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胺纤维的定性鉴别

甲壳胺纤维的定性鉴别
甲壳胺纤维的定性鉴别

纺织纤维鉴别及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纺织纤维和面料的鉴别及其成分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以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溶解法及显微镜观察法鉴别各种纤维; 2.通过鉴别进一步理解不同纤维之间的特征、性能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纤维鉴别就是利用各种纤维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性质的差异,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其区分开来,一般采用如下三个步序。 1.手感目测法 感官法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手等,根据纤维、织物的不同外观和特点,对其成分进行判断。 原理:依靠人眼看(纤维或织物的颜色、质地、光泽等)、手摸(纤维或织物质感、厚度等)、耳听(织物摩擦声等)来鉴别服装材料纤维种类的一种方法。 2.显微镜法 天然纤维中棉、毛、麻、丝,由于动物物种的差异及形成纤维的过程不同,致使纤维形态各异。化学纤维由于纺丝方法、成形条件不同,横截面形状也有所不同。借助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外形、截面形状或配合染色等方法,可以进行大致的区分,对形态特征典型的试样即可进行准确的判断。当然利用显微镜法进行观察首先能够判别样品是否为单一纤维构成,进而考虑分开鉴别。 3.燃烧法 不同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可以根据各种纤维燃烧现象进行鉴别。譬如,棉花与黏胶、麻类等纤维素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因此在与火焰接触时迅速燃烧,离开火焰后会继续燃烧,且伴有烧纸(主要成分亦为纤维素)气味,燃烧后留下少量灰烬;羊毛之类的动物纤维接触火焰时也能燃烧,燃烧时散发出类似烧头发的强烈臭味,这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主要是角质蛋白,燃烧完毕留下黑色松脆的灰烬;上述方法能够粗略地区分纤维的大类。合成纤维一般组成差异较大,接近火焰时,也有各种气味,但很难从中确切判断纤维的品种。 4.溶解法 溶解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的溶解特性来鉴别纤维的。对于混纺纤维可用一种试剂溶去一种组分,从而可以进行定量测定各种纤维的溶解情况。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其浓度、温度不同时会出现不同的溶解情况,依次可进行未知纤维的鉴别。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仪器:普通生物显微镜、镊子、剪刀、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 材料:编号1:白色纱线; 编号2:花纹织物。 四、实验步骤 1.手感目测法: 手感:用手揉搓编号1的纱线团和编号2的织物。感受其柔软度、光滑程度(滑或粗糙)。

真菌 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目前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临床诊断的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很低,且检测周期长,不能适应临床治疗诊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1-3)-?-D 葡聚糖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1-3)-?-D葡聚糖快速检测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1-3)-?-D葡聚糖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凝集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1-3)-?-D葡聚糖含量.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反应机理 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中的脂多糖成份(LPS), 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 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寒战、引起DIC、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 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内毒素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内毒素检测对分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应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 在适宜条件下, 微量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 一、检测体液内毒素的临床意义

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各类抗生素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时,也会使后者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从而加重内毒素血症。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需时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其培养阳性率低。早期的数小时内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临床医师仅能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源学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体液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定量检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过去的内毒素检测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且个体差异和实验室间的误差较大,无法成为有价值的临床检验项目,北京金山川公司研制的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能定量检测体液内毒素的含量,经国内多家单位使用现已在其他省市开始作为临床检验项目进行收费。该仪器检测内毒素具有结果稳定、检测快(1小时)、重复性好、准确率高、不同的检测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小等优点。 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重症病人、感染病人(如脑膜炎)以及其他有严重创伤等疾病的病人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使得内毒素研究一直是热点,但过去由于方法的限制,内毒素检测也是临床的难点。 二、深部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定量检测体液中真菌含量是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的。该方法可以快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深部真菌感染,应用MB-80检测真菌,其检出率远远高于传统的血培养方法,使病原体的监测更加准确,更快速,MB-80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优异的数据分析功能,检测低限5pg/ml的真菌1-3--β-D葡聚糖量。

