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社区管辖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体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组长报告,由组长在2小时内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上级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传染病的中医防治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10 - 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 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 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 ,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 —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 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 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贝S 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二:水痘 水痘是儿童的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以冬春季发病为主,有终生免疫力。它是由复合疱疹DNA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染。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水痘传染性强。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有传染性。 中药方剂: 连翘、牛蒡子、桑叶各9 克,荆芥4.5 克,大青叶15 克。 瘙痒较剧,加蝉衣4.5 克,白僵蚕、白蒺藜各9 克。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

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控制方法

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控制方案为贯彻落实好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区疾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辖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和部分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指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 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 三、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 1. 2. 3. 4. 5. 6. (1 在晚上睡觉前注意寝室是否关了窗门,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以免受风寒。 (2)“起居有常,加强锻炼”。 作息有规律,多动、早睡。

7.调畅情志 所谓“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若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对“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养生家相应地创立了许多保持精神 8. 健脾补 (1 (215克,山药 (3)鹌鹑蛋健体汤当归、黄芪各10克,鹌鹑蛋10枚,加水煮熟食用。能补益气血、强壮体魄,预防多种传染病。 (4)枸杞银耳羹银耳、枸杞子各10克,山药15克,加水炖烂后烊入冰糖30克,蛋清2个,最后撒上菊花3克,稍煮即可食用。每日2次,能有效预防流

医疗药品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目录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 九、细菌性痢疾 十、肝炎的中医食疗 十一、肺结核的中医食疗 十二、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 一、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

"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一)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二)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与保健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凤县红花铺镇卫生院印制

目录 前言 (02)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9)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0)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 识 (11)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2)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xx市中医院传染病防治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院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报告,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4、有专门负责直报的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医疗机构于两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社区管辖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体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组长报告,由组长在2小时内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上级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 (一)生活起居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远离患者,减少集聚;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3、“起居有常”,作息规律,运动适量,勤洗手,居室常通风。 4、“精神内守”,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饮食调理 1、汤类:举例: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2、凉拌菜:举例:鲜鱼腥草(或鲜败酱草、或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 3、粥类:举例1:赤小豆、绿豆、白扁豆各30g,洗净,加水500ml,煮熟食用;举例2:红皮花生仁、红小豆、红枣各30g,洗净,加水500ml,煮熟,加入适量红糖食用。 4、茶类:举例:绿茶、菊花、生甘草各3g,开水冲泡饮用或金莲花3至5朵代茶饮。 上述饮食调理方法,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适当适时选用。 (三)药物预防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或选用生黄芪15g、白术 10g、防风6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3g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3、桑叶10g、金银花10g、白茅根15g 适用人群:口、鼻时有干燥,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1月/11日/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顾继昌 一、认识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论疫》“疫之症,来路两条,有在天者,有在人者。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或为大头天行之类,斯在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方,一方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前一时期“非典”的传染性,似乎证实这一论述),指出瘟疫有其特殊病源,和传播途径。 二、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2.早期隔离病人。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4.对动物传染源认识和措施。《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六畜自死,皆疫死, 则有毒,不可食之”,“狸肉漏脯等毒,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重视食品卫生。5.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本草纲目》“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已采取蒸气高温方法灭菌防疫。6.对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景岳全书》“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暴雨,或乍寒乍热之时,善养身者,外而衣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节,略为加意”,重视个人防护,预防疾病。7.预防接种的创始与应用。我国早已采取措施与天花作斗争,明《寓意草》(1643年)记“种痘医案数例”的“人工种痘”法,《张氏医通》(1695年)载“种痘说”: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四法;《种痘新书》(1741年)已记“种痘八九千人”。现公认,这种人工种痘,虽在安全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一创举,启示了后人将它改造为“牛痘”接种法全球施用,人类终于在1977年根除天花。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彻底根除某一种严重传染病的成功范例。 三、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法则有:1.针对瘟疫、伤寒、温病同是传染性热病理论,采取“辨证”施治方法。传染病的种类很多,但具有其共同临床特点,即病原体在受传染的人体繁殖过程,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阶段呈规律性。每一个传染病从发生发展以至恢复,一般可以分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等几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医学认为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于外邪侵犯人体由体表入里,或由口鼻入内自上而下,由浅表深入内脏病变过程,同样有类似相应“分期”和治疗方法。如《伤寒论》将“外感热病”立“六经病脉证并治”六期分证;《温热论》分

