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综合运输》2008年第6期

摘要: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布局不尽合理、与周边路网衔接协调性差、交通枢纽换乘设施不便利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交通枢纽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和规划制度不合理、规划理念的相对落后等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和运输化的进程,运输业发展的重点正逐渐从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线路或通道连接问题为主,转变为在节点上方式之间的连接问题为主;更多规划和设计的重点,更多技术和资金的使用已经转移到节点和枢纽的建设上。在城市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城市综合交通整体效率能否发挥,越来越决定着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市内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不同交通线路之间能否有效衔接、协调和补充。

交通衔接是通过交通枢纽来实现的,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在城市交通网络中集中了大量的场站与专业设施,利于载运工具与交通服务的衔接,方便大量乘客换乘、发到中转的位置。交通枢纽帮助实现交通线路的网络化、交通方式之间的一体化、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无缝化,还能起到提高客运交通网络的运营效率、合理调整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合理引导客运走向和引导客流合理转移等重要作用。

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建设起步较晚,对其重要性的深入认识还不够充分,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在枢纽节点越来越决定网络效率的运输业发展阶段,交通枢纽有哪些特性是我们应该深刻把握并形成相应的理念或理论以指导具体规划实践,我国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又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以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为背景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一些认识

国外一些大城市对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一直非常重视,规划、设计并建设了许多成功范例,柏林中央火车站是最近的典型案例。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一些内在特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在枢纽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所应具备的理念和方法。

1.城市轨道交通应引入大型综合客运枢纽

以主要铁路、公路客站及机场为主体而形成的客运枢纽,由于到发客流量大,往往会发展成大型市内外综合换乘枢纽。这些枢纽除了配套设置地面公交站、社会停车场、出租车营运站等市内交通设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引入对提高枢纽及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因为,巨大的客流仅通过地面交通系统进行集散往往会给周边城市道路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产生源。

2.尽可能利用市中心铁路客站的区位优势

铁路车站是惟一能够保留在大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公共交通枢纽,也是从源头上帮助解决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优化对接问题的可能位置。从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例子看,在大城市中心实现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并避免与城市交通冲突,大城市中央车站大型化、综合化和立体化是根本出路。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极度短缺,以及城市交通流量非常密集,即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效率最高的轨道交通手段,也必须通过高架和地下的立体方式,以实现大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对接。

3.公路长途客运枢纽应尽可能布置在市区以外并与轨道交通衔接

长途客运枢纽是城市对外公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点,其布局与城市规模

及到发客流规模有关。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到发的公路客流一般都比较多,客运枢纽宜布置在城市外围区,一般在城市主要对外方向各布置一个;而且这些枢纽应该有足够的规模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并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连,这样才能快速集散客流,提高客运枢纽的运行效率并减少长途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4.交通枢纽内部应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换乘

从国内外成功经验看,成功的客运换乘枢纽一般都有其共同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换乘。包括换乘设施布局集中紧凑,多层次衔接、立体换乘,各种交通分流、互不干扰,换乘距离短、方便舒适,枢纽内导向标志清楚明显、各种服务设施完善等。

5.规划体制上的“横向综合”和“纵向整合”是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的根本保障

通过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以及与土地、环境等部门的“横向综合”,同时以“纵向整合”来确保交通枢纽从决策、到规划、设计、建设、再到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责任主体明确且具有一致性,是交通枢纽形成并真正起到整合交通资源作用的根本制度保障。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在规划环节一般应由所在城市的综合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或主导,各交通方式和城市规划、土地等部门参与协调配合。

二、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的交通中心。从客运量角度看,2007年,首都国际机场吞吐量达到5358.37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13%,是国内首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的航空港;公路省际长途客运为0.26亿人次,比2006年增长7.8%,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2005年的旅客发送量分别为2478万人、2622万人、337万人和71.5万人;市内交通方面2007年全市完成客运量57.83亿人次,比2006年增长15.4%;其中,市区公共汽(电)车客运量42.26亿人次,轨道交通客运量6.55亿人次,出租车客运量6.41亿人次。

从运输方式看,承担北京市对外客运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公路、航空,在与市内交通衔接处分别形成了铁路枢纽、公路长途客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市内客运交通枢纽包括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据点形成的换乘枢纽、地面公交换乘枢纽、大型公交首末站、大量公交线路交汇的公交站点和停车换乘枢纽等,所有这些客运枢纽共同构成了北京的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系统(如图1所示)。

目前交通问题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交通问题的产生固然与城市交通需求总量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供应滞后之间的矛盾有关,但在既有的交通供给水平下,城市交通枢纽未能充分发挥其对交通设施的整合作用,已有的各种交通方式没能实现有效的衔接、客运交通一体化水平较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运交通枢纽布局不尽合理

北京的铁路客运枢纽系统正按照“四主两辅”进行总体布局,其中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为主要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丰台站为辅助客站,长期以来铁路客站建设放弃中央车站并采用分散化城市边缘尽头式车站的布局思想,造成铁路车站分散于城市周边且互不连通。这种布局理念忽视了铁路客站是惟一能够保留在大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并应通过其大型化、综合化和立体化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衔接问题的内在要求,也违反了“1小时范围”和“5分钟距离”这一枢纽规划设计的原则。“1小时范围”是指城市客运枢纽的位置应尽可能满足大多数旅客由出家门到到达车站的合理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5分钟距离”是指站内系统设计应该满足包括换乘旅客的步行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这反映了客运枢纽的集约化和人性化要求。火车站外移还容易导致交通网络出现失连问题,如北京西站与北京站相距大约10公里,两站之间又没有地铁相连,因此旅客在两车站间的中转换乘非常不便,总预算近24亿元的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之间地下连通线项目开工从反面验证了铁路客站应该尽可能中心化、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事实上,将火车站移出城外的布局理念主导着解放后北京的城市发展,希望通过将铁路客站移出城外来解决穿城铁路与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原来位于

