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

终期评估报告

交叉团队名称: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

研究团队

团队成立时间:2012年10月

团队负责人:李学龙

依托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填表时间:2016年4月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说明

一、创新交叉团队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团队负责人及其

合作者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在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实

事求是地填写本报告中各项内容,并提供必要附件材料,保

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该报告作为项目终期评估的主

要依据。

二、团队依托单位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审查,确保

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附件材料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报送。

四、所有材料不得包含涉密内容,请依托单位严格把关。

一、团队成员基本情况

负责人

姓名

出生

年月

最高

学位

专业技术

职务

研究

领域

工作单位

联系

电话

邮箱李学龙男

1976.

11

博士研究员

高维数

据分

析、模

式识别

中科院西安

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

158290

28028

xuelon

g_li@o

pt.ac.c

n

团队成员胡炳樑男

1973.

06

博士研究员

光学工

中科院西安

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

185029

08199

hbl@o

pt.ac.c

n

白永林男

1972.

03

博士研究员

物理电

子学

中科院西安

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

135725

22066

baiyon

glin@o

pt.ac.c

n

黄晶女

1970.

10

博士研究员

宇宙线

物理

中科院高能

物理研究所

134395

10831

huangji

ng@ih

ep.ac.c

n

吴伯冰男

1968.

12

博士研究员

高能天

体物理

中科院高能

物理研究所

139103

83809

wubb

@ihep.

https://www.360docs.net/doc/7b8950261.html,

二、团队主要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为团队成员共同取得的成果,请不要对团队成员的个人成果进行罗

列。)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面向暗物质等科学问题对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需

求,以我国在空间站上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宇宙线观测平台为契机,开展我国原创

性的基于三维数字量能器和微光超快成像探测系统的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方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样机研制、试验验证,在暗物质的直接探测方法方面取得进展,提升我国在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方法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开展了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方法理论研究,提出了具有知识产权的3D数字成像量能器方案,完成LYSO方案模拟及与CsI方案的对比,模拟了LYSO方案的方向测量精度和角测量精度,完成了多种算法的效率排斥比仿真计算; 提出用于数字量能器能量重建新的能量关系,并研究不同重建算法对能量分辨率的影响; 开展了基于三维空间直线拟合方法的簇射轴重建方法研究,并根据轴对称簇射轮廓进行入射粒子的方向和起始位置重建。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LYSO方案开展了实验验证,首先用Cs137放射源进行了LYSO晶体能量分辨率以及光输出均匀性研究,测试结果显示晶

体六面之间光输出差别较小,但是不同晶体间光输出差别较大,部分晶体六面间的能量分辨

率差别也比较大。其次利用高能所E3试验束多粒子束团进行了LYSO晶体光输出线性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0e3~10e7 electrons从直径1cm圆孔入射到3cm边长LYSO晶体正中时,其响应能保持线性,没有观测到明显的饱和现象。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开展了ICCD实验样机的研制工作,进行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研制出具有能够进行纳秒超快光子级微光探测的高重频ICCD样机。将ICCD样机和高能所大系统进行了联试并完成了高能所所内E3束流实验。2015年11月11日至20日,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原理样机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利用其超能质子束线SPS进行了束流试验,验证了其方案和工艺。利用SPS H4的质子束流和Pb束流条件,完成了10~250 GeV e-,400 GeV(原初)、350 GeV p+,100 GeV、50 GeV e+的正入射实验和3度斜入射实验,完成了A/Z=2的Pb核打靶次级粒子实验。累计采集8百万有效触发事例,超额完成了实验计划。初步测量无修正结果好于预期,成簇触发光纤PMT读出,能量分辨好于2%@100 GeV (1 sigma);低量程ICCD读出,能量分辨约5%@10 GeV (1 sigma)。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在原理样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载人航天高能宇宙辐

射探测设施HERD系统对微光超快成像探测系统的指标要求,包括动态范围、帧频和台套数

要求。并与国内同行、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继续推动HERD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并开展关键

器件高性能像增强器的国产化研究。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从2012年组建以来,争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

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国际合作专项、研究所创新经费支持,获得项目经费上

千万。具体如下:

1.用于空间宇宙线和暗物质观测的微光超快成像探测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

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290万,2014.01-2017.12,项目批准号11327303。

