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班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

一,走进科学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

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

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

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

4. 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

80C读法:8摄氏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17.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

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

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

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18. 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19.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它的结构有哪些?P19页

20.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

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

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称量: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

⑤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右移动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⑥这时右盘里的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若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指示值,

称量完毕:⑦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①不能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②砝码用镊子拿取,轻拿轻放

③不可把潮湿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上,可放在纸上(各放一张)或烧杯中称量。

④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

22. 时间间隔:上一节课45分钟。回家走了30分钟(是表示一段时间)

时刻:现在是12:20 ,我中午11:45吃饭(表示某一点的时间)

23.掌握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理解)

24.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交流与交流

二、地球上的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3、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

4、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6、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7、两栖类的共同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8、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鸟类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够飞翔。

10、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是全身被毛、胎生、哺乳

11、脊椎动物五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P43页)

12、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P44页)

13、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保护作用的外骨骼,

身体分成三部分是头、胸、腹,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14、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有无种子;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有无果实)。

15、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16、无种子植物三大类: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贯众、卷柏)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有茎、叶(地钱、葫芦藓)

藻类植物的特点是无根、茎、叶(紫菜、海带、水绵)

18、植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所有生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P50页)

19、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20、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1、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汁)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表述并判断动、植物细胞的区别。重点)

22、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3、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4、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多。使多细胞生物细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单细胞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25、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的各个结构名称?(P60、61页)

26、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叫菌落;

27、细菌的大小与一般细胞相比要小(很多) ;它要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没有叶绿体,没有摄食结构,还因为没有细胞核,被称为原核生物。

28、细菌有哪些结构?(P62页)根据细菌形态可分成球菌、杆菌、螺旋菌

29、动物、植物、真菌是属于真核生物,那是因为它们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30、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食用菌等,食用菌又有香姑、蘑菇、金针姑、木耳

31、食物的保存方法有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32、组织是指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细胞群。(注意细胞群与菌落的区别)

33、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34、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35、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36、消化器官分成两大类,分别是消化管和消化腺(分别有哪些?P71页)

37、讲述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个消化器官是如何工作的?(P72页)

38、人体八大系统名称是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消化系统。

39、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40、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重) 生物具有适应性和多样性

41、植物的基本组织(重)

42、人体四大基本组织(重)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一、艳丽多姿的生物 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具有 __________的作用。 3.陆生植物的叶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的叶片大多呈__________色扁平状,能吸收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 (2)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__________环境的适应;捕蝇草的捕虫叶是对__________环境的适应;阔叶树在冬天有的落叶有的不落叶,是对__________的适应。 4.陆生植物的茎对环境的适应 (1) __________:茎直立且结实(大部分植物的茎)。 (2) __________:匍匐在地面上生长。 (3) __________:沿着其他物体呈螺旋状缠绕。 (4) __________: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 5.陆生植物的花和果实对环境的适应 (1)虫媒花:有些植物的花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甜美的花蜜,柱头膨大,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风媒花:像小麦的花一样不鲜艳,花粉很小很轻,柱头羽毛状,这是为了__________。 (3)许多果实也有艳丽的色彩或诱人的香味,这是为了吸引鸟类__________;蒲公英的种子像 降落伞,这是为了借助__________散播果实。 6.总结:陆生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形态多种多样,这是为了与__________相适应。7.陆生高等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___支撑身体和______________的身体表面。8.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身体呈__________,前肢变为_______,__________中空、牙齿 退化。 9.骆驼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特征:四肢底部有__________,驼峰内贮有__________,具有 __________个胃。 10.有些动物冬季毛发__________,夏季毛发__________,这是对温度的适应。 11.动物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迷惑敌人。草绿色的螳螂在绿草丛中很难被发现,这 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竹节虫的体形似竹节,体色以绿色和褐色为主,这种现 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有些毛毛虫体色十分鲜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12.保护色能使动物免受__________,或有利于__________。 13.水中溶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机物质和糖等__________,温度变化比较_________,所以水环境比陆地环境__________。 14.水生生物的结构一般比陆生生物简单。 15.海带、水绵等水生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细胞直接接触水,从水中吸收__________和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__,并吸收阳光制造有机物。 16.常见的高等水生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身体呈_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_,用__________呼吸,用__________游泳。 18.许多水生动物除__________捕食外,还能__________捕食。 19.水生哺乳动物体形似鱼,前肢鳍状,后肢消失,体毛退化,有似鱼的“背鳍”和叉状的“尾鳍”。 20.青蛙的幼体用__________呼吸,依靠__________游泳,适应__________生活;成体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呼吸,有强健的_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生活。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通过生殖产生后代。 2.生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现象。动植物从幼体发育为成体,并具有生殖能力。3.生物具有__________。生物体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生物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征。遗传物质从父母向子女的传递,实现了遗传;而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了生物的变异。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走近科学知识点(含答案)