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各种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识别各种纤维最简便的方法是燃烧法。根据燃烧时的现象不同和燃烧后产物形态及烟、烟灰、味和燃烧后灰烬的性能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哪种纤维。 棉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烧出灰保持原形,手触灰即散碎。 麻:燃烧快,产生黄色或蓝色火焰。燃烧时仍保持原来线形,有烧枯草的气味,灰烬少,呈浅灰色。 羊毛:近火即卷缩,烧时臭味与烧毛发同,灰缩成黑色易碎的颗粒。 丝:现象与毛相似。但烧前丝线长而细,有光泽,与毛区别。 人造纤维(黏胶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但灰烬很少。 锦纶(尼龙):接近火焰时立即卷缩,边熔融边缓慢燃烧,有芹菜的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味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涤纶(的确良):接近火焰时,纤维迅速卷缩,边熔融边冒黑烟燃烧,火焰呈亮黄色,有芳香气味,灰烬为黑褐色玻璃状小球,能用手压碎。 腈纶(人造羊毛):接近火焰时,边收缩熔融边燃烧,火焰有闪光,有酸的气味,灰烬为脆的黑色无光泽硬球。 将Tencel纤维、Moda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素纤维及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与粘胶纤维、棉、蚕丝、羊毛及涤纶纤维分别用显微镜法、溶解法、燃烧法及着色法这几种鉴别方法来进行鉴别和比较。 1.显微镜观察法 制作纤维的纵向片子和横截面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纵向及横向形态,根据形态特征差异来鉴别纤维:纤维种类纵向形态截面形态 T encel纤维光滑较规则圆形或椭圆形,有皮芯层 Modal纤维纵向有1~2根沟槽不规则类似腰圆形,较圆滑,有皮芯 大豆蛋白纤维表面有不规则沟槽和海岛状凹凸呈扁平状哑铃型和腰圆形 竹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 甲壳素纤维表面有明显沟槽边缘锯齿型,芯层有明显的细小空隙 粘胶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 棉纤维有天然转曲腰圆形,有中腔 蚕丝表面平滑不规则三角形 毛纤维表面有鳞片圆形 涤纶纤维棒状、表面光滑圆形 2.燃烧法:燃烧法是根据纤维燃烧时和燃烧后的特征来区分纤维种类 3.着色法:着色法是将纤维放在碘-碘化钾溶液中显色,根据纤维显色差别来鉴别纤维以上两种试验结果如下: 纤维种类接近火焰火焰中离开火焰燃烧气味残渣形态湿态显色 T ence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黑蓝青 Moda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蓝灰 大豆蛋白纤维收缩燃烧不熔融,有黑烟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褐色 竹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蓝灰 甲壳素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黑色 粘胶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黑蓝青 棉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不染色 蚕丝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淡黄 毛纤维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淡黄 涤纶纤维收缩熔融先熔后烧,有溶液滴下能延烧特殊芳香味玻璃状黑褐色硬球不染色

葡聚糖检测方法

葡聚糖检测方法(试剂盒方法翻译) 一.提供试剂 瓶1:exo-1,3-β-Glucanase (100 U/mL) plus β-Glucosidase(20 U/mL) suspension, 2.0 mL 瓶2:Amyloglucosidase (1630 U/mL) plus invertase(500 U/mL) solution in 50 % v/v glycerol, 20 mL 瓶3:GOPOD Reagent Buffer. Buffer (48 mL,pH 7.4), p-hydroxybenzoic acid and sodium azide(0.4 % w/v). 瓶4:GOPOD Reagent Enzymes. Glucose oxidaseplus peroxidase and 4-aminoantipyrine. Freeze-dried powder. 瓶5:D-Glucose standard solution (5 mL, 1.00 mg/mL) in0.2 % w/v benzoic acid 瓶6:Contr ol yeast β-glucan preparation ( 2 g, β-glucan content stated on the bottle label). 二.提供试剂的处理 1.向瓶1中加入8ml醋酸钠缓冲液,分装-20℃存放。 2.直接使用瓶2中的试剂,稳定在4°C ~ 2年或者-20°C > 4 年。 3.将瓶3的GOPOD试剂用纯化稀释水定容到1L,稳定在4°C > 2年。 4.将瓶4的GOPOD试剂用纯化稀释水定容到1L,黑暗环境存放, 稳定在4 °C 2 - 3个月,在-20°C或> 12个月。

纤维的鉴别

纤维的鉴别

————————————————————————————————作者:————————————————————————————————日期:

09-10上学期08染整纤维化学与面料实训指导书 项目一纺织纤维的鉴别(感观法和显微镜法) 1、实验目的 能使用显微镜认识各种纺织纤维。 2、所需原材料及仪器设备 未染色纱线或织物若干,火胶棉、玻璃棒、切片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甘油、刀片。 3、实验步骤 1)纤维感官鉴别法,是通过手摸、眼看来鉴别纤维和织品。手摸是鉴别织物的柔软性、弹性和褶皱情况;眼看是看纤维或织物的光泽、粗细、长度、弯曲形态等。各类织品纤维特点如下: 棉:纤维具有天然卷曲,纤维较细而短,长度可达38mm左右,弹性较差,手感柔软,光泽暗淡。 羊毛:纤维粗长,呈卷曲状态,弹性好,有光泽,手感温暖。其织品揉搓时不易折皱,手感滑爽挺括。 羊毛通常是指绵羊身上卷曲的毛和山羊身上直状毛。 羊绒:指的是山羊皮上的底绒。与羊毛相比,羊绒手感更为柔软、光滑、细致。 蚕丝:蚕丝在天然纤维中最长最细,强度较好,手感柔软而光滑细腻(柞蚕丝比桑蚕丝略粗),手摸有冷凉感,在干燥和湿润状态下拉断蚕丝,所用的力无明显区别。 麻:纤维细长,强度大,质地粗糙,缺少弹性与光泽,其织品手感粗硬,有冷凉感。 人造纤维:纤维强度低,润湿后易折断,弹性较差,断头处呈散乱的纤毛物状,手紧握织品后迅速放松,其皱折多而明显。 锦纶:纤维强度高,回复伸长率大,不易拉断,织物弹性较人造丝、蚕丝好,手感粗糙。 涤纶:织物弹性最好,不折不皱,手感挺滑(俗名的确凉)。 腈纶:织物蓬松性好,手感柔软有毛料感,但色泽不柔和,手感干燥,弹力较低。 维纶:织物弹性较差,易折易皱,手感较硬,色泽不鲜艳。 2)显微镜法 1.纤维纵向观察: (1)将纤维并向排齐(若为纱线则剪取一小段退去捻度,若为织物则分别抽取织物经纱与纬纱并退去捻度,抽取纤维)置于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甘油,盖上盖玻片。 (2)将放有试样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夹持器内,按规定步骤调节显微镜至清晰图像。 (3)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纤维纵向形态描绘在纸上。取下试样,用滤纸擦去甘油,继续装上另一种纤维试样进行观察。

