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不荒诞——论荒诞背后的真实

荒诞派不荒诞——论荒诞背后的真实
荒诞派不荒诞——论荒诞背后的真实

荒诞派不荒诞——论荒诞背后的真实

卢秋平

【期刊名称】《外国语言文学》

【年(卷),期】2007(024)001

【摘要】"荒诞"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被用来表现世界与人生本质上的"荒诞性",自从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了专著《荒诞派戏剧》之后,便有了荒诞派戏剧这一专有名词,于是,对这类戏剧的研究便成为热点.那么,荒诞派是否真是那么的"荒诞不经,不可理喻,不可捉摸"呢?它是不是有些人说的已经过时了呢?笔者在此将从荒诞派作品表现的主题,荒诞派的哲学基础以及荒诞派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三方面入手,来阐明隐藏在荒诞背后的真实.【总页数】5页(63-67)

【关键词】荒诞派;主题;哲学基础;时代背景

【作者】卢秋平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荒诞的外壳真实的内涵——荒诞派戏剧剖析 [J], 石家麟

2.荒诞与真实——荒诞派文学语言探究 [J], 谭家善

3."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探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孤独感的滥觞 [J], 丁凯

4.《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与荒诞派戏剧 [J], 霍然

5.《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与荒诞派戏剧 [J], 霍然

外国文学复习题

1、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是《太阳照样升起》,该书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2、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有《椅子》的作者尤内斯库和《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 3、卡夫卡作品中,描写绝对化的父权对人异化这一主题的作品是发表于1913年的短篇小说《判决》 4、《沙恭达罗》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豆扇陀和沙恭达罗。 5、在古埃及文学中,关于太阳神拉神的神话对天地的出现、人类的诞生、万物的形成作了朴素的解释。奥西里斯则是自然、土地、丰收之神,他的死而复活表现了古埃及人对万物荣枯等自然现象的理解。 6、中古时期,日本、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国的文学走在亚非文学的前列。其中被波斯诗人萨迪的《蔷薇园》、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等都是其重要作品。 7、古代东方文学成就辉煌,出现了人类文学史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吠陀》,出现了人类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 8、《旧约》中的摩西五经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民数记》、《利未记》、《申命记》等五卷书。 9、古代印度文学中的两大史诗分别是《摩诃罗婆多》和《罗摩衍那》 10、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成大甲虫的故事,表现了人的异化这一主题。 11、萨特发表于1938年的长篇小说《厌恶》表达了主人公洛根丁对荒谬的世界充满厌恶的主观感受。 12、“他人就是地狱”一语出自萨特的一部哲理味极浓的名剧《禁闭》 13、《厄运被注定的王子》是古代埃及(国家)故事体文学中的佳作。 名词解释 硬汉性格: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个性独特鲜明的男性形象被称为“硬汉子”。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能忍受苦难与折磨,不怕失败,视死如归。精神胜利,在困难与死神面前不是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是作者在3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塑造的“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是“硬汉子”形象的代表。 冰山风格: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批评界称之谓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即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体现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简洁和表达含蓄。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 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黑色幽默小说“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它作家: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20152018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神话属于创世神话的就是()。 A.大禹治水 B.夸父逐日 C.精卫填海 D.女娲造人 【答案】D 【解析】神话依据其存留的具体情形,从主题的角度主要可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与战争神话三类。其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属于自然灾害神话,女娲造人属于创世神话。 【考点】上古神话传说 2、以下《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婚恋诗的就是()。 A.《巷伯》 B.《静女》 C.《十月之交》 D.《君子于役》 【答案】B 【解析】《诗经》中,不少作品歌咏了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了恋爱与相思的甜蜜,《静女》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巷伯》属于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十月之交》《君子于役》属于政治讽喻诗。 【考点】《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3、先秦历史散文中引譬设喻,善用寓言的就是()。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答案】D 【解析】使用寓言说事,就是《战国策》常用的手法。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4、《韩非子》的文风特点就是()。 A.奇幻诡谲 B.冷峻峭拔 C.质木无文 D.佶屈聱牙 【答案】B 【解析】《韩非子》的说理明切犀利,冷峻峭拔,又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散文中自成一格。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5、先秦诸子散文中文风空灵飘忽的就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C 【解析】《庄子》的每个故事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超越常情常理的局限;而其全篇又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间呈跳跃式承接,因而造就了整部书空灵飘忽的文风。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6、屈原《九歌》的艺术特点就是()。 A.平实素朴 B.汪洋恣肆 C.清新幽渺 D.沉郁顿挫 【答案】C 【解析】《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与屈原其她作品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与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所在的环境与气氛,就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考点】屈原的其她作品 7、下列作品中属于桓谭《新论》的就是()。 A.《抑谶重赏疏》 B.《潜夫论》 C.《谏营昌陵疏》 D.《崇厚论》 【答案】A 【解析】B项《潜夫论》就是王符的作品,C项《谏营昌陵疏》就是刘向的作品,D项《崇厚论》就是朱穆的作品。故答案选A。 【考点】东汉散文的演变 8、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书体例就是()。 A.编年体 B.国别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答案】C 【解析】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考点】司马迁及其《史记》 9、《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就是()。 A.抒情述志

