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定性

纤维定性
纤维定性

目前在纺织品的监督、委托检测项目中,纤维成分含量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世界各国都将纺织品的纤维成分标签作为强制性要求。我国根据GB 5296.4《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中规定,服装进入市场必须在耐久性标签上注明纤维成分与含量。

纤维成分定性鉴别试验是一项细致与复杂的检测工作,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样品后面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直接影响样品其他相关理化指标项目的检测。本文总结了作者在定性鉴别试验中遇到并注意的一些问题,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1纤维鉴别方法选择

1.1锦纶、腈纶、聚酯纤维鉴别

近几年来,我们在大量的纤维定性鉴别检验中发现,锦纶、腈纶、聚酯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与现行FZ/T 01057.3—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3部分:显微镜法》附录B中的纵面形态特征和附录C中的纵面形态显微照片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一些检测人员对这3种化纤的纵面形态特征归纳为匀、直、亮或匀、直、点的特征,而实际上用这两种形态特征来描述,就显得不够客观与形象了。日常检验中常见的锦纶、腈纶、聚酯纤维的表面形态特

征的种类详见图1~图3。

形成这种不同表面形态特征的原因是化纤生产企业为了改善与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在生产工艺上做出创新,使化纤表面形态特征发生了变化。但同时给检验人员对样品成分的定性鉴别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一

套简便有效的应对方法:

(1)取少许样品试样,在常温条件下,置于100 mL烧杯中,并向烧杯中放入15% HCl

或20%HCl溶液,搅拌试样,待5分钟后,将溶解液倒入装有少量清水的小烧杯中,若溶解液遇清水出现浑浊的乳白色,则表明试样中含有锦纶。

(2)取少量样品试样,在常温条件下,放入70%硫酸溶液中处理,试样不溶,又经98%浓硫酸溶液处理,样品溶解;另取少量样品试样,再经68%浓硝酸溶液处理,若试样溶解,则结果判为腈纶;若试样不溶解,再经苯酚-四氯乙烷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处理,若试样速溶,则结果判为聚酯纤维。

1.2醋酯纤维与粘纤鉴别

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粘纤与醋酯纤维的纵向表面形态均为清晰条纹或沟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纵向表面形态十分相近,有时会误判。三醋酯纤维与粘纤详见图4。

作者在实际鉴别工作中,总结归纳出这两种纤维在同一种试剂下的溶解性反应有差异(见表1),由此可简单、快速、准确地区分出粘纤和醋酯纤维。

1.3丝光棉与莱赛尔纤维鉴别

近几年,采用丝光处理棉纤维做面料的服装产品越来越多。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与莱赛尔纤维的表面形态见图5。

在500倍投影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丝光棉在形态上发生了物理变化,其纵向形态转曲完全消失,纤维两壁变丰厚,中腔变窄甚至仅存很小的缝隙。每根纤维呈顺直状态,较细的棉纤维由于膨胀后,中腔消失加之没有了转曲,在投影显微镜下很容易误判成莱赛尔纤维。

在检测丝光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的样品时,我们遇到过几次采用甲酸-氯化锌法溶解样品后重量不减的情况,分析原因发现样品实际成分含量为100%丝光棉,而检验人员被标识上的丝光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所误导,误将丝光棉鉴别为莱赛尔纤维。为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本文建议按以下3种方法鉴别丝光棉。

方法1:适当增加纤维的被观察长度。因考虑到棉纤维在经丝光过程中,总存在有纱线或织物结构上被重叠或覆盖部位,不可能整根棉纤维全部都发生物理变化,寻找未发生物理变化的部位进行鉴别。

方法2:观察切取纤维横截面。丝光棉为近似圆形的截面,且中间有细小的中腔缝隙;而莱赛尔纤维无中腔缝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方法3:观察纤维之间的直径粗细。考虑到棉纤维之间的直径会存在一定粗细的差异,而莱赛尔由于是从喷丝口吐出的,所以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基本一致。

1.4“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鉴别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是一种双组分的纤维,采用FZ/T 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溶解性能法》溶解性能表中的试剂是无法将鉴别判断是否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因此我们探索了采用GB/T 2910.101—2009《二组分中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混纺含量检测》方法,在实际鉴别试验过程中,用两种试剂分前后次序进行处理,样品成分得到了满意的证实。

2操作及判定方法

2.1采用GB/T 2910.6—2009的甲酸-氯化锌法,验证混纺样品内有无再生纤维素纤维时,要慎防样品中腈纶同时被溶解检验人员在选用GB/T 2910.6—2009验证混纺样品内有无再生纤维素纤维时,容易忽视甲酸-氯化锌溶液在试验上对腈纶的溶损状况。

从FZ/T 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4部分溶解法》中的溶解性能表可知,腈纶在常温或沸煮条件下都不溶于88%甲酸,但在试验温度70℃时,高浓度的甲酸-氯化锌溶液腐蚀性远大于上述甲酸溶液,所以腈纶会被溶解。这一点我们在实际鉴别工作中已经得到证实。

2.2经阻燃整理剂处理后的样品,阻碍了燃烧与沸煮试验的正确进行经过阻燃剂整理过的纺织服装面料,在定性鉴别试验上若采用燃烧法或沸煮条件下试剂的溶解性能处理,阻燃剂均对鉴别结果产生干扰影响。遇此情况样品应采取其他的鉴别方法,绕过阻燃剂的干扰影响。

纤维含量的检测大体分两部分,通常情况下第一步是进行纤维定性分析,然后做纤维定量分析。但一组分除外,通过定性分析确定纤维制品只有一种纤维组成时,不需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认定这种纤维的含量为100%。但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往往制品中含有微量的其它纤维。纤维定性分析不准确,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无法进行第二步定量分析:如制品是由棉与腈纶混纺,定性为棉与锦纶混纺,因所用试剂不同,试验无法进行,就是进行了,检验结果也是错误的。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某种纤维的含量比较少,定性时未发现,结果同样是错误的。因此,定性是纤维含量检测中的重中之重。

