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试述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试述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试述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摘要:亚洲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即聚集了像日本、韩国这样的民主政体已经相当完善,政治发展模式也相对健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存在着像中国这样的影响力日增、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地区局复杂、国家政局动荡且正在为民主而奋斗的阿拉伯国家,也汇聚了像泰国、菲律宾这样的正在高速发展且民主制度不断健全的新型发展中国家。因此,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和特点很具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反应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研究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和发展特点十分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亚洲国家;政治发展;发展模式;发展特点

21世纪以来,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亚洲国家政治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日本、韩国的政治发展模式稳定而健全,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局相对动荡,民主政治发展有待完善,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近年来政局逐渐由动荡转向稳定,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而且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自成一体,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点,进而分别阐述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不同模式和特点,以及与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和借鉴来总结亚洲国家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和政治发展的目标。

一、文献综述

政治发展理论是在40 年代末50 年代初区域研究的发展与政治学的行为主义革命两股潮流融合的基础上兴起与发展而来的,它起始于20 世纪50 至60 年代的美国,后一直流行于政治界与学术界,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对政治发展理论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中,形成了酝酿期( 50 年代) 、活跃期( 60- 70 年代中期) 和低速期( 70 年代中期以后) 三个阶段①。

不同的学者对政治发展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派伊认为政治发展包括三个方面:政治体系组织结构的分化、政治体系能力的提高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亨廷顿则是将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结合起来,认为政治发展涉及权威的合理化、政治结构的重组和政治参与的扩大。科尔曼分别从历史学、类型学和进化学上分析,认为政治发展是从16世纪起发生在西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是传统的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过渡,是人们在新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创造力的过程,等等。总体上看,学者对政治发展的界定不外乎两个基本模式:一种是强调政治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比如派伊的定义,这是一种指标性的定义;另一种则是更强调政治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发展前景,比如科尔曼的定义,这是一种过程化的定义。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定义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发展的内涵,使政治发展成为了一个标明政治体系综合能力提高的复杂概念。从内容来看,“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同时也意味着政治关系各种外延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发展变化。因此,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主体、方向、方式的变革和调整,政治体系性质、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的变革,政治文化取向、观念、情感、态度、认识、思想、理论规范的变革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是全部社会政治的变革和调整。”(注: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37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现代政治发展一般采取“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两种形式。(注: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37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性质变过程,是从根本上否定和彻底改变既存政治关系、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等等,而用一种新的政治关系、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模式取而代之;政治改革则是在保持既存政治关系、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的主体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针对现存

①姚建宗.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四期。

政治关系、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的自我完善和改进,属于政治关系的量变。

纵观整个政治发展研究,几乎都是围绕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两大主题展开的,学者们关注的具体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归入这两大主题之中,这其中既有对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的内涵的探讨,也有对如何走向政治民主和稳定的途径的分析设定。大致说来,20 世纪60 年代的政治发展研究比较重视政治民主,60 年代后期到70 年代中期的政治发展研究偏向于政治稳定,而70 年代中期以后的政治发展研究似乎更多地强调了二者的协调发展。正如亨廷顿和多明戈斯所指出的:“政治发展的讨论常常集中于讨论朝什么发展,而不是发展什么。这两个什么,发展曾是广泛分析的题目,它们就是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①进入21世纪以来,就世界范围来看,部分地区的政治发展又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就目前来说政治已经相对稳定,而亚洲作为政治制度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地区,在21世纪以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明显特征是民众获取信息能力增长的同时,社会动员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而在亚洲威权主义传统政治体制内,民众相对缺乏充分的表达渠道,因此对领导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但是沟通渠道的不畅使两者间达成共识的困难越来越明显。这一方面是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完善对政治民主化进程提出的现实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全球化情境下问题的复杂性对领导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结果。领导人应对媒体的能力仅仅是该问题的一个缩影。在信息化时代的考验下,民主意识培养的缺乏和民主体制的不健全开始暴露其负面影响。领导人也不得不承受双重的压力,一方面是问题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是必须对民众有一个交待。这样的挑战将使这些亚洲国家的民主转型更加艰难多变,如何实现发展需求与民众需求的对接是领导人将面临的重要考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教授表示,亚洲一些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公众的政治参与度在提高,政府与公众的紧张系数也在提高,而社会能量特别是紧张情绪缺乏相应的释放渠道,因此一旦碰到敏感话题,两者的对抗就越绷越紧。张琏瑰表示“当前一些亚洲国家正处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的时期,由于没有民主观念的长期培育,缺乏成熟的民主体制,又恰逢信息化时代蓬勃发展,使一些亚洲国家领导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21世纪对亚洲国家政治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亚洲国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今后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主要围绕着进一步保持本国政局的稳定、完善本国民主政治以及提高人们民主参与的能力去完善。

