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8.2第一课时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周梅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节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我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课程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之后讲授的,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既是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为以后学习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奠定了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较为简便。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体会“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代入消元,使学生初步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为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引导,观察分析,合作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化归"思想。

由于学生已学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

题时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所以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列方程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练习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节课,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统一。

四、学情分析

1、乡镇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层不牢固,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数学能力不强,而且两极分化严重,总体数学水平有待提高。

2、七年级学生好动,当然好奇心也比较强,但能坚持认认真真完成一堂课学习的不在多数,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如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用亲和力的感染学生是课堂成败的重要因素。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著名的数学问题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头的10头

下有足共32只问鸡兔各几何

请问当下你敢吃笼中的鸡、兔吗?

先用抬腿游戏,引入新课,调起课堂气氛,再过渡到设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探讨如何解方程组,也就是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同学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化归思想)。

(生答):能(师总结)同学们,通过等量的替换,我们把二元方程变成了一个我们熟悉的、且能够解决的一元一次方程,这九给我们提供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某种思想方法。

设问二:怎样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设计问题的意图: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地揭示新课,且问题情境是常见的生活例子,又是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著名的数学问题,既增加数学文化,又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自然而然的课堂氛围。

2、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由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从而明确消元思想:由二元化为一元。

(3)过程强化,定势思维。

提供的例题1,让学生初步了解为什么要替换,怎么替换。并且让学生基本了解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方法——代入消元。并归纳和展示代入消元法定义。

提供的例题2、让学生学会观察,会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较为简便。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并且会按代入消元的步骤解方程组。从而对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更深刻的感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思想精髓。

(3)师生合作,发现规律

归纳:这种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思想方法,我们称为消元法,在消元法中我们消去一个未知数,消元是我们解方程组的关键(思想鞠躬精髓)。然后提示:我们是如何消元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把一个方程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再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这种消元法,我们称之为代入消元法。

(这样归纳后,学生对解方程组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晰,能够顺利地实现目标)

(4)巩固新知。

设置同步训练一1道和同步训练二4道,让学生能将学生学到新知识在实践做题中得到运用,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能按标准格式解方程组。

(5)定势思维,提升能力。

例二、(教师演练,总结步骤,定势思维)

得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变、代、求、写四个步骤。定势学生思维,明确做题步骤与解题方向。

解后反思,教师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等式变形),怎么选取要变形的方程?(注意变形技巧)。突破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较为简便。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②将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解出另一个未知数更简便呢?

(通过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更加明确。选择适当的变形方式,使运算简便其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代入消元法有时可消去x,有时可消去y。)(5)课堂小结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变:从方程组中选一个未知数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表示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方式;

②代:将变形后得到的式子代入方程组中的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③求: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写:写出方程组解。

(6)反馈练习,熟练技能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按照“为加强学生对H7N9和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用鸡兔同笼的经典数学问题入手,提示学生养成健康的食品安全习惯)的问题引入。

1、——寻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

3、——例题解析——归纳代入法”的思路进行设计;

4、——学生能熟练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把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认知内化,形成能力。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优胜教育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 ,则∠AOE= 0 。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F E O D C B A 3 2 1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

