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矫治

心理矫治
心理矫治

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

心理矫治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含了两个基本概念,即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与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它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障碍(如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某些变态心理、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习惯动作、社会适应障碍、品行障碍以及酗酒、吸毒、自杀等较为严重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和治疗。

罪犯心理矫治:广义的理解,实际上是罪犯矫正工作的别称。对“准广义”的罪犯心理矫治可作如下表述:罪犯心理矫治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对罪犯进行的矫正教育与心理治疗,以配合教育改造,消除罪犯的反社会性,医治其心理障碍、人格失调及其他精神疾患,达到恢复心理健康,重塑健康人格,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工作内容:

1、在日常管教工作中由监狱干警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的罪犯心理与行为矫正,以

及在罪犯中开展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2、由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经过专业培训的监狱干警)开展的罪犯心理

咨询与心理治疗。

3、由监狱干警与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进行的罪犯心理诊所、矫治质量的心理学评估、再犯

罪心理预测等项工作。

银川市劳教所心理矫治收良效

12月7日,银川劳动教养管理所的管教干部在对劳教人员进行集体心理辅导。

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封闭环境之中,活动空间小,心理压力大,因此劳教人员成为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为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近年来,银川劳动教养管理所积极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其个体心理结构特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的科学性、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庐江监狱聘心理咨询师加强心理矫治队伍建设

为认真落实“5.3”目标,充实监狱心理矫治队伍,日前,庐江监狱整合心理矫治资源,在矫治监区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基础上,又聘任10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民警为监狱兼职心理咨询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矫治监区、监管改造业务部门、押犯单位三位一体的教育矫治力量。

安庆监狱罪犯心理咨询又添新形式

人民网安徽频道讯日前,安徽省监狱管理局为安庆监狱专门配备的用于罪犯心理矫治的心

理咨询网络(视频)咨询系统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副监狱长宗锋亲临现场启动开通仪式并亲自通过视频系统对禁闭从严罪犯进行了谈话教育。

自2007年10月,安庆监狱率先在全省监狱系统成立矫治监区以来,安庆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一直得到了省局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省局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对安庆监狱立足自身,奋力跨越,自我加压,在实践中勇敢探索,不断推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并初步形成基本工作模式和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的做法多次给予较高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

为进一步推动安庆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年初省局通过政府采购专门为安庆监狱配备了供咨询师使用和罪犯使用的各4台电脑、视频终端,监领导也很快从监狱有限的资金中优先安排了用于布设此系统网络和咨询师与罪犯咨询用房修缮改造的资金。监基建科、信息中心、矫治监区按照监领导的要求,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从安庆监狱实际出发,积极工作,较高标准地完成了此系统开通前的房屋改造、工程布线、安装调试和室内装饰等工作,受到监领导的肯定。

此网络(视频)咨询系统的开通,将进一步完善安庆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的形式,为解决女咨询师与男性罪犯面对面咨询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提供极大的帮助,激发全体罪犯主动要求咨询的热情,为安庆监狱今后积极探索罪犯网络(视频)咨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阳监狱一监区音乐介入心理矫治

本报南阳讯(记者王海锋通讯员唐新扬中伟)昨日,服刑人员赵亮(化名)走进南阳监狱一监区心理咨询室。因不适应监狱的改造环境,他失眠、烦躁、与他人无法沟通,前来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老赵,听说你每天晚上失眠,只能睡两个小时,都想些啥呢?”一声“老赵”的亲切称呼,迅速拉近了赵亮与心理咨询师代凌的距离。“我30多岁的时候,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娇妻和爱子的生命。10岁的儿子,长得浓眉大眼,帅气十足,他是我生命的全部。他的早逝,使我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心,脾气变得暴躁易怒。后来,我交了个女朋友,在未得到女方同意的情况下,我拿了她的银行卡去消费,结果以盗窃罪被判刑两年半入狱服刑……”赵亮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他觉得同犯大都是缺乏修养、没有感情的人,不愿与他们过多地交流。“失去了倾诉的途径,让我更加感到孤独与无助。”

听了赵亮的讲述,代凌又用心理测试软件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测评,通过数据分析和心理检查,诊断结论为赵亮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根据赵亮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本科毕业)、思路清晰、接受能力强、求知欲强等特点,咨询师决定用音乐疗法对他进行治疗。

在放松室内,赵亮端坐在沙发上,双目微闭,一曲古琴独奏《流水》使他感到心旷神怡,郁闷之气一扫而光。

心理矫治在监管中的奇妙功效

自2000年初起,北京市崇文区看守所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被羁押的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工作,随后将心理疏导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完善,应用于对全体被羁押人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所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凤池等讲授心理咨询知识;由十几名心理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被羁押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组织管教民警观摩学习;选派有经验的管教干部参加国家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心理咨询师(员)培训,获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员)资格证书,以此为骨干带动管教干部学习心理咨询专业课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施治。自看守所开办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以来,共举办了四次在押人员集体心理训练,共有1600人次参加,先后对168名在押人员进行了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笔者自始至终主持创建并亲身实践了这一举措,受益匪浅。

在监管工作中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必须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即根据在押人员不同诉讼阶段心理特点、案情性质以及其他个人心理因素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押人员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心理特点

1. 入所初期阶段心理特点。

在押人员由于违法犯罪行为败露而被羁押,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与外界隔绝,监所陌生的特殊环境,罪责感、行将受到刑罚的心理压力,对社会地位、前途、家庭的忧虑,形成了入所初期阶段恐惧、压抑、焦虑、抵触、孤独、悔恨、绝望等心理特点。入所初期阶段也是进行监管心理工作的重要阶段,在进行入所教育的同时,心理咨询员要进行心理测评,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分析、制定和实施帮助疏导方案,使之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进入监管适应期。入所初期阶段也是拘禁反应初发期与绝望自杀高发期。