二、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点

(一)21世纪以来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政治民主化的程度在增强。

战后亚洲各国先后实现了国家独立,纷纷选择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政体。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亚洲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尤其是2000年以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较平稳,虽然在期间亚洲国家也遭受过经济危机,但是总体上看来,经济发展的总态势是良好的,而且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政治发展的进程也在加快,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日本、韩国作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政体,而且民主政治发展的已经相当完善,作为政治民主化的代表,其他国家也在学习借鉴两个国家的经验,努力探索适合适合自己的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西亚阿拉伯国家在战后也努力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各国民主化的程

①靳亚茹.经济发展视角中的政治发展研究综述--国外学者的对话与探讨[J].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第六期。

度并不完善,许多国家建立了实际上的威权政体:如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21世纪以来阿拉伯地区的冲突不断,地区并不安定,各国政体也并不稳定,但是无论是“萨达姆政权的倒台”还是“阿拉伯之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追求。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崛起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虽然东南亚各国的政局并不稳定,常常发生军人政变,但是其政治发展的总趋势良好,各国政党政治的建立和完善也反映了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加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势头迅猛,而且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也在加快,中国共产党也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道路。

(二)亚洲各国政治民主化程度不一样,政治发展模式各异。

虽然近年来亚洲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在加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各异,而且面临的国际形势或地区形势不一样,因此各国政治民主化程度并不一样,政治发展模式各异。日本、韩国作为民主化进程比较完善的国家,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了其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西亚国家由于其地缘政治的影响,其民主化的进程相对缓慢,大多数国家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威权政体依然存在,因此,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努力发展并完善政党政治,改变其不合理的威权政体。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在21世纪以来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民主政治与政局不稳并存。受他们各自国情的影响,虽然大多数国家正在努力发展民主政治,建立民主政体,但是由于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常常产生很多问题,因此,各国也经常出现军人政变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民主化进程也在加快,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虽然我国的民主政治也受到诸多质疑,但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努力不容置疑。

(三)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亚洲各国政治发展的主旋律。

日本、韩国作为亚洲国家政治的代表,政党政治已经相当完善。多党制政体的建立以及人们民主政治观点的日益加强,对二国民主政治的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近年来两国在完善自己民主政治的前提下,努力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西亚和东南亚各国虽然也存在着威权政体或军人独裁政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各国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也都不同程度的发展了自己的政党政治,发展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了各国政治发展的主旋律。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七大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政治民主化进程在加强。

(四)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受欧美大国的影响较大。

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都不同程度上依附于美国和其他欧洲大国。美国作为经济政治是最强的超级大国,其对亚洲各国的影响力显而易见。近年来,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加强了对西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美国在亚洲多国建立了军地,并且通过与亚洲国家加强政治合作的方式影响控制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萨达姆政权的垮台”和近期在叙利亚发动的“阿拉伯之春”无不显示了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同样,这些国家也希望同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也能或多或少的看到美国在地区局势的影响力。

三、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政治发展的模式和特点

(一)亚洲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和特点-----以日本为例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发达国家,其政治发展自二战后得以迅速发展,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加快。由于受英美国家的影响,战后日本选择了君主立宪政体。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政党政治更加完善,政治民主化的程度得以加强,日本在巩固其经济强国的同时谋求扩大其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进入21世纪以来同本为实现其政治大国战略,改变“跛足国家”的形象,在政治、军事等领域里都有新的突破,呈现新的特征:

1、政治信念模糊,政界重组加快,内阁更迭的速度加快。

由于实行多党制,日本极容易出现内阁不稳,内阁更迭的现象,自从小泉纯一郎内阁下台后,日本进入了内阁频繁更迭的时期。日本政界进入了风云变幻的时代,新政党接二连三地出现并迅速解散、重组,内阁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此间,政党和政治家的离合聚散令人目不暇接,政治混迷深重,一些政党分裂重组加快,政党数量徒增。

2、保守党将继续垄断政坛日本经济发展,国民生活富足,求稳怕变构成日本国民的整体心态。

以自民党为代表的保守政治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国民对其不满,但自民党执政业绩有目共睹,政策相对稳定,真正抛弃又心中不舍。在野党的一些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自民党不满的国民的要求,但在野党没有独立执政经验,竞选中的一些政策主张能否实行,能否落到实处,选民心中没底。加之自民党所奉行的路线与美国的意图相符,所以以自民党为代表的保守势力一直得到美国的支持,从而促进了保守势力的壮大。

3、新生代政治家崛起。

自小泉执政以来,日本政坛上出现了一批战后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小泉纯一郎、小泽一郎和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等。这些战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政治家在历史观上有着明显的共性:在知识方面,他们没有亲眼目睹过日本的侵略行为,也没有受到真实的历史教育,对侵略他国的历史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感情方面,他们较少受到“历史负债感”的影响,要求在与亚3洲各国交往中消除因赎罪心理造成的“不对等”因素,对亚洲各国无休止地批判同本侵略历史感到难以接受。