β-葡聚糖研究进展

?-葡聚糖的研究进展 程彦伟李魁赵江 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存在于大燕麦皮中的天然非淀粉类水溶性植物糖,其基本结构是由D葡萄糖以β14,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这两种糖苷键的比例大致为7:3。 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因其具有的黏性阻碍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可增殖消化道有益菌,所以可对人体具有一些极为有利的生理功能:具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血糖及提高免疫能力,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等。另外,它还能加快确定人群的免疫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并控制住细菌感染的位置,使感染面尽快恢复;作为化妆品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皮肤抗过敏能力,激活免疫功能,延缓皮肤衰老。燕麦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燕麦葡聚糖,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燕麦纤维食品易被人体吸收,并且因含热量很低,既有利于减肥,又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食疗的需要。 降低胆固醇 早在多年,科学家就发现bata一葡聚糖能够减少肠胃吸收脂肪酸的速率,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合成.随着bata一葡聚糖研究的日趋成熟,学者们先后在动物及人体实验水平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证实了bata一葡聚糖在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具有特 异的生理功能.科学家发现bata一葡聚糖对胆固醇的影响主要在于能显著降低血浆中 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一TC),而对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甘油三醋(TG)没有明显影响仁。燕麦葡聚糖对高血脂人群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有关燕麦葡聚糖降低胆固醇的机理目前有四种假说: ①可结合胆汁酸,增加了胆汁酸的排泄,从而降低胆汁酸水平和血浆胆固醇浓度。 ②可被肠道中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短链脂肪酸,可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 ③可促进LDL一C分解。 ④可在消化道中形成高粘度环境,阻碍消化道对脂肪,胆固醇和胆汁酸的吸收。 降血糖 每天食用葡聚糖燕麦食品后,患者血糖水平可降低约50%,使用燕麦食品有显著降低血糖作用燕麦汗葡聚糖可通过降低血脂含量,改善血液流动性能,加快糖类成分在吸收利用过程中的转运速度和效率,同时对糖尿病所并发的肝肾组织病变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并且可有效降低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导致血糖降低。 增强免疫力 燕麦葡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燕麦p一葡聚糖可使小鼠淋巴细胞增值,增强小鼠 抵抗细菌侵袭的能力;可刺激小鼠腹膜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一ALPHAhe)和白介素一1(In-terlukinIL一1)及巨噬细胞p338DI的释放,经灌胃或肠外注射燕麦葡聚糖,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数量明显增加,说明燕麦葡聚糖具有提高小鼠免疫力的作用。 抗癌功能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产品技术要求kehe

真菌(1-3)-β-D葡聚糖测定试剂盒(显色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样本中真菌(1-3)-β-D葡聚糖的含量。1.1 规格 24人份/盒、48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 校准品靶值批特异,详见靶值单 质控范围批特异,详见靶值单 2.1 外观 反应主剂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样品处理液、溶解液和主剂复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2.2 装量 处理液、溶解液和主剂复溶液装量不小于标示量。 2.3 准确度

试剂盒的回收率须在85%~115%范围内。 2.4 重复性 检测浓度为125pg/mL的溶液,重复检测10次,其变异系数(CV)值应不大于10%。 2.5 线性 2.5.1在浓度[31.25,500]pg/mL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0.990; 2.5.2在浓度[31.25 ,125)pg/mL范围内,其线性绝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2.5 pg/mL;在浓度[125 ,500]pg/mL范围内,其线性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 2.6 空白限 试剂盒的空白限不大于16 pg/mL。 2.7 溯源性 根据GB/T21415的有关规定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等内容,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检测质控品,检测结果应在质控范围内。 2.9 批内瓶间差 同一批号的10个待检试剂盒对浓度为250pg/mL的标准溶液进行测试,重复10次,瓶间差的变异系数不得大于10%。 2.10 批间差 3个批号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5%。 2.11 稳定性 2.11.1 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取过有效期3个月以内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应符合2.3、2.3、2.5、2.6、2.7、2.8的要求; 2.11.2校准品溶解后,-20℃保存10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3的要求; 2.11.3质控品溶解后,-20℃保存10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8的要求; 2.11.4反应主剂溶解后,立即冻存至-20℃保存7天后进行测定,应符合2.3、2.5的要求。