案例一:A,男,19岁,2002年11月29日因涉嫌故意杀人收押入所。管教员立即与A进行谈话了解情况。A因与母亲发生争吵被母亲打骂,逐用小刀扎死母亲、奶奶,扎伤父亲。A入所后情绪波动大,思维迟缓混乱,焦虑指数偏高,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针对A 激情犯罪特点,看守所心理咨询员于当晚开始对A进行心理疏导援助。经过六次谈话,使用认知、理性教育疏导、放松治疗,结合法律道德教育,使A情绪趋于稳定,消除了自杀心理。

2. 预审起诉阶段心理特点。

在预审、起诉阶段,畏罪、逃避、抵抗、侥幸心理,悔恨、悲观、戒备心理是常见的典型心理现象。畏罪、逃避、抵抗、侥幸心理也是本能的心理防御机制。交代罪行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压力,矛盾、复杂、激烈的心理冲突,形成了预审阶段紧张恐惧、焦躁烦乱、情绪波动、厌食失眠等心理行为反应。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结合进行法律政策的认知教育,帮助其认识和分析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缺陷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改变不良心理结构,减消畏罪、悲观心理。

3. 审判阶段心理特点。

审判阶段是定罪量刑阶段,犯罪嫌疑人把这一阶段视为决定自身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审判前的恐惧、焦虑、烦躁、多动、失眠,怀疑担心审判的公正性,对从轻判决的渴望,对判决结果的强烈期待心理与对服刑恐惧心理的矛盾;判决后的悲观抑郁,对未来的忧虑形成了复杂、激烈、大反差、多变化的心理特点。

根据审判阶段出现的心理反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矫治和转化工作。相信司法公正,稳定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在个体心理疏导的基础上,鼓励参加集体心理训练项目。

对判处重刑情绪反应强烈或有绝望自杀心理倾向的,在心理疏导矫治的同时,可以结合亲情教育、亲友规劝等辅助方法进行综合性心理疏导。

根据拘禁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

1. 拘禁反应。

拘禁反应是被羁押人在羁押环境中产生的特殊心理、生理反应,是由于原来的自由、自尊、生活条件、地位、服务、收入、亲友关系、异性关系、外部联系、生活节奏、自主性时间支配、个人安全感等被剥夺或改变而引起的痛苦感产生的心理、精神障碍。

被羁押人员在羁押期间内,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有增强的趋势,非常渴望回归原有的社会环境,不合理的信念产生不现实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未满足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这些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情绪反应,有时会引起非理性行为的产生。个体性拘禁反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能形成群体性拘禁反应。其心理和行为表现为:(1)恐惧、紧张、焦虑、烦躁、多动、坐卧不安、失眠、哭闹、自殴,暴力攻击、敏感易激惹;(2)抑郁、感知觉运动速度下降、呆坐、迟钝、失眠、食欲下降、哭泣、多愁善感、悲观失望;(3)心因性精神障碍:幻觉、幻视、幻听、梦呓失语、往事突然闪现、躁狂、疑病、被害妄想、睡眠障碍、情感休克、反应性木僵。

拘禁反应在监禁早期阶段较高(初入所1—4个月),随着对监禁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减弱,有时会随着诉讼阶段进程、环境、情绪变化,有周期性反复出现的现象。

在对被羁押人中进行调查发现,监禁生活中最重要的丧失是与外部联系的丧失。在拘禁期间,能够得到家人生活、健康的信息,可以降低监禁反应的强度,减少非理性行为的发生率。在已知监禁时期对未来时间观念,监禁初期和后期增强,监禁中期相对减弱,成U 型曲线。

案例二:B,男,31岁,北京市人,初中文化程度。1995年因盗窃被劳动教养三年;2003年5月7日因盗窃嫌疑入所。B在入所三个月时拘禁反应强烈,心烦意乱、坐卧不宁,思念家人,食欲减退、失眠,抑郁症状持续20天左右,引起胃溃疡病复发进公安医院住院治疗。心理咨询员为B进行了心理咨询疏导放松治疗。咨询员注意引导B抑郁性拘禁反应的心理成因,在咨询倾诉过程中,B诉说了自己从小住在密云县姥姥家,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孤独,就把姥姥家的姨当做自己的妈妈,直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不知为什么,对父母就是亲不起来,还是感到很孤独,性格内向。初中毕业后也没有固定职业,19岁开始爱看足球赛,成了一个铁杆球迷,北京队到外地比赛也赶去看,只有在足球场手舞足蹈大喊大叫,才能找到自我,北京队输了球就郁闷。也正是从19岁开始,不知为什么,见了东西都想偷,不管是有用没用、价值多少,没用的随手再扔掉,偷到手里就快活,过后又非常悔恨自己,但就是改不了。这次因盗窃被抓,真是后悔极了,那些日子吃不下睡不着,就是怕自己出狱以后还改不了怎么办。根据B的心理问题,咨询员帮助B进行心理认知分析。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畸形的心理需要在作怪。从小缺少关爱,孤独内向,强烈渴望被关注、希望得到获得性心理需要。被压抑的心理情绪需要寻找发泄的渠道和替代,属于冲动控制障碍。倚赖在偷盗过程中的惊险恐惧心理、侥幸心理刺激来满足获得性心理需要是形成偷窃的心理因素之一。针对B的心理问题,调动其自身意识的能动作用,逐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控制矫治;参加集体训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意识、劳动获得观念,重塑健全人格,使B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障碍问题,坚定了痛改前非的信心,有了明显的转变,并陆续交代了多起盗窃问题。

2. 施虐、暴力倾向。

在拘禁反应期间,由于多种社会需求被剥夺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得不到释放和缓解,恐

惧、怨恨、焦虑、抑郁、无辜、自责、自卑、自弃、无助、孤独、思亲、悲观等心理情绪状态的持续困扰,会使其产生施虐、暴力倾向。如经常违犯监规,毁坏公物,对同监室在押人员实施虐待、暴力殴打;巧立名目取乐、无端寻衅;手段下流、残忍,反复发作。以这些方式进行自我宣泄,具有群体性趋向。