荒诞派戏剧和贝克特(廖可兑)

荒诞派戏剧和贝克特(廖可兑) 荒诞派戏剧在20世纪各种流派的戏剧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种戏剧并非一时形成的,而是有着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作为一个流派,它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方各国。 和其他的一些现代戏剧流派不同,荒诞派没有它自己的纲领,也不曾掀起过运动,而是由一群认为现实生活荒诞并将这种生活反映到戏剧创作中来的戏剧家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严重破坏和可怕的灾难,首先就使敏感的知识分子感到痛苦、惶惑、迷惘、压抑、孤独、失望,甚至满腔愤怒,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认为现实世界已经走进死胡同,窒息着人们的生命,并且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荒诞派戏剧家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着力反映的大体上是下列的一些问题: 第一,人们被荒诞的生活所奴役,被各种非人的因素所控制,处在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人类的智慧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第二,现实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狭隘,人们彼此隔绝,互不来往,互不通气,互不了解,互不关心,没有交流,过着孤独生活。第三,人们被各种虚伪的口号、意识形态,甚至各种艺术风格所约束,而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政治统治则是最可怕的奴役人们的力量。第四,人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彼此敌视,把生活变成了战场。如此等等。 荒诞派不仅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且反对资产阶级文化传统。荒诞派戏剧被称作“反戏剧”。也就是说它是反对戏剧传统的。这是一种笼统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荒诞派戏剧和20世纪西欧的其他戏剧流派一样,主要是反对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戏剧,而不是反对所有的戏剧传统。当然,这也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才能作出恰当的结论。可以肯定地说:荒诞派戏剧要求重新评价西欧戏剧传统,对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传统更要有所突破,以便在创作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所谓“荒诞”,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942年加缪写的《西西弗斯神话》中。它表明人类的处境艰难。因此,荒诞派戏剧便将反映某种特定的生活情境这一内容提高到作品中的首要地位。这种情境也不是一般认为的真实生活写照,而是带有夸张性质的某些生活问题。事实上,在这一点上,荒诞派戏剧和残酷戏剧多少有些类似之处;不同的是,荒诞派戏剧所表现的更是一些不连贯的事件,它们往往处在一种静止状态,人们仿佛生活在梦中,原地踏步不动。如果说,这也算得上是故事情节,那无论如何不是通常意义的故事情节,而是利用某些事件来表现各种困难问题或表达剧中人物焦急不安的心情,以说明人类被难于认识的生活现实或周围世界所困扰。 由此可见,荒诞派戏剧是不重视故事情节的。与此同时,荒诞派戏剧也不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它的人物缺乏行动,更谈不上有什么斗争行动,因此不能形成真正的戏剧动作。要说有行动,那往往也只是叙述某种观念,而且并不一致。他们讲得很多,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甚至几乎和他们的行动无关。他们的行动也缺乏明确的动机,使人难于了解其中的意义,结果反映的问题是严肃的,其表现形式却并非如此,有时近乎游戏文章。在荒诞派戏剧中,以喜剧性或闹剧性的人物居多。这些人物从阿里斯托芬、莫里哀、即兴喜剧直到现代马戏团那里都可以看到;但是一般说来,他们也赋有他们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他们彼此需要,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无事可做,在一处絮絮叨叨,讲些废话、假话,一再加以重复,有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颇有闹剧色彩,使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却是以此来消磨时间,忘掉烦恼,忘掉他们自己的。在这种喜剧或闹剧的表现形式中,包括着深刻的悲剧性质的内容。他们的处境很像古希腊悲剧或中世纪神秘剧所表现的情况,人们的生活前途仿佛不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而是掌握在命运或神的手中。须知荒诞派戏剧家并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上帝,更没有表现超自然的东西。他们所表现的是他们对人类的看法,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长河小说”多卷集长篇小说,罗曼·罗兰最先提出这一说法。“长河小说”是在《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小说线条清晰,具有长河一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它虽然由多部小说组成,但往往描写一个故事而不是多个故事;它提示的不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变化,而是一个中心人物的经历与情感生活。以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最为著名。 “迷惘的一代”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将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后来,“迷惘的一代”成了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它并非文学实体,无组织无纲领,却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迷惘”是海明威创作的显著特征。代表作品如《老人与海》。 “硬汉性格”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人物形象的特征,这些人物有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等,他们的共同性格特征是:百折不饶、坚强不屈,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时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就是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也是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桑地亚哥的观点“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具有“硬汉性格”的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 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这种原则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而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历史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水面之下,又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最好范例,文章仅通过老人与鱼搏斗的事迹隐喻了人类最可贵的品格——勇敢坚强,于简约中见博大。 白银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经济相对落后、社会矛盾尖锐,形成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新作,高尔基、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纷纷登场,出现了别雷(《彼得堡》)、勃洛克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后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要求发挥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各种形式、风格和体裁。但是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后来又遭到扭曲,对后来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复杂的影响。代表作家作品如高尔基的《母亲》。 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也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化工业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源于欧美各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流行,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叶芝《拜占庭》)、表现主义(奥尼尔《毛猿》)、未来主义(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超现实主义(布勒东《娜佳》)、意识流小说(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②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四方面表现出来。在艺术上,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表现为:①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②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③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④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起源于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广泛流行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它得名于法国诗人莫雷亚斯的《象征主义宣言》,主要成就是诗歌。象征