4、积极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和对国际事务的干预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其经济的发展、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以及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逐渐谋求其国际影响力和对国际事务的干预能力。积极发展同美国的伙伴关系并且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事务的处理,力求扩大其国际影响力。①

(二)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

近年来,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猛烈地政治风暴,从卡扎菲政府的倒台,到也门总统的下台,再到最近叙利亚局势的动荡。这场政治风暴的蔓延多数是由于长期以来,多数西亚北非国家都由政治强人及其家族牢牢把握统治权,一掌权就是20多年(如突尼斯的本阿里)、(如埃及的穆巴拉克和也门的萨利赫)执政30多年,甚至40多年(如利比亚的卡扎菲、巴林的哈立德、叙利亚的阿萨德父子),没有人事和政策的更新。这与人民追求民主政治和公民参与的目标相悖。而近年来,失业和贫穷的经济困难点燃了长期积累的政治火药,引爆了西亚和北非政治大变局。

由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变局风暴可以看出,当前西亚北非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是围绕威权政体和家族统治的解体,取代的是政党政治和广泛的公民参与。而许多国家正在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发展民主政治,扩大民众的支持。西亚各国的政治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和权力世袭(埃及、也门);二是宣布尽快撤销限制公民言论和结社自由的法律和政策,尽快修改和制定宪法和有关法律让人民参与国家政治过程(埃及、也门、约旦、巴林、阿尔及利亚等);三是为公务员加薪(埃及、也门、利比亚)或给居民分发高额补贴(巴林、沙特阿拉伯)。因此,西亚各国通过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及采取有力的措施扭转国内不利的经济形势,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三)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

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东南亚经济处于比较好的发展状态。1997 年金融危机后,①王新生.日本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各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3期。

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泰国等国的经济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人民得到的利益也比较多。尽管东南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但问题并不严重,国内的社会经济矛盾不是很深刻。东南亚政治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的平稳,那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要更快一些,水平更高一些。除文莱外,东南亚国家都有政治选举,人民可以通过选票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发表意见的渠道也很多,不至于对政府形成大的冲击。就政治局势看,泰东南亚地区各国的政治形势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分为三类: 一是政局稳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文莱五国;二是刚刚举行了大选组成新政府不久,政治社会矛盾得以缓和因而政局稳定有保障者,包括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三是政局持续动荡或者因举行大选,不确定因素突出,包括泰国、缅甸、菲律宾三国。

就总体而言,东南亚各国政治民主化趋势明显,虽然泰国、缅甸、菲律宾都是新政府刚刚成立,政局并不稳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个国家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新政府。以缅甸新政府为例,缅甸新政府的成立,是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很好的起点。缅甸新政府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而结束了原来的军人政治和维权政体。虽然现在的政府还不适合稳固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政治民主化的趋势不可逆转。①

由此可见,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特点是,发展并巩固政党政治,扩大民主选举的力度,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并尽量减少欧美发达国家对其国内政局的影响。

(四)中国的政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即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全部政治变革,包括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和基层社区自治制度、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理想状态即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十七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是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新特点。政府治理或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政府机构的调整和精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程序的变化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也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相当程度上助长公共利益部门化的决策体制;政出多门、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事不分、成本过高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还相对不足、其服务质量也需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远没有确立,等等。中国政府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效率政府和廉洁政府。

四、欧美政治发展模式对亚洲国家的借鉴

欧美国家的政治发展从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进行如果有进一步考察的话,而国外对政治发展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深化。大致说来,60年代的政治发展研究比较重视政治民主,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政治发展研究偏向于政治稳定,而7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治发展研究似乎更多地强调了二者的协调发展。20世纪以来欧美国家的政治发展相对稳定,因此,这一时期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构成了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两大主题。而国外政治发展发展模式和经验对广大亚洲国家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1、健全的政党制度

随着欧美国家政治发展和演变,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党制度。政党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国家采用两党制或多党制,政党通过选

①潘梦生.泰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研究[J].东南亚之窗.2008年第1期。

举上台执政,而完善的政党制度也进一步保证了政治的民主化和政治的稳定。大部分亚洲国家虽然也都建立起自己的政党制度,有些国家的政党制度也已经相当完善,像韩国、日本。但是相比欧美国家的政党制度,大部分亚洲国家的政党制度还不完善,有些国家的政党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国家的政党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像缅甸。因此,进一步完善本国的政党制度是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之一