对施虐、暴力倾向矫治要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纠正错误观念,深化自我意识,学会面对现实,缓解和消除心理冲突,增加心理自由度(控制与缓解),建立新的认知、行为方式。必要时要与惩罚性监管措施相结合。

案例三:C,男,25岁,初中文化程度,2003年4月因涉嫌敲诈入所(1998年曾因伤害罪判刑六年,后减刑一年八个月),C入所后经常违犯监规,多次欺侮同监室在押人员。看守所心理咨询员在与C谈话时观察发现:C头顶、头枕部有四处陈旧疤痕,手、胳膊上也有几处刀痕。了解到C入所前经常打架斗殴,多次无端寻衅,不问原由、不计后果,斗殴只是图一时痛快。C从小受父亲粗暴管教,没有得到父母正常的关爱,形成了反叛、攻击、自卑心理,逃学、说谎、偷窃、斗殴、自私,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对C的心理咨询矫治,从自我认知开始,倾诉、关注、认知引导,矫治人格障碍。咨询员与C建立了良好的关系,C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得到咨询员的肯定和鼓励。经过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深化巩固,C再也没有出现违犯监规的行为。

3. 自虐倾向。

自虐现象是指自我倾向性暴力,包括自殴、自伤、自残、自杀、受虐等。其表现方式有:(1)释放或解脱恐怖焦虑产生的痛苦感,转移或宣泄情绪;(2)寻求刺激,缓解抑郁,压抑情绪;(3)求得关注,希望得到人际交流沟通;(4)逃避审判惩罚;(5)暂时变换羁押环境,如装病、诈病企图出监;(6)情绪低落、悲观绝望;(7)可能存在重大冤情。

在自虐心理中,最重要的需求是求得关注。经常的谈话疏导工作增加对被羁押人的关注和沟通;及时的心理矫治可以降低自虐现象的发生率。

对自虐心理的疏导要点:1. 揭示自虐心理发生的原因,指出自虐方式的非理性与无效性,达到理性认知;2. 提高对羁押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度;3. 改变宣泄方式,引导其倾诉或宣泄,增加人际沟通,参与监内学习、娱乐活动;4. 疏导疗程持续两周以上。

案例四:D,女,46岁,大专文化程度,本市某局财务室出纳员,2003年1月因涉嫌贪污入所。看守所心理咨询员了解到D入所后对自己的问题缺乏正确认识,情绪低落,思想压力大,经常哭泣、呆坐,吃不下饭,伴有比较严重的失眠、抑郁指数较高,拘禁反应明显,曾经流露出自杀的想法。经过几次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倾诉、认知,缓解压力,使D 情绪稳定,打消了轻生念头,还为她解除了失眠的困扰,在监室内积极参加搞卫生、文体活动。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其心理矫治

【摘要】目的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心理矫治措施。方法采用SCL-90对394名服刑人员进行测试。结果①服刑人员在SCL-90各个因子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②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4个因子项上问题比较突出;③入狱前有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入狱前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得分高于入狱前有职业的服刑人员。结论应加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心理问题;症状自评量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

The Mentation and Psycho-rectification of Prisoners. Li Lurong, Y an Jianxiong, Tan Qianbao.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tion of prisoners, then make some

psycho-rectification. Methods 394 prisoners were measured by the questionnaire of Symptom Checklist 90. Results (1)Prisoners got higher scores of each factor than Chinese norms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 (2)Problems of prisoners on the facts of somatization, obsession, anxiety, Depression are serious. (3)Prisoners who have jobs before arrested got lower scores of each factor than the prisoners have no, the different were significant on the fact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The work of psycho-education for prisoners should be highly emphasized.

【Key words】Mentation; SCL-90; Prisoner; Psycho-rectification

服刑人员作为产生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其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5]。相应地,关于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也成了研究的重点。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监狱部门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服刑人员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生活的适应性[6]。本研究采用SCL-90对394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心理矫治方法,旨在为监狱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湘南监狱3个监区共402名服刑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在各个监区各个中队按比例随机抽取,回收问卷394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386份。样本构成如下:按受教育程度分,文盲13人、小学98人、初中216人、高中(含中专,职高)51人、大专以上8人;按家庭住址分,农村259人、城市127人;按入狱前职业分,干部26人、知识份子61人、工人31人、农民83人、军人8人、个体户28人、无业113人、其他36人。

1.2 工具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7],被试根据自己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按1~5评分,分析指标为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本次测试中,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0。

1.3 方法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在监狱各监区各中队按比例随机抽取被试。测试过程中统一指导语,对于部分阅读有困难的被试实行个别测试。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减少被试的顾虑,采用无记名测试。测试结果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文章来自:全刊杂志赏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313385087.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313385087.html,/article/041484b4-2e70-4032-95f9-a5933e5af6b7.htm

2 结果

2.1 服刑人员与全国常模各因子项比较将服刑人员与全国常模做比较,结果显示服刑人员在SCL-90测试中9个项目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而且差异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见表1。

2.2 服刑人员总体各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根据SCL-90分析方法,以因子均分≥2为阳性症状者,以因子均分≥3为症状痛苦水平达到中度和中度以上者,计算了在各个因子上阳性症状和症状达到中度以上者的检出率。结果显示:阳性症状检出率在29.33%~65.31%之间,症状达到中度以上者检

出率在8.80%~23.10%之间。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以及抑郁这4个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和症状中度以上检出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见表2。

2.3 入狱前服刑人员有无职业各因子比较依据服刑人员入狱前是否有职业,将服刑人员分为“入狱前有

职业”和“入狱前无职业”两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入狱前无职业”组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显著高于“入狱前有职业”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入狱前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因没有工作而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进入到监狱后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不足,因而心理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些。而入狱前有职业的服刑人员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要多于入狱前无职业者,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经验要丰富一些。

