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热点0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备战2018年高考之聚焦生物实验热点Word版含解析

热点0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生物学家不断观察生命现象,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在这些探究过程中,经典生物实验无一例外在选择实验材料中有其独到之处。鉴于此,选择理想的生物实验材料是生物科学实验、生物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之一。而选择适合的生物实验材料是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的关键。

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生物材料应是当地较常见、易于获得的材料。

2、选择的生物材料应健壮、新鲜。健壮的生物材料新陈代谢才旺盛,生物学特征才明显,用作实验效果才好。

3、选择的生物材料应价格便宜、成本低廉。这是做任何实验都必需考虑的经济因素。

4、最关键的选择原则应该是遵循实验目的与要求。

考向1 有色、无色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有色、无色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几乎不含DNA 、RNA )。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3.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4.在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5.可溶性还原糖鉴定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它们不含还原糖

6.颜色深浅与所鉴定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明显。

1.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错误的是 A .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 B .花生种子——油脂鉴定 C .甘蔗——还原糖鉴定 D .白面馒头——淀粉鉴定 【答案】C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答案】B

【解析】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加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的大液泡,由于此时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观察到的无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应较小,A错误。

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法使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发现首先从细胞的角隅处开始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使溶液浸润整个标本,C错误。第一次显微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现象,以便于和实验中的现象变化进行前后对照,因此不能省略,D错误。

考向2 实验材料的生理状态

实验材料的生理状态的选择

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这些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或植物的雌蕊(雄配子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

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

4.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

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鸡蛋清作为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时,因其较黏稠,故使用时需稀释。

3.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

A.选取一个细胞不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B.解离时仅使用质量分数15%的盐酸使细胞分离

C.应选择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真核细胞作材料

D.如果在视野中不能观察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答案】B

【解析】经过解离步骤细胞死亡,故选取一个细胞不可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A正确;解离时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使细胞分离,B错误;应选择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真核细胞作材料,C正确;如果在视野中不能观察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正确。

4.对燕麦幼苗分别做如下处理,然后都在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A. B.

C. D.

【答案】C

5.下列对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的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C

【答案】

其他实验材料的选择

归纳总结

教材实验的“一材多用”

有些实验所用的生物材料相同,对于这一类材料可进行归纳记忆。如洋葱、口腔上皮细胞、酵母菌等。例如,洋葱在实验中的应用。

6.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A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只进行无氧呼吸

C .可能死亡

D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装置一中NaOH 溶液可以吸收装置内的CO 2,则装置一内气体变化只是由O 2体积变化引起的;装置二中蒸馏水对气体变化没有影响,则装置内二气体变化是由O 2、CO 2体积变化共同引起的。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CO 2的体积等于消耗O 2的体积,则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A 错误;只

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放出CO2,则装置一中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液滴右移,B错误;若酵母菌死亡,则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消耗O2、放出CO2,但是放出CO2的体积大于消耗O2的体积,则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D正确。7.请分析关于食品检验的设计,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1.下面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A

B.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

D.红色、苏丹Ⅲ染液、果糖

【答案】C

【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

糖,蔗糖是非还原糖,C项正确。

2.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可选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B.所用盐酸的浓度和作用都相同

C.染色前都要用清水处理

D.都需要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答案】B

【解析】两个实验都可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二者所用盐酸的浓度分别为8%和15%,作用分别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使细胞分散,B错误;都需要用清水洗去多余的盐酸,都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C、D正确。

3.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答案】A

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大

B.滴加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比0.3 g/mL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长

C.用任何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都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D.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又复原,说明此细胞是活细胞

【答案】D

【解析】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小,A错误;滴加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比0.3 g/mL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因为浓度大,失水快,B错误;用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同样可引起细胞质壁分离,C错误;

只有活的细胞才能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所以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又复原,说明此细

胞是活细胞,D正确。

5.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b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c组和d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结构使酶失活

D.c组和e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答案】D

6.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答案】C

【解析】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A正确;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B正确;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它们都溶于无水乙醇,C错误;研磨时加入SiO2(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D正确。

7.下列关于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制片的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细胞内连续变化的过程,原因是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被杀死

C.龙胆紫溶液属碱性染液

D.利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材料的原因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无叶绿体,避免颜色干扰

【答案】A

8.下列有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

B.严格的自花传粉,开花授粉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答案】B

【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错误;孟德尔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孟德尔采用了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D正确。

