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南大学629新闻学考研试题19

2011年西南大学629新闻学考研试题19
2011年西南大学629新闻学考研试题19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十七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一、概念题 1.二级电视 答:二级电视是指在中央、省市级(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立广电集团(或广电总台),除了经济发达的地市级保留适当的广播电视台外,其余的归集到省市级广电集团麾下,成为其子公司。二级电视的设计实施涉及到以下要求:①国家广电总局于1999年4月宣布县级台“不再完整自办电视频道”。②2000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在其工作要点中明确“推进我国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地市以下实行由省垂直管理的方向发展”。③2000年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明确“广播、电视、电影三位一体;无线、有线、教育三台合并;省级、地级、县级三级贯通”。 2.制播分离、编营分离 答: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是我国传媒业运行机制上的改革。制播分离是指电台电视台只制作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节目,大部分节目(主要是娱乐类、社教类节目)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编营分离是指将内容生产(编辑部)和经营活动(经营部)分开,内容生产在不受经营的干扰下独立完成,以保证其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实施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有助于确保媒体集中精力做好新闻节目;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传媒业特别缺乏的经营人才,引入企业经营的灵活机制,实行真正产业化,从而迅速把传媒业做大做强。 3.法制现代化 答:法制现代化意味着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从传统法制到现代法制的过渡。其内涵为:以非人格化的权威否定人格化的权威,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连续性和法律体系的完备相

统一,讲求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的有机平衡。 二、简答题 1.竞争给中国新闻媒介带来的显著变化有哪些? 答:新闻媒介在经营上走向市场,竞争立刻在新闻市场上展开。竞争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受众,最终目的是争夺广告。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成为媒介的成败标志,广告成了媒介的生命线。竞争既在各大媒体之间展开,也在各个媒体内展开。竞争给媒介带来的显著变化主要有: (1)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对媒介采取大包大揽政策,人财物、产供销完全由国家掌握着,媒介不过是一个生产单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宣传的决策者决定。对受众来说,你生产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当新闻媒介一旦走向市场,受众就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竞争推动了媒介内容的变化,各报台都花样翻新,不断追逐社会热点、受众关注焦点,但总的趋势是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市场、贴近受众。 (2)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 为适应新闻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各媒介都对内部结构作了大的调整,力图建立起“分工合理、人员精简、反应灵敏”的新机制。大致的变化是:提升经营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媒介已实行社长负责制,社长以下,总编辑和总经理双驾马车处于同等地位;试图打破按政府行政部门对口设置部室的老模式,建立条块结合、采编合一、对外反应灵敏的新结构;精简冗员,竞争上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3)扩充硬件,扩大容量 从1992年开始,各地增版扩台的势头不可遏制。到目前为止,全国省市以上的日报、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概念题 1.露布 答:露布是一种布告,早期专用来传播战争捷报。南北朝时,“后魏每征战克捷,欲天下闻知,乃书帛建于漆之上,名为露布。”露布一般是写着捷报的大幅帛书,高高地悬挂在竹竿上,将士们擎着它,快马送往京城,沿路民众都可以看到,是我国比较早的向公众发布新闻的形式之一。军事捷报公开张扬,其目的在“欲天下闻知”,鼓舞士气、民气,威慑敌军。 2.牌报 答:牌报(或是旗报)是露布的一种转化形式。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广泛使用,把起义军的战果和作战情况写在布旗上(称旗报)、木牌上(称牌报),由人手持,沿途供民众阅读。牌报常用来发布有关战争、社会动荡等方面的消息,是我国古时常用的消息发布、鼓动宣传的形式之一。 3.报纸[中南财大2009年研] 答:报纸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是以版面空间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新闻内容的一种传统的视觉媒介,其传播手段包括:版面部分(包括标题、栏页等)、图片部分和文字部分(包括各种文体)。报纸具有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优点,同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报纸的时效性差,且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同时报纸的感染力也较弱。