3 讨论

3.1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这与那龙等人(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8]。服刑人员的服刑生活一般可以分为3个阶段:服刑初期,服刑中期和服刑后期[9]。在服刑初期,服刑人员初进监狱,面对高墙电网,狭小的活动空间,威严的警察,严格的监狱纪律以及强制劳动,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恐怖情绪。同时,由于对监狱的相关情况不大了解,他们比较多的采用自我封闭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对于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当服刑人员进入到服刑中期后,他们的心理问题则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方面,由于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与入狱以前相比大为减少,对于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判断缺少了解,容易产生消极厌世,自暴自弃,抑郁的情绪。到了刑期满释放前的一段时间,服刑人员的监狱生活进入到了服刑后期。到了这个阶段,服刑人员心里容易产生新的焦虑,由于与社会分隔较长的时间,对于外界的变化缺乏了解,不知道其他人对于自己会怎样评价,对自己出去后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生活也缺少信心。因此表现为对于自己的前途既向往又忧虑。同时有部分改造不彻底的服刑人员在这个阶段会感到如释重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逃避改造,导致与其他人相处困难,对于人际关系非常的敏感。

3.2 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心理矫治的内容构成应该包括3个方面:心理评估、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则是针对部分存在心理障碍的服刑人员。①心理评估。主要是针对初入监狱的服刑人员的入监评估和针对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评估。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测验等手段收集评估对象的背景资料,包括来自于评估对象本人反映以及评估对象周围其他人反映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体的心理档案。②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服刑人员。通过向服刑人员宣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自我接受态度,克服对于心理矫治的偏见等。常用的方法有:利用传播媒介(如广播,黑板报,小报等)开展宣传活动。在服刑人员中培训宣传骨干,成立宣传小组,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举行改造积极分子经验交流大会。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和以上两种技术相比,心理咨询与治疗则是面向部分存在适应不良,患有神经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服刑人员。由于监狱特殊的生活环境,服刑人员普遍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反映,心理障碍,导致消极抑郁甚至采取自杀极端手段。而且由于监狱生活环境比较狭小,生活相对单调,不良情绪容易互相影响。这对于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是非常不利的。相对心理评估和教育来讲,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于监狱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项工作只适用于部分患有心理障碍的服刑人员,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发现服刑人员群体中的消极因素和个别人员存在的心理危机,起到预防突发性事件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朱素凡,张秀英,狄慧,等.198例狱内罪犯EPQ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3):325-326

[2]沙东想,吕成荣,狄小华,等.罪犯心理卫生状况研究.健康心理学,1996,4(1):19-20

[3]刘居祥,孙孟起.服刑人员不良心理及矫治.中国行政管理,2005,9:40-42

[4]李力.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临床康复,2006,10(6):168-170

[5]刘素珍,朱久伟,樊琪,等.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科学,2006,29(6):1452-1455

[6][9]章恩友.罪犯心理矫治技术.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2-3:21-26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8]那龙,徐勇,彭超英,等.山西省服刑人员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73-774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实效性研究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实效性研究 河南省第二监狱心理中心刘思胜 服刑罪犯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无论从消解犯罪本身所蕴含的犯罪心理模式的角度,还是考虑到近年来犯罪人群中精神或心理因素凸显,还是为了减少监管条件下特殊环境的不良影响,对于他们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必须特别重视的一项改造措施。2003年8月1日实施的司法部令《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第七章对罪犯心理矫治专门进行作了规定和要求。当前大多数监狱已经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据闻全国监狱系统获证心理咨询师已经过万,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和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地方。在此本人权作为一名罪犯心理咨询和矫治专业工作者结合多年实践,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实效性问题做谈谈看法,抛砖以期引玉。 一般情况下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可行性是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以及使其操作的的可行性,而实施效果则是目的的到达程度或结果。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可行性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必要性 1、现阶段我国监狱对罪犯的改造工作需要心理矫治工作。首先,押犯构成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以危害国家安全犯为主体,逐渐转移到普通刑事犯占大多数。其次,由犯罪原因和罪犯心理状况所决定。不少罪犯走向犯罪,不仅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存在着某些情绪障碍、 变态心理、人格障碍等方面的原因。服刑者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要有效地改造他们,单靠思想教育和理论灌输是不够的,还应对症下药,开展心理矫治。第三,监狱特殊环境的需要。监狱是一种用强制力剥夺罪犯人身自由的特殊的社会环境。这一环境具有威慑与约束作用,同时也容易使罪犯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和行为异常,加重

犯罪心理学本科论文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与其矫治对策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 一、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特征 (2) (一)冷酷残暴的品德 (3) (二)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 (3) 1、狭隘的报复心理 (4) 2、对现实强烈的逆反心理 (4) (三)自动化(或习惯性)的攻击反应 (5) 1、冲动的情绪 (5) 2、薄弱的自控能力 (5) 3、对负性刺激的习惯性攻击行为 (6) (四)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 (6) 1、需要的压抑性与爆发性并存 (6) 2、实有的自卑和扭曲的自强并存 (7) 3、恶性与良性心理并存 (7) 二、对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矫治的对策 (7) (一)加强与社会的交往 (8) (二)矫治偏激的认知 (8) (三)调节消极的情感 (9) (四)培养正确的意志 (9) (五)矫治习惯性攻击行为 (9) (六)引导积极补偿自卑 (10) 参考文献 (10) 文献综述 (11)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 内容提要:攻击性人格的罪犯在罪犯群体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比列。近年来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呈不断上升趋势,攻击性人格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罪犯心理特征。本文试从攻击型人格的罪犯的冷酷残暴的品德、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自动化的攻击反应和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四个心理特征分析入手,阐述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矫治的对策。 关键词:攻击型人格罪犯心理特征矫治 攻击型人格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具体变现为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攻击性人格的罪犯则具有冷酷残暴的品德、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自动化的攻击反应和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四个主要心理特征。对服刑人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剖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矫治罪犯的人格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反过来,运用心理学原理矫治罪犯的人格障碍则会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改造罪犯,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历史性的突破。早在1944年,司法部就将罪犯心理矫治正是列为现代文明监狱的验收标准之一,确立了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制度。目前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日益普及、深入,在构建和谐监狱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很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如攻击型和暴力型人格特点。攻击型人格的罪犯的心理特征及其矫治方法的研究对于改造罪犯,矫治他们的障碍性心理,重塑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攻击型人格罪犯的心理矫治,可以运用价值观重塑,心理缺陷辅导的方法从调节消极的情感,培养亲社会的品德、培养正确的意志、矫治习惯性攻击行为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特征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本能,

