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教案)

自主学习方案

1.学生自学生词,并记住单词拼写和拼读。

2.预习课本,找出重点短语和句式。(见学案中预习检测的内容)

3.读记后完成预习检测作业。

课堂导学方案

Step 1复习

根据下列图示编造对话。

参考案例:

A: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go to the Mexcian Restaurant?

B:Go along the street and cross Queen Street and Johnny Street,then turn left and see Mexcian Restaurant on your right.

A:Thanks.

Step 2情景导入

T:Think about there are some restaurants, museums,parks and malls in your neighborhoo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Can you describe them?

环节说明:提问使学生回顾所学的形容词,为新课做准备。

Step 3完成教材1a~1e教学任务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所学的形容词完成1a中的表格。

2.谈论你市的一些地方(用1a中的形容词),主要采用对话形式来练习。

3.听录音完成1c中表格的内容。

4.再听录音,检查答案。

5.学生读1e并表演。

6.学生根据自己周围的地方编对话练习句式。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re's a good place?

(1) to eat

(2)to see films

(3)to see doctors

What kind of food/books/clothes do you like?

环节说明:听、说、读、写结合使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Step 4小结训练

()1.Can you tell methere's a place?

A.where, take a bus

B.where, to take a bus

C.if,by bus

D.if,take a bus

()2. He tells methe zoo.

A.not go to

B.don't go to

C.not to go to

D.to not go to

答案:1.B2.C

Step 5问题探究

()1. He isbusy.

A.kind

B.a kind of

C.kind of

D.kinds of

()2. I have a place.

A.eat

B.eating

C.to eat

D.ate

答案:1.C2.C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学习主要是巩固所学内容,使学生回顾所学形容词。教师首先采用编造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接着通过问答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针对别人询问如何回答的表达方式,听、说、读、写结合使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梳理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本文主要人物和事件,依据文章顺序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2 、重点赏析部分语言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赏析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烛之武对只能虚度人生的无可奈何慨叹,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面对烛之武的牢骚,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从谏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 提问:面对为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4.1.3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教案

4.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经过小学学段以及本单元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直接学习,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中线和角平分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在老师引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三角形的中线和三角形的角分线”是北师大七年级(下)第三章3.1.3认识三角形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刚刚接触到三角形边边关系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中两条——中线和角平分线,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并掌握其性质,会做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想象、动手做、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分析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Topic 3 第3课时精品教案 最新仁爱版

Unit 5 Feeling Excited Topic 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 教学内容分析及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以Feeling Excited 为主题。第三话题在复习前两个话题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的学习,即影响我们情绪的事物,和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和情感相关的一些词汇以及相关的功能句。如:I get so nervous when I give a speech. Let’s show him that we are proud of him. let’s give Michael a surprise!等,主要的语法是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即S+V, S+V+O, S+V+P, S+V+O+OC, S+V+IO+DO, There be…等。该话题还设计了语音知识的专项学习,即了解元音因素/ɪ/和/i:/之间的不同并根据读音正确区分单词,注意掌握句子的停顿和语音语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地道的英语发音,为他们的流利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通过Project 的活动Expressing your moods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应用。 本话题建议用5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Section A—1a,1b,1c, 2 第二课时:Section A—3, 4a, 4b Section B—2 第三课时:Section B—1a, 1b, 1c, Section D—2a, 2b, Section B—3a, 3b 第四课时:Section C—1a, 1b, 1c, 2 第五课时:Section D—Grammar and focus,1, Project 第三课时(Section B—1a, 1b, 1c, Section D—2a, 2b, Section B—3a, 3b)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活动为Section B -1a。 本节课的课型为听说课。复习环节的主要内容是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和提出建议的方式。同时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课的新词汇。1a的对话中出现了较多重要的短语,在While-listening环节通过师生讨论核对1b和1c答案的方式,巩固这些重要的短语,并要求学生记忆。在Post-listening环节里,学生利用编写相似对话的方式巩固目标语言。给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话题和人物,学生有话可说,可高效利用时间。然后,学生讨论保持乐观情绪的方法,完成Section D的2a并完成一篇书面表达。写作之前,提醒学生正确使用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完成Section D的2b。最后,学习语音、语调和停顿完成Section B的3a和3b,结束本课。 Ⅰ. Teaching aims

