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节奏

剪辑节奏
剪辑节奏

什么节奏?即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节奏变化为艺术美之灵魂。影片的节奏,即为影片结构、镜头长度的处理等元素所构成的一种节律。关于这一点,从新影原来出品的纪录影片中便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每一个时期影片所使用镜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电影镜头都是规定长度,全景7尺、中景5尺、近景3尺、特写2尺,一组画面的组接顺序也基本是全、中、近、特这样一个递进关系。这恰恰符合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做一切事情都很规矩,事事都有众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思维概括能力的增强,对影片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剪辑的速度也不得不加快了。

节奏是自然界万物呼吸的脉率,人的呼吸也是随情绪和动作快慢有区别,该紧则紧,该弛则弛,需要长出一口气时,半口气的时间是违反生理规律的。影视就是通过镜头把生活片断拆开来,再组合在一起。所以说影视片的节奏处理是和人的心率活动频率有直接关系。那么构成镜头组接节奏的因素,除了镜头的长度及连接技巧以外,主要还是这些连接在一起的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和人的呼吸是一样的,一段急促的呼吸之后,需要常出一口气;一组景别角度大跳跃的短镜头组接完成后就要接一个长镜头。

在剪辑影片节奏中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内部节奏,也叫心理节奏。剪辑出一部好的影片,创作人员的心理基础很重要。剪辑一部影片的节奏与人的心理规律息息相关。例如;知觉的感受、记忆的再现、丰富的联想、逻辑的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在认识的过程中,心理上又会产生情感和情绪。那么编辑影视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人员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在折射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一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节奏是有共性的。例如;音乐的旋律是按节拍分2拍、3拍、4拍几小节。我们剪辑影片叙事中使用的镜头及镜头的长度和剪辑点跟音乐的节拍是一样的。现在非线剪辑选择剪辑点是看得见,摸得着,非常方便。而传统电影画面剪辑是通过手摇四连套片机摇出来的,完全靠心理节奏感觉的。音乐通过音乐编辑剪辑,音画合成之后节奏点要能够吻合,这便是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节奏的共性。

外部节奏。镜头组接的节奏,是受制于影片的内容和结构的。因为内容和结构是影片的整体节奏,而镜头组接只是局部节奏。也就是说在依据整个节目内容和结构处理节奏的前提下,还要结合具体内容考虑外部节奏。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淮安市广播电视工作 技术会议交流材料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涟水广播电视台邵薇薇 [摘要]:后期制作是节目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控制剪辑节奏、把握整体结构、镜头之间的组接上探讨后期剪辑的几个技巧以及后期剪辑时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其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性质。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就是剪辑人员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体现剪辑人员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容、结构的把握。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人员在动手剪辑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把握住编导的意图以及追求的效果,根据节目的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 二、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

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 后期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三、镜头之间的组接 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必须遵守一些根本的规律和法则:“遵循画面的基本组接逻辑”、“动接动"、“静接静"是画面剪接规律” “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一系列的运动中转换镜头。“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 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 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

实用剪辑手段分析

剪辑手段 剪辑的各种处理方法及其规律。电影的剪辑手段,主要是为了保证人物刻画的鲜明性、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时间空间关系的合理性、节奏处理的准确性。常见的剪辑手段有以下几种:1.为了调整时间空间关系,或延伸时间扩大空间,加重戏剧渲染和调整节奏,采用分剪多用、反复插接和移植借用的手法;2.画面中间挖格省略法和画面拼接延长法;3.声带的删挖、串改移位法;4.利用动作衔接镜头和利用动作错觉转换镜头法;5.为了取得情绪外延的回味或突兀的震惊效果,采用镜头长度的特殊处理;6.利用短镜头的反复跳切增强剧情节奏感,和利用静态的短镜头跳切造成动势感;7.利用特殊的“剪辑留格”(指动作和镜头运动后的停顿格数所造成的稳定瞬间)起到电影语法上的标点符号的作用;8.运用隐、显、化、划、叠印等附加的光学技巧或专用的特殊技巧作为场面、段落间的过渡; 9. 戏剧段落的移位调整和增删10.对音乐、语言(对白、旁白、独白、内心独白、解说)的剪辑和自然音响的配置。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可使用不同的剪辑手段。