9.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

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②

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极性运输D.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答案】D

10.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答案】B

【解析】用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值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 正确。

模型22 血糖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2018年高考生物之模型解题法(原卷版)

模型22 血糖调节问题的分析 1.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某研究室对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可矫正过度肥胖老鼠的生理缺陷。 过度肥胖老鼠服用阿司匹林三周后,注射胰岛素,120分钟内血糖含量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司匹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阿司匹林对老鼠的过度肥胖有治疗作用 乙:注射胰岛素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老鼠血糖在60分钟内明显下降 丙:对照组老鼠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 丁:服用阿司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得以发挥作用降低血糖 A.丙、丁 B.乙、丙 C.甲、丁 D.甲、乙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注射胰岛素后,60分钟内血糖含量明显下降,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血糖含量变化不大,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恢复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不敏感。 2.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一段时 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若,则表明X有降血糖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 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答案】(1)血糖浓度X溶生理盐水血糖浓度 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 (2)患糖尿病正常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 【解析】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变量的控制及实验结果分析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1)根据实验目的“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可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降血糖物质X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血糖浓度。所以,在实验开始前要测定小鼠血糖起始浓度,以便和实验后的血糖浓度进行比较。依实验目的,实验组应注射一定量的X溶液,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实验组、对照组小鼠血糖浓度并与起始浓度进行比较,若实验组的血糖浓度降低,而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则说明X有降血糖作用。(2)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所以实验组要选择患糖尿病的小鼠。欲判断血糖浓度是否降到正常范围,在设置对照组时,应设置患糖尿病小鼠及正常小鼠两组,所以对照组2应为正常小鼠。在实验过程中应给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X溶液,给对照组1和对照组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2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1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说明物质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1.血糖调节曲线的分析判断 近年高考题常以坐标曲线的形式考查血糖调节,对于这些曲线,首先要看清纵坐标表示的是什么。 (1)若纵坐标表示胰岛素的相对含量,可根据胰岛素含量的起点和进食(或向体内注射葡萄糖)后胰

2铝热反应-备战2018年高考之聚焦化学实验热点含解析

专题12 铝热反应 1.定义 铝热剂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的化学反应,称为铝热反应. 2.反应原理:2Al+ Fe2O32Fe+ Al2O3 注意: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Fe2O3、FeO、Fe3O4、Cr2O3、V2O5、MnO2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③要使用没有氧化的铝粉,氧化铁粉末要烘干. ④KClO3作为引燃剂,也可以用Na2O2代替。实验时可以不用镁条点燃,而用在氯酸钾和白糖的混合物上滴加浓硫酸的方法来点燃. 3.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实验现象是当外露部分镁条刚刚燃烧完毕时,纸漏斗内混合物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落下的是铁珠)。

4.应用 (1)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Cr、等。 (2)焊接钢轨等大截面钢材部件。 (3)军事上可以制作铝热弹等强杀伤性武器。 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0 mol·L-1盐酸中,得溶液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产物中的单质B是________.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含参考答案及过程详解)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生物 (全国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真核细胞的核中 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2018年《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案+作业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小题)1.(2018·上海卷,9>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 是( > A.纤维素和尿素 B.脂肪酸和磷脂 C.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 D.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答案C 解读A项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为C、H、O,而尿素为C、H、O、N; B项脂肪酸的元素组成为C、H、O,而磷脂中还含有P和N元素;C 项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项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而血红蛋白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 H、O、N等。b5E2RGbCAP 2.(2018·常州模拟>下列有关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浆中含有的HPO错误!与pH稳定有关B.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核酸、脂肪等C.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都含有 P D.P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读人体血浆中含有的HPO错误!是血液中缓冲物质的组成成分 之一,与pH稳定有关。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含P。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都含有生物膜结构,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基本骨架,P在维持各种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上有重要作用。p1EanqFDPw 3.关于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酵母 菌既可在DNA水平也可在染色体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DXDiTa9E3d C.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D.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答案A 解读 错误!错误!RTCrpUDGiT 错误!5PCzVD7HxA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加强课5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学案(2021年整理)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加强课5 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加强课5 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加强课5 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学案的全部内容。

