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战斗和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1955-1964年授衔的,○55表示1955年授衔)

上将

王建安(1907-1980)○56许世友(1905-1985)○55

苏振华(1912-1979)○55杨勇(1912-1983)○55

杨得志(1910-1994)○55陈士榘(1909-1995)○55

周纯全(1905-1985)○55唐亮(1910-1986)○55

萧华(1916-1985)○55

中将

丁秋生(1913-1995)○55万毅(1907-1997)○55

王秉璋(1914-2005)○55王辉球(1911-2003)○55

田维扬(1906-1977)○55邝任农(1910-2003)○55

刘西元(1917-2003)○55刘兴元(1908-1990)○55

刘浩天(1912-1984)○55孙继先(1911-1990)○55

苏静(1910-1997)○55杨国夫(1905-1982)○55

李作鹏(1914-)○55吴克华(1913-1987)○55

吴法宪(1915-2004)○55吴瑞林(1915-1995)○55

何德全(1897-1983)○55张仁初(1909-1969)○55

张国华(1914-1972)○55张经武(1906-1971)○55

欧阳文(1912-2003)○55罗舜初(1914-1981)○55

周赤萍(1914-1990)○55周贯五(1902-1987)○55

胡奇才(1914-1997)○55聂凤智(1914-1992)○55

钱钧(1905-1990)○55徐斌洲(1912-1996)○55

梁必业(1916-2002)○55梁兴初(1913-1985)○55

彭明治(1905-1993)○55彭嘉庆(1909-1993)○55

曾国华(1910-1978)○55曾思玉(1911-)○55

谢有法(1917-1995)○55廖容标(1912-1979)○55

少将

丁钊(1920-)○64

于笑虹(1914-1973)○61

于敬山(1919-1996)○64王金珍(1906-1970)○61

王兆相(1909-)○55王良太(1917-1991)○55

王良恩(1918-1973)○64王若杰(1914-2007)○55

王泮清(1911-2003)○61王定烈(1918-)○61

王奎先(1916-)○55王振亁(1914-)○55

王建青(1911-1991)○55王淮湘(1920

王道全(1918-1972)○64毛会义(1914-1975)○64

方明胜(1906-2004)○64方国安(1913-)○55

方毅华(1917-1981)○64邓龙翔(1913-1979)○55

邓克明(1906-1983)○55石瑛(1916-1998)○64

石一宸(1914-2004)○64石新安(1907-1978)○55

龙书金(1910-2003)○55卢燕秋(1912-1964)○64

申涵(1906-2001)○64叶荫庭(1915-)○55

叶道友(1914-1961)○61白云(1917-)○64

丛蓉滋(1910-1972)○64兰文兆(1919-2001)○64

兰庭辉(1913-1983)○61司中峰(1916-2003)○64

毕庆堂(1916-1969)○64匡斌(1913

朱春和(1917-)○61朱虚之(1912-2000)○55

朱耀华(1917-)○55仲曦东(1915-1984)○55

伊文(1916-1992)○64华楠(1921-)○64

刘汉(1916-)○55刘放(1909-1985)○55

刘春(1918-)○55刘涌(1914-1972)○55

刘友光(1917-1988)○64刘中华(1917-)○55

刘其人(1916-1974)○55刘贤权(1914-1992)○55

刘国柱(1912-1985)○61刘居英(1917-)○55

刘振华(1921-)○64刘振球(1911-1997)○55

刘善福(1915-1973)○61刘锦平(1918-)○55

刘静海(1916-2002)○61刘耀宗(1918

齐钉根(1917-1986)○55江潮(1917-1996)○64

江民风(1920-2003)○64江拥辉(1917-1991)○55

江燮元(1915-1990)○55孙正(1918-1992)○61

孙干卿(1919-)○61孙端夫(1911-1974)○55

严光(1915-2002)○55严政(1918-2003)○55

巫金锋(1914-1994)○64杜西书(1919-1994)○61