剪辑 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是由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由全景镜头直接跳切到特写镜头的组接形式。两极镜头的组接能使剧情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在静中变动,产生特殊艺术效果。影片运用这种组接形式给予观众的直感极其强烈。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阶梯式镜头剪辑 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在同一方位上,对同一人物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逐步跳切的画面组接,或反过来从特写依次跳切到全景的画面组接。这种手法只有在特定场景中,为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强调造型的对比,渲染气氛,加.强节奏,才能运用。 变格剪辑

第七章 剪辑与影视节奏的掌握

第七章剪辑与影视节奏的掌握 节奏,在影视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掌握、应在影视片的节奏,是影视创作尤其是影视剪辑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掌握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意义 大千世界,变幻无穷,运动不止,隐含着或显现着各式各样的节奏。大自然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的交替,海水抄袭的涨落,植物生长,动物的奔驰等等),社会活动的开展(如劳动、运动、工作、战斗等等)人物感情的波动(如心理、生理、情绪、感情),都各有其独特的节奏。影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因此,影视片的节奏正是自然的、社会的、人们生活的节奏的体现。也就是说,影视节奏来源于生活,它是生命律动、万物运动的一种客观反映。 但是影视节奏又不是对于真实生活中的节奏简单的重复、因袭和照搬,而是经过带有影视特性的艺术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影视的重要艺术元素,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从而更为有力的、更有层次的、更有深度的视线生活的节奏韵律。影视节奏融会社会生活节奏、人物活动节奏(包括心理节奏、情绪节奏、动作节奏、语言节奏)、自然节奏为一体,将节奏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之上。 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它的节奏自然有视觉节奏(主要由画面形象的变化所构成)和听觉节奏(主要由声音层次的差异所构成)而组成。影视节奏是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影视作为时空艺术,它的节奏及贯穿于实践的过程之中,又渗透与空间的形态转换之际。从美学和艺术的创作角度来看,硬是节奏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层次性的、韵律性的运动过程,运动形态,运动节律;同时,应是节奏又是一种独特的带有韵律美的艺术感觉,是一种能够影响、引导、控制、激发观众注意力的情感冲击波。节奏贯穿于影视创作的全过程,贯穿于一部影视片的始终。没有镜头内外的各种运动,就没有节奏可言。不同的运动状态,产生不同的节奏。影视节奏是各种影视艺术元素运动的有机统一的产物。 必须指出的是,节奏并不等同于速度。实际上,节奏是对于各种运动状态的协调、控制、变异、改造和韵律化的结果。换句话说,节奏是对于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统一体的综合艺术魅力的感受、体悟和共鸣。节奏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节奏既是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心灵上的意蕴,又是具体的存在与情节中镜头中的律动。节奏使人们能够实际感觉到的韵律。节奏直接诉诸于人的感情、情绪、心理。于是,就产生节奏感。节奏感是一种美感,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美的升华。 由于社会观和文艺观的历史局限和惯性作用,影视节奏居有其强烈的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环境中,人们总是习惯于欣赏某种类型某种韵味的节奏的影视片。现在,社会生活高速运转,社会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反映在影视片中,普遍的加快了节奏。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不愿观看那些节奏缓慢的影视片。一些倒是节奏缓慢的技巧、手法被不少影视创作这个之不用。一个高强度快速度的节奏的影视时代来临了。这是一种潮流,一种趋势。当然也不能千篇一律,走向极端。 以形式而言,影视节奏又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而形成的节奏。即情节节奏和内心节奏,它往往以喜剧动作、场面调度、人物内心活动来显示,外部节奏,是指画面主体及镜头本身的运动所形成的节奏。它往往以主体动作、镜头运动、蒙太奇形式来显示。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的基础动因和表现依据。内部节奏左右着外部节奏的变化;同时外部节奏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内部节奏的演变。在一般情况下,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各种视听表现手段所构成的外部运动节奏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而内部节奏,尤其是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的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内心节奏却往往为人