真菌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感染诊断

真菌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感染诊断 一、概述 经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原成分, 占其干燥重量的80%~90%,其它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两者存在相关性。? 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代谢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从而使血液或其它体液中(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可迅速对其清除。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它在血液及无菌体液中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视为IFI(深部真菌感染)的标志。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患病率明显上升。IFI也日益成为导致骨髓及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AIDS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居高不下。对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用药治疗。 常规病原学诊断“微生物培养”可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但其培养方法耗时长(4-7天),不适宜用作早期诊断。并且,随着光谱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得培养的阳性率极低。常用的免疫学方法,也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差,往往对某一疑似真菌感染患者要作多种真菌抗原或抗体检测,既费时又不经济,而且当所用药盒的抗原谱或抗体谱不全时也极易造成漏诊。对一些以往接触过相应真菌抗原的个体,作抗体检测时还会出现阳性反应,因而对抗体的检测往往要求作动态观察才能作出诊断,期末属性较差。 有研究报道血清葡聚糖在念珠菌血症时明显升高,将其用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验。虽然检测(1-3)-β-D葡聚糖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但也可能转化为一种优势。因近年来,一些罕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也可引起深部感染,这就要求一种能迅速确定有无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因系统抗真菌药物种类较少,抗菌谱较广,且不因真菌种类而异,当检测到标本中的(1-3)-β-D葡聚糖含量较高时,可给予以系统治疗,不必耗时等待鉴定出种属,否则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并且,相关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水平在确诊IFI患者的血清中出现持续升高,而随着药物的使用,对药物敏感者可很快出现(1-3)-β-D葡聚糖水平下降及转阴,而药物治疗无效人群(1-3)-β-D葡聚糖值无明显改变。因此,(1-3)-β-D葡聚糖可以用来判断药物的疗效,以协助临床医师及时进行药物种类及剂量的调整。 通过对人体体液进行(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可帮助判断人体是否已被真菌感染。对高危患者的样本进行连续分析,可为临床检测提供入侵真菌的量值或阴性预示值,为临床诊断和

总结纤维的鉴别方法

纤维的鉴别方法 纺织品织物从品种上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丝、棉、麻、羊毛这四大家族属于天然纤维,粘胶人丝、锦纶丝、涤纶丝、维纶丝则属于用化学品合成的化学纤维。鉴别织品或服饰是用何种原料制成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即手感目测法、燃烧鉴别法、显微镜法和化学药品着色鉴别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几种鉴别织物的方法。一、手感目测方法手感目测方法是用手触摸,眼睛观察,凭经验来判断纤维的类别。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但需要鉴别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对服装面料进行鉴别时,除对面料进行触摸和观察外,还可从面料边缘拆下纱线进行鉴别。 1、手感及强度棉、麻手感较硬,羊毛很软,蚕丝、粘胶纤维、锦纶则手感适中。用手拉断时,感到蚕丝、麻、棉、合成纤维很强;毛、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则较弱。 2、伸长度拉伸纤维时感到棉、麻的伸长度较小;毛、醋酯纤维的伸长度较大;蚕丝、粘胶纤维、大部分合成纤维伸长度适中。 3、长度与整齐度 天然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差、化学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好。棉纤维纤细柔软,长度很短。羊毛较长且有卷曲、柔软而富有弹性。蚕丝则长而纤细,且有特殊光泽。麻纤维含胶质且硬。 4、重量棉、麻、粘胶纤维比蚕丝重;锦纶、腈纶、丙纶比蚕丝轻;羊毛、涤纶、维纶、醋酯纤维与蚕丝重量相近。 二、燃烧法常用纺织纤维燃烧特征纤维近焰时现象在焰中离焰以后嗅觉灰烬形状棉近焰即燃燃烧续燃较快,有余辉燃纸味极少、柔软、黑色或灰色毛熔离火焰熔并燃难续燃,会自熄烧羽毛味易碎、脆, 黑色丝熔离火焰燃时有丝丝声难续燃,会自熄, 且燃时飞溅烧羽毛味易碎、脆,黑色 麻近焰即燃燃时有爆裂声续燃冒烟有余辉同棉同棉 粘胶近焰即燃燃烧续燃极快无余辉烧纸夹杂化学品味除无光者外均无灰, 间有少量黑色灰 锦纶近焰即熔缩熔燃,滴落并起泡不直接续燃似芹菜味硬、圆、轻、棕到灰色,珠状涤纶同上同上能续燃,少数有烟极弱的甜味硬圆,黑或淡褐色腈纶熔,近焰即灼烧熔并燃速燃、飞溅弱辛辣味硬黑,不规则或珠状 三、显微镜观察法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纤维纵向外形和截面形状,或配合染色等方法,可以比较准确