1 纤维定性常用标准及方法

目前纤维定性使用的国内标准很多,此外,还有SN/T相关标准中对新型纤维的定性方法。

日常使用较多的是FZ/T01057.1-4及GB/T 16988。上述各种方法就是根据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设计的。标准FZ/T01057.1规定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的一些共同性的技术要求,给出了纤维鉴别试验的一般性程序。FZ/T01057.2是根据纤维燃烧时的气味、残留物的状态来分辩的。FZ/T01057.3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包括纵向和横向形态来分辩的。FZ

/T01057.4根据纤维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性来分辩的。FZ/T01057.5根据纤维的染色性来分辩的。FZ/T01057.6根据不同的纤维其熔点不同来分辩的。如锦纶6和锦纶66,点燃时的气味、残留物的状态一样,在相同的溶液中溶解性基本一致,在显微镜下观察纵向形态一样,采用上述几种方法不能将其分开,但这两种纤维的熔点是不一致的,锦纶6是215~224℃,锦纶66是250~258℃。FZ/T 01057.7根据不同的纤维的密度不同来分辩的。GB/T16988标准给出了各种毛纤维的纵向形态,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鳞片的大小、厚度、密度、条干均匀度等加以区分。大家在使用时按标准时,可以按标准中描述的不同纤维在各方法的具体现象来判断。

除了以上的标准方法外,还有一种非常规的纤维定性方法,就是手感目测法。手感目测方法是用手触摸,眼睛观察,凭经验来判断纤维的类别。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但需要鉴别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对服装面料进行鉴别时,除对面料进行触摸和观察外,还可从面料边缘拆下纱线进行鉴别。

常见纤维的手感目测特点总结如下:

⑴手感及强度

棉、麻手感较硬,羊毛很软,蚕丝、粘胶纤维、锦纶则手感适中。用手拉断时,感到蚕丝、麻、棉、合成纤维很强;毛、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则较弱。

⑵伸长度

拉伸纤维时感到棉、麻的伸长度较小;毛、醋酯纤维的伸长度较大;蚕丝、粘胶纤维、大部分合成纤维伸长度适中。

⑶长度与整齐度

天然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差、化学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好。棉纤维纤细柔软,长度很短。羊毛较长且有卷曲、柔软而富有弹性。蚕丝则长而纤细,且有特殊光泽。麻纤维含胶质且硬。

⑷重量

棉、麻、粘胶纤维比蚕丝重;锦纶、腈纶、丙纶比蚕丝轻;羊毛、涤纶、维纶、醋酯纤维与蚕丝重量相近。

手感目测法对检测者的要求极高,除非非常有经验的操作者很少有人采用,但是对于实验室检测来讲如果掌握一些常见纤维的基本手感目测特点,势必会对我们的日常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2 纤维定性的一般性程序

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将纤维分开。

在FZ/T 01057.1-2007标准中规定:先用显微镜法将待测纤维进行大致分类,分出天然纤维素纤维(如棉、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如粘纤等)、动物纤维(如羊毛、羊绒、兔毛、驼绒、羊驼毛、马海毛、牦牛绒、蚕丝等)、化学纤维。第二步化纤包括人造纤维等采用燃烧法、溶解法等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后最终确定待测纤维的种类。

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可以按个人的习惯,不必全局限标准中程序。如先用燃烧法,再用显微镜法、溶解法等均可。只要能把不同的纤维正确地鉴别出来即可。

(1)如果是一个未知样品,一般按以下程序来鉴别。

第一步:拉伸

如可拉伸2倍以上,放入浓硫酸:溶解(氨纶);不溶解(橡胶);如不可拉伸2倍以上(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显微投影

独特形状:纵向扭曲,横向腰形中腔:棉;纵向有节,横向腰形中腔:麻;纵向沟槽,横向锯齿形:粘胶;纵向鳞片,横向近似圆形:羊毛;其他(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70%硫酸

如溶解,再燃烧:有毛发燃味(丝);有纸燃味(其它再生纤维素纤维);如不溶解(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36%~38%盐酸

如溶解(为锦纶):再可用15%盐酸,溶解的为(锦纶6),不溶解的为(锦纶66);

如不溶解(进入第五步)

第五步:65%~68%硝酸

如溶解(为腈纶);如不溶解(进入第六步);

第六步:40%氢氧化钠

如溶解(为涤纶);如不溶解(为丙纶)。

(2)如果开始可以确定样品组成全部为化学纤维,则可以按图1所示程序进行进一步鉴别。

图1 化学纤维鉴定流程图

当然,任何鉴定程序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情况,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需要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灵活选择,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定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纤维制品服装性能要求的提高,国内外流行面料大量采用了以舒适性和环保性为主的Tecel、Modal、Viloft、竹浆纤维、竹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等,这些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和应用,满足了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但是,目前一些产品在市场上也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准确地认识和鉴别这些新型纤维成为当今纺织品检测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在纤维定性分析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由于很多新型纤维标准中没有明确术名,故造成在定性的时候,产品标注的纤维名称在标准中没有对应的名称,在出具报告的时候与产品标签标注不一致。如市场上很多商品标签都标注含有竹纤维,虽然在FZ/T01057.3-2007中附有竹纤维的图,但是没有语言描述,在FZ/T0105.3-2007中在附录C补充纤维名称中只给出了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名称供参考,没有给出具体该怎么标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多数又不能提供纤维的生产工艺证明,所以多数实验室都将竹浆纤维标注为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⑵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喷丝孔的形状各不相同,导致纤维外观形态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纺丝液,也可以纺出截面形状横和纵向形状完全不同的纤维。如果按标准FZ/T01057.3-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3部分:显微镜法》用显微镜观察未