纪录片电影的剪辑节奏

纪录片剪辑的节奏 教你如何把握纪录片电影的剪辑节奏 在电影制作技术日趋数字化的潮流中,电脑和新媒体技术制作给电影带来的是全新的语境和讲述方式。 影视纪录片,是以生活的原生态为记录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种媒介样式。它记录的不仅是生活本身的客观真实,同时也蕴涵着更为丰富的人类理想和追求。 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家曾说过:“电影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物质和思想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又来源于剪辑的因素。”的确,剪辑创作在纪录影片视听表现力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部影片的原始素材,经过剪辑师认真、细致的剪辑后,会使影片主题突出、内容清晰、节奏张弛有度,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电影后期剪辑,即把一系列镜头组合起来的技巧,称为“剪辑技巧”,又称“电影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剪辑,产生影片的节奏,调整观众抑制与兴奋的观影心理,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什么节奏?即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节奏变化为艺术美之灵魂。影片的节奏,即为影片结构、镜头长度的处理等元素所构成的一种节律。 关于这一点,从新影原来出品的纪录影片中便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每一个时期影片所使用镜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电影镜头都是规定长度,全景7尺、中景5尺、近景3尺、特写2尺,一组画面的组接顺序也基本是全、中、近、特这样一个递进关系。这恰恰符合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做一切事情都很规矩,事事都有众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思维概括能力的增强,对影片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剪辑的速度也不得不加快了。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影片的节奏剪辑。例如《周恩来外交风云》,虽然是1998年做的,但其表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时代背景处于一个国际动荡的年代。 选题的本身就决定了这部影片的庞大。它所具有的多线索、多层次、多视点以及它大跨度的时空交错都决定了影片的节奏。 节奏是自然界万物呼吸的脉率,人的呼吸也是随情绪和动作快慢有区别,该紧则紧,该弛则弛,需要长出一口气时,半口气的时间是违反生理规律的。 影视就是通过镜头把生活片断拆开来,再组合在一起。所以说影视片的节奏处理是和人的心率活动频率有直接关系。 那么构成镜头组接节奏的因素,除了镜头的长度及连接技巧以外,主要还是这些连接在一起的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和人的呼吸是一样的,一段急促的呼吸之后,需要常出一口气;一组景别角度大跳跃的短镜头组接完成后就要接一个长镜头。 在剪辑影片节奏中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内部节奏,也叫心理节奏。 剪辑出一部好的影片,创作人员的心理基础很重要。剪辑一部影片的节奏与人的心理规律息息相关。 例如;知觉的感受、记忆的再现、丰富的联想、逻辑的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在认识的过程中,心理上又会产生情感和情绪。那么编辑影视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人员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在折射自己的心理活动。 这一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节奏是有共性的。例如;音乐的旋律是按节拍分2拍、3拍、4拍几小节。我们剪辑影片叙事中使用的镜头及镜头的长度和剪辑点跟音乐的节拍是一样的。

影视艺术作品后期剪辑中的创新应用

影视艺术作品后期剪辑中的创新应用 视频后期剪辑是影视艺术制作的关键部分, 其诞生于1902年, 在众多电影热衷者的共同努力之下, 第一部带有视频剪辑的电影《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出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视频后期剪辑的技术和方法日趋成熟, 但是在影视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剪辑手段也难以再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创新与发展是视频后期剪辑的最终归宿, 文章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 视频后期剪辑创新性研究的意义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自媒体的推广, 信息传播更加的方便, 视频影音作品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廉, 各种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越来越简单, 人人都可以成为剪辑。但是在欣赏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影视艺术作品时, 人们可能会发现单纯的内容与画面上的加强并不能完美的展现作品的内涵, 简单的视频剪辑也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影视作品的内容显得单一无趣, 难以吸引受众注意。因此, 对视频后期剪辑创新性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必要, 其能够更好的丰富视频的内容结构, 使得作品更有深度, 传递更多的情感和信息, 能够给观影者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2 视频后期剪辑的创新研究 影视艺术作品的后期剪辑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作品本身的质量和深度, 因此通过富有创意的剪辑技巧提高作品的表达效果, 吸引观众的眼球, 也成为越来越多视频在剪辑中的追求。文章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罗列几种比较新颖而且剪辑效果好的视频后期家剪辑技巧。 2.1 反差与对比 在影视作品中要想更好的突出某一片段的氛围或者是人物特点等, 如果只是简单的运用旁白或者是背景音乐, 往往是难以真正达到应有效果, 无法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以借助反差对比性的剪辑理念对视频进行两极化剪辑, 也就是对视频片段进行两种风格的剪辑。比如, 在向观众表达恐怖的感受, 突出恐怖氛围时, 就可以尝试将整个片段分成两个部分, 两部分可以穿插进行, 如一部分内容为阳光美好的氛围, 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恐怖低沉的气氛, 通过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画面不断交互切换带来的强烈反差对相应的情感或者是内容等进行衬托, 达到期望目标。