城市中心位置的正阳门火车站被移到现在的北京站,向外移了约3公里,正阳门西站和原来方便几个靠城墙火车站连接的环城铁路线先后也被拆除,而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北京西站距正阳门旧站已约7公里。火车站外移和分离的实际结果是,人们经常需要长距离跨越城区往返车站,来自不同方向在北京中转的旅客换乘也极不方便,造成大量不合理的城市交通流,更加剧了市区交通拥堵。有关规划部门据说还曾建议将北京站向外移至北京东站,将北京北站和北京南站也分别从西直门、永定门移至清华园和亦庄,如果这三个火车站再分别外移约5公里、4公里和15公里,各种负面影响还会更大。

目前北京市内的长途客运汽车站有十几座,但多数布局不尽合理,该合并的未合并,方式之间的衔接也不畅通。例如,位于南三环中路赵公口桥西南的赵公口长途客运站和南三环中路木樨桥东南的木樨园长途客运站,主要线路分别覆盖河北、河南、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直线距离也仅1公里左右,却不设在一处(图2)。六里桥、莲花池和丽泽这三个长途客站都位于北京铁路西站西南侧,也是分散设计和经营(图3),而且与火车站相互分离,旅客换乘极不便。绝大多数长途客运汽车站没有和城市轨道交通相连,因此很难与市内交通有效衔接。

2.客运交通枢纽与周边路网衔接协调性差

任何一座高效率的客运交通枢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正常运转依靠周边城市交通网络的支持,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在规划设计一座客运交通枢纽时,应该对该区域的交通状况及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否则,在交通枢纽和城市道路的接口处往往会出现“瓶颈现象”,进而影响整个交通枢纽功能的正常发挥。

动物园公交枢纽位于西直门外大街南侧,是北京市第一个建成的大型公交换乘枢纽。在西外南路展览路口至动物园公交枢纽段大约500米左右的路段内,同时集中了金开利德、众合、天乐、东鼎等五六家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这些服装批发市场在吸引大量人流和车流的同时,也使得展览路西外南路路口这个动物园公交枢纽近一半线路公交车进出站的“咽喉”之地成为卡壳的“点”:15路、19路、102路等公交车从这里进站时都将“卡壳”。目前动物园公交枢纽已经成为服装批发行业利益的载体,并且随着商场自身空间向公交枢纽的不断延伸,其交

通枢纽功能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甚至在逐渐萎缩。西直门和东直门由于客

流量大且与周边路网衔接性差,枢纽周边交通拥堵严重。北京西站北广场各种交通流线相互交叉混行,并与人流交叉,旅客进出站非常不便,同时,也造成了莲花池东路频繁瘫痪,并经常导致北京西站周边路网交通的严重拥堵。

3.客运交通枢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运能相互匹配程度较差

交通枢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运能匹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运量运输方式与小运量方式之间。具体来说,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包括地铁与常规公交以及大铁路与常规公交之间运能是否匹配;承担机场集散功能的市内交通与机场吞吐量之间也存在运能匹配的问题。

北京西站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除了规划已有10年之久的地铁没有建成外,乘客进出站之一的南广场至今也没有启动,本应由地铁、南北广场三方承担的客流全部落在北广场上,使其客流压力已不堪重负。1996~2004年,西站周边公交客运量从1996年的1420万增加到2004年的2539万,增加了78.8%;与此同时,西站铁路年运量却从1742万增加到4906万,增长了182%,相比之下,公交疏散能力严重不足。首都机场到目前为止还只能通过机场高速公路进行集疏运,一方面由于车流量大,机场巴士、出租车或私家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集中下机的乘客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由机场巴士或出租车即时疏散,造成一定程度的滞留。

4.交通枢纽换乘设施不便利

交通枢纽应该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来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换乘。但总的来说,北京城市交通枢纽换乘设施不便利,普遍存在站场布局分散、换乘距离过长,换乘空间狭小、换乘环境差,换乘诱导设施不清晰等问题。如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的四个出口中,B、C出口附近200米内没有公交站点,大量换乘公交的乘客都从A口和D口、尤其是A口涌出,换乘通道内人流非常拥挤;早高峰时段从A 口至最近的公交站点的步行时间约7~8分钟,地铁2号线(从A口)换乘13号线的步行时间也得7分钟。

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我国其他城市的客运交通枢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其实质是说明了违背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内在要求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更深的层次上它反映的是城市交通枢纽为什么不能有效整合交通资源,或者说城市交通枢纽应具备哪些品质和条件才能发挥整合交通资源的核心作用。

三、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问题成因分析

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还包括一些历史因素。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由于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和规划制度不合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原因造成的。

1。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运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节点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交通网络的效率,因为衔接、联运、协调、合作、一体化等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大都发生在节点上。因此,如果不能保证各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的交通枢纽协调和畅通的话,整个运输活动就将出现“跑在中间,窝在两头”的局面,并必然造成城市交通资源的浪费和整个系统运行效率的低下。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指导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主要思想和理念中,没有把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到应有的高度,并且对这些问题也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中对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等也就缺少相应的政策指导。以轨道交通为例,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的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交通系统,并

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接受,但这种认识仍主要停留在重视线路的建设上,评价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时,仍主要考察其轨道交通的线路里程,枢纽则多被忽视。

2.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

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导致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没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布局不合理、规模不适当、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衔接不畅、运能不匹配等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在城市交通枢纽规划和建设中,管理主体的发展目标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往往难以实现枢纽的统筹规划,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都是按照各自的运输生产要求各自规划、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在规划设计中难以充分考虑其他交通方式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组织高效率、高质量的“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

3.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从规划、建设到运营都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

长期以来,北京对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公共交通的社会属性界定不明确。作为公益性事业,从政策制定到保证其优先发展的各项措施都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作为盈利性事业,又由于投资回报率低而民间资本不愿意介入。如此,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从规划、建设到最后的运营管理都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政府期望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以解决枢纽投资不足的问题,民间资本期望利用交通枢纽的高交通可达性而发展房地产等相关产业而实现盈利,这两者的结合所造就出来的大型客运交通枢纽“先天不足”——投资者很少关心枢纽的规划设计是否能满足交通需求、是否方便乘客的换乘,所关心的是如何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是城市公共交通社会属性模糊、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从规划、建设到运营都缺乏明确责任主体的表现。以西直门大型交通枢纽为例,由于缺少政府的资金投入,不得不以超强度房地产开发代建枢纽,使原本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枢纽地区

