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心理发展的基本面貌加以考察,根据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个体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6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2.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一岁半。两岁)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低阶段,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智力开始发生,主要用感知,动作与外界发生关系,智力活动还处在感知运动水平上。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3。儿童发展心理学任务

答:1.揭示各种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心理学就是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部分,其中心理过程包含知情意三个过程,人格又由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部分组成。

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4.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内容

答:1.感觉的敏感期

从出生到5岁,而2—2.5岁表现最明显

2.秩序的敏感期

3.语言的敏感期

4.动作的敏感期

5.人生发展的四个关键期

答:1.婴儿期(1~3岁)

是训练个体感知觉能力的关键期,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以面部表情的方式对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道做出反应。

2.幼儿期(3~6岁)是培养个体言语能力的关键期

3.童年期(7~12岁)是提高个体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期

4.青春期(12~16岁)是缓解个体心理冲突的关键期。

6.心理发展的动因

答:一,遗传与心理成熟动因

1.遗传的概念: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2.遗传的作用

(1)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设备及其功能

(2)遗传因素变异或遗传病,可导致非正常人格或低能儿。

(3)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智力,能力的发展。

3.生理成熟的作用

4.遗传,生理成熟的作用依赖于环境,教育,并影响环境,教育交互作用。

二,环境与教育的动因

1.社会环境的作用

(1)遗传和生理成熟给个体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而环境可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

(2)社会环境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性质,内容和水平

2.家庭的作用

(1)家庭体系

(2)亲子相互作用

(3)家庭结构

(4)家长抚养方式的影响

(5)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6)父母联合养育

3.学校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1)教育的主导作用

(2)学校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因素

4.历史环境的作用

(1)早期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社会历史文化遗产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5.环境,教育在与遗传,心理成熟交互作用中,依赖于遗传,生理成熟,并能改

造遗传,生理成熟。

三,活动动因

1.活动是个体实现内化的过程

2.活动是个体产生内部矛盾的基本途径

四,心理内部矛盾动因

1.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

2.个性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3.个体心理内部矛盾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7.幼儿认生的解决办法

答:1。多带婴儿去户外运动

去社区广场,花园绿地等人多、小朋友比较多的场合,以帮助婴儿尽早适应他可能

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2.多与陌生人接触

3.迎合宝宝的爱好心理

4.耐心对待婴儿认生现象

8.幼儿的教养方法

答:1。父母应鼓励乳儿手

2.寓教于乐

父母要花一定的心思,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玩,选择一些能引起并维持他们的兴趣和适宜于他们发展的游戏。

3.要多与乳儿交流

4.婴儿到半岁,已基本具备了正性和负性的基本情绪,因此要注意对乳儿感情的照顾。

9.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答:1。颜色视觉

2。数的感知

3.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人脑对物体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空间特征的反映,3岁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小知觉的发展方面。

5跨通道知觉

10.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1。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其动作发展

2.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3.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4.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被动逐渐向具有主动性转化。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

11.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答:1。注意范围不断扩大

2.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

3.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不断增强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注意策略的使用

12.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1。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更广泛地认识客观世界,丰富知识经验。游戏是促进幼儿智

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2.游戏在幼儿情感中的作用

3.游戏在幼儿意志品质发展中的作用。

4.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13.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

答:1。复述策略的发展

2.组织策略的发展

组织策略是指识记过程中,根据识记材料不同意义将其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

主题或改组成成其他形式,并根据记忆材料间的联系进行识记的过程。

3.精细加工策略的发展

4.提取线索能力的发展

14.幼儿词汇的发展

答:1.词汇数量的增加

幼儿的词汇量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4岁时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3.词类范围的扩大

4.积极词汇的增长

15.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答: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是指青少年随着青春期身心发育和成长,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理关系中独立出来,成为具有自行考虑、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成长过程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16.小学儿童学习态度的发展