2、普遍的公民权利

普遍的公民权利则是欧美国家政治发展的又一大特点。大部分欧美国家的公民权利相当普遍,尤其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普遍而有保障的的政治权利可以保障其国家的公民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大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权利相对缺乏,特别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相对缺乏。一方面有些国家的公民权利没有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公民行使权利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有些国家公民的权利意识淡薄,公民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不够,在本国政府存在危机时往往通过极端的军人政变推翻原有的政府建立新政府,如:缅甸、泰国。因此,完善公民权利,进一步加强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则是大部分亚洲国家未来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3、完善的选举制度。

完善的选举制度是欧美国家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大部分欧美国家都是通过广泛的民主选举产生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从而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符合民意的政府。2012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各政党分别推选自己的总体候选人,俄罗斯政府通过在全国设立6000多个投票点,通过广大选民来选举新一届总统,而普京则凭借首轮就超过59%的得票率顺利当选下一届俄罗斯总统。完善的选举制度通常是保证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完善本国的选举制度,从而健全其民主政治,但是相比而言,大部分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选举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今后的政治发展中,进一步完善本国的选举制度则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一步。

4、积极地对外关系

大部分欧美国家在保证本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都会大力发展对外关系来扩大本国影响力或者对其他国家的政治施加影响,从而维护本国的利益,提高本国的竞争力。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就一直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实力最强的发达国家。美国在二战以后就一直重视发展对外关系,扩大本国政治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就当前而言,大部分亚洲国家的政治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受欧美国家的影响或制约。日本、韩国一直重视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西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政局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美国的影响。因此,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提高本国政治地位是大部分亚洲国家今后政治发展的重点。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本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到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五、小结

总体而言,21世纪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也将围绕着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稳定展开。对韩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今后政治发展的重点则是保证国内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对外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力。对亚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今后政治发展的重点则是完善政党制度,发展民主政治,保证国内政局的稳定。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上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后中国的政治发展除了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府改革以外,还要进一步发展对外关系,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地区间和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六、参考文献

[1] 王新生.日本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各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3期。

[2] 金平.试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

[3] 李洪波,颜佳华.国内政治发展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二期。

[4] 王仕录.东南亚经济政治发展概论[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第一期。

[5]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6] 宋晓维,王长生.对政治发展新特点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二期。

[7] 张宏.浅析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J].东南大学学报.22008年12月。

[8] 黄云松.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的特点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2011年第六期。

[9] 葛腾飞,周桂银.美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0月。

[10] 高祖贵,付宇.当前世界政治深度调整的新特点[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4期。

[11] 徐斌.政党在美国政治世界中的影响[J].领导科学.2010年第三期。

[12] 潘梦生.泰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研究[J].东南亚之窗.2008年第1期。

[13] 朱可辛.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政党政治[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5期。

[14] 霍华德·威亚尔达.新兴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三世界国家还存在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政治发展和国家能力

政治发展和国家能力 一政治发展和国家能力的内涵 政治发展理论始于1960年代,西方学者对于政治发展有着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互动过程,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发展就是通过政治多元化,建立起与一定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制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多元民主论的开创者罗伯特·达尔。第三种观点认为,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和派伊。西方学者一般都把政治制度化、政府能力的增强和公民参政水平的提高作为政治发展的目标函数。 中国国内学者对政治发展思想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几个代表性学者的观点。王浦劬先生认为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会不断发生和发展,从而导致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变革和调整,这种变革和调整的过程就是政治发展的过程。学者谢庆奎教授认为政治发展是在独立民族国家形成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李元书先生则认为政治发展是通过扬弃代价,以寻求不断发挥人的政治潜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方式的过程,以及这些体制和生活的生长过程。 对于政治发展的概念,本文综合认为,从广义上来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从狭义上来讲,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结构向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向的转变。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政治发展的进步性、目的性、多样性、注重人的发展以及政治权力从超强到衰微的演变过程。尽管政治发展是多层次的复杂的,中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其内涵和特征,但是均把国家能力看作是政治发展内涵的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那什么又是国家能力呢?所谓国家能力,指国家以政府为代表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国家能力研究的早期著作通常都把它等同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越高,国家能力也就越强。强调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强调国家摆脱社会约束并把国家偏好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自主能力。经过国家能力理论的发展,学者们逐渐认为国家能力的强化本身是以社会为目标的,国家权力的集中和扩大并不意味着对社会的削弱,只是加强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化、制度化和有机化的程度,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的。 国家能力包括哪些主要方面呢?对第三世界国家能力有过深入研究的美国学者米格代尔(Joel S.Migda1),将国家能力定义为一国中央政府影响社会组织,规范社会关系,集中国家资源并有效地加以分配或使用的能力。具体地说,他认为国家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家对社会各部门发挥影响的(penetrate)能力;第二,社会内多种关系的调节(regu1ate)能力;第三,社会内存在的各资源的汲取(extract)能力;第四,把汲取资源适当地分配或使用的能力。王绍光和胡鞍钢在《中国国家能力报告》里也认为国家能力可以概括为四种能力:第一,汲取能力,即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国