交通矛盾更为突出:枢纽各类建筑总量的70%为商业和办公建筑,每日进出枢纽的客流量达43万人次,其中16%为商业和办公建筑吸引量,小汽车进出总量的50%也来自于商业和办公建筑。目前,北京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数量众多且布局混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政府没有对其统一规划建设,却由各长途客运公司自行规划客运站的结果。

4.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理念相对落后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理念的相对落后也是交通枢纽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枢纽换乘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最终实现,必须通过对枢纽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这包括:对换乘站的形态与空间组织、垂直与水平自动步行道的合理设置等以缩短换乘的距离,保证换乘诱导标识的简洁与醒目、确保换乘的安全,以及提供必要的服务等。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建成后的交通枢纽也很难实现换乘便捷、快速、安全、舒适,缩短乘客在枢纽内的换乘时间,提高设施服务水平的目标。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在新的实践过程中在更大程度上关注了这一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对人性的理解和思考将贯穿城市交通枢纽发展的始终。

四、解决城市交通枢纽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北京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深化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集中统一的大交通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问题已成为制约交通行业发展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一城一交”的大交通管理体制,是加快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2.通过“横向综合”和“纵向整合”的手段进一步完善交通枢纽规划体制;明确交通枢纽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等各阶段相应的责任主体,实现其与其他相关部门有效协调。交通枢纽规划体制上的“横向综合”和“纵向整合”是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的根本保障。只有做到责任主体明确、一致,并与土地、城市建设、环境等部门有效协调,才能建成富有效率的交通枢纽设施,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体化及交通与外部环境的一体化。

3.提高对城市交通枢纽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城市交通枢纽规划工作,规划好层次合理的交通枢纽体系。交通枢纽系统对促成综合交通体系具有支柱性的重大作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规划好层次合理的枢纽体系;并且枢纽的规划建设应有明确责任主体,采取“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的方式,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尽快落实,为一体化城市交通系统的建立创造物理连接的基础。

4.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交通枢纽属于准公共物品范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应由政府主导。此外,为了加快交通枢纽建设,保证充足资金来源,除政府引导投资外,必须广泛拓展渠道,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运输枢纽的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以保障城市交通枢纽建设进入良性轨道。

5.重视“限制性”规划手段的应用,减轻枢纽的换乘压力并为枢纽的进一步发展预留空间。“限制性”规划是应对超常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和在市场经济下城市与交通无序扩张的一种交通区位的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控制性土地预留和交通区位保护的规划方法。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中应引

入“限制性”规划方法,如对枢纽换乘区规划用地、新线引入的线位、桥位、甚至高架线路所需的空间资源的控制性预留等,从而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黄志刚,荣朝和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摘要:对国际上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剖析,包括旧金山的港湾站、巴黎的拉德芳斯站及柏林的来哈特站;描述了其内部的换乘流线,概括了其平面及立面布局的特点,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平面布局,立面布局 Analysis of Typical Layout Design in Foreign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layout design of integratedtransport hub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nsport hubs of Transbay Terminal in San Francisco, La Defence Terminal in Paris and Laher Bahnhof in Berlin,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ect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s, holds that the know-how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road shall be introduced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transfer line, transect section, vertical section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尚不完善,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先进枢纽有不小的距离。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但设计理念和布局设计方案不合理也是一项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剖析国外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包括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巴黎的拉德芳斯(La Defence)换乘枢纽及柏林的来哈特枢纽(Lehrter Bahnhof),重点分析其布局设计特点,从中提炼其设计理念,供有关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1 旧金山的港湾枢纽 美国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是21世纪现代化的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通勤铁路)以及长途汽车客运、城市道路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于2003年开工建设,将于2007年建成。该枢纽建筑面积76645㎡。其中55742㎡用作各种交通之间的换乘空间,20903㎡用作综合开发空间,含各类住宅、宾馆、办公、零售用房约3 000间。工程投资约8.88亿美元,预计的综合开发收入为3.25亿美元。轨

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报告

3.1建筑实例调研 3.1.1宏基客运站 宏基客运站地处中山路和紫阳路的交汇处(如图2),有着22年的建筑历史。顺着中山路向北,依次是武昌火车站、公交站、地铁站和宏基客运站,均处于中山路的东侧,中间是各种商业店铺。 图2 宏基卫星图 图3 中山路与紫阳东路交接口图4 人行天桥武昌火车站是武汉三大铁路运输点之一,在这样一个繁忙且不宽裕的地方,异常复杂的交通使其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加上附近的公交站、客运站、地铁站和复杂的人流,尤其是节假日,使得这一带又挤又乱。宏基客运站主要人流来自于天桥,天桥是方便于来自火车站、公交站、地铁站的人所设置。(图3、4) 宏基客运站总占地面积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交通状况显得尤为紧张。为缓解繁忙的交通状况,宏基客运站采用了双层交通系统(图5),这也是它的成功之处。一层主要是售票、餐饮和长程车的候车室及发车位;二层是短程车的候车室和发车位,由一个弧形的桥通往出站口。这样把发车频率较高的短途车和频率较低的长途车分开开来,交通流线比较流畅。长

途车的入站、检修、停放、出站、加油流线也很清晰。宏基客运站的客车进站口设置在次干道紫阳东路上,出站口则位于住干道中山路上,从而尽可能的避免了主干道交通瘫痪情况。 图5 双层停车场 图6 客车进站口图7 客车出站口 图8 站前广场图9 门厅入口由于基地较小的限制(图6、7),该客运站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站前广场比较小(图8、9),距离路边大约有十多米,除去两边的绿化,空间更显得局促,使得站外步行经过、购票、