新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影视音乐3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区分歌曲中两个不同声部的旋律。 3、学生在听、看、演、唱等活动中欣赏,在感受中理解乐曲的形象、主题并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两个声部的不同旋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过去所学的关于美好童年、憧憬美好未来的歌曲。 2、复习相关歌曲。 二、欣赏《映山红》 三、师小结:同学们这些歌曲都表达了我们少年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也歌唱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老师也从你们的歌声中感悟到了你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其实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也想起我童年的时候流传着一首歌曲,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歌曲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四、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五、新课教学 1.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拍子以及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歌曲速度不是很快,2|4拍,强、弱) 2.接下来老师也想演唱一遍歌曲,请你听一听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饱含着热情,优美亲切的声音) 3.跟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提示:身体坐直了,保持好唱歌的姿势)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第3课时 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3课时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解决问题,学习除数是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探索和总结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 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计算,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1)1.6÷0.8= (2)3.9÷3.9= (3)6.3÷9= (4)7.2÷0.6= (5)2.5 ÷10= (6)2.4÷2= 2、用竖式计算: 6.21÷0.3 = 7.28÷5.6 =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课件出示情境图:(冰箱耗电问题) 师: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普通冰箱每天耗电0.85千瓦时,一个月耗电25.5千瓦时. 节能冰箱每天耗电0.34千瓦时,一个月耗电10.2千瓦时.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普通冰箱每天0.85千瓦时每月25.5千瓦时 节能冰箱每天0.34千瓦时每月10.2千瓦时 2、普通冰箱一个月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多少天? 师:看来节能冰箱和普通冰箱的耗电量相差还真不少.那普通冰箱一个月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多少天呢?怎样列式,认真思考一下. 师:同桌交流一下,请说出你们的答案.

板书:25.5÷0.34=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同时,思考一下:除数是两位小数,怎样把它化成整数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就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吧! 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 师:哪桌愿意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1、0.34有两位小数,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就要把0.3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被除数25.5也要扩大100倍. 2、0.34有两位小数,要把0.34转化为整数,就要把0.34扩大100倍,25.5也要扩大100倍.因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会不变. 师:说的很好,因为0.34有两位小数,0.34化成整数要乘100.根据商不变的性质,25.5也要扩大100倍.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竖式的计算. 教师边说边板书出竖式: 师:首先,我们把0.34和25.5同时扩大100倍,怎么做呢? 把0.34的小数点儿划掉. 师:0.34有两位小数,划掉它的小数点儿,就相当于把它扩大了100倍. 师:要想使商不变,被除数25.5也得扩大100倍.它只有一位小数怎么办呢? 因为25.5只有一位小数,划去小数点后,还要在小数部分5的后面再补一个0,变成2550. 师:当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这样,就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接下来,我们计算2550÷34就可以了. 师生共同完成余下的计算,教师板书: 师:通过计算,写出答案吧. 普通冰箱一个月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75天.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结合刚才的计算,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组来说一说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看除数有几位小数;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相同的位数,然后再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3单元分数乘法(三)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瓶牛奶100毫升,喝了2 5。喝了多少毫升?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解答? 教师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谈话: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分数乘分数。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我们可以把它看做“1”,每次截取一半,看看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21,21的21,再取21,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师:观察一下 21×21和41×21这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与原来所见的分数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 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集体反馈。 2.总结方法 师: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这三个分数乘法算式的结果。(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自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然后交流汇报。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与计算,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需要注意什么?(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师: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引导学生举例来说一说:例如4×54可以看成是14×54=5144⨯⨯=5 16,由此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不矛盾。 师做概括性总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丶巩固练习 1、根据算式涂一涂,再填空。 12 ×23 35 ×13 2、准确计算下面各题。 34 ×56 311 ×229

第三课时教案

《an en in unün》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秭归县实验小学李芹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教学目标 1、巩固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进一步读准三拼音节。 2、认识5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拼读音节和认识5个生字是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句子和识记生字“左、右”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队列训练,复习拼音。 谈话: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好机会。我们的拼音朋友们在家里可呆不住了,今天,他们决定出去走走。瞧,它们出来啦。 1、复习前鼻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师:(老师出示课件)你们认识它们吗?大声喊一遍它们的名字(自由读)。 师:今天的队长就是我们全班小朋友,对于这样的排队顺序,你们满意吗? 师:老师已给各队取了队名,谁来整队? (男女学生各一人按顺序排列字母、音节。) 师:来,点点名吧!(男女生比赛读) 2、复习带有前鼻韵母的音节。 师:瞧!这儿又来了一队。这些队员你认识吗? 出示:zhuàn shān jìn tián běn wén (指名读) 师:这儿有几位队员长的很像,谁能分清? 出示:qiān diǎn biān piàn (先指名读,再齐读) 过渡:丁丁听说朋友们都出去玩了,也吵着要妈妈带他出去玩儿。妈妈说:“好吧,那你赶快把学习用品整理好。” 二、活动二:整理书包,巩固拼读。 师:丁丁有哪些学习用品还没整理好呢?我们都知道,先自己读读拼拼,读好之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村晚》教案