竹纤维特性及如何辨别真伪

竹纤维特性及如何辨别真伪 竹纤维就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专家指出,竹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竹纤维纺织品因其完全复制了竹纤维的固有特性,而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需求量逐年上升 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表1),3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其次是蛋白质、脂肪、果胶、单宁、色素、灰分等,大多数存在于细胞内腔或特殊的细胞器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生理作用。 纤维素是组成竹原纤维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它能作为纺织纤维的意义所在。由于竹龄的不同,其纤维素含量也不同,如毛竹嫩竹为75%,1年生为66%,3年生为58%。竹原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含量一般为14%~25%,毛竹平均含量约为22.7%,并且随着竹龄的增加,其含量也有所下降,如2年生长竹24.9%,4年生23.6% 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竹原纤维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图1),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与苎麻纤维的截面很相似(图2)。竹原纤维的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 犹如毛细管,可以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故被专家们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用这种纯天然竹原纤维纺织成面料及加工制成的服装服饰产品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有清凉感。 竹纤维的特点 抗菌性:竹纤维中含有“竹琨”抗菌物质,衣物对贴身有防臭除异味之功效 保健性:竹元素中的抗氧化物能有效的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竹纤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抗紫外线:竹纤维的紫外线穿透率为万分之六,抗紫外线能力是棉的41.7倍,竹纤维不带任何自由电荷,抗静电,止瘙痒 吸湿排湿性:在所有的纤维中,竹纤维的吸收湿性及透气性是最好的,被专家美誉为“会呼吸的纤维”,毛巾久用擦汗不留异味。 舒适性:冬暖夏凉,又能排除体内多余的热气和水分 美观性:竹纤维具有天然朴实的高雅质感 环保性:竹纤维是真正的环保绿色产品,无任何化学成分无污染,竹纤维100%可生物降解 竹原纤维的性能

纺织纤维鉴别实验报告

实验一纺织纤维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纤维鉴别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熔点法等。对一般纤维,用单一的方法或用这些方法的组合便可比较准确、快捷的完成鉴别。否则将需借助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热分析仪、X 光衍射仪和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进行分析。 本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对纤维进行鉴别。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1.学会以燃烧法、溶剂溶解及显微镜观察法鉴别各种纤维; 2.熟练掌握手切法制作纤维切片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纤维鉴别就是利用各种纤维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性质的差异,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其区分开来,一般采用如下三个步序。 1. 显微镜法天然纤维中棉、毛、麻、丝由于动植物物种的差异及形成纤维的过程不同,致使纤维形态各异。化学纤维由于纺丝方法、成形条件不同,横截面形状也有所不同。借助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外形、截面形状或配合染色等方法,可以进行大致的区分,对形态特征典型的试样即可进行较准确的判断。当然利用显微镜法进行观察首先能够判别样品是否为单一纤维构成,进而考虑分开鉴别。常见的几种纤维的形态特征见表1和图1。 观察纤维的横截面须将纤维切成较薄的切片。用切片机制得的切片厚度可小于10 m 利于观察,但操 作复杂,成本较高。常用的切片方法还有哈氏切片法,也可用金属孔板或塑料管等来制作切片。哈氏切片法可制得10?30何的切片。后两种方法简捷,但切片较厚,影响观察,不过作为一般纤维的鉴别,这两种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 2. 燃烧法不同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可以根据各种纤维燃烧现象进行鉴别。譬如,棉花与粘胶、麻类等纤维素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因此在与火焰接触时迅速燃烧,离开火焰后会继续燃烧,且伴有烧纸(主要成分亦为纤维素)气味,燃烧后留下少量灰烬;羊毛之类的动物纤维接触火焰时也能燃烧,燃烧时散发出类似烧头发的强烈臭味,这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主要是角质蛋白,燃烧完毕留下黑色松脆的灰烬;上述方法能够粗略地区分纤维的大类。合成纤维一般组成差异较大,接近火焰时,也有各种气味,但很难从中确切判断的纤维品种。各种纤维的燃烧特征见表2。 燃烧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的设备和仪器,但比较粗糙,仅能进行大致的区分。这种方法不适于混合的纤维及经阻燃处理的纤维。 在纤维燃烧过程中可给出很多信息,如燃烧的状态、火焰的颜色、散发出的气味、燃烧后灰烬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等,均可作为鉴别的依据。对纤维热分解时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也会有助于纤维区分。即将纤 维试样放入试管,加热试管,用pH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纤维受热后释放出的气体可以是酸性、中性或碱性, 通过鉴定释出的气体酸碱性。 酸性:棉、麻、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酸纤维素纤维、维纶、氯纶; 中性:丙纶、腈纶; 碱性:羊毛、蚕丝、锦纶等。 3. 溶解法

真菌(1-3)-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真菌(1-3)- -D葡聚糖检测反应机理 目前临床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其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临床诊断的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很低,且检测周期长,不能适应临床治疗诊断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1-3)- -D葡聚糖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1-3)- -D葡聚糖快速检测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在适宜条件下,微量(1-3)- -D葡聚糖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通过测定凝集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1-3)- '-D葡聚糖 含量?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反应机理 细菌内毒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中的脂多糖成份(LPS),具有多种的生物活性,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寒战、引起DIC、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因此对血液中的早期内毒素快速定量检测,将对临床对症治疗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人体血浆中内毒素检测对分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应试剂中含凝固酶原及凝固蛋白原的冷冻干燥品.在适宜条件下,微量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能激活试剂中的凝固酶原产生凝集反应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从而定量检测血浆中革蓝氏阴性菌内毒素.

