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

论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
论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

论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

——以毕业设计《歌诗达游轮号》为例绪论: 随着影视技术和影视公司的迅速发展,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成为了影视剪辑创作的焦点和关键。恰当的处理节奏,掌握基本的处理手法,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影视剪辑的节奏处理主要在于景别间的切换处理、镜头处理运用、影片的情绪管理、剪辑的时空因素等等,为影视剪辑的节奏处理奠定理论基础。本文从剪辑节奏处理的特点出发,结合在影片剪辑节奏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影视节奏中的节奏处理。并分析在毕业设计中《歌诗达游轮号》剪辑的应用手法,讨论了影视剪辑中的剪辑意识的重要性和运用。提高自身对剪辑节奏的把握能力与控制能力,创作出更加具有艺术效果的影片。

1

目录

第一章节奏的概念与意

义 ..................................................................... .. (3)

1.1节

奏 ..................................................................... (3)

1.2影片的节

奏 ..................................................................... ............................................ 3 1.2.1叙事节

奏 ..................................................................... ............................................. 4 1.2.2 图像节

奏 .....................................................................

............................................ 4 1.2.3声音节

奏 ..................................................................... ............................................. 5 1.2.4 心理节

奏 ..................................................................... ............................................ 5 1.3剪辑与节

奏 ..................................................................... .. (6)

第二章在毕业设计中剪辑的应用手

段 ..................................................................... . (7)

2.1 结构以及形式上的调

整 ..................................................................... ....................... 7 2.2精确剪辑人物动作的协调

性 ..................................................................... ................ 8 2.3时空因素的处

理 ..................................................................... .................................... 9 2.4利用画面造型中景别的切

换 ..................................................................... .............. 10 2.5 镜头转换技巧的应

用 ..................................................................... ......................... 12 2.6 镜头长短的控

制 ..................................................................... ................................. 14 2.7 声音的剪

辑 .....................................................................

......................................... 15 2.8影视片中的结构形

式 ..................................................................... .. (15)

第三章剪辑意识的运

用 ..................................................................... .................................. 16 3.1剪辑意识在脚本的运

用 ..................................................................... ...................... 16 3.1.1剪辑意识有利于镜头素材的编辑处

理 (16)

3.1.2剪辑意识有利于影片的表现形式和风

格 (17)

3.2剪辑意识在拍摄的运

用 ..................................................................... ...................... 17 3.2.1剪辑意识有利于发现有意义的被摄

体 (17)

3.2.2剪辑意识有利于摄像记者准确把握时

机 (17)

论 ..................................................................... .. (18)

参考文

献 ..................................................................... .................................................... 18 致

谢 ..................................................................... . (20)

2

第一章节奏的概念与意义

1.1节奏

日升日落,潮涨潮落,世间万物以其独特的有规律的节奏而变化生长,节奏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刻不在,比如说流动着的水、生活节奏的快慢、工作效率、人类的繁衍生息,和有规律的心跳,均匀的呼吸等等。节奏是指事物以简单或者是复杂的频率进行交替,所以说它不仅是连续着而又间歇着的运动,更是在事物运动和生命的一种形式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当中,同理节奏必然也是运动着的。节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运动,起伏的变化就是规律,就是节奏。

可以看出,节奏一般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按照周期的变化进行运动 (2)它是无处不在的。

时代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人们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通过对事物的不断地改造和应用,在利用事物的实用价值的同时,加入了很多审美元素。他们不断地改造时间,把多维空间的一切因素整合和组织,使之连贯和有序,形成了节奏。

1.2影片的节奏

每部影片的发展也都是有节奏的,节奏是影片的主线。影片的节奏总的来说可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情感形成的节奏。外部节奏,是画面主体的运动及影片整体发展所形成的节奏。

节奏可以通过人物设定,情节的表现,结构方式,场面处理,语言的表达等来体现。影片节奏中的其他因素,如画面的构图、音乐音效、表演、光线、色彩以及运动等方面,节奏的控制可以反映电影的创作的优劣,节奏控制的处理的好就能合

理顺理成章地反映电影的中心主题,与观众内心相应的节奏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艺术影片效果,体现导演的创作风格。

电影的节奏的科学依据就是,基于观众的感知认识和接受心理,让观众感受影片的过程中慢慢融入创作者的节奏,慢慢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3

慢慢有了自己很多的主观感觉。所以说影片的节奏,本质上来说是展示给观众的一种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感受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于影片的理解与接受。

《歌诗达邮轮号》通过人们在游轮上的生活内容展开故事,沿着人们性格轨迹展开,一幅幅画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影片的创作者在许多情况下合理的利用蒙太奇手段,把人们的视听感受,心理节奏,都会全部展现出来。实际生活中,生活需要艺术的渲染,如何体现和表现人物,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主题,这是影片一直在追寻的目标。

1.2.1叙事节奏

制作影片,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剧本, 剧本是影片最关键的基础,但是剧本缺乏感知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文字转化成银幕上的内容,那么这就需要一个叙事节奏。叙事节奏体现在叙事的情节,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时,都是节奏的具体体现。

叙事节奏主要是指叙事中的人物,符合情节的结构,人物里包含的人物动作节奏和人物语言节奏。影片的内容,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的性格描写和情绪的变化,还有人物动作特点等,这些因素都会从结构上,时空的变化上直接影响节奏。所以我们需要对剧本进行整体的设计,使之具有明显的叙事节奏,比如像以爱情为题材的影片,还有以打斗、功夫为题材的影片,更是需要加强叙事节奏来细腻表现角色的情绪节奏,表现打斗时的动作节奏,增加影片的可观性。

1.2.2 图像节奏

基于图像上的节奏,根本在于画面中的造型因素,可归纳为造型节奏,注重于造型上的处理,包括灯光、服装、影调等等。图像节奏是多种艺术因素的协调作用,可以利用美术、化妆、道具进行完美体现。

图像节奏还体现影片的运动节奏,每个镜头的运动因素进行组接,一般情况下

镜头的组接原则是动接动、静接静。还有摄影机的运动路径,具体来说,是推、拉、遥、移、升、降、跟,甩等方式来呈现更完美的影片节奏。通过色彩,光线,构图和运动的处理,每个镜头持续的时间的控制,更好的控制画面达到丰富图像节奏,让观众体验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4

1.2.3声音节奏

声音节奏即听觉节奏。在影片中,主要是对白,音乐和音效。

人声中的对白,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有力的推动剧情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对白占了绝大的比例,通过人物对白,我们可以很具体的很真实的感受影片的声音节奏。只有画面,没有声音,那是无声电影,只有声音与画面的结合才能带来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真实的人物角色,有助于创造出真实环境中的气氛。