大学语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C)1.下列哪部作品的作者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A《离婚》 B《饮酒》 C《项链》 D 《呐喊》(B)2.“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哪位前人的文章: A孔丘 B孟轲 C陶潜 D李白 (B)3. 哪位唐代诗人的诗被称作“诗中有画”。 A曹植 B 王维 C杜甫 D 苏辙 (D)4.《论毅力》在论证上主要使用了___论证。 A 排比 B举例 C比喻 D对比 (B)5.《史记·李将军列传》较多地使用了描写的方法和手法。 A 心理比喻 B细节对比 C 环境排比 D肖像类比 (A)6.下列著作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左传》B《论语》 C《史记》 D《诗经》 (D)7.哪位现代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味:A鲁迅 B曹禺 C茅盾 D老舍 (C)8.“长人者好烦其令”的这句话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李煜 C柳宗元 D郑光祖 (A)9. 下面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苏东坡 B马致远 C白朴 D关汉卿 (D)10.“九斤老太”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A《狂人日记》 B 《伤逝》 C《阿Q正传》 D《风波》 (A)11.《论毅力》的作者姓梁,他的字是: A卓如 B任公 C启超 D饮冰室 (B)12.周树人以笔名“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A《故事新编》 B《狂人日记》C《阿Q正传》 D《朝花夕拾》(A)13.“曲状元”是: A马致远 B白朴 C郑光祖 D关汉卿 (D)14.下列作品,哪一项的作者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A《虞美人》B《呐喊》 C《灯下漫笔》D《月牙儿》 (B)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出自哪位名作家? A苏东坡 B欧阳修 C柳宗元 D舒庆春 (D)16.下列作品不属于“激流三部曲”的一项是? A《家》 B《春》C《秋》D《雾》 (C)17.《饮酒》的作者的“字”是: A渊明 B孟德 C元亮 D子美 (B)1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 A《李太白集》 B《杜工部集》C《东篱乐府》 D《东坡乐府》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这些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并被世界上不少的国家竞相上演。在法国戏剧影响下,其他国家亦相继出现一些从事这种新戏剧创作的剧作家。60年代初,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给贝克特、尤内斯库等为首的这一流派定名为荒诞派戏剧。 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的几个重要剧作家,几乎全是青年时期来到法国从事文学活动的外国人,后来他们加入了法国国籍。尤内斯库原籍罗马尼亚,他加入法国籍后,并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贝克特原籍爱尔兰。阿达莫夫原籍俄国。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 谈论人生的荒诞性,早就见诸古代西方戏剧。自希腊悲剧开始,在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条件的残酷与荒诞性表示关注的一面。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家、戏剧家萨特和加缪在他们的许多小说和剧本中,从理性出发,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家则更进一步对人生的荒诞性表示强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讽刺,为了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存在的无依据、无理由,人命贱如蝼蚁、微不足道,他们不仅借助语言,而且借助各种舞台手段去表现,使荒诞性本身戏剧化。为表现人生的荒诞不经,他们任意破坏、支解、割裂传统的戏剧结构,把戏剧的所有传统要素如动作、语言、人物,一一去掉。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符合客观现实的人物形象,整个舞台无非是突出世界的荒唐性的一种象征。 尤内斯库、贝克特等人剧作的主题,是面对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诞不经所引起的抽象的恐惧不安之感。他们在表达这个主题时,故意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他们要表现的是“原子时代的失去理性的宇宙”。在他们的剧作中,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均被抽掉,行动被压缩到最小极限,甚至行动不复存在。这些剧作没有戏剧性事件,没有剧情转折、起伏跌宕,没有结局。他们用抽象的、还原到人的原型的形象去代替人物性格的描绘与概括。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没有固定的姓名,而是用教授、女生、房客、女仆,甚至可以用字母做标志。语言不再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他们借助语言本身的空洞无物,以显示存在的空虚;他们以既不联贯又毫无意义的语言、词句的多次重复或语音的反复再现,去夸大语言的机械表象,用滑稽可笑、荒谬绝伦的语言体现人生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借助于舞台上出现的场景去表现存在的荒诞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舞台手段把人类的惶惑不安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揭示人生现实的不合理性,机械可笑的动作,幻象的显现,灯光和音响的作用都发挥到最大程度。尤其突出的一个特点在于夸大物体的地位,让大量的物体占领舞台空间,用来说明反理性的世界倒过来压迫人的理性世界,反映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与人的精神空虚的矛盾。 贝克特在他的剧作里塑造的人物都是些病态、丑恶的流浪汉、瘪三、残废者、老人。从《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最后一局》中的4个残废人,汉姆和他的缩在垃圾桶里不时探头出来觅食的双亲,到《美好的日子》里埋在沙土中的老妇温尼,都是些丧失“自我”、徒具人形的人。一方面呼号“自我”的不存在,一方面又在探索寻找“自我”。他在剧作中一再表现的另一个基本命题,即人在死亡面前束手无策,人生荒诞绝望,只能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尤

