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游戏

国学课堂游戏
国学课堂游戏

暂时就18个小孩要来。

这是暂定的分组。

红队“绿队

王欣然李牟呈祥

朱星宇刘以恒

田焘玮田泽霖

默鹏羽王庭帧

卢婉婷许宸

李卓儒赵莹瑞

路卓飞航天驰

毛宇行戴敬人

贺天成李闻川

游戏流程

1分组:

带队老师发数字,小朋友们可以贴到脸上手上身上均可

2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加演示

下面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是“好习惯,我做主”。

游戏分为两部分,老师先带小朋友玩第一部分。

游戏是这样的,两组小朋友站在你们面前的起始线处,一会老师宣布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开始跑到箱子里挑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习惯,然后跑到对面的黑板上把它贴到黑板上固定。然后快速跑到起始线处跟第二个小朋友击掌,第二个小朋友再重复前一个小朋友的行为,就这样知道最后一个小朋友跑到起始线处算游戏结束,比比谁找的习惯最棒。

哪组小朋友的黑板上的习惯最好。这个第三节课的时候老师会给大家揭晓。

这个游戏考验小朋友对好习惯认识的能力。

3游戏开始

小朋友把自己挑出的好习惯贴到黑板上并跑回到原地

4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自己选出的习惯吧

4游戏第二步

下面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每队自由组成三组,每组挑选一个小朋友,去黑板前面选出自己组挑选出的习惯,然后这组就要把自己挑选出的习惯表演出来。两队分出的三组,一组对一组轮流PK,游戏结束后,表演优秀的小朋友会得到小礼物。

下面是25个好习惯

1 勤思考,多动笔,错题收录助记忆。

2 先做作业后玩耍,按时作息有规律。

3 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4 学前要预习,学后快复习。

5 答问题声音响,别人讲认真听,

6 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

7 遇到困惑自己查资料解答。

8 学习内容落实到行动上。

9 主动杜绝干扰,如音乐、零食、游戏。

10 读书、听课、写作业、考试做到专心。

11 先完成学习再做下一件事。

12 学习时,一项内容做完再做下一项。

13 学习有计划。

14 严格执行计划,抓紧时间往前赶。

15 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部分,反复琢磨,直到彻底明白。

16 及时向人请教有疑问的地方,直到完全清楚。

17 学习时积极思考,有疑问就记下来。

18 房间整洁,墙壁干净。

19 书桌上书本文具放置整齐。

20 完成学习后,整理好课本文具和书包。

21 写字、写作业前,先静心定心。

22 看完书后放回原处。

23 书籍课本分类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排列整齐。

24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

25 如果书有缺损把它修补好。

国学文化教育专题课教案设计

2018年中小学国学经典文化教育专题课教案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着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6.自由练习朗读 4.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国学小讲堂》课程纲要

《国学小讲堂》课程纲要 一、前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为了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开设了《国学小讲堂》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三字经》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写的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一)课程维度 1.活动体验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体验活动,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亲身实

践或经历活动、情境,从而获得心灵的共鸣和思想品德的升华。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体验浓浓亲情;在日常交往中体现对家人亲人的奉献,感悟人生价值;在日常实践中体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拥有家国情怀。 2.文化素养课程 本课程特别强调从文化经典中升华,在诵读经典中领悟,在展示表演中体验,在吟诵中感悟内化,在践行中提升道德素养,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确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与方法、构建多重教学评价体系。 确立教学目标。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指导教学理念,以古诗文诵读为基础,结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有趣形式的教学活动方式激发与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通过《国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熏染,达到“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做事”的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采用了国学课本《弟子规》和《三字经》为教材,辅助以相关的经典故事和古诗词名句,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日常学校生活相融合,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相融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效果。

国学进校园

八年级国学进校园主题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办学特色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为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使国学经典诵读由个别性的文化自发行为提升为有组织、有指导的科学理性行为,切实提高学生道德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的与意义: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国学”博大精深,国学所蕴涵的关于人本的关怀、人性的向善,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凝聚和责任,关于坚忍、刻苦、拼搏和进取等文化精神实质。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国学教育目标: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 四、内容与策略 1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国学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古典蕴味,寓传统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环境之中,让优美的环境承载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人一走进校园就像打开一部立体、多彩、会说话的教科书,就能感受到学校古朴雅致又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氛围。 2与课程体系建构结合。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通过开设国学课、精编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构建国学课教学法体系、成立书法、武术等“国学兴趣班”、在各学科中渗透国学教育等来建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3与文化实践活动结合。围绕国学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优秀传统精髓的感悟,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孩子之心、外显于孩子之行。 4与课题研究结合。将文化特色建设列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确定特色建设研究课题,规范课题实施过程,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结合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让特色研究课题真正做到为教师、学生的成长服务。