0章走进科学 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大自然的奥秘:树上熟透的苹果会下落,这与__________有关;蝙蝠是黑暗中的飞行能手,具有如此高超的本领与它能发出__________有关;大雁等候鸟具有冬去春来、远程迁徙的习性,可能与生活环境的__________有关;南极气温极低,但企鹅却能生存,这是因为企鹅__________了低温环境;根据科学家对古生物__________的考证,发现恐龙在地球上生存过,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与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有关。 2.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1) 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对自然现象的__________,能使我们发现许多问题。 (2)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_________,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再现。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 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1) __________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海王星的发现 【提出问题】很多天文学家在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按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一致。 【作出猜想】剑桥大学二年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教员勒威耶认为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是由某颗未知行星的影响造成的。 【验证猜想】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天王星的观测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复杂的推算,提出了有关这一未知行星在宇宙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 【观察发现】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__________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 2.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__________,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__________,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应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m=10-3k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3.测量方法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__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__________紧贴被测物体且不歪斜;__________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清晰的另外的整刻度线开始,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度线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物体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__(视线正对刻度尺刻度线,不要斜视)。 (5)“读”: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的下一位。 (6)“记”: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如某学生身高158.5cm。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的末端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也要估读,此时的估读值是零。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该写上“0”。4.测量误差 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估计得十分准确,另外还有测量工具本身的原因,使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由于观察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5.测量体重:测量体重的工具是__________,使用前指针应该指在__________处,还要注意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测量体温:温度是物体的__________程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它是利用液体

华东师班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 一,走进科学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 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 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 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

4. 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 80C读法:8摄氏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17.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 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 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 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18. 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19.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它的结构有哪些?P19页 20.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 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 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称量: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 ⑤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右移动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⑥这时右盘里的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若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指示值, 称量完毕:⑦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①不能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②砝码用镊子拿取,轻拿轻放 ③不可把潮湿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上,可放在纸上(各放一张)或烧杯中称量。 ④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 22. 时间间隔:上一节课45分钟。回家走了30分钟(是表示一段时间) 时刻:现在是12:20 ,我中午11:45吃饭(表示某一点的时间) 23.掌握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理解) 24.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交流与交流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1、动物是生物界中的最大类群,150多万种动物占据生物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在庞大繁杂的动物世界里,各种动物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来适应外界环境,争得在大自然中的生存地位。 2、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3、脊椎动物中五大类群动物之间的比较: 4、无脊椎动物中除了原生动物为单细胞动物外,其余均为多细胞动物。 之四以上,比较常见的有甲壳类、蛛形类、多足类和昆虫类。昆虫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超过其他所有动物的总和,几乎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有它的分布。 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种子有 但它们都是种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①蕨类植物常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②苔藓植物生活在比蕨类植物更阴湿的地方,它们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根,也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③藻类植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它们没有根、茎、叶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大多通过细胞分裂或用孢子进行繁殖。