铁皮鼓影评:荒诞背后的人性

铁皮鼓影评:荒诞背后的人性 论《铁皮鼓》中荒诞的意象和现实的世界表现的罪恶、沦落与反抗 【摘要】《铁皮鼓》是优秀的反战影片及反纳粹影片中出类拔萃而独特的存在,导演施隆多夫通过这部电影所创造的幻觉与现实的对比、交错和融合,制造了生动而强烈的观影体验。《铁皮鼓》中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纷繁的象征体系,诸多人物及事物均有不同的意指,引发了人们对罪恶、沦落与反抗的认识,以及对人性的剖析。 【关键词】铁皮鼓、荒诞、现实、反抗、沦落、回归、人性 《铁皮鼓》通过一个身材永远保持三岁样子的奥斯卡之口讲述了他自己从拒绝长大、用尖叫和鼓声向成人世界表达抗议,到逐渐认同纳粹的鼓动宣传,最后回归理性世界并恢复生长的个人成长故事。影片通过对奥斯卡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变化及其亲人、邻居在战争来临之际或骚动或兴奋或惶恐的刻画,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狂妄、自私、充满欲望的毁灭他人而又自我毁灭的人性。这一系列过程都是通过荒诞的意象在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表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以及以奥斯卡为代表的反抗和沦落。 本片导演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第二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铁皮鼓》自1979 、1980年相继荣获嘎纳电影节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来,各国的影视批评家都竞相分析、解读这部风格现代而又闪耀着夺目思想光芒的影片。虽然他们的解读方式、阐述视角各不相同,但关于本片的基本命题则达成共识。即此片是一部具有强烈反思色彩的政治影片。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前提 来探讨这部影片怎样通过荒诞意象和现实世界来阐述对人性丑恶一面的逃避与反抗、沦落与和回归。 荒诞的意象与真实的世界 奥斯卡这个怪诞形象就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有不少研究者指出,他是具有时代性意义与现代特征的流浪儿:他一出生就想重返娘胎,无奈脐带被剪断,又没有经得起铁皮鼓的诱惑;为了躲避现实的丑恶,他自残以保持三岁的体型;为了躲开纷扰,他时常钻进外祖母的裙子下或衣柜里;为了远离人世,假冒杀人犯住进了疗养院。与传统的流浪儿相比,在他那三岁身材与三倍聪明的统一体里,注定了他所进行的是精神的逃亡与流浪,从一开始就具有怀疑的精神、批判的态度和穷根究底的性格。因此有评论认为:“奥斯卡表面上拒绝成人世界,其实他真正拒绝的是外部现实世界对他独立的、清醒的认知方式的侵蚀。” 意象贯穿在《铁皮鼓》里,除了人物形象,它还体现在其它典型意象里:鼓——鼓声——呐喊声;裙——逃避——庇护所。电影以《铁皮鼓》命名,在于铁皮鼓之于奥斯卡具有无限的意义与多重的象征:铁皮鼓是对逝去日子的回忆,奥斯卡敲起鼓,那些陈年往事就历历在目。铁皮鼓代表着正义与良知,而奥斯卡就是正义与良知的发言人。在情节的设置中,铁皮鼓的含义被巧妙的隐藏在了它的每次出场中。奥斯卡是因为想得到这只鼓而离开母亲的身体——“恰恰是锡鼓阻止了我重回母胎的强烈愿望(奥斯卡语)”。鼓也是奥斯卡表达自我的一种工具,他通过鼓声与呐喊声来取代通常的言语交流,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鼓声与呐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 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这种“荒诞”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这种普遍存在的危机和悲观情绪是西方荒诞文学产生的土壤。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热内的《女仆》、《阳台》,品特的《一间屋》、《生日晚会》等等。 一、荒诞派产生原因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给西方社会流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使西方世界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危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青年人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全面的幻灭感,信仰彻底崩溃,理想完全破灭,失去了昔日的安全、稳定的感觉。他们深感世界瞬息万变,动荡不安,不可捉摸,生活毫无意义,于是,苦闷、彷徨、悲观、绝望,对人的本身存在发生了疑问。荒诞戏剧表现的正是西方社会这种危机意识。 荒诞戏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艾略特的《荒原》所揭示的就是一个荒诞的世界,指出现实世界是一个荒凉、寂寞、肮脏的所处。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在他的著名小说《变形记》中,深刻揭示了人的荒诞而悲惨的处境,不合理的现实世界使人丧失“自我”,异化成了虫。他在《城堡》、《地洞》等小说中都接触到了类似的主题。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尤奈斯库在《犀牛》中,让一个小镇的人都变成了犀牛,这显然受到了《变形记》的影响。 二、《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动。 《秃头歌女》描述了一个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史密斯夫妇在自家的起居室中,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把此说成彼,把是说成非,在无聊无意义的语言中,他们毫无生存价值的生活状态被表现出来。史密斯夫妇不单单代表自己,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但是整个英国中产阶级的缩影。剧中的马丁夫妇也和史密斯夫妇一样,他们到史密斯家中做客时,竟然认不出自己的丈夫或夫人。在一段冗长的对话后,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是一对夫妻。作者将悲剧和闹剧结合起来,通过马丁夫妇嘲笑了他们爱情的虚伪和失败。 三、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来看荒诞派的艺术特征 结合荒诞派戏剧中这两部比较有典型性的作品,可以对荒诞派的艺术特征有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首先,荒诞派戏剧的结构体现为无逻辑与非理性。荒诞派戏剧完全打破了合乎逻辑、合

