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完整版)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完整版)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1、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yǒu里,晋

重耳奔翟(通“狄”),齐小白奔莒jǔ,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

百姓同其劳。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肉啖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其母

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

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攫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②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①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巩为文章,上下驰骋,②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

过也。……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③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帝尝燕饮通(邓通)家,其宠若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申屠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

注:韩休、伯献(贪赃枉法的大将军),均为人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注:子产和尹何均为人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分值为10分,直接影响文言文板块的得分,因此要继续下功夫练习。

1、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yǒu里,晋重耳奔翟(通“狄”),齐小白奔莒jǔ,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参考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长叹道:“我要在这里了结一生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囚禁)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羑里,晋文公重斗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逃到莒国,他们最终都称王称霸(成就了霸业),由此看来,(我们的处境)何尝不是福分呢?”吴王赦免越王之后,勾践回国,就忧心苦思,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来没有肉,穿衣从不穿两种以上文彩(有华丽鲜艳颜色)的,放下架子(屈身)礼待贤士(把自己放在贤士之下),厚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家人,与百姓共同劳作(一样劳苦)。2、买肉啖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参考译文】孟子少年时,有一次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肉吃。”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好懂事(刚懂人事,初晓人事)却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没有欺骗他。

3、齐人攫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②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参考译文】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集市上去,前往卖金子的地方(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来,问道:

“人们都在这里,你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4、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就写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刚(才到)二十岁,名声已传到四方(已经在四方闻名)。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觉得十分惊异(引以为奇)。……(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善于)写文章辞赋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字列在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借给,配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很多出来自首。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5、文帝尝燕饮通(邓通)家,其宠若是。

【参考译文】文帝曾经在邓通家宴饮,他被宠爱到这个地步。

采分点:“燕饮”、省略并倒装、“若是”

6、申屠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参考译文】申屠嘉写檄文叫邓通来丞相府,(如)不来,将斩杀邓通。

采分点:“诣”、省略、“且”

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参考译文】所以为这件事写了这篇说,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8、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参考译文】我冷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饿的时候(他们)却不给我食物吃。

9、韩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

注:韩休,伯献(贪赃枉法的大将军),均为人名

【参考译文】韩休就坚持争辩:“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

10、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参考译文】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11、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注:子产和尹何均为人名。

【参考译文】(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知道可以不。”子皮说:“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总结(三)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三)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瞋】①发怒时瞪大眼睛。案剑瞋目②生气。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恚,发怒。愈,病好。) 2【龀】换牙。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2007湖北卷,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3【称】①假托,托言。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009湖北卷,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4【弛】①放松弓弦。乃弛弓,而自后缚之。(于是放松弓弦,不再射他,并从后面把他反绑起来。)②放松,松懈。农(农业)弛奸胜,则国必削。③延缓。请弛期更日。(更日,改变日期)④解除。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⑤毁坏,废弛。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国语》)纲纪废弛 5【敕】①诏令,下令,即(上对下的)告诉、告知,告诫,嘱咐。 例1、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三国志》) 例2、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例3、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2008北京卷,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②后专指君主的诏书,命令。手把文书口称敕。 6【啻】副词,仅,只。常“不啻”连用。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7【冲】谦虚。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8【仇】①通“逑”,匹配,配偶。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②同伴,伴侣。赳赳(勇武)武夫,公侯好仇。(《诗经》好仇,心腹)③报复。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书博鸡者事》) 9【俦】①类,同类。例1、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之俦也。例2、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回,邪恶。史鱼,人名。)②同伴,伴侣。草木为我俦。(李白《赠崔郎中宗之》)③相比。姚公美政谁与俦? 10【酬】①客人给主人敬酒,主人回敬。樽前自献自为酬。(献,主人给客人敬酒。) ②偿付,偿还。成安公主夺民园,不酬直。(《新唐书》)③实现。例1壮志难酬。例 2、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陕西西工大附中2010六模)④应对,赠答。其间切磋酬对。 11【出】①出任,外任,离京为官。例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例2、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號州刺史。(2008安徽卷,(韩休)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制诰(掌管诏令的官)。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 ②放逐。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2008安徽卷,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召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 ③在外,对外。例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例2、出则接遇宾客,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第二课时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 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 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语句翻译的题目,但就是拿不了高分。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 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 别的内容一概不看。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 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考生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 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才能保证翻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 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有删改)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 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 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整理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

