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学院:09级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5班

姓名:谷凤娟

学号:09065026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摘要:荒诞派戏剧曾在20世纪的西方舞台风行一时,它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状态的荒诞性,致力于展现人为了明确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己所进行挣扎的理由。在荒诞派戏剧作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所构成的破碎时空的世界里,人生存的尴尬。他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使人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本文通过作品《等待戈多》浅析一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关键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戏剧品种,它既没有连贯的情节,有没有明晰的人物形象,甚至人物对话、独白也显得颠三倒四,近乎梦呓。但它却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抑或是仅仅在这荒诞的世界里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所进行的挣扎。传统的戏剧手法在这里被肢解、扭曲甚至变形,传统的戏剧评论方法和准则在他们的作品面前失去了效用。这一新的戏剧品种被称为“荒诞派戏剧”。

在所有荒诞派艺术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人的灵魂的孤苦、肉体的衰老和精神世界的虚构是永恒的主题。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中就说明了这几点,本文便从这部作品出发浅析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一、结构艺术:循环结构

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厨子举起杓子,把那只狗打死了。于是,所有的狗都跑来了,给那只狗掘了一个坟墓,还在墓碑上刻了墓志铭,让未来的狗可以看到。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

这是《等待戈多》中,弗拉基米尔在第二幕出场后高唱的一支歌,这支歌讲述了一个没有结局的,反复循环的故事。初看上去,颇感滑稽荒诞,殊不知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也正是剧作循环结构的暗示。这种独特的循环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幕与幕之间的重叠反复,如场景、时间、出入人物等前后如出一辙;二、人物语言和动作的重叠反复。

先看第一个方面,《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基本上是第一幕的重复,时间相同,地点一致,而且两幕沿着相同的顺序开展:路旁等戈多——遇见洪卓和幸运儿——小男孩捎来戈多的歉意和明天将至的诺言。第二个方面,两个流浪汉,一个不

停地把靴子脱下穿上,另一个则是一会摘下帽子一会又戴上;两个人的嘴里东拉西扯,前言不搭后语,满是对现实社会的抱怨,来来回回也就总是那几句话。第一幕是等待,第二幕还是等待,剧情没有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而且“等待”这一戏剧环节重复多次,构成了剧作的主旋律。

不仅如此,贝克特的高明之处还在于重复之中有变化。第二幕中,枯树上长出了几片叶子,这仿佛表明世界的荒诞,不可把握。另外,第二幕中,洪卓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这又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难以捉摸。这种循环的结构,的确把人生苦闷,人生的虚幻与荒诞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主题意义:生存的尴尬

英国作家马丁·埃林斯指出,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是“人类在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等待戈多》关注的是人的文化根基被切断、人对未来深感渺茫的困境,也就是人的基本境遇的恶化。①作为艺术上的基本论者,贝克特通过生存在尴尬境遇里,人精神上的挫败感和失落感的表现。否认了数世纪以来支撑西方人精神大厦的宗教理想和改革社会的愿望。贝克特的剧作偏重于表现人们处境的紧迫感和精神危机。剧中主人公首先是流浪汉、乞丐等,他们从自身贫困处境出发,无情地观察自己的命运,对世界抱着悲观的看法。而宗教的呼唤把人的主体世界无限的延伸到一个脱离了世俗、纯精神的乐园。它长期给心灵受挫、不甘忍受世俗生活的人提供着爱的最后避难所。改革社会的愿望则强调人类社会自我改良、自我发展的潜能。这就足够说明宗教与现世生活的背离。为了达到对这两点的根本否定,贝克特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其中最显著的是,戏剧人物的抽象化、宗教性、隐喻、类比、象征和反讽。

首先,所有的人物都是“抽象化的人”。通过抽取人物身上现实存在的个性特征,人物成了抽象化的人,或集体性的人。同时,不同人物有象征性的相互对应:动作和思想、理性和非理性、肉体和灵魂。例如《等待戈多》中的4个人物分别暗指俄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埃斯特拉贡代表的是人的动作、非理性、肉体。符拉季米尔代表的则是思维、理性及灵魂。所有的人物象征性的代表了整个人类。