三、细菌和真菌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都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有机养料,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2、细菌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个体直径或宽度,多数在1微米左右,通常需用100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几十万米的高空有细菌,在地壳的深处有细菌,在北极冰川有细菌,在温泉中有细菌,土壤则是细菌的大本营,每克干土约有108~1010个细菌,所以细菌和人类、自然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胃肠道内,为人类提供维生素K和维生素B。根瘤菌与某些高等植物共生,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此外,许多细菌已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如双歧杆菌配入饮料,有助于改善人体消化道生态环境;利用枯草杆菌可以生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用于皮革脱毛、棉花脱浆。在自然界的碳、氮、硫等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物质循环中,更少不了细菌。在遗传工程研究中,细菌更是宝贵的实验材料。当然也有一些细菌是使人和生物致病的病原体。如人类得的霍乱、伤寒、白喉、肺炎,多种蔬菜的软腐病,水稻的白叶枯病,鸡的白痢病等,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但从整体上说,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利大于弊。 3、真菌的菌体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菌丝组成,是一类较低等的真核生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它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5万种,其种类和数量可谓微生物之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猴头、竹荪、香菇等是鲜美的食品;青霉素的出现,兴起了抗生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广泛使用;酵母、根霉、曲霉等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鲜美的腐乳、酱油、老酒、米醋等副食品;此外,酶制剂的生产、织物的退浆、石油的脱蜡等都和真菌有关。真菌分泌的生长素(如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真菌也常引起食品以及纺织、皮革制品、纸张、木器、光学仪器等霉变,还引起许多植物病害,不少种类还侵入人体,引起皮肤、神经或呼吸系统的疾病,有些真菌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素能致癌。 4、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呈圆形或卵形。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氧时进行需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5、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是对生物物种的分门别类。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在生物的分类阶层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等级越低则包含的生物物种就越少,但彼此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4、生物分类可依据检索表来确定某生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检索表是采用特征对比的方法鉴定生物的工具,它的应用则是从两个相互对应的特征中选择其中一个符合的特征,放弃另一个不符合的特征,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启迪与拓展】 例1 下列哪种动物在其一生中使用过三种呼吸器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 第1节、艳丽多姿的生物 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多数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多数为绿色扁平状,特殊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 ②茎大多数为直立茎,为了适应生存空间,有的茎特化为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 ③花大多数很鲜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 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结构轻巧的有利于风力传播,比重轻的有利于水流传播等。 (2)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定,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经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许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 ②身体表面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 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 ④有的有“拟态”、保护色或警戒色,以逃避敌人; 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获得,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水生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水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第2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共同特性是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并排出废物。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生物都能进行生殖,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则不能。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启迪与拓展】

7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华师大版 走进科学 1.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证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3.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四个步骤。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否磨损,它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也叫量程)以及它的最小刻度多少(分度值)。 4.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观察估计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尔修斯在建立温度的常用单位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 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7.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165,这样说对吗?不对,他的身高应是165cm,合1.65m,合16.5dm, 合1650mm,合1650000um,合0.00165km。 8.1m=1000000000nm,1.2吨=1200千克=1200000克,2500毫克=0.0025千克 9.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 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 学原理进行解释。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109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 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 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 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 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 110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版 七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从生 物到物理,从地理到天文,每个科目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版。 I. 生物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学习生物学,我们需要知道以 下知识点: 1.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成。 2. 器官:人体内的器官有心脏、肺、肝、胃等。 3. 消化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然后被吸 收到血液中,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将养分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4. 生殖:生殖系统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包括男性的睾丸、女 性的卵巢等。

II. 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学习物理学,我们需要知道以下知识点: 1. 电和电路:电是带电粒子所围绕电场中不断运动的现象,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组成的。 2. 力和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化,除非有外力作用。 3. 波和声:波是能够在介质中传播的扰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III. 地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的科学,学习地理学,我们需要知道以下知识点:

1. 地球及其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岩石、水、气体和生命等构成 的复杂系统,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部分。 2. 气候和气象:气象研究大气现象,气候研究长时间内的气象 变化趋势。 3. 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石油、煤炭、铁矿石等。 IV. 天文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现象和天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学习天文学,我们需要知道以下知识点: 1. 星系和星云:星系是由恒星、星际介质、行星和其他天体组 成的天体系统。 2. 行星和卫星:行星是绕太阳旋转的天体,卫星是绕星球旋转 的天体。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七章 地月系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七章地月系 昼夜的成因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看:逆时针,南极上看:顺时针(北逆南顺) 2.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发光,地球不透明,太阳照射 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周期:约1日(24小时) 5.晨昏线:白天与黑夜的交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所以地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原因地球在自转,且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一天中杆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北半球早上杆影西北边,中午正北,下午东北。正午杆影最短,正北方向。7张衡:浑天仪,地动仪 四季与节气 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时间是正午,此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大,称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大,竿影短,