2.新型ICCD高速微光探测技术研究,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专项资金456万,

2015.4-2018.3,项目编号2015DFA10140。

3.空间大动态范围三维成像量能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0万,

2015.1-2018.12,项目批准号11473028。

4.微光超快成像地面探测验证试验,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创新基金,320万,2013-2015。

5.HERD 原理样机研制及束流验证试验,中科院高能所创新基金,150万,2015-2016。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从2012年组建以来,共发表论文13篇,申请专利7项,其中已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1项。

三、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情况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根据研究进展,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

学术交流内容包括项目联合申请、指标讨论、项目进展、关键技术攻关、试验结果分析等。

团队非常重视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合作交流,成功举行了三次herd国际合作研讨会,来自来自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单位

与会参与了技术交流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团队与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下属研究所

联合进行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的申请,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中科院高能所、西光所、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巴里大学、萨伦托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

等单位共计20人参加了2015年11月11日至20日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原理样机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利用其超能质子束线SPS进行了束流试验。实验期间大家就系统方案和实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流。

团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并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等国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科研人员2名。

四、经费使用情况

已拨经费(万元)98.5

科目经费支出(万元)备注

科研合作25.3706

人员互访41.9662

人才培养11.4502

其他19.7 管理费

合计98.487

如有剩余经费,请进行说明:

五、存在的问题、对该项目的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西安光机所和高能所达成协议,即使双方共同参与的研究,知识产权也归主要研究方所有,因此共同署名的研究成果较少。

六、团队自评估意见

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面向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以我国在空间站上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宇宙线观测平台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联合开展

我国原创性的基于三维数字量能器和微光超快成像探测系统的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方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样机研制、试验验证,在暗物质的直接探测方法研究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交流,提升我国在空间高能宇宙辐射探测与研究方面国际学术地位。

自空间高能宇宙辐射的探测与研究团队成立以来,联合申请项目经费超过一千万、培养

了一批科技骨干和研究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完成情况自评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负责人:

日期:

七、依托单位审核意见

负责人: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创新团队研发项目合作协议书20180118

创新团队研发项目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本协议双方就****研发项目事项,经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并参考本项目经费来源部门的相关规定,达成如下协议,由合作双方共同恪守。 一、合作内容 乙方负责按照下述进度目标开展研究工作 2016年01月—2016年03月项目团队的组建,国外市场调研及相关技术消化,包括材料、机械、电子、软件的基础技术准备。 2016年04月—2016年06月“油墨”的选型、配比调试;方案设计、送料系统方案设计; 2016年07月—2016年09月送料系统详细设计完成; 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样机的生产、调试及实验完成; 2017年01月—2017年03月材料、机械、软件优化; 2017年04月—2017年06月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及小批量生产;完成**示范工程打印施工;完成**示范工程打印施工;远程监控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及云服务平台开发完成。 二、考核指标 项目研发完成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材料性能符合建筑工程要求; ●**系统及**的运行速度、精度满足生产需要,并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诊断系统平台开发完成,能够预测结构的性能变化并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云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图纸转换、审核及优化、公布; ●**系统远程教学平台能够提供远程教学、交流、考核、统计、查询等多项功能;

●**实现推广应用; ●完成**示范工程打印施工; ●完成**示范工程打印施工; ●培养企业工程技术骨干10名; ●申请专利6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软件著作权1项; ●申请技术成果鉴定1项; ●申请产品成果鉴定1项; ●发布论文3篇。 研发项目的管理 双方共同组成项目团队,拟定项目的管理体制,包括立题程序、日常管理、科技成果的申报和鉴定管理和科技档案归档;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具体包含外部项目经费管理、公司投入经费管理以及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权限等;三是科研工作奖励制度的相关规定等。 四、经费保证 甲方保证项目研发经费及时筹措到位,自筹经费按照甲方的相关制度执行,财政资金支持经费按照政府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项目的经费预算安排表作为合同的附件,并严格按附件经费预算安排表的要求开支经费。 五、双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负责提供研发场地,保证乙方人员正常办公需要; (2)甲方负责提供乙方人员的就餐、住宿等后勤保障; (3)甲方负责提供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条件; (4)甲方负责提供项目试制生产、调试、实验的场地和设备。 (5)乙方保证在甲方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年; (6)乙方保证按照第二条的要求完成项目的研发; (7)乙方保证不泄露项目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计算书、图纸、程序等; 六、成果归属及收益分配 1、成果归属: 合作研发产生的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合作双方所有。具体分配如下: (1)成果报奖署名:完成人排序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序方式进行;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申请书【模板】