其次,大量引用宗教性隐喻和类比。贝克特戏剧充满荒诞感,人物是荒诞的写照,舞台背景则是表现荒诞的工具。有人说“戈多”就是上帝,“流浪汉”是

西方现代人的象征,“等待戈多”则是贝克特对现代人回归上帝的呼吁。②《等待戈多》中,一棵光秃、黝黑的枯树始终占据着观众的主要视野。对西方人来说,这无疑是对圣经事件的双重隐喻并且暗指基督教传统教义上的两点,一方面,它是对《创世纪》中伊甸园事件的隐喻。伊甸园中的禁果之树使人在获得理性和人性尊严的同时,也使被逐出乐园的人从此踏上一条忍受尘世苦难、等待重返天国的无尽旅途。正是在这一点上根植了传统基督教神学呼唤信徒潜心受苦、等待救世主的救赎说教。另一方面,这树又是对救世主的受难和复活事件的隐喻。这又植根了基督教有关显灵、道成肉身的信条。

最后大量运用反讽的方法。贝克特作品中的人物犹如在急流中的旋涡里挣扎,宗教的安慰、救赎的希望与他们无缘,展示在他们面前只是一片虚幻的世界。宗教的伪善和无能被艺术性地披露无余。

三、艺术形式:游戏、虚幻、时间

在《等待戈多》中,埃斯特拉贡和符拉季米尔在百无聊赖的等待中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通过自杀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的意义,这种看似滑稽的行为增加了作品的悲喜剧色彩,使得原本悲壮的自杀行为蜕变成一种滑稽、无用的游戏。虚幻性是贝克特作品中的又一重要特征。《等待戈多》的背景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其背景像是一片荒原。

其次时间的割裂也贯穿于这部作品中,《等待戈多》中,人们的记忆变得支离不全,两个主角永远被滞留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戈多是一个幻想,在这一意向强烈地衬托出他们“等待”目的的虚幻色彩。像其中的小男孩。这些意象相互交叠,反映了过去与现在的割裂终究是不可逃避的现实。面对无望的、不确定的将来它们的生存意义由对将来的渴望变成了惯性驱动下的机械重复,等待变成了无止境的“等待”。因为戈多不来,等待便会继续,等待便毫无意义,而戈多本省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被追求的对象,他究竟是谁,没有人会知道。正如贝克特所说,要是他知道的话,他早就在剧本里说出来了。

只有与人的生命世界相连,时间才从虚幻的世界里获得意义。在《等待戈多》中时间被视为破坏性的力量,它无情地把人、把整个世界推向宿命的终点。贝克特选择的表现时间的意象主要是实物意象,如树、表、闹钟、铃声等等。《等待戈多》中的那棵树就是时间的意象。短时间的流逝与树叶的变化体现出超越自然

的另一种现实,这使得时间赋予了双重意义:转瞬即逝和永恒。

四、荒诞实质:现实中的真

“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它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③在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构成的时空破碎的世界里,人们依然希望,能捕捉到存在的真实或赋予存在的意义,所以他们等待戈多,所以他们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这正是艺术家想要表现的当代人的生存状态。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现代人与其休戚相关的客观世界相脱节,宇宙的幻觉和光明都变成了过眼云烟,人变成了陌生的人,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本质,也就丧失了“自我”。《等待戈多》中的爱斯拉冈甚至这样评说:“人是极蠢的猿。”人与客观世界相分离,他的形象便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不可知。作为一个艺术家,贝克特并不想解释这个虚幻的世界,但他凭着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刻骨铭心的感受,艺术地表现出这个令人失望的、异化和畸形的世界。

荒诞派虽然脱颖于传统,但它所反映的却是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与分离、人的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和物欲注意对人造成的伤害。荒诞派戏剧的确表述了人认识到自己处于无法超越的黑暗中所表露出的焦虑与恐慌。但并不意味着荒诞派戏剧仅仅描述人生的阴暗方面,以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剧作家要做的正是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表面的物质满足,虚假的现实解释,以及经不起推敲的思想意识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迫使人们承受信仰消失及道德沦丧造成的后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荒诞派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以及它生命力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①张红军.从贝克特作品看荒诞派作品的特征南京:江苏广播大学学报,2003

②孙彩霞《等待戈多》中的《圣经》隐喻.唐山学院学报第21卷第一期2008年01月

③赵宪章.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精义【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④【英】马丁·埃斯林.荒诞派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⑤李伟昉循环:《等待戈多》的结构特征河南大学学报第33卷第二期 1993年3月

