,且说说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沈鸣鸣版)2019尔雅答案

…………………………………………………^_^………………………………………………… 1.1 1 【单选题】“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谁的观点?( ) 答案:王国维?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D、王国维 2 ?【单选题】“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 请问是谁的观点? 答案:鲁迅?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D、王国维 3 【多选题】《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中包括( )。ABD ?A、阴阳家 ?B、名家 ?C、兵家 ?D、纵横家 4 【判断题】1904年林传甲编中国文学史,对古典小说完全排斥。 ( ) 答案:√5 【判断题】胡适认为所谓《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乌有先生亡是公”,即假托的名字。 ( ) 答案:×

1.2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部不属于唐代传奇?( ) 答案:《错斩崔宁》 ?A、《长恨歌传》 ?B、《错斩崔宁》 ?C、《虬髯客传》 ?D、《聂隐娘传》 2 【单选题】以下小说中题材类型不同的一部是( ) 答案:《世说新语》 ?A、干宝《搜神记》 ?B、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C、《世说新语》 ?D、《聊斋志异》 3 【多选题】以下属于爱情主题的唐传奇有( )。答案:《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A、《枕中记》 ?B、《莺莺传》 ?C、《李娃传》 ?D、《霍小玉传》 4 【判断题】凌濛初编撰了“三言”、冯梦龙编撰了“二拍”等小说集,开创了全新的文人拟话本小说。 ( ) 答案:错误 1.3 1 【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应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学。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请问这是谁的观点?( ) 答案:胡适 ?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 绪论(讲6个问题) 一、什么是名着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 六、课程的内容 一、什么是名着 (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 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 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 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从艺术

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 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一、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目录 一.《狂人日记》赏析 二.《阿Q正传》赏析 三.《凤凰涅槃》赏析 四.《荷塘月色》赏析 五.《子夜》赏析 六.《家》赏析 七.《雷雨》赏析 八.《骆驼祥子》赏析 九.《断魂枪》赏析 十.《再别康桥》赏析 十一.《死水》赏析 十二.《金锁记》赏析 十三.《雨巷》赏析 十四.《围城》赏析 十五.《边城》赏析 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 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 一.《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3)虚幻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