传染病的中医防治

传染病的中医防治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

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二:水痘 水痘是儿童的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以冬春季发病为主,有终生免疫力。它是由复合疱疹DNA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染。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水痘传染性强。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有传染性。 中药方剂: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 (一)生活起居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远离患者,减少集聚;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3、“起居有常”,作息规律,运动适量,勤洗手,居室常通风。 4、“精神内守”,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饮食调理 1、汤类:举例: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2、凉拌菜:举例:鲜鱼腥草(或鲜败酱草、或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 3、粥类:举例1:赤小豆、绿豆、白扁豆各30g,洗净,加水500ml,煮熟食用;举例2:红皮花生仁、红小豆、红枣各30g,洗净,加水500ml,煮熟,加入适量红糖食用。 4、茶类:举例:绿茶、菊花、生甘草各3g,开水冲泡饮用或金莲花3至5朵代茶饮。 上述饮食调理方法,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适当适时选用。 (三)药物预防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或选用生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3g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3、桑叶10g、金银花10g、白茅根15g 适用人群:口、鼻时有干燥,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适应人群:常有口黏、腹胀、便溏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5、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适应人群:易夹食夹滞的儿童。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控制方案.doc

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控制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区疾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辖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和部分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指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千家万户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能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中医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 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 三、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 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 2.早期隔离病人。 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 4. 切断传播途径。

5. 做好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 6.适当运动 适当地运动有诸多益处。即可控制体重,又可提高抵抗力。 注意生活起居预防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在晚上睡觉前注意寝室是否关了窗门,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以免受风寒。 (2)“起居有常,加强锻炼”。 作息有规律,多动、早睡。 7.调畅情志 所谓“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若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对“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养生家相应地创立了许多保持精神恬愉、心理健康的“情志”调畅养生法。 8.合理膳食 预防这些传染病就必须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选服些具有调补气血、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药膳。 (1)扁豆粥将白扁豆60克洗净,浸泡2小时;粳米150克淘洗干洗;先加水煮扁豆,半熟后入粳米以文火煮熬,至米熟烂为度,日服2次,可预防流脑。(2)清补菜鸭菜鸭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淡菜18枚,生地、党参各15克,山药12克,加水炖煮至鸭肉烂熟食用。能滋补五脏、安和六腑,预防水痘、流脑等。 (3)鹌鹑蛋健体汤当归、黄芪各10克,鹌鹑蛋10枚,加水煮熟食用。能补益气血、强壮体魄,预防多种传染病。 (4)枸杞银耳羹银耳、枸杞子各10克,山药15克,加水炖烂后烊入冰糖30克,蛋清2个,最后撒上菊花3克,稍煮即可食用。每日2次,能有效预防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 (5)荸荠萝卜汁荸荠、萝卜各250克,分别洗净榨汁,混匀后随意饮用。能预防百日咳、白喉等疾病。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水痘 【概述】 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为特征,疱疹明亮,呈椭圆形,故名水痘。本病传染性强,易感儿童发病率可达95%,且易造成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最多,l~6岁小儿多见。本病中医又称“水花”、“水疱”、“水赤痘”。 【病因病理】 本病因外感水痘时邪病毒,内蕴湿热所致。水痘时邪病毒从口鼻而入,邪犯肺卫,蕴于肺脾,风热时邪与湿热相搏于肌腠,外发肌表,水痘布露,疱浆清亮,皮薄痴嫩,易出易靥,病在卫气,此为风热夹湿证。邪毒深入,热毒炽盛,痘色暗赤,皮厚浆混,病在气营,此为热毒夹湿证。著热毒化火,内窜厥阴,则可引动肝风,内闭心窍。 【诊断要点】 1.患儿在2~3周前曾与水痘患儿或患带状疱疹者接触。 2.初起发热,流涕,咳嗽。l~2天内,面部与躯干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外周有红晕,疱壁较薄易破,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头面部少。身体某一部位同时见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痴,皮疹分批出现,常伴瘙痒。一周内结痴,半个月左右痴盖脱尽。 严重病例,可见出血性水痘,或并发脑炎。 【辩证分型】 1.风热夹湿症状:发热轻微,咳嗽流涕,纳呆搜黄,痘疹红润,疱浆清亮,疹点稀疏,皮疹稍痒,二便调和,苔薄白,脉浮数。 征候分析:外感水痘时邪病毒,伤于肺卫,肺失清宣,故发热,咳嗽,流涕。时邪内犯脾胃,运化失健,故纳食减少。正气抗邪外达,时邪夹湿透于肌表,故水痘显露。苔薄白,脉浮数,均为风热夹湿之象。 2.邪毒炽盛症状:壮热口渴,或烦躁不安,面红目赤,痘大而密,根盘红晕较显著,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口、咽、眼亦出疱疹,大便于结,小便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证候分析:痘布较密,壮热烦躁,面红目赤,口内出疱疹,小便短黄等,均为毒热炽盛之证。邪毒内犯,营热内炽,故见疹色紫暗,疱浆晦浊。音质红绛,苔黄糙而干,脉洪数,也是毒热之象。 【分型治疗】 1.风热夹湿治则:疏风清热化湿。 主方:银翘散、六一散加减。 加减:舌苔白腻,湿较重者,再加车前子10克(包煎);若皮疹痒甚,加蝉衣6克、僵蚕10克;若头痛较甚,加菊花10克、钩藤10克(后下)。 主方分析:疾病初起,病在肺卫,为风热时邪挟湿所致,故用银翘散疏解风热,合六一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1)67-72.