知纤维的纵面和横截面形状,对照纤维的标准照片和形态描述来鉴别未知纤维的类别,可能会无法判断纤维的类别。比如:莫代尔纤维目前就有很多种,有台湾产莫代尔纤维、奥地利兰精莫代尔纤维、纽代尔纤维和其它莫代尔纤维,这些莫代尔纤维都属于再生纤维素纤维,且都叫“莫代尔纤维或纽代尔纤维”。虽同属于莫代尔再生纤维素纤维,但其纵向形状特征彼此之间是不同的,外观形态有的有沟槽,有的没有,即使有沟槽且沟槽形状、大小、沟槽数量均不同,即使是同一种莫代尔纤维,也由于其纺丝液出喷丝孔后因环境条件的变化(如空气流动速度有变化)其外观形态也可能不尽相同,且每一种莫代尔纤维与《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3部分:显微镜法》(FZ/T01057.3-2007)的附录B中所列莫代尔纤维的横截面、纵面形态特征描述及附录C中所列莫代尔纤维的横截面、纵面形态显微照片均不相符或不完全相符,可见,随着新型纤维的不断出现,再单纯依靠某一种手段或方法来鉴别纤维已经不可行了。对于纤维定性,特别是新型纤维的定性,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或方式来综合判定,以期获得准确的定性结果。

⑶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严重滞后于市场上新型纤维的推出速度。目前我们在纤维定性时用的标准大部分是2007以前的,而很多新型纤维的出现是在标准制定之后,故很多标准中没有涉及到这些新型纤维,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结构,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制订或修改相关标准。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规范企业生产和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纺织市场中的地位。

⑷我国纺织企业分布不太均衡,且某些类型的纤维生产地相对集中,故造成有些实验室或检测机构日常检测只是对某些类型的纤维很熟,但是对其它纤维特别是一些新型纤维的认识相对不足。特别是目前这种新型纤维层出不穷的时代,这就更加适应不了市场的需要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或交流活动,使大家有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国家对纺织品检测的实力。

4 定性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一定要注意取样的完整性,取样时一定要包含制品中所有纤维,以免遗漏。

⑵一种方法不能完全确定时,要多采用几种方法,以尽可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⑶不断积累纤维有关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对于纤维定性来讲,经验是最重要的。

5 定性分析对操作者的要求

为了做好纤维定性工作,作者认为操作者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⑴从事纤维定性分析的人员应具有各种纤维的基本知识,尤其是要掌握纤维的物理性能如纤维的形态包括纵向形态和横向形态、色泽、细度等等及纤维的化学性能如溶解性能、燃烧性能、耐热性能等等,这是分清纤维最基本的一些知识。随着新型纤维和改性纤维的增多,每个人员都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⑵从事纤维定性分析的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且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不能糊弄了事。如来样或样品上明示纤维含量,做过纤维含量检测的人员都知道,这个数据(包括成分)往往是不准确的,可靠性较差,如果不进行定性分析直接按其标注的成分进行检验,就会出具错误的结果。

除了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外,还必须有一个科学方法。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经验,灵活运用标准,通过不同方法的组合,省时省力,达到准确判断。

总之,做好纤维定性是纤维含量检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引起操作者对每个操作细节的足够重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尽可能准确。

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纤维产品行业的发展,提高纤维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 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纤维产品的生产、收购、销售、承储、使用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对进出口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纤维产品包括: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再加工纤维及其纤维制品。 第三条纤维产品不得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相关标准。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加强对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积极扶持纤维传统优势产业和优秀品牌,加强纤维产品质量管理,促进纤维产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民政、环保、农业、卫生、旅游、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设的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根据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纤维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增强纤维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纤维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有权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章纤维产品的生产、收购 第八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纤维产品质量负责。生产者生产的纤维产品应当符合以下质量要求: (一)按照相关规定标注标识并附有质量证明文件; (二)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三)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应当加贴合格证明;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九条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纤维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下列要求标注警示用语: (一)国家禁止用于加工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原料应当在包装醒目位置标注“禁止用于加工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字样; (二)再加工纤维制品应当在包装醒目位置标注“再加工纤维制品”字样,并标明产品原料名称; (三)非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应当在包装醒目位置标注“非生活用品”字样。 第十条生产者不得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

纺织品和多种纤维协定

阅读材料一 纺织品和多种纤维协定 1981 年9 月, 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集会, 重新开始讨论贸易前景以及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二十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对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纺织品设置壁垒。截止到1981 年,全球贸易中85%的棉花、羊毛以及人造纤维制品己被管制(见图表6)。由于这一行业是创造世界范围内就业机会的最大源泉,因而这方面贸易谈判的成果对所有参加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依靠纺织和服装业作为其工业化战略的基础,若没有这一自由度更高的世界贸易行业,这些国家在以后若干年内将面临更为低速的增长。然而,出于对国内基础工业衰退的关注,发达国家普遍赞同更严格的管制。欧洲共同体各国和美国政府曾受到来自地方产业和工会的压力,让其减少纺织和服装的进口。 多种纤维协定(MFA)是1974 年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签署的一个多边条约,1977 年展期四年,日内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协定展期问题上。该协议订立之初被构想为一项临时性措施,列示出了指导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原则。从理论上讲,该协定的目的是为了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有保证的且日益增长的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机会,而同时又使发达国家政府能够防止其国内工业的混乱和破坏。从实践中看,该协定并不是临时性的,它未能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提供有保证的且日益增长的市场机遇,而且也未能防止发达国家的市场混乱。

所以,随着1981年12月31日协定期满日的接近,无一方对现行的协定感到满意。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经济共同体,都阐明了在就业下降和进口上升方面持续发生的问题。(见图表3、图表7);而发展中国家则抱怨说,工业化国家利用多种纤维协定来保护其无竞争力的工业,因而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了损害。在随后短短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参加国仍未就该协议的基本目标达成一致意见。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开质问:若允许协议期满终止并在由此产生的“对全体都自由”的环境中获取机会的话,是否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更为有利? 然而美国却关心多种纤维协定崩溃的可能性。在过去的25 年中,美国在组织全球纺织品贸易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贸易代表办事处、国务院以及财政部的官员则担心,多种纤维协定的解体会导致欧洲对第三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这对于正在倡导世界贸易更加自由化的里根总统来说,确实是个令人烦心的前景。而且,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企业以及工会正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以加强管制。若多种纤维协定土崩瓦解,则里根政府抵挡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将更为艰难。 1 .多种纤维协定的演变纺织品和服装行业保护主义的历史根源于这一行业在所有国家的行业业绩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纺织和服装业是有分工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主要生产纱线、纤维和布匹。在工业化早期阶段,许多国家适宜发展纺织和服装业,这是因为它们对资本和技艺的要求低,而且具有可以普遍获得的标准技术。英国在