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索,逐步发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化二元——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了解“代人消元法”,并掌握直接代入消元法。 3.通过代入消元,使学生初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难点:体会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进行代入消元。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把3x+y=7改写成用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 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讲授新知 回顾上一节课的问题2。 在问题2中,如果设应拆除旧校舍xm2,建新校舍ym2,那么根据 题意可列出方程组。 y-x=20000×30% ① y=4x ② 思考:怎样解这个方程组? 分析:方程②表明,可以把y看作4x,因此,方程①中的y也可以看成4x,即把②代人①(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实际上此方程就是设应拆除旧校舍xm2,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把②代入①,得 4x-x=20000×30% 3x=6000 x=2000 把x=2000代入②,得 y=8000 所以x=2000 y=8000 答:应拆除2000 m2旧校舍,建造8000 m2新校舍。 这样就把二元转化为一元,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问题1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让学生自己概括上面解法的思路,然后试着解方程组。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加以引导。并总结出解方程的步骤。 1. 选取一个方程,将它写成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记作方程③。 2.把③代人另一个方程,得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4.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人③,求出另一个未知数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以上解法是通过“代人”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的,这种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想方法。讲解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和铺设合适的台阶,尽可能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思考和归纳概括,发现和总结出消元化归的思想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方程组中的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 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体会化归 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消元思想和选择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8.1中我们已经看到,直接设两个未知数(设胜x场,负y场), 可以列方程组 x y22 2x y40 += ? ? += ?表示本章引言中问题的数量关系。如果只 设一个未知数(设胜x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来解。 分析:[1]2x+(22-x)=40。 观察 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2] [2]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把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变形后代入第二个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正是下面要讨论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x+y=22说明y=22-x,将第2个方程2x+y=40的y换为22-x,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2x+(22-x)=40。解这个方程,得x=18。把x=18代入y=22-x,得y=4。从而得到这个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3] [3]通过对上面具体方程组的讨论,归纳出“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消元思想,这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所谓“消元”就是减少未知数的个数,使多元方程最终转化为一元方程再解它。 归纳: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4]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代入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代入法 一、本讲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会检查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灵活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方法。 二、本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和加减法。 2.难点:选用合理、简捷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关键:了解“消元法”的思想方法,设法消去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将“二元”转化成“一元”。灵活地运用“代入法”和“加减法”。 三、本讲重要数学思想: 1.通过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学习,领会多元方程组向一元方程转化(化归)的思想。 2.在较复杂的方程组解法的训练中,渗透换元的思想。 四、主要数学能力: 1.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及选用合理、简捷的方法解方程组,培养运算能力。

2.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五、化归思想: “解题就是把习题归结为已经解过的问题”这种关于解题的数学思想称为“化归”。它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事物可以互相转化。”的唯物辩证观点,是解数学题的一盏指路明灯。 本章中“化归”思想的突出运用有: 1.化陌生为熟悉。“化二元为一元”,化“三元为二元”。即将陌生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这种将陌生的问题化为熟悉的问题来处理,这是数学解题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应该深入地领会并自觉地运用到数学的学习中。 2.化复杂为简单。解方程组时,形式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往往难以直接消元或不便于直接消元时,一般要把它先化为形式简单的方程组然后再消元求解。 3.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利用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求解有关的应用题时,分析方法与解题步骤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通过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相等关系据此列出方程组。将应用问题“化为”解方程组的问题来解决。把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来处理,这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 六、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 1、已知甲数和乙数分别是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且有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全

2014年暑假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理想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则∠AOE= 0。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1) (2) (3) 3.下列说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4) (5) (6) 7.如图4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8.如图5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 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9.如图6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EOC,∠EOC=70°,则∠BOD=?______.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加减消元法教学设计 姓名初亚兵 工作单位濮阳县化肥厂职工子弟学校 学科(专业)初中数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加减消元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8章第二节第2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另一种消元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加减消元法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些特点和优越性。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置: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的对方程进行恒等变形使之便于加减消元; 3、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方法; 2、经历个体思考探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尝试、比较,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的习惯; 2、通过交流学习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消元化归思想。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三、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_第五章__相交线与平行线_教学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邻补角是() A. 和为180°的两个角 B. 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 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 D.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2.下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3. 如图4,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O,若∠COE=55°,则∠BOD的度数为) A. 40° B. 45° C. 30° D. 35° 4. 如图5,已知ON⊥l , OM⊥l , 所以OM与ON重合,其理由是() A. 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5.如图(1)所示,同位角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6. 如图6,属于内错角的是() A. ∠1和∠2 B. ∠2和∠3 C. ∠1和∠4 D. ∠3和∠4 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两次拐