试论柳宗元

试论柳宗元议论散文的特色 日期: 2005-10-17 15:58:00 浏览次数:16 字体:[ 大中小 ] 赵新国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自己特色独具的散文创作,为中唐古文运动、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作家,众体兼长,作品丰富。特别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写下了许多议论文。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论,其文体有杂文、书、序、赞、志、传等。这类文章在柳宗元的散文中占着很大的比例。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他对各种问题的卓见,是他多写议论文的重要因素。由于他长期被贬偏远之地,这特殊的遭遇,使他更深入认识了社会,减少了官场的应酬,也使他有时间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较少顾忌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他的议论文写得既多且好,颇具特 色。 观点鲜明,思想深刻 柳宗元议论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议论文的重要特征是在于言之有物,在于能体现出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在于见解的新颖、深刻。从宣传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论著到畅谈为文之道;从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到交友之道;从历史到现实,无所不包,有的放矢,绝无泛泛而谈之作。 《贞符》一文,作者明确提出皇帝“受命不于天,于其人”的观点,这实际是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封建论》则提出了“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与儒家鼓吹的圣人决定一切的旧说是针锋相对的。柳宗元和韩愈一样,强调“文以明道”,文、道统一。他在《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中明确提出“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词”,“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明确表达了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宣传“道”,不仅如此,他还激烈地批评了写文章的形式主义倾向,他明确指出:“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也。”在《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他强调“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即是说,文以行道为本,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必先诚其中。这是特别强调作家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创作态度,“先诚其中”与韩愈的“君子慎其实”是完全一致的。 《送薛存义序》中说:“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吏司平于我也。”旗帜鲜明地提出官吏是“役于民”的,而不是“役民”的民本思想。他从官为民役的思想认识出发,坚决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在《非国语·命管篇》中提出以“才”不以“姓”的选官原则,不论择嗣,还是选官,都应以“贤且圣”为标准,明确提出应从卑贱者中选拔才德之士的主张,这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是有号召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他从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提出了“以生人为主,以尧、舜为的”(《舜禹之事》)的观点。生人,即生民,老百姓。他曾

【文献综述】关于荒诞主义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关于荒诞主义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荒诞艺术流派起源于西方,荒诞小说是用离奇的故事来讽刺现实的小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在战争带来的废墟上逡巡、思考,探索人类社会与人的生存问题,产生了存在主义哲学。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又发现人类生存的社会以及人的存在本身都是充满荒诞的,因而用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并将这种荒诞性发展到极致,产生了荒诞派艺术。 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到了80年代,荒诞才在中国的文学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潮流。然而中国的荒诞文学是遍及各个文学流派的,是穿插在其他流派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荒诞意识的描述和总括,始终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的流派。正因为中国荒诞文学所体现出的这一特殊现象,许多学者、评论家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笔者试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做排比前说的工作,以期较前人有更简明全面的介绍,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方便。 