一、检测体液内毒素的临床意义 由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各类抗生素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时,也会使后者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从而加重内毒素血症。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需时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其培养阳性率低。早期的数小时内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临床医师仅能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源学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体液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定量检测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过去的内毒素检测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且个体差异和实验室间的误差较大,无法成为有价值的临床检验项目,北京金山川公司研制的MB-80 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能定量检测体液内毒素的含量,经国内多家单位使用现已在其他省市开始作为临床检验项目进行收费。该仪器检测内毒素具有结果稳定、检测快( 1 小时)、重复性好、准确率高、不同的检测人员操作引起的误差小等优点。 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重症病人、感染病人(如脑膜炎)以及其他有严重创伤等疾病的病人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使得内毒素研究一直是热点,但过去由于方法的限制,内毒素检测也是临床的难点。 二、深部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定量检测体液中真菌含量是应用MB-80 微生物快速动态检 测系统进行的。该方法可以快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深部真菌

纺织纤维鉴别word版

纺织纤维的鉴别 一、目的要求 根据纺织纤维的外观形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将各种未知纤维鉴别出来。要求掌握常见的鉴别纺织纤维的方法,能够制定鉴别方案,做到简便、快速、准确地将未知纤维鉴别出来。 二、纺织纤维的分类 1、天然纤维 动物纤维:毛、丝。 植物纤维:棉、麻。 矿物纤维 2、化学纤维 1)人造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普通粘胶、醋酯、竹纤维、Tencel、Model。 再生蛋白质纤维:酪素纤维、花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纤维。 特种有机化合物纤维:甲壳素纤维。 无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 2)合成纤维:氨、涤、锦、丙、腈、氯、维纶。 三、实验仪器、材料及试样 1、材料:试管、酒精灯、98%浓硫酸、浓盐酸、甲酸、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碘-碘 化钾液等。 2、仪器:生物显微镜、哈氏切片器等。 3、试样:未知的常规纤维:棉、毛、蚕丝、麻、粘胶、涤纶、锦纶、腈纶、维伦、氯 纶、丙纶等 四、碘-碘化钾溶液的制备 将20g碘溶解于100ml的碘化钾饱和溶液中。 五、鉴别纤维的步骤 1、初步确定大类:利用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对纤维进行初步判断、估 计,将纤维初步分成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两大类。 2、具体区分出品种:利用药品着色法、溶解法或显微镜观察法等具体区分品种

3、验证:用前面所没有应用过的方法或药品对纤维品种进一步验证,保证准确性。 以上三步骤需将各种鉴别方法结合运用,综合分析。遵循原则:由简单方法入手粗略估计,再到复杂方法具体区分,最后用其他方法验证,力求简便、快速、准确。 六、常见的鉴别纤维的方法 1、手感目测法: 通过综合的感官印象对纤维种类进行初步判断和估计。 鉴别依据:纤维手感;长度、细度及其整齐度;强力;光泽;含杂情况;卷曲形态等等。 2、燃烧法: (1)鉴别依据:纤维化学组成不同其燃烧特征也不同,从而粗略地区分纤维。 (2)燃烧特征的观察:接近火焰、在火焰中、离开火焰、气味、灰烬。 常见纤维燃烧特征见表1。 (3)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用镊子(切忌用手)夹取少量纤维,在酒精灯上燃烧,仔细观察燃烧特征。该法适用于单一纯品种纤维或制品。混纺或交织产品只能 粗略判断有否某类纤维。经过防燃等处理过的纤维或制品燃烧特征会有所改 变。 表1 纤维燃烧特征表

β-葡聚糖、甘露寡糖的测定方法

A.1原理 根据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在流动相和液相色谱柱的固定相之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将样品注入液相色谱柱,用H2O做流动相,糖类分子流出后,经示差检测器检测,用外标法定量。 A.2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或相当纯度的水。试验中所用制品按GB/T 603的规定制备。 A.2.1盐酸:37%。 A.2.2乙腈:色谱纯。 A.2.3氢氧化钠:40%。 A.2.4葡萄糖和甘露糖混合标液(1000mg/L):分别称取葡萄糖和甘露糖各0.100g,用纯水定容100mL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A.3仪器 A.3.1水浴锅。 A.3.2漩涡混合器。 A.3.3电炉。 A.3.4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A.3.5高压液相色谱仪;带示差检测器。 A.4分析步骤 A.4.1样品处理 精确称取1.000g(准确至0.0002g)样品放入一个20mL的耐热玻璃制的带螺帽的小试管中,加入7.5mL盐酸(37%),小心的将小瓶盖近后用漩涡混合器混合,得到均一的悬浮液。将小瓶放入30℃水浴中处理45min,每15min用漩涡混合器震荡混合一次。然后将悬浮物定量的转移到200mL杜氏瓶中(同时用约70-80mL的水洗涤后倒入瓶中),将瓶子放入高压灭菌锅121℃处理60min。完成后马上冷却,将溶液调pH到6-7,然后定容至200mL。使用0.45微米孔径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备用。 A.4.2测定 A.4.2.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A.4.2.1.1 色谱柱:Hyper REZ XP Carbohydrate Ca++,长300mm,内径7.7mm,粒径8μm。 A.4.2.1.2 柱温:70℃。 A.4.2.1.3 流动相:H2O,用前过0.22μm滤膜。 A.4.2.1.4 流速:0.6 ml/min。 A.4.2.1.5 进样体积:40μl。 A.4.3标准曲线的绘制