弯的角度可以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8.如图(2)所示,∥,AB⊥,∠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A.60° B.50° C.40° D.30° 9.适合的△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A.60° B.50° C.40° D.30° 10. 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个。 ⑴时针运转过程;⑵火箭升空过程;⑶地球自转过程;⑷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 B. 2 C. 3 D. 4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课题: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 学习目标: 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学习重点: 熟练地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 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自学指导: 消元思想:未知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 代入消元法(代入法):用一个未知数的式子代替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求解的方法。 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 1.求表达式 2.代入消元 3.解一元一次方程 4.代入求解 5.写出答案 注意: 1.如果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不是1,一般选择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最小的 方程。 2.方程组中各项的系数不是整数时,应先进行化简即应用等式的性质,化分数 系数为整数系数。 3.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到没有变形的方程中去,不能代入原方程。 自主学习: 1.消元的概念,自学91页例1。 2.怎样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前准备: 1.已知2,2 ax y -=的解,则a= x y ==是方程24 2.已知方程28 -=,用含x的式子表示y,则y=,用含y x y 的式子表示x,则x= 导入 合作探究: 1、解方程组 y = 2x ① x + y =3 ②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 -y =3 ① 3x -8y =14 ② 3、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 (1) 25,34 2.x y x y -=?? +=? (2)23328y x x y =-??-=?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必做题: 1. 方程415x y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是( ) A.415x y -=- B. 154x y =-+ C. 415x y =+ D. 415x y =-+ 2..把下列方程改写成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的形式: 24 741)1(=+y x 46)33(2)2(+=-x y 3、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1)23328y x x y =-??-=? (2)355215s t s t -=??+=? (3)231625x y x y +=??=?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练习

.

1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y=1,当x=2时,y等于() A.5 B.-3 C.-7 D.7 12、已知x=2,y=-3是二元一次方程5x+my+2=0的解,则m的值为(A)4 (B)-4 (C )(D )- 13 、方程组的解是() A. B. C. D. 14、下列方程:①xy-3z=4;②+2y=3;③x+y+=0;④5(x-1)=6(y-2);⑤x+=2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 15、是方程ax-y=3的解,则a的取值是()A.5 B.-5 C.2 D.1 16、下列方程中,二元一次方程是(). (A)xy=1 (B)y=3x - 1 (C)x+=2 (D)x2+y-3=0 17、方程 有一组解是 ,则的值是(). (A)1 (B)—1 (C)0 (D)2. 18、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B )(C )(D )19、是方程ax-3y=2的一个解,则a为(). A、8; B 、; C 、-; D 、- 20、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 B 、 C 、 D 、 21、已知是方程kx-y=3的一个解,那么k的值是( ). (A) 2 (B)-2 (C) 1 (D)-1 22、二元一次方程2x+y=10的一个解是(). (A)x=-2,y=6 (B)x=3,y=-4 (C)x=4,y=3 (D)x=6,y=-2 25、如果是方程3x-ay=8的一个解,那么a=_________。 26、请写出方程x+2y=7的一个正整数解是______。 27、已知方程3x+5y-3=0,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 28 、已知方程,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则.29、已知 是方程的解,则。 30、若x-2y=3,则 31、已知是方程k x-2y-1=0的解,则k=________。 32、已知方程4x+5y=8,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_______。 33、已知│x-1│+(2y+1)2=0,且2x-ky=4,则k=_____. 34、若方程x-2y+3z=0,且当x=1时,y=2,则z=______; 35 、在方程中,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为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想方法。讲解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和铺设合适的台阶,尽可能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思考和归纳概括,发现和总结出消元化归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探索,领会并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根据方程组的情况,能恰当地应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和巩固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消元”思想,即通过消元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由此感受“划归”思想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是代入法的灵活运用,并能正确地选择恰当方法(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疑点是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解决办法是一方面复习用一个未知量表示另一个未知量的方法,另一方面学会选择用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谈话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或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8.1中我们已经看到,直接设两个未知数(设胜x场,负y 场),可以列方程组 x y22 2x y40 += ? ? += ?表示本章引言中 问题的数量关系。如果只设一个未知数(设胜x场),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来解。 分析:[1]2x+(22-x)=40。 观察 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2] [2]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把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变形后代入第二个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正是下面要讨论的内容。看图,分 析已知条 件 思考 师生互动 列式解答 思考,同 桌交流 总结 从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引入,激 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新课 起着过渡作用。 培养学生的合 作交流能力,分 析能力及表达。 设计意图 (二)概念教学 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x+y=22说明y倾听,理为概念的引出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8.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判断: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一定是方程组的解() (2)方程组的解一定是组成这个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的解() 3、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1)2x-y=3(2)3x+y-1=0 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 三、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解:设篮球队胜了x 场,负了y 场. 我们知道,对于方程组 { , 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求 解。 由①得y=10-x ③ 把③带入②,得2x+10-x=16,解得x=6 把x=6带入③,得y=4, ∴x=6,y=4 1、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代入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呢? 归纳: 基本思路: “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现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例1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 x+y=10 ① 2x+y=16 ② x-y=3 ① 3x-8y=14 ②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0,﹣3)在() A.第二象限B.第四象限C.x轴上D.y轴上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3 B.=﹣4 C.=3 D.=﹣2 3.已知a、b,a>b,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3>b+3 B.a﹣3>b﹣3 C.3a>3b D.﹣3a>﹣3b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25的平方根是5 B.(﹣3)2的平方根是﹣3 C.的算术平方根是±D.的算术平方根是 5.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1与∠C是内错角B.∠2与∠C是同位角 C.∠1与∠3是对顶角D.∠1与∠2是邻补角 6.下列调査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了解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期中数学考试的成绩 B.了解一批签字笔的使用寿命 C.了解市场上酸奶的质量情况 , D.了解某条河流的水质情况 7.x是不大于5的正数,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0<x<5 B.0<x≤5 C.0≤x≤5 D.x≤5

