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政策

交通运输政策
交通运输政策

《交通运输政策》

第1-3篇练习题(题后为参考页码)

第1章交通运输发展史

无。

第2章交通运输政策概论

(1)交通运输政策的特点(P22-P23)

答:交通政策与经济政策、交通行业与垄断行业、交通市场与政府介入、交通政策与市场环境、交通运输与资金配置。

(2)交通运输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P25-P28)

答:国家集团文件[国家集团(联盟)的协定书、内部协议、备忘录形式];国际会议文件(国际有关会议文件对交通政策作出的规定);国家文件(国家的法律、法案、法规、国家综合开发计划等形式);地方政府文件(地方政府的文件形式);交通部文件(政府交通部门的法令、法案或白皮书的形式);相关部委共同制定的文件(由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文件,以方针、标准、措施、纲要、建议等形式出现);专家组文件(政府决策部门委托的专家组的报告形式)。(3)交通运输政策常见指标环境(P24-P25)

答:乘客满意度、车辆拥堵率、乘坐自由度、旅行总时分。

(4)交通运输政策常见的措施(P28-P30)

答:缓和通勤、通学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状况;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丰富休闲内容、实现高质量的运输服务、改进地球环境。

(5)交通运输政策的影响因素P30

答: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运输业的发展阶段的影响;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地理、资源条件。

第3章世界交通政策发展动向

(6)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有哪些做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背离?(P42)

答:主要是发展机动车;限制非机动车的上牌;限制人行过道的宽度,扩大机动车道路等。

(7)世界主要国家采取哪些政策控制交通流量?P39-P40

答:为了减少或限制汽车出行量,不同的城市采用了不同的办法。其中较为普遍的是使汽车停车的限制更加严格,征收城市通行费和过桥费等。

(8)世界城市交通政策动向P39-P42

答:控制交通流量;拓宽投资渠道;关注城市公交;强化坏境保护;提倡平等竞争;实现综合运输;倡导以人为本;研发新型交通等。

第四章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9)试以铁路为例比较欧、日、美交通运输体制改革P47-P49

答:(1)日本(大交通综合管理)——“地区型”管理模式(2)欧盟(“网运分离”的总体设计)——决策与执行相分离;(3)美国(“分线型”管理)——分线型特征。

(10)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建议P53-P55

答:机构设置从分散走向集中,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重视交通运输管理法制体系的建设;基础设施分级管理要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对运输业的宏观经济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建立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11)国外交通体制改革对我们的借鉴有哪些?P49-P53

答:(1)改革的前提--政企分开:日本铁路主要体现在分类建设和分类经营上;欧盟铁路明确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的权利和责任;(2)改革的关键--引入竞争:日本铁路引入竞争机制后,适当的竞争效果良好;(3)改革的思路--符合国情:日本铁路改革没有像欧洲铁路那样采取“网运分离”的模式,而是采取了“区域公司为主,网运分离为辅”的模式,是与日本国情相符合的;(4)改革的重点--思路创新:“二八原则”是国际上一条公认的企业经营法则:将20%的经营业务明确为企业经营倾向的重点方面,指导企业家在经营中取得80%的经营效益。国外许多大公司借鉴“二八法则”指导企业倾斜型经营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2)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P46-P47

答: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分散管理模式。1)缺乏综合的交通管理部门;(2)管理成本过大。

第5章交通运输价格

(13)简述运输成本理论和运输价值理论的差异性。P60-P61

答:运输成本理论认为运价总收入必须足以支付运输业务的一切成本,价格必须反映价值。而运输价值理论主张根据运输对象的负担能力决定运价,也就是指利用者所承认的并愿意为之负担的运输业的价值,即以某种货物的负担能力为依据,高价值货物制定较高的运价,低价值货物制定较低运价。

(14)运价的基本职能。P63

答:分配资源的职能;收入再分配的职能;刺激经济效益的职能。

(15)交通运输价格政策P69-P71

答:(1)建立运价与物价联动机制。实行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体系,补偿因物价上涨而引起的成本增长,是建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制订多层次的运价体系。突破统一运价,创立多种运价模式;实行地区性的区域

运价政策;实行季节性浮动运价政策;推行协议运价政策;贯彻优质优价原则;实行新修路桥等新运价政策;城市交通高峰时段特殊票价政策。

(16)影响运价的因素P65-P67

答:影响运价的因素的因素很多,包括国家政策、顾客偏好、消费习惯、运输成本、供需状况、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的竞争等,主要有运能(间接性、不确定性)、运量(直接性、周期性、双向性)、竞争(抑制性、不平衡性)。

第6章交通与税收

(17)试举例税收对经济体系影响的两面性(P75-P76)

答:税收对经济体系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产生额外收益,如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经济体系除负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18)试从国外实行的交通税收政策阐明其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作用P81-P83