中国科学院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年创新团队项目 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填报时间: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制简表

一、立项依据(研究意义、科学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课题任务分解方案 (一)研究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限1500字以内。 2、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①针对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方法、原理、机理、算法、模型等 限1500字以内。 ②项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分析 限1000字以内。 (二)研究目标 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 限500字以内 (三)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方案 1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情况 围绕项目目标,根据需要可对项目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简要说明各任务(课题)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用图表描述。 限1000字以内。 2项目各任务(课题)内容 逐项分段说明各任务(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重大

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等。每个任务(课题)限2000字以内。 2.1、任务(课题)1:xxxxx 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 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 参加单位任务分工 ...... 2.2、任务(课题)2:xxxxx(提纲同上)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限500字 四、年度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写明可考核指标) 五、研究基础(工作积累、工作条件、在研课题、已有成果等)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方案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方案 一、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安徽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日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前准备,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十分重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的平台,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赛。2006年、2009年、2011年共有3位学生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2007年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在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2010年荣获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两项“金奖”。2014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等等。然而科技创新竞赛必须依靠团队力量,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学习效果,氛围和竞赛成绩。 二、如何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 1、团结是创新团队之灵魂 一支优秀的创新团队应以团结为核心灵魂,必须能够凝聚思想的和谐氛围和善于形成合力的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而且能有效缩短磨合时间,便于尽快形成团队合力,不断开拓进取。团结的学术科技创新队员要不计名利、不计分内分外,不计个人得失,任何时候,尤其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都要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相反,一支精神涣散、各自为政的团队不可能在科技创新的探索中披荆斩棘,更不可能取得辉煌耀目的突破性成绩。所以,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的组队应以团结为前提。 2、团队人才的层次结构 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一个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梯队应形成核心突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组织架构。综合我院实际情况,学术第一梯队为青年教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学术第二梯队为我院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骨干力量,学术第三梯队为我院优秀本科生作为学术发展力量。衔接紧密的梯队构成一个有机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方向、成果,最终凝聚成整体团队。 3、组长和组员的选拔 组长是组织设计、制作创新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负责谋划全局、细化任务、开展工作、沟通交流等关键环节。因此,组长应具备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领导才能。组长要明确自身任务,在团队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深刻领会创新作品的核心精神和任务,根据队员特长和创新规律把握进程和要求,确保科技作品质量水平和队员的学习效果,做到队内职责明确、合作融洽,组织全面、工作协调,发现、解决问题及时,沟通交流顺畅。优秀的组长是科技作品取得竞赛良好成绩的重要前提,能促进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整体水平提高,帮助大家更迅速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实际。 组员队员的选拔应本着特长均衡,想象力丰富,善于学习的原则。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特长分配合理是顺利开展科技制作活动的基础。无论是方案确定、作品设计、模型制作、书写材料,制作视频、宣传展示、讲解答辩等,每个环节都有队员能起到关键作用,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作品层次的突破。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策划任务书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编号: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打算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示范建设(□理工科□文科)团队建设类不: 重点建设(□理工科□文科)研究起止时刻: 团队负责人: 团队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填写讲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依照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打算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打算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七、其它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办公电话:3092

一、团队差不多情况 二、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依照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讲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 3.1 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点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3.2 团队科研工作建设目标 依照《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的