答:1.对教师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教师的话是无可怀疑的,例如,

常常回到家里说:“老师说的。。。。”

2.对集体的态度

3.对作业的态度

4.对评分的态度

17.影响婴儿言语发展的因素

答:1.生理基础

2.智力因素

3.情绪

由于强制联系,周围人的批评与嘲笑、父母缺乏关爱等所造成的不安情绪,都可

能限制儿童语言的发展

4,语言环境

5.社会、文化、经济条件

6.性别差别

18.影响胎儿成长的环境

答:1.妈妈自身条件影响

(1)母亲年龄(2)母亲的饮食

2.母亲疾病的影响

(1)风疹(2)其他传染性疾病(3)性传播疾病

3.母亲服用药物的伤害

(1)母亲服用某些药物

(2)母亲服用成瘾物质

4.母亲酗酒、吸烟的伤害

(1)母亲酗酒(2)母亲吸烟

5.母亲的情绪状态的影响

6.母亲所处环境的影响

(1)辐射(2)化学物质和污染

19.幼儿记忆的发展

答:1。记忆容量的增加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承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2.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3.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

4.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5.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1)记忆策略的形成(2)元记忆的形成

6.对周围世界知识的发展

(1)故事结构知识(2)程式知识(3)心理地图

20.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1.产生原因

(1)学校方面(2)家长方面(3)课堂教学方面

2.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尽量改变科任教师每天作业量,作业贵在重质不重量

(2)与家长沟通、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学校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予以理解。

(3)进行生动活泼、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下列属于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的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2、保育员道德品行素质首先表现为完善健全的 (人格) 3、婴幼儿(3-4 岁)时说谎为正常现象。 4、孩子在初入园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应行为主要是由于(分离焦虑)造成的。 5、幼儿的需要主要有生理的需要、活动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 等。 6、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 化)、易受感 染和易外露。 7、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8、婴儿生理性流涎发生的原因是(唾液腺发育完善,唾液分泌旺盛)。

9、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大肌肉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10、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1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情绪)。 12、幼儿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和与成人的关系。 13、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学习)等。 14、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 影响、 (遗传和技能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15 、记录(个别儿童的情况)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体弱儿童的身体和活动情况以及个别需要帮助的儿童的情况。 16、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 新)的基本要求。 17、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18、(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19、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上。 20、幼儿衔接工作主要是培养(入学的适应 性)而非小学化。 2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22、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3、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 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基本要求。 24、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25、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6、(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1)可 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27、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

儿童发展心理学 (1)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着,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 第一章 一、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四、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七、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最佳学习期——劳伦兹 九、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着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着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优点——时间短、取样大。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缺点——时间长、耗资多 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一、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①孕妇的营养②孕妇的疾病③药物④辐射⑤孕妇的情绪 二、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着的时期: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上至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第三章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①发射行为;②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③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④视觉偏爱 二、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三、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 四、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新生儿(颜色视觉)①近视眼;②色盲 六、形状知觉:①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②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③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④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角 七、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 八、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描述:P7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重点提示: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 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每个观点的含义。 4.关于关键期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慎重使用。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6.实证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7.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8.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又把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横向研 究和纵向研究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9.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每种方法的含义、分类和运用。 10.理论研究法的价值。 重要点提示: 1.遗传现象。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2.遗传的作用。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结构:大脑两半球的构造;大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机能:新生儿不仅出现无条件反射,而且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条件反射;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营养、药物、辐射、孕妇的健康状况、RH因子、母亲的情绪和态度。 一、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1.感觉和知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40年来心理学对儿童知觉学习的研究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2.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推动婴儿对环境的反应。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 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4.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以后听觉敏感性不断提高。听觉偏好有助于婴儿发展 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也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6.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好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研究发 现,婴儿对人脸图最感兴趣,这对他们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 7.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用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婴儿的深度知觉能 力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与婴儿爬行的经验有关。 8.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儿童左右概念 的发展是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相符合的。 9.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传统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的研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 2.婴儿的记忆主要是再认。 3.在态度上,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在不断发展。在方法上,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一旦运用意义识记,效果则好。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笔记_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1、绝对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 ,F)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1930) 2、共同决定论 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 ,W.1871-1938)。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Gesell ,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祖宗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双胞胎爬梯实验) 3、相互作用论 代表认为是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受环境的影响越大。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 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 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 岁) (5)童年中期(6岁~11、12 岁) (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 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 岁)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S、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 1、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2、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水平可用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实龄 ╳ 5+80(2 岁后)体重(公斤)=实龄╳ 2+8(1 岁后)儿童身体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 、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目录>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这场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斯腾——遗传与环境的“辐合论”; 鲁克森伯格——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该理论主要来自于双生子研究。 3)相互作用论:在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提出了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取样大,材料更具代表性;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而带来的影响。 --缺点:由于被试的取样是来自不同年龄点的不同个体,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规律或特点。 --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由于纵向研究历经的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不可能像横向研究那样数量大;被试的流失影响取样的代表性;可能使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长期的纵向研究还可能受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3)聚合交叉设计:结合横向和纵向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组群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 --优点:能够区分年龄效应,组群效应和测量时间效应,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绪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 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