杜海林(1917-1986)○64杨大易(1919-1997)○55

杨广立(1918-1997)○64杨介人(1909-1999)○64

杨永松(1918-)○55杨尚儒(1903-1986)○55

杨俊生(1916-1998)○55杨斯德(1921-)○64

李元(1917-)○64李发(1913

李改(1918-1999)○64李彬(1915-)○61

李士才(1906-1994)○55李文一(1907-1975)○64

李丙令(1917-2002)○55李丕功(1910-)○64

李光军(1919-1995)○64李伯秋(1916-)○55

李际泰(1919-1985)○61李忠信(1916-1997)○64

李宏茂(1913-1984)○64李振邦(1913-1999)○61

李梓斌(1914-1986)○61李雪炎(1913-1999)○64

李曼村(1917-1996)○55李辉高(1904-1969)○55

李道之(1911-)○64李福泽(1914-1996)○55

李耀文(1918-)○55来光祖(1913-1994)○61

吴忠(1921-1990)○55吴岱(1918

吴世安(1911-1984)○55吴纯仁(1921-)○61

何以祥(1911-1994)○55何光宇(1910-)○55

何运洪(1912-2001)○55何敬之(1904-1973)○55

邱子明(1914-1999)○55邱国光(1918-2001)○55

谷广善(1909-2007)○55辛国治(1921-)○64

沈鸿林(1910-)○55宋治民(1912-1988)○64

宋维栻(1917-)○55宋献璋(1916-1990)○55

张政(1915-)○64张雄(1908-1963)○55

张瑞(1909-)○55张翼(1918-)○64

张万春(1914-1971)○55张少虹(1920-2000)○64

张玉华(1916-)○64张加洛(1919

张步峰(1914-1999)○55张伯祥(1918-)○64

张怀忠(1917-1993)○61张实杰(1922-)○64

张海棠(1912-2004)○55张梓桢(1913-1982)○55

张缉光(1916-1995)○61张震寰(1915-1994)○61

陈沂(1912-2002)○55陈宏(1917-2004)○55

陈奇(1910-1956)○55陈钦(1915-2003)○55

陈彬(1919-1998)○61陈德(1914-1983)○55

陈士法(1911-1992)○55陈华堂(1911-1983)○55

陈忠梅(1918-2000)○55陈美藻(1914-1989)○55

陈德先(1916-2004)○55范阳春(1913-1994)○55

范普权(1910-1991)○61林浩(1916

林毅(1917-2000)○64郁文(1919-1975)○64

欧阳平(1916-)○55罗仁全(1911-1993)○55

罗文华(1914-)○64罗有荣(1914-1989)○62

罗华生(1910-1991)○55罗野岗(1914-1981)○55

周涌(1915-2004)○61周长胜(1913-1987)○55

周吉一(1918-1989)○64郑大林(1908-1968)○55

官宗礼(1911-1970)○55赵杰(1913-1996)○55

赵一萍(1905-1986)○55郝盛旺(1917-2001)○64

胡大荣(1917-2001)○55胡云生(1908-1980)○61

胡炳云(1911-1996)○55胡继成(1915-)○55

南萍(1918-1989)○64茹夫一(1916

相炜(1917-1993)○61钟辉(1914-)○55

钟贤文(1915-2000)○64侯世奎(1911-1976)○55

贺健(1910-)○55贺东生(1911-1998)○55

秦化龙(1913-1991)○55袁也烈(1899-1976)○55

耿道明(1916-1994)○64贾若瑜(1915-)○55

贾亁瑞(1916-)○64柴启琨(1919-)○64

铁瑛(1916-)○64高锐(1919-)○61

高先贵(1912-)○64郭强(1915-1982)○64

郭成柱(1912-1972)○55郭廷万(1913-1989)○61

郭卓辛(1912-1984)○55郭维城(1912-1995)○55

唐青山(1912-2000)○55唐健如(1912

黄远(1911-1992)○55黄萍(1917-2002)○64

黄玉昆(1917-1997)○55黄径琛(1916-1998)○55

黄经耀(1915-2005)○61黄炜华(1914-2001)○55

黄荣海(1915-1996)○55萧远久(1902-1962)○55