等待戈多语言的荒诞性

《等待戈多》语言的荒诞性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灵魂人物,塞缪尔·贝克特通过文学方式将人类的荒诞处境栩栩如生地展示在《等待戈多》中。 在《等待戈多》中,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脱离了传统对话的正常模式,这些对话里充满了双关、不断重复的陈词滥调和胡说废话等等。这些看似深奥、前卫的语言为何能引起观众和读者的广泛共鸣呢?《等待戈多》中贝克特式语言的荒诞效果《等待戈多》中的语言让观众和读者耳目一新。贝克特将传统戏剧的语言作用彻底摒弃,可以增添戏剧荒诞效果的新的语言方式,从而使戏剧本身流露出强烈的荒诞和无意义感。这种荒诞的语言效果表现在无意义的词语重复、无关联话题的转换和文字游戏几个方面。 无意义的词语重复人类语言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交流和传递信息。很多文学作品的语言丰富多彩,并且竭力避免莺复。但在《等待戈多》中,这种人物对话问的无意义的不断重复却是为了达到预期的荒诞效果。戏剧一开始.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爱斯特拉贡和弗拉第米尔.呢称霓戈和狄狄之间的对话就很好地诠释了不断重复所带来的荒诞效果,狄狄看到戈戈试图脱掉自己的靴子。所以就问他是否伤到了脚趾。在他们的对话中,两人不停地重复了一个词。“弗拉第米尔:你脚疼吗?爱斯特拉贡:脚疼!他在问我是不是脚疼。弗拉第米尔:好像这世界上只有你才脚疼似的!我难道就不算是个人吗?我倒要看一看,你要是受了我的那些苦.你还能怎么着。你能会告诉我一砦新鲜事。爱斯特拉贡:你也脚疼过?弗拉第米尔:脚疼!他在问我是不是脚疼过!”当狄狄询问戈戈的脚趾是否受伤时。戈戈并没有正式的回答他,而是非常生气地重复一个字——疼!然后转问脚趾:狄狄想知道你是否受伤了?显然戈戈并没有回答狄狄的问题。而狄狄对这个答案也不满意.他的同答更让人觉得无处可寻.难以理解。由于没有明白狄狄的同答。戈戈就重复了和狄狄刚才的一同一答,只不过这次问话人和回答者换了顺序。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戈戈和狄狄之间的对话毫无意义。让人觉得滑稽可笑。这种无意义的不断重复所带来的滑稽效果在文中是随处可见。当人不知该如何进行对话时.他们选择了重复。当无话口可说时,他们选择了沉默。观众和读者会觉得他们的对话滑稽可笑,没有意义,这也是贝克特想要呈现的戏剧效果。 贝克特强调了一点:这个世界中生活是如何单调、枯燥、毫无意义。《等待戈多》中人物之间的失败交流也表现在支离破碎的对话中.而对话的不衔接性足由无关联话题的转换造成。贝克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剧中的对话变成荒诞而无意义的标志。第一幕戈戈和狄狄的谈话漫无目的,话题不断转换.让人难以捉摸。弗拉第米尔:你本来应该是个诗人。爱斯特拉贡:我本来就曾是个诗人。这还看不出来吗?(静默)弗拉第米尔:我刚才说什么来的你的脚怎么样啦?爱斯特拉贡:它肿。弗拉第米尔:哦,交流,对了,我想起来了,那个盗贼的故事。你还记得吗?爱斯特拉贡:不记得了。在这段短短的对话中。戈戈和狄狄谈论了三个毫无关联的话题。 人物和人物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他们只是在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至于别人在说什么。他们丝毫都不关心和在乎。所以这种没有逻辑关联的话题转换地很快,也正是这种快速转换让人们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无话可谈和冷漠可笑的窘境。从而烘托了戏剧的荒诞效果。 文字游戏,说到对文字的处理。贝克特可谓是个语言天才。在《等待戈多》里。他把看似毫无关系的词语放在一起,减弱词语本身的意思,顺其自然构造出

外国文学复习题

1、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是《太阳照样升起》,该书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2、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有《椅子》的作者尤内斯库和《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 3、卡夫卡作品中,描写绝对化的父权对人异化这一主题的作品是发表于1913年的短篇小说《判决》 4、《沙恭达罗》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豆扇陀和沙恭达罗。 5、在古埃及文学中,关于太阳神拉神的神话对天地的出现、人类的诞生、万物的形成作了朴素的解释。奥西里斯则是自然、土地、丰收之神,他的死而复活表现了古埃及人对万物荣枯等自然现象的理解。 6、中古时期,日本、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国的文学走在亚非文学的前列。其中被波斯诗人萨迪的《蔷薇园》、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等都是其重要作品。 7、古代东方文学成就辉煌,出现了人类文学史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吠陀》,出现了人类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 8、《旧约》中的摩西五经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民数记》、《利未记》、《申命记》等五卷书。 9、古代印度文学中的两大史诗分别是《摩诃罗婆多》和《罗摩衍那》 10、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成大甲虫的故事,表现了人的异化这一主题。 11、萨特发表于1938年的长篇小说《厌恶》表达了主人公洛根丁对荒谬的世界充满厌恶的主观感受。 12、“他人就是地狱”一语出自萨特的一部哲理味极浓的名剧《禁闭》 13、《厄运被注定的王子》是古代埃及(国家)故事体文学中的佳作。 名词解释 硬汉性格: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个性独特鲜明的男性形象被称为“硬汉子”。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能忍受苦难与折磨,不怕失败,视死如归。精神胜利,在困难与死神面前不是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是作者在3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塑造的“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是“硬汉子”形象的代表。 冰山风格: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批评界称之谓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即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体现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简洁和表达含蓄。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 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黑色幽默小说“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它作家: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