8.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正确的是() A.>5 B.<2 C.>﹣2 D.+1>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相等D.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BOF,OE⊥CD于O,若∠EOF=α,下列说法①∠AOC=α﹣90°;②∠EOB=180°﹣α;③∠AOF=360°﹣2α,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150°,则∠2=°. 1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3.如图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形可知该校初一学生的总人数是人.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代入法解方程组练习 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基本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____________。 2、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简称_____。 3、代入消元法的步骤:代入消元法的第一步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____的式子表示出来;第二步是:用这个式子代入____,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 二、自学、合作、探究 1.将方程5x-6y=12变形:若用含y 的式子表示x ,则x=______,当y=-2时,x=_______;若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则y=______,当x=0时,y=________ 。 2.用代人法解方程组? ??=+-=7y 3x 23 x y ①②,把____代人____,可以消去未知 数______,方程变为: 3.若方程y=1-x 的解也是方程3x+2y=5的解,则x=____,y=____。 4.若? ? ?-=-=+???-==1by ax 7 by ax 2y 1x 是方程组的解,则a=______,b=_______。 5.已知方程组?? ?=-=-1y 7x 45y x 3的解也是方程组???==-5 by -x 34 y 2ax 的解,则 a=_______,b=________ ,3a+2b=___________。 6.已知x=1和x=2都满足关于x 的方程x 2 +px+q=0,则p=_____, q=________ 。 7.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⑴???=+=5x y 3x ⑵???==+y 3x 2y 32x ⑶???=-=+8 y 2x 57 y x 3 二、训练 1.方程组{ 1 y 2x 11 y -x 2+==的解是( ) A.???==0y 0x B.???==37y x C.???==73y x D.? ??-===37 y x 2.若2a y+5b 3x 与-4a 2x b 2-4y 是同类项,则a=______,b=_______。 3.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消元法)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1)24x y +=,所以________x =; (2)345x y +=,所以________x =,________y =; (3) 5x-2y=10,所以x = ,________y =. 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1:方程组(1)92x y y x ……①………②ì+=??í?=?? (2) ???-=+=1521 2x y y x (3)???-=+=-.154,653y x y x (4)???=-=-.43,532y x y x (5)?? ?=-=+. 72, 852y x y x 练习巩固:解下列方程组: (1)???-==+236y x y x (2)???=+-=-10235y x y x (3)? ? ?-=-=-2.32872x y y x (4) ?? ?-==+. 2,72y x y x (5) ?? ?=-=+. 2,6y x y x (6) ?? ?=+=-4 23,52y x y x (7) ???=+=-.63,72y x y x (8) ???=+=-.543,72y x y x (9) ???-==+. 1, 623x y y x