考点加强课5 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 植物激素调节为实验命题的较好素材,常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背景,考查分析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这与新高考导向一致,备考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错误! 【例证】(2017·海南卷,26)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生长素用量(mg·枝-1)处理枝条数 第90天存 活枝条数 第90天 存活时的 生根枝条 数 首次出根所 需天数 050501275 0.550504030 1.050504325 1.550504130 2.050433830 3.050373333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

最新-2018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预测演练8 精品

三维设计2018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恰当的实方法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关于实验材料选择或实验方法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还原糖鉴定时,可以选择含糖丰富的甘蔗为实验材料 B.进行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采用引流法可使细胞处于不同的液体环境中C.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观察细胞中DNA、RNA分布时,甲基绿吡罗红染液要现配现用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取。 答案:A 2.下列关于酒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苏丹Ⅲ的浮色 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促进染色体着色 C.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当酒精含量达到一定量时可抑制发酵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试剂的选取。 答案:B 3.葡萄生长需要强光照、适宜温度,春季大棚中的弱光、低温条件影响其生长。科研人员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研究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为葡萄的大棚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的基本步骤如下:①挑选长势相同、具有5~6片真叶的某种葡萄幼苗平均分成三组,分别在常温25℃、低温15℃及5℃的环境中培养8天,然后恢复常温培养4天。 ②在培养的0、2、4、6、8天和恢复常温培养的第2(R2)天、第4(R4)天,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测定。 ③记录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中测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低温条件下,植物体内可产生大量的活力氧,活性氧的累积可引发膜脂过氧化,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之一是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最重要的清除活性氧的酶之一,对保护膜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膜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膜脂过氧化会影响系统的________。 (3)综合图1、图2所示结果:15℃的低温处理,对葡萄幼苗造成的伤害是________(可逆、不可逆)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答案:(1)25℃(或:常温)条件下培养的葡萄幼苗(不同温度处理下)SOD活力和MDA的含量 (2)磷脂结构和功能(流动性或选择透过性)(答出其中一项合理即可) (3)可逆恢复常温培养后,MDA含量接近正常值

2019年备战高考: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 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十二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讲义北师大版

热点题型十二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一、兴奋传递中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Ⅱ(电极分别在R、S的细胞外侧),给予P点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刺激S点,电表Ⅱ将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刺激S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刺激P点,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审题关键 (1)①→②电位变化是因为发生钠离子内流导致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 (2)刺激S点,兴奋能先后传到S点和R点,所以电表Ⅱ将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会有两个方向不同的峰值,如下图所示: (3)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所以刺激P点,兴奋只能传到R点,所以电表Ⅱ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答案 B 1.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偏转问题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偏转问题

(1)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1.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图5 B.b点对应图3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 答案 D 解析在a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所以没有电位变化,A项错误;在b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对应图5,B项错误;在c 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c点和d点间有突触间隔,所以图3中间在横轴的时间要长一点,C项错误;在d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位只发生一次变化,对应图4,D项正确。 2.(2018·六安一中月考)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 注: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答案 D 解析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在f点

必杀02(能力闯关)选择40题-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必杀200题(原卷版)

必杀02(选择题能力闯关40题) 1.黄瓜是最普遍的大棚栽培蔬菜之一。图1为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大棚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示意图,图2为25℃时黄瓜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在某一状态下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 B 点处,影响黄瓜叶片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 B .15℃时黄瓜叶片释放的2O 量刚好达到最大值时对应图1中的 C 点 C .图2中甲释放的2O 量和乙释放的2CO 量相等时应对应图|中的 D 点 D .据图1分析,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q 时黄瓜的产量较高 2.黄嘌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体内黄嘌呤氧化酶缺陷,导致次黄嘌呤不能氧化为黄嘌呤,黄嘌呤不能进一步氧化为尿酸,从而出现嘌呤代谢障碍。如图是某黄嘌呤尿症患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不考虑突变和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2为纯合子,则℃-4为杂合子 B .若℃-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2是杂合子