凡是有声音的影片就会有音乐的存在,音乐起到表达心情、渲染气氛和塑造人

物性格的作用,悲伤的音乐可以加强影视作品的悲剧色彩.欢快的音乐可以愉悦观众的心情,提高艺术表现力。音乐节奏是人类最直观的感受,主要用来烘托和丰富画面的环境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加个性鲜明、气韵生动。影视音乐需要配合视觉画面,但是允许音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利用音乐节奏来表达情绪是影视的表现手法。

音效在影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效实现存在感扩展空间,音效艺术可以加

强观众的获得和感受。因为音效能充分展示环境空间。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我们才能把这种看得见的空间作为一个真实的空间,给人以完整的真实感,使虚拟的世

界呈现真实性。另外,音响又能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通过音效可以表现情感发展,烘托人物的思绪,表现人物的命运,甚至这种效果超过了对白的表现效果。但是这个前提是,音乐节奏要和故事情节,场面调度,人物动作,镜头剪接等方面的节奏有机结合。

1.2.4 心理节奏

心理节奏,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节奏。把握的影片的心理节奏,可以有效的把握观众的心灵情感和情绪变化,因此需要把电影节奏与观众的心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影视作品应该基于观众的情感认知和心理因素进行表现心理节奏,也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的发展,情节的递进,时空的转换来体现。

影片节奏的制作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情趣,这是由人们的生理节奏决定的。心理节奏的作用依据是,利用外界的视觉或者听觉知觉等等的刺激来调动人们的生理反应,从而做出肢体反应或者其他反应,有的是发出声音,手舞足蹈,痛哭流涕,紧张害怕等等,这些都是观众的正常的心理能力和反应。所以

5

需要符合影片艺术主题的心理节奏来影响观众的内心节奏,这同时需要结合情节节奏和造型节奏,声音节奏,图像节奏,引起观众相应的心理节奏变化,从而获得感官上的真实性的艺术效果。

1.3剪辑与节奏

剪辑,它是完成影片时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作用在于定位影片的最终节奏。一部影视作品形成的过程中,有编剧写出来的节奏,摄影拍摄出的节奏,声音配音的节奏,演员表演的节奏,那么最后需要导演竭尽所能剪辑出它的最终的节奏,升华节奏感。所以说导演在剪辑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整部影片的把握者和制定者,他不但要把握前期拍摄的节奏,还要控制好后期剪辑的节奏。

另外还有演员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他们利用肢体语言和自身动作表现剧本中的人物,体现心理、情绪、语言的节奏等。

剪辑的主要手段有利用镜头的长短,镜头的数量和安排结构顺序来体现。以《撕裂的末日》这部影片为例,对主人公出场时的人物描写,就是在安静的环境下突然爆发,情节和情绪上都有大的转折,动静的对比,用以加深对人物的刻画,制造了紧张的气氛。如图 1-4

图 1-4

6

第二章在毕业设计中剪辑的应用手段

2.1 结构以及形式上的调整

剪辑的第一步就是将原有素材按照故事或者主题的思想进行筛选,然后编辑组剪辑节奏主要是通过镜头组接来实现的,镜头和镜头的组接涉及了很多的技巧和手法。

镜头的组接贯穿于剪辑全部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内容,主题,表现思想有机合理将镜头在结构和形式上进行调整和组合,进行连贯地剪辑,突出某种思想的表达。利用对比,制造悬念的,或者是衬托这些剪辑应用手段,来完成表达某一主题的影片,这些表现的方法,我们称为蒙太奇。比如说《歌诗达游轮号》这部毕业设计中,两位老人在游历途中表现出的伉俪情深如图2,与年轻人的奢华生活如图3形成对比。这个影片极力表现歌诗达邮轮设备的奢华,人性的服务管理,以及游客在船上的各种生活状态的体现,各种人物性格表现的一览无遗。

图2

图3

7

2.2精确剪辑人物动作的协调性

精确剪辑人物动作的协调性, 是表现电影表演的节奏的重要方面,一般通过动作和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只有通过人物的动作才能赋予人物形象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所以演员需要积极的,有目的,进行表演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演员的通过努力来表演节奏,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通过剪辑人员精确剪辑人物动作的协调性。剪辑师有机地将导演拍成的许多镜头进行处理和组接,首先要保持基本的连贯流畅,在此基础上采用对比、衬托、悬念等技巧进行有机组合。以下图4-6运用分剪插接和有节奏地重复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歌诗达游轮号人们的活动,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运动,通过分剪、挖剪、拼剪的方法,对素材进行组织与拼接,进一步加强影片的戏剧效果。但是要注意对镜头的剪接要对素材作细致的分析。在设计任务动作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的连贯与变化,充分考虑剧情发展,有秩序的有条理地突出视觉变化及画面节奏变化。

图4

图5

8

图6

实现人物动作的协调性,还表现在人物的动作的快慢,强弱上,有着不同的视觉节奏,人物动作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以及画面的合理组接,都能产生巨大的视觉影片效果。

2.3时空因素的处理

时空因素的处理主要是时空的转换,就是在时间的消逝中展示空间的变化,在空间的变化中展示时间的流逝。

时间的变化可是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歌诗达游轮号》从白天的场景切换到夜间的景色,也可以是人物进行对话活动的时间,还可以是观众的感受时间。空间的变化,可以是屏幕空间,这是是实在的镜头画面的实际空间,也可以是人物的活动空间,如在歌诗达游轮号上一个个画面的转换,像酒席上的尽情畅饮,活动室的大力玩耍等等。也可以通过声音和联想的影视空间。《歌诗达游轮号》声音的剪辑就可以很好体现这一点,前面是比较清亮悠扬的欢快的音乐,继而到了后面是稍带沉重的抒情略带忧伤的音乐,最后是图7游轮声和海浪声急促的收场,这些声音的转场,音乐配合画面,细腻的刻画了人物情感,用声音很好很合理的体现了节奏,更符合主题与特定的情景画面。总之,合理地对音乐,音效,进行剪辑处理,强化影片节奏。

9

图7

2.4利用画面造型中景别的切换

画面造型中景别的切换,主要的效果就是形成对比变化。在影视作品中各种类型的景别也是创造影视节奏的重要因素,比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根据影片的内容,主题,风格,合理采用这些景别切换和拍摄角度,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感觉,营造视觉节奏。

近景主要是近景的特写,主要是注重人物表现和形体动作。一般影视片中的短镜头表示了剧情的发展,短镜头一般是加快节奏,特别是在音乐欢快的节奏下表现

的尤为明显。那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近景特写的画面组接,图8-9表现人们欢快的娱乐活动,表现人们喜悦的神情和笑容。

图8

10

图9

还有中景,中景比较有叙事性,表现人物之间的平和的交流和动作,在影片制作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景别形式。因为是中景,画面空间的节奏较弱,因此需要恰当地主要通过光线、色彩、虚实、明暗等关系突出被摄物。