萧剑飞(1917-1993)○64曹宇光(1918-)○64

曹灿章(1913-2004)○61曹思明(1917-2003)○55

常勇(1915-)○64常树人(1915-1984)○64

阎捷三(1905-)○55梁辑卿(1912-1977)○61

彭显伦(1895-1958)○55董超(1915-1990)○61

覃士冕(1914-1981)○55傅继泽(1918-1991)○55

童陆生(1901-2001)○55曾旭清(1909

温先星(1914-1990)○61谢锡玉(1916-1994)○55

解福林(1917-1976)○64鲍奇辰(1919-)○61

蔡永(1919-2001)○55蔡长风(1910-2001)○55

裴宗澄(1915-2003)○64管松涛(1902-1966)○55

廖海光(1915-1993)○55谭开云(1914-2003)○55

谭右铭(1910-)○55熊飞(1911-2000)○55

翟毅东(1917-1974)○64黎有章(1915-1958)○55

黎新民(1910-1980)○55潘寿才(1906-1974)○55

潘振武(1907-1988)○55戴润生(1919-)○55

魏佑铸(1919-)○64

从现役鄂籍将领名录谈楚人尚武精神传承

从现役鄂籍将领名录谈楚人尚武精神传承 2007年05月07日星期一上午 09:47 从现役鄂籍将领名录谈楚人尚武精神传承 文/青芝山神 从新华军坛上偶然见到湖北网友“在沪工作其实压力很大”发表的一份鄂籍现役将领名录,弥足珍贵。于是珍藏起来。并一时兴起,借此开篇,谈谈楚人尚武精神的传承。 以下是鄂籍现役将领名录: 上将(4人)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赵可铭上将(1942.10-,湖北武汉人) 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刘冬冬上将(1945.10-,湖北武汉人) 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杨德清上将(1942.09-,湖北应城人) 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上将,(1944.12月--,湖北襄樊人) 中将(10人) 新疆军区司令员邱衍汉中将(1944.02-,湖北天门人) 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张孝忠中将(1946.04-,湖北应城人) 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诗明中将(湖北荆州人)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叶爱群中将(1945-,湖北大悟人) 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熊自仁中将(1943.12-,湖北监利人) 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朱永清空军中将(兼)(1943.03-,湖北随州人) 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喻林祥中将(1945.01-,湖北应城人) 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孔瑛中将(1945.04-,湖北武穴人)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中将(1945.07-,湖北阳新人) 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朱曙光武警中将(1944.12-,湖北江陵人) 少将(17人) 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刘纪林海军少将(1949.08-,湖北天门人) 海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李清说是湖北宜昌人; 军事经济学院(武汉)院长万东铖少将(1951.11-,湖北天门人) 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张训才少将(1947-,湖北汉川人) 远洋航天测量船基地司令员简仕龙少将(1952-,湖北荆州人) 海军指挥学院(南京)院长刘卓明海军少将(湖北大悟人) 防空兵指挥学院(郑州)政治委员张训彩少将(1947-,湖北汉川人);