乘车的人和各种闲杂人员非常混乱。节假日的时候,在站外还设临时购票点,那时场景更是无法想象。所以站前广场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图10) 图10 站前广场 车站的入口做了一具有提示入口作用的框架,不仅没把进出站的人流单独分开,反而使进出车站的人必须要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并且走廊由一排栏杆把进出车站的人流分开,这使原本拥挤的入口更显得狭长。使得在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进出车站异常拥挤,亟待改善。从宏基车站的一层平面图(图11)中可以看出,一楼候车厅和售票厅相通,但在使用中却用栅栏将两者隔开。 图11 一层平面 不难发现,安检放在入站口,如果乘客直接从售票口进入则可以逃过安检,这自然会出现安全隐患和混乱。所以安检口的位置应该设置的严谨一些,使其既能满足候车厅对乘客安全的要求,又能妥善处理好候车厅和售票厅的关系,楼层的层高感觉较矮,有受到压抑的感觉。除此,在细节上宏基客运站做的也不够好,比如厕所的设计。厕所位于车站一侧一直由风扇抽风,并且直接与候车厅相连,由于管理不善,使得臭味直接飘散出来。(图12)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客流组织评价研究.doc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客流组织评 价研究- 摘要: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状况是评价枢纽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实践就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及客流交通组织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引进交通分布原理,将每种交通方式近似看作为一个交通源,其服务范围看成为交通影响区,对枢纽内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充分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出行分布交通组织评价 一、交通换乘分析 1.概述 城市交通枢纽是车流与人流的集散地。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汇聚,人流与车流形成交通枢纽内的两大矛盾。一般,大城市交通枢纽中至少集中了地铁、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社会及出租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因此,交通枢纽可以看成是一

座大规模的交通流换乘中心,是各种交通工具间交通流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提供各交通流量间的高效、快速、安全交换。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相应的服务水平是评价其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分析与预测城市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乘客交换量可以为确定交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 2.影响换乘量的因素 交通换乘量受出行时间、费用、舒适性及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出行目的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一般适宜于近距离出行,费用低但舒适性与安全性差。地铁的优势是快速准点,但其服务面积较窄,只对其沿线产生作用,而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则较广。出行时间短且费用低的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必然较大,相应的其换乘量较大。但对换乘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各种交通工具服务范围内的出行需求的多少。 3.交通换乘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1)换乘分析原理 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总量可以用传统的预测手段根据现状交通、土地利用和经济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得到,但是各交通方式之间未来的交换量的确定是十分复杂的。交

地铁商业案例分析上海南站94094469

地铁商业案例调研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机构 2008年01月 交通枢纽站点:

上海南站地铁商业调研 一、选择标准 站点类型——交通枢纽站点:多种交通方式汇集,人流量大,针对流动换乘客户 该站点为轨道交通、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线等主要陆路交通的汇聚点,拥有便捷的短中长客运运输功能,客流量为上海最多的一个站点之一,交通枢纽功能是其最大的优势。 二、区位环境分析——陆路交通枢纽 1、区位概况 上海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也是轨道交通1、3号线的汇聚点,区位优势明显。上海南站所在区域商业氛围过去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该区域由于有强大的人流保障,商业潜力巨大。

2、交通环境 区域内交通十分便利,南站规划北起沪闵路、龙华港,南至石龙路、罗城路、老沪闵路,东西分别以龙吴路和桂林南路为界,铁路、轨道交通、高架、长途客运、公交五线聚合,构成高密度、枢纽型、网络化陆上客运换乘体系。 公交南、北广场共计40多条公交线终点站,集中分布在南北出口 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 道路交通沪闵路,沪闵路高架 长途客运日均发送班次700班以上 高架靠近沪闵路高架,到中环线5分钟,到外环线约6分钟 3、区域商业——商业缺乏,新兴商业即将形成。 上海南站火车站的大量客流为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商业发展契机,商业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同时不同于上海火车站的是该区域的商业起点高,初期定位中高端,摆脱了传统火车站商业档次低,环境脏乱差的特点。南站商业区域规划不但针对过往换乘人群,还会将周边居住人群导入该处消费。 除专业市场外,整个商圈现有的商业业态以服饰零售和餐饮为主,其余经营业态各自所占的比例基本在5%以内不规则分布。(以经营面积计算) 区域商业业态分布

火车站调研报告

武汉轻工大学 调研报告 报告题目:火车站调研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方法论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学 年级: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6 年 5月 25日

摘要: 在当今的社会,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建筑不仅仅要满足人类居住和公共活动的需要,其精神意义也愈发深远。在21世纪,建筑更是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代表,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在公共建筑中,交通类建筑是设计难度很高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方面远多于一般的建筑,需要综合处理各种关系才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随着武汉三大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浮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于三大火车站也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然而对于类似于火车站这种大型公共建筑,它所代表不仅仅是一个车站,而是对全世界来访人们的欢迎,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为此,我将从以下几点对武汉火车站以及汉口火车站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调研背景: 调研时间:2016年5月25日 调研对象:汉口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 调研目的: 1、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初步了解火车站的平面组织、交通流线组织;对火车站与周边环境处理手法的了解,进一步理解火车站类型交通建筑在总体布局、结构设计、立面造型等问题上的相关处理手法 2、通过对汉口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的调研,掌握进行社会调研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3、掌握交通类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城市交通类建筑设计等相关规范。 调研方法:网络查询,实地调研,拍照,走访体验,统计等。 (二)调研过程分析: 理论调研: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整理,旨在了解我国铁路客运站设计、建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与法规、规范等内容。 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对汉口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进行实地调研,旨在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第一部分:汉口火车站调研 调研内容 (1)火车站选址、区位概况:汉口火车站,站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金家墩,邮政编码430014,始建于1898年,重建于1958年,改造于2008年,2010年新站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离北京西站1215公里,离广州站1089公里。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现为直属特等站;