答:各国都比较重视税收手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调节作用,例如(1)德国政府已出台和准备出台的交通运输相关征税(费)措施有:矿物油税、生态保护税、汽车税、公路使用费、铁路线路使用费;主要目标是限制公路的卡车运输,以实现部分公路运输从公路向铁路与水路的转移。(2)俄罗斯政府逐渐减少运输政策中的价格控制因素,而相应地增加税收政策因素的影响程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英国政府征税车辆营业税、燃料税、特种汽车税;加大了环保力度。(4)瑞典政府征税公路购置税、基于所有权的车辆税、与使用有关的汽油税、柴油燃油税等,二氧化碳税,铁路基础设施使用费;加大了环保力度。(5)其他国家---如:日本与燃油有关的3种税等,美国“联邦公路信托基金”等。(19)制订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P74-P75

答:(1)既要保证财政收入,又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2)要有利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要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制定税收政策;(4)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5)要与其他经济政策协调配合;(6)要适时的进行政策调整。

第7章铁路运输

(20)对P103表7-2做出评论(500字以内)

答:(1)在占有土地方面。道路通常至少占城市面积的1/5,铁路可能占土地的4%~5%,保护土地资源,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应选择土地资源占用少、使用效率高的运输方式和工程项目;(2)在消耗能源方面。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道路建设和维修要消耗大量有限的材料资源,包括金属、木材、砂石等。交通运输消耗了大量能源,而道路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3)在耗费资金方面。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需要持续的资金保障。防止交通运输项目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使交

通运输合理、有序、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4)在破坏环境方面。交通运输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区域的水土、植被、动物生存环境及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与人文景观带来影响,施工、运输过程,更会污染大气、水质,带来噪音,这违背了交通运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一是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公路机动化交通是造成地区和全球环境影响的尾气排放的主要源头。二是噪声污染,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噪声使睡眠质量下降,这会引起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调、疲倦和压力,引起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干扰诸如人际交流一类的活动(教育、一般的交谈、电视广播等)。交通运输车辆经过各类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时,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5)在阻塞交通方面。交通运输车辆的增加造成交通拥挤,从而使车辆运行效率低下,加重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造成人们工作效率低下,引起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1)你认为应采取何种交通政策发展该交通方式?(高速、重载、公铁两用、机场铁路)P91-P95

答:提高舒适度、发展电子车票、降低成本、建立互联分销系统、加强列车安全、发展集装箱运输。

第8章公路运输

(22)小议公路运价体系P112-P113

答:当前公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部门缺乏对公路运价的管理职权;汽车运价的管理方式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公路运价的法制不健全,运价秩序混乱;公路运价和铁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不合理。以上问题是导致公路运输竞争无序、经营粗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规范、完备、灵活要求相距甚远。在改进我国公路运价形成机制的对策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增加价格形成的市场比重,继续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23)试评美国加州出台的“零排放”法律相对我国汽车工业政策提出建议(P116)答:“零排放”法规的推行,呼唤现代汽车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出路在于电动汽车,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24)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P108-P109

答:公路运输供给总量持续、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加大;公路客货运输发展方向,公路客运正逐步向快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公路货运逐步形成以普通货物运输、特种专项货物运输、货运服务、物流服务为主的多种服务方式相结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公路运输当前的结构性问题:公路企业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市场集中度低,运力结构和布局还不合理,公路运输信息化水平较低;公路运输发展的有利条件:外部环境,线路基础,车辆条件,软件支持,管理规范;公路运输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

念,调整运力结构、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动力,严格运输车辆市场准入、做到人货分离,使现有运营车辆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并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发展新型燃料的“绿色汽车”;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客运企业资质评定、客车等级评定、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

(25)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P111-P113

答:公路运输的优缺点:全运程速度快、运用灵活、受地形和气候限制小;公路投资对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直接拉动作用、间接拉动作用;公路运价体系有待完善:在改进我国公路运价形成机制的对策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增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比重,继续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第9章航空运输

(26)中国组建三大航空集团公司动机(P129)

答:使中国民航的整体实力和参与世界空运市场竞争力的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三大航空公司优势互补;打破了过去3家航空公司的区域性经营的局面,有利于市场运营。0

(27)航空运输特征P125

答:速度快;机动性大;舒适、安全;用途广;航空运输的国际性;运载成本和运价高。

(28)中国航空适度快速发展与创新战略前景分析(P131)

答:航空适度快速发展是由航空需求量和民航供给能力决定的:航空创新战略前景需从度假旅客市场、区域性航空市场、“节时机票”与连锁机票及代理人奖励机制四方面入手。

第10章水路运输

(29)小议我国港口群发展政策(P149-P151)

答:港口规模优势政策、港口信息化投资政策、港口放宽经营权政策、支持造船业政策、港口放宽管理体制政策。

(30)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策略P139-P140

答: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集装箱运输管理水平、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新型航运管理体制和培养专业人才、顺应形势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11章管道运输