一、关于西方荒诞文学的研究 20世纪的西方,帝国主义疯狂地掠夺世界霸权,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动摇了西方的人道主义的根基,残酷的现实让人们理想中的道德观念开始崩溃,人们在战争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恐惧、迷茫、失望中,开始寻求对一切事物新的认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荒诞”也成为其文学上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更成为这个特殊时期西方人集体的无意识。 美国文论家大卫·盖洛威这样评价道:“荒诞已经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期间评论上的一个‘时髦的词’了……这似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次大地震”。【1】可以说,“荒诞”一词体现了当时西方人传统价值观念无法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现象,人们将一切具有否定意义的生活日常现象都贴上了“荒诞”的标签。 对与西方荒诞文学的鉴定,一种观点认为,荒诞基因在传统文学中就已经存在,把西方文学史中具有荒诞意味的文学作品统称为荒诞文学。【2】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最早的西方荒诞文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一些著名悲剧。如将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等作品看作是荒诞文学,认为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鸟》是最早的荒诞剧。 另一种观点是将荒诞文学看作一个文学流派。认为只有“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即人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从贝克特作品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收稿日期:2002-11-16 作者简介:张红军(1971-),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从贝克特作品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张红军 (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荒诞派戏剧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舞台上风行一时。它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所进行的挣扎。在荒诞派剧作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表现了在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构成的时空破碎的世界里,人的生存的尴尬,他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关键词: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特征 中图分类号:I56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207(2003)02-0052-03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戏剧品种,它既没有连贯的情节,又没有明晰的人物形象,甚至人物对话、独白也显得颠三倒四,近乎梦呓。但它却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抑或是仅仅在这荒谬的世界里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所进行的挣扎。传统的戏剧手法在这里被肢解、扭曲甚至变形,传统的戏剧评论方法和准则在他们的作品面前失去了效用。这一新的戏剧品种被称为荒诞派戏剧。 在所有荒诞派艺术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人的灵魂的孤苦、肉体的衰老和精神世界的虚幻是永恒的主题。这位客居巴黎的爱尔兰籍剧作家最成功的作品是著名的《等待戈多》,这部作品连同他的《最后一局》、《快乐时光》一起成为荒诞派戏剧的扛鼎之作。本文拟从这三部作品出发略析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一、主题意义:生存的尴尬 英国作家马丁?埃林斯指出,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是“人类在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 闷”[1](p.69) 。 《等待戈多》关注的是人的文化根基被切断、人对未来希望深感渺茫的困境。《最后一局》揭示的是困陷着人的恶性化世界。整个物质世界正走向零度后的死寂,所有的人面临的是衰老、死亡和幻灭。《快乐时光》表现的是女主角维妮内心的活动和她生命最后时刻的处境。这三部作品都体现了一个主题,这就是人的基本境遇和人的基本境遇的恶化。 作为艺术上的基本论者,贝克特通过对生存的尴尬境遇里,人精神上的挫败感和失落感的表现,否认了数世纪以来支撑西方人精神大厦的宗教理想和改革社会的愿望。宗教的呼唤把人的主题世界无限地延伸到一个脱离了世俗、纯精神的乐园,它长期给心灵受挫、不甘忍受俗世生活的人提供着爱的最后避难所。改革社会的愿望则强调人类社会自我改良、自我发展的潜能。为了达到对这两点的根本否定,贝克特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其中最显著的是,戏剧人物的抽象化、宗教性隐喻、类比和反讽。 首先,所有的人物都是“抽象化的人”。通过抽去人物身上现实存在的个体性特征,人物成了 第14卷 第2期2003年4月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 URNAL OF J IAN GSU RADIO &TEL EVISION UNIV ERSITY Vol.14No.2Apr.2003