各栏目剪辑手法教学内容

MTV剪辑:彻头彻尾的“MTV”风格 "MTV"风格”是最常被用来形容剪辑的词语之一。虽然对这一术语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实际上指的是用许多快切画面和着音乐节奏来剪辑的一种方式。通常“MTV风格”很吸引年轻人,因为让他们看到有些东西是那么“酷”。在认识到自己频道的品牌形象后,MTV在宣传片"ALbert和Nancy”中,运用"MTV风格”。大量快切画面随着摄影机位的移动和音乐节奏一一亮相,最终Nancy的演唱打动了观众。如果用两位年轻歌手来取代ALbert和 Nancy,宣传片将平淡无奇,但是通过这些年长歌手看似闲散、不经意的表演,宣传片诠释出了MTV特有的风格,也变得非常幽默。 看不见的剪辑:与故事融为一体 看完真实生活中的恐怖,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恐怖电影。天映电影频道用动画新闻的方式为8月将播出的韩国恐怖电影做宣传。宣传片将电影中的可十白镜头和轻松的卡通天气预报形式做了巧妙的结合,制作出非常有创意又充满趣味的宣传片。宣传片中,两种风格的鲜明对比非常独特,而剪辑师不得不考虑怎样将宣传片从可爱的画面切换到恐怖场景。通过把恐怖场景放到卡通电视屏幕上来表现的方法,恐怖故事仿佛离观众的真实生活远了一些,从而让观众感觉更安全。 时机的选择:把握好节奏 BBC ONE的宣传片《罗马圆形大剧场:罗马死亡竞技》也用到了“旁观”这一策略。一场交通事故使两个男人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司机大声吵骂,路人纷纷围观,此时画面突然转向了古罗马的死亡竞技场。起初的争吵过程用了慢动作来表现,两个男人的形象也比真实生活中要更高大。当他们向对方大声咆哮,观众驻足围观时,叮当的金属音效和观众的欢呼声相配,音效和画面的结合似乎很古怪,这时一根鞭子转换时空,观众在瞬间已置身于古罗马的公开竞技场。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引发的争斗竟被链接到古罗马的死亡之役,如果观众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就看节目吧。当画面切换到竞技场时,导演开始用真实手法来表现,没有慢动作,没有低机位镜头,观众现在和格斗者处于同一视角,从观看者变为了参与者。 交叉剪辑:同时讲述两个故事