热(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小,竿影长,冷(冬天、早晚)。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中高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冬至日最小。3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周期365.25天。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66.5度的夹角。公转周期,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在公历中每隔4年设置一次闰年,闰年中多出的一天日期是2月29日。4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效应: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更替 5在同一天里,正午太阳高度角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6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7重要的节气。春分(3月20或21日),秋分(9月23日或24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冬至(12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8相邻两个节气之间间隔15天 9我国常用的的日历是公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编制的立法,常用单位年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总结(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 2、细胞 3、组织、器官和系统 1、生物体 (1)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 (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细胞种类的增加; (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 (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2、细胞 细胞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细胞学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主要内容: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包括病毒) 2.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 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内有纤维素。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内含叶绿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

2.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是: 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2.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细胞分化:有些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3、组织、器官和系统 3.1 组织: 定义:相同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有: (1)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面,起保护作用; (2)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3)营养组织—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营养物质等多种功能; (4)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5)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 每一种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赖、密切配合的。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功能,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一、物理知识点 1. 浮力:物体受水的推力,与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大小成正比,该推力称为浮力。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就会浮起来。 2.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称为电流。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 电阻:导体阻碍电子流动的程度,称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 电压:电荷在两个点之间移动所携带的能量,称为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二、化学知识点 1. 化学反应: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发生变化,生成一种或一组新物质,称为化学反应。 2. 元素:无法进一步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元素。元素由原子组成。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化合物由分子组成。

4. 原子:最小的化学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三、生物知识点 1. 细胞:最基本的生物学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成。 2. 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生物系统,包括口腔、胃等。 3. 循环系统:将氧气和养分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身体中排出的生物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 4. 呼吸系统:将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物系统,包括鼻子、气管等。 四、地球科学知识点 1. 地球结构:由核心、地幔、地壳组成,地球最外层是地壳,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层,核心是地球最内层。 2. 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等组成,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一层,空气形成大气环流,形成云和降水,平流层是大气层次最高的一层,在那里形成了大量的臭氧。

3. 轮廓地图:可以看到一个区域各种地形高低的简单图形,间隔线表示高度跨度,等高线表示地形特征。 4. 极光:在地球磁场中,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与大气层中的分子碰撞产生的自然现象,是一个多彩而美丽的自然奇观。 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下册华东师大版 本章知识点清单复习归纳、 第3章 阳光

本章学到了什么(三) 本章知识清单 一、太阳辐射能 1.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它以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和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2.因为地球离太阳,所以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几乎是的,它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3.探究活动表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有关,白色物体吸收太阳热辐射,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热辐射。(后两空均填“容易”或“不易”) 4.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光、热辐射,一方面会随着辐射距离的增加而,另一方面还与太阳光线对受照面的有关系,照射时最强。 二、阳光的传播 5.能的物体叫作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如:等。发光时温度不高的叫;如:等。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 6.光在中沿直线传播。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 、、。 7.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km/s,等于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8.夏天,茂密的大树底下有很多圆形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的像,这是典型的现象,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的。 三、阳光的组成 9.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出现一条彩色光带,其中各色光按 的顺序依次排列,这种现象叫,由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不同色光经棱镜后偏折程度不同,光偏折程度最小,光偏折程度最大,这样把各色光分离开来。 10.不能再发生色散的光叫,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组合成的光叫。 分解成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下列色光中属于单色光的是,属于复色光的是。(后两空填序号)

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

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中,华师大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因此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本文将对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生物学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体的基础。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2. 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按其形态、结构、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以了解生物的不同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环境的不同,各种生物的特性也具有多样性,包括行为、适应能力、寿命等方面的差异。

化学 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基本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成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的性质和成分不同于原子中的元素。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反应中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变化。 物理学 1. 动力学和静力学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质量、速度、加速度等方面;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2. 能量和功率 能量是指物质可以做功的能力,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方面;功率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量,可以通过功率公式来计算。 地理学 1.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2. 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