全景可以是远景,全景,展示大环境,大氛围,形成空间感,表现和烘托环境为主,人物仅是衬托作用和点缀之意。远景往往给人带来开阔、豁朗开朗的感觉,当远镜头出现的时候,影视的节奏也是表现较为放松的,一般是出现在影片的开始,一个大场景就可以将画面中的事物以及简单的外在联系表现的一览无遗和清楚透彻,这给后面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或者做好铺垫。比如:在《歌诗达游轮号》的

开头出现城市的鸟瞰图,宽阔的大海,给我们呈现一幅美丽的壮观的都市风貌,还有下图10从俯角角度拍摄酒场的总体效果,主要是全景拍摄,还有图11是远景拍摄。

图10

11

图11

摄影角度的有序的变化也能丰富影片节奏,角度的不同,可以增加空间艺术感和形成视觉节奏。

摄影角度,从纵向来说,有平角、仰角、;横向来说有正面、侧面、斜面。多种角度,规范观众的心理感受与视觉注意力,增加真实性和独创性艺术美感。

2.5 镜头转换技巧的应用

影片节奏的重要剪辑手段有很多,其中镜头转换技巧是重要的一个手段。剪辑

技巧像淡入淡出,如图,在《歌诗达游轮号》中表现夜生活时,采用灯光的淡入淡出,忽隐忽现来体现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

图12

《歌诗达游轮号》中在拍摄白天人们的活动时,镜头转换形成视觉节奏和画面

空间层次节奏,增加空间艺术感和表现力。

12

图13

根据结构和风格的不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这些技巧都应用到《歌诗达游轮号》,营造一种奢华糜烂的生活方式。还有下图14在《歌诗达游轮号》中采用分屏来表现不同的人物状态,另外,图15以人物动作为剪辑点,以跳切的方式淡入淡出的效果连接画面,带来不同的节奏美感。

图14

13

图15

2.6 镜头长短的控制

镜头画面的长短,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节奏,长镜头说明了影片为了突出或者表现某事物或者突出某个主题,较快的镜头可能只是为了给观众一种紧张的快速的视觉刺激或反映,因此可以控制镜头的长短和速度来表现事物和情节的发展。

在《歌诗达游轮号》作品中,如何决定每个镜头的尺寸长短,也需要对镜头次序做结构上的调整,开头采用了快镜头快节奏表示都市的风貌,如图16,继而镜头转换定位到白色的巨大威武的歌诗达游轮号,图17,慢慢地慢节奏表现《歌诗达游轮号》的主题被摄物,最为直接,最为具体形成影片的表现主题。

图16

图17

14

2.7 声音的剪辑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影视片的节奏。声音在影视作品中一般就是音乐,音乐是一种很能表达情感和内心的声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丰富细腻的听觉感受, 所以它也是影响影视片节奏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声音的剪辑也就一个节奏的集合体,音乐的剪辑的成功也是电影成功的一部分。因为通常情况下,影视作品中,只要背景音乐一出现,我们就会立马感受剧情的发展,感受到到影片的节奏感。翻山倒海,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可以带入到战斗中,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壮观,继而转向平缓的节奏,那么我们就感受到战争结束,胜利的一方取得到了战果,开始欢呼庆祝。这声音的剪辑和切合转换,就可以附和着剧情的发展,渲染气氛和氛围。

声音的剪辑,在紧张节奏中,音乐需要处理的完整、有条理,节奏的加快不能导致音乐杂乱无章和轰乱作响。在欢快的节奏中,音乐需要处理的清亮悠扬,不能太急躁,这样可以使得影片的内容更加显得优美且富有韵律。比如在《歌诗达游轮号》作品中,开始时整个影片的节奏是欢快的,影片显示的是歌诗达游轮号附近的人们的生活风貌,美好的风光,美丽的海水,还有活跃的人们,伴随着清亮的生动的背景音乐,表示了人类美好的一面。继而音乐一转,代替的是抒情的悠扬的略带悲伤的背景音乐,画面然后出现一堆情深携手一生的伉俪在路上慢慢的前行,他们并肩前进,她们双手是紧握的,不论身旁出现的风景,他们毅然不顾地往前走。仍然是这个富有深情的音乐,画面由出现了歌诗达游轮号里的人们,她们笑着,跳着,说着,但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这个和前一个画面却产生了不同的情愫,似乎让人有所沉思和顿悟。最后随着歌诗达游轮号的汽笛声,出现歌诗达游轮号, 影片在海水的波浪声中结束, 变得意味深长。这样的声音处理剪辑表现了那轮歌诗达游轮号的孤独、沉闷的感觉,也为整个影视片奠定了节奏基调。

在声音的剪辑过程中, 需要注意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促进,音乐和画面处理不适当,影片的内容就会显得不协调。所以影视是一门综合的视觉艺术,应利用声音的恰当剪辑来表现节奏,这样来完善整个影视片的节奏韵律。 2.8影视片中的结构形式

影视片的结构形式也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片的节奏。影片的结构形式是指影片的的一个构成和元素之间的组织形式,它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镜

15

头组辑的节奏,影视片的内部关系,镜头的顺序、数量以及长短等等。若影片的结构出现变化,影片的演员不变,剧情不变,整个节奏也一定是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的。结构形式和节奏在某种意义上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节奏可以在影视片情节的结构上体现,而结构的各个环节也影响着节奏的表达。所以什么样的结构就会对应什么样的节奏。一定程度上,影视片结构决定着影视片的节奏。但是节奏相同,并不说明结构相同,它们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我们需要处理好结构与节奏的关系,流畅、合理的节奏,可以促进影视片的结构的合理和严谨。影视片结构形式的处理,都直接影响影视片节奏的变化。所以处理好影视作品的结构形式,那么借相当于在处理节奏的问题上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任务。在《歌诗达游轮号》作品中,结构形式还是比较简单和明了的,主要就是通过歌诗达游轮号内部的和外部的人和景物的刻画摄影和表现,形成对比与照应,还有采用一些长镜头和短镜头,按照主体对内容进行组织排序和剪辑, 把握影片的总体节奏,再局部优化局部节奏,总的完美地、流畅地、高质量地把握作品的总体节奏。

第三章剪辑意识的运用

3.1剪辑意识在脚本的运用

3.1.1剪辑意识有利于镜头素材的编辑处理

影视中的剪辑意识,是指导演有拍摄的总体思想和构思。有了剪辑意识,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强烈的敏锐的画面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意识等等剪辑意识应当是每一个从事影片编辑的人所具备的,具备剪辑意识,有利于剪辑者用更少的时间、更少的素材,体现更多的内涵,表现更丰富的内容。若是没有剪辑意识,所收集的素材的内容多是镜头内容之间无联系, 与主题无关的镜头。这样素材杂乱无章,主题不统一,不利于编辑处理,剪辑意识有利于导演从选择影片素材入手,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拍摄技巧比如控制镜头的长短与变化,注意视觉效果与视听艺术的结合,拍摄符合影片的形式样式以及内容。