社区矫正人员案例

孤僻青年悔改创业报答父母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心理疏导分析 xx镇社区矫正对象顾某,男,xxxx年x月x日出生于山东省xx县,汉族,初中文化,xx县xx镇某村人,住本村。因盗窃罪于2012年1月17日被xxxx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2年1月28日至2015年1月27日止。顾某性格孤僻固执,初中还未毕业就已流窜社会,并结交了不少不良少年。他的家庭很贫困,这让他自卑又仇视社会,缺乏与人沟通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使他最终伙同“朋友”实施了盗窃行为。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到xx县xx司法所报到。工作人员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当时他眼睛里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当询问他话时,他也默不作声,都是他的父亲代他回答。工作人员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往往因自身犯罪带来的工作与家庭变故、亲人的冷落、社区服刑的压力、犯罪的内疚感、对社区服刑的不适应等因素,都会引起其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不仅不利于对他们的矫正和转化,还会影响到其情绪和行为,有的甚至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突发事件,从而影响矫正管理的顺利实施。

针对顾某的情况,工作人员没有将其作为一名犯罪分子对待,而是与其平等对话。通过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提供倾听其心声的平台,全面了解他的心理特点,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矛盾。顾某从最初的只是听不说话到态度慢慢的转变也开始简单的聊几句。这种以谈家常的形式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让顾某与工作人员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谈话,初步消除了他是罪犯面受训斥、歧视的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心甘情愿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针对性的对其制定了矫正方案: 1、按照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要求其每月定期参加劳动;每月上交思想汇报;定期对其进行走访;统一组织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了解、掌握该对象的表现和实际情况,督促其遵纪守法、遵守矫正规定。 2、成立由家人、村委委员组成的监管帮教小组。借助亲情的力量加强帮教效果。如果发现对象在生活中存在难题,矫正机构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帮其解决问题,帮助对象适应社会。 3、注重心理疏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其主观心态上的纠正,从主观方面尽量降低再犯的可能性。同时我们本着尊重他、接纳他、关心他的工作理念,让他消散

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尊敬的读友您好:本文由网络收集而来,分享到本网站是为了能够帮助到大彖大家如果雕之后是自己需要的文档可以点击下载本文档’下载文档是收费的(所以请先阅读再下载’谢谢各位读友,本人在此祝各位读友工作顺利’事事如意’ 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总结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总结弹指一挥间。半年的时间又悄悄流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需要我们给学生创设健康的精神和自由的心理氛围,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基于这种认识,我校认真地抓好了此方面的工作,下面就本学年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筹备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了设施配置,制定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了心理健康的辅导原则,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建立

了心理危机机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如计划制度等,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鼓励教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张易阳 摘要: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他人的侵害,世界各国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制度来惩罚犯罪。但是,惩罚犯罪并使罪犯受到社会的惩罚是设置刑罚制度的最终目的吗?从人权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不应当是这样,是罪犯接受惩罚在一定成度是为了给予受害人的心理补偿,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对罪犯的严厉惩罚使他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减少犯罪),但是,从犯罪者方面来看,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以使其回归健康心理从而使其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在此,笔者简谈一下罪犯的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正工作方法 贝卡利亚曾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谈到:犯罪是社会遭受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①。比伦巴莫等人主张犯罪就是对国家、社会、个人生活之侵害。那么我们了解一下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对我们更深入的探索罪犯的心理矫正有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从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来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损害的统一,犯罪会严重侵害人民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也会对国家的正常秩序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会颠覆国家政权;从犯罪的结果来看,犯罪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了现实的的危害,还包括对社会未来的一种威胁,如杀人、强奸、抢劫等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另外一些的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即使没有给现实社会带来危害也构成犯罪,因为它有可能对社会未来造成威胁,如我国的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无论被煽动者是否被煽动起来去革命并不影响罪名的成立。由此可见,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则我们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二、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 心理矫正是指由心理咨询师、矫治社会工作者、犯罪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心理咨询与治疗、生存技能辅导等社会支持,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并促进其人格再社化的过程,心理矫正的宗旨是平等尊重、科学实效、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衡量与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看人的常态心理状态是否与社会公众的心理状态相一致。 有很多服刑人员当初就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而走入歧途,在消极内在因素和外在不良环境的支配下,他们犯了罪,被关进监狱,在监狱改造中又形成了罪犯心理,即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后,在服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刑罚承受者在受刑过程中的特殊心理现象。那么,对罪犯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保障罪犯人权的需要。随着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作为社会人权发展水平标志的罪犯人权保障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罪犯从收押到刑满释放整个过程,对罪犯应享有的权利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其中健康权作为罪犯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需要行刑机关给予根本保障。以往在我 ①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 ②