1 古诗三首 《村晚》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村晚》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要求学生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以及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会根据书上的注释、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但在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时,由于对诗人的历史背景和对诗人的情感因素了解太少,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 1. 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漪”这个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3课时 村晚 ▶课时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捕蛇者说》是苏教版初五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讲读课文,是继第三册《小石潭记》后的第二篇柳宗元散文,均是在被贬永州的政治背景下的诞生的作品。跟山水游记所传达出孤寂悲凉的心境不同的是,《捕蛇者说》却是一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文言文。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课教材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应完成的目标来看,第一、二课时应引导学生读懂原文,并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第三课时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思想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理解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特点,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人物之间精彩的提问,理解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九年级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 三、教法设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3课时 平移 教案

第3课时平移 1.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①认识平移现象,能计算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②感知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体验平移的思想。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平移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体运动现象。同学们能举例说明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 (如电梯、升国旗、推拉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等) 2.平移现象有什么特点? (沿着某一方向直线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根据平移的特点判断出哪些现象是平移,知道哪些图形是平移后得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移,一起来看一看根据平移的特点怎么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做一做,要求学生拿出“箭头”图片和格子纸。 (1)按照教材86页例3的样子,在格子纸中相应的位置先描出“箭头”图案,然后将“箭头”图片与格子纸中的“箭头”重合。 (2)把“箭头”向上平移5格。 师:“向上平移5格”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平移的方向是向上,平移的距离是5个方格。 学生向上一格一格地平移图片,平移5个方格。 (3)把“箭头”向右平移7格。 师:“向右平移7格”是什么意思?“向右”是哪个方向? (请学生指一指,然后按要求平移) (4)思考:确定一个物体的平移后的图形位置,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一、平移的方向;二、平移的距离。 2.说一说。 (1)引导学生观察例3。让学生回答:在箭头“上方”的图形是怎么平移得到的?在箭头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6.人大代表为人民教案 第3课时 教案

课题: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三课时 科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1课时 提供者: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我们划分为三个课时,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层层深入进行教学。本课时教学,建立在第一、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对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场外“代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了解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 2.从身边和生活出发,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增强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小学六年级学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我们是场外代表”这一课时,会让学生通过模拟体验活动。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程序,从而感受到人民代表的责任,树立公民意识和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线道法教师,任重而道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内容“我们是场外“代表”这一课时,学习重点难点是了解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和生活出发,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本课时采取模拟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活动,有了前两个课时的学习铺垫,有了课前的观察、采访、收集资料等活动,本课时的经历体验活动,重点落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从小培养主人翁意识和公民意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1钠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 教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课题钠及化合物(第3课时)单元 2 学科化学年级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 2.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 3.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化学态度. 2.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重点 1.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 2.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 难点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还记得上次课里,我们做实验将金属钠进行燃烧时,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吗?(展示图片) 回答:金属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 教师提问:所有金属燃烧的颜色都是黄色吗? 回答:大多数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 火焰呈现出特有的特征颜色。这些颜色各有不同。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带领 下,回顾上节 课的内容。 在老师的带领 下思考问题并 引出这节课的 问题。 回顾已学习的内 容,能够较快地 让学生进入本节 课堂学习。 简单的思维训练 能够让学生不害 怕对本节课知识 点学习,感悟本 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新课讲解】观察铂丝燃烧的颜色 教师:第一步: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酒精灯外焰(最好用煤气灯)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 第二步: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再蘸取碳酸钾溶液做相同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展示图片并现场演示过程) 【思考讨论】教师:①为什么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回答:因为外焰温度高。 总结: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低。(展示图片) 【思考讨论】教师:②为什么最好使用煤油灯?回答:因为煤气灯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 总结: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展示图片)仔细观察老师 的演示。 老师和同学一 起讨论,思考 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 起讨论,思考 问题。 通过观察,加深 同学们的印象。 通过讨论,帮助 同学对知识点的 掌握。 通过讨论,帮助 同学对知识点的 掌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3第4题,完成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中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整理、比较,促进对确定位置、圆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2.在经历空间和图形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运用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圆及组合图形的问 题。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剪刀。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1.交流资料,构建框架。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整理了本学期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一下,看看谁梳理得科学、有条理,相互检查是否存在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课前能够整理出位置与方向(二)和圆两个单元的知识,包括一些概念、公式以及知识之间的一些关系。 师:在本册教科书中,图形与几何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课件形成知识框架。(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教学提示】 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内,进行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对本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个环节,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圆的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了各内容的知识框架,现在来说说,每个框架里有哪些具体的知识点? 教师引导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提炼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3.复习位置与方向(二)。【教学提示】 每个知识点需要教师提示,有序提示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社戏》教案(3课时)