关于中西方荒诞文学比较探析

关于中西方荒诞文学比较探析 摘要:20世纪作为人类历史快速发展的时代,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进步为主要特征,同时该时期中西方文学领域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而荒诞文 学更是该时期的璀璨明珠,曾风靡一时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荒诞文学从 形成到发展速度极快,盛行于中西方各个国家包括中国。但鉴于中西方文学化差异,荒诞文学的发展状况各异,对人类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为此,本文就中西方 荒诞文学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荒诞文学比较探析 所谓荒诞文学即戏剧创作,它是20世纪西方国家最主要的一个流派,促进着人类思维 的发展。荒诞文学的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有机应用荒诞手法,才能使得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 诞性充分表现出来。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最早的荒诞派源于巴黎,之后才迅速从欧美国家 兴起,中国也随之受到影响而引入。 一、比较中西方“荒诞”概念的定义 西方词典中荒诞原指不恰当或无合理性。中国对荒诞一词的定义也大同小异,如:《汉 语大词典》中荒诞的解释为极言虚妄,不足凭信。中国不少古诗词中都有荒诞一词的出现, 其多是对神话传说的匪夷所思或瑰丽浪漫幻想的形容,即多指如梦似幻、超出常理的幻境, 但西方的荒诞却是相悖理性的一面,故从词汇词义的角度来看中西方的解释不尽相同。荒诞 在西方语境中,是一种无论普通哲学理念,还是文学批评和审美评论都意义明确的专业用语,可清晰看到它的成型痕迹。小说戏剧与理论之间相互促进,理论以作品为实践,创作经验和 理念的总结则为文论。中国作为接受荒诞思潮的一方,还是主要依从西方来定义荒诞的概念,导致人们出现争论不殆的现象。再加上荒诞概念定义期间中国许多传统词语意义被混淆入内,导致定义和界限混乱不明。故而,不论从历史范畴亦或接受角度来看,中西方荒诞文学实质 上虽存在异同,西方理论界依然是荒诞文学定义的主要依据。 二、比较中西方荒诞文学价值的取向 (一)价值取向的相同性 1、终极关怀 20世纪西方国家产生的荒诞文学,针对人来说是其存在的根本意识,从本体认识论角度 来看是生、死的对立和有、无的对立。所谓荒诞感或荒诞意识,主要指哲学主体和哲学客体 的冲突,无限欲望和有限生命的冲突等。西方荒诞文学辨析着人类现实生存意义,描述解答 并研究着人类生存困境,可谓终极的人类命运关怀。故而,就揭露人类内心困境的方面来说,中西方荒诞文学都在共同努力着。一方面,荒诞审视着人类心灵的困境,是人类的内心,是 主体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荒诞也揭示着人类的生存现状。 2、否定精神 对于荒诞的描述,有学者曾用过怀疑、否定和批判三个词。西方荒诞文学作品否定批判 和质疑的精神毋容置疑。中国荒诞文学作品却似利剑,奇特大胆的想象隐喻批判着各种社会 的丑陋和阴暗。西方荒诞文学的精神象征以价值否定和怀疑为主,它对人生价值、历史进步、人的理性、救赎希望等进行否定。荒诞的表达形式原本就是否定,这种形式属于有意味的一 种形式,这种意味就是指它的否定性,所以荒诞形式不可能被人们用到肯定性的观念表达中。而国内荒诞小说更多的是在折射社会现实,通过辛辣揭露或隐喻讥讽等形式,充分展现出中 国式的一种特有荒诞。尽管如此,其贯彻的否定精神还是依从于西方荒诞文学。可见,中西 方荒诞文学将文章中强烈否定精神表露出来的形式并无差异性。 (二)价值取向的相异性 1、不同的价值取向 中西方荒诞文学价值取向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荒诞文学极富世界性和寓言性,中国荒 诞文学却更多民族性和象征性。现代阐释学以本体论为主张,它对理解的基础进行了重新的 构建,而重塑价值主要是为更好实现中国现实的有效对接,而改写审美使得荒诞作品与中国