(完整版)TED演讲—JosephNye《21世纪权力的变迁》(中英对照)

I'm going to talk to you about power in this 21st century. And basically, what I'd like to tell you is that power is changing, and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hanges I want to discuss. One is power transition, which is change of power amongst states. And they are the simple version of the message, is it's moving from West to East. The other is power diffusion, the way power is moving from all states, West or East, to non-state actors. Those two things are the huge shifts of power in our century. And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them each separately and then how they interact and why, in the end, there may be some good news. 我想讨论的是21世纪的权利。基本上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权利的变化,有两种变化是我想探讨的。一种是权利的转移,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权利变化。这是对权利转移的简单解读,即权利正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另一种是权利的分散,即权利的转移是从西方和东方的各个国家到非国家的范围。以上两种情况是本世纪权利的重要转移。我想分别说说这两种情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为什么说最终可能是个好消息。 When we talk about power transition, we often talk about the rise of Asia. It really should be called the recovery, or return, of Asia. If we looked at the world in 1800, you'd find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eople lived in Asia and they made more than half the world's product. Now fast forward to 1900: half the world's people -- more than half -- still live in Asia, but they're making only a fifth of the world's product. What happene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ich meant that all of a sudden, Europe and America became the dominant center of the world. What we're going to see in the 21st century is Asia gradually returning to being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roduct. That's important, and it's an important shift. But let me tell you a little bit about the other shift that I'm talking about, which is power diffusion. 说到权利的转移,我们经常会提起亚洲的崛起。确切地说应该称作亚洲的复兴或者亚洲的回归。回顾19世纪的世界,你会发现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亚洲而且他们生产的产品占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现在我们来看20世纪,世界上一般的人口——超过一半——仍然在亚洲居住,但是他们的生产总值进占全球的五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工业革命,也就是说突然之间,欧洲和美国成为主导世界的中心。而到了21世纪,我们看到的是亚洲将重新回到占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和生产总值的位置。这很重要,而且是一次重大的权利转移。但是接下来我要和你们探讨一下刚才提到的另外一种转移,那就是权利分散。 To understand power diffusion put this in your mind: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costs have fallen a thousandfold between 1970 and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Now that's a big, abstract number, but to make it more real, if the price of an automobile had fallen as rapidly as the price of computing power, you could buy a car today for five dollars. Now when the price of any technology declines that dramatically, the barriers to entry go down; anybody can play in the game. So in 1970, if you wanted to communicate from Oxford to Johannesburg to New Delhi to Brasilia and anywhere simultaneously, you could do it, the technology was there. But to be able to do it, you had to be very rich -- a government,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aybe the Catholic Church -- but you had to be pretty wealthy. Now, anybody has that capacity, which previously was restricted by price just to a few actors, if they have the price of entry into an internet cafe -- the last time I looked, it was something like a pound an hour -- and if you have Skype, it's free. So capabilities that were once restricted are now available to everyone. 要理解权利分散就要明白一点:计算和交流的成本已经降到原来的千分之几从1970年到本世纪初。这个数字很大,很抽象,但是具体来说,如果汽车价格的降幅和计算机的降幅一样,那么今天你只花五美元,就可以买辆车。那么如果所有的技术价格都以这个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国家面临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途径解决,都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分析探讨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选择途径。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现代化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概念界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复苏,在对我国政治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始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从中国的现实角度探讨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问题。1(一)政治发展 1.国外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及评价 政治发展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西方学者提出,被西方政治学者界定为“发展中国家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变迁的历史过程。” 美国政治学家派伊指出政治发展包括三种要素:第一,公民角色发展变化,从臣属地位转变为对社会有贡献。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参与的扩张,对平等原则逐渐增加敏感性,及对普遍法律逐渐接受。第二,政治系统能力增强,政令能贯彻深入地方层级,控制人民之间的争端,应付及满足人民需求。第三,政体组织结构的分化、功能欲趋转化,及各种制度和组织之间的整合。21963年,派伊在总 1