打造影视作品的快节奏

77 打造影视作品的快节奏 孔德刚 (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 要:以影视节目制作流程为线索,结合优秀影视作品,分别从影视剧作、场面调度、后期编辑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打造影视作品的快节奏,最后指出几点注意事项:影视作品整体节奏与观众心理节奏的协调统一;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的协调统一;画面节奏与声音节奏的协调统一;避免删减关键场景和镜头。 关键词:节奏;快节奏;蒙太奇;场面调度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77-03 收稿日期:2011-05-11 作者简介:孔德刚,男,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影视艺术研究。 文如看山不喜平,对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而言,节奏的变化同样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观众视听能力的提高,一些影视作品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在1930~1960年间,大多数好莱坞故事片大体包含300~700个镜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影片的镜头数达到了1500个以上。紧接着出现了镜头数达2000~3000个的影片。”[1]虽然并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使用快节奏,但是从世界影视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如何制造较快的视听节奏,已经成为许多创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影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为线索,结合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影视剧作中的快节奏 (一)文学剧本阶段 如果从宏观上谈一部影视作品的节奏,必然会涉及到作品的基本构思与剧作结构。对于戏剧性较强的剧本,要制造较快的节奏,无疑要从剧情上下功夫。 首先,应尽量删减与主题或核心事件关系不大的剧情,避免拖沓庸长,作品中的每一场戏力求短小精悍。例如,大多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往往比较简洁明快,情节紧凑,丝丝入扣,让观众始终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之中,从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剧们在幕后的辛苦付出和对剧情的精益求精。再如香港地区的电影,20世纪邵氏兄弟出品的武侠片大多属于此种类型,影片开头往往通过几组镜头和旁白,简明扼要的交代出时间、地点及主要角色,很快引领观众进入剧情的发展阶段,结尾部分更是干净利落,反面人物被杀死,甚至还没有倒地,“剧终”两字就出现了。 另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制造激烈的矛盾与冲突:生与死的考验、追逐与对抗、多重矛盾的交织……这样做不仅增强了戏剧性和观赏性,同时也使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加快了影片的心理节奏。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影片,往往通过上述手法加强影片的戏剧性,进而通过把握观众的观影心理,打造影片紧张激烈、扣人心悬的节奏。 此外,还应注意对比与反衬,在一系列的快节奏中穿插一些较慢的节奏,从而为后面的快节奏做铺垫。最后,为避免平铺直叙,加快作品的内部节奏,有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非常规的叙事结构,如:《机遇之歌》与《劳拉快跑》中的三段式结构、《杀死比尔》的无序结构、《记忆碎片》的颠倒性结构、《撞车》的网状叙事结构等。对于非戏剧性的剧本,如果需要制造快节奏,除了从剧情上下功夫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写好分镜头剧本。 (二)分镜头剧本阶段 相对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考虑更多的是镜头、镜头间的关系、视听语言等一系列的微观问题。在这一阶段,要创设较快的节奏,首先要尽量删减不必要的镜头,有时甚至可以考虑跳剪、越轴等手法。前苏联的电影,镜头应用一般紧扣主题和人物性格,不太讲求地理蒙太奇和轴线等问题。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影片开头由村庄和驻地的全景一下跳至一个士兵的近景,较之于传统的景别渐变式的镜头组接,更加精炼,也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应用于叙事和人物性格塑造。其次,要制造快节奏,在分镜头剧本阶段应综合考虑场面调度、蒙太奇、配音配乐等具体的制作问题,详情参见以下面内容。 二、场面调度中的快节奏 (一)拍摄对象的调度 要制造快节奏,往往需要拍摄对象的快速运动变化。拍摄对象包括演员、道具、环境等。演员的运动一般包括人或其他生物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惊险片、歌舞片、喜剧片中的快节奏往往表现为演员的闪、展、腾、挪和较为夸张的面部表情,如:《暴力街区》和《企业战士》中的“跑酷”、《叶问》和《霍元甲》中的“功夫”、《七对佳偶》和《红磨坊》中的“舞酷”等。道具的运动最典型的就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动变化,如:《正午》中的马、《关山飞渡》中的马车、《生死时速》中的公共汽车、《职业特工队》中的火车、《真实的谎言》中的战斗机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道

视频编辑几种场面转换的方法与技巧分析

视频编辑几种场面转换的方法与技巧 一部完整的电视作品由多个情节的段落所组成,而每一个情节的段落则由若干个蒙太奇镜头段落(或称蒙太奇句子)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一个或若干个镜头组成。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为了使电视片内容的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另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前者也叫技巧转场,后者又叫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的方法 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电视片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由于电子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特技转换的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淡出与淡入 淡出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直至黑场,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第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淡出与淡入画面的长度,一般各为2秒,但实际编辑时,应根据电视片的情节、情绪、节奏的要求来决定。有些影片中淡出与淡入之间还有一段黑场,给人一种间歇感,适用于自然段落的转换。 2.扫换 扫换也称划像,可分为划出与划入。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画面进、出荧屏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划像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转换时。 3.叠化

叠化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在电视编辑中,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像、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四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4.翻页 翻页是指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现在由于三维特技效果的发展,翻页已不再是某一单纯的模式。 5.停帧 前一段落结尾画面的最后一帧作停帧处理,使人产生视觉的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6.运用空镜头 运用空镜头转场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特别是早一些的电影中,当某一位英雄人物壮烈牺牲之后,经常接转苍松翠柏、高山大海等空镜头,主要是为了让观众在情绪发展到高潮之后能够回味作品的情节和意境。空镜头画面转场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除以上常见的转场方法,技巧转场还有正负像互换、焦点虚实变化等其它一些方式。 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段内容的,主要适用于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镜头之间的转换。与情节段落转换时强调的心理的隔断性不同,无技巧转换强调的是视觉的连续性。并不是任何两个镜头之间都可应用无技巧转场方法,运用无技巧转场方法需要注意寻找合理的转换因素和适当的造型因素。无技巧转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①有画面附加技巧剪辑与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 ②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 一、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的某种技巧处理,如:淡入、淡出、化出、化入、划出、划入、帘出、帘入、叠印、定格和多画面,等等。 ·相对于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人们称之为传统剪辑手法,简称为传统手法,日本人称为“古典法”。 ·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1、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 影视片镜头从全黑中渐渐现出画面,好比舞台上的灯光自黑暗中渐渐明亮起来一样(即开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的开端,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开始。 电影中淡入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入的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秒。 2、隐(又称渐隐,渐暗,淡出):