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译文]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出自] 冯延巳《鹊踏枝》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注释: 楼上春山:指登楼了望四面春山。 暮景烟深浅:日暮之景色,烟雾因远近有浓淡之不同。 一晌:此处应指“多时”。 人不见:根据叶嘉莹先生释义,不是确指具体人,“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 鲛绡:用以掩泪的绡巾。 译文1: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哀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耸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

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久久地独自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哀伤思量遍。 译文2: 千万片落梅多情缱绻,凋落之际,还学白雪随风飘转。昨夜笙歌多么易散,我酒醒之际更把哀愁添。 高楼凝望,春山四面多凄寒,大雁从我的眼帘中过尽,深深浅浅的暮烟给人以冥漠之感。久倚栏杆不见所欢,相思的泪水把珍美的巾帕湿遍。 译文3: 站在高楼上,看那千万片梅花从树枝上落下,梅花啊,你本无情之物,为什么还仍然是那么独自多情,仿佛雪花一样随着轻风在空中飞舞。想起昨天晚上,宴席中歌舞飞扬,美好情景眨眼就烟消云散了,今天人散酒醒,更增加了无穷的愁绪。 向远方望去,群山环绕,早春季节,四面吹来的清凉的寒风,大雁飞过,傍晚时光,远方泛起了或浓或淡的雾霭。从早到晚,我呆呆地站在这儿,依着栏杆,眺望那心中思念的人,然而始终看不见,心中愁肠百结,不禁潸然泪下,只能拿出手绢轻轻地擦拭。 赏析: 词的开端“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着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间千古共同的悲哀。接着“昨夜笙歌”二句,转写现实之人事,在前三句所

荒诞派戏剧和贝克特(廖可兑)

荒诞派戏剧和贝克特(廖可兑) 荒诞派戏剧在20世纪各种流派的戏剧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种戏剧并非一时形成的,而是有着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作为一个流派,它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方各国。 和其他的一些现代戏剧流派不同,荒诞派没有它自己的纲领,也不曾掀起过运动,而是由一群认为现实生活荒诞并将这种生活反映到戏剧创作中来的戏剧家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严重破坏和可怕的灾难,首先就使敏感的知识分子感到痛苦、惶惑、迷惘、压抑、孤独、失望,甚至满腔愤怒,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认为现实世界已经走进死胡同,窒息着人们的生命,并且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荒诞派戏剧家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着力反映的大体上是下列的一些问题: 第一,人们被荒诞的生活所奴役,被各种非人的因素所控制,处在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人类的智慧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第二,现实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狭隘,人们彼此隔绝,互不来往,互不通气,互不了解,互不关心,没有交流,过着孤独生活。第三,人们被各种虚伪的口号、意识形态,甚至各种艺术风格所约束,而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政治统治则是最可怕的奴役人们的力量。第四,人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彼此敌视,把生活变成了战场。如此等等。 荒诞派不仅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且反对资产阶级文化传统。荒诞派戏剧被称作“反戏剧”。也就是说它是反对戏剧传统的。这是一种笼统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荒诞派戏剧和20世纪西欧的其他戏剧流派一样,主要是反对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戏剧,而不是反对所有的戏剧传统。当然,这也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才能作出恰当的结论。可以肯定地说:荒诞派戏剧要求重新评价西欧戏剧传统,对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传统更要有所突破,以便在创作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所谓“荒诞”,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1942年加缪写的《西西弗斯神话》中。它表明人类的处境艰难。因此,荒诞派戏剧便将反映某种特定的生活情境这一内容提高到作品中的首要地位。这种情境也不是一般认为的真实生活写照,而是带有夸张性质的某些生活问题。事实上,在这一点上,荒诞派戏剧和残酷戏剧多少有些类似之处;不同的是,荒诞派戏剧所表现的更是一些不连贯的事件,它们往往处在一种静止状态,人们仿佛生活在梦中,原地踏步不动。如果说,这也算得上是故事情节,那无论如何不是通常意义的故事情节,而是利用某些事件来表现各种困难问题或表达剧中人物焦急不安的心情,以说明人类被难于认识的生活现实或周围世界所困扰。 由此可见,荒诞派戏剧是不重视故事情节的。与此同时,荒诞派戏剧也不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它的人物缺乏行动,更谈不上有什么斗争行动,因此不能形成真正的戏剧动作。要说有行动,那往往也只是叙述某种观念,而且并不一致。他们讲得很多,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甚至几乎和他们的行动无关。他们的行动也缺乏明确的动机,使人难于了解其中的意义,结果反映的问题是严肃的,其表现形式却并非如此,有时近乎游戏文章。在荒诞派戏剧中,以喜剧性或闹剧性的人物居多。这些人物从阿里斯托芬、莫里哀、即兴喜剧直到现代马戏团那里都可以看到;但是一般说来,他们也赋有他们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他们彼此需要,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无事可做,在一处絮絮叨叨,讲些废话、假话,一再加以重复,有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颇有闹剧色彩,使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却是以此来消磨时间,忘掉烦恼,忘掉他们自己的。在这种喜剧或闹剧的表现形式中,包括着深刻的悲剧性质的内容。他们的处境很像古希腊悲剧或中世纪神秘剧所表现的情况,人们的生活前途仿佛不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而是掌握在命运或神的手中。须知荒诞派戏剧家并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上帝,更没有表现超自然的东西。他们所表现的是他们对人类的看法,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