【笔记】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名词 3. ABAB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卷

秘密★启用前 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本试卷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总成绩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左密封内的相应位置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胎儿期注意发展的一种注意表现形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长期性注意 2.下列不属于空间知觉的选项是(). A.方位知觉 B.时间知觉 C.深度知觉 D. 大小知觉 3.()是指在头脑中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 A.表象 B.记忆 C.感觉 D.知觉 4. ( )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 幻想 D.无意想象 5.下列不属于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的特征的是().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特性 D.灵活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6.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无关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 活动组织不合理. 7.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桑代克的三因素说,认为人类可能有三种智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 面. 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题纸 姓名:___________总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6. 、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 19. 、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 注意 21.思维 22.气质 24.自我意识 25.依恋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 (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

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 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 (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4-7岁培养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性 (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天性使然,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不要做过多的干涉。) 7-16岁学习,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竞争,勤奋品质。 (当孩子刚入学要帮助他们适应,在前期多花精力,后期就轻松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阶段组或几个年龄阶段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测,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测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客体永久性:儿童脱离对物体的感知,仍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习惯化、去习惯化:如果多次让婴儿接受一种刺激,由于对原有刺激形成“习惯化”,婴儿会减少对它的注视时间。这时再呈现一种新的刺激,婴儿会对新刺激“去习惯化”,注视时间延长。 自传体记忆: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自我中心主义: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 社会性参照作用:当婴儿处于陌生,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会从成人的脸上寻找表情信息,然后做出相应行动和反应。促进与成人对环境认识、经验、情感体验的分享;促使亲子心理过程的共发共振共鸣,有助于儿童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个性: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气质:一个人做特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同伴: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 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 安慰、捐赠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 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是个 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化的结果。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他人不 愿接受、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的伤害性行 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语言伤害和 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 理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 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 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 展规律的学科。 朱智贤儿童左右概念发展阶段:(5-7) 比较固定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7-9) 初步具体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9-11)比较概括灵活掌握左右概念, 完全掌握左右的相对性。 婴儿记忆方法:客体永久性法,习惯化、 去习惯化,传统的条件反射,延迟模仿 法 影响无意识记因素:材料性质,直观、 形象、具体、鲜明的材料易引起无意识 记//幼儿的兴趣、情绪和态度//活动方 式//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对材料的理解 性 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 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性策 略 儿童思维发展趋势:直觉行动思维(依 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思维和行动分不开)//具体形象思维(利 用头脑中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 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 事物的属性)//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 言符号形成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具体性在自觉或不 自觉的消长)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0-2)感知运 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7-11)具体 运算阶段(11、12)形式运算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的性别守恒发展:性别标 志,性别固定,性别一致性 鲍尔比依恋的形成阶段:(0-3月)无分 化阶段,(3-6月)地分化阶段,(6-2.5 岁)依恋形成阶段,(2.5岁后)修正目 标的合作阶段 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照看者,照看 态度和环境,儿童特点,家庭因素 社会行为影响因素:换位思考,移情作 用,父母的抚养方式,文化//教养环境, 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交流及文化 论述同伴交往影响因素:1.儿童自身特 点,行为特征(积极快乐的性情,愿意 分享,没有攻击性,往往是受欢迎的儿 童;有破坏性,不愿分享,少合作往往 是被拒斥的儿童;而害羞,不敢自我表 现,单独行动,则是被忽视的儿童)// 认知能力(不同的社会认知能力决定了 不同的社交地位,支配了不同的社交技 能)//身体的吸引力(“漂亮的就是好的” 偏差认识)2.外部环境的作用,父母的 鼓励(为幼儿彼此的接触提供条件;通 过建议和指导影响幼儿交往;自身的风 格影响儿童社会化)//教师的影响(教 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对儿童的影响)//玩具及电视(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思维行动,形成刻板、模式 化的行为方式)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6-儿童发展心理学打印6页期末考试重点