(10)???=-=+.102,8y x y x (11)???=+=+.52,42y x y x (12)? ??=-=-.1383,32y x y x 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并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步骤是: ①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②把新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得到一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一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检验,并写出方程组的解. 例2、(1)? ??-=-=+8547 32y x y x (2)541538x y x y -=?? +=?①② 1.对于方程432=-y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结果是 ;如果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结果是 , 2.已知方程25-=-y x ,如果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结果是 ;如果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结果是 . 3.根据你的喜爱,把下列方程变形为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131=-y x )( (2)15105=-y x (3)1267=+y x (4)1035=-y x 4.解下列方程组:

人教版__初一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

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 >0或ax+b <0 ,(a ≠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注意:ab >0 ? b a >? ?? ?>>0 b 0 a 或?? ?<<0 b 0a ; ab <0 ? b a < ? ?? ?<>0 b 0a 或?? ?><0 b 0a ; ab=0 ? a=0或b=0; ?? ?≤≥m a m a ? a=m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 >b 9.几个重要的判断: 是正数 、y x 0xy 0y x ?? ?? >>+, 是负数 、y x 0xy 0y x ?? ?? ><+, 异号且正数绝对值大, 、y x 0xy 0y x ?? ?? <>+ .y x 0xy 0y x 异号且负数绝对值大 、?? ??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节 ●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索 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探究方法 问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一分,某队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法一:可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法二: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 解:设这个队胜了x 场,解:设这个队胜场数分别为x 场, 则负了(22-x )场,由题意的得 负了y 场,由题意得 2x+(22-x )=40(以下略)???←-=x y 22? ??=+=+40222y x y x 二、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2(402)1(22y x y x 解:由(1)得y=22-x (3) 。。。。。选择变形 把(3)代入(2)得

2x+(22-x)=40 。。。。。。代入消元 解得x=18 。。。。。。。解一元方程 把x=18代入(3)得y=4 。。。。。返代求值 ∴???==4 18y x 。。。。。。。规范写解 师生一起归纳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选择一个系数较为简单的方程变形,将变形后的式子代入另一个方程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不需详细步骤),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代入(3)求出另一未知数的值(代入(1)(2)也可,但代入(3)往往要简便些),然后规范写解。 三、 尝试练习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检测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小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B.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如图,AB∥CD,∠A=50°,∠C=30°,则∠AEC等于() A.20°B.50°C.80°D.100° 3.如图,直线a∥b,c⊥a,则c与b相交所形成的∠1的度数为() A.45°B.60°C.90°D.120° 4.如图,直线a∥b,Rt△ABC的直角顶点B落在直线a上,若∠1=25°,则∠2的大小为() A.55°B.75°C.65°D.85° 5.如图,已知a∥b,小华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若∠1=40°,则∠2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6.如图,AB∥DE,FG⊥BC于F,∠CDE=40°,则∠FGB=() A.40°B.50°C.60°D.70° 7.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尺和直尺如图放置,如果∠1=30°,则∠2的度数为() A.45°B.30°C.20°D.15° 8.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 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 9.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20°B.30°C.45°D.50° 10.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则图中与∠DFM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 A.5 B.6 C.7 D.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