影视片镜头中画面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成全黑,好比舞台上的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即闭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秒。 “淡出”和“淡入”在影视片中应用率很高,一般情况下连在一起运用,犹如戏剧舞台上的幕落与幕起一样。以实现段落分割和转场的创作意图。 前一个镜头“淡出”,下一个镜头“切入”,即先慢后快,可以起到加强节奏的作用。 前一个镜头“切出”,下一个镜头“淡入”,即先快后慢,可以起到舒缓节奏的作用。 3、化(又称溶化、溶变): 影视片在前一个镜头尾“渐隐”中,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入,直至上一个镜头画面完全消失,下一个镜头画面完全出现,前后两个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溶变”的状态来实现的,这种画面附加技巧称之为“化”。 它在同一场戏和同一段落中,或不同场景和不同时空中分隔时间与空间。 适用于比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精选范文)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 《8090》为湖南卫视推出的中国第一档聚焦青少年成长情感故事的节目,从2010年开始,每周一晚20:30在湖南卫视上档,它以80后为主人公,以80后的视角讲述情感故事、直面情感困惑、分析情感走向、解决情感矛盾。现代社会,80、90后已经是社会的主体人群,他们几乎可以代表社会的各个层面,80后的他们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家庭、教育等话题不可缺少;90后的他们正在高校求学阶段,也有一部分正要踏入社会面临生存问题。他们的情感故事包含了家庭、教育、两性情 感等等话题。 《8090》是一档典型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参与人员有两位主持人,曹颖、陈正飞;委托人,一位或者两位(80后或者90后);来自影视界、心理界等等各方面的专家、嘉宾若干名。节目是由演播室室内部分以及外采小片构成,这样的节目构成方式是时下大多谈话类节目所采用的方式。探究《8090》的剪辑风格具有普遍性意义。 节目内容由演播室内部录制以及演播室外部采访拍摄构成,因此在剪辑风格上也有着两种鲜明的风格。在演播室内部,剪辑风格以稳定为主,取景规范,节奏稳定;外采小片的剪辑风格则偏向纪实,有人的走动而造成的晃动镜头,景别以及稳定性的要求降低,这样不稳定的剪辑风格虽然使观众在观看时略感不适(相较于演播室中恒定的机位、稳定的运动),但是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以及观众的参与感,缩短了与电视机前观众的距离。 谈话节目中,剪辑点的选择,往往由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

镜头长度的选择一般来说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短一些g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镜头的长短不仅关系到镜头情感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整部片子的节奏。访谈类节目的节奏,则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 作为谈话类节目的主要构成部分——演播室内的谈话,控制着整个节目的情节以及节奏。谈话的节奏,大概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主持人对现场谈话节奏的控制。耐心的引导,适时的插话或者转移话题,每一个话题所占的时间以及对话题讨论的深入程度,这些都由主持人来把握。第二,是后期编导对于谈话内容的取舍。主持人现场有一个节奏,后期编导心中也有一个节奏,当两个节奏不能重合(大部分都无法重合)时,需要编导对谈话内容进行取舍。 而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剪辑师总的说来要遵循节目整体的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剪辑(Film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下面为大家了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影视剪辑的主要作用。 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一气呵成;二 是使影片段落、脉络清晰,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从影视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剪辑大致分为初剪、复剪、精剪、综合剪四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剪辑人员运用剪辑手段对影视片的总节奏进行最后的加工,使全片节奏最后定型,在营造最佳节奏以影视语言为基础,以各种蒙太奇形式为手段,对影视片的内部节奏、主要是外部节奏进行艺术处理,成为全片总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