纤连蛋白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纤维结合蛋白 纤维结合蛋白又称纤维连接蛋白(简称纤连蛋白)、粘连蛋白、纤粘蛋白,英文名fibronectin,英文缩写Fn。纤维结合蛋白主要由肝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和组织液中,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约为450KD,具有多种生物活性。Fn分子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各种动物体液中的Fn具有非常相近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因而不同来源的Fn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1 纤维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 纤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含糖4.5%-9.5%,其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2万-25万。各亚单位在C端形成二硫键交联。血浆纤连蛋白多是二聚体,由两条相似的A 链及B链组成,整个分子呈V形。细胞中纤连蛋白以多聚体为主,成纤维细胞中尤甚。 纤维结合蛋白有可溶性与不溶性两种形式。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为可溶性的,电泳时移动于α2或快β区。主要由肝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不溶性的纤维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组织基质、血管基质和细胞表面,与可溶性纤维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抗原特性等基本相同。 目前至少已鉴定了20种纤连蛋白多肽。纤连蛋白不同的亚单位为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只是在转录后RNA的剪接上有所差异,因而产生不同的mRNA。纤连蛋白的每个亚单位由数个结构域构成,具有与细胞表面受体、胶原、纤维蛋白和硫酸蛋白多糖高亲和性的结合部位,用蛋白酶进一步消化与细胞膜蛋白结合区,发现这一结构域中RGD 三肽序列是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单位。 2 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 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非常复杂,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粘着。纯化的纤连蛋白可增强细胞间粘连及细胞与基质的粘连。通过粘着,纤连蛋白可以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形状和细胞骨架的组织,促进细胞铺展。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纤连蛋白对于许多类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必需的;目前已知纤维结合蛋白与细胞之间的粘附、细胞的迁移和趋化有关,因而在对抗炎症、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方面发挥作用。 纤维结合蛋白有很强的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具有非特异性的调理素活性,在抗感染、清除免疫复合物、促使肿瘤基因转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纤维结合蛋白存在于血小板的α颗粒中,凝血酶和胶原可使血小板释放纤维结合蛋白,并分泌到血小板表面。在血凝块形成过程中,纤连蛋白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受损部位。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凝血因子FⅩⅢa可催化纤维结合蛋白与纤维蛋白以共价形式牢固结合;Fn 通过凝血因子Ⅻ参与凝血过程。在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时,Fn 可以调整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的关系

Q:试分析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的关系? 答: 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凝血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即因子X被激活成因子Xa;2、凝血酶原在Xa、Ca2+、V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人体内的抗凝系统包括体液抗凝系统和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包括丝氨酸蛋白抑制物如抗凝血酶Ⅲ、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即小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种糖蛋白、蛋白质C系统以及肝素。细胞抗凝系统即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除此之外,正常血管的光滑的内皮和不断流动的血液以及血液中的纤维溶解系统也辅助构成了抗凝系统。 血凝过程中生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可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溶解,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这种纤维蛋白被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抑制物。纤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纤溶酶原在其激活物的作用下,激活形成纤溶酶;2、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 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三者相互对立而统一,共同为机体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生理状态下,有少量纤维蛋白形成并覆盖于血管内膜上,参与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同时抗凝系统使其不易造成凝血和形成血栓,纤溶系统又将其水解,使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中,机体既不易出血,又无血栓形成。当血管受损,一方面要求迅速凝血形成止血栓,以避免血液的流失;另一方面抗凝系统要使凝血反应局限在损伤部位,以保证全身血管内的液体状态。当组织损伤所形成的止血栓在完成使命之后,将由纤溶系统逐步溶解,以恢复血管的畅通,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若纤溶系统活动亢进,可因止血栓的提前溶解而有新的出血的倾向;如果纤溶系统活动低下,则不利于血管的再通,并可加重血栓。因此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机体,各自行驶正常的功能,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硅溶胶强化辅助制备C纤维增韧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