织物的识别

怎样识别织物 织物的手感是人们用来鉴别织物的品质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地说,用手触摸织物的感觉在心理上的反应,由于织物的品种不同,质量高低也各有差异,织物的手感效果,也就有较大区别。手感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织物身骨是否挺括和松弛;②织物表面的光滑与粗糙;③织物的柔软与坚硬;④织物的薄与厚;⑤织物的冷与暖;⑥织物对皮肤有刺激与无刺少激的感觉。例如:手抚摸着真丝纺品有凉的感觉;纯毛织物有暖的感觉;手感细而平滑的确良棉织品多是高支纱织拷制成;手感粗糙的多为低支纱的织品。 另外,人们还可借助力的作用,用手拉伸,抓纹等动作,再通过眼的观察,手的感觉,可以判断织物的弹性、强度、抗皱性及纤维类别等。但总的来说,手感是选购面料和服装时最重要的手段。 纯棉梭织物 1、定义:纯棉梭织物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织机,由经纬纱纵横沉浮相互交织而成的纺织品。 2、纯棉织物分为: ①本色白布:普通布面、细布、粗布、帆布、斜纹坯布、原色布。 ②色布:有硫化蓝布、硫化墨布、士林蓝布、士林灰布、色府绸、各色卡叽、各色华呢。 ③花布:是印染上各种各样颜色和图案的布。如:平纹印花布、印花斜纹布、印花哔叽、印花直贡。 ④色织布:它是把纱或线先经过染色,后在机器上织成的布如条格布、被单布、绒布、线呢、装饰布等。 3、纯棉织品的特点: ①吸湿性: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10%,所以它接触人的皮肤,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如果棉布湿度增大,周围温度较高,纤维中含的水分量会全部蒸发散去,使织物保持水平衡状态,使人感觉舒适。 ②保湿性:由于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极低,又因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高优点,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空气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所以,纯棉纤维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湿性,穿着纯棉织品服装使人感觉到温暖。 ③耐热性:纯棉织品耐热能良好,在摄氏110℃以下时,只会引起织物上水分蒸发,不会损伤纤维,所以纯棉织物在常温下,穿着使用,洗涤印染等对织品都无影响,由此对提高了纯棉织品耐洗耐穿服用性能。 ④耐碱性: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棉纤维在碱溶液中,纤维不发生破坏现象,该性能有利于服用后对污染的洗涤,消毒除杂质,同时也可以对纯棉纺织品进行染色、印花及各种工艺加工,以产生更多棉织新品种。 ⑤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人造纤维织物(化学纤维) 1、定义:化学纤维是利用天然的高分子物质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经化学工艺加工而取得的纺织纤维总称。 2、分类(按原料和生产的方法分) : ①人造纤维:是化学纤维中最大生产的品种,它是利用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木材、蔗渣、芦苇、大豆、乳酪等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例如: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虎木棉、富强棉。 ②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中的一大类,它是采用石油化工工业和炼焦工业中的副产品。例如:涤纶、锦纶、睛纶、维纶、丙纶、氯纶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竹浆纤维与粘胶纤维的鉴别及性能测试