监狱心理矫治工作总结

监狱心理矫治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 xx,现年 xx 岁,本科学历,现为 xxx 与竞争的岗位是 xxxx。 今天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 参加监狱组织的竞争上岗活动, 我的心 情很激动。首先,我要感谢监狱党委和各级领导对我们女民警的关心和支持,感 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 xx 年参警以来,我努力向英模人物学习,向本系统老一辈学习,学习他们 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精神,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角色的转换,掌握了 教育改造罪犯必备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xx 加省局举行的“xxx 比赛, 荣获二等奖。 xxx 监另外两位民警组成的 xx 监狱代表 队夺取了全省监狱系统建党 xx 周年知识竞赛第一名,为监狱争得了荣誉。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一直在 xx 事罪犯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在关 押男性罪犯的监狱里,有人认为,女民警只适合搞财务、当内勤,在罪犯的改造 中不能够有多大的作为,但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在押犯中,很多都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社会适应能力低,情绪波动大、焦虑、抑郁、自控能力差、人格偏执 等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 罪犯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会正常人群。 这是 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和影响自身改造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女民警能够在罪犯心 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中充分运用女性特有的耐心、 细致和亲和力的优势, 弱化 罪犯的戒备、抵触心理,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尊重、宽松、亲切的氛围,使服刑 人员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误区,增强改造和生活的信 心,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 为女民警在罪犯的工作。10 余年来,我一方面努力钻研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积 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并于 xx 我监第一位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另一方面, 我始终坚持不懈地在罪犯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 已被越来 越多的服刑人员所接受和认可, 受到广大基层民警的一致好评, 这更加坚定了我 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今天参加竞岗, 我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服刑指导中心这个岗 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为维护我监监管改造的安全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 献。 如果这次竞岗成功,我将努力做到: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 实践。 二、 继续加强法律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 力, 同时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服刑指导中心的其他同志, 进一步提高我

[精品]社区矫正人员手册

社区矫正人员 手册

目录 前言 1、什么是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的对象有哪些…………………………………… 3、社区矫正的功能是什么………………………………… 4、社区矫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什么………………………………… 6、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 7、社区矫正工作由哪些人员和部门承担…………………… 8、社区服刑人员“五不准”………………………………… 9、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级管理……………………………… 10、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假应办哪些手续…………………… 11、社区服刑人员可以享受哪些权利………………………… 12、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13、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接受社区矫正时应履行哪些手续…………………………………

14、社区矫正的奖励有哪些…………………………… 15、社区矫正的惩处有哪些…………………………… 16、矫正期满的解除及程序…………………………… 前言 社区矫正人员必须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人员手册》是社区矫正人员必须了解和遵守的内容。 《手册》摘录了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希望你在社区里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和社区各项制度;希望你回到社区后,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与邻里搞好关系、与同事团结友爱;希望你回到社区后,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社会,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公益劳动,自觉接受社区矫正,在矫正中不断改造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希望你能与街道矫正办保持密切的联系,多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尽力为社区多做有益的工作,努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回报社会!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

2021年心理健康工作计划三篇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三篇 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我们又将奔赴下一个山海,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工作计划对于职场工作可是特别重要的!下面是关于心理健康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准备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目的: 1、建立一个同辈团体,致力于咨询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就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师生心理问题做一个探讨。 3、为以后心理健康的培训准备基于实践的素材,让我们的培训针对本地师生的现实,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二)具体工作计划: 1、读书会活动。二月推荐一到二本好书。大家都有权利推荐自己看过和听别人说过的好书。在二个月最后一周,大家一起做读书会,讨论这本书的收获。由推荐者带领讨论。

2、做专题讲座。每三周一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沙龙成员来做。 3、就沙龙成员提供的案例大家做一探讨、就成功案例做一分享,就困惑案例集体找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三)需要的支持: 1、配合读书会,我想请学校帮助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以便大家交流学习。能更有针对性的推荐对大家最有帮助的读书内容。 2、配合参加沙龙的教师和所在学校协调学习、工作间的矛盾。 3、希望到时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一)目的: 1、到教学一线,了解小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实际中遇 到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法。

2、把心理健康课当作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坚持下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通过讲座或活动的形式,提高联合教学基地的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为以后培训奠定实践基础。具体工作计划: 1、找某个年级,上心理健康课。 2、每周半天的学生咨询时间。 3、一学期两到三次的教师心理健康活动。 需要的支持:关于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基地的事情,基本得到三四街领导和我们学校校长和领导班的支持。但没有前车之鉴,是个探索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也许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精力不足或做错事情(不做的永远没错),但不能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就不去做,静待灵感和他人的指点。但我想尽量去做,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就会探索出一种更适合于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子,为我市学生素质提高做出一份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刘保民杨木高刘胜利 一、**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心理矫治工作氛嗣。心理矫治t作开展之初,不少民警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改造罪犯已经有了“管理、教育、劳动”三大手段,开展d理矫治工作没有必要;有的认为心理矫治是 西方圉家的东两,对能否在我国开展表示怀疑;有的认为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能够包治罪犯“百病”;还有的认为目前监狱的人才缺乏、装备落后,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条件不具备等。针对这些错误认识,省局通过会议和培训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民警对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心理矫治工作在改造丁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选择基础工作较好的7个监所作为试点单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作进一步的动员发动,从而为全系统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二)抓好软硬件建设,夯实心理矫治t作基础。做好心理矫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建设。我们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t作: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和硬件配置。1998年,我们在7个监所开展试点工作时,就明确试点单位心理矫治工作的主管部门是教育改造科,并在教改科配备专人负责这项工作。2001年,心理矫治t作在全系统全面推开后,我们明确要求所有监所都必须成立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监区(分监区)设立心理辅导员,罪犯中设立心理互助员,努力构建心理矫治工作网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到目前为止,全省各监所均成立了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其中有5个单位设置了独立建制的心理矫治科,心理矫治工作三级网络已经形成。2003年4月,省局还聘请7名心理学专家教授组成全省罪 犯心理矫治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加强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指导。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加强心理矫治工作的硬件建设,全省各监所共配置63台[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专用电脑,部分单位配备了数码电子录音笔等设备,设置了心理咨询室74间。部分单位还设有罪犯心理宣泄室、心理热线,为开展罪犯d理矫治工作创造了良好条 件。二是坚持专业化队伍建设。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心理矫治队伍专业化 建设。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选派在职民警参加专业培训。近几年来,各监所共选派172名民警参 加部监狱局和省局组织的心理矫治培训班学习,其中,有ll9人