中国文学欣赏课后感想

中国文学欣赏感想 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再上过语文课。对于文学方面的知识,已经很陌生,偶尔提起一些诗词,只是觉得很熟悉。上过潘水根老师的中国文学欣赏,暂时离开繁琐的数理统计经济现象,再一次接触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感到很亲切。同时也通过听课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潘老师上的课,初听觉的很不可思议,讲的外星人和古代文学的千丝万缕的练习,一开始对我来说实在有些不能接受,不敢相信,好像天方夜谭。不过慢慢地仔细想想。那些推理的确很有道理也很有说服力,也许外星人真的曾经来过我们地球,甚至统治过一段时间,现在到其他星球去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技术,还有很多难解之谜。 听到很多古代的传奇,觉得很是奇妙。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都那么先进的技术的思想,不得不感慨大自然和人类的神奇。 在经过无数次的冥思苦想后,我若有所悟。以下都是我的一些想象。我认为在很久以前,我们居住的地球在经历了若干纪,无论从温度、土壤、水啊等刚刚具备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抑或说是外星高科技生命改造了我们的地球,让地球变得适合于生命的生存。那时期的地球还处于蒙昧时代,尚未开发。是外星高科技生命人类把最初生命带入了地球,在此之前,地球上也许有了一些初级生命现象。至于外星人到地球来的原因,是为了实验、占有、开发还是为了流放犯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在此先后来到地球的并不是一个外星球的外星人,而是由很多家,就像清末侵华的八国联军,对于这些来自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星球的外星人到地球来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那时的地球,就这样被这些外星人所瓜分占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有黄种、白种、黑种等不同的人种,有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汉族、蒙古、不同民族的真实起因吧。 另外,听老师讲了很多李白的故事,从身世到官场经历,从友谊到身边的女人。似乎古代诗人的感情生活都很复杂,李白前前后后有四个女人,而且一些是门第比较好的,让人想到倒插门女婿。对那些女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感情,很奇怪。他竟然还会丢下自己的儿女不顾,执意一个人是寻找他的人生理想,这让我感到很不理解。不过文人思想跟一般人肯定不一样,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也不一样,不能拿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他就是中国文明千古的一大文豪的事实。 一直以为李白是个豪放派。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出他的潇洒俊逸;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体现出他的浪漫豪迈;表达对亲友的关心思念,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李白无愧于“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作能够千古流传,不仅因为这些诗作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作者动人心魄的人格魅力。 其实他也是个落魄的失意的政客。二十五岁时,他离开了家,千里迢迢地去了万里之遥的长安城,找寻他的政治理想。李白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的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所以李白虽然曾在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后来还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险些丧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悲愁失意之情显而易见。在其他诗句中李白也时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愁绪,却也始终能坚信有“直持云帆济沧海”的一天。而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他也实在是个可怜的政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创作背景]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赴蜀地做官,诗中表现出的气象与一般送别诗不同。 [鉴赏步骤]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背景苍茫,气势雄伟,渲染出送别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动之以情,说你我同是宦游之人,离别在所难免。 颈联写对友人的鼓励,喻之以理。其妙处:既申述了作者对离别的看法,又揭示了人生的道理,情理兼融,富有概括性;一扫一般离别诗中的悲凄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化用曹植诗句,但较之更精炼更含蓄。 尾联写对友人的劝勉,劝他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象小儿女一样流泪沾巾。 [写作特色] 全诗以"离别意"为诗眼,分别抒写了送别时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劝勉等不同的感情层次,境界开阔,情调高朗,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从章法来看,首联扣住题意,颔联加以承接,颈联转出新意,尾联就题结束,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则。从韵律来看,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平仄安排也基本符合律诗要求。可见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征战军旅之事。此诗抒写报国立功的慷慨之气。 [鉴赏步骤] 首联交代从军的原因。战争由敌人入侵引起,而且烽火已传到京城,说明军情紧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情自然不能平静,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这为全诗定下豪迈雄放的基调。颔联写出师场面的威武。"牙璋"、"铁骑"连同上下文中的"烽火"、"军旗"、"战鼓",是古代战争题材不可或缺的意象;"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空间跨度大;"辞"、"绕"表明用兵神速。 [鉴赏步骤] 颈联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为之暗淡;北风怒吼,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一联写战斗激烈,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尾联以书生投笔从戎作结,进一步表现了报国立功的思想情怀。 从军行 [写作特色] 这首边塞诗没有正面描写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而是集中歌咏青年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尚武精神和壮烈情怀。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语调刚健,笔势飞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2 015 /2 016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赏析 课程题目《边城》赏析 课程代码32000230 姓名Anjiri Simon 学号1312030193 Nandwa 日期地点三教114 成绩教师徐晓力