16

3.1.2剪辑意识有利于影片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具备剪辑意识的编辑者可以准确了解有利于表现主题的风格和技术,因为影片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可以是叙述式的,抒情式的,报告式的。那么这些形式的选择取决于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因此编辑者如果有剪辑意识就可以准确把握影片的发展和形成,在节奏, 有效控制, 有张有弛地形成的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创作作品。在构思整个故事情节的框架的时候,剪辑者需要了解和把握整个片子的节奏,规范局部的节奏安排使得符合在整体的节奏和风格。。

3.2剪辑意识在拍摄的运用

3.2.1剪辑意识有利于发现有意义的被摄体

具备剪辑意识的编辑者对自己的拍摄作品有一个大体的理解,那么在拍摄的过程中就会注意去捕捉与主题相关的,并且在拍摄过程中边思考边构思,产生丰富的灵感和创作思路。剪辑意识, 在内容上, 表现形式上和风格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画面的总体统一性,促进文字、效果及音乐的有机组合。这样可以抓住生动传神的细节, 巧妙、准确到地把握和表现影片的主题,有创意、有强度、有意境的表达影片风格的节奏。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淮安市广播电视工作 技术会议交流材料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涟水广播电视台邵薇薇 [摘要]:后期制作是节目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控制剪辑节奏、把握整体结构、镜头之间的组接上探讨后期剪辑的几个技巧以及后期剪辑时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其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性质。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就是剪辑人员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体现剪辑人员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容、结构的把握。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人员在动手剪辑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把握住编导的意图以及追求的效果,根据节目的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 二、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

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 后期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三、镜头之间的组接 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必须遵守一些根本的规律和法则:“遵循画面的基本组接逻辑”、“动接动"、“静接静"是画面剪接规律” “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一系列的运动中转换镜头。“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 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 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

实用剪辑手段分析

剪辑手段 剪辑的各种处理方法及其规律。电影的剪辑手段,主要是为了保证人物刻画的鲜明性、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时间空间关系的合理性、节奏处理的准确性。常见的剪辑手段有以下几种:1.为了调整时间空间关系,或延伸时间扩大空间,加重戏剧渲染和调整节奏,采用分剪多用、反复插接和移植借用的手法;2.画面中间挖格省略法和画面拼接延长法;3.声带的删挖、串改移位法;4.利用动作衔接镜头和利用动作错觉转换镜头法;5.为了取得情绪外延的回味或突兀的震惊效果,采用镜头长度的特殊处理;6.利用短镜头的反复跳切增强剧情节奏感,和利用静态的短镜头跳切造成动势感;7.利用特殊的“剪辑留格”(指动作和镜头运动后的停顿格数所造成的稳定瞬间)起到电影语法上的标点符号的作用;8.运用隐、显、化、划、叠印等附加的光学技巧或专用的特殊技巧作为场面、段落间的过渡; 9. 戏剧段落的移位调整和增删10.对音乐、语言(对白、旁白、独白、内心独白、解说)的剪辑和自然音响的配置。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可使用不同的剪辑手段。

剪辑 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是由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由全景镜头直接跳切到特写镜头的组接形式。两极镜头的组接能使剧情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在静中变动,产生特殊艺术效果。影片运用这种组接形式给予观众的直感极其强烈。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阶梯式镜头剪辑 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在同一方位上,对同一人物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逐步跳切的画面组接,或反过来从特写依次跳切到全景的画面组接。这种手法只有在特定场景中,为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强调造型的对比,渲染气氛,加.强节奏,才能运用。 变格剪辑

浅析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浅析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论文关键词: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论文摘要: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 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 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 Edwin S. 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 S. 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 Great Train 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 结论: 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

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

第七章 剪辑与影视节奏的掌握

第七章剪辑与影视节奏的掌握 节奏,在影视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掌握、应在影视片的节奏,是影视创作尤其是影视剪辑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掌握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意义 大千世界,变幻无穷,运动不止,隐含着或显现着各式各样的节奏。大自然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的交替,海水抄袭的涨落,植物生长,动物的奔驰等等),社会活动的开展(如劳动、运动、工作、战斗等等)人物感情的波动(如心理、生理、情绪、感情),都各有其独特的节奏。影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因此,影视片的节奏正是自然的、社会的、人们生活的节奏的体现。也就是说,影视节奏来源于生活,它是生命律动、万物运动的一种客观反映。 但是影视节奏又不是对于真实生活中的节奏简单的重复、因袭和照搬,而是经过带有影视特性的艺术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影视的重要艺术元素,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从而更为有力的、更有层次的、更有深度的视线生活的节奏韵律。影视节奏融会社会生活节奏、人物活动节奏(包括心理节奏、情绪节奏、动作节奏、语言节奏)、自然节奏为一体,将节奏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之上。 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它的节奏自然有视觉节奏(主要由画面形象的变化所构成)和听觉节奏(主要由声音层次的差异所构成)而组成。影视节奏是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影视作为时空艺术,它的节奏及贯穿于实践的过程之中,又渗透与空间的形态转换之际。从美学和艺术的创作角度来看,硬是节奏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层次性的、韵律性的运动过程,运动形态,运动节律;同时,应是节奏又是一种独特的带有韵律美的艺术感觉,是一种能够影响、引导、控制、激发观众注意力的情感冲击波。节奏贯穿于影视创作的全过程,贯穿于一部影视片的始终。没有镜头内外的各种运动,就没有节奏可言。不同的运动状态,产生不同的节奏。影视节奏是各种影视艺术元素运动的有机统一的产物。 必须指出的是,节奏并不等同于速度。实际上,节奏是对于各种运动状态的协调、控制、变异、改造和韵律化的结果。换句话说,节奏是对于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统一体的综合艺术魅力的感受、体悟和共鸣。节奏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节奏既是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心灵上的意蕴,又是具体的存在与情节中镜头中的律动。节奏使人们能够实际感觉到的韵律。节奏直接诉诸于人的感情、情绪、心理。于是,就产生节奏感。节奏感是一种美感,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美的升华。 由于社会观和文艺观的历史局限和惯性作用,影视节奏居有其强烈的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环境中,人们总是习惯于欣赏某种类型某种韵味的节奏的影视片。现在,社会生活高速运转,社会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反映在影视片中,普遍的加快了节奏。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不愿观看那些节奏缓慢的影视片。一些倒是节奏缓慢的技巧、手法被不少影视创作这个之不用。一个高强度快速度的节奏的影视时代来临了。这是一种潮流,一种趋势。当然也不能千篇一律,走向极端。 以形式而言,影视节奏又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而形成的节奏。即情节节奏和内心节奏,它往往以喜剧动作、场面调度、人物内心活动来显示,外部节奏,是指画面主体及镜头本身的运动所形成的节奏。它往往以主体动作、镜头运动、蒙太奇形式来显示。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的基础动因和表现依据。内部节奏左右着外部节奏的变化;同时外部节奏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内部节奏的演变。在一般情况下,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各种视听表现手段所构成的外部运动节奏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而内部节奏,尤其是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的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内心节奏却往往为人