社区心理矫正服务方案

建设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提供社区心理矫正服务方案 一、背景现状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不同的行刑方式,如果说监狱的重要特点是“治身”,那么社区矫正的突出特点是“治心”。而心理矫治又是社区矫正的必要手段,是社区矫正的治本之策,是达到矫正其心,提高改造质量的重要途径。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新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预防其重新违法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社区矫正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提高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水平,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需求分析 我国的社区矫正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进行试点,2011年被写入刑法,现在在全国全面推进。目前,全国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达478万,累计解除矫正对象411万。每年新接收矫正对象50多万,2019年新接收了57万,解除矫正59万,全年正在列管的有126万。 随着《社区矫正法》的颁布,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帮扶等各项工作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稳步推进的工作状态,社区矫正队伍的扩大、工作任务的增加、服刑人员针对性问题的解决、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以及再犯罪评估风险的筛查等,都将成为各部门重点工作的开展。 根据国家新颁布的《社区矫正法》可以明显发现对于社区矫正对

象实施的两大内容主要为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除此外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也提出了特别规定。基于我国现状,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工作已井然有序开展,但对于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心理服务等工作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然而观念、意识的改变却对其有着终生的影响,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需求和现状,结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社区矫正法》中明确指出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条例,我们做出以下社区矫正心理服务方案——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平台,主要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分级管理、风险评估、分类矫正、日常教育、在线咨询、科普宣传、职业评估等专业服务。 (一)智能分级管理 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比如省级、市级、区县级、所级,系统自动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不同级别用户的不同管理范围、不同管理权限。高级管理部门可以下达相关的评估矫正任务,基层工作人员监督矫正对象完成相关任务数据可以在平台内自动生成,并反馈于上层监督部门。 (二)专业风险评估 平台测量数据库提供200余种专业、权威的人格、心理、精神、风险评估等量表,动态自动升级更新,可保证满足不同测试需要。主要的风险评估量表包含《危险程度可能性评估量表》、《社区矫正对象自陈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服刑人员的再犯罪评估等,主要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汇报材料

杨林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汇报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现代观念。这一观念在现代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超出了人的生理的健康水平和人的智力学识水平。如果一个人心理是健康的,那么他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可以顽强地生活和学习下去,这些困难的环境甚至包括终生器官病残和经济生活绝境。反之,一个生理条件健全的人,如果他的心理不健康,纵然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极其优越,他也很难在现代社会中顺利地生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日益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由于越来越多人把精神病、少年犯罪、吸毒、贫困和文化低看成是学习社会经验的产物,所以教育和再教育计划日益成为比传统的医疗、命令、监禁、宗教道德和资助计划更加合适的补救和预防措施。个人和社会的病态既然被视为是社会生活的失败,那么需要的预防和补救就要依靠教育的方法,学校就被认为是要提供学习经验,以应付这些问题的场所。这意味着,社会期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来满足这一个难于应付的社会需要。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实践与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幼年、成年到老年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的教育便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因素和力量。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已不仅仅限于教学生学习各种知识,而是扩展到以某一种价值观为标准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世界观,期望学生熟悉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顺应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以便在学习期间和学业完成后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人。 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正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本学年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把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校领导指导下,针对学

探析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探析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原文作者:熊淑萍 【摘要】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改造工作的重点,我国监狱体系虽已形成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但由于我国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晚,且国外引进后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监狱系统。因此,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仍存在不小的缺陷。只有完善心理矫治的操作过程,使心理矫治工作本土化,才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心理矫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监狱操作;体系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work 【Abstract】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offender work is the focus of the prison renovation work,although our prison system has formed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but because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and abroad is not entirely suitable for our prison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ects in psychological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can localize th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work,can maximum validity play a positive role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offender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prison operating system 一、心理矫治概述 罪犯心理矫治(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offender)又叫作“改造干预”、“矫正治疗”、“矫正咨询与矫治”、“罪犯心理干预”等。什么叫做犯罪心理矫治呢?所谓犯罪心理矫治就是转变罪犯心理,积极引导罪犯避免犯罪行为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工作。 罗伯特?;威克斯(Robet )作为美国法律心理学专家认为犯罪心理矫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精神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行为方面。他认为犯罪心理矫治的形式有多种,既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甚至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矫治并不一定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由准专业人员在监督下也可以进行。 这说明了,在西方发达国家罪犯心理矫治是法律心理学和监狱科学都需要研究的对象,而这些国家的监狱系统所采用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内容也十分广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讲解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一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一、个案分析 目前青少年在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占的比例不大,考虑到青少年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较为类似,因此采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探讨。通过实例的详细分析,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青少年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 1989年 4月 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 2004年 10月 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 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 10元。 2004年 10月 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二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二、特点分析 从蔡某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

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其中 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 6名被告,均未满 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 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三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有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教师各一名,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 (3)办好“知心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本学期开展了心理健康主题手抄报设计比赛,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

某监狱从事罪犯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女民警竟争上岗演讲稿

某监狱从事罪犯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女民警竟争上岗演讲稿某监狱从事罪犯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女民警竟争上岗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现年##岁,本科学历,现为###与竞争的岗位是####。今天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参加监狱组织的竞争上岗活动,我的心情很激动。首先,我要感谢监狱党委和各级领导对我们女民警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年参警以来,我努力向英模人物学习,向本系统老一辈学习,学习他们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精神,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角色的转换,掌握了教育改造罪犯必备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加省局举行的“###比赛,荣获二等奖;###监另外两位民警组成的##监狱代表队夺取了全省监狱系统建党80周年知识竞赛第一名,为监狱争得了荣誉。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事罪犯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在关押男性罪犯的监狱里,有人认为,女民警只适合搞财务、当内勤,在罪犯的改造中不能够有多大的作为,但我并不同这种观点。因为在押犯中,很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适应能力低,情绪波动大、焦虑、抑郁、自控能力差、人格偏执等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罪犯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会正常人群。这是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和影响自身改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女民警能够在罪犯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中充分运用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和亲和力的优势,弱化罪犯的戒备、抵触心理,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尊重、宽松、亲切的氛围,使服刑人员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误区,增强改造和生活的