摘要:每个国家有都自己的特色。我刚来中国(这美丽土地)的时候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法学等等非常好奇。我想通过学中文去了解中国。在中国这三年多,我学会了中文,学过中国法学概念,通过电影,电视剧和一些电视节目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战争时机的故事,跟中国朋友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基本文化,但从来没有接触中国文学。这个学期我终于有了机会选择了这一门课,通过这门课我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中国作家如沈从文,鲁迅,李白等作家还有他们的精彩作品。我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蒲钰的脑袋开花这些作品,那么今天想通过这篇作文来简单介绍沈从文的边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边城 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是湖南凤凰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中国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中国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成绩: (论文首页纸) —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名着欣赏 任课教师:亢巧霞 论文题目:品《阿Q正传》 学号:MDA08049 姓名:景亚旭 年级: 3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班级: 1 提交日期:2011年 1 月 4 日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的这边《阿Q正传》描述了阿Q这一个典型人物来反应当时社会状态,通过阿Q主义讽刺了人的劣根性。小说的心理描写是一大特色,很好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思想。 关键词:阿Q主义艺术表现心理描写 一阿Q的悲剧是时代的必然 我们读完《阿Q正传》这篇小说,或许会觉得阿Q这人一生很悲惨,有点同情。然而我们有不难发现,阿Q这人物的悲剧又是当时时代的必然所趋。 阿Q主义这种思想意识与阿Q阶级属性及其自身利益是相矛盾的,但阿Q却反而把它当成护身法宝,这正表现了阿Q的不觉悟。鲁迅写农民的不觉悟,正是表现了他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要考察农民和革命的关系,寻找妨碍他们起来革命的原因。他批判阿Q的阿Q主义,也是批判农民的落后性,教育人民认识到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以及阿Q主义消极、落后的本质,使被压迫人民懂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摆脱它的道理,同时也提醒革命者注意,必须高度重视启发农民的觉悟,因为这是关系到民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 阿Q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阿Q主义是阿Q这个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鲁迅写阿Q,不仅仅是要暴露农民思想的弱点,他所要鞭挞的不仅仅是表现在农民身上的阿Q主义,而是为了“提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精神胜利法”既然来自统治阶级,是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就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阶层的人们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条件下的国

中国文学史分析

中国文学史 一、默写题6*5 二、简答题3*10 三、赏析题1*10 四、论述题2*15(必须结合相关作品) 1.宋代文学的特点:p5 ①诗文的议论成分加强(形成规模,在政论、哲理、说教中); ②诗文基调深沉内敛,作品爱国主题普遍; ③平淡为美、俗中见雅(柴米油盐、吃喝拉撒); ④词极度繁荣。 2.唐诗于宋诗的比较:p12 ①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唐诗与宋诗,本是一脉相承的。例如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并采用俗字俚语,这种趋势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等又有人有所发展,宋诗沿其流而扬其波;在诗歌中发议论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成为宋诗的普遍风气。宋诗正是充分吸收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出一代诗风。 ②宋诗是唐诗之外的又一美学范式。唐诗的美学范式是丰华情韵而宋诗以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做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终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两人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③唐诗和宋诗,是五七言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它们是五七言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 北宋 3.宋初诗歌:p20 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①白体学习白居易,白居易诗歌特点:重写实、尚通俗; ②西昆体学习李商隐,李商隐诗歌的特点:题材为咏史、咏物、爱情;体裁为尤擅七律、七绝;风格为深婉清丽、凄艳浑融(辞藻华丽、对仗精工、多

用典,特别像骈文);其它,朦胧多义、注重表现心灵世界; ③晚唐体学习贾岛、姚合,其诗歌特点为:擅长五言律诗、苦吟、有句无篇、郊寒岛瘦(狭窄、孤独、寂寞)。 4.西昆体p23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翰林学士杨亿等18人奉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大类书,并作诗唱酬,杨亿将他们的唱酬之作编成一集。由于这三年的唱酬活动主要是在皇家图书馆---秘阁中进行的,所以杨亿据《山海经》、《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这本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 5.西昆体致命弱点:p26 ①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②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6.柳永对词的贡献:p33 ①大力创作慢词; ②大量创用词调(很多是慢词调); ③成熟运用铺叙和白描等表现手法; ④着意用通俗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审美情调; ⑤题材广泛,深入表现社会中下层妇女、都市风情、个人情志和羁旅行役生活。 7.欧阳修散文的特点:平易纡徐(欧如澜)p41 8.欧阳修的文赋:p45 综合了散文和赋的特点,名作《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点,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的抒情意味。 9.欧阳修的四六:p45 综合了骈文和散文的特点。 10.“王荆公体”p51 王安石后期写景抒情的绝句,字句精工、修辞巧妙、含蓄隽永,唐诗的复归。 11.王安石前期诗歌是宋诗的代表,引议论入诗,引哲理入诗。P51 12.宋文、宋诗和宋词都在苏轼的手中达到了高峰。P54 13.苏文的特点:p56 “苏如海”,观点新颖独到,文笔自然畅达,文备众体,风格多样。例如:《赤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名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以作品为纲,兼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内容的新、准、精,让传统的作品选讲课焕发出新的活力。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其任务是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提高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二、教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哲学、美学眼光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所拥有的美好情操和人文传统。学习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反思的精神历程,学习他们为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所持有的特殊的立场和方式,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人文传统重铸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专题一现代小说。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茅盾的小说;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诗化”小说。 专题二现代诗歌。具体内容包括:郭沫若的《女神》;新月社的诗歌;戴望舒、艾青、田间、臧克家的诗歌。 专题三现代散文。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杂文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陆蠡等人的散文。 专题四现代戏剧。具体内容包括:曹禺的戏剧。 实践环节:无