(31)管道运输特点及发展定位(P157-P161)

答:我国的管道运输管理体制处于分割状态,管道运输企业处在发育初期,从总体上没有融入到综合运输系统之中。管道运输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统筹规划的部门,对全国的管道建设、运输和发展做出统一的规划和宏观管理,同时处理好管道与铁路等运输形式的转化和替代,处理好管道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32)内河运输政策建议P142-P143

答:一是尽快制定国家综合运输网的规划;二是建设高标准的内河基础设施;三

是制定有利于发挥内河航运优势的政策,加强港口建设;四是沿江经济带政策;五是船舶结构的合理化;六是水上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七是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的经营理念。

(33)现代港口的战略发展趋势P147

答:规模大型化、港口集装化、航道深水化、管理信息化、业务物流化。

第12章城市交通

(34)对P175倒数第2段(3行半内容)结合P177-P182做出简要评论,要求以某一具体交通问题为背景,选用某一交通政策,阐明一个观点。

答: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市民的出行需求和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交通建设不足之间的矛盾日发突出,可根据市区不同地域的交通流量和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停车场地的布局和建设;以方便市民出行、方便停车出车、提高整体交通效率的原则安排停车地点;以人流车流密度测量停车数量,合理建设停车点的数量和停车容量,以市场需求规则和有条件限制车辆进入繁华商业区的原则合理制定停车费用,提高停车场所的使用率。

(35)城市交通发展相关政策P177-P181

答:道路交通拥挤方面:协调时空流量分布不均、协调交通网络各功能不明确、被铁路分割的城市交通、车辆空驶率较高;停车场建设与停车管理方面:建立高效协调的城市交通停车管理机制、完善城市停车场发展规划、促进城市交通停车场的建设和发展、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停车收费办法、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交通路面停车、加强城市交通停车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制;城市交通管理机制方面:建立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依法管理城市交通、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水平。

第13章综合运输

(35)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理论主要内容?(P185)

答: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客货用户的要求,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现代运输方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形成系统能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前提下,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客货运输客户提供高素质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最终实现增加生产者的经济价值、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规律与“用户选择”、“以人为本”服务准则的优质高效运输服务系统。

第14章交通与融资

(1)我国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那些?(P198-199)答:政府资金投入、直接融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对外借款、有偿转让经营权、特许转让专营权、广告补偿融资。

(2)举例说明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项目?(P208-209)

答:BOT模式:项目发起方成立项目专设公司(项目公司),专设公司同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项目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建筑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保险公司的担保;专设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署项目经营协议;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与出口信贷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进入经营阶段后,项目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一个担保信托,担保信托再把这部分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第15章交通与投资

(1)交通运输业投资发展战略(P224)

答:滞后型战略、超前型战略、适应型战略。

(2)交通运输业投资体制(P215-P218)

答:项目投资管理、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拓宽投资渠道、确立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培育为投资主体服务的市场体系。

(3)交通运输业的投资特性(P214-P215)

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沉淀成本较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具有整的外部效应、交通投资在产生正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弊害。

(4)投资结构三个有利于(P221)

答: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促进运输业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促进交通运输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投资效果和各企业经济效益。

第16章世界与资本运作

(1)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的区别?(P235)

答:发展战略不同、市场条件不同、经营对象不同、资本循环不同、收益来源不同。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运作政策(P234-P238)

答:一是资本运作方式的选择,包括股权转让、并购、资产剥离、租赁与托管;二是在资本运作实现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三是按照“四自”的要求完善运输企业的资本运作机制。

德国的交通运输政策

德国的交通运输政策 摘要:一个功能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提高德国经济地位、经济活力的主要因素,是保持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的重要先决条件。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政府把环保型的交通运输政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目标,随后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政策的容。德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政策的经验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国,交通政策,变迁,可持续发展,启示

引言: 交通运输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基础,它对大多数人意味着自由和生活质量。对现代交通工具的需求和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是理所当然的事,它可极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保证交通运输持续地服务是德国政府交通政策的最高目标。建设能力强大的基础设施是积极的经济政策,它将提高德国的经济地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1 德国的交通运输政策 1.1 重点发展公路运输 历届德国政府十分重视交通建设和发展。1965—1997年,对交通运输业的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至15%之间;从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角度看,从各种途径投入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含土地购置费在)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投资中的比例始终在8%以上。但是,在1992年(德国统一后开始执行全国交通网发展规划)以前,德国政府一直奉行重公路运输、轻铁路运输和河水运的交通运输政策。 持续大量的投资带来了德国公路运输的大发展和汽车工业的空前繁荣,也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添了巨大的推力。但是,在汽车给