要求,团队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如下科研任务。(原则上要求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30%,第二年30%,第三年40%) 注:以上建设目标中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均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第一署名人为团队成员,同时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内容。 四、团队建设总经费及2010年经费使用打算(单位:万元)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方案教学内容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 立方案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方案 一、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安徽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日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前准备,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十分重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的平台,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赛。2006年、2009年、2011年共有3位学生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2007年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在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2010年荣获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两项“金奖”。2014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等等。然而科技创新竞赛必须依靠团队力量,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学习效果,氛围和竞赛成绩。 二、如何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 1、团结是创新团队之灵魂 一支优秀的创新团队应以团结为核心灵魂,必须能够凝聚思想的和谐氛围和善于形成合力的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而且能有效缩短磨合时间,便于尽快形成团队合力,不断开拓进取。团结的学术科技创新队员要不计名利、不计分内分外,不计个人得失,任何时候,尤其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都要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相反,一支精神涣散、各自为政的团队不可能在科技创新的探索中披荆斩棘,更不可能取得辉煌耀目的突破性成绩。所以,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的组队应以团结为前提。2、团队人才的层次结构 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一个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梯队应形成核心突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组织架构。综合我院实际情况,学术第一梯队为青年教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学术第二梯队为我院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骨干力量,学术第三梯队为我院优秀本科生作为学术发展力量。衔接紧密的梯队构成一个有机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方向、成果,最终凝聚成整体团队。 3、组长和组员的选拔 组长是组织设计、制作创新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负责谋划全局、细化任务、开展工作、沟通交流等关键环节。因此,组长应具备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领导才能。组长要明确自身任务,在团队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深刻领会创新作品的核心精神和任务,根据队员特长和创新规律把握进程和要求,确保科技作品质量水平和队员的学习效果,做到队内职责明确、合作融洽,组织全面、工作协调,发现、解决问题及时,沟通交流顺畅。优秀的组长是科技作品取得竞赛良好成绩的重要前提,能促进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整体水平提高,帮助大家更迅速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实际。 组员队员的选拔应本着特长均衡,想象力丰富,善于学习的原则。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特长分配合理是顺利开展科技制作活动的基础。无论是方案确定、作品设计、模型制作、书写材料,制作视频、宣传展示、讲解答辩等,每个环节都有队员能起到关键作用,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作品层次的突破。

中科院-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功能日益凸显,鉴于如今的科学研究已远非单兵作战所能完成,大量地需要团队的联合攻关,因此科研创新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是一个科研院所获取研究成果不竭的动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彼此渗透,使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 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 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需要团队联合攻关。科研创新团队是孕育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摇篮, 确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构建和谐的研究梯队以及培养能够激发灵感的学术 文化氛围, 是科研创新的三大基本要素。要创造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就必须抓住机遇, 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不断开发创新能力。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成立于2006年1月,从成立之初,“百人计划”刘永宏研究员孤身一人,到现在由杨献文副研究员,周雪峰助理研究员,李云秋,柴兴云博士后, 4名博士生,硕士生1人,以及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一名,组成的研究团队,形成有百人计划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的合理的人才链条,既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又有合理的人才流动,随时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科学研究的“鲶鱼效应”。 一、创新团队科研目标的凝练 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研究目标是科研创新团队的灵魂, 是关系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远大、明确可行的共同目标可以使创新团队始终围绕既定目标而不偏离这个轨道, 减少资源浪费。团队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使成员精神振奋并获得成就感, 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从而使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成员更加团结, 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研究创新团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高水平的原创性知识为目标, 争创国际一流科技成果; 二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 三是成为所在 天然产物学科领域的领头羊, 创造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以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为基础,以海洋生物中防治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与活性追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海洋生物中用于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或目标分子;对发现的重要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系统的结构修饰或合成研究,探讨相关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发现结构简单、活性强、毒性小的新药研究目标分子。近年来,开展了一些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旨在通过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和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等多学科的配合,从仿生学的观点,以抗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筛选为导向,结合现代色谱学,现代波谱学,现代色谱-波谱联机技术,快速分离并结构确定海洋生物中的抗藤壶幼虫附着靶向化学防御物质,改构活性成分,发现生产新的抗附着先导结构,研究抗附着活性与结构关系,总结出显效基团,在此基础上进行抗其它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的研究,探讨海洋生物抗附着化合物与环境竞争适应机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一)项目基本情况 (3)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3)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5) (一)背景分析 (5) (二)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6) (三)预期效益及持久性分析 (6) 三、实施条件 (8) (一)人员条件 (8) (二)资金条件 (11) (三)基础条件 (11) 四、实施可行性 (12) (一)项目基础 (12) (二)预算方案的合理性 (12) (三)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 (12) 五、进度与计划安排 (14) 六、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15) 七、主要结论 (16)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第一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项目类别: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教学试验平台建设项目□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公共服务体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1年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1、建设目标:我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总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7个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团队建设产生一批原创性较大的科研成果,申请并完成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产学研项目等科研项目,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科研群体。 2、建设内容: 1、教师教育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1 2、计算机应用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及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2 3、**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3