4.电视[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电视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1936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电视台,同年11月2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电视片由画面(图像)和声音两部分构成。画面包括现场景物、活动图像以及照片、图片、文字等,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电视节目通过演播室、控制室、中央机房和发射机房播出,播出方式分为演播室直播、录像播放、现场直播等几种。 5.邸报[西安交大2008年研] 答:邸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级。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受到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及刑罚等。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6.印刷媒介 答:主要指古代“邸报”,刊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等政府公文。在古代社会,中国是世界上印刷业最发达的国家,但没有产生过像近代报纸那样以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邸报客观上起着沟通统治阶级内部消息的作用。 7.手抄新闻 答: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是古代社会书信新闻的继续。14-15世纪,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试题汇总 知识产权法.doc

1:[多选题]下列关于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权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所有的地名均可以成为地理标志 B:地理标志可以采取注册为集体商标的方式进行保护 C:地理标志权是一种集体性的权利 D:地理标志可以采取注册为证明商标的方式进行保护 2:[多选题]依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不可能授予专利权的有(BD) A:一种新型保健食品 B:植物新品种 C: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D:单纯的计算机程序 3:[单选题]下列关于汇编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C) A:汇编作品属于合作作品的范畴 B:汇编作品必须是由若干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或者作品片断汇集编排而成 C: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 D: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和被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共同享有 4:[多选题]普通商标许可合同中的许可人应当承担的义务有(AB) A:维持注册商标的有效 B: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质量 C:自己不得以同样方式使用注册商标 D:不得许可第三人以同样的方式使用注册商标 5:[多选题]根据我国专利法关于实用新型的定义,下列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有(AD)A:一种汽车 B:一种饮料配方 C:一种饮料的制造方法 D:一种电脑显示器 6:[多选题]王某经刘某同意,将刘某的作品改编成剧本。对该剧本,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A:王某对该剧本享有著作权 B:出版社出版该剧本需经刘某、王某同意 C:刘某和王某对该剧本共同享有著作权 D:该剧本是王某、刘某二人的合作作品 7:[多选题]根据我国专利法关于外观设计的定义,下列不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有(AD)A:一种饮料 B:一种洗衣粉包装盒 C:一种生产饲料的机器 D:洗衣机说明书 8:[多选题]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知识产权法是私法 B:知识产权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C:知识产权是私权 D:知识产权基本上可以说属于无形财产权的范畴 9:[单选题]依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下列各项中,不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是(A) A:时事新闻 B:《新闻学》一书 C:新闻评论 D:《新闻调查》节目 10:[单选题]在我国就新型电视机的制造方法可以提出(D)。 A: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B:发明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概念题 1.传播效果[江西师大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8年研;东北师大2006年研;黑龙江大学2005年研] 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魔弹论 答:魔弹论又称“枪弹理论”、“皮下注射理论”或“刺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反应”论(S-R)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3.选择性理论[南开大学2009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 答: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4.两级传播[上海大学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9、2007年研;西安交大2007年研;北师2007年研;西南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答:两级传播是指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舆论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舆论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两级传播过程。两级传播理论是最早经学术研究而产生的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流行的“枪弹论”的想象,并启发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效果研究思路,引发了更多的相关研究,如传播的社群影响及人际环境、多级传播、有限效果、创新与扩散等。 5.议程设置理论[中南财大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7年研] 答:议程设置理论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二章 新 闻【圣才出品】

第二章新闻 一、概念题 1.新闻[中南财大2007年研;上海大学2005年研] 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②具有新意;③报道及时;④公开传播。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2.新闻本源[北大201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复旦大学2007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 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坚持每一条新闻都以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采访、写作、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3.新闻来源[上海财大2009年研;复旦大学2008年研] 答: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4.新闻要素[暨南大学2013年研]、新闻五要素(华南理工2013年研;南开大学2004年研] 答: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W”。 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②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5.硬新闻与软新闻[南开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硬新闻[暨南大学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2)软新闻[中南财大2010年研;湘潭大学2009年研;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可以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市场行情,疾病流行,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同时还要求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