北京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

交通枢纽规划 项目名称:北京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 承接时间:2003-5-13 项目大类:交通枢纽规划 项目小类: 项目规模:6公顷 委托单位: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 主管所长: 主管主任工: 项目负责人:殷广涛 主要参加人:殷广涛、赵一新、徐素敏、盛志前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目的主要是对西直门枢纽的内部客流进行分析和预测,目的是为枢纽建成后能够更好的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采取了基本情况和弹性情况两种可能的客流分析结果,对枢纽内部交通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客流分析的结果,对公共交通、机动车、出租车等交通设施提出了优化的建议,作为规划、建筑设计调整方案参考。 详细介绍:

1 项目背景 为保证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方案设计以及内外交通衔接组织的合理、科学,保证人流、车流的顺畅。受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研究。 2 研究范围与年限 研究范围:北京西直门枢纽及其影响区域。 规划范围:北京西直门枢纽,占地6公顷。 规划年限:近期为枢纽建成年,远期为2010年。 3 主要内容 3.1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分析西直门交通枢纽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其枢纽客流总规模以及客流各种换乘方式的客流量的分析,为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枢纽各组成部分(包括公交、地铁、城铁、国铁、商业建筑)的客流分析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换乘量分析 (2)进出枢纽及枢纽内部(包括建筑进出)车流和人流的分析 (3)相关建议 3.2 主要技术思路 3.2.1分析原则

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方式分析

蝈窃国弱爨固国圜 窃岛国四 王欲敏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400067) 摘要:换乘是接驳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接驳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换乘设计,是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在将来能否成为客运系统主体的关键。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也是我国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规划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交通换乘;接驳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86(2010)06—0129--05 DoI:10.3869/j.1002--4786.2010.06.069 TransferModeofUrbanPublicTransport WANGYU—min (ChinaMerchantsChongqingCommunicationsResearch&DesignInstituteCo.,Ltd.,Chongqing400067,China)Abstract:Traffictransferisthecoreofconnectionsystemplanning.Thegoodtransferdesignofconnectionsystemisthekeyofwhetherthelarge-capacityrailrapidtransitgoestobethemainpartofpassengertrafficsystem.ThetransferamongurbanpublictransportmodesisalsotheemphasisofplanninginChina’Slargecitiesinthenearfuture. Keywords:urbanpublictransport;traffictransfer;connectionsystem 0引言 城市客运交通是由多种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组成的立体化大系统。除私人交通方式外,通常情况下.采用一种交通工具或同一路线,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门到门服务.因而,各交通工具之间或同一丁具不同路线间的相互转换是不可避免的。换乘是公共交通的一大特点,也是与私人交通的不同之处。城市交通的换乘方式主要有停车场换乘和乘车换乘两种。停车场换乘也叫存车换乘,是指将自备车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乘车换乘是指从一种公共交通T具或一条线路,转换到另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或另一条线路上的换乘方式,这是一种前后衔接的连续转乘方式【l】。 1换乘的必要性 大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庞大而复杂。必须建立完善便捷的换乘系统,才能使系统充分发挥活力。其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a)以百万人口占地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为例,若每平方公里划分一个交通小区,其各点均直接联系需要4950条线路,显然,这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必须用换乘的方式来解决【习; b)如果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换乘更是大量存在。 交通发达的国家,小汽车拥有量很大,居民出行乘小汽车的较多,而城市的公共交通则大多依靠轨道交通。由于投资水平及城市条件的限制,轨道交通的线路是有限的,其公共交通体系多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很显然,在这些国家中.居民出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转换、公共交通之间转换的需求。即使是在轨 ≥TRANSPORTSTANDARDIZATION.1HALFOFju‰2010(No.222)曩

xx客运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客运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平面布置 (3) 一、工程概况 (3) 二、施工平面及临时设施布置 (3) 第三章工期目标及施工组织机构 (5) 一、工期及质量目标: (5) 二、项目组织机构 (5) 第四章施工准备 (8) 一、前期准备 (8) 二、技术准备 (8) 三、劳动力和主要施工机具、物资计划 (9) 第五章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11) 一、施工部署 (11) 二、场平施工 (11)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措施 (23) 一、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3) 二、施工过程的保证措施 (24) 第七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5) 一、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25) 二、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28) 三、环境保护措施 (30) 四、民工工资保证措施 (33) 第八章施工工期、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35) 一、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5) 第九章夜间、雨季施工措施 (39) 一、夜间施工 (39) 二、雨季施工 (39)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客运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图》及地形图; 2.GB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4.贵州省公安厅关于民爆器材安全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 5.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明示的规范、标准及其他有关规范、标准; 6.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 7.现场实地踏勘所获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8.我公司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 9.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及相关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及有关规定。 2、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及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切实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重点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4、采用平行流水及均衡施工方法,坚持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运用网络技术控制施工进度,抓住关键线路,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5、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6、严格遵守安全防护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安全会议,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安全检查制度,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7、制定施工方案时,首先考虑环境保护措施,注重文明施工,把确保交通畅通、周边秩序良好、居民正常生活作为施工组织的前题,树立