艺术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从文学、音乐、绘画等形态之一而论) 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5.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6.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7.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8.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9.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10.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11.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12.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13.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4.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 15.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6.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17.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8.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19.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 20.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 21.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22.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 23.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 24.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 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28.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 29.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30.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 31.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32.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 33.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34.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 35.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 1.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2.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外国文学------等待戈多赏析

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浅析《等待戈多》 年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1年5月25日 成绩

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浅析《等待戈多》 内容摘要:荒诞派戏剧就是在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二战后西方戏剧界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1953年,当贝克特运用荒诞的怪异的创作手法打造出的《等待戈多》上映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就是通过浅析《等待戈多》来探索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荒诞派艺术《等待戈多》异化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摧毁了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使得整整一代人对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流于幻灭,给人们的心灵划上了难以愈合的伤痕。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出路,感到四周一片黑暗,前途渺茫,因而情绪低落,产生了悲观绝望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社会上泛滥,文坛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新的现代派文学流派。荒诞派戏剧就是在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二战后西方戏剧界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1953年,当贝克特运用荒诞的怪异的创作手法打造出的《等待戈多》上映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法国战后最叫座的一出戏,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此后荒诞派作品层出不穷,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贝克特也成为了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和最有力的代表。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创作的第一部舞台剧,1952年首先以法语出版,1953年在巴黎上演。《等待戈多》全剧共分2幕,讲的是一条乡间的小路上,流浪汉狄狄和戈戈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的到来。可是戈多是谁?他们何时约见?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但他们任然苦苦的等待。《等待戈多》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他没有情节,没有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没有高潮,是一出典型的“反戏剧”。贝克特说过:“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纯正的艺术”。他要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等待戈多》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荒诞的含义。戈多总是不来,天天如此可剧中的人仍然等待。剧中人物的表现,背景,道具也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长河小说”多卷集长篇小说,罗曼·罗兰最先提出这一说法。“长河小说”是在《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小说线条清晰,具有长河一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它虽然由多部小说组成,但往往描写一个故事而不是多个故事;它提示的不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变化,而是一个中心人物的经历与情感生活。以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最为著名。 “迷惘的一代”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将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后来,“迷惘的一代”成了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它并非文学实体,无组织无纲领,却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迷惘”是海明威创作的显著特征。代表作品如《老人与海》。 “硬汉性格”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人物形象的特征,这些人物有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等,他们的共同性格特征是:百折不饶、坚强不屈,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时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就是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也是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桑地亚哥的观点“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具有“硬汉性格”的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 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这种原则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而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历史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水面之下,又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最好范例,文章仅通过老人与鱼搏斗的事迹隐喻了人类最可贵的品格——勇敢坚强,于简约中见博大。 白银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经济相对落后、社会矛盾尖锐,形成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新作,高尔基、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纷纷登场,出现了别雷(《彼得堡》)、勃洛克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他们为俄国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后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要求发挥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各种形式、风格和体裁。但是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后来又遭到扭曲,对后来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复杂的影响。代表作家作品如高尔基的《母亲》。 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也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化工业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源于欧美各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流行,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叶芝《拜占庭》)、表现主义(奥尼尔《毛猿》)、未来主义(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超现实主义(布勒东《娜佳》)、意识流小说(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②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四方面表现出来。在艺术上,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表现为:①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②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③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④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起源于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广泛流行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它得名于法国诗人莫雷亚斯的《象征主义宣言》,主要成就是诗歌。象征

