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1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一、激情导入

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思维拓展

1、照样子写话。

2、描一描,画一画

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板书设计

1 走进大自然

纯洁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美好

智慧

情感

我们来观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时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准备:ppt、水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感觉器官。

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图。

学生汇报: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质疑: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他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

学生汇报

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介绍。

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

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提醒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

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

师小结,通过师生其回答巩固每个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二:观察香瓜

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的特征。

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

教学总结:

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否则将可能对自身造成危害。

布置作业:

(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2)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板书:

我们来观察

感觉器官:眼睛舌头鼻子耳朵

学会运用工具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使用工具。

(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和记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5)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的不同。

教学准备: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教学准备:放大镜、花朵、较小物体、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情景:(驱动页图片)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

2、提出为题:彬彬拿着放大镜在做什么呢?

3、师: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

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会用工具观察。

探究活动: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怎样用放大镜?

播放视频: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练习使用放大镜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例如一朵花0

4、说一说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建立概念:

1、出示生活中较小的物体,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尽可能把看到的物体都画下来。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看到的这个物体是怎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

运用知识:

学会了放大镜的观察后,你想用放大镜观察哪些物体?为什么/

小结:当我们观察比较小的物体时,直接借助肉眼可能会看不清,这是我们就可以借助放大镜帮助我们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学会用工具观察

更清晰放大细节

8 各种各样的文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