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完整word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太阳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湖心亭看雪》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上哪能有你这样(闲情雅致)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蕉岭中学2015届二轮复习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 【学案略语】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句式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考查知识面较广,可能涉及到高中阶段所需掌握的全部特殊文言现象:实词(通假字、偏(同)义复词、偏义副词<见、相>、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18个)、兼词(诸、焉、盍、叵、耳)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本学案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构建文言文考点知识框架,训练同学们的采点得分意识,帮助同学们多得分、得高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 2.把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不吝啬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文言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礼记》一则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精美可口的鱼、肉,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妙处。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有困惑,然后自己才会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况的吧? 赵普 《宋史》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把文言句子的意思说出来。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列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例析(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谙】①熟悉,知晓。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虽复一览便谙。(《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 ②审查,核查。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按助强弱。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通“按”,考察,核实。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 例2、刘璋暗弱。(《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杜甫《可叹》) 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B 6【拔】①攻取,攻下。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2011湖南卷,) ③提拔。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7【罢】①停止,结束。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例 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罢市。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二轮复习总体构想】 对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加以解决。注重翻译规律的把握。注重培养学生的“采分点”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采分点”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切实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切实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注意培养学生“采分点”意识,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 3.注意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译难词难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一轮复习检测 1.学生独立翻译下列句子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检测没有标志的被动句)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检测固定结构、句式、古今异义、偏义复词)(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检测通假、活用)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检测委婉说法的翻译)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检测修辞的翻译、词类活用)(6)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汉书·贾谊传》)

(检测重点诗词“属”、状语后置、古今异义“秀才”、省略句、虚词“焉”) 2、小组内互批、讨论。 3、小组推荐同学展示,其他组补充完善。 教师适时点拨。 二、师生共同回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要求、方法、技巧。 (1)翻译的要求 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达。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表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就中学生而言,第三点是较高的要求,高考也暂不会对此作要求,但前两点是必须做到的。 (2)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3)翻译的方法 留: 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删: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换: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pdf

初中文言文翻译 一、《江天一传》原文与翻译 【原文】 江天一①,字文石,徽州歙县人②。少丧父,事其母, 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③。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④,必 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⑤,每试辄拔置第 一⑥。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⑦。家贫屋败⑧,躬畚土筑垣 以居⑨。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⑩。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 ①作者为明清鼎革之际抗清义士江天一立传,重点叙其 智谋和失败被执、慷慨就义的经过,以顺叙为主,间用补叙、插叙,有详有略,笔法灵活有致。②徽州:清代徽州府,辖 歙(shè设)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③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④立 品:树立良好品德。⑤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初 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⑥试:指童生岁试。 ⑦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⑧败:破、坏。⑨躬 畚(b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 具。此作动词用。⑩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12)敝盖:破伞。(13)自若:

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 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 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 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 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 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 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 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 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 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二、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 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历年文言文翻译 2018年1卷《晋书鲁芝传》 1、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 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 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2018年2卷《宋史范纯礼传》 1、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2018年3卷《宋史范纯礼传》 1、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2、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 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 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 2017年1卷《宋史范纯礼传》