纪录片电影的剪辑节奏

纪录片剪辑的节奏 教你如何把握纪录片电影的剪辑节奏 在电影制作技术日趋数字化的潮流中,电脑和新媒体技术制作给电影带来的是全新的语境和讲述方式。 影视纪录片,是以生活的原生态为记录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种媒介样式。它记录的不仅是生活本身的客观真实,同时也蕴涵着更为丰富的人类理想和追求。 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家曾说过:“电影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物质和思想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又来源于剪辑的因素。”的确,剪辑创作在纪录影片视听表现力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部影片的原始素材,经过剪辑师认真、细致的剪辑后,会使影片主题突出、内容清晰、节奏张弛有度,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电影后期剪辑,即把一系列镜头组合起来的技巧,称为“剪辑技巧”,又称“电影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剪辑,产生影片的节奏,调整观众抑制与兴奋的观影心理,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什么节奏?即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节奏变化为艺术美之灵魂。影片的节奏,即为影片结构、镜头长度的处理等元素所构成的一种节律。 关于这一点,从新影原来出品的纪录影片中便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每一个时期影片所使用镜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电影镜头都是规定长度,全景7尺、中景5尺、近景3尺、特写2尺,一组画面的组接顺序也基本是全、中、近、特这样一个递进关系。这恰恰符合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做一切事情都很规矩,事事都有众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思维概括能力的增强,对影片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剪辑的速度也不得不加快了。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影片的节奏剪辑。例如《周恩来外交风云》,虽然是1998年做的,但其表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时代背景处于一个国际动荡的年代。 选题的本身就决定了这部影片的庞大。它所具有的多线索、多层次、多视点以及它大跨度的时空交错都决定了影片的节奏。 节奏是自然界万物呼吸的脉率,人的呼吸也是随情绪和动作快慢有区别,该紧则紧,该弛则弛,需要长出一口气时,半口气的时间是违反生理规律的。 影视就是通过镜头把生活片断拆开来,再组合在一起。所以说影视片的节奏处理是和人的心率活动频率有直接关系。 那么构成镜头组接节奏的因素,除了镜头的长度及连接技巧以外,主要还是这些连接在一起的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和人的呼吸是一样的,一段急促的呼吸之后,需要常出一口气;一组景别角度大跳跃的短镜头组接完成后就要接一个长镜头。 在剪辑影片节奏中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内部节奏,也叫心理节奏。 剪辑出一部好的影片,创作人员的心理基础很重要。剪辑一部影片的节奏与人的心理规律息息相关。 例如;知觉的感受、记忆的再现、丰富的联想、逻辑的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在认识的过程中,心理上又会产生情感和情绪。那么编辑影视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人员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在折射自己的心理活动。 这一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节奏是有共性的。例如;音乐的旋律是按节拍分2拍、3拍、4拍几小节。我们剪辑影片叙事中使用的镜头及镜头的长度和剪辑点跟音乐的节拍是一样的。

影视种类剪辑手法

第一节影视片的种类及不同的剪辑手法由于题材、内容、体裁、样式不同,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不同,影视片的形态、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一般而言,电影艺术分为故事片、电视电影片、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科教片、纪录片、译制片八大类片种,外加预告片的制作。 电视艺术则分为电视剧片、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专题片、科教片、纪录片、栏目片、译制片,广告片等十大类片种,外加电视剧片花的制作。可以看出,歌舞片、戏曲片、美术片、纪录片、科教片、译制片.电影和电视都有此类片种,制作、剪辑手段自然是如出一辙;而故事片和电视剧片、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电影预告片和电视剧片花在制作、剪辑方面也极为相近;此外,电影和电视都有译制片,其制作、剪辑的要求基本相同。因此,在论述各类片种的剪辑特点和要领时,谈到科教片、歌舞片、美术片、戏曲片、译制片.影视并称;谈到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片、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电影预告片和电视剧片花,则影视分别讲谈。 各类片种还可细分,如电影故事片还可分为正剧片、喜剧片、惊险片、打斗片等,电影纪录片还可分为新闻纪录片、文献纪录片、艺术纪录片等,电影美术片还可分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电视剧片还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电视剧片等,电视专题片还可分为新闻、历史、科学、少儿、文化、旅游专题片等,电视栏目片还可分为专门、综合、特别栏目片等。这种分类,使各片种的特点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各片种在性质、内容上的差异也就更为明显。对

于各片种在剪辑上的要求必须予以注意,加以探讨,求得各不相同而又各对其路的剪辑方案。 由于片种不同,内容相异,各具特色,自然要求影视剪辑、编辑对多片种的编剪,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切忌用一个模式处理。影视片的编剪者,应该事先认真研究各个片种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根据性质决定影视片的结构方式,根据任务选择影视片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影视片,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这里强调的是针对性,就是要灵活运用独特的、适合的蒙太奇技巧,促使影视片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统一,使不同片种的影视片达到其应有的、独具的艺术效果。 充分运用蒙太奇剪辑技巧,在这里,不仅是指“剪”,而且也包含着“编”。电视创作中,除电视剧设有责任编辑外,其他片种的剪辑亦多称为编辑,本身负有“编”的任务。尤其是在电影纪录片、科教片和电视专题片、栏目片、广告片等片种的创作过程中,剪辑在“编”的方面任务更重。 作为影视剪辑人员.在掌握剪辑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掌握各类影视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领,熟练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剪辑手法,去完成不同种类的影视片的剪辑任务。

影视艺术作品后期剪辑中的创新应用

影视艺术作品后期剪辑中的创新应用 视频后期剪辑是影视艺术制作的关键部分, 其诞生于1902年, 在众多电影热衷者的共同努力之下, 第一部带有视频剪辑的电影《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出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视频后期剪辑的技术和方法日趋成熟, 但是在影视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剪辑手段也难以再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创新与发展是视频后期剪辑的最终归宿, 文章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 视频后期剪辑创新性研究的意义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自媒体的推广, 信息传播更加的方便, 视频影音作品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廉, 各种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越来越简单, 人人都可以成为剪辑。但是在欣赏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影视艺术作品时, 人们可能会发现单纯的内容与画面上的加强并不能完美的展现作品的内涵, 简单的视频剪辑也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影视作品的内容显得单一无趣, 难以吸引受众注意。因此, 对视频后期剪辑创新性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必要, 其能够更好的丰富视频的内容结构, 使得作品更有深度, 传递更多的情感和信息, 能够给观影者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2 视频后期剪辑的创新研究 影视艺术作品的后期剪辑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作品本身的质量和深度, 因此通过富有创意的剪辑技巧提高作品的表达效果, 吸引观众的眼球, 也成为越来越多视频在剪辑中的追求。文章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罗列几种比较新颖而且剪辑效果好的视频后期家剪辑技巧。 2.1 反差与对比 在影视作品中要想更好的突出某一片段的氛围或者是人物特点等, 如果只是简单的运用旁白或者是背景音乐, 往往是难以真正达到应有效果, 无法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以借助反差对比性的剪辑理念对视频进行两极化剪辑, 也就是对视频片段进行两种风格的剪辑。比如, 在向观众表达恐怖的感受, 突出恐怖氛围时, 就可以尝试将整个片段分成两个部分, 两部分可以穿插进行, 如一部分内容为阳光美好的氛围, 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恐怖低沉的气氛, 通过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画面不断交互切换带来的强烈反差对相应的情感或者是内容等进行衬托, 达到期望目标。