荒诞性背后的严肃性_对尤奈斯库戏剧风格的再认识

2002年3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 ar,2002 第34卷 第2期Journal of Inner M ongo lia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 o l.34 N o.2 荒诞性背后的严肃性 ——对尤奈斯库戏剧风格的再认识 刘成富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尤奈斯库的戏剧以荒诞的形式和荒诞的内容而著称,然而在其荒诞风格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在他的剧本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变成了抽象的公式或空洞的口号,夸张成了他表现荒诞的一个重要手段。他的创作手法不是现实主义胜似现实主义。荒诞的形式与荒诞的内容有机结合是戏剧创作上的一个创举,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命运进行深刻认识和思考的一种全新表达。 关键词:尤奈斯库;戏剧;荒诞;严肃;现实主义 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18(2002)022******* α 尤奈斯库的文学生涯十分辉煌,但令我们感兴趣的不是他的戏剧,而是产生戏剧的东西,特别是他戏剧风格背后的东西。简单地说,尤奈斯库的戏剧风格,就是通过幽默的闹剧形式把严肃的主题呈现给观众。 尤奈斯库的戏剧与传统的戏剧具有根本的区别,他的戏剧题材不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而是增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在他的戏剧里,潜意识的幻觉和抽象的象征取代了理性的思维。人在物的异化和挤压下变得可悲、可叹、可怜且可笑。尤奈斯库的戏剧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噩梦醒后的震撼,令我们不寒而栗,如坐针毡。他用自己的作品来警示人生,关注人的命运,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命运。他使我们这些旁观者清楚地看到了同类在物的异化下失去人格和尊严,蜗居在方寸之间,苟延残喘,虽生犹死的种种凄惨图景。他的戏剧给人的感觉是复杂的、深刻的、荒诞的,它像一面多棱镜一样将人生的困惑和痛苦感觉都折射了出来。但这种折射不是平面的,因为尤奈斯库把现实与非现实、理性与非理性、自然与反自然、主观感受的真实性与客观存在的真实性,以及内容的严肃性与形式的戏剧性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荒诞的内容和荒诞的形式在他的笔下获得了高度的统一。 首先,在尤奈斯库的剧本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变成了抽象的公式或空洞的口号。他戏剧中的人物对话颠三倒四,不断重复,荒诞不经。尤奈斯库认为只有通过语无伦次的语言、杂乱无章的情节才能把丑恶和肮脏的现实搬上戏剧舞台,让人们有机会正视现实,直面人生。他试图通过 ? 1 5 ? α收稿日期:2001208231  作者简介:刘成富(1962-),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