交通枢纽的客流特性与旅客行为特征调查

第一章调查背景 1.1国内概况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流集散、换乘的主要场所。它承担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保证居民出行时中转换乘等重要功能,对所属区域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建立,关系到居民出行的顺畅便捷程度和“以人为本,公交为民”的人性化服务水平的高低 1.2郑州新客运枢纽概况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京广、陇海两条国家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在此交汇,规划建设的北京一广州和徐州一兰州两条铁路客运专线也将在此交汇为了促进郑沛一体化的进展,郑沛城市连接道路也正在建设之中。这一系列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郑州市在全国以及区域中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1.3定位分析 郑州新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以南、东风东路以东、商都路以北、博学路以西范围内,南北长约3km,东西宽约l .5km,规划用地面积约4km2。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调研报告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调研报告 建筑0901班 杨梓欣 0120906330120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调研报告 1 摘要 本文是关于长途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实地调研,其中包括建筑设计所在的基地亦现在武汉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的所在地,以有付家坡汽车客运站、王家湾汽车客运站、宏基汽车客运站的实地调研。 2 关键词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基地调研;汽车站建筑实例 3正文 3.1 基地调研 基地是位于武汉市武汉区新建武汉火车站东南角 的一块约2万平方米的地,地形平坦,地牌武汉青山 区,是郊区,人口相较稀少。而因为是位于武汉火车 站旁,所以主要的人流高峰是上午9点到下午2点高 铁到站的时间,而且会随着高铁的更广泛的应用,人 口也会发展起来。 我做了一些基本的场地分析,如下: 据现状分析,基地的主要人流方向是在北面,因 为武汉站出站口、城市公交车站、停车场及地下停车 场都在北面,因以站前广场可以设计在偏北方,以便 于组织人流。而基地的东面是城市的主干道,因此不 能设出口,而西面与南面均在武汉站的高架桥下,对 车流方向有特殊的规定,因此不宜布汽车的出站口。 基地的周边环境:除了一些较远的新建的住宅小 区,基地四周鲜在高楼,虽紧挨着庞然大物武汉火车站,可是都是扁平的舒展型建筑,与汽车客运站的形式较为相符。 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寓意 千年黄鹤,翩然而归。建筑中部突出的60米屋顶。九片屋 檐同心排列,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东广场 “鹤尾”设置公汽及长途车站,为了合理组织交通集散, 东广场主要布置公共汽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城市交通设施, 并以中部的矩形广场作为与西广场的联系纽带,并在矩形 广场上布置三角形售票用房,以此强化“鹤尾”的意象。 3.2 实例调研 3.2.1 武汉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 武汉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应该的外观应该是受了 武汉火车站周边规划的限制,但是从外形上分三大块 连在一起已经把流线清晰地表达出来,从售票大厅到 中间的游客服务中心到最后的候车大厅。整个外观呈 现“L”的折线型,利用了拆线的凹处作为停车发车的 地方,清晰而简洁。

客运站调研报告

长途客运站建筑设计 调研报告

第1章前言 调研目的 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它能反应一个城市的现有的状态,一种对外联系的窗口,是某种程度上的城市地标。通过此次调研,了解交通建筑的特点,通过总平面分析,平面分析,立面分析,吸纳现有车站设计上的经验和方法,改善其缺点,设计中处理好流线组织,功能分区,运用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最后做出符合要求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城市特有气息的长途汽车客运站的设计方案。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分实例调研的成都东站长途客运站和网上案例分析广州市海珠客运站。通过查阅建筑设计资料集和现场调研分析,了解到车站的总平面组成与布局,站前广场设计要点即站前广场的流线分析包括人流、车流、工作人员流线。站房的功能技术要求。站台停车场的设计规范,出入口的设置,和站场内附属用房的布局形式。最后结合建筑造型建筑的结构材料和体量布局结合《建筑造型技术》对车站的立面设计能有效的理解学习。

第2章调研内容及其分析 交通建筑的特点 大型交通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门户位置人流密集,交通状况复杂,流线设计要求高,技术性要求高,对场地的分割和设计有较高要求,功能相对单一,但综合体化的趋势逐渐显着,常采用大跨结构,通透轻盈的立面设计趋势多具备鲜明的形象标志性,追求建筑技术的趋势。 图2-1某车站总平流线图 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车站建筑设计的以上某些特点。

实例分析成都东站长途客运站 成都东站长途客运站简介 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占地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最大的亮点是与铁路、公交、出租等的无缝连接零换乘。该站位于东客站东广场附近,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将配置12条、87班客运线路至龙泉驿、青白江、金堂、郫县等地。2011年9月30日起试运营,班线可直达12个区市县。 区位分析 图2-2东客站区位图 如图2-2 所示成都东站汽车站在成都的大致方位是成都东南方向,即图中红点所示位置,且位于三环路旁,车站选址有利于车辆快速出行,由图2-3的位置图可以看出车站周围道路情况,车站主出入口面向城市主干道邛崃山路,车站北方是成都的大型运输枢纽成都东站,这样方便乘客换乘交通,为游客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同时此条件与此次任务设计书地形图情况类似。 图2-3东客站周边情况图 功能流线分析 如图2-4的色块功能分区可以知道成都东站汽车站的功能分区简单明了,清晰合理十分有导向性,进入车站的人流主要由东北方向的邛崃山路,和站前广场的地下通道入口,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地下通道直接连接成都东站的入口。东站汽车站的人车分流还是比较明确而清晰,行走进去建筑内部,还可以发现进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造价指标案例分析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文档简介:金融城交通工程涵盖地下空间主体工程、建筑工程、排水消防 工程及配套公用工程等专业工程指标,并包含单方造价指标、实物量/工程 量指标、工料机消耗指标等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文档标签:交通工程指标分析 文档来源:百度文库公众号---造价指标

目录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 (3) 1.1工程概况 (3) 1.2工程特征 (3) 1.3指标分析汇总表 (4)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 1.1工程概况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 1 工程名称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 2 工程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3 工程分类交通工程 4 单位价值6725(元/㎡) 5 建筑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室外工程及配套公用工程。 6 价格取定期2014年第二季度 1.2工程特征 序号特征项特征值 1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4979 2 地上面积(平方米)31127 3 地下面积(平方米)63852 4 建安工程造价(万元)63871 5 每平方米造价6724.75 6 结构类型 7 总层数(层) 8 地上层数(层) 9 地下层数(层) 10 建筑总高度(米) 11 首层层高(米) 12 标准层高(米) 13 装修标准(元/平方米) 14 外墙形式 15 是否含电气工程是 16 是否含给排水工程是 17 是否含通风空调工程是 18 是否含消防工程是 19 是否含弱电工程是 20 是否含变配电工程是 21 是否含燃气工程否 22 是否含道路工程是