结各派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把政治发展概括为十种不同的含义,即政治发展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具有工业化社会的典型政治结构;政治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存在和运转;行政和政治的发展:大众的流动和参与;民主制的建立;稳定以及有秩序的变化;动员与权利;多维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个方面。3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系统对国内或国企还击的变迁所作的反应,特别是对政权建立、参与和分配等环境挑战所作的反应。4”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待政治发展:“一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指人们的政治结构的分化。即政治角色的变化,趋于专门化或自主化。这种角色分化和结构分化,不仅仅是指新一类角色和旧一类角色的变化,同时也是不同角色之间或结构之间相互关系上的变化。三是政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意指政治体系不断扩大其政策作为,政治能力得以不断提升。5”这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此之后,许多学者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研究,从政治变革、革新、发展到政治现代化,针对政治发展这一含义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可谓是众说不一。 亨廷顿是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权利的理性化,即有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各样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政治功能的分化以及发展各种具有专门只能的机构;社会性政治参与。6 2.国内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及评价 国内对政治发展的研究滞后于国外。在参照和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理论的层面上,国内学者进行一些突破性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台湾学者陈鸿瑜认为政治发展是“一个政治系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其结构渐趋于分化,组织渐趋于制度化,人民的动员、参与和支持渐趋于增强,社会渐 3 4 5

第4讲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

第四讲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过程和第三世界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吸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掌握不同时期南北关系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南北矛盾的演变及其解决的途径。 4.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4.11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殖民体系瓦解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是以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并从此走上国际政治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1945—1955年,一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首先在亚洲东部大规模兴起,继而席卷了整个亚洲,并带动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地区的反帝反殖运动。 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是1951年3月伊朗争取石油国有化为中心内容的反帝运动,在这次运动的推动和鼓舞下,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也相继爆发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形成了50年代初期西亚地区石油斗争的第一次高潮。 在非洲,反帝反殖的战火首先在非洲北部燃起。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几乎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共有32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以至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在拉丁美洲,50年代初期各国各阶层人民纷纷投入到反帝斗争中,坚决推翻帝国主义的反动独裁统治。古巴、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都爆发了武装斗争,一个新的反帝反独裁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拉美。加勒比海地区13个国家相继宣布独立。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日趋激烈,第三世界成为霸权斗争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主力军,这一时期独立的国家已达到132个。 战后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体系,沉重地打击了霸权主义,广大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标志 1、亚非会议的召开 亚非拉国家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亚非拉国家要获取和维持国家独立和民族发展,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在这样的斗争意识觉醒下,在1955年4月18—24日,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参加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亚健康 - 副本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亚健康 亚健康是21世纪出现的新名词,且具有划时代的概念。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有难言的痛苦,但是到了医院检查经各种现代化仪器检测,或专家的诊断均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客观指标。面对病人莫名奇妙的痛苦,医生却束手无策。 3、医对亚健康的论述:古代称之“未病”就是现代所称的“亚健康”。中医认为“未病”不 等于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的观点,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阴阳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胜则外热,阴胜则内寒。”“气”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是人体脏腑功能的动力。气虚症是人体脏腑组织机能减退的表现。其症状为:少气、懒言、气不接续,头晕目眩,体倦乏力、自汗、容易感冒,或伴腹胀腹泻,遗尿阳痿等。“血虚”则脏腑百脉失养。全身虚弱。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眼花、视力减退。心悸失眠,易恐慌,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易脱落。“阴虚”则出现血虚和气血不足,体质瘦弱,眩晕、失眠、消渴,大便秘结,口燥,咽干,盗汗,常伴五心烦热。“阳虚”:阳虚除气虚表现外,常畏寒、肢冷,筋脉拘急,肠鸣、便溏、倦卧、嗜睡,口淡、泛呕,或伴浮肿。“脏腑”受损是指,肝、心、脾、肺、肾,功能受损。“肝”功能受损表现为:胁胀、失眠、多梦、腹胀、腹泻、眩晕,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减少,肢体麻木,手足屈伸不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心”功能受损则心悸、神疲、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脾”功能受损则表现:胃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营养不良、肌肉痿软、四肢倦怠无力,口舌欠光泽。“肺”功能受损则表现:气短、咳喘无力、自汗、盗汗、易感冒、便秘。“肾”功能受损表现为:1、概况:亚健康,美国人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球有3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亚健康”人群中,中年男性所占的比例高达75%。美国每年有600万人感染上“疲劳综合征”。日本是“疲劳综合征”的重灾区,每年约有1万人送命。在中国有60%的人也就是说中国有7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健康与亚健康的定义:国际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状态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一种良好状态,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疾病状态是指具有明确的严重疾病。亚健康状态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真正符合健康定义的人仅占5%,具有明确的严重疾病的人占3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60%其中70%是中年人。腰酸乏力、性欲减退、早衰、耳鸣、脱发、尿频。从西医理论来分析,病人有明显的临床不适症状。检查而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其实就是内脏功能已出现了功能性的改变。细加分析,此类病人的各项生命指标都处于正常值的最低水平。如体温常低于36℃。脉搏常在60次以下。血压常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 当今世界主题是什么? 2. 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有哪些?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国际社会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存在两大争执: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将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拉入减排范畴,发展中国家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部分发达国家有意终止《京都议定书》,另搭新框架,遭到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反对。 二是发展中国家期望到2020年发达国家在 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排40%,但目前发 达国家提出的指标与此期望相去甚远。发 达国家既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也不兑 现对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 国家分类标准: 1.从国体的角度划分 2.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3.从各个国家在世界上所处的不同地位划分 4.以现有的国际体系为出发点进行划分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 综合国力 主权国家行为主体 非主权国家行为主体 国际组织 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跨国公司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资源力:指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资源力是构成国力的基本要素,资源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其发展潜力。 经济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因素最终要靠经济。 军事力:包括核军事能力,常规军事能力,指挥与组织结构的质量,战争理论的先进等多方面。是国力的外部体现和象征。 科技力 精神力:包括政府的工作效率、国家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和社会制度等等。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9-2010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而中国由去年的第30位上升至第29位,在金砖四国中继续领先。 人均收入比较少,中国现在 的人均收入2009年3566美元,排 在世界第98(100)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 当代世界经济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格局的变化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重要概念: 1.第三世界 2.不结盟运动 3.七十七国集团 4.南北对话 5.石油输出国组织 6、民族主义思潮 7、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概况 1、概念 2、共同特征 发展中国家概念 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建国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 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 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坚决斗争;不结盟运动以反对霸权主义为重要内容,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不结盟运动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对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共同特征 1、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文化 在发展中国家中,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广大亚非拉人民在数学、天文、医学、等多方面取得伟大成就、为当代社会文明与进步奠定了基础。 2、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历史命运 近代史上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在各种形式下遭受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剥削、压迫。第三世界的国家大都是原来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经过战后长期、艰苦的民族解放运动,遍及亚非拉的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争得了独立。 3、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包括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捍卫国家 主权和民族独立。 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21世纪的世界格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论也开始在世界流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也属奇迹。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的大背景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但挑战不容小视。 对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仅仅在经济上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21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是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政治方面,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属于久交的一部分。中国政治力爱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表现两重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在,即中国政治对内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政治了解不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弱小。从国内与国孙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能力强大,而国际动员能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