近代民族英雄名录及籍贯

近代民族英雄名录及籍贯 林则徐(福建福州)、邓世昌(广东番禺)、丁汝昌(安徽巢湖)、刘步蟾(福建福州)、左宗棠(湖南湘阴)、丘逢甲(广东蕉岭)、林泰曾(福建福州)、沈葆桢(福建福州)、冯子材(广西钦州)、刘永福(广西钦州)、关天培(江苏淮安)、朱德(四川仪陇)、彭德怀(湖南湘潭)、杨靖宇(河南确山)、贺龙(湖南桑植)、刘伯承(四川开县)、杨虎城(陕西蒲城)、赵尚志(辽宁辽阳)、赵一曼(女)(四川宜宾)、徐向前(山西五台)、聂荣臻(四川江津)、李宗仁(广西桂林)、佟麟阁(河北高阳)、左权(湖南醴陵)、彭雪枫(河南镇平)、周保中(云南大理)、马本斋(河北献县)、赵登禹(山东菏泽)、张自忠(山东临清)、戴安澜(安徽无为)、蔡廷锴(广东罗定)、将光鼐(广东东莞)、孙立人(安徽庐江)、吉鸿昌(河南扶沟)、谢晋元(广东蕉岭)、吕正操(辽宁海城)、郝梦龄(河北藁城)、李林(女)(福建尤溪)、马占山(河北丰润)、池峰城(河北景县)、冯治安(河北故城)、吉星文(河南扶沟)、何基丰(河北藁城)、王铭章(四川新都)、黄镇(安徽桐城)、聂耳(云南玉溪)、冼星海(广东番禺)、张寒晖(河北定县)、麦新(江苏常熟)、唐淮源(云南江川)、饶国华(四川资江)、高志航(吉林通化)、李桂丹(辽宁新民)、刘粹刚(辽宁昌图)、乐以琴(四川芦山)、沈崇诲(湖北武昌)、武士敏(河北怀安)、马宝玉(河北蔚县)、葛震林(河北曲阳)、胡德林(河北容城)、胡福才(河北容城)、宋学义(河南沁县)、金振中(河南固始)、白文冠(女)(河北河间)、红嫂明德英(女)(山东沂南)、戎冠秀(女)(河北平山)、冷云(女)(黑龙江桦川)、安福顺(女)(黑龙江)、李凤善(女)(黑龙江林口)、杨桂珍(女)(黑龙江林口)、胡秀芝(女)(黑龙江林口)、郭桂琴(女)(黑龙江林口)、黄桂清(女)(黑龙江)、王惠民(女)(黑龙江)、刘傻子(河北正定)、王东沧(河北安平)、许佩坚(河北饶阳)、李混子(河北新乐)、王伟(浙江湖州)等。 中国十大民族英雄 十大功臣 七战匈奴——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 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

新四军将领名录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新四军将帅任职名单 (按编制序列排列) 元帅(1名): 陈毅: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大将(4名): 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陈毅去延安后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 粟裕: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兼苏浙军区司令员 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徐海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上将(l3名): 赖传珠:新四军参谋长。 宋时轮: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 陈士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 唐亮: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李克农:八路军、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叶飞: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副司令员。 钟期光: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政治部主任。 刘震: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 洪学智: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张爱萍: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韦国清: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兼淮北军区副司令员。 贺炳炎: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傅秋涛: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兼皖江军区副司令员 【原创整理】开国少将以上新四军将领名录 中将(48名): 邓逸凡: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 谢有法:新四军津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陈康:新四军军部训练队队长 梁兴初:新四军独立旅旅长 刘兴元: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 刘先胜: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参谋长 王必成: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 张翼翔: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旅旅长陶勇: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 刘培善: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第二旅政委 张藩: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刘飞: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旅长 彭林: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政委 温玉成: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卢胜: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韩振纪: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参谋长 萧望东: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不胜枚举。接下来就和我一起走进名人的天堂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山东曲阜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晋朝著名的中国书法家,其书法风靡于世,受后人尊称为“书圣”。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百世师表"之称。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孙武[1]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52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公元前552年,即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北的莒邑(今山东广饶县境内,李鹊东辛张村,与乐安邑为同一地面),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就是被后世并称为山东文武两圣人之一的武圣,也称“兵圣”——孙武。(孙武出生时姓田,后改姓