4、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4 5、新型生物探针的设计及其应用创新团队,详见附件5 6、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创新团队,详见附件6 7、应用数学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7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申请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知识分享

“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 配套资助办事指南 一、政策依据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黄埔人才”实施办法》(穗开管办〔2017〕23号);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黄埔人才”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穗开通组〔2017〕51号)。 二、申请条件 1、工商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及其受托管理和下辖园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2、在穗开管办〔2017〕23号文生效期间(2017年5月17日至2020年5月16日),我区自主培养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承担单位,上级首笔补助资金到达企业账户且已通过上级验收的项目。 三、申请时间 “政策兑现”窗口定期集中受理,具体时间以业务主管部门通知为准。集中受理事项以当批次规定的最后收件日作为正式收件日期。 四、资助标准 在本实施办法颁布之后,对区内新入选的广东省“珠江人

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采用后补助的方式按省对项目资助的100%予以配套资助。每个项目获得本区财政资助总额不超过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总额。 符合本政策细则规定的同一项目、同一事项同时符合本区其他扶持政策规定(含上级部门要求区里配套或者负担资金的政策规定)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予以支持,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申请材料 以下材料一式一份,胶装成册并骑缝盖单位公章,在办理申请审批时提供,除《广州开发区政策兑现事项材料清单》外,其他材料需在政策兑现服务信息系统中扫描上传: 1、《广州开发区政策兑现事项材料清单》(该清单在政策兑现服务信息系统预审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请自行打印并在提交纸质材料时一并提交,经办人签名); 2、《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金配套申请审批表》(原件,法定代表人签名(若委托代理人签名的,须提供授权委托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加盖单位公章); 3、上级有关部门盖章确认的项目立项合同书(复印件,每页加盖单位公章); 4、上级有关部门的立项通知书或项目经费下达通知书和上级资金到达企业账上的入账凭证(复印件,每页加盖单位公章); 5、上级部门通过验收后下达的正式文件、验收报告/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每页加盖单位公章);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开发征集指南

附件: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2015年9月

为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全院科普能力,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服务于“率先行动”计划,现面向全院发布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一、征集宗旨 (一)符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利于实现“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二)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应急问题,反映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传播规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征集类别及要求 (一)科普基地类 1.新建科普场馆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科普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研究院所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展陈、展品的设计和制作。 (2)内容要求 展示的科普内容应以展示本单位的科学故事、科学大师、科技创新成果等为主线,展陈设计要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构思清晰、新颖, 多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更新便利。