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这样说过:剪辑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二、影片剪辑技巧原则: 1、静态镜头的剪辑 剪辑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剪辑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2、运动状态的剪辑 剪辑时,运动状态的剪辑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视镜头中,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剪辑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电影、电视、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3、用主观镜头剪辑

影视剪辑规律汇总(超经典)

影视剪辑规律汇总(超经典) 一、运动状态的一致性 在有些镜头中的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 组接这组镜头时, 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 方向的变化。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 也没 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二、形状的相似性 形状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十分敏感的, 它引发的思维活动是异常活跃的。 这段影片就 是利用形状的相似性组接的。 画面上先是一些食物以竖线条的形式撒落下来, 接着是一瓶酒、 一听易拉罐、 一位皇家卫兵笔直地站立着、 一栋细长的尖顶房子等。 这些画面之间除了形状 的相似, 没有任何其他意义上的联系。 这些形状相似的内容连续组接, 使人感到贴切、 自然、 生动。 这种思考不是单纯的线性思维, 而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 选择大千世界中形 状相似的物件积累叠加, 共同强化一种形状, 用形状来表意, 用形状来抒情,用形状传达视

觉的美感。 三、静态镜头的组接 组接静态镜头时, 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 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 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 采用这种方法组接的镜头, 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 由于画面中的主 体是静态的,所以, 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 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 面朝左, 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 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 第四个镜头中 的主体就应面朝右。 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 如果方向完全一致, 剪接 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 如果方向完全相反, 又会有跳轴的感觉。 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 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四、声音的相似性 在满囤儿辛苦思考画面的同时, 请注意声音的运用, 比如: 当小船与前方掩映着河面的 树杈相撞的一瞬间,我们听到了枝杈被撞击的断裂声和大树被放倒时树干的断裂声。这段例子的组接利用了两种声音的相似性,自然和谐地从一个镜头转接到另一个镜头,

剪辑新人必须知道的-------剪辑点解读

剪辑新人必须知道的-------剪辑点 影视剪辑就节目内容上讲可分为游戏类剪辑、电视剧类剪辑、综艺类剪辑、谈话类剪辑以及专题类剪辑等等……但无论那一类剪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按照剪辑点来区分,主要有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两大类。剪辑点,视频剪辑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也就是在什么时候进行镜头的切换。我不能概括这么大的问题,但或许以下的文字可以对你的实际剪辑中会有帮助。一般来说,剪辑点分为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等! 大家在剪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表现一个动作的情况,因为这样会让镜头语言更多样一些。但是流畅的画面组接在剪辑的时候是有技巧的。视频剪辑中最常遇到的莫过于:起坐;起卧;拥抱;握手;脱帽;穿衣;抽烟;开关门窗;走路;跑步等等。影片中各个画面,通过合理组接,构成一个个完整的影片。对影视制作者而言,单个画面就像是文章的一个字符,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因此,影视制作必须要掌握好画面剪辑技巧,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因此对于影视制作者来说影片的剪辑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剪辑的过程中剪辑点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整个影片的风格、故事情节、观众情绪的带动!下面哈尔滨完美动力小编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剪辑点的选择及分类! 一、画面剪辑点:在影视制作种画面剪辑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剪辑点选择恰当,可以使全片人物动作连续,镜头转换自然流畅,画面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观众的视觉欣赏习惯。剪辑点选择不当,可能会使片中人物动作别扭,或表演重复,节奏拖沓,甚至使画面内容违背生活的逻辑,让观众感到费解。 二、情绪剪辑点:情绪剪辑利用"情绪剪辑点"最能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注重对人物情绪的夸张、渲染。例如:有一个访谈类的节目:以为老工人为了研究新兴的概念汽车,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制中,妻子不理解而离开了他,但他以常人所想象不到的艰难,终于研制成功,被人誉为"世界最快的汽车"。当主人公谈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他多么希望妻子能够理解他、支持他,回到他的身边……如果这时候就将画面切出,就不能完整地表现出"主人公"那种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处理时,开始用了一个全景镜头来交代现场的环境和气氛,然后随着主持人的问话不断深入,"主人公"的情绪也不断地变化,镜头也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直到眼泪夺眶而出,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方法就是把剪辑点选择在人物情绪抒发完成之后。这样剪辑就可以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增强了全片的感染力。 三、节奏剪辑点:节奏剪辑点使用一般是没有人物语言的镜头,它以事件发展的节奏线索为基础,根据内容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来灵活地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辑。镜头的长度取舍,是节奏剪辑的主要内容,镜头长短对画面效果的强弱都有很大的作用,也就是利用短镜头来创造一种节奏。例如,一档以游戏类节目为主的栏目,播出时间是90分钟,而每期录制时间为两小时三十分钟左右。