C.℃-1和℃-2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 4 D.患黄嘌呤尿症的个体要避免摄入富含黄嘌呤的食物 3.信号肽假说认为,翻译时,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首先合成信号肽,信号肽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SRP再通过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将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肽链在内质网腔中继续合成并被初步加工,同时核糖体发生解聚,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在内质网中的初步加工只有ATP供能 B.过程℃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肽链的信号肽被切除后即为成熟的分泌蛋白 C.若基因中编码信号肽的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内质网无法对多肽进行加工 D.信号肽借助信号识别颗粒将信息传至内质网膜上,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4.某羚羊种群中雌雄羚羊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已知该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70%,b 基因频率为30%。在60年时间内经历多次繁殖,第一个20年B,b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第二个20年,B 基因频率由70%降为30%,第三个20年,B基因频率保持30%不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第一、第三个20年的时间段内,该羚羊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42% B.在第一、第三个20年的时间段内羚羊虽多次繁殖,但后代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C.经历60年后,该羚羊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b基因占据进化的优势 D.若B,b只位于X染色体,60年后该羚羊种群中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5%,35% 5.将一个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其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类型的拟核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拟核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分子磷酸基团相连

必杀06(能力闯关)实验20题-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必杀200题(原卷版)

必杀06(实验能力闯关20题) 1.下列与教材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②“探究温度对淀粉酶的影响”实验中,将酶溶液及底物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处理后再混合;③设计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淀粉作为底物;④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⑤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⑥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⑦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 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原理做了两组实验。甲实验:将不同植物的成熟细胞同时放入某一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以比较细胞液浓度大小。乙实验:将同一植物相同成熟细胞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以比较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已知两组实验中细胞均一直保持活性,下列关于甲、乙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实验质壁分离达最大程度时,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 B.乙实验细胞吸水达到最大程度时,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 C.甲实验细胞开始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其细胞液浓度越小 D.乙实验细胞相同时间内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外界蔗糖溶液浓度越大 3.下列关于科学方法与科学史实验的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科学方 法 实验 A 荧光标 记法 鲁宾和卡门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B 提出假 说罗伯特森在光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由蛋白 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C 建构模 型 辛格和尼科尔森通过对细胞膜的成分分析,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 对照实 验恩格尔曼用水绵、好氧型细菌等材料进行实验证明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 光合作用放氧 A.A B.B C.C D.D

专题04 模拟调查类实验-【高分攻略】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项突破(原卷版)

专题04 模拟调查类实验 一、操作流程模板 二、调查类实验 实验名称 调查对象 统计方法 计算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人群 汇总法 发病率=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 ×100%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个体总数(N )/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n ) =再次捕获个体数(M )/重捕的标记个 体数(m ),以此来估计种群密度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样方法 种群密度=所有样方种群密度之和/ 样方个数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农田生态系统 汇总法 能量传递效率=第n +1营养级同化 的总能量/第n 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 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样地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①调查选材:为使实验获得成功,常选用一些容易调查的对象,如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选

择容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蚜虫、昆虫卵、跳蝻和蚯蚓等动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人群中常见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随机抽样调查,且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展开调查。 ②随机调查:调查的随机性决定了调查的准确性,所以应做到无区别对待调查对象,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③辨析常见的四种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 调查方法适用范围 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样方法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虫卵 显微计数法 肉眼看不到的细菌、酵母菌或血细胞 (抽样检测法) 取样器取样法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因存在叶绿体,利于观察质壁分离实验 B.为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所调查的患者数量应该足够多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中的氧元素主要来自H2O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某学习小组以“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分别为() A.白化病在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B.青少年型糖尿病在人群随机抽样调查C.血友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D.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调查 3.由于调查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抽样来调查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B.调查植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抽样进行调查 C.统计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 D.调查某一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抽样进行调查 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测量静息电位时需将电流表的两个微电极分别置于膜内外两侧

1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取-备战2018年高考之聚焦化学实验热点含解析

专题11 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原理 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酯化反应中的脱水方式。用含有示踪原子的CH3CH218OH与CH3COOH反应,经测定,产物 中含有示踪原子,说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化学方程式:+ +H2O 2.实验装置 3.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

挥发而方便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浓硫酸一方面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另一方面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挥发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乙醇易溶于Na2CO3溶液,有利于乙酸乙酯与乙酸、乙醇的分离。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时易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 4.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3 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按图示连接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 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5.实验现象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6.实验结论 在有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微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7.注意事项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2)为防止试管中液体在实验时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在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或沸石。 (3)玻璃导管的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以防液体倒吸。 (4)开始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减少乙醇和乙酸的挥发;待有大量产物生成时,可大火加热,以便将产物蒸出。 (5)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兼冷凝作用。 (6)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①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加热将酯蒸出;③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加装冷凝回流装置。 浓硫酸溶于乙醇或乙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将乙醇、乙酸、浓硫酸混合时,一般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冰醋酸。 苯甲酸乙酯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常用于配制香水、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是一种重要的化工 原料。苯甲酸乙酯可以由苯甲酸与乙醇在硫酸的催化下来合成,化学方程式和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去)如下: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1 与酶相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原卷版)