七年级下册科学华东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华东知识点本文主要梳理了七年级下册科学华东知识点,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三大方面。下面详细介绍各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物学 1.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及细胞器组成。细胞内有多种类型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同时,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排出等重要生理功能。 2.生物遗传学 生物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和规律,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突变等。其中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核苷酸序列组成。 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命的数量和品种。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生物提供了资源和生态服务,维持着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化学 1.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量子,也称为摩尔数。化学计量是根据反应物的量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产物的量和质量。 2.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包括电极化电位、电负性、化学活性、化学等效等。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学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类型和反应方式分类。常见的化学反应 类型有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复分解等。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物料 平衡和化学平衡反应,并通过计算化学反应的浓度和反应速率等 来了解化学反应的性质。 三、物理学 1.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可以观测、测定或计算的物理性质或现象。例如,时间、质量、长度等。物理单位是对物理量进行度量或比较的标准。例如,秒、千克、米等。 2.热学基础知识 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守恒的学科。温度、热量、比热等是 其重要概念。 3.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三章生物多样性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三章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是种内基因的变化,并反映在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上。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现存的多种多样生物,经过漫长进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3、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第1节、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生物物种(species):是指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 2、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1)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生物生长在不同自然环境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结构不同,功能更是不同。森林、草原、池塘、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物种就不相同,如热带雨林面积虽只占全球面积的7%,但由于终年高温多雨、能接受更多的太阳能、物种间杂交率高等原因,物种数量相当巨大,约占全世界物种的一半以上。 (2)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种多样性: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在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下,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物种的形成与不断分化是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夏威夷群岛有显著的山脉分区,钩蛾亚种原来只有1个种,现已发展到43个种。 (3)物种数量:目前地球上现存生物约有500万种,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75万种,物种最多的种类是昆虫类。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八章 星空世界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八章星空世界 第1节、观天认星 1. 变化的星空 一天中,星空自东向西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原因:地球的自转。 一年中,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形成了四季星空。 原因:地球的公转 北极星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始终指向正北方向。 原因:北极星位于地轴的正上方。 2.恒星和行星 恒星是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行星是本身不能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星体. 恒星在夜空中的相对位置变化不明显.行星在夜空中的相对位置变化明显. 用肉眼可以看见5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3.星图和星座. 星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现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分成88个区域,即88个星座. 4.需要知道的星座及恒星: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牧夫座、仙后座、天鹅座 5.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对应的季节为春、夏、秋、冬。 6.寻找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然后将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7.在夜空中,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6000多颗星星,为了看到更多的星星,需要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有很多古代的天文仪器. 8.有些恒星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些恒星永远也看不到,在_赤道_处可以看到全天的星空. 9.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 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 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天津四——天鹅座 第2节、太阳 发光发热的太阳 1.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 密切的关系。 2. 太阳是一颗气体 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 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3.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 4. 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 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5、世界上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国家是中国。 6、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2)产生磁暴现象;(3)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4)造成天气异常,发生洪涝灾害。 第三节太阳系 1. 2.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①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根据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③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共同特点是离太阳较近、质量和体积小、卫星数少或无、没有光环。④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同特点是离太阳较远、质量和体积大、卫星数多、有光环⑤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 (1)在星空背景下,有明显的相对运动; (2)形状都接近于球体;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走近科学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走近科学 第 1 节.研究巧妙的自然界 第 2 节.什么是科学研究 1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研究需要也能够总结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定→采集凭证→得出结论→查验假定。 第 3 节.成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含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丈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m), 其余单位:千米 (km),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微米 (um),纳米 (nm) 691 千米 =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0 微米 =10纳米 (2)长度的丈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察看零刻度线能否有磨 损②量程:丈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丈量所能达到的正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 放正确:零刻度线瞄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重要贴被

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野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野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正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 小刻度的下一位即预计值。(必定要估读)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准确值 + 预计值+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存心义的) ⑤ 零刻度线磨损的尺能够从尺的某一清楚刻线量起。但必定要注意 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别丈量方法: 1)累积取均匀值法:利用日积月累,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丈量。如:丈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差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能够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 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转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丈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 的柔嫩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渐沿着曲线搁置,让它与曲线完好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 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丈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 球直径等。 (6)丈量偏差:①偏差:丈量值与真 切值之间的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