人们带来出行灵活性和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负担,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1993年德国交通能耗首次超过工业部门。1998年,汽车、铁路、飞机和轮船的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3%(按终端能耗计算),而工业部门只占26.5%。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总能耗中占86.7%,铁路只占3%; 第二,汽车大量的能耗造成了大量的尾气排放,构成对大气的严重污染; 第三,由于公路机动车太多,公路交通事故频发,每年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第四,公路交通堵塞成为一大灾难。有数据表明,德国每年因公路车辆堵塞造成的浪费为:47亿车小时,白白消耗120亿升燃油,造成巨大的国国民经济损失。 1.2 调整政策方向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原西德政府开始认识战后奉行的向公路运输倾斜的交通运输政策所带来的弊病并试图解决,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对公路运输的限制与投资政策、全面的税收政策和旨在提高铁路竞争能力的铁路改革结合起来。 1990年两德统一前,原东、西德时代的交通网体系主要为南北轴向构架,统一后首要的任务是强化改造和建设东西轴向交通设施,于是利用制定全德第一个联邦交通网发展规划(BVWP’92)的机会,果断地调整了交通运输政策的倾向,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逐步扭转了公路运输一枝独大的局面。 1.3建立综合交通政策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理、终止与善后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交通运输设施毁损,交通运输中断、阻塞,重大船舶污染及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等,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疏散或者救援人员,提供应急运输保障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第四条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协调联动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共同加强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准备 第六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并发布国家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国家级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储备应急运力,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应急保障体系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并发布地方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建设本辖区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储备应急运力,相关内容纳入地方应急保障体系规划。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交通运输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可能需要提供

《交通运输经济法规》在线作业二

北交《交通运输经济法规》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在特定的航线上按照预定的船期和挂港从事有规律的水上运输就是()。 A. 航次租船运输 B. 班轮运输 C. 江河运输 D. 光船运输 正确答案: 2. 运输企业和运输服务企业划分的标准是()。 A. 所从事的运输业务性质 B. 运输方式 C. 业务范围 D. 运输区域 正确答案: 3. 《铁路法》规定: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 A. 1405mm B. 1545mm C. 1435mm D. 1485mm 正确答案: 4. 以下关于法人说法错误的是()。 A. 法人具有独立的人格 B. 法人具有团体性 C. 法人以营利为目的 D. 法人制度是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制度之一 正确答案: 5. 航空货运单是航空货物运输合同订立的()。 A. 证据 B. 初步证据 C. 基本形式 D. 条件 正确答案: 6.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在()。 A. 美国 B. 英国 C. 俄罗斯

D. 中国 正确答案: 7. 狭义的铁路法是指()。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B. 与铁路运输有关的法律 C. 与铁路运输有关的行政法规 D. 铁路法典 正确答案: 8. 根据铁路有关规定承运后的货物进行运输变更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不予办理()。 A. 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物资流向运输限制 B. 第二次变更到站 C. 变更一批货物 D. 变更后的货物运到期限小于容许运到期限 正确答案: 9. 旅客运输合同的主要形式是()。 A. 客票 B. 口头形式 C. 货物运单 D. 托运单 正确答案: 10. 保证的形式有()。 A. 一般保证,特殊保证 B. 书面保证,口头保证 C. 书面保证,连带责任保证 D. 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 正确答案: 11. 在中国境内经营无船承运业务,应当向国务院主管部门缴纳保证金()万元。 A. 50 B. 60 C. 70 D. 80 正确答案: 12.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辆。 A. 25000-55000 B. 15000-55000 C. 55000-75000 D. 55000-80000 正确答案: 13. 以下关于运输合同说法错误的是()。 A. 运输合同的标的具有特殊性 B. 运输合同是有偿合同 C. 运输合同是单务合同 D. 运输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法定性

新交通运输常用法规汇编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常用法规汇编 一、公路行政执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令第593号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2004年9月13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7号公布) 4.路政管理规定(2003年1月27日交通部令第2号公布) 5.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0年2月13日交通 部令第2号公布) 6.公路监督检查专用车辆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6日交 通部令第6号公布) 7.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2004年4月30日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工商总局、法制办公布) 二、道路运政行政执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公布) 3.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2001年12月20日对外 贸易经济合作部令交通部令第9号公布) 4.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4月13日交通部令第3 号公布) 5.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2005年7月12日交通 部令第10号公布,2009年4月20日交通运输部令第4号第二次修正) 6.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年6月16日交通部 令第6号公布,2009年4月21日交通运输部令第3号第二次修正) 7.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7月12日交通部令 第9号公布,2010年10月27日交通运输部令第5号修订) 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2010年10月27日交通运输部令第6号公布) 8.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1998 年3 月4 日交通部 令第2 号公布,2001年8月20日交通部令第4号修正)9.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05年6月24日交通部令第7

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建议 .