(3)申报条件 --申报展馆(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新建展馆(厅)用房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改建用房已经落实,并设为常设性展馆(厅); --申报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应已初步完成展厅展览脚本,并有展厅展览的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图与展厅建设的总经费预算。 --获资助的科普展馆(厅)每年向公众开放不少于50天,应积极参与每年的重大科普活动。 --已经获得经费支持的场馆不得重复申报; --研究所应匹配展陈设计、制作经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4)资助额度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2.科普场馆APP开发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站、标本馆等接待公众较多的科普场馆。 (2)内容要求 --把场馆的标本、展项等通过APP平台进行自主讲解。 --把相关的图片、标本、展项等梳理成资源库,通过APP 平台便于社会公众学习交流,推动在线科学教育工作开展。 (3)申报条件 --申请自主讲解类型的APP必须是常年对外开放且接待公众量大的科普场馆。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以院地合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4)共建院地合作机构,提升叹域创新能力 为实现中国科学院的优质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创新需求的匹配,中罔科学院以覆盖全国的科技资源体系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学科布局及相应规划,以共建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和科技园等形式,实现高效的院地合作。当然,各类科研院所在地方并不是盲n设立。“科研能力的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互相支撑;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要考虑区域的布局结构”。【41 如何选点,在哪里设置机构是中科院开展院地合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让我们先看看中科院院地合作的基本态势(如图2)。 图2中科院院地合作态势图 注:2007年11月28日中科院与台州市签约成立“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2.共建院地合作机构的经验 (1)空间布局——向创新基础好的区域倾斜 选择那些对我国经济社会町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意义,既有众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受体,义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区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成果时社会的贡献力度。中科院的研究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端的人才、较密集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配合,因此,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科技资源基础厚蕈、企业总体发展情况较好,市场经济比较完备的地区就成为中科院院地合作的蕈点区域(如图2),这些地I)(丰富的科技基础及社会埘技术的强大需求能激发中科院现有创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院地合作更倾向于与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份合作,而且院地合作与当地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功能布局——注重技术传播层次性 中科院进行院地合作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与企业。这两类客户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中科院同政府合作的项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在政府的支持f,共建支撑某一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包括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第二,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具有某一领域认证资质的中介检测服务平台;第三,共建成果示范基地;第四,共建122高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五、作为思想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同企业合作的项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企业需要技术支持时主动与中科院联系;其二,中科院通过中介平台向食业推介科研成果;其三,企业与研究所就某一技术难题共同研发。 为提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弥补反应不足的缺口,中科院对设立的机构进行了科学分类。我们发现这些机构在命名上有小同的称谓,主要有“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创新)园”、“研发中心”、“研究所”四火类。依据这些机构成立时确市的R标及工作方向,我们按照它们对技术反应的时效进行系新归类(见表1)。 通过表l我们町以有这样的一种判断:对于企业来说,当他们需要技术支持时,总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最近的技术平台获得支持,此时中科院的科技(创新)园是这类即时技术资源的最佳供给者;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一类中介机构,能够把一段时间内技术供求情况进行归总,并为二者产生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牵线桥搭;对于一些需要研究所与企业共同研发的技术难题来说,通过中科院设立的研发中心进行研发与中试,并在企业适时产业化;对于六个“年轻的”研究所来说,它们更多是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基于社会可持续 发展,研究最前沿技术这一层面设立的。中科院技术转移与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订《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一、科研物资采购范围 科研物资采购范围包括科研材料与科研设备等。 科研材料主要指用于科研活动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的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物资; 科研设备包括整机设备、自行研制设备、委托加工设备等。 二、科研物资采购经费 科研物资采购经费包括课题项目经费、所公用经费以及研究所其它经费等。 三、科研物资采购流程 科研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报批、确定采购方案、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等环节。 1.采购计划报批:

凡属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在采购计划报批之前,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提前跨年度申报预算(具体申报时间以所资产办下发通知为准)。 采购3万元(含)以上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附件1)。其中主管业务部门须依据项目任务书或科研活动的需要对物资采购申请进行严格把关。 其中对于采购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进口设备,采购部门实施采购前,还需通过资产办组织所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上报财政部审批。 2.确定采购方案: 采购部门在完成《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逐级审批后,即可进入采购方案的论证阶段。须组建采购小组,由采购小组组织并通过调研和论证等方式确定采购方案,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方案论证报告》(附件2)。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5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12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资产办组织实施),附招投标过程相关文件与材料。 对于委托加工与研制的科研物资,附选定供货商的资质证明等(有效期限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负责人简介 徐维祥 :1963年3月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健行学院院长。 目前聘任岗位:校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方向负责人。 人才培养背景:151人才工程。 团队简介 创新团队以“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联动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展开轴线,利用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浙江、江苏、广东三省集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有利条件,研究产业集群生存基础、演进模式和基于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的区域互动发展模式,期望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本创新团队有以下特点:(1)科研合作密切型创新团队本创新团队是在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实质性研究GROUP;团队成员至少参加过2次以上的合作科研项目。(2)高学力人才密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9位成员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3)学术梯队层次结构合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形成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 研究方向及目标 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是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团队研究密切关注和追踪国际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依托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有利条件,围绕产业集

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1、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对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指导; 2、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从产业集群健康培育的视角,寻求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3、研究产业集群创新与产业优化组织,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促进产业优化优化组织,从而提高产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整体生产率。 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使本团队的理论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开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目标 以学科动态为导向、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支撑、研究开发为目的,使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更为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加强跨学科交流,研究项目向高(国家级)、大(大型、重点)、新(新理论、新方法)发展,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有重大进展和创新,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上发表高档次的学术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建设好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为成功申报经济学博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决策咨询和国际合作交流,为浙江经济发展,尤其是为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创新与决策支持,使本团队成为服务于我省经济建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产业优化组织,提升我省整体竞争力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活动简报 2007年9月22号晚上,在朝晖校区A区318教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研讨会。会议由团队主要成员之一:郑胜华副教授作主要汇报人,主题为杭州市休闲产业链整合研究。会上先由郑胜华副教授作了主体汇报,然后根据汇报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格式) 团队名称: 所属领域: 依托单位: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填报时间:年月日 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处 二〇〇九年制