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课堂 国学,顾名思义指一个国家的学问,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尊重古代人民的智慧,发扬我国优良传统,品悟中华之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那么,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陶冶情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浅,而大多国学经典年代久远,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差距甚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我认为: 一、教师自身要加强经典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自身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加强经典阅读,领悟国学经典的含义与真谛,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经典。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补充,做到使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经典文化内涵,从而自觉地从内心接受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诵读前要让学生明确其学习意义 经典诗文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意义,但多数学生并不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诵读前先要为学生初步的讲解经典诗文,让学生感受到诗文的魅力所在。并理解其在当今时代对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深远的意义。 三、传授正确的诵读方法

吟诵、熟读,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情感、读出境界!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激发他们吟诵经典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唱一唱的方法,配以与经典吻合的音乐,让课堂后气氛活跃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还可以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经典诵读中进行运用,丰富古诗词教学的资源,把枯燥无味的古板文字转变为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字字详解的,也不可能完全明白所读的内容,只要大概领略就可以了,在他逐渐长大的岁月里,这些早先积累的东西,会慢慢反刍,慢慢沉淀,最后转变成语言的营养。 四、采用激励评价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成长。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等形式评选优秀人员,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等学生自命的官衔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除此之外,我还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展示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 学课堂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对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帮助。”昨日,市人大代表、长沙市有志记忆学校校长杜有志建议,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几乎全部家长支持学校开国学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据了解,教育部2010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国学经典诵读。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一些中小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到了学校的课程中,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有的学校还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到了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之中。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杜有志代表说,学校教学的国学经典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平日里大家说得比较多的国学启蒙经典;也有《声律启蒙》、《古代名句选读》、《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书籍,此外还有著名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国学经典还可以引领我们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杜有志代表介绍,几乎100%的中小学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诵读应列为中小学必修课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湖北、重庆、浙江、山东、河南等地中小学试点推行了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做人、做事哲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杜有志代表表示,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建议,长沙市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列为必修课,每周至少开课一课时。他还建议,要对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诵读、书写、讲解三个方面,根据学校和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进行辅导和讲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和应用,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优雅的人格。 “也可以把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立志教育、礼仪教育结合起来,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结合起来,使诵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三年级

《弟子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

“国学进课堂”应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国学进课堂”应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如果,对于国学经典的核心内容还是不清楚,对如何学国学经典才能知行合一还是不明白,、人们对国学经典还只是供奉思维,那么即便将教材中的国学内容增加更多,国学热也还是一种不真实的虚热。 “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该社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将发生变化,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如获通过,这批教材将于明年9月开学进入学校课堂。记者采访发现,在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迎来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或将成为趋势。(11月3日京华时报) 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学术,凝聚无数代人智慧、经验、思想的国学无疑是传统知识的宝库,是现代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对象。而初中生正值学习的旺盛期,与价值观的形成期,在此阶段加大学习国学的力度,也确实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将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再加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国人的道德与价值观呈现出混乱、混沌的状态,从国学中汲取营养,以国学修身养性,用国学指导生活,也就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这大概就是初中语文教材加大国学篇目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 但国学又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也不仅仅是文本的记载,对国学的学习必须符合国学的规律、文化的规律、时代的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出国学的价值,以及国学的作用。这不是功利的学习态度,相反,如果不问国学的具体内容,不问国学学习的方法,不问国学与时代对接的问题,以为国学就是救世的灵丹妙药,以为国学的学习只是通篇背诵,甚至是读经运动,则最终的国学学习可能在热中快速地趋冷。毕竟,作为一种文化,其根本的作用不是填充人们背诵的内容,而是成为促进人生存和发展的东西。这也是国学学习的最终价值所在。如果,一个人满腹经典语句,但根本不懂其意,不知践行,这样的国学学习就是徒有其表。 因此,国学进课堂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首先,国学的内容不能表层化、狭窄化。所谓不能表层化,就是必须明确国学的核心是什么。法国文化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文化概念——“长时段文化”,指文化中变动最慢的文化,这是一种文化之魂,是文化的核心。相对而言,那些外在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容易变动、更替很快,只有文化之魂才是恒久不变的。因此,必须打捞国学文化中的核心与灵魂,而不是将学习放在细枝末节或外在形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