中国第一将军省

中国第一将军省 中国将军 中国第一将军省——江西,325人~ 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地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1927年秋。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一。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是中央苏维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万多人,无名烈士更是难以计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数江西儿女积极投身革命(仅赣南地区就有33万人参加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了军事家方志敏和上将萧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25位开国将军,是中国出将军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将帅总数的20.l,)。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其中的兴国(54人)、吉安(46人)。永新41人)三县均为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中国第二将军省——湖北,235人~ 湖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1912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武昌首发起义,爆发了辛亥革命,动摇厂清王朝的统治;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外展上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7年,在黄安、麻城爆发了一场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即诞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这里涌现了林彪、李先念、徐海东、王树声4位军事家(1位元帅、2位大将)和王平、王新亭等14位上将、31位中将、187位少将。将帅总数为235人,是中国第二大将军省。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鄂东北地区靠近鄂豫皖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战斗和在山东工作过的将军 (1955-1964年授衔的,○55表示1955年授衔) 上将 王建安(1907-1980)○56许世友(1905-1985)○55 苏振华(1912-1979)○55杨勇(1912-1983)○55 杨得志(1910-1994)○55陈士榘(1909-1995)○55 周纯全(1905-1985)○55唐亮(1910-1986)○55 萧华(1916-1985)○55 中将 丁秋生(1913-1995)○55万毅(1907-1997)○55 王秉璋(1914-2005)○55王辉球(1911-2003)○55 田维扬(1906-1977)○55邝任农(1910-2003)○55

刘西元(1917-2003)○55刘兴元(1908-1990)○55 刘浩天(1912-1984)○55孙继先(1911-1990)○55 苏静(1910-1997)○55杨国夫(1905-1982)○55 李作鹏(1914-)○55吴克华(1913-1987)○55 吴法宪(1915-2004)○55吴瑞林(1915-1995)○55 何德全(1897-1983)○55张仁初(1909-1969)○55 张国华(1914-1972)○55张经武(1906-1971)○55 欧阳文(1912-2003)○55罗舜初(1914-1981)○55 周赤萍(1914-1990)○55周贯五(1902-1987)○55 胡奇才(1914-1997)○55聂凤智(1914-1992)○55 钱钧(1905-1990)○55徐斌洲(1912-1996)○55

山东近代名人

山东部分近代史名人及简介 1、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风云一时。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2、王尽美 王尽美原名瑞俊, 字灼斋(1898—1925)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1月,他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任总工会秘书。同年2月,被反动军警逮捕,后被工人营救获释。继续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1925年春节前夕,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进院治疗。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同年6月,因肺病复发,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养病,后到青岛治疗。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

开国将帅各省分布情况

中国第一将军省---江西(325人) 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地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1927年秋。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一。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是中央苏维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万多人,无名烈士更是难以计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数江西儿女积极投身革命(仅赣南地区就有33万人参加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了军事家方志敏和上将萧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25位开国将军,是中国出将军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将帅总数的 20.l%)。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其中的兴国(54人)、吉安(46人)。永新41人)三县均为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中国第二将军省---湖北(235人) 湖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19if年10月川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武昌首发起义,爆发了辛亥革命,动摇厂清王朝的统治;1927年8月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外展上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7年*月13日,在黄安、麻城爆发厂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即诞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这里涌现了林彪、李先念、徐海东、王树声4位军事家(1位元帅、2位大将)和王平、王新亭等14位上将、31位中将、187位少将。将帅总数为235人,是中国第二大将军省。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鄂东北地区靠近鄂豫皖边界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其中红安县出了61位将军,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大悟县出了37位将军,也是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中国第三将军省、军事家大省---湖南(202人)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尤其是在进入中国近代社会以后,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对中国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湖南也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毛泽东在这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等在这里领导了平江起义;贺龙,任弼时等在这里领导创建了湘鄂赣、湘鄂川黔苏区……从而,造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现代37位军事家中,湖南籍有15位,占40.5O%。1614位开国将帅中,湖南籍有202人,占总数的12.30%,为全国第三大将军省。尤以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居多,10位元帅 中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占30%),10位大将中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等6人(占60%),57位上将中有王震等 19人(占 33.30%),177位中将中有 73人(占 41.20%)。湖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靠湘赣边界的平江、浏