万方数据

第38卷第1期2010年1月 毛纺科技 WoolTextileJournal—--——43--?—— 1鉴别 1.1燃烧鉴别法 燃烧鉴别法是利用各种纤维的燃烧特征不同来鉴别纤维的种类¨】。在具体实验时,取--4,束待鉴别纤维,用镊子夹持,缓慢地移近火焰,仔细观察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态,燃烧时散发的气味及燃烧后灰烬的特征(形态、颜色、软硬程度)。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燃烧特征见表1。 表1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燃烧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燃烧特征相同,只是在残渣的颜色上有所区别,竹浆纤维的残渣颜色是深灰色,粘胶纤维残渣颜色是灰白色。 1.2显微镜观察法 显微镜观察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纵面和横截面形态来鉴别纤维。用哈氏切片法制取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切片,并利用CU—I型纤维细度仪观察纤维的纵面和横截面形态特征,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纵面和横截面微细结构形态特征见图1。 图1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形态结构(x1000) 从图1可以看出,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纵向均有沟槽,横向截面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形,只是竹浆纤维无皮芯结构,而粘胶纤维有皮芯结构。1.3溶解法 化学溶解法是利用不同化学试剂对不同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来鉴别纤维。在实验时,应严格控制化学试剂的浓度、处理温度和时间,从而获得较准确的实验结果。选用的7种化学试剂对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溶解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溶解性能 从表2可以看出,在7种化学试剂中,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溶解性能相同,是很难鉴别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 1.4红外吸收光谱法 根据纤维的红外光谱吸收图谱可以推断出纤维含有哪种基团和化学键以及它们的数量。利用NicoletiSl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和iTR附件(晶体板为硒化锌ZnSe),扫描次数32,分辨率4cm~,波数范围4000~400em~,镜速0.6329cm/s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红外光谱吸收图谱相似,说明二者都属于纤维素纤维,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相同,难以用红外吸收光谱法进行鉴别。 纤维素纤维分别在3400、2900、1370、1100cm“附近有特征吸收峰。图2在3400cm“附近(竹浆纤维3347em~,粘胶纤维3344cm“)有宽而强的吸收峰,认为是一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所引起的,只是竹浆纤维在3400em“附近的一OH吸收比粘胶纤维稍弱,是纤维素纤维的特征吸收峰。2900cm“附近(竹浆纤维2892em~、粘胶纤维2894em“)的中强吸收峰可归于一CH的伸缩振动吸收。1640cm。1附近(竹浆纤维1643em~,粘胶纤维1644 em“)的弱吸收峰认为是样品吸湿所致。 万方数据

葡聚糖标准编制说明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β-1,3-D-葡聚糖》编制说明 一、产品简介 β-1,3-D-葡聚糖为原料,啤酒酵母粉为载体经混合制成的饲用混合型饲料添加剂β-1,3-D-葡聚糖。 二、任务来源、编制原则、标准起草过程 本公司生产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β-1,3-D-葡聚糖,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了便于公司组织生产和交货验收,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混合型饲料添加剂β-1,3-D-葡聚糖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三、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的关系和贯彻情况。 GB/T 191-2008 包装储存图示标志 GB/T 5917.1-2008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 GB/T 6435-2014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T 10649-2008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3079-199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 13080-1991 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13091-1991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GB/T 18823-2010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允许误差 JJF 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 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 四、确定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β-1,3-D-葡聚糖/% ≥20.0 水分/% ≤10 灰分/% ≤15 砷(以总砷计)/(mg/kg) ≤2.0 铅(以Pb计)/(mg/kg) ≤5.0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四、试验方法和和检验规则说明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需要带示差折光检测器。 六、主要参考资料 除引用标准外,无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文献资料。

纺织纤维的各种鉴别方法

纺织纤维的各种鉴别方法 1、显微镜观察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向和横断面形态特征来鉴别各种纤维,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既能鉴别单成份的纤维,也可用于多种成份混合而成的混纺产品的鉴别。天然纤维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如棉纤维的天然转曲,羊毛的鳞片,麻纤维的横节竖纹,蚕丝的三角形断面等,用生物显微镜能正确地辨认出采。而化学纤维的横断面多数呈圆形,纵向平滑,呈棒状,在显微镜下不易区分,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才能鉴别。 2、燃烧法 燃烧法是鉴别纤维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其燃烧特征也不同来区分纤维的种类。取一小束待鉴别的纤维,用镊子夹住,缓慢地移近酒精灯火焰,仔细观察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态,燃烧时散发的气味,以及燃烧后灰烬的特征,对照纤维燃烧特征表,粗略地鉴别属于哪一类纤维。 燃烧法适用于纯纺产品,不适用于混纺产品,或经过防火、防燃及其他整理的纤维和纺织品。 几种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如表所示。 表几种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

3、药品着色法 药品着色法是根据各种纤维对某种化学药品的着色性能不同来迅速鉴别纤维品种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未染色的纤维或纯纺纱线和织物。鉴别纺织纤维用的着色剂分专用着色剂和通用着色剂两种。前者用以鉴别某一类特定纤维,后者是由各种染料混合而成,可对各种纤维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然后根据所染的颜色不同鉴别纤维。通常采用的着色剂有碘一碘化钾溶 液。 碘一碘化钾溶液是:将碘20克溶解于100毫升的碘化钾饱和溶液中,把纤维浸入溶液中。~1分钟,取出后水洗于净,根据着色不同,判别纤维品种。几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反应如表 所示。 4、溶解法 溶解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来鉴别纤维的方法,官适用于各种纺织纤维,包括染色纤维或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与织物。此外,溶解法还广泛用于分 析混纺产品中的纤维含量。 对于单一成分的纤维,鉴别时,可将少量待鉴别的纤维放入试管中,注入某种溶剂,用—玻璃棒搅动,观察纤维在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如溶解、微溶解,部分溶解和不溶解等几种。若是混合成分的纤维或纤维量极少,则可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放上具有凹面的载玻片,然后在凹面处放入试样,滴上溶液,盖上盖玻片,直接在显微镜中观察,根据不同的溶解情况,判别纤维种类。有些溶液需要加热,此时要控制一定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