西南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

西南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分享 逐梦西大,我的两次不典型考研本文共3017个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在多个玩游戏度过的晚上,我告诉自己该干点什么了,于是我提起笔(手写,真的是手写)来写个所谓的经验贴,来祭奠我过去两年的两次不典型考研粪斗屎。本人湖南伢崽,本科读的贵州一渣渣二本(当时真的很渣),听说现在已接近一本线录取,吓死宝宝了,还好考上了感谢母校收留了我!就在2012年刚入学的时候,听我读研要自费的时候,我特SB地说打死我都不读研,想想当初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很SB(笑哭),简直给自己挖了一个深坑,还不得不跳!我居然还考了两次!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千万别给自己挖坑!好吧,我废话有点多,切入正题! 2015年也就是大三的时候开始筹备考研,本人湖南吃货偏爱西南地区美食完全放弃北上广(当然也是因为知道自己考不上)所以学校基本锁定在川渝湘黔一带,也就是川大、重大、西大、云大、贵大、湖大,刚好之前老师派我们到重庆某些高校交流学习(说白了就是来玩),结合自身条件最终选择西大,首先因为西大的参考书目少,官网报了5本,即胡正荣的《传播学总论》、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丁柏铨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还有一本什么忘了,反正不重要。 其实也就2本,胡大大的总论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听说还加了一本刘海贵的新闻采写,想都没想果断选西大,书网上都可以买到,恰巧当时碰到一个特别好的学姐(西南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群的群

主)要出手自己的考研资料,西大811传播学和629新闻学,我也想都没想就跟她说我要,真的如果没有学姐的资料我可能真的没有机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考研经验了,那份资料还在我手上,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学姐!我还会把它传承下去的!因为我两次考研分别报了学硕和专硕,第一次学硕387分,复试被刷,决定二战,第二次专硕399分,终圆梦,现在把自己的复习经验分享给大家。 学硕和专硕书目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我就学硕和专硕分别讲一下复习方法。学硕重理论,而胡大大的总论正常人看3遍应该还是懵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直接放弃了书,专攻学姐给的资料,书上没有讲清楚的或者没有展开的知识点资料全部都作了详细的讲解,看完第一遍终于有了一点头绪,整本书基本上是按照5w传播模式来编排的,时间大概到了9月份的开学季,我又开始过第二遍笔记,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跨国传播、什么光辉泛化法啊、人之不和谐理论啊,看完内心直接是崩溃的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都是些什么鬼!完全不懂,记得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去问学长学姐!不然你就亏大了!然后看完第二遍翻了一下真题,发现学硕比较喜欢考一些比较经典的理论,比如大众传播效果、涵化、沉默的螺旋等等。所以学硕的孩子一定要把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都搞懂,理解透彻、; 第三遍开始结合资料、书、真题做笔记,从没考过的或者考的可能性不大的直接跳过,最后实现只背自己的毕节就能上战场。专硕的话就是在学硕的基础之上增加实务部分,比如提问、写公文、消息、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五章 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一、概念题 1.互联网的界说及其特点[湘潭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2年研] 答:Internet(直译因特网),又称互联网,是指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系统。1995年10月,美国联邦委员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对互联网作出了这样的界定,Internet是全球性信息系统:①在逻辑上由一个以国际互联协议(IP)及其延伸的协议为基础的全球唯一的地址空间连接起来;②能够支持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或其他IP兼容协议的通信;③公开或不公开地提供利用通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高层次服务。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包括:高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丰富的信息资源。 2.新媒体 答: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和电子书等。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3.博客 答:博客(blog)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用户以张贴文章的形式,发表自己的心得

和思想,并与他人交流互动的综合性平台。“博客”一词来源于“Web blog”的缩写,意为“网络日志”。1998年美国人马特·德拉吉在自己的博客上披露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一炮走红,这是博客第一次进入人们的新闻视野。我国于2002年引入“博客”。博客的准入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页面上发布信息,发表评论。博客传播具有快速传播突发事件、深入揭示消息内幕等特点。现在,它已成为专业媒体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和主流媒体报道的有力补充。 4.微博 答:微博(Micro-blo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收集、IM软件和API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其传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准入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 5.政务微博[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博关注的对象分为二类:一是关注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同部门的微博,及时获取同行的信息,充分借鉴经验、做法为自己所用,来改进本部门的工作;二是关注与自己所分管业务和行业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微博。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629新闻学考研题库 (第十四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一、概念题 1.新闻真实性[湘潭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2008年研;复旦大学2003年研] 答: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真实性含义的基本要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细节准确真实;②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客观的事实总体要一致;③揭示事物的本质。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2.新闻失实[西南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不准确和不真实,或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因果不符。就其性质来说,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故意性失实是指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3.炒新闻 答:炒新闻是指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近几年