23 是否含园林绿化工程是1.3指标分析汇总表 序号工程及费用名称 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数量单位价值 占总投资百分 比% 一工程费用㎡94979 6725 82.55% (一) 地下空间主体工程㎡94979 80.11% 1 土建工程㎡94979 57.24% 1.1 地上建筑㎡31127 2000 8.05% 1. 2 深基坑支护㎡12180 6000 9.45% 1. 3 基坑土石方工程㎡336000 60 2.61% 1. 4 防水工程㎡319632 80 3.30% 1. 5 地下一层结构工程㎡15963 3400 7.01% 1. 6 地下二层结构工程㎡15963 3700 7.63% 1. 7 地下三层结构工程㎡15963 4000 8.25% 1. 8 地下四层结构工程㎡15963 4300 8.87% 1. 9 地铁隧道保护隔离措施项 1 10000000 1.29% 1.1 地下车库出入口个 3 2000000 0.78% 2 装饰工程㎡94979 1.39% 2.1 地上建筑㎡31127 0.63% 2.1.1 金融城公交枢纽总站㎡6000 800 0.62% 2.1.2 配套商业设施㎡24607 0 0.00% 2.1. 3 其他配套设施㎡520 200 0.01% 2.2 地下建筑㎡63852 0.76% 2.2.1 地下停车库㎡28630 150 0.55% 2.2.2 地下商业设施㎡27268 0 0.00% 2.2.3 地下设备房㎡7954 200 0.21% 3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94979 1.84% 3.1 给水排水工程㎡94979 150 1.84% 4 消防工程㎡94979 3.76% 4.1 室内消防栓、自动喷淋系统㎡8702 5 80 0.90% 4.2 气体灭火系统㎡7954 1500 1.54% 4.3 灭火器配置㎡87025 30 0.34% 4.4 消防自动报警㎡94979 80 0.98% 5 高低压变配电系统㎡94979 6.93%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本课题为《大连轻轨三号线火车站枢纽区域交通系统分析》,调研方式为在互联网、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1.来源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一般来说,交通枢纽多位于几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或几条运输干线的交叉点,有大量客货流集散,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大连经过力和长期的建设,已基本形成全方位的涵盖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民航综合运输体系,但大连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中尚处于末梢地位。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新一轮交通建设的要求 2.意义 交通枢纽是带动交通经济带发展的坚实基础。交通经济带是以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紧密吸引域内的大中城镇为依托,建立在沿线经济部门技术联系和生产协作基础上的,由产业、人口、资源、信息、城镇、客货流等集聚而成的幅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交通枢纽的人流和物流,促进了沿港、沿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会给沿路、沿港的地区带来经济的繁荣,并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沿线、沿港和枢纽节点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无限机遇。 交通枢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继续快速地向亚太地区转移,按照大连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要求,交通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交通网络形成以后,对产品的进出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间交通运输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转变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线路或通道连接的建设上。城市和地区之间主要以铁路、航空和公路为主, 高速公路和铁路客运专线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尤其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的引入, 对处于通道节点位置的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综合交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的案例分析,总结借鉴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建设经验。 主题词: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分析 Abstract: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ail transit hub of the comprehensive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hub for reference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Keywords: rail traffic, comprehensive hub, and analysis 在综合客运枢纽中引入轨道交通,使之成为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是确保综合客运枢纽周边交通通畅的重要途径,也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大型枢纽基本都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与之连接,通过在枢纽内直接修建轨道交通或者利用换乘通道连接轨道交通站点,有效疏导了旅客进出车站,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1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 1.1 法国巴黎拉德芳斯枢纽 拉德芳斯(La Defense)枢纽位于巴黎拉德芳斯副中心,包括地铁1号线、有轨电车T2线、区域快速铁(RER)A线、郊区铁路线和多条公共汽车线路,是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地铁线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已形成了高架道路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三位一体的交通系统,形成了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将拉德芳斯区与巴黎市中心区紧密地连接起来。这一公共运输服务系统日接待乘客达50万人次以上,超过80%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进出拉德芳斯副中心。拉德芳斯枢纽设计的非常先进,巧妙地将多个车站都整合在一个4层的大型建筑内,乘客不用出站就可以换乘各种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完善、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 1.1.1 平面布局 拉德芳斯区域位于法国巴黎市区的西北部,城市主轴线的西端。该枢纽具有交通、商业服务等功能。公交车站层,在枢纽的东侧,公交线路包围了小汽车停车场,设有大量清晰的道路标志,引导车辆快速通过,有序停放;中央为售票和换乘大厅,有商业及其它服务设施;西侧为郊区铁路和有轨电车T2线。乘客通过地面出入口和换乘大厅的换乘楼梯,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商业中心,以及地下三、四层的地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与客流组织评价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与客流组织 评价 摘要: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状况是评价枢纽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实践就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及客流交通组织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引进交通分布原理,将每种交通方式近似看作为一个交通源,其服务范围看成为交通影响区,对枢纽内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充分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出行分布交通组织评价 一、交通换乘分析