外国文学欣赏笔记

外国文学欣赏笔记 1《堂·吉诃德》的作者创作的文艺复兴背景骑士精神创作意图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叙事线索反讽的艺术手法现代小说的开端 2《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作者的历史地位对照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3现实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两大高峰及其作品举例 4《双城记》的作者创作意图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狄更斯式人道主义主题思想故事的网状结构 5《简·爱》的作者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分析叙述模式通俗文学元素的借鉴6《红与黑》的作者主副标题的内涵作品主题的性质主人公形象分析 7《高老头》的出处作者高老头式的父爱认识拉斯蒂涅与于连的比较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手法的理解及举例说明 8《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主要人物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含义 9《老人与海》作者主人公硬汉形象冰山原则思想内涵 外国文学选修课考试复习内容解答 1《堂·吉诃德》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堂吉诃德①滑稽可笑的疯子:痴迷于骑士小说,神经错乱,失去理性,模仿骑士言行,游侠冒险,闹出许多令人捧腹的笑话。②可敬可悲的英雄:可敬在始终怀抱铲除不平、扶危济困、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具有固守信念、勇于牺牲、百折不挠的高贵品质。可悲在他单枪匹马的孤独,想用落伍的中世纪骑士道来实现先进的社会理想,而这种理想又不能被时人理解。 故事模式和叙事方式:游侠骑士小说的故事模式,以人物游踪事迹为线索的单一叙事模式。 2《巴黎圣母院》对照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对照原则”就是将形式或内容相反相对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形成比照,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善者自善,恶者自恶;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基本的文学表现手法。雨果不但将其理论化加以大力提倡,而且在《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中成功地应用了“对照原则”,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冲突紧张跌宕,场面描写色彩强烈,给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主要体现在人①物形象对照②情节和场景对照两个方面。(具体展开) 3现实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两大高峰及其作品举例: 分为内倾性和外倾性,前者如《红与黑》,后者如《高老头》。 两大高峰为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 4《双城记》的创作意图:殷鉴之作:有感于当时英国危机四伏的政治气氛,欲借此作引起英国统治者警戒,达到呼吁改良,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 狄更斯式人道主义:是以个体人为本思想一种具体体现。同情下层百姓的悲苦和不幸,谴责为富不仁者的暴行。寄希望于富人阶层的良心发现和大发慈悲来改变下层人的命运。倡导宽容博爱仁慈的基督思想,以德报怨,以爱化恨,用温和的改良主义达成双方的和解和共存。这是文学家为社会矛盾开出的幻想性治理药方。 故事的网状结构(对其他作品故事结构的归纳和比较):通过众多情节线索有机交织,形成纵横交错的情节网络,立体展现生活的横截面。(以《双城记》和《高老头》故事线索来说明)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诗歌部分: (一)文学常识 1、古代: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鲳鱼抒写羁旅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在当时流传及其广泛,柳永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3、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在掌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海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以索解。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但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后世包括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都可能受到该诗在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创意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闻一多称该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鉴赏 ——语文活动课黄皓 活动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激发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广闻博记能力、临 场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一、做好多媒体幻灯片 二、自愿分好小组,带好笔和纸 活动提示: 我们分成红、黄、蓝、绿四队,每队都现有100分,在活动中都以10分加减,最后以总分决出优胜,并授予一份小小的奖励,希望个队尽展你们的才华。 活动内容: 引言 同学们,今天我们活动课的内容是遨游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宝库。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有着光彩夺目的文学精华,让我们用心走进这一宝库,去继承古人所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去品尝古人所给予我们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激发学习语文的