专题01 与酶相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中三类变量的分析 对三类变量的要求是:自变量可操作、因变量可检测,无关变量可控制。 二、实验设计中必须坚持的单一变量原则 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以确保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 三、利用5步分析法解决酶的科学探究题 四、探究酶的化学本质

五、验证酶的专一性 (1)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2)设计方案示例 (3)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六、验证酶的高效性 (1)设计思路:将用酶催化的反应与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进行对照,即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2)设计方案示例 七、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1)实验设计思路

⎭ ⎪⎬⎪⎫底物+T 1pH 1+酶液底物+T 2pH 2+酶液 底物+T 3 pH 3 +酶液 ⋮ ⋮ ⋮ 底物+T n pH n +酶液――→检测 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存在量 (2)操作步骤 易错警示 (1)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加热本身也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加快。 (2)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条件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时反应物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3)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最好不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是否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等还原糖,因为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样原处于低温条件下的淀粉酶的活性会慢慢恢复,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导致形成错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4)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粉酶作用于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发生了水解。 (5)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而不能选用碘液,是因为_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__。 (6)探究酶的适宜温度时: ①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_H2O2受热易分解__。 ②若选淀粉和淀粉酶,检测试剂不应选用斐林试剂,因为_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__,而本实验需严格控制温度。 (7)在酶的最适pH 探究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不同pH 条件下,然后再将同一pH 条件下处理的底物和酶混合,而不能把酶加入反应物中后,再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 (8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对照组应_加入无机催化剂__;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时,对照组应_不加催化剂__。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备战2018年高考之聚焦化学实验热点含解析

专题06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1.实验操作及现象 (1)在一支溶有二氧化硫的小试管中加入几滴品红溶液(所加品红溶液不可过多,否则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和观察到明显现象时所需时间)。 (2)振荡试管观察变化,发现溶液颜色褪去。 (3)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之后,再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稍稍加热,可观察到品红溶液很快恢复红色. 2.实验分析 (1)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但这种无色物质在加热等反应条件下又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2)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可以加一份空白品红溶液作对比,以便于观察比较。3.常见漂白剂的漂白机理

1.SO2鉴别的一般方法 (1)利用物理性质鉴别 气味:用标准的闻气体气味法,SO2有刺激性气味。 (2)利用化学性质鉴别 ①氧化性:与硫化氢气体混合,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②还原性:将气体通入稀氯水中,使氯水褪色;将气体通入稀溴水中,使溴水褪色;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将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将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产生沉淀。(3)漂白性: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又恢复. 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流程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

设计否除尽⇒检验CO2 选用试剂品红溶液 酸性 KMnO4溶 液 品红溶 液 澄清 的石 灰水 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 变浑 浊 注意: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 下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题06 实验探究题—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之【考前抓大题】(北京专用)(原卷版)

大题06 实验探究题 1.近年来发现,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抗冷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者以李果实为材料研究了SA和ABA在采后果实抗冷害过程中的作用。 (1)李果实在低温下贮藏时,细胞膜脂由液态变为凝胶态,细胞膜_______增大,导致胞内离子等物质渗出,果实代谢失衡,最终出现果皮凹陷、褐变等冷害症状。 (2)将李果实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溶液浸泡后晾干,置于-80℃贮藏一段时间,统计冷害发生率,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 ①本实验中对照组应使用________浸泡李果实。对照组中由于______的作用导致冷害发生率略低于钨酸钠组。 ②结果表明:________,且________的作用依赖于_______。 (3)进一步探讨ABA抗冷害的调控机制时,发现SA和ABA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减轻对细胞膜的伤害。H2O2能参与自由基的调控过程,延缓冷害的发生。据此提出假说:ABA通过H2O2的信号途径起作用。请从A~E中选择合适的处理并预期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为上述假说提供新的证据。 A.SA B.H2O2 C.SA+H2O2清除剂 D.ABA+H2O2清除剂 E.钨酸钠+H2O2组别处理预期实验结果 1 对照组冷害发生率: 2 ABA 第2组低于第1组 3 ①______ 第3组②______ 4 ③_______ 第4组④______ 2.慢阻肺病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为研究冬虫夏草在吸烟引起的慢阻肺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1)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多,染色体两端的端粒_________(填“变短”或“变长”或“不变”)或染