各栏目剪辑手法教学内容

MTV剪辑:彻头彻尾的“MTV”风格 "MTV"风格”是最常被用来形容剪辑的词语之一。虽然对这一术语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实际上指的是用许多快切画面和着音乐节奏来剪辑的一种方式。通常“MTV风格”很吸引年轻人,因为让他们看到有些东西是那么“酷”。在认识到自己频道的品牌形象后,MTV在宣传片"ALbert和Nancy”中,运用"MTV风格”。大量快切画面随着摄影机位的移动和音乐节奏一一亮相,最终Nancy的演唱打动了观众。如果用两位年轻歌手来取代ALbert和 Nancy,宣传片将平淡无奇,但是通过这些年长歌手看似闲散、不经意的表演,宣传片诠释出了MTV特有的风格,也变得非常幽默。 看不见的剪辑:与故事融为一体 看完真实生活中的恐怖,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恐怖电影。天映电影频道用动画新闻的方式为8月将播出的韩国恐怖电影做宣传。宣传片将电影中的可十白镜头和轻松的卡通天气预报形式做了巧妙的结合,制作出非常有创意又充满趣味的宣传片。宣传片中,两种风格的鲜明对比非常独特,而剪辑师不得不考虑怎样将宣传片从可爱的画面切换到恐怖场景。通过把恐怖场景放到卡通电视屏幕上来表现的方法,恐怖故事仿佛离观众的真实生活远了一些,从而让观众感觉更安全。 时机的选择:把握好节奏 BBC ONE的宣传片《罗马圆形大剧场:罗马死亡竞技》也用到了“旁观”这一策略。一场交通事故使两个男人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司机大声吵骂,路人纷纷围观,此时画面突然转向了古罗马的死亡竞技场。起初的争吵过程用了慢动作来表现,两个男人的形象也比真实生活中要更高大。当他们向对方大声咆哮,观众驻足围观时,叮当的金属音效和观众的欢呼声相配,音效和画面的结合似乎很古怪,这时一根鞭子转换时空,观众在瞬间已置身于古罗马的公开竞技场。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引发的争斗竟被链接到古罗马的死亡之役,如果观众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就看节目吧。当画面切换到竞技场时,导演开始用真实手法来表现,没有慢动作,没有低机位镜头,观众现在和格斗者处于同一视角,从观看者变为了参与者。 交叉剪辑:同时讲述两个故事

打造影视作品的快节奏

77 打造影视作品的快节奏 孔德刚 (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 要:以影视节目制作流程为线索,结合优秀影视作品,分别从影视剧作、场面调度、后期编辑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打造影视作品的快节奏,最后指出几点注意事项:影视作品整体节奏与观众心理节奏的协调统一;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的协调统一;画面节奏与声音节奏的协调统一;避免删减关键场景和镜头。 关键词:节奏;快节奏;蒙太奇;场面调度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77-03 收稿日期:2011-05-11 作者简介:孔德刚,男,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影视艺术研究。 文如看山不喜平,对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而言,节奏的变化同样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观众视听能力的提高,一些影视作品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在1930~1960年间,大多数好莱坞故事片大体包含300~700个镜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影片的镜头数达到了1500个以上。紧接着出现了镜头数达2000~3000个的影片。”[1]虽然并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使用快节奏,但是从世界影视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如何制造较快的视听节奏,已经成为许多创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影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为线索,结合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影视剧作中的快节奏 (一)文学剧本阶段 如果从宏观上谈一部影视作品的节奏,必然会涉及到作品的基本构思与剧作结构。对于戏剧性较强的剧本,要制造较快的节奏,无疑要从剧情上下功夫。 首先,应尽量删减与主题或核心事件关系不大的剧情,避免拖沓庸长,作品中的每一场戏力求短小精悍。例如,大多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往往比较简洁明快,情节紧凑,丝丝入扣,让观众始终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之中,从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剧们在幕后的辛苦付出和对剧情的精益求精。再如香港地区的电影,20世纪邵氏兄弟出品的武侠片大多属于此种类型,影片开头往往通过几组镜头和旁白,简明扼要的交代出时间、地点及主要角色,很快引领观众进入剧情的发展阶段,结尾部分更是干净利落,反面人物被杀死,甚至还没有倒地,“剧终”两字就出现了。 另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制造激烈的矛盾与冲突:生与死的考验、追逐与对抗、多重矛盾的交织……这样做不仅增强了戏剧性和观赏性,同时也使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加快了影片的心理节奏。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影片,往往通过上述手法加强影片的戏剧性,进而通过把握观众的观影心理,打造影片紧张激烈、扣人心悬的节奏。 此外,还应注意对比与反衬,在一系列的快节奏中穿插一些较慢的节奏,从而为后面的快节奏做铺垫。最后,为避免平铺直叙,加快作品的内部节奏,有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非常规的叙事结构,如:《机遇之歌》与《劳拉快跑》中的三段式结构、《杀死比尔》的无序结构、《记忆碎片》的颠倒性结构、《撞车》的网状叙事结构等。对于非戏剧性的剧本,如果需要制造快节奏,除了从剧情上下功夫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写好分镜头剧本。 (二)分镜头剧本阶段 相对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考虑更多的是镜头、镜头间的关系、视听语言等一系列的微观问题。在这一阶段,要创设较快的节奏,首先要尽量删减不必要的镜头,有时甚至可以考虑跳剪、越轴等手法。前苏联的电影,镜头应用一般紧扣主题和人物性格,不太讲求地理蒙太奇和轴线等问题。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影片开头由村庄和驻地的全景一下跳至一个士兵的近景,较之于传统的景别渐变式的镜头组接,更加精炼,也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应用于叙事和人物性格塑造。其次,要制造快节奏,在分镜头剧本阶段应综合考虑场面调度、蒙太奇、配音配乐等具体的制作问题,详情参见以下面内容。 二、场面调度中的快节奏 (一)拍摄对象的调度 要制造快节奏,往往需要拍摄对象的快速运动变化。拍摄对象包括演员、道具、环境等。演员的运动一般包括人或其他生物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惊险片、歌舞片、喜剧片中的快节奏往往表现为演员的闪、展、腾、挪和较为夸张的面部表情,如:《暴力街区》和《企业战士》中的“跑酷”、《叶问》和《霍元甲》中的“功夫”、《七对佳偶》和《红磨坊》中的“舞酷”等。道具的运动最典型的就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动变化,如:《正午》中的马、《关山飞渡》中的马车、《生死时速》中的公共汽车、《职业特工队》中的火车、《真实的谎言》中的战斗机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道