第21卷第4期2001年12月 航空材料学报 JOURNAL OF AERONAU TICAL MATERIALS Vol.21,No.4 December2001 硅溶胶强化辅助制备C纤维增韧氧化铝 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 陈照峰,张立同,成来飞,徐永东,肖鹏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通过氧化铝先驱体溶液循环浸渍热解结合硅溶胶浸渗强化的方法制备了三维C纤维预制体增韧的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铝浸渗工艺对试样增重率、气孔率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试样内气孔尺寸和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物相、微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硝酸铝饱和溶液浸渗纤维预制体并热解后试样的增重率和开气孔率呈类似抛物线曲线;由于硝酸铝分解生成氧化铝的煅烧温度不同,氧化铝晶态及物理特性不同,试样内气孔尺寸和分布差别较大;选择经过1150e预处理的试样进行硅溶胶浸渗,然后1400e处理2h,氧化硅与氧化铝完全反应生成莫来石,获得了较为致密的复合材料,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80M Pa和2.2%。 关键词:硝酸铝;硅溶胶;C纤维;氧化铝结合莫来石;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 Q1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053(2001)04-0028-06 连续C纤维以及SiC纤维增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密度小,使用温度高,有望接替密度为8.03 ~8.86g#cm-3的镍基或单晶镍合金作为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浮壁、火焰稳定器、内锥体、尾喷管、涡轮外环以及高压涡轮、低压涡轮等部件[1,2]。实践表明,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以显著降低航空发动机结构重量、提高涡轮进口温度、减少冷却气量,是第四代和第五代军用发动机不可缺少的高温结构材料,发达国家一直把陶瓷基复合材料列为发动机材料的发展重点。我国推重比10发动机对陶瓷基复合材料也提出了明确的应用要求,并列为国防预研重点。 由于普通SiC纤维中含有O,因此SiC纤维在1000e以上分解氧化严重,力学性能显著降低。高性能的H-i Nicalon纤维O含量很低,但是价格昂贵($5,000#kg-1),成本高,适用于某些要求高的部件[3,4]。C纤维与SiC纤维和各种氧化物纤维相比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尽管存在高温氧化问题,但是随着抗氧化涂层等防氧化措施的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在导弹弹头等部分还必须使用C纤维增韧的氧化硅等烧蚀性复合材料,因此连续C纤维增韧的各种陶瓷基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5]。氧 收稿日期:2001-09-03;修订日期:2001-10-17 基金项目:航空基金(99G53081) 作者简介:陈照峰(1969-),男,博士。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具有氧化铝的优良高温力学性能以及莫来石的优良高温抗蠕变性,已成为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基体材料[6,7]。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目前制备连续C纤维增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工艺基础上,提出一种三维C纤维编织体增韧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制备工艺。 目前,制备连续C纤维增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有H P(热压法)(C/SiO2,C/BAS, C/LAS,C/Mullite)、CV I(化学气相渗透法)(C/ C,C/SiC)和PIP(聚合物或先驱体浸渗热解)(C/ C,C/SiC,C/A,C/M)。H P是利用玻璃陶瓷在一定高温区的玻璃态粘性流动实现高致密度,较适合于制备叠层简单构件,不适于制备三维以及复杂形状的复合材料;CVI能够制备三维纤维编织体增韧的复杂构件,但是CVI制备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缺乏好的先驱体尚无法采用CVI方法来制备;PIP是目前制备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流方法,一般先通过抽滤的方式将莫来石或其他陶瓷粉料压入纤维编织体中,然后再通过铝醇盐浸渍、水解、热解。但是由于三维纤维编织体中没有连续通道,因此抽滤方法将陶瓷粉体渗入到三维纤维编织体中难度很大,不适于较厚的编织体,而且铝醇盐分解形成的氧化铝尽管活性高,但是在预压入的陶瓷颗粒间的桥接并没有高温烧结形成的连接强度高,

凝血过程和纤溶系统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在正常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用一个小撞针或注射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 eeding time)。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正常出血时间为1-3分钟。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即相应延长,这说明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血浆中一些蛋白质因子所完成的血液凝固过程也十分重要。凝血有缺陷时常可出血不止。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首先是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闭;主要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管反应,但持续时间很短。其次,更重要的是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有利于激活的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接着,在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源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并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与此同时,血浆中也出现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动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漫延到这一局部以外。显然,生理止血主要由血小板和某些血浆成分共同完成。 一、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或血凝。

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源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血浆内具备了发生凝血的各种物质,所以将血液抽出放置于玻璃管内即可凝血。血浆内又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物质(a nticoagulant)。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流动,除其他原因外,抗凝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又存在一些物质可使血纤维再分解,这些物质构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fibrinloytic system)。 在生理止血中,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相互配合,既有效地防止了失血,又保持了血管内血流畅通。 (一)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b lood clotting factors),其中已按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了号的有12种(表3-4)。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直接参与凝血过程。除因子Ⅳ与磷脂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而且因子Ⅱ、Ⅶ、Ⅸ、Ⅹ、Ⅺ、Ⅻ以及前激肽释放酶都是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都属于内切酶,即每一种酶只能水解某两种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键。因而不能将某一知肽链分解成很多氨基

纤维新材料论文

纤维新材料发展趋势与战略思考 论文 结合20年来化纤及其产业的发展历程,认为二十一世纪我国功能性化纤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及其功能性涂层类产品的加工制造,将会由目前主要倾向于功能性第三单体的接枝、共聚和共混纺丝等,适宜地向添加功能性助剂、表面处理剂和混纤化的后加工拓展。提出了加速推进我国功能性纤维及其织物坯基材料的若干战略建议。我国化纤加工能力及其实际产且在本世纪末已经稳居世界之首。新千年的新目标就是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化纤一纺织的工业强国.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功能性化纤新材料及其织物坯基的研究开发,包括功能性涂层类产品的加工制造,将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世界化纤发展概况当今世界化学纤维的发展趋势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两个是新品种开发,即品种的差别化和纤维材料化、功能化;两个是工艺方面的,即工艺的高效化和生产的弹性化。品种和工艺是技术的两个侧面,两者不能绝对分开。 阻燃纤维专门用于生产阻燃毛毯和其它垫类产品。该类产品具有永久阻燃效果,其阻燃原理是利用磷化合物制成的聚酯纤维纺织而成。此类产品不易起燃,遇到火苗时,纤维会萎缩,集结成球,是安全性极高的防火素材,具有消火性、阻燃性。近日,国家科技部评选并公布了2008-2009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项目名单,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产品——阻燃抗熔融粘胶纤维榜上有名。山东海龙研制开发的阻燃抗熔融粘胶纤维是在国家“863”计划项目《阻燃抗熔融纤维新材料及纺织品的研制开发》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开发的高技术纤维。该纤维及纺织品同时具有阻燃、隔热和抗熔滴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及军事等领域,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潜在市场巨大。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聚丙烯纤维的阻燃改性主要是通过添加改性和阻燃后整理的方法制备。目前,聚丙烯主要通过利用卤素阻燃剂和三氧化二锑等协效剂共同作用来获得阻燃效果,通常首先在聚丙烯切片中添加高浓度的阻燃剂及其它助剂,经过共混制造阻燃母粒,然后与常规聚丙烯切片纤维熔融纺丝成形,制备具有阻燃性的聚丙烯纤维。磷—溴协效阻燃体系用于聚丙烯纤维的阻燃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环境污染小,而磷—氮协效阻燃体系用于聚丙烯纤维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但是在聚丙烯纤维中的应用条件相对较高。 可用作为聚酰胺6及聚酰胺66共聚阻燃改性的阻燃剂主要有红磷和二羧酸乙基甲基磷酸酯等。红磷常与惰性化合物,如氢氧化锰、氢氧化铝等共同作用对聚酰胺6及聚酰胺66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适应症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用量用法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规格 1.0/瓶,1.5/瓶。 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 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β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 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 (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1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着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3.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 4.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有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其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现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发生在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7g/L的患者。 5.纤维蛋白原与血液流变学发现纤维蛋白原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血小板聚集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红细咆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因其