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建议来源:不详作者:佚名日期:2009年07月09日访问次 数:展望2009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从宏观上将出现运输供给相对宽松的状况,但对运输企业而言,生存和竞争环境会更加激烈。特别是对公路客货运、航空客运和港口等市场竞争比较明显的行业影响尤为深远。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需要有关部门从政策到行业管理上采取积极的策略,把“保增长”和促进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节能减排长期战略相结合。通过信贷政策,支持鼓励交通企业发展。国家鼓励消费政策和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公路交通运输企业更新符合环保和大型运输需求的车辆带来了契机,而目前运输企业财务状况和个体经营的现实状况,需要国家出台优惠的信贷政策,提供更新资金,鼓励和引导公路货运车辆更新,既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我国公路货运企业满足节能减排和大型化运输工具的要求。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交通运输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 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在公路运输和内河运输中,中小型企业为行业的主要经营者,由于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实力较窄和弱,难以通过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化解可能的经营成本上涨带来的经营困难。因此,应采取鼓励政策,鼓励企业以联盟和兼并等市场行为,扩大企业和经营规模,通过企业经营链条的扩张,抵御经营风 险。继续坚持和深化交通体制改 革。燃油税的实施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比较重大的一次改革,由征收燃油消费税取代公路养

路费等六项收费。费税改革后,由中央政府按比例划拨可以使公益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到保证,但融资平台作用将受到挑战和影响,而这关系到公路建设扩大与发展等关键问题。因此,在费税改革后,要通过实际实施效果,检验对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的评价,以使我国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同时也应探讨和研究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的拓展问题。 2009年以后,铁路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和多元化投资比例会不断提高,多元化融资所产生的建设、运营管理及投资分成等问题会越发凸显,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铁路体制改革。因此,需要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继续深化铁路体制改革。顶一下 展望2009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从宏观上将出现运输供给相对宽松的状况,但对运输企业而言,生存和竞争环境会更加激烈。特别是对公路客货运、航空客运和港口等市场竞争比较明显的行业影响尤为深远。 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需要有关部门从政策到行业管理上采取积极的策略,把“保增长”和促进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节能减排长期战略相结合。 通过信贷政策,支持鼓励交通企业发展。 国家鼓励消费政策和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公路交通运输企业更新符合环保和大型运输需求的车辆带来了契机,而目前运输企业财务状况和个体经营的现实状况,需要国家出台优惠的信贷政策,提供更新资金,鼓励和引导公路货运车辆更新,既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我国公路货运企业满足节能减排和大型化运输工具的要求。 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交通运输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在公路运输和内河运输中,中小型企业为行业的主要经营者,由于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实力较窄和弱,难以通过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化解可能的经营成本上涨带来的经营困难。因此,应采取鼓励政

道路运输法规政策

道路运输法规、政策 2学时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法规 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法规简介 我国对危险货物运输一直有比较严格的管理,特别加强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立法管理,近几年,修改或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构成了危险货物运输法规体系。作为一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必须了解这些法规、标准的实施意义和所规定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执行,本章节所摘录的法律条文与在岗的危运驾驶员、押运员日常安全营运服务息息相关,对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押运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驾驶员必须熟悉掌握的行业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颁布主旨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一)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三)从业人员基本权利。 1.从业人员知情和建议权。《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

企业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办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对公司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交通运输事故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覆盖部门的交通运输管理。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7258-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Q/Hr20131-2013《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Q/Hr20133-2013《记录管理办法》 Q/Hr29301-2005《产品运输管理规定》 《机动车报废管理规定》 3 职责 行政保卫部负责公司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负责车辆的建档、使用管理、维修、报废等工作。负责驾驶员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

军品分公司科研生产部、宏达分公司综合管理部、航星园管理公司负责各分公司使用车辆的日常维护管理。 4 工作程序及要求 4.1 运输类别 4.1.1 一般运输:人员、原材料、加工机件、设备。 4.1.2 特种运输:型号产品及相关部件(未安装火工品)。 4.2. 交通运输过程安全控制 4.2.1 对驾驶员的要求 4.2.1.1取得相应类别车辆的驾驶证,厂内机动车驾驶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4.2.1.2 特装车驾驶员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A 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签发的机动车驾驶证。 4.2.1.3 驾驶员必须熟悉所驾驶车辆的工作特点和操作程序,持驾驶证上岗。 4.2.1.4 遵守各项行车规定,不违章驾驶。 4.2.1.5 爱护和按规定里程保养车辆,车辆保养记录由行政保卫部负责保管。 4.2.1.6 按调度员填写的派车单完成各项运输任务。 4.2.1.7 公司车辆必须由专职驾驶员负责驾驶和保管,不允许私自将车交给其他人驾驶。

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

《交通运输政策》 第1-3篇练习题(题后为参考页码) 第1章交通运输发展史 ——交通运输从发展至今,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四个方面。 一、铁路运输发展史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重视。在它的发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和美国都进入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热已经扩展到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各国。 在铁路的快速发展下,高铁也开始了它的发展。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速度超过200km/h的高速铁路---东海岛新干线。随后,各个国家也开始了自己国家高铁的发展。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已经有118年了。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二、水路运输发展史 水路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还在石器时代,就以木作舟在水上航行,后来才有了独本舟和船。人类在古代就已利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是一些国家国内和国际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商代有了帆船。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开始工凿运河。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其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明代