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 麻疹的中医药防治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0-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中药治疗。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及合并症的发生。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地址:碑林区东关南街238号公共卫生咨询:82493248 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 水痘的中医药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中医学以其皮疹形态如豆,色泽明净如水疱,故也称水痘,又名“水花”、“水喜”。 辨证论治:1.风热犯表证 [证候] 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疹色淡红而润,疱浆清亮,点粒稀疏,躯干为多,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略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防治 一、认识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论疫》“疫之症,来路两条,有在天者,有在人者。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或为大头天行之类,斯在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方,一方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前一时期“非典”的传染性,似乎证实这一论述),指出瘟疫有其特殊病源,和传播途径。 二、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提高疗效。2.早期隔离病人。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4.对动物传染源认识和措施。《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狸肉漏脯等毒,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重视食品卫生。5.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本草纲目》“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已采取蒸气高温方法灭菌防疫。 6.对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景岳全书》“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暴雨,或乍寒乍热之时,善养身者,外而衣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节,略为加意”,重视个人防护,预防疾病。 7.预防接种的创始与应用。我国早已采取措施与天花作斗争,明《寓意草》(1643年)记“种痘医案数例”的“人工种痘”法,《张氏医通》(1695年)载“种痘说”: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四法;《种痘新书》(1741年)已记“种痘八九千人”。现公认,这种人工种痘,虽在安全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一创举,启示了后人将它改造为“牛痘”接种法全球施用,人类终于在1977年根除天花。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彻底根除某一种严重传染病的成功范例。 三、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法则有:1.针对瘟疫、伤寒、温病同是传染性热病理论,采取“辨证”施治方法。传染病的种类很多,但具有其共同临床特点,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

中医药防治细菌性痢疾 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 概括起来,预防菌痢有十二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涤,强体质。 三、菌痢流行时,易感人群的预防 易感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家属和体质虚弱者等,前者由于和患者接触相对较密切,后者免疫力下降,所以更加容易感染。 1.常晒被子、衣服、生活用品,因为痢疾杆菌在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摄氏50-60度10分钟即可杀灭,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 2.可服用生大蒜,每天可吃一两颗蒜,连吃五到七天;或用马齿苋、铁苋菜、石榴皮、杨树花煎汤100ml,一日两次服用,可以预防痢疾的发生。 3.家属与患者餐具要分开,每天对餐具进行消毒,接触的衣物进行煮沸杀菌,居室用香醋每日进行熏蒸。 4.家中若有痢疾病人一定要送医院治疗。除了对病人用过的餐具、马桶进行消毒外,病人的内衣内裤、被单、床褥等最好也要进行消毒。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封面1: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目录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4)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8)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 识 (09)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0) 九、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知识(11-12) 十、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预防(13-14)十一、非典型肺炎的中医防治(15)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 (一)生活起居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远离患者,减少集聚;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3、“起居有常”,作息规律,运动适量,勤洗手,居室常通风。 4、“精神内守”,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饮食调理 1、汤类:举例: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2、凉拌菜:举例:鲜鱼腥草(或鲜败酱草、或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 3、粥类:举例1:赤小豆、绿豆、白扁豆各30g,洗净,加水500ml,煮熟食用;举例2:红皮花生仁、红小豆、红枣各30g,洗净,加水500ml,煮熟,加入适量红糖食用。 4、茶类:举例:绿茶、菊花、生甘草各3g,开水冲泡饮用或金莲花3至5朵代茶饮。 上述饮食调理方法,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适当适时选用。 (三)药物预防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或选用生黄芪15g、白术 10g、防风6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3g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3、桑叶10g、金银花10g、白茅根15g 适用人群:口、鼻时有干燥,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管理方案

新场镇双福堰社区卫生站 传染病中医防治方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院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传染病管中医药管理方案。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人员报告,在2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积极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转诊,以尽早确诊。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由医院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进行传染病网络上报。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区卫生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例(如霍乱)要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