《社戏》教案(3课时) LT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社戏》。(板题:社戏) 二、出示目标 师: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能正确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划分段落) 1.先学 ①师:同学们,前面大家通过自学,已经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如何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大意呢?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别字。时间:8分钟。 ②指名两个学生板演(师事先画好板演位置,指导学生如何板演。字不要太大,不要超出老师规定的范围),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写大意。师巡视,注意学生中有几种分法,思考如何后教。(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2.后教 ①师:请大家仔细看黑板上的分段、段意对不对?如认为不对,请举手帮助他们更正。 指名学生上台更正,用红色粉笔改。 ②讨论: 第一部分(1-3) (1)提问:第一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4然段划到第一部分,则问这段在提到了社戏,该不该属第一部分? 若学生第一部分划分正确,则说:对! (2)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对。写的是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4-30)

(1)提问:第二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对。都与看社戏相关。 (2)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对。写的是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40) (1)提问:第三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对。是第二天的事了。 (2)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对。写的是六一公公送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弄清第二部分) 1.先学 ①师:同学们,第二部分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多?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那我们来看一下它又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哪几个小层呢?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别字。时间:6分钟。 ②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2.后教 ①指名学生回答。 ②其他学生补充。 ③教师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板书 (请教师不要把学生引入预设的“陷阱”之中,更多的应板书学生生成的让其自豪)。 五、板书要点 第二部分 (1)戏前波折(4-9) (2)夏夜行船(10-13) (3)赵庄看戏(14-21) (4)月夜归航(22-30) 六、当堂训练 做一做“探究丛书”的题。 教后记: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核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三课时 核素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2.知道A Z X 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 核素 1.概念 具有一定数目□01质子和一定数目□02中子的一种原子。 2.核素的表示方法 即:A Z X 表示□ 05质量数是A ,□06质子数是Z 的X 原子。 3.实例——氢的三种核素 同位素 1.概念 质子数相同而□01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02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2.特点——两同两不同 (1)两同:□ 03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 (2)两不同:□04中子数不同,□05质量数不同。 3.性质 (1)同位素在周期表里占据□ 06同一位置。 (2)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3)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4.用途 □0714 6C 在考古工作中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235 92U 用于制造原子弹、核发电;□0821H 、3 1H 用于 制造氢弹等。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一个12 C 原子质量× 112 。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 1.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吗?

提示: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而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14 6C 和14 7N 。 2.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 ,核内中子数为n ,则a g X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提示:a m (m -n ) mol 。 3.18 O 2和16 O 2互为同位素吗? 提示:不是,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这两种微粒属于分子,是同一种物质。 4.互为同位素的不同核素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它们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几乎完全相同? 提示:互为同位素的不同核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构成原子的粒子 1 已知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在NH 3D + 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 A.10∶7∶11 B .11∶11∶8 C.11∶10∶8 D .10∶11∶8 [批注点拨] [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已知其质量数为14,则其中子数为7,NH 3D + 的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H 中不含中子,D 中含1个中子,故NH 3D + 的中子数为7+1=8,则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10∶11∶8,故D 正确。 [答案] D [练1] A Z X 与A +1 Z X + 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D.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 C 解析 若A Z X 为1 1H ,原子核内则没有中子,故A 错误;A Z X 与A +1 Z X + 核外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 错误;A Z X 的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A -Z ,而A +1 Z X + 的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1,中子数为A +1-Z ,故C 正确;A Z X 的核外电子数为Z ,A +1 Z X + 的核外电子数为 Z -1,故D 错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