5.6国学小讲堂演讲稿

国学小讲堂演讲稿 五年六班大家好,今天的国学小讲堂又开讲了,我是来自五年六班的小讲师董力齐,我是小讲师李思媛,我是小讲师郑子怡,我是小讲师孔雯。今天我们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明清小说。 董力齐: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记载的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於元末明初写定。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李思媛:水浒传《水浒传》描述的是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原名

让国学走进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上传: laihuimei 更新时间:2011-11-9 阅读:514 ——赴深圳培训学习心得 赣县特殊教育学校王芳培训内容:2011第三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会议 培训时间:2011年9月22日至9月24日 培训地点:深圳大学、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 具体安排如下: 9月22日上午到深圳大学报到,然后举行开幕式。下午育灵童研究院院长李灵玲进行专题培训、听武洪钧特级教师的名师讲座; 9月23日上午至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由肖胜博研究员进行有关蒙学学段(低年级段)的经典解读与内容选择、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及方法的课程规划培训,接着倾听卓雅小学陈斌校长的经验分享,然后进行由卓雅小学吴萍霞老师以蒙学学段《三字经》为内容的名师观摩课,最后听朱洪甫特级教师与郭家齐教授的名师讲座。下午由沈广斌副院长进行有关子史集学段(高年级段)的经典解读与内容选择、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及方

法的课程规划培训,然后听武宏钧(特级教师)以子史集学段《老子》为内容的名师观摩课,最后听由朱红甫(特级教师)以四书学段《论语》为内容的名师观摩课; 9月24日在深圳大学由林志明(研究员)进行有关四书学段(中年级段)的经典解读与内容选择、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及方法的课程规划培训,接着听陈建先(特级教师)的名师报告,最后听李银军校长的经验分享,最后听取李灵玲院长的专题讲座。 此次培训由北京育童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以及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 为主办单位,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研究”课题组为协办单位举办的一次针对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将学到的知识与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docx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传统文化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 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 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 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 最有价值的典范性着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 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 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6. 自由练习朗读 4.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 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小学国学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 ——马江学校小学四年级 为了积极贯彻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传统经典文化积累的成果,本学期我班打算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活动的意义 1、通过采取多种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3、通过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等经典国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既加深了文化底蕴又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 二、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 为了切实抓好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在班上多给学生宣讲国学经典,让其了解国学的重要性。 (二)、拓宽领域,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要求班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摘抄《弟子规》,反复诵读并践行。把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友爱,礼貌待人,提高修养。 2、班级通过国学宣传栏等形式体现出国学经典的内容,使学生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3、有选择性地进行几次国学经典多媒体教学,采用视频、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三字经》、《弟子规》其中的含义,学以致用。正真达到“学习经典文化,感悟人生哲理”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诲之义,以及如何立身处世,修身治学!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礼仪的好学生。 4、利用语文课、读报课前几分钟,学生集中齐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同时注重平时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教育的方式尽量多样化,既可以熟读成诵,又可以灵活处理,增强趣味。 5、班上同学分为5组(每组6人),进行一次国学经典知识抢答大赛并评选出前三个优秀小组和前三名国学知识王,对于获奖的同学颁发一定的奖励。 备注:四年级国学经典推荐书目《三字经》、《弟子规》、《明日歌》、《归园田居》、《钱塘江春行》、《虞美人》、《滁州西涧》、《忆江南》、《龟虽寿》、《使至塞上》、《清明》、《登幽州台歌》、《春夜喜雨》、《小儿垂钓》、《小池》等。 2014/3/17

国学经典进课堂实施方案

文富市镇黄塘完小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组织机构: 组长:周国发 副组长:周铁山、马晓阳 成员: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及品生课、品社课教师 四、课程实施范围:语文课,品生课,品社课 五、课时设置 1、每天晨读开设1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2、语文、品生、品社课前的三分钟训练,品生、品社的课程关