1、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年2卷《后汉书赵熹传》 1、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卷3年2017. 1、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岉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2016年1卷 1、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 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专题一:突破文言文翻译重难点,提高精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一、内容概述 (一)涉及的考点(回归考纲) 古代诗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涉及的能力点(回归考纲) 理解能力 (三)考题回顾(不看答案,学生重做一遍,为诊断问题服务。考题具有典范性,或是江苏的常规考题,或是有可能的考题,或是其他省市的有启发性的考题) 例1. 2017江苏卷《汪容甫先生行状》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译文: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凭借学问,那么我对容甫应当称他为老师了。 ⑵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译文: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附选文相关段落。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例2. 2018届徐州摸底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4分) (4分)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干用”“为”“委之军事”句式各1分,文句通顺1分。) 评分建议:“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首先看翻译的文句是否通顺,其次看实词和句式的翻译准确程度。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4分) (4分)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庐”“行服”“德”各1分,“亲庐其侧”句式1分) 评分建议:“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附选文相关段落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 ..,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 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1.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2.《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马说》原文及翻译 4.马说原文翻译 5.马说原文及翻译 6.马说翻译及原文 7.《马说》原文翻译 8.马说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word完整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总(七)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七)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顾】理睬。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2011四川卷,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采分点: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2【管】钥匙。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乖】背离。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2011辽宁卷,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 4【归】①出嫁。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2010江苏卷,谢氏生于一个富贵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②通“馈”,赠送。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 5【规】①谋求。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2009重庆卷,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 6【贵】①重视,崇尚。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仲长统,人名)过干(高干,人名),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2007上海卷,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四方游士,士人常常投奔依附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对他很友善,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 7【耗】①消息,音信。长天苍苍,信耗莫通。 8【曷】疑问代词,何,什么,怎么,为什么。曷不委心任去留。 9【盍】①何。②兼词,何不。例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例2、盍趣降?(2010宁夏海南卷)例3、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2006广东卷,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10【恨】①遗憾。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例2、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2000京皖卷,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遭受极大的罪名,那么是臣对圣上没有尽职尽责,这是我的遗憾啊。)例3、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00上海卷,(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②怨恨,愤恨。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1997年全国卷,“恨”应是“怨恨、愤恨、不满意”之意,不是“遗憾”之意。因为根据文意,高宗恨善才斫陵柏,使己陷于不孝。) 11【会】适逢,恰赶上。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2010全国Ⅰ卷,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12【还】huán ①返回。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吾其还也。《左传》 ②回头,回顾。羽还叱之。(《汉书·项籍传》)又如:还顾:回顾,回头看;还睇,回头看;还视,回头看。 ③通“环”。环绕,围绕。诸侯之师,还郑而来。(《左传·襄公十年》围住)秦王还柱而走。(《战国策·燕策》同“带、匝”) ④后退。主人答拜还。(《仪礼·乡饮酒礼》)还走,返身后退而走。

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2011级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姓名使用时间2014年3月日编号 课题文言文翻译编制人吴春娥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通过当堂检测,熟练运用方法,规范答题。 评价设计目标1:课堂探究1、2、3 目标2:当堂达标检测 课堂探究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一、利用积累,把握文意。 ⑴乐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 广乃作二百句语,述之志。岳因取其意,便成名笔。时人咸云: “若广不假岳之文,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矣。”(《晋书·乐 广传》) 译文:乐广擅长清言,却不能操笔,请潘岳替自己作表。潘岳说: “我应当得知你的心意。”乐广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话来表述自己 的心志。潘岳于是取乐广的意思加以整理,就写成了名作。当时 人都评论说:“如果乐广不借助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 旨,也就无法成就这样的美文。” ⑵(2012高考广东卷)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 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清史稿·陶澍传》) 译文: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 漕运不通,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 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 船。 总结:注重积累.(课本、练习题)。建议:把训练题中的典型句整 理到笔记本上,常读常记,做到耳熟能详。 二、借助语法,解字释句。 ⑴(2013高考江苏卷)李丰,字安国。明帝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三国志》注引《魏略》) 译文:李丰,字安国。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 ⑵太宗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陛下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旧唐书·裴矩传》) 译文:唐太宗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陛下您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总结:注重语法。 据词性辨义,据成分释句。 三、关注语境,前后印证。 ⑴颜之仪,字子升。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译文:宣帝即位,晋升为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冒犯主上的尊严屡次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 ⑵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曰:“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三国志·辛毗传》) 译文:袁绍死后他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等后来袁绍的二儿子袁尚攻打兄长袁谭,袁谭派辛毗向太祖求救。辛毗说:“现在河北年成不好,袁氏兄弟又相互争斗,有违天道,这是老天灭亡袁尚的时候。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