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纤维制品质量,保障人身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调整的纤维制品指絮用纤维制品、学生服、纺织面料。 生产、销售、在经营性服务或者公益活动中使用纤维制品,以及对纤维制品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主管全国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其所属的中国纤维检验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规定的质量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设有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对纤维制品质量实施监督;没有设立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对纤维制品质量实施监督(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统称纤维质量监督机构)。 第四条生产、销售、在经营性服务或者公益活动中使用纤维制品的,应当对纤维制品质量负责,并履行本办法关于原辅材料质量、标注标识、检查验收记录等质量义务。 第五条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第二章质量义务 第六条纤维制品质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七条禁止生产、销售以及在经营性服务或者公益活动中使用下列纤维制品:

新型纤维的种类及特点

新型纤维的种类及特点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从单纯的追求外观、审美要求向穿着舒适性转化,原来的普通合成纤维已经不适应人们穿着舒适的要求。因此,新型合成纤维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目前处在信息纺织、新原料纺织时代,新原料从质量、品种、功能、性能等方面开发新品引导潮流。根据服装面料要求舒适、健康、安全的总体趋势,关注服装面料的创新开发,要从研究新纤维的应用开始。目前,服装面料的织物纤维品种已不局限于棉、麻、丝及人棉纤维,开发出很多纺织新材料,有高湿模量的莫代尔和丽赛纤维、天丝、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聚乳酸(玉米)纤维、超细纤维、PTT纤维、吸湿排汗纤维和保暖纤维等。 一、莫代尔纤维 莫代尔纤维是高湿模量的纤维素再生纤维,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先将其制成木浆,再纺丝加工成纤维。因该产品原料全部为天然材料,是100%的天然纤维,对人体无害,并能够自然分解,对环境无害。柔软、顺滑、有丝质感和真丝一般的光泽,穿着舒适,频繁水洗后依然柔顺,有极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富有亮丽的色彩。由于其杰出的透气性和易打理的特性,在女士外套,内衣,运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丽赛纤维 丽赛纤维被业界称之为“植物羊绒”,是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植物纤维素纤维。由日本东洋纺专有技术及原料体系生产,它的生产原料来源于日本进口的天然针叶树精制专用木浆。在纺丝过程中,因为纺丝溶液粘度高,含酸量低,牵伸速度、固化速度慢,所以纤维分子是从内向外固化,分子内部结构整齐,取向度、结晶度高。 该纤维从根本上克服了粘胶纤维的缺点,秉承了该系列纤维的所有优点,实现了其它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所不能突破的优良性能;具有较强的耐碱性,与棉混纺时,可做丝光整理,使混纺织物更具有特色;该纤维具有很高的湿强度,其优越的高湿模量使生产与服用更理想;该纤维良好的千伸与湿伸性能,便所有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光滑的圆形横截面和全芯结构使纤维光泽好,极富弹性,悬垂性和滑爽感;高吸湿度和千燥度,使该纤维的织物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和身体亲和性,是一种全新的绿色亲肤纤维;该纤维属于天然植物纤维,其废弃物可自然降解,安全环保。 三、天丝 天丝是一种纤维素纤维,采用溶剂纺丝技术,干强略低于涤纶,但明显高于一般的粘胶纤维,湿强比粘胶有明显的改善,具有非常高的刚性,良好的水洗尺寸稳定性(缩水率仅为2%),具有较高的吸湿性,纤维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光泽优美,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飘逸性好。 天丝兼具普通型粘胶纤维优良的吸湿性、柔滑飘逸性、舒适性等优点外,克服了普通粘胶纤维强力低,尤其是湿强低的缺陷,它的强力几乎与涤纶相近。天

竹纤维特性及如何辨别真伪

竹纤维特性及如何辨别真伪 竹纤维就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专家指出,竹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竹纤维纺织品因其完全复制了竹纤维的固有特性,而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需求量逐年上升 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表1),3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其次是蛋白质、脂肪、果胶、单宁、色素、灰分等,大多数存在于细胞内腔或特殊的细胞器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生理作用。 纤维素是组成竹原纤维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它能作为纺织纤维的意义所在。由于竹龄的不同,其纤维素含量也不同,如毛竹嫩竹为75%,1年生为66%,3年生为58%。竹原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含量一般为14%~25%,毛竹平均含量约为22.7%,并且随着竹龄的增加,其含量也有所下降,如2年生长竹24.9%,4年生23.6% 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竹原纤维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图1),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与苎麻纤维的截面很相似(图2)。竹原纤维的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 犹如毛细管,可以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故被专家们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用这种纯天然竹原纤维纺织成面料及加工制成的服装服饰产品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有清凉感。 竹纤维的特点 抗菌性:竹纤维中含有“竹琨”抗菌物质,衣物对贴身有防臭除异味之功效 保健性:竹元素中的抗氧化物能有效的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竹纤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抗紫外线:竹纤维的紫外线穿透率为万分之六,抗紫外线能力是棉的41.7倍,竹纤维不带任何自由电荷,抗静电,止瘙痒 吸湿排湿性:在所有的纤维中,竹纤维的吸收湿性及透气性是最好的,被专家美誉为“会呼吸的纤维”,毛巾久用擦汗不留异味。 舒适性:冬暖夏凉,又能排除体内多余的热气和水分 美观性:竹纤维具有天然朴实的高雅质感 环保性:竹纤维是真正的环保绿色产品,无任何化学成分无污染,竹纤维100%可生物降解 竹原纤维的性能