1.概述 城市交通枢纽是车流与人流的集散地。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汇聚,人流与车流形成交通枢纽内的两大矛盾。一般,大城市交通枢纽中至少集中了地铁、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社会及出租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因此,交通枢纽可以看成是一座大规模的交通流换乘中心,是各种交通工具间交通流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提供各交通流量间的高效、快速、安全交换。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相应的服务水平是评价其综合性能 的重要指标。分析与预测城市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乘客交换量可以为确定交 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 2.影响换乘量的因素 交通换乘量受出行时间、费用、舒适性及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出行目的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一般适宜于近距离出行,费用低但舒适性与安全性差。地铁的优势是快速准点,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设计分析 孟晶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设计分析孟晶 发表时间:2017-11-17T16:14:17.8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孟晶 [导读] 综合周边其他交通设施及道路创造一个便捷的换乘场所、流畅的交通流线组织,实现快速疏散人流与车流,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的设计。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沙设计院) 200070 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高品质、多层次运输需求,以及高铁、城际、火车、汽车客运的快速发展,按传统火车站进行规划和设计 已经不符合建设发展的趋势。能为旅客提供高水平出行和一体化换乘的“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应运而生。本文结合邵阳火车站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的整体可行方案,从设计入手着重分析其设计难点、创新点、交通组织等各方面。 关键词: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改造优化,交通组织 1.引言 近年,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火车站的方案设计已不单局限于站房、广场的区域,而是结合城际铁路、公交系统、汽车客运 为一体,形成以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中心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与传统的火车站设计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 计重点在于如何满足各种火车客运、货运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结合枢纽各建筑布局,综合周边其他交通设施及道路创造一个便捷的换乘 场所、流畅的交通流线组织,实现快速疏散人流与车流,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的设计。 2.工程概况 2.1城市总体概况 研究项目地处邵阳市——省域次中心城市、湘中及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智慧制造基地,总面积20830平方公里,全 市户籍总人口821.37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41.95%。邵阳市区位于市域东北部,邵水与资水交汇处,320国道、207国道、沪昆高速、二 广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和怀邵衡铁路等从市区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2项目现状概况 (1)用地范围:邵阳火车站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枢纽”)位于大祥区,北起邵阳大道(邵州路),南抵桃源路,西临铜铃西 路至金山路、至桔园路、至西湖南路,东靠铜铃东路至桔园路、至民德巷,共约984715.9㎡,合1477亩。 (2)现状站房设施:邵阳火车站现状综合楼面积1.1万㎡(包括候车室、售票大厅、行包房、车站办公用房等)。其中有7个候车室(主候车室4个),总面积为2891㎡。2016年春运期间共发送28.37万人,较2015年增加约7万人,增长32.7%,其中高铁发送9.14万人, 占32.2%。最高日发送1.45万人(2016年2月13日)。 (3)现状站前广场:已建成的站前广场位于火车站北侧(魏源广场),总面积约7.3万㎡(不含站房前广场用地),东西两侧分别设 置公交上、下客区(始发线路6条,面积约9400㎡),社会车辆停车场(约90辆,面积约6700㎡),以及出租车待客、下客区(面积约4400㎡)。 (4)现状道路交通:火车站人流、车流主要依托临近的铜铃东路、铜铃西路直接进出(红线宽22m,车行道宽12m),并经外围的邵阳大道、双拥路和西湖路等道路分流。 (5)现状客运站:现状邵阳火车站周边有两处公路客运站,分别为汽车南站和邵州汽车站,其中汽车南站位于火车站现状站房的西南部,距离火车站旅客出站口约1.5公里,占地面积2.5万㎡,为一级客运站,总建筑面积4140㎡(其中站房2000㎡),日均发送旅客1万人次。邵州汽车站位于火车站现状站房的东侧,距离火车站旅客出站口约400米,占地面积1.5万㎡,为二级客运站,设计日均发送旅客8000人次。 3.设计难点及创新点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在于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运输组织的协调,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之间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紧密衔接,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化、连续化、一体化[1]。 鉴于综合客运枢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交通网络中的重要地位,枢纽所在城市往往会将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作为完善地区功能、打造城市形象、优化交通组织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发展的需求、市民期望的提升促使我们的设计更加需要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有前瞻性、人性化的进行。经过现场踏勘、实地考察反复研究,设计着重围绕枢纽站周边规划布局优化、规模论证、交通组织 优化、建筑形态展现等核心问题而展开。 3.1主要设计难点 (1)道路红线宽度不能满足通行需求,设计需要拓宽原有道路以缓解通行压力。现状交通主要依靠铜铃东路、铜铃西路、邵阳大道,全部均为双向道路,火车站每日承接大量车流进出站,现状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亟需调整,以满足要求。 (2)交通组织流线秩序混杂,设计需要实现人车分流、高效通行。目前进出火车站的主要道路,其周边道路疏散功能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明确站前优先服务对象,导致站前片区出现了严重交通混乱、车辆混杂、人车混行等现象。如何通过道路的拓宽、流线的组织、通道 的设置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设计的一大难点。 3.2设计创新点分析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广场内部片区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公交车、社会车辆与行人的交织冲突,通过不同的流线引导实现人车分流和最短换 乘距离。 (2)实现站前人车分离、快慢分离、各行其道,实现社会车与公交车的分行。 (3)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设置人行天桥、社会人行通道、下穿道路等立体交通方式,实现枢纽的立体交通设计。 (4)充分开发和利用枢纽地下停车场,合理规划社会车、出租车、公交车进出接泊旅客和到达相应停车场行驶路径。 4.枢纽总体规划设计 方案总体规划设计以便捷交通、展示形象为目的,以功能齐全、有序高效为原则,以智联双擎、魅力枢纽为规划理念打造一个全新的

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报告书

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报告

一、郑州长途客运中心站(南区) (一) 区位与选址 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分南区和北区,南区在火车站对面,北区在火车站向北200米的二马路上。位于火车站对面的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是一级客运汽车站,中心站班次多,车型全,日发班次2100班,节假日客流高峰期,日发班次达2400 班,日均客流量达3.6 万人次,客流高峰期达7万余人次。

前广场的车和人 (二)总平面布局分析 中心站由于离火车站很近,功能上承担了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之间的转换,但位于市中心,客车出城很是不方便。 汽车站的南、北、西个有一条路,分别设人出站口,汽车进出站口,使人车互不交叉,流线清晰,人的进站口与火车站广场相结合。

站前广场的人和车 (三)内部功能布局: 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洁,避免旅客车辆及行 包流线的交叉 分区内容除站前广场外,主要还有客运,站场和生 产辅助三个大部门。

(四)内部人流分析: 如左图总平面中红色箭头所示:客运这一 部分其内部流线较为复杂,但是在总关系 上是基本封闭的。各个功能用房不能相互 串流并且即使是到站的旅客也应该有组织 地按照最简洁的路线离开站房,站台。

(五)内部车流分析 如平面图中黄色箭头所示车辆从北侧进站 口驶入,依次经过安全通道后分流驶入发 车位。待发区的车辆从东侧驶出。 与客人流线不交叉。 (五)站台及有效发车位 车站采用一字式站台平面形式,候车厅、站台、调度车道处于平行状态; 特点是构造简易、功能通顺,缺点是当有效发车位较多,平面较长 (七)售票厅 售票厅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旅客对其客运站的印象。此客运站按长途短 途分为两个售票厅,并且设置了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停车发车场地。 此售票厅分为一个袋形的排队区和一个供穿行通道区域;其中保留一些比较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