交通运输法规作业答案

交通运输法规作业答案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略) 二、简述题 1.简述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答:⑴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 ⑵运输生产过程不会改变劳动对象的理化属性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旅客、货物)的空间位置。 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客、货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 ⑷人和物的运输过程往往要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旅客旅行的起讫点、货物的始发地和终到地遍及全国。 ⑸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 2.简述交通运输业的地位与作用。 答:⑴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 ⑵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 ⑶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 ⑷运输业具有军民两用性质,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 3.简述交通运输发展的总趋势。 答:⑴专门化趋势 ⑵大型化趋势。 ⑶高速化趋势 ⑷环保化趋势 ⑸智能化趋势 4.试述铁路运输发展的趋势。 答:实现牵引动力电气化、内燃化,车辆大型化,运营管理现代化和主要运输过程控制自动化、半自动化,轨道结构重型化,养路、施工、装卸、修车机械化,铁路建设技术现代化,铁路宏观决策科学化,逐步建立以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并重,不同层次技术装备并重,重量、密度、速度兼顾,综合运输能力大、质量优、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具有我国特点的铁路技术体系。 5.简述交通运输法律规范的特点。 答:广泛性;复杂性;技术性;变动性。 6.简述我国交通运输法律规范的发展要求。 答:⑴清理现有的交通运输法律规范; ⑵建立适应公平竞争要求的运输市场法律环境;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产业研究The Industrial Study 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是交通运输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了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在发展中全面“提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为全省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快又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交通运输的内在特性 首先,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交通运输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新时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命脉。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首要物质前提,因此如果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符合时代进程市场经济建设环境。所以相对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言,交通运输时刻发挥着支撑和保障作用。这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经济开发区干线的完善和运输成本低廉。 其次,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 终起到先导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 运行的首要关键因素,它的日新月异的改进 将带动经济的全面、飞速发展。首先,交通 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地区之间的经济形成 互帮、互助、互带关系。其次,完善的交通 运输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和 谐发展、共同进步的基础,是进一步增强我 国综合市场竞争力的表现。也是提高我国人 民生活质量和交通服务的根本需求。 三、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相辅相 成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 进的过程,其最终的形成合力,而达到的效 果如何则取决于经济类型和发展的水平,运 输的发展也在其中受到影响。全国各地的经 济发展都离不开当地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程 度,就算是最偏远、最闭塞和无人区,某种 形式的运输也仍旧是那里日常生活节奏的基 本组成部分。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一句 老话,“要想富、先修路”,这也从侧面说明 了造成经济滞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运输,相反,通过交 通运输促进流动性的增加,是实现社会经济 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一、交通运输网络覆盖是地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历 史,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飞机、汽车, 轮船、电话、电脑等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使社会具有更方便、速 度更快、形式更加便捷、的运输方式,去满 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外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如果 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差,则短期策略在于 协调交通运输时间与交通运输成本,最大幅 度减少损失;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 力、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投资建设可 行性分析。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 足,则短期策略在于以增加交通运输时间的 供给方式来替代过高的交通运输成本;长期 策略在于按提高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 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在外部经济有效率的 情况下,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不足, 则短期策略在于提高交通运输成本的供给方 式来替代过长的交通运输时间—供给能力; 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力的方向进行投 资建设。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足, 则考虑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并建立交通运输 长期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福利及社会福利。 第二,交通运输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 内在动力源泉。从城市经济建设的视角来分 析,现代化意义下的交通运输不仅仅是旅客 或货物的空间流动,也是经济信息、城市文 化、人文思想的空间流动;交通运输的整体 结构,既是一个现实意义实体系统,由基础 设施网络、运输工具装备、运行控制系统、 交通运输对象,这其中包括,旅客、货物及 其承运主体等要素组成;又是一个动态关系 系统,由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方之间的复杂 关系构成。此外,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企 稳与复苏,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及方 向正逐步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 性,世界各国间交通运输业的差距是较明显 的。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局限性直接 导致其经济贸易交往会受到很大限制。相应 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也必然受 到限制。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当 前世界交通发展不平衡性与全球化进程的深 化相互制约。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运输业 都有着紧密地联系着的。生产的规模、配置 以及交换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运输成本和 配置,同时其本身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当 地的运输条件。在当今世界现代化的运输业 是实现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企业专业化和 协作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工农业之间、国家 各地区之间的可靠、稳固的经济联系的必要 条件。把更多的人和物用更快的速度和更节 省的方法投入空间运动,这就是现代文明的 特征。此外,在整个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形成 的同时,一个国家运输发展水平与国际运输 环境的匹配程度,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 经济中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国 际航班飞越他国领空,也必须要得到主权国 家的许可,否则只能改变路线,花费更高成 本绕道飞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 展,这些国际利益因素对世界交通运输发展 与布局的影响作用也将不断加强。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文章摘要】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 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 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 先导工程,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 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 作用。本文从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入 手,明确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内在 特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经济类型的变 化与运输业发展的关系,诠释了交通运 输与国民经济的内在本质联系。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运输 姜大伟 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四平管理分局 136001 【参考文献】 1、段建强; 李文兴; 运输业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探析[J]. 中国国情国力 2010年12期 2、石京; 黄谦; 吴照章; 我国交通 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 版) 2010年06期 3、张凯;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的探讨 [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28期 4、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 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 综合运输 2009年05期 5、王译;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 系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02期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50