《儿童心理发展学》一、单选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C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下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B)。 A.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B.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会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在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D. 教育的目的方向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特征决定的。 3.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A A.横向设计B.纵向设计C.相关设计D.交叉设计 4.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C A.相关设计B.横向设计C.纵向设计D.交叉设计5.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最大的优点是()。B A.可同时对几个群体进行观测,比较不同年龄群体中某一发展趋势是否相同。 B.只需相对较短时间的追踪测量,就可分析个体某一心理特征在较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C.减少了反复测量对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 D.减少了被试流失的机会,降低了研究费用。 6.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A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7. 通过操纵和控制研究的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8.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的缺陷是()。A A. 儿童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B.实验室内的条件控制得过于严格 C. 不能对儿童得行为进行重复观察 D. 对影响儿童心理活动得各种因素根本无法控制 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霍尔B.杜威C.皮亚杰D.普莱尔10.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德国学者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出版的时间是(B)。 A. 1879年 B. 1882年 C. 1900年 D. 1905年 11.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C 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 12.弗洛伊德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A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3.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阶段。C A.三B.四C.五D.八 14.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儿童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易发生于()。B A.口唇期B.崇拜性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期15.艾里克森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B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6.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将人格发展分为()阶段。D A.三B.四C.五D.八 1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8.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B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9.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A A. 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B.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20.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D A. 自我同一性 B. 同一性扩散 C. 同一性混乱 D. 心理社会危机 21. 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A. 怕 B. 怒 C. 悲 D. 爱 23.幼儿看到榜样攻击行为受到奖励时,就倾向于模仿这类行为;当看到榜样行为受到抑制时,就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这是()在发生作用。C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三个基本问题 1、何谓“发展” 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 2、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 3、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 三、三个争论 1、发展是连续性还是阶段性 2、儿童是主动还是被动 3、遗传还是环境 (一)遗传与环境 1、遗传决定论 ⑴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定律“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的决定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与躯体组织所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的天才〉 ⑵复演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⑶本能说一一麦独孤、弗洛伊德和桑代克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 给我12 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华生 纽曼的同卵双生子实验 3、共同决定论 斯特恩的“合并原则” 吴伟士的“相乘说”格塞尔的“成熟学习论”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4、总结与反思 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心理发展(安娜斯塔西) (1)反应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结构,都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和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范围限度。 ①遗传给个体提供了潜在的发展范围。 ②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③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使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2)渠道化遗传基因已为某些行为特征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限制着这些行为的发展。而对于某些心理特征(如智力、个性),遗传很少将其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环境较容易发生影响。 (3)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四、早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