来,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危害最烈的就是炒新闻。炒新闻的背后,必有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驱动,其中有的是社会上的职业骗子,专门造假新闻骗稿费。 4.“合理想象” 答:“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这一术语,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时提出来的。然而,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事实去推测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用想象来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如果“合理想象”可以成立的话,记者就可以凭他的主观想象来写新闻,人们就无法核对事实,就很难保证新闻真实。 5.新闻指导性[上海财大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9、2007年研;西南大学2008年研;黑龙江大学2007年研;东北师大2005~2006年研] 答: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的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6.新闻事业的群众性[黑龙江大学2004年研] 答: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指新闻工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程度。群众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主要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十三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概念题 1.受众[复旦大学2012、2008年研;贵州大学2008年研;华中农大2008年研;中南财大2008年研;黑龙江大学2005年研] 答: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受众是新闻媒介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2.现实受众[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现实受众,是指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与现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即指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即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可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 3.核心受众 答:核心受众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各个单独的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些内容和风格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

核心受众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也是媒体的生命线。媒体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风格定位等都较多地以核心受众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进行筹划、设计和编排。所以,新闻媒介各自的传播内容和风格特色的确立,争取了各自的核心受众,而核心受众的兴趣爱好、信息欲求反过来又在不断强化着媒体自身的传播个性。核心受众的确立,在目前受众群体分化与多元的大潮面前,对于新闻媒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4.知情权(知晓权)[中南财大2010年研;西安交大2008年研;北师2008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黑龙江大学2007年研;东北师大2005年研]答: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 5.知情权与隐私权[安徽大学2006年研] 答: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是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入自己的私人领域,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包括媒介在内的公民知情权并不是无限的,在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公民隐私等方面,各国都有较翔实的法律限定。从总的趋势看,知情权在社会公共领域内的范围和强度都呈扩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一章 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概念题 1.亲身传播[江西师大2007年研] 答: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但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个信息,经人们口口相传,越到后面越失真。亲身传播可采用的方法有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等。 2.大众传播[北师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4年研] 答: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③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④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⑤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一般是滞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3.群体传播[南开大学2004年研] 答:群体传播是指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这个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其特点包括:①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②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③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④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 4.公共传播[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公共传播是指政府、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信息传输和意见交流的过程。公共传播是信息在当代社会的一种传递方式,包括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和舆论传播(口头议论、道德评议等),也包括多媒体视频音频和网络媒体等最新传播形式。公共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①人际层面的公共传播,如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专家与公众进行的面对面交流。②群体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学校、商场、某个社区或组织内召开的小范围的座谈会。③组织层面的公共传播,如在某个单位、公司或组织内传递信息。④大众层面的公共传播,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大众传媒传递信息。在公共传播中,新闻或信息发布机制和新闻发言人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5.新闻活动 答: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629新闻学考研题库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一、概念题 1.社长负责制 答:社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社长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报社工作。一般而言,社长更多负责具体业务,党委书记分管党委、人事和纪律监督。总编辑负责每日的报纸出版;总经理负责广告和其他经营、财务收入;秘书长管理行政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对外联络。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三者分工明确,尤其突出经营地位。目前,各报业集团和南方(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多采用这一模式。 2.总编辑负责制 答:总编辑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总编辑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并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集体决定报社内一些重大事务。在总编辑下面,设若干副总编辑,分管各个部门。这一模式自建国以后,一直沿用下来。目前中国大多数报社还采用此种模式。 3.行政负责制 答:行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报社的直接领导是党委宣传部,而电台、电视台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在某种意义上讲,广电局具体负责管理电台、电视台的日常运作。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今世界主要的媒体运行模式。[西南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世界各国新闻传媒体制有哪几种类型?[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年研] 答:世界各国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在运作体制上有很大不同。报刊基本上只有私营和国有两种所有制形式。而广播电视却有私营、公营和国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就广播电视而言,目前世界上有三种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美国的广播电视从一开始就是私营的。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这一切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①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要赢利就要争取广告客户。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即大企业、大银行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因此,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 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众卖给广告商”,这是美国电视台运作的基本规则。要争取广告,节目必须有相当的收视率;收视率越高,那么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所以,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第一生命。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美国各电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节目。而且,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绯闻案、暴力案。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新闻是以传播信息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美国电视新闻尽可能故事化,一批“基于事实”加上许多“合理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