交通运输法规试题及答案

A. 劳务行为 B. 旅客 C. 货物 D. 行李和包裹 6. 铁路运输企业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对逾期领取的托运包裹进行变卖处理的具体规定为:自承运人发出领取货物通知之日起超过期限无人领取的包裹。该期限规定为( C ) A. 30日 B. 60日 C. 90日 D. 180日 7. 铁路货物运输合同根据其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但不包括( C ) A. 整车货物运输合同 B. 零担货物运输合同 C. 多式联运合同 D. 集装箱运输合同 8. 铁路货物运输合同根据被运送货物的性质可以分为普通货物运输合同和特种货物运输合同两种。下列不属于铁路特种货物运输的主要是指( C ) A. 鲜活货物运输 B. 超限货物运输 C. 杂货货物运输 D. 危险货物运输 9. 根据《铁路货物运价规则》规定,整车货物超过规定允许的载重量,到站除补收全程的正当运费外,另外补收违约金,违约金为运费的( B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10. 根据《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规定,托运人或收货人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支付违约金的有效期间为( C ) A. 30天 B. 45天 C. 60天 D. 90天 11. 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铁路的运输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项目( B ) A. 旅客票价率和货物运价率 B. 旅客、货物运输杂费 C. 特定运营线的运价率 D. 临时运营线的运价率 12. 国家铁路运输企业是指( B ) A. 铁道部 B. 铁路局 C. 铁路站段 D. 地方铁路运输企业 13. 下列铁路货物运输合同中,不属于标准格式合同的是( A )

A. 大宗货物运输合同 B. 零担货物运输合同 C. 整车货物运输合同 D. 集装箱运输合同 14.《铁路法》规定: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 D ) 15. 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铁路的运输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项目( A ) A. 旅客票价率和货物运价率 B. 旅客、货物运输杂费 C. 特定运营线的运价率 D. 临时运营线的运价率 A. 762mm B. 1000mm C. 1425mm D. 1435mm 1.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地 位,它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 2.铁路运输计划生效后,一般不能变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应向车站提出要求,经许可后变更,但只准许变更(一次)。 3.铁路建成后,必须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交付正式运营。 4.对确属铁路责任的保价货运事故,托运人或收货人可以向到站,也可以向发站提出赔偿要求,处理单位应贯彻(先赔付,后划分内部责任)的原则,及时受理配偿要求,不得拒绝和相互推诿。 5.合同的无效,由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确认。 6.(返还财产)是消除无效合同造成财产后果的一种法律手段,它是使当事人的财产关系恢复到签订合同以前的状态,它不是惩罚措施。 7.(严格责任)是指违约行为发生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不考虑当事人有无

浅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者:涂霄汉 作者单位: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卡子湾管理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21 刊名: 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2010,(2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条) 1.熊合金知识经济时代的交通运输系统 2002(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任虹.REN Hong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中国航海2008,31(2)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提出了新国家主义经济观这一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的理论定位.分析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与传统国家主义经济思想的区别,阐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的思想原则及其必然性,提出国家资本控制力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的核心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理论框架和交通运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学位论文何倩基于经济区划的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分析——以西部地区为例200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进行了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而在目前经济形势之下,为了拉动内需,交通运输部门更是加大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交通运输的不断投入确实带来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交通运输的大力投入也有可能无法被该区域有效吸收,区域经济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造成资源冗余或浪费。因此交通运输的投入应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以及指导性。对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进行合理分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交通运输投入能够最大化被吸收、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当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西部地区进行经济区域划分,采用差异性指标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经济区域在经济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差异性的变化趋势,并对经济区域的差异成因进行了分析。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之上,本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相对最大的产出为前提,采用数据包络法对西部地区各经济区域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的对策以及建议。 本文研究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所得结论对未来交通规划调整与优化以及如何解决超前发展问题等方面具有指导性。 3.期刊论文程锐.刘垲荣.CHENG Rui.LIU Kai-rong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分析-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1) 深化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以此为目的,首次提出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性预警的概念,设计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体系结构,并根据预警需求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协调性预警模型;以福建省为背景,对其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警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4.学位论文刘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2006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在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对能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也更加突出,寻求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相互适应已经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文首先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交通运输的性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外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的负效应,说明了交通运输社会成本的主要构成与核算方法。 其次,在阐述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型进行阐述,分析了区域及其划分方法、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数量关系等,并提出了适应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指标的选取。 最后,以上海为例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适应性良好的结论;对上海市交通运输指标与经济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另外,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社会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希望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最终能为研究交通运输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见解和方法。 5.期刊论文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马叶江.WU Xu.HU Si-ji.CUI Yan-ping.MA Ye-jiang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也就是评价两个系统相互支持和利用的有效性,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相对有效性"概念可用来评价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资源相互利用的有效性情况.本文将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看作是互为输入输出的投入产出系统,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得出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有效性指数和状态协调度的计算公式. 6.学位论文魏洁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关联研究2003 该文主要是在对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这三个网络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章节对经济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经济网络与旅游网络、旅游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在分别对这三个网络进行关联分析时,均是采取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灰色关联法,在确定测度指标后,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关联模型,得出关联分析结论.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进一步作好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7.期刊论文赵登岗浅谈交通运输的属性对经济的影响-管理与财富2008(10) 交通运输的属性对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本文从交通运输的属性谈起,系数详细分析了交通运输基本属性以及市场属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交通运输的工作实践以指导,同时能给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带来帮助. 8.学位论文周方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经济的贡献分析2006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先行产业。对于地处内地的成都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旨在对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 文章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对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公路交通运输不但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还从产业结构变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影响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后的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在简要介绍成都市经济和公路交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弹性分析、路径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成都市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交通政策法规