内容提纲 一、团队情况简介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队伍结构和人才情况,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等。 二、五年工作规划 1.战略目标,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创新思路 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凝炼团队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团队规模和队伍结构的发展计划(包括对于团队结构调整和相关资源整合的考虑),研究组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计划及相关措施等。 3.实验平台建设 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年度分解计划;大型仪器设备同时应提出共享使用机制。

4.日常运行与对外开放 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人员聘任、流动、考评和激励制度;开放课题管理制度等。加强与国内其它优势研究单位、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及与产业界合作的措施。 三、项目执行期工作计划 1.研究方向创新项目的部署。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结构调整、相关资源整合计划,研究单元(组)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计划。 3.开放课题的设置。包括课题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4.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水电气燃料、房租、学术委员会议、公共仪器设备维护、公共试剂和耗材、无工资性收入的临时人员聘用、组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设施对外共享等开支的预算。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计划。 四、依托单位意见(请填写具体意见) 五、专家论证意见(空)

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办法讲解

***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 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新突破。 2.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上获得更大突破。 3.争取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上取得新突破。 4.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优秀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5.推动科研基地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6.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四条学校重点促进和支持省部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院士工作站、特聘教授工作室、校级专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建设,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体系。鼓励跨学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第五条学校设立科研创新团队专项资金,拟用3年时间资助建设15个左右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各层次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以河南省、教育部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2.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过单项到账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或主持的课题到账科研经费年均50万元以上;同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及以上1项(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奖项,单位和个人排名前五)。 社科类的创新团队标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或以上项目; (3)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创新团队必须以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校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或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4)学术梯队: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团队成员应在学术带头人主持研究的课题中作为主研人员(排名前10),承担过具体研究内容(不包括近2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一般由10-15人构成,骨干成员以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博士教授不少于1人和40岁以下博士副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具有合理的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校级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交叉。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附件1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项目结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实施方案》及中国 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工作领导 小组的要求,对执行期满的创新团队项目,应组织项 目结题评估工作。 第二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旨在考察团队工作运行情况、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及经费使用等情况;考察 团队工作对某一重点学科发展以及相关国际科技合 作与学术交流的促进、在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资 源当量凝聚上的推动,以及提升我院在某学科领域的 国际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的作用;总结团队的运行效 果和运转的经验,为院创新人才计划提供参考意见和 实施规范。 二、结题评估的组织 第三条团队结题评估工作应在团队组建后,实际运行的第四年年中开始,于年底前完成。如团队工作需延期进行, 可申请评估工作在运行的第五年年初开始,于年中前 完成。 第四条团队结题评估工作应在团队实际运行的第四年年初向院人事教育局、主管业务局提出书面结题评估申请 或延期评估申请,并开始评估材料的组织。 第五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工作由人事教育局会同各主管业务局进行,综合计划局参加。

第六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 评估工作包括团队自评估、国际函评、现场评估等阶 段。 第七条团队结题自评估工作由团队按照要求如实充分地组织评估材料,并由团队工作依托单位对团队整体工作 做出评价,对团队海外成员工作给出评估评价等。第八条团队结题国际函评旨在通过我院评审专家等海外知名学者国际同行评议,对团队工作水平和国际影响 力、团队海外成员参与团队工作情况、团队国际交流 及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并对团队工作以 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结题作现场评估工作由评估工作专家组结合团队自评估及国际函评意见,综合考察团队的目标完成情 况,科技创新成果、水平,促进优秀人才培养和国际 交流的情况。 三、评估材料的组织 第十条团队工作依托单位应组织提供以下团队结题评估用材料: 1)组织填写《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结题评估 报告》; 2)团队科研成果清单、3-5篇代表性论文全文及其它 论文首页、团队工作年报、文章引用分析等相关材料; 3)团队组建论证报告或任务书复印件; 4)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包含邀请参与团队工作国外专 家相关的所有财务支出;明细表由团队负责人及依托 单位财务负责人签署并盖章)。 5)用于团队国际函评的简要英文材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