最新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

视频编辑几种场面转换的方法与技巧分析

视频编辑几种场面转换的方法与技巧 一部完整的电视作品由多个情节的段落所组成,而每一个情节的段落则由若干个蒙太奇镜头段落(或称蒙太奇句子)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一个或若干个镜头组成。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为了使电视片内容的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另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前者也叫技巧转场,后者又叫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的方法 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电视片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由于电子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特技转换的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淡出与淡入 淡出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直至黑场,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第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淡出与淡入画面的长度,一般各为2秒,但实际编辑时,应根据电视片的情节、情绪、节奏的要求来决定。有些影片中淡出与淡入之间还有一段黑场,给人一种间歇感,适用于自然段落的转换。 2.扫换 扫换也称划像,可分为划出与划入。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画面进、出荧屏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划像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转换时。 3.叠化

叠化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在电视编辑中,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像、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四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4.翻页 翻页是指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现在由于三维特技效果的发展,翻页已不再是某一单纯的模式。 5.停帧 前一段落结尾画面的最后一帧作停帧处理,使人产生视觉的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6.运用空镜头 运用空镜头转场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特别是早一些的电影中,当某一位英雄人物壮烈牺牲之后,经常接转苍松翠柏、高山大海等空镜头,主要是为了让观众在情绪发展到高潮之后能够回味作品的情节和意境。空镜头画面转场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除以上常见的转场方法,技巧转场还有正负像互换、焦点虚实变化等其它一些方式。 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段内容的,主要适用于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镜头之间的转换。与情节段落转换时强调的心理的隔断性不同,无技巧转换强调的是视觉的连续性。并不是任何两个镜头之间都可应用无技巧转场方法,运用无技巧转场方法需要注意寻找合理的转换因素和适当的造型因素。无技巧转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影视剪辑规律与技巧汇总

影视剪辑规律汇总(超经典) 一、运动状态的一致性 在有些镜头中的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组接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二、形状的相似性 形状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它引发的思维活动是异常活跃的。这段影片就是利用形状的相似性组接的。画面上先是一些食物以竖线条的形式撒落下来,接着是一瓶酒、一听易拉罐、一位皇家卫兵笔直地站立着、一栋细长的尖顶房子等。这些画面之间除了形状的相似,没有任何其他意义上的联系。这些形状相似的内容连续组接,使人感到贴切、自然、生动。这种思考不是单纯的线性思维,而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选择大千世界中形状相似的物件积累叠加,共同强化一种形状,用形状来表意,用形状来抒情,用形状传达视觉的美感。 三、静态镜头的组接 组接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组接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四、声音的相似性 在满囤儿辛苦思考画面的同时,请注意声音的运用,比如:当小船与前方掩映着河面的树杈相撞的一瞬间,我们听到了枝杈被撞击的断裂声和大树被放倒时树干的断裂声。 这段例子的组接利用了两种声音的相似性,自然和谐地从一个镜头转接到另一个镜头,从游客们乘坐游船游览两岸风光的段落过渡到砍伐树木、生产木材的段落。而最妙之处在于树杈被撞断并不是从画面上看到的,而是观众听到树杈断裂声后借助于联想完成的。画面显现的是从游船上拍摄的主观镜头,小船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从岸边伸展到河面的树杈横在前方,而且越来越近,从镜头前我们预感到,就要撞上树杈了,接着听到了树杈的断裂声。五、用主观镜头组接 这两个镜头是按照主观镜头的逻辑关系组接的。什么是主观镜头呢?镜头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视点和所思所想的镜头,被称作主观镜头。这段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戏剧演出的现场,一组镜头表现了戏剧演出的实况,舞台演出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演员撩开幕布往外看,后一个镜头就是阴云密布、雷声隆隆的天空,后一个镜头好象是演员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前后镜头构成了主观镜头的逻辑关系。 六、设法使一组镜头富于变化 这是一组人物骑车爬坡的镜头。画面内容都是雨中的骑车人,而且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编辑在选择镜头时,努力突出画面的个性特征,尽量使画面富于变化。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雨衣形成色彩的跳跃,通过采用不同的景别而形成远近的差异,通过选择不同的人数而增加画面的变化,使这组镜头的组接显得流畅而富于变化。 七、如何通过画面组接形成快节奏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剪辑(Film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下面为大家了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影视剪辑的主要作用。 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一气呵成;二 是使影片段落、脉络清晰,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从影视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剪辑大致分为初剪、复剪、精剪、综合剪四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剪辑人员运用剪辑手段对影视片的总节奏进行最后的加工,使全片节奏最后定型,在营造最佳节奏以影视语言为基础,以各种蒙太奇形式为手段,对影视片的内部节奏、主要是外部节奏进行艺术处理,成为全片总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

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这样说过:剪辑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二、影片剪辑技巧原则: 1、静态镜头的剪辑 剪辑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剪辑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2、运动状态的剪辑 剪辑时,运动状态的剪辑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视镜头中,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剪辑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电影、电视、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3、用主观镜头剪辑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①有画面附加技巧剪辑与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 ②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 一、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的某种技巧处理,如:淡入、淡出、化出、化入、划出、划入、帘出、帘入、叠印、定格和多画面,等等。 ·相对于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人们称之为传统剪辑手法,简称为传统手法,日本人称为“古典法”。 ·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1、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 影视片镜头从全黑中渐渐现出画面,好比舞台上的灯光自黑暗中渐渐明亮起来一样(即开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的开端,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开始。 电影中淡入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入的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秒。 2、隐(又称渐隐,渐暗,淡出):

影视片镜头中画面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成全黑,好比舞台上的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即闭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秒。 “淡出”和“淡入”在影视片中应用率很高,一般情况下连在一起运用,犹如戏剧舞台上的幕落与幕起一样。以实现段落分割和转场的创作意图。 前一个镜头“淡出”,下一个镜头“切入”,即先慢后快,可以起到加强节奏的作用。 前一个镜头“切出”,下一个镜头“淡入”,即先快后慢,可以起到舒缓节奏的作用。 3、化(又称溶化、溶变): 影视片在前一个镜头尾“渐隐”中,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入,直至上一个镜头画面完全消失,下一个镜头画面完全出现,前后两个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溶变”的状态来实现的,这种画面附加技巧称之为“化”。 它在同一场戏和同一段落中,或不同场景和不同时空中分隔时间与空间。 适用于比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论剪辑技巧在影视中的运用