山东籍上将

山东籍上将 1988年以来,共授96名上将,山东籍有27名,占比例28%。 1988年后,中央军委先后于1993年6月7日、1994年6月8日、1996年1月23日、1998年3月27日、1999年9月29日、2000年6月21日、2002年6月2日、2004年6月20日举行仪式,授予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警衔。1988年至今,我军共授予96名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警衔。山东籍上将有27名,占比例28%. 1988年后授衔山东籍上将将官 001.迟浩田 ( 1929.7.9─,山东招远迟家村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88.09.01被授予上将军衔。 002.刘振华 ( 1921.7.1─,山东泰安大吴村人,原名刘培一)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09.01被授予上将军衔 003.李耀文(1918.5.1─,山东荣成成山区一村人,原名张锡绅) 海军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09.01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 004.王海 (1925.12.21─,山东烟台人,原名王永昌)空军司令员。1988.09.01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 005.张万年 (1928.08─,山东龙口兰高真孙家村人)广州军区司令员。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05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006.张连忠 (1931.06.23─,山东胶州第八区小高村人) 海军司令员。1988.09.01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3.05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 007.徐惠滋 (1932.12.9─,山东蓬莱北沟乡孙徐村人) 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008.李景 (1930.03─,山东滕州红绪村人)海军副司令员。1988.09.01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后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009.王瑞林 (1930.01─,山东招远人)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 010.李文卿 (1930─,山东牟平人,原名李云岫)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校党委书记。 011.李来柱 (1932.10─,山东莘县人,笔名兰竹)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012.张太恒(1931.03.05─2005.01.29,山东广饶大王镇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 013.宋清渭 (1929.03─,山东陵县郑家寨乡大吴村人,原名宋清湖) 济南军区政治委员。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 014.李九龙(1929.03.25─2003.11.19,祖籍山东龙口乡城镇北乡城村人)济南军区司令员。1988.09.01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015.周子玉(1935.11─, 山东武城人)空一军政治委员。1988.09.01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3.07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01.06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总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委书记。 016.邢世忠 (1938.09.30─, 山东济南相公庄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88.09.01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07晋升为中将军衔,1998.03.04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国防大学校长。 015.王茂润(1936.05.06─,山东荣成大庄村人)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88.09.01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07晋升为中将军衔,1998.03.04晋升为上将军衔。后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八路军将领名录简历

八路军将领名录简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授予将军一般为旅以上军官,八路军当时被授予将军极少数,百分之九十以上干部没有授予将军军衔,属于无衔将军。本贴根据《八路军将领传略》的目录,按八路军总部到各大军区、军分区、直属部队,按系统介绍八路军正旅以上干部人物简历。 总部 008朱德1886-1976 四川仪陇总指挥 009彭德怀1898-1974 湖南湘潭副总指挥 010叶剑英1897-1986 广东梅县参谋长 011任弼时1904-1950 湖南湘阴政治部主任 012王稼祥1906-1974 安徽泾县政治部主任 013左权1905-1942 湖南醴陵副参谋长 014王若飞1896-1946 贵州安顺副参谋长 015滕代远1904-1974 湖南麻阳前方总部参谋长 016罗瑞卿1906-1978 四川南充野战政治部主任 017傅钟1900-1989 四川叙永野战政治部主任 018谭政1906-1988 湖南湘乡政治部副主任 019杨立三1900-1954 湖南长沙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 020王世英1905-1968 山西洪洞副参谋长 021陆定一1906-1996 江苏无锡野战政治部副主任 022张际春1900-1968 湖南宜章野战政治部副主任 023叶季壮1893-1967 广东新会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总部机关 024张友清1904-1942 陕西神木前方总部秘书长 025周桓1909-1993 辽宁东沟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长 026申伯纯1898-1979 北京宛平总部秘书长 027白天1907-1973 湖南隆回总部参谋处长 028边章五1900-1954 河北束鹿总部参谋处副处长 029宣侠父1899-1938 浙江诸暨总部高级参议 030童陆生1901-2001 湖北黄陂总部高参室少将参议 031陶铸1908-1969 湖南祁阳政治部秘书长 032吴溉之1898-1968 湖南平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033李卓然1899-1989 湖南湘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034蔡乾1908-1982 台湾彰化野战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兼敌军工作部部长 035钱益民1912-1997 江西信丰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 036杨奇清1911-1978 湖南平江政治部锄奸部部长