变。因此强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相互交流的保证。 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走上正规,未发生重大的变故,但国内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却存在极大的不完善性,对中国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危害。首先政府重要官员的选拔普通民众参与度不高,而他们的考核又以GDP为重,普通民众的感受似乎对他们的升迁没什么影响。往往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冲突的总量在迅速主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社会冲突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制度内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总量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制度外的社会冲突的比例在上升。这些小范围的冲突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冲突,一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官民对话互动的机会增加;二是中国政治日益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各级政府与民众的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次,宪法的权威未得到足够的维护,宪法对政治的稳定性不够。由于法律未能有效的独立于政治,容易造成国家的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放变,极易造成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又如“薄熙来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极高的重视。最后,人民享有的权益我们应该得必要的保护,如果政府为了发经济发展而不顾人民的生活感受,那么我们发展的目的又何在呢?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 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在!’世纪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占据并加强世界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主要是两手:既利用又控制,既借重又牵制。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绕开联合国,组成“自愿者同盟”,置主要欧洲盟国的

利益于不顾,使法国、德国等大为不满。其他大国虽不满美国谋求一超独霸的政策,但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均不会单独与美国公开、全面对抗。各主要大国都从实际出发,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中的突出位置,与美国既合作也斗争。美国虽然实力超群,但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再者,在各大国相互依存加深的新形势下,美国同其他大国通过战争方式解决彼此利益冲突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各大国彼此制衡,不愿轻易破裂,走向对抗,因此,美国与各大国的关系总体可以保持稳定。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可能是过去400年来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尽管这个转移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2009年已标志着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个关键地区。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过去几百年,世界的中心一直在欧美,亚太地区长期是被边缘化的。今天情况逐渐出现了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的地位在上升。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和冲击波在不断加剧,不仅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越陷越深,甚至俄罗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也受到牵连,世界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形势看,金融危机可能会引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目前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对各国都产生冲击和影响,但性质是不同的,对美国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关系到经济是继续增长还是衰退的问题,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则是有限的,更多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为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挫,出口受到冲击,外汇储备大幅缩水,金融稳定受到威胁,但都不具致命性,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 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试述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试述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摘要:亚洲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即聚集了像日本、韩国这样的民主政体已经相当完善,政治发展模式也相对健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存在着像中国这样的影响力日增、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地区局复杂、国家政局动荡且正在为民主而奋斗的阿拉伯国家,也汇聚了像泰国、菲律宾这样的正在高速发展且民主制度不断健全的新型发展中国家。因此,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和特点很具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反应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研究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和发展特点十分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亚洲国家;政治发展;发展模式;发展特点 21世纪以来,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亚洲国家政治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日本、韩国的政治发展模式稳定而健全,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局相对动荡,民主政治发展有待完善,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近年来政局逐渐由动荡转向稳定,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而且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自成一体,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点,进而分别阐述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不同模式和特点,以及与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和借鉴来总结亚洲国家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和政治发展的目标。 一、文献综述 政治发展理论是在40 年代末50 年代初区域研究的发展与政治学的行为主义革命两股潮流融合的基础上兴起与发展而来的,它起始于20 世纪50 至60 年代的美国,后一直流行于政治界与学术界,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对政治发展理论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中,形成了酝酿期( 50 年代) 、活跃期( 60- 70 年代中期) 和低速期( 70 年代中期以后) 三个阶段①。 