注点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国学经典培训。首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国学经典集中学习;其次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系列培训,再让其就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内容进行自学,就国学经典教育课通过网上学习等形式来认识,并利用好学校的教研活动来交流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2、开展系列国学经典教育的研讨活动。鼓励我校教师大胆尝试上国学经典研讨课,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展板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两周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进行展览。 (2)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每学年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3)比一比: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 5、与家长共同进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学)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对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人文素养、性格养成都有很大帮助。”昨日,市人大代表、长沙市有志记忆学校校长杜有志建议,让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 几乎全部家长支持学校开国学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据了解,教育部2010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国学经典诵读。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一些中小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到了学校的课程中,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有的学校还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到了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之中。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杜有志代表说,学校教学的国学经典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平日里大家说得比较多的国学启蒙经典;也有《声律启蒙》、《古代名句选读》、《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书籍,此外还有著名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国学经典还可以引领我们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杜有志代表介绍,几乎100%的中小学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诵读应列为中小学必修课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湖北、重庆、浙江、山东、河南等地中小

学试点推行了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做人、做事哲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杜有志代表表示,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建议,长沙市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列为必修课,每周至少开课一课时。他还建议,要对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诵读、书写、讲解三个方面,根据学校和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进行辅导和讲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和应用,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优雅的人格。 “也可以把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立志教育、礼仪教育结合起来,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结合起来,使诵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国学课堂游戏

暂时就18个小孩要来。 这是暂定的分组。 红队“绿队 王欣然李牟呈祥 朱星宇刘以恒 田焘玮田泽霖 默鹏羽王庭帧 卢婉婷许宸 李卓儒赵莹瑞 路卓飞航天驰 毛宇行戴敬人 贺天成李闻川 游戏流程 1分组: 带队老师发数字,小朋友们可以贴到脸上手上身上均可 2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加演示 下面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是“好习惯,我做主”。 游戏分为两部分,老师先带小朋友玩第一部分。 游戏是这样的,两组小朋友站在你们面前的起始线处,一会老师宣布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开始跑到箱子里挑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习惯,然后跑到对面的黑板上把它贴到黑板上固定。然后快速跑到起始线处跟第二个小朋友击掌,第二个小朋友再重复前一个小朋友的行为,就这样知道最后一个小朋友跑到起始线处算游戏结束,比比谁找的习惯最棒。 哪组小朋友的黑板上的习惯最好。这个第三节课的时候老师会给大家揭晓。 这个游戏考验小朋友对好习惯认识的能力。 3游戏开始 小朋友把自己挑出的好习惯贴到黑板上并跑回到原地 4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自己选出的习惯吧 4游戏第二步 下面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每队自由组成三组,每组挑选一个小朋友,去黑板前面选出自己组挑选出的习惯,然后这组就要把自己挑选出的习惯表演出来。两队分出的三组,一组对一组轮流PK,游戏结束后,表演优秀的小朋友会得到小礼物。 下面是25个好习惯 1 勤思考,多动笔,错题收录助记忆。 2 先做作业后玩耍,按时作息有规律。 3 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4 学前要预习,学后快复习。 5 答问题声音响,别人讲认真听, 6 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 7 遇到困惑自己查资料解答。 8 学习内容落实到行动上。 9 主动杜绝干扰,如音乐、零食、游戏。 10 读书、听课、写作业、考试做到专心。 11 先完成学习再做下一件事。 12 学习时,一项内容做完再做下一项。 13 学习有计划。 14 严格执行计划,抓紧时间往前赶。 15 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部分,反复琢磨,直到彻底明白。 16 及时向人请教有疑问的地方,直到完全清楚。 17 学习时积极思考,有疑问就记下来。 18 房间整洁,墙壁干净。 19 书桌上书本文具放置整齐。 20 完成学习后,整理好课本文具和书包。 21 写字、写作业前,先静心定心。 22 看完书后放回原处。 23 书籍课本分类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排列整齐。 24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 25 如果书有缺损把它修补好。

学校“ 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方案

学校“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 二、制定诵读内容 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一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 二年级学生背诵《千字文》 三年级学生背诵《古代名句选读》、《二十四孝顺故事》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时间

1.各班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本周古诗文诵读任务的分配,并进行内容的理解。例如: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通过故事导引,启示身心等环节进行教授。三年级学生背诵《小学生古诗必背70首》。首先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类:写景篇、状物篇、言志篇,然后对系列组诗进行推荐,将经典诗句摘录,并学会引用。 2.利用每节课的课前诵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本周所出示的诵读任务。 3. 建议学生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