山东籍的民国军阀

1913年山东代理都督靳云鹏 靳云鹏(1877~1951)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陆军总长。字翼青。山东邹县人。出身贫寒。18岁至天津小站入袁世凯新建陆军当兵。1898年入随营武备学堂学习。1909年由段祺瑞举荐去云南,任第十九镇总参议。辛亥革命爆发后,云南蔡锷、李根源等举兵,靳在昆明五华山战败后潜回北京,旋受段祺瑞重用,1913年春被段保荐任北洋第5师师长,9月署理山东都督,次年晋升将军。 他参与14省将军联名电请袁登基,得袁授伯爵位。1916年4月他看帝制败局已定,通电劝袁辞职让贤,被撤职,因而博得“反难帝制”的虚名。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大权后,靳受重用,效忠段之武力统一全国政策和亲日政策,曾代表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3个丧权辱国条约。1919年初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9月任国务总理。1921年12月下台。后寓居天津,与日本财阀合办企业,任鲁大矿业公司理事长兼总经理。晚年信佛。 张怀芝,字子志。山东省东阿县刘集镇皋上村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生于一个破落户家庭。张怀芝出身微寒,父亲勉力供他上学,仅在贡生杨克典处读了四年书. 1912年后,任帮办山东防务大臣,天津、保定镇守使及察哈尔都统等职。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封为一等男爵、济武将军。袁世凯死后,投靠皖系,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1917年12月任湘赣陆军检阅使、北军第二军总司令,率部由赣入湘,参加第二次南北战争。1918年5月任援粤总司令。皖系失败后,又转归直系,1919年任参谋总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任北洋政府参谋总长兼前敌总执法处处长。直系战败后,去职闲居。1933年因病卒于天津。

浙江出的将军

浙籍将军 浙江籍的解放军将领,只有八名少将,其中二名是临海城关人。 叶长庚(1903—1986),分水(今并入桐庐)县人。1925年入国民革命军,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共。参加长征,任六军团师长;抗战中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五专署民兵部长;解放战争四野五十军副军长;时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朱虚之(1912—2000),临海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共。参加长征,任红一军团无线电中队长。抗战中任八路军前总通信科副科长、山东纵队政治部直工科长、鲁中军区组织科长。解放战争四野通信处政委。时任空军干部部部长。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逸民(1904—1982),原名叶书,龙泉县人。1925年入黄埔四期,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抗战中任中央情报部第一局局长;解放战争时当过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而后任东北财委秘书长。时任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总参警备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张瑞(1909—),浦江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共。长征中任红十五军团电台中队长;抗战中军委三局业务处副处长;解放战争中四野三处处长兼通信学校校长。时任军委军务部副部长。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崇文(1906—1995),临海县人。1926年加入中共,1938年参加新四军,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解放战争中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时任总高级步校政治部副主任。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铁君(1917—1961),平阳县人。1934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共,任闽浙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中任新四军一纵参谋长;解放战争是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副参谋长;时任军委训练部军事计划训练局代局长。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