兴趣,同时通过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广闻博记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一.群英会萃(知识抢答) (一)文学知识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司马迁)所著(《史记》)书的赞语。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描绘哪一座名山景色的?(庐山) 3.诗中古人送别常以(柳枝)赠友,你能说出一首吗?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枝(施肩吾) 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4.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是指:(《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二)语文之“最”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是(屈原)代表作(《离骚》) 3.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4.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陆游) 5.我国最早的最有成就的女词人(李清照) 二、独领风骚(六六过关) 1、中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 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3、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汉魏“三曹”和北宋“三苏”分别是:(曹操、曹丕、曹植;苏轼、苏辙、苏洵) 4、刘勰指出《诗经》有六义,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5、“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四书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7、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中国文学史专题赏析

1、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

令人不忍再读。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 2、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3、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主要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就是实中有虚,虚实

《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

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 (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1 (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5篇 《武林旧事》通行本有清人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十卷本);宋廷佐刻《武林旧事》(六卷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五卷本)、以及《说郛》本、《四库全书》本、《永乐大典》本(其书收此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等。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武林旧事》 记录南宋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杂录,十卷,周密撰。《武林旧事》成书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南宋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瞭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如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宫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於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 今有:《武林旧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武林旧事》裴效维选注,学苑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2001年版;《武林旧事》中华书局《中华经典随笔》2007年版。 《东京梦华录》 记载北宋都城开封都市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十卷。南宋孟元老撰。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开封人。生卒年不

详。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领都水﹑将作二监事务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生平事迹不见他书记载。现在仅能据其自撰的《东京梦华录》序,了解其生平大概。他生于北宋末年,崇宁二年(1103)随其父到东京,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后南逃,在东京共生活了二十三年。 《东京梦华录》十卷,约三万言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一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东京的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当时的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如:卷一记载东京内外城的规模,河道桥梁的分布,宫内门殿阁的座落;卷二、卷三、卷四所述开封各街巷各种商店、货摊,名目繁多的的食品和酒楼、夜市;卷五、卷六记载京瓦伎艺和娶妇、育子、正月元旦朝会、立春元宵等各种节令民俗。其中娶妇条记述由由起草帖到婚后新女婿到女家拜门的经过;育子条记述孕妇临产前由娘家送衣物催生到来年小孩周岁的种种讲究,可以考证古今风俗的演变。卷六、卷七中记载的皇帝出行仪制、看百戏的情景、亦可补《宋史礼志》之阙。 由于《东京梦华录》对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汴京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均有翔实的记载和详尽的论述,这就为后人留下了探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02316 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0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是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能力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讲授文学欣赏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佳作。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教学外,力求通过鉴赏训练,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古代的名篇佳作。 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选择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有独立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各个阶段的文学现象和名篇佳作。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类型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3.基本技能:能够判定古代文学作品的优劣,独立选择有益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并且能够运用文学欣赏的知识方法,独立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中重点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类型名篇佳作进行讲析,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于讲授的重点作品应安排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2.要求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并形成鉴赏文字。此部分可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察 2.考核目标:在考察学生中国现当代小说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独立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