简答

简答: 1.简述北宋初期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形成主流。 2.简述王禹偁chēng 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 3.简述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 4.简述欧阳修诗的散文化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的风格特色。 5.简述欧阳修《戏答元珍》诗所反映的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6.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7.简述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点,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 8.简述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9.简述王安石诗歌“王荆公体”的特点。 10.简述曾巩文章的艺术风格。 11.简述苏苏轼的人格特点。 12.简述苏轼小品义的写作特点。 13.简述苏轼诗歌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14.简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5.简述苏轼词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16.简述“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以杜甫为宗。 17.简述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 18.简述陈与义的诗歌艺术特色。 19.简述吕本中诗歌创作中的“活法”说对宋诗发展的作用。 20. 简述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21.简述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22.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开创及贡献。 23.简述柳永词的俚俗特点。 24.简述秦观词的情致。 25.简述晏幾道词的艺术风格。 26.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三方面表现。 27.简述“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28.简述“朱希真体”的艺术风格。 29.简述“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 30.简述辛词的艺术特点。 31.简述陆游词的艺术风格。 32.简述杨万里“活法”诗的特点。 33.简述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34.简述南宋散文繁荣的概貌。 35. 简述吴文英词的题材分类及内容。 36.简述“永嘉四灵”的诗歌艺术特色。 37.简述刘克庄诗歌的风格特征。 38.简述戴复古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9.简述严羽“以禅喻诗”和“妙悟”的内容。 40.简述严羽“别材”、“别趣’、“兴趣’的内容 41. 简述契丹女诗人懿德皇后萧观音《伏虎林应制》诗的风格特征。 42.简述《醉义歌》的汉化表现手法和契丹民族气质。 43.简述宇文虚中和吴激、蔡松年诗歌的特色。 44.简述国朝文派蔡珪、党怀英、王庭筠诗歌的风格。 45.简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46.简述赵秉文、李纯甫、王若虚诗歌的风格。