信心,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女民警在罪犯的改造中大有作为,具有“以柔克刚”和“细雨润无声”的特殊功效,同样能为教育改造罪犯作出一定的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我非常热爱这项工作,并尽心尽力做好这项工作。10余年来,我一方面努力钻研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并于##我监第一位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我始终坚持不懈地在罪犯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服刑人员所接受和认可,受到广大基层民警的一致好评,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今天参加竞岗,我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服刑指导中心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维护我监监管改造的安全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这次竞岗成功,我将努力做到: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 二、继续加强法律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服刑指导中心的其他同志,进一步提高我监服刑指导中心整体工作水平; 三、牢固树立热情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在罪犯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活动,积极为基层监区排忧解难,做到基层有求,我们必应; 四、对顽危犯、重点犯建立专门心理档案并进行跟踪矫治,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配合监区做好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社区矫正个案

关于制定矫正个案的说明 一、社区矫正个案的内涵和特征 社区矫正个案是社区矫正组织,对某一特定个体矫正人员及其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拟定并予以实施的具体矫正计划。 矫正个案其内容体现了社区监管、教育感化、心理治疗、技术培训、公益劳动等综合矫正手段的运用,其目的是纠正社区矫正人员的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使之适应社会。其属性为合法主体的执法活动。 矫正个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计划性和规范性。矫正个案一经确定,无论是矫正组织、协管单位还是矫正对象都应遵守,所以其还具有强制性。矫正个案属于矫正工作规定的范畴。 二、矫正个案建立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 (二)因人制宜原则。 (三)集体研究,专人负责的原则。 (四)注重实效原则。 三、矫正个案拟定的内容 1、社区矫正人员的自然情况、简历、犯罪与刑罚情况、监外执行种类和期限、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址; 2、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3、心理测试及矫治意见;

4、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犯罪类型、认罪态度、思想和行为习惯特点,对应强化的教育主题与监管内容提出矫正意见; 5、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限和种类、犯罪类型、身体状态、危险程度和生活环境以及在日常监管教育活动中实际表现情况等制定具体矫正措施。 四、矫正个案拟定的方法 (一)司法所所长对矫正个案的建立和实施负第一责任。被所长指定为个案责任人的工作人员,负责调查研究,制定和具体组织执行矫正个案,对矫正个案的落实负直接责任。 (二)起草矫正个案的准备。收到人民法院、监狱、公安看守所送达的监外执行裁判书、执行通知书、出监(所)鉴定等法律文书后,司法所应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该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责任人,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监狱或看守所的表现,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以下工作: l、查阅所有法律文书; 2、与社区矫正人员谈话,了解其思想状况、认罪态度及近期表现等,做好谈话笔录; 3、邀请心理专家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 4、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成长经历、生活习惯、社会关系等情况。 (三)确定矫正个案。矫正个案起草工作完成后,司法所集体研究讨论确定拟采取的矫正措施。

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03年,在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指引下,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工作,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目标。针对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学生人人心理要健康”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具体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的主要途径。目前我校有三名专职心理教师,分别在初一、初二各班每周上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一年级主要以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科学学习方法为主,初二年级主要以青春期教育、人际沟通、认识自我为主。在上课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心理健康辅导课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研活动 每周三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由肖俊梅主持,分三个过程。首先探讨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交流一周心得,计划下次课的内容;而后分析一个案例,在对案例的分析中提高专业技能;最后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隔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全体班主任的配合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每次班会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加强学习培训 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时间还不长,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尚未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大众所了解,没有充分意识到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我校先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再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举办心理讲座 我校每学期都要聘请心理学专家来我校为老师、家长、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本年度我校邀请晋中学院心理系的老师开展了多次心理讲座,赢得了师生的认可,积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例如,在初三学生毕业之际,我们为初三学生举行了多次考前放松的讲座,使学生在考试之前拥有好心情,轻松上考场。 6、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

罪犯心理矫治

对在押犯中的暴力型罪犯心理矫治 对策探折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罪犯心理矫治成为适应断形势的一个重要改造手段我国幕力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 在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的同时, 也给矫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监内在钾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日趋加大, 已成为监狱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对基力型罪犯进行心理矫治, 应结合其在服刑期间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心理娇治模式在监狱改造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充分发挥暴力犯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积极主动的改造并且将心理娇治与犯罪习性娇治进行有机结合, 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引导, 消除其主观恶性, 促使罪犯重新社会化 [关键词]:暴力型罪犯心理特点矫治对策 随着社会上暴力犯罪的增多, 监狱内在押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也日趋加大。暴力型罪犯在改造中所具有的攻击性, 正日益成为影响监管安全的主要隐患。对暴力型罪犯教育改造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监管改造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暴力犯的改造中, 心理矫治处于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所以, 更有效的对暴力犯进行改造, 应首先对其心理加以矫治。加强对暴力型罪犯的心理改造, 对确保监狱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 增强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改造质量,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暴力型罪犯在改造中的心理特点 1.1、固执、偏激、抵触心理强 由于暴力犯长期受不健康心理的支配, 对现实社会尤其是社会制度不满, 在思想上表现为顽固不化、固执己见, 在行为上表现为反抗、怀疑、消极等, 因此在改造期间认罪悔罪意识差。由于认知水平低下, 对事物的全部和实质不能正确把握和认识, 辨别是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