各种织物纤维的特性

天然纤维目前有棉麻丝毛竹纤维等 棉 吸湿性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且其纤维素大分子上存在许多亲水性基团(—OH),所以其吸湿性较好,一般大气条件下,棉纤维的回潮率可达8.5%左右。 耐酸碱性棉纤维耐无机酸能力弱。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但会引起横向膨化。可利用稀碱溶液对棉布进行“丝光”。 化学稳定性由于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所以它较耐碱而不耐酸。烧碱可使棉纤维剧烈膨化,直径变大,长度缩短,以致引起棉制品的强烈收缩。此时,若施加张力,限制其收缩,棉制品表面会变得平整光亮且大大改善染色性能,此加工称为丝光;若不加张力任其收缩,称为碱缩。针织物经碱缩后会变得紧密而富有弹性,而且保形性好。酸能使棉纤维强度变差,尤其是强酸浓酸应忌用,它可溶于70%以上浓硫酸中,浓盐酸、浓硝酸对其强度也有严重影响。 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它具有以下特点: ⒈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 ⒉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下,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 ⒊耐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的被氧化,使强力下降。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 ⒋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 ⒌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莫代尔 莫代尔 (Modal),是一种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该纤维的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先将其制成木浆,再通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加工成纤维。它的干强接近于涤纶,湿强要比普通粘胶提高了许多、光泽、柔软性、吸湿性、染色性、染色牢度均优于纯棉产品。与棉一样同属纤维素纤维。 莫代尔(Modal)纤维可用传统的纤维素纤维的预处理,漂白和染色工艺加工。传统的纤维素纤维染色用的染料,如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和偶氮染料都可用于莫代尔(Modal)织物的染色,且相同的上染率,莫代尔(Modal)织物的色泽更好,鲜艳明亮,与棉混纺可进行丝光处理,且染色均匀、浓密,色泽保持持久。 羊毛 羊毛(wool)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它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但由于价格高,对非织造布的生产来说,使用不多。羊毛纺织品以其华贵高雅、穿着舒适的天然风格而著称,特别是羊绒有着“软黄金”之美名。 羊毛较强的吸湿能力与侧链上的一些基团有关。羊毛较耐酸而不耐碱,是由于碱容易分解羊毛胱氨酸中的二硫基,使毛质受损。氧化剂也可破坏二硫基而损害羊毛。 粘胶(吸湿易染)即我们所说的人棉(viscose) 是人造纤维素纤维,由溶液法纺丝制得,由于纤维芯层与外层的凝固速率不一致,形成皮芯结构(从横截面切片可明显看出)。粘胶是普通化纤中吸湿最强的,染色性很好,穿着舒适感好,粘胶弹性差,湿态下的强度,耐磨性很差,所以粘胶不耐水洗,尺寸稳定性差。比重大,织物重,耐碱不耐酸。 粘胶纤维用途广泛而且环保,几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都会用到它,如长丝作衬里、美丽绸、旗帜、飘带、轮胎帘子线等;短纤维作仿棉、仿毛、混纺、交织等 涤纶(挺括不皱) (terylene,以前常叫的确良)

纤维性能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棉纤维性能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棉花的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000-40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自从智慧的人类发现和发展了棉花这个神奇的物种,棉花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成就了与棉花相关的产业。对纺纱企业来讲,原料占整个纺纱成本50-70%的比例,原料的质量不仅决定了纱线的生产成本,还决定了成纱的质量。 了解棉纤维结构、性能及其与纺纱质量的关系,对改进纺织企业原料采购、科学配棉、稳定生产、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棉纤维的生长、发育及组成 要了解棉纤维性能,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棉纤维的来源、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1.1 棉纤维的发生、发育 棉纤维是由种子表皮细胞延伸发育而成,具体来说棉纤维的发生需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棉籽长成棉株、形成棉蕾、胚珠(后来发育成棉籽)表皮细胞开始突起、胚珠受精后表皮细胞继续迅速生长,最终发育成棉纤维。 棉纤维的生长发育是从棉株开花到棉铃吐絮这一段时期,棉纤维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先伸长长度,然后充实加厚胞壁。 1.2 棉纤维的形成过程 棉纤维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伸长期:棉纤维伸长从胚珠受精后开始,至第25天左右伸长基本完成。 加厚期:棉纤维加厚一般在棉珠开花后第21~25天左右开始,到开花后第45天左右基本完成。棉纤维加厚,表现为细胞壁加厚,中腔变小。棉纤维细胞壁的加厚,是由胞壁向内每天沉一层纤维素,使胞壁的厚度一天天增加。 转曲期:棉纤维转曲一般在棉铃开裂后的3~4内天完成。 1.3 棉纤维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其余为纤维素伴生物(脂肪、蜡质、果胶、含氮物质、灰分、有机酸和糖类物质等)。纤维素和纤维素伴生物的含量取决于棉纤维的成熟程度,完全成熟的棉纤维其纤维素的含量占棉纤维总量的90%以上,伴生物含量较少。 棉纤维是一种细而长的物体,直径一般约10~20微米,它的外形是一根呈扁带状而内部中空的管状体,顶部较细,中部较粗。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纵向外观上具有天然转曲。 2 棉纤维性能及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棉纤维主要性能指标有马克隆值(细度)、成熟度、长度、短纤维含量、强力、伸长、色泽、杂质和棉结等。 (XX) 直接影响(X) 间接影响(-) 无影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增强纤维和基体组成。纤维(或晶须)的直径很小,一般在l0μm以下,缺陷较少又小,断裂应变不大于百分之三,是脆性材料,容易损伤、断裂和受到腐蚀。基体相对于纤维来说,强度和模量要低得多,但可经受较大的应变,往往具有粘弹性和弹塑性,是韧性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的长短可分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长纤维复合材料和杂乱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纤维和基体的不同,品种很多,如碳纤维增强环氧、硼纤维增强环氧、Kevlar纤维增强环氧、Kevlar 纤维增强橡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硼纤维增强铝、石墨纤维增强铝、碳纤维增强陶瓷、碳纤维增强碳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1新型纺织材料及应用宗亚宁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成型工艺好,材料性能可以设计,抗疲劳性能好。破损安全性能好。多数增强纤维拉伸时的断裂应变很小、叠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层间拉伸强度很低、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很多,会引起复合材料性能的较大变化、用硼纤维、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制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虽然某些性能很好,但价格昂贵、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较低的密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还具有独特的高阻尼性能,因而能较好地吸收振动能量,同时减少对相邻结构件的影响。 从本世纪40年代起,复合材料的发展已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随着技术的提高,应用领域已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扩展到建筑与土木工程、陆上交通运输、船舶和近海工程、化工防腐、电气与电子、体育与娱乐用品、医疗器械与仿生制品以及家庭与办公用品等等各部门。复合材料在建筑上可作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功能材料以及用来制造各种卫生洁具和水箱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构成,每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作为增强材料的纤维是组成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占有相当的体积分数,同时是结构复合材料承受载荷的主要部分。增强纤维的类型、数量和取向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十分重要,它主要影响以下的方面:(1)密度;