_等待戈多_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

第25卷第6期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10年12月Vol.25No.6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c.2010 [文章编号]1003-4684(2010)06-0161-03 等待戈多 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 胡波莲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 要]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等待戈多 的荒诞性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审美特征:主题的不确定性;人物的非主体性;削平深度,让舞台本身说话;消解语言,语言仅仅用来填补时间空白。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不确定性;非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The Pos-t moder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aiting for Godot H U Bo-Lian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H ubei Univ.of T echnology,Wuhan430068,China) Abstract:As a classic absurd theatre,it s absur dity reflects the basic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 nism:uncertainty of the theme,non-subjectivity of characters,flattening the depth and letting the stag e speak itself and deco nstructing the language,w hich is only used to fill the gaps in time. Keywords:postmodernism;absur d theatre;uncertainty;non-subjectivity 等待戈多 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者从社会学、存在主义哲学、基督教教义、自传等许多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 等待戈多 问世的20世纪50年代,正是后现代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作者在 二战 后无疑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并体现在该剧的创作中。本文主要探讨该剧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并说明这些审美特征使它呈现出浓厚的荒诞色彩。 1 不确定性:不可解释的意义 不确定性 主要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之结果。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根本特征之一,这一范畴具有多重衍生含义,诸如: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论、散漫性、解合法化、反讽、断裂、无声等等。哈桑指出,正是不确定性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品格。这是对一切秩序和构成的消解,它永远处在一种动荡的否定和怀疑之中。 [1]P303 不确定性是荒诞派戏剧的基本特征,也是 等待戈多 最突出的特点。 等待戈多 没有传统戏剧的情节模式,没有高潮,甚至没有结局,围绕它的主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这就很好地说明了该剧主旨的不确定性,它是模糊的、多元的。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什么?戈多是谁?有人说戈多暗指上帝,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有人说波佐就是戈多等等。该剧的中心不在戈多是谁,而在等待。那么他们苦苦等待的是什么呢?有人认为他们在等待希望,有人认为在等待上帝的拯救,罗伯 吉尔曼在 现代戏剧的形成 中指出: 这部戏剧就是表现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这样等待戈多;戈多不来,他的本性就是他不来,他是被追求的超验,现世以外的东西,人们追求它为了给现世生活以意义。 [2]P6他的理解有些接近宗教的理解,现世以外的东西近乎上帝。但是贝克特在 论普鲁斯特 里说: 倘若受难者希望上帝援助他,他就错了,只有虚无等待着他。 [3]P3在尼采已经宣判上帝死刑的年代,人们已经怀疑信仰和终极价值,再等待上帝的拯救显得多么愚蠢可笑,很显然他们不会等待上帝,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等待什么。 国内学者大多抓住贝克特话里的关键词 虚无 两个字做文章,张容认为, 等待戈多 情节上表现为静止,无变化,没行动,什么也没有发生,表现人类对世界的空虚感、幻灭感、表现人类希望的虚无。 而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 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这种“荒诞”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这种普遍存在的危机和悲观情绪是西方荒诞文学产生的土壤。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热内的《女仆》、《阳台》,品特的《一间屋》、《生日晚会》等等。 一、荒诞派产生原因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给西方社会流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使西方世界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危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青年人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全面的幻灭感,信仰彻底崩溃,理想完全破灭,失去了昔日的安全、稳定的感觉。他们深感世界瞬息万变,动荡不安,不可捉摸,生活毫无意义,于是,苦闷、彷徨、悲观、绝望,对人的本身存在发生了疑问。荒诞戏剧表现的正是西方社会这种危机意识。 荒诞戏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艾略特的《荒原》所揭示的就是一个荒诞的世界,指出现实世界是一个荒凉、寂寞、肮脏的所处。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在他的著名小说《变形记》中,深刻揭示了人的荒诞而悲惨的处境,不合理的现实世界使人丧失“自我”,异化成了虫。他在《城堡》、《地洞》等小说中都接触到了类似的主题。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尤奈斯库在《犀牛》中,让一个小镇的人都变成了犀牛,这显然受到了《变形记》的影响。 二、《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动。 《秃头歌女》描述了一个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史密斯夫妇在自家的起居室中,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把此说成彼,把是说成非,在无聊无意义的语言中,他们毫无生存价值的生活状态被表现出来。史密斯夫妇不单单代表自己,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但是整个英国中产阶级的缩影。剧中的马丁夫妇也和史密斯夫妇一样,他们到史密斯家中做客时,竟然认不出自己的丈夫或夫人。在一段冗长的对话后,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是一对夫妻。作者将悲剧和闹剧结合起来,通过马丁夫妇嘲笑了他们爱情的虚伪和失败。 三、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来看荒诞派的艺术特征 结合荒诞派戏剧中这两部比较有典型性的作品,可以对荒诞派的艺术特征有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首先,荒诞派戏剧的结构体现为无逻辑与非理性。荒诞派戏剧完全打破了合乎逻辑、合

戏剧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戏剧经典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0414323课程名称:戏剧经典赏析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文学院影视戏剧文学专业 学分数:3 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学期制定/修订日期:2011 年 8 月13 日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讲授在介绍有关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古今中外戏剧名家名作,分析、阐释其艺术特色。在对戏剧经典作品的赏析之中,帮助大学生步入戏剧艺术殿堂,基本掌握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接触与欣赏戏剧艺术的兴趣,并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心灵,由此充实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戏剧的艺术感悟能力与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学会赏析戏剧作品,并尝试写作剧评。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外国戏剧部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起源,基本演出形态及剧场艺术发展;古罗马戏剧概况 【2】教学重点 三大悲剧诗人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3】教学内容 古希腊戏剧概况 一、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三、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戏剧概况 普劳图斯《一坛金子》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掌握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总体特点及对戏剧的深远影响,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特点【2】教学重点 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的艺术特色;《威尼斯商人》的悲喜性 【3】教学内容 一、《威尼斯商人》