揭秘02 实验试剂或药品的选择和使用-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全揭秘(解析版)

热点 02 实验试剂或药品的选择和使用 实验试剂、药品的种类繁多,同一种试剂或药品在不同实验中的浓度和作用不尽相同,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试剂或药品的组成、浓度和作用,以便选择和使用。 考向1 检测试剂的选择和使用 高中实验中常用的检测试剂(药品)及其作用和检测原理试剂(药品)试剂组成、作用及检测原理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 CuSO4溶液;用于鉴定还原糖,需现配现用和水浴加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班氏试剂 班氏试剂由A液(CuSO4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Na₂CO3溶液)配制而成。作用 及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苏丹Ⅲ染液用于鉴定脂肪,脂肪与苏丹Ⅲ染液相遇会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结果呈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用于鉴定脂肪,脂肪与苏丹Ⅳ染液会发生颜色反应,结果呈红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用于鉴定蛋白质或多肽,蛋白质或多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碘液用于鉴定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甲基绿和吡罗红色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中,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染色,甲

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健那绿染液 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CO2;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CO2;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二苯胺试剂用来鉴定DNA;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蓝色 易错易混 1.有机物的鉴定原理: ①斐林试剂作为氧化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OH)2被还原成Cu₂O,呈砖红色。 ②双缩尿试剂能鉴定蛋白质,二者发生反应使溶液呈现紫色。 ③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都能用来鉴定脂肪,但用苏丹Ⅲ染液时可见橘黄色脂肪颗粒,用苏丹Ⅳ染液 时可见红色脂肪颗粒。④二苯胺试剂常用来鉴定DNA,DNA与二苯胺试剂反应呈现蓝色。 2.染色剂本身的颜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本身呈蓝色,而二苯胺试剂呈无色。 3.外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鉴定还原糖或DNA时必须进行水浴加热,鉴定蛋白质时必须先加双缩尿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再加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1.观察菠菜叶片叶绿体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应使用的染色剂是 A.无需染色;健那绿 B.甲基绿;派洛宁 C.甲基绿;苏丹III染液 D.苏丹III染液;无需染色 【答案】A 【解析】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

2022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训练:专题01 观察类实验(学生版+解析版)

专题01 观察类实验 观察类实验总结 关注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 高 一、选择题

1.洋葱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下列有关洋葱及其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原生质层的位置 C.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提前一天用解离液充分浸泡洋葱根尖 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可用按压方式使细胞分散开来 2.(2020·北京卷,5)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 B.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 C.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D.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畸变) 3.(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调)在“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保证组织中的细胞充分分离开 B.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解离液 C.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图丙细胞的一半,但二者的核DNA 数量相等 D.统计视野中处于图乙、丙、丁时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 4.某研究小组用苔藓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直接用苔藓叶片做成装片观察 B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 C .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D .用菠菜叶进行实验,应撕取上表皮制作装片 5.(2019北京卷·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 ) 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实验集中专项训练05 探究类实验(原卷Word版)

专题05 探究类实验 探究类实验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一、选择题 1.(2020·河南郑州一模)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B.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C.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 D.如果在时间t2时,向B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该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B组产

物总量将增加 2.(2021·吉林省调研)下列关于实验中“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定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处理,再调节pH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过氧化氢酶进行实验一定能成功 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持续加温一定会使卫生香的复燃更猛烈 D.探究人体消化酶的最适pH时,一定要先将水浴调整到相同且适宜的温度 3.(2020·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 ℃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光条件下,液滴向左移动 B.在有光条件下,液滴向右移动 C.在有光条件下,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代表光合速率 D.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 4.(2021·西安模拟)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的CO2浓度在恒定水平。下列几种实验结果(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 B.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 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 D.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 5.在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能设置两个实验组,互为对照实验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产物不同,即酒精和CO2构成对照实验 C.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D.只要实验现象明显,有无对照实验对实验结论没有影响 6.(2021·湖北黄冈调研)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