几种化学纤维的各种性能及新型应用要点

谈化学纤维的各种性能及新型应用 聚酰亚胺纤维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一种 高分子有机合成纤维,纤维分子结构中含有稳定的 酰亚胺基团。聚酰亚胺纤维具有耐腐蚀、耐辐射、 耐高温和电绝缘等特性,同时还有很好的机械性 能,其强度和模量全面超过了Kevlar-49 纤维,在 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由于聚酰亚胺纤维良好的力学性能和 电绝缘性能,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 应用扩展到了造纸领域[2, 3],并且做了初步的研究。由于聚酰亚胺纤维性质稳定,表面钝化,没有 活性基团,且经过打浆处理也不会产生分丝帚化, 经过湿法成形得到的原纸强度较低。为了提高其强度,需要用树脂对原纸进行浸渍处理,但是浸渍量 过小纸页强度性能改善不明显,浸渍量过大则对纸 页撕裂强度和伸缩率有较大影响。聚酯纤维具有较 好的介电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其熔点在255~260℃ 之间,在205℃时开始产生黏结,初始分解温度在350℃以上,且纤维伸长率可达7.5%~12.5% ;同时 还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有良好的 电绝缘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能耐弱酸及弱碱,能够与其他具

有耐高温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合成纤维混合抄造 耐高温绝缘纸[4]。在聚酰亚胺纤维原纸的抄造过程 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聚酯纤维,不但能够提高纸张的 强度,还能在热压过程中发生熔融从而提高纤维间 结合力,改善纸张的电气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聚酯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纸基 材料的强度性能、电气性能、耐高温性能和纸张表 面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开发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纸 基材料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随着聚酯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纤维间结合力 增强,成纸的抗张指数和伸长率逐渐增大,而撕裂 指数逐渐减小。 纸张的耐压强度和介电常数随着聚酯纤维添 加量的增大而上升,但介电损耗正切值受其影响不大。 添加聚酯纤维后纤维间结合更加紧密,纸张 孔隙率降低,当聚酯纤维添加量为9% 时纸张有较 好的强度性能和电气性能,但是对纸张的热稳定性 有一定影响。 聚乙烯醇纤维,即聚乙烯醇羧甲醛纤维,其英文缩写为P VA,也简称维纶、维尼纶。1924年,德国化学 家Hermann WO和Hannel W首先在实验室制得

纤维性质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纤维性质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有关纤维性质和产品性能之问的关系已有不少研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浆进行分级或以不同的本材制浆,以获得具有不同特性的纤维,并通过打浆改变纤维和纸页的性能,研究纸性对纤维性质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各种纤维性质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打浆导致纤维性质的改变,很难确定单个因素的影响;第二种方法是用不同尺寸的人造纤维抄片,研究纤维性质对成纸性能的影响,虽然能获得纤维与纸页性能之间实验关系,但对真实的纸浆是否适用尚存疑虑。近年来Seth采用新的方法,研究了纤维性质对工艺过程和产品性能的影响,为了确定每种纤维性质的独立影响,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种纤维性质,尽可能保持其它纤维性质不变,同时,为避兔打浆引起纤维性质的改变,纤维之间的结合程度主要通过湿压来控制。 本文主要根据Seth,Page和Claxk等人的研究结果,就纤维的三个基本性质对纸性的影响进行阐述。 1纤维长度的影响 纤维长度对各种强度性质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如下列公式(适用于一般写字纸或印刷纸)所示: 式中:z----零距抗张强度读S---粘合强度 L----------重均纤维长度G----纤维诅度 V——标准比容 括号中的指数为估算值,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证实。系数K和各项指数随浆料、纸种不同而变化。 此外,纤维长度对纸页成形也有影响,分别讨论如下: 1对抗张强度的影响 抗张强度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由于长纤维能提供更多的结合点,同时长纤维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 公式(1)表明,裂断长与重均纤维长度的0.5次方成正比;通过对不同长度的未干燥过的针叶木未漂即浆构成纸页的抗张性能的研究,也得出如下关系式: 公式表明,在一定的纸页紧度时,抗张强度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长度达到某个值(2.95mm)时,继续增加纤维长度并不能导致抗张强度的进一步提高。这是因为当纤维达到一定长度,有相当多的结合点时,拨出纤维比拉断纤维困难,此时抗张强度主要受纤维强度控制,不再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变化。1.2对撕裂度的影响 纤维长度对撕裂度的影响很大,从公式(3)可看出,撕裂度与重均纤维长度的1.5次方成正比。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撕裂度对纤维长度的依赖程度随纤维结合情况而变化,结合程度较低时,依赖性较大;结合程度较高时,依赖性减少,如图1所示。因为结合差的纸页撕裂时,较多的纤维被拉出来,而不是被拉断,撕裂度受破裂的结合点数量的控制,这与纤维长度密切相关丽对结合好的纸页,撕裂时更多的纤维被拉断,而不是被拉出来,因而撕裂度主要受纤维断裂的控制,纤维长度的影响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