二、《哈姆雷特》 三、《麦克白》 四、《李尔王》 第三章古典主义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理解三一律,掌握《熙德》的艺术特色;莫里哀喜剧的特点。 【2】教学重点 高乃依《熙德》、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3】教学内容 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 一、高乃依《熙德》 二、莫里哀《伪君子》 三、莫里哀《吝啬鬼》 第四章 18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特点;理解哥尔多尼对即兴喜剧的改造,掌握《一仆二主》对即兴喜剧的承继与改造和《费加罗的婚姻》的主题与喜剧情境构造 【2】教学重点 《一仆二主》《费加罗的婚姻》 【3】教学内容 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简介 一、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哥尔多尼的创作及对即兴喜剧的改造;《一仆二主》赏析 二、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博马舍的“严肃戏剧”主张;《费加罗的婚姻》赏析 第五章19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自然主义戏剧;唯美主义戏剧、社会 喜剧,掌握《欧也尼》的优点与缺失;《钦差大臣》的戏剧冲突与讽刺性场景;《大雷雨》的 主题及人物形象、布景意义;《玩偶之家》的主题、情节结构及深刻的人物心理刻划;《朱丽 小姐》的细节描写与人性揭露;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戏剧,社会喜剧与王尔德 的语言。 【2】教学重点 《欧也尼》、《钦差大臣》、《玩偶之家》 【3】教学内容

1什么是艺术风格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2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3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4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5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6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7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8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9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10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11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12怎样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13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刨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5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16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7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18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19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20请结合某—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21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加认识。22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23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24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25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26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27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28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29简述活动的功能。30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31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二种审美效应。33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3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35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36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7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38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9简述艺术批评的内涵和功能。40简述审美理解的内涵。41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42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43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要提倡风格的多样性?44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45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46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47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48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49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50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

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幕。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干嘛不能?等待戈多。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两位老流浪汉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戏后,决定离去,明天再来。 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他要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等待戈多》正是他这种主张的艺术实践。如果按照传统的戏剧法则衡量它,凡乎没有哪一点可以得出满意的结论。它没有剧情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没有戏剧冲突,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人物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也就很难谈得上性格描绘;地点含含糊糊,时间脱了常规(一夜之间枯树就长出了叶子)。但这正是作家为要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而精心构思出来的。舞台上出现的一切,是

从贝克特作品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收稿日期:2002-11-16 作者简介:张红军(1971-),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从贝克特作品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张红军 (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荒诞派戏剧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舞台上风行一时。它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所进行的挣扎。在荒诞派剧作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表现了在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构成的时空破碎的世界里,人的生存的尴尬,他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关键词: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特征 中图分类号:I56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207(2003)02-0052-03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戏剧品种,它既没有连贯的情节,又没有明晰的人物形象,甚至人物对话、独白也显得颠三倒四,近乎梦呓。但它却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抑或是仅仅在这荒谬的世界里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所进行的挣扎。传统的戏剧手法在这里被肢解、扭曲甚至变形,传统的戏剧评论方法和准则在他们的作品面前失去了效用。这一新的戏剧品种被称为荒诞派戏剧。 在所有荒诞派艺术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人的灵魂的孤苦、肉体的衰老和精神世界的虚幻是永恒的主题。这位客居巴黎的爱尔兰籍剧作家最成功的作品是著名的《等待戈多》,这部作品连同他的《最后一局》、《快乐时光》一起成为荒诞派戏剧的扛鼎之作。本文拟从这三部作品出发略析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一、主题意义:生存的尴尬 英国作家马丁?埃林斯指出,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是“人类在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 闷”[1](p.69) 。 《等待戈多》关注的是人的文化根基被切断、人对未来希望深感渺茫的困境。《最后一局》揭示的是困陷着人的恶性化世界。整个物质世界正走向零度后的死寂,所有的人面临的是衰老、死亡和幻灭。《快乐时光》表现的是女主角维妮内心的活动和她生命最后时刻的处境。这三部作品都体现了一个主题,这就是人的基本境遇和人的基本境遇的恶化。 作为艺术上的基本论者,贝克特通过对生存的尴尬境遇里,人精神上的挫败感和失落感的表现,否认了数世纪以来支撑西方人精神大厦的宗教理想和改革社会的愿望。宗教的呼唤把人的主题世界无限地延伸到一个脱离了世俗、纯精神的乐园,它长期给心灵受挫、不甘忍受俗世生活的人提供着爱的最后避难所。改革社会的愿望则强调人类社会自我改良、自我发展的潜能。为了达到对这两点的根本否定,贝克特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其中最显著的是,戏剧人物的抽象化、宗教性隐喻、类比和反讽。 首先,所有的人物都是“抽象化的人”。通过抽去人物身上现实存在的个体性特征,人物成了 第14卷 第2期2003年4月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 URNAL OF J IAN GSU RADIO &TEL EVISION UNIV ERSITY Vol.14No.2Apr.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