大 众 文 艺 大182 摘要:剪辑在影视片中的地位非常关键。剪辑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到一部影视片的成败。因此,在剪辑过程中正确运用剪辑技巧是塑造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必备条件。本文从统一剪辑风格、协调剪辑节奏和灵活运用剪辑手法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这三个技巧在影视中的运用。 关键词:剪辑技巧;影视;风格;节奏 剪辑,即根据分镜头拍摄的画面和收录的声音为基础,结合剧本内容,全面把握导演的总体创作意图与特殊要求,从而进行蒙太奇形象的再塑造,对全片的画面、节奏进行调整、增删、修饰,使剧本的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最终形成一部风格统一、节奏协调的影视片。剪辑由剪接发展演变而来,历经了手工操作、机器操作和电脑操作三个阶段,已经发展为一门理论和实践高度成熟的艺术,推动着影视界向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迅猛发展。剪辑在影视片的地位非常关键。剪辑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到一部影视片的成败。因此,在剪辑过程中正确运用剪辑技巧是塑造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必备条件。 一、统一剪辑风格 剪辑风格,“就是后期编辑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后期编辑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1】很多片子可能会给观众一种前后不协调的感觉,就是因为前期拍摄或者后期剪辑没有统一风格。影视剪辑风格的统一主要是指节目内容、结构的同步协调。“同步指的是与观众的观赏习惯、视觉需求、感官刺激、情节欲望基本相一致。”【2】观赏的过程也就是观众的视觉、听觉享受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 在影视剪辑中,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他必须首先读透剧本,把握编导的创作特点与目的,与导演形成一种心灵互通,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其次,剪辑技术人员应根据剧本的内容、题材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选择剪辑手段,形成统一的剪辑风格,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例如,观众反映良好的电视剧《黎明之前》。这部作品堪称谍战剧的集大成之作,也就是因为剪辑人员把握住了谍战剧的风格,始终贯穿着一种紧张气氛,并且伴随着快速的叙事特点。通常,连续剧或是电影的叙事可分为四个部分:开端、过程、高潮和结尾。但是谍战剧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按照常理叙述,而是跳着走,有的甚至一开始就引发命案,扣人心弦。《黎明之前》就是以中共地下联络员秦佑天和钱宇的死亡开始。在接下来的几组镜头中,剪辑人员衔接地相当到位,第一组是军情八局局长谭忠恕带着齐佩林去秦佑天死亡的亚新酒店勘察现场;第二组是一个手臂手枪伤的人在镜子前处理自己的伤口;第三组是谭忠恕拿着一份被毁大半的口供与齐佩林一起分析秦佑天和钱宇的死因,并最终得到结论,秦佑天是因为能指认藏在八局的卧底而死,而钱宇却是为了保护这个人而死。这三组镜头采取了中间镂空的处理方式,看似不是很连贯却已经表达很清楚,让观众猜测到在第三组镜头中涉及到的卧底可能就是第二组镜头中那个手臂受枪伤的人。而事实证明,这个猜测是正确的。如果说采用连贯的动作,把每个细节联系到一起,展现到观众面前就会显得啰嗦,也就失去了谍战剧的吸引力。 二、协调剪辑节奏 节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感情和情绪,因而有着增强影视片的艺术感染力的功能。它将影视的各种艺术元素的运动形态有序地组织起来,有力地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刻画人物,烘托情感,营造意境。“因此,节奏在提高影视片的艺术档次、文化品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奏掌握的准确或失误,关系着一部影视片的成败。节奏的准确、流畅、鲜明,是一 部成功的影视片的标志之一。节奏在影视艺术和影视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3】 一部影视作品是分成了许多场景,许多人物的,并且是在不同时间拍摄的。某个场景应该呈现什么节奏,某个画面应该占有多长时间,某个人物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情绪,仅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准确把握全剧的整体节奏,才能确保之后的每一场戏,每一个画面,能够被准确,完美地节奏处理。“把握住总的节奏是前提和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段落的节奏的完美;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理想。”【4】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编辑应该首先按照节目脚本将应该保留的内容编辑到一起。同时,也不能将一些脚本外的现场出现的精彩之处删减掉。要在保持脚本基本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节目中的精彩之处保留,并保持节目的流畅,注意控制节目的节奏。”【5】总的说来,“编辑要遵循这一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6】 节奏的最高境界,是在帮助情节发展中利用它的控制能力,意外地制造出带有攻击性的形态组合体,就是我们认为平时根本不可能有关联的叙事体,它们产生关联了。比如时空因素的进入,可以因为相似性而产生节奏,进而产生美感,这种处理既参与影片的叙事,更冲击着观众的心理。例如影片《天下无贼》中几场动作戏被舞蹈化就是这样的例子。“比如黎叔的手下,小叶与胖子两人动手打起来,这段戏共51个镜头,到黎叔说:‘你们俩心里还有没有我?!’两人动作停下,共18秒。原素材是11个镜头。”【7】这场戏的剪辑出发点,不是简单地表现打斗,而是增加了一份优雅的美感,把镜头速度与正向运动和反向运动相结合;小叶脸的动作在镜头之间快速变化。51个镜头在18秒的时间里产生物理视像怪异效果,却因为舞蹈化的美感,不仅削去了暴力,而且使观众赏心悦目。 节奏只有在非常复杂的时空关系中,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潜能,当然这时它的非线性整合的难度也加大,如果处理得流畅,会有增强美感的效果。在实际的操作中,节奏是不可设计的,即便设计也只是个大概,且没有生命。事实上,节奏是生命体,它在流动影像中生活,必须在剪辑台上应和着影片内容、人物心理、影像构成、音乐律动,综合考虑,并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其韵律,然后找到剪辑的节奏点。 三、灵活运用剪辑手法 (一)画面的处理 “画面的直接形象通过巧妙结合可以产生联想性、含蓄性的意指作用,使之产生出引伸意义和相关意义来。【8】”正确使用画面处理方法就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示出画面想要表达的引申意义。常见的几种画面处理方法有:分剪多用法,反复插接法,移植借用法,挖格省略法,拼接延长法等。例如影片《盗梦空间》,强调把梦境与现实的镜头有机组接,从而表达出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人类意识的影响。剪辑师希望利用各种画面处理方法,力图用最真实的画面表现出梦境中的世界,把许多现实的、梦境的、或者梦境中现实的片段成功组接,达到亦真亦假的效果。而另外一些影视作品则是通过画面的连续性来表达故事情节的,例如李少红导演的作品《橘子红了》。 (二)镜头的组接 “镜头的连接方法各式各样,种类繁多,一般分为有附加 论剪辑技巧在影视中的运用 余弋 (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 美国俄勒冈州) 影视与传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