交通政策法规 近几年来,我国的交通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在公共交通立法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现化建设的要求、同建立完备的交通法规体系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尤其不能适应市场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公共交通这一方面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的行业。科学地搞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建立现代化城市,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年来,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得以相应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逐步改善。但长期以来,公共交通没有明确的发展政策,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的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公共交通管理的立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公共交通管理法规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拥挤状况也迅速加剧,交通拥挤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这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知道,公共交通管理是一个高度综合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策、机构、体制、管理、收费与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等各个方面。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应从公共管理的法规建设入手。公共交通法规建设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加强交通法规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中共十五大提出“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这一立法目标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必须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其中门类齐全就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起到调节的作用。交通行业尤其是公共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交通法规理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健全和完善。(2)加强交通法规建设是依法治国、依法治交通的需求。随着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观念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法律的导控功能已成为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交通的一个前提是“有法可依”。目前公共交通管理部门执法依据数量很少,几乎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其中还有相当数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交通管理执法的实际需要,所以要尽快加强交通管理法规的建设。 (3)加强交通法规建设是交通运输实现大发展的需求。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交通行业也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交通体制改革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公共交通的管理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允许私营部门可以在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和经营领域中补充和替代现行的政府职能,公共交通服务的合理定价、公共交通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法规等方面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动,这对公共交通管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竞争机制的引入必定会使得我国的交通运输出现大发展的局面,而如果想要成功地跨越这道坎,实现大发展,交通法规建设势必先行。 二、我国公共交通管理的立法现状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小组成员: 金融学院2001级 袁新熠40104017 李泓良40104031 王阳40104028 童运超40104005 罗卫平40104029 陈东40104003 指导教师周游 日期2004年5月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1991年到2002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实证分析。建立以国民经济指标为应变量,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试图探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首先,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进行检验并对模型加以修正。最后,我们结合相关的理论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与猜测: “要想富,先修路”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运输线路长度上和客货运送量上都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快速发展。二者的同步发展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在此,我们猜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根据“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经验,我们猜测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行作用,也即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我们将根据这一设想,收集相关数据,并估计和检验,希望能够找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如若有,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多大程度上相关? 二.数据的搜集: 在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应是能够很好代表两者水平的指标。就国民经济而言,GDP应该是最合适的指标,因为我们探究的是经济总量的问题,我们选取了各年我国的GDP总量(虽然人均GDP也同样有用,但明显不及总量GDP);对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水平指标,可选择的余地较大,但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尽量避免多重共线形和使模型更加简洁精确,我们选取了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它们分别是全国全年客运总量(用X1表示),全国全年货运总量(X2),截止当年全国铁路总里程数(X3),截止当年全国公路总里程数(X4)。 本文中数据的起止时间是1991年到2002年,一共1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经专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对模型的猜测: 我们假设以上四个变量和GDP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待估计方程为: Y=m+aX1+bX2+cX3+dX4+u Y—GDP X1——全国全年客运总量X2 ——全国全年货运总量 X3 ——全国铁路总里程数X4 ——全国公路总里程接下来我将利用样本数据对参数进行估计。 四.数据: (单位:1万人,2万吨,3公里,4公里) 年份\指标X1X2X3X4Y 199187090793628857800104110021662.5 1992891960100486058100105670026651.9 1993979430106995558600108350034560.5 19941100924113304659000111780046670 1995124177011858715970011570005749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