不同的学者对政治发展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派伊认为政治发展包括三个方面:政治体系组织结构的分化、政治体系能力的提高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亨廷顿则是将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结合起来,认为政治发展涉及权威的合理化、政治结构的重组和政治参与的扩大。科尔曼分别从历史学、类型学和进化学上分析,认为政治发展是从16世纪起发生在西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是传统的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过渡,是人们在新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创造力的过程,等等。总体上看,学者对政治发展的界定不外乎两个基本模式:一种是强调政治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比如派伊的定义,这是一种指标性的定义;另一种则是更强调政治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发展前景,比如科尔曼的定义,这是一种过程化的定义。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定义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发展的内涵,使政治发展成为了一个标明政治体系综合能力提高的复杂概念。从内容来看,“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同时也意味着政治关系各种外延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发展变化。因此,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主体、方向、方式的变革和调整,政治体系性质、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的变革,政治文化取向、观念、情感、态度、认识、思想、理论规范的变革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是全部社会政治的变革和调整。”(注: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37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现代政治发展一般采取“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两种形式。(注: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第37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性质变过程,是从根本上否定和彻底改变既存政治关系、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等等,而用一种新的政治关系、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模式取而代之;政治改革则是在保持既存政治关系、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的主体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针对现存 ①姚建宗.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四期。

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与研究框架

“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 与研究框架 曹海军韩冬雪 2013-03-21 15:17:55 来源:《思想战线》2012年5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国家最小化”为口号的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居于了统治地位。作为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国家和政府机构逐渐受到质疑而为市场所取代,“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新公共服务”运动倡导“将国家退回去”,将代理机构、NGO甚至跨国机构或者诸如欧盟这类超国家机构作为国家的替代品。与此同时,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猛发展更弱化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和主导性。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辩证性和摇摆性,就在新自由主义大力抨击“国家论”、“最小国家”理论大行其道的同时,“国家论”(statism)却以国家能力为论说对象的方式回归到了理论的中心。两个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这一判断。其一,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自由放任”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的同时,有关要素过度流动性导致的恶性市场后果,令更多的市场至上论者意识到有效管制的必要性。自2008年以来,始自美国“两房危机”直至“欧债危机”的一系列经济事件,更强化了作为国家能力之一的金融管制的必要性。其二,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推动的“反恐”战争却导致了诸如阿富汗、伊拉克这类“失败国家”,同时,按照新自由主义思想实施政治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开始陷入脆弱国家、崩溃国家的陷阱,这一切都说明了在国家构建和国家形成中国家能力构建的持续重要性。

一、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 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而言,国家能力通常被定义为国家塑造和执行实现某一社会经济目标战略的能力。此外,在规范的意义上,国家能力的概念,实际上是韦伯主义国家观有关合法性(legitimacy)问题的延续。简单地说,合法性就是在不动用武力的前提下赢得被统治者的服从和同意。根据大卫·毕瑟姆(David Beetham)的观点,合法性体现为两个维度:法律上的合法性和道德上的合法性。法律上的合法性是指按照既定的规则获得和实施权力,这种权力就具备了合法性。道德上的合法性来自服从者对权威的秩序与其对正当性(rihtness)认知的认同。①霍尔斯蒂(Holsti)则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国家能力和政治合法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纵向合法性关系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自愿服从关系;横向合法性则关系到实施正式规则的政治共同体的边界问题。其中,纵向合法性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汲取要求、服务供给预期以及参与之间”维持一种平衡。② 从国家论的发展线索来看,第一波“国家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代国家论者(statist)对国家问题的关注,主要源于力图将其与依附论和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失败的解读区分开来的学术努力。国家论者不满意依附论和现代化理论(新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修正和延伸)将政治还原于社会经济变量,从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国家行为者(state agency)核心作用的做法,他们试图重申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解释变量的重要性。国家论者认为,国家行为者具有自己独立的政策偏好,而且会运用国家权力和资源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非国内或国外行为者的利益。埃文斯(Peter B. Evans)、鲁西齐迈耶(Dietrich Rueschemeyer)和斯科切波(Theda Skocpol)的《把国家找回来》(Bring the State Back ln)一书出版以来,“国家论”强势回归,西方政治学界掀起了一波以“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