剪辑新人一定要知道的---剪辑节奏

剪辑新人一定要知道的---剪辑节奏 什么节奏?即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节奏变化为艺术美之灵魂。影片的节奏,即为影片结构、镜头长度的处理等元素所构成的一种节律。关于这一点,从新影原来出品的纪录影片中便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每一个时期影片所使用镜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电影镜头都是规定长度,全景7尺、中景5尺、近景3尺、特写2尺,一组画面的组接顺序也基本是全、中、近、特这样一个递进关系。这恰恰符合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做一切事情都很规矩,事事都有众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思维概括能力的增强,对影片节奏的要求越来越高,剪辑的速度也不得不加快了。 任何事物只要是发展着的,变化着的就会有节奏,比如大自然的变化(季节,气候,昼夜交替,潮涨潮落,植物生长,动物的奔驰等等),社会活动(劳动,工作,战斗等等),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等都有其各自的节奏。应是作为一门艺术也同样具有节奏,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当然影视的节奏不是简单的生活的复制,它是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是高于生活的。节奏就是带有规律,带有层次,带有韵律的变化过程。作为视听艺术他自然包括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影片的统一的节奏。这里要说明一点,节奏不是运动的速度,而是一种韵律。不同时期的影片节奏也是不同的,早期的影片由于社会,时代,人们思维,生活习惯的影响,节奏一般来说比较慢,现在社会生活步伐快了,人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所以现在影视片的节奏也普遍的加快了,人们也喜欢看快节奏的影片,当然节奏的快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 节奏是自然界万物呼吸的脉率,人的呼吸也是随情绪和动作快慢有区别,该紧则紧,该弛则弛,需要长出一口气时,半口气的时间是违反生理规律的。影视就是通过镜头把生活片断拆开来,再组合在一起。所以说影视片的节奏处理是和人的心率活动频率有直接关系。那么构成镜头组接节奏的因素,除了镜头的长度及连接技巧以外,主要还是这些连接在一起的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和人的呼吸是一样的,一段急促的呼吸之后,需要常出一口气;一组景别角度大跳跃的短镜头组接完成后就要接一个长镜头。 在电影制作技术日趋数字化的潮流中,电脑和新媒体技术制作给电影带来的是全新的语境和讲述方式。 影视纪录片,是以生活的原生态为记录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种媒介样式。它记录的不仅是生活本身的客观真实,同时也蕴涵着更为丰富的人类理想和追求。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影片的节奏剪辑。例如《周恩来外交风云》,虽然是1998年做的,但其表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时代背景处于一个国际动荡的年代。选题的本身就决定了这部影片的庞大。它所具有的多线索、多层次、多视点以及它大跨度的时空交错都决定了影片的节奏。 电影后期剪辑,即把一系列镜头组合起来的技巧,称为“剪辑技巧”,又称“电影蒙太奇”。通过镜头的剪辑,产生影片的节奏,调整观众抑制与兴奋的观影心理,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剪辑中的节奏,同样也要体现出节奏的更替与变化,但是在安排节奏变化曲线之前,首先应该确立整体的节奏基调,只有在统一的节奏基调中求变化,才能构建统一的作品风格。 影视剪辑中对节奏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摩西纳克所言,“最后确定影

论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

论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 ——以毕业设计《歌诗达游轮号》为例绪论: 随着影视技术和影视公司的迅速发展,影视剪辑中的节奏处理成为了影视剪辑创作的焦点和关键。恰当的处理节奏,掌握基本的处理手法,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影视剪辑的节奏处理主要在于景别间的切换处理、镜头处理运用、影片的情绪管理、剪辑的时空因素等等,为影视剪辑的节奏处理奠定理论基础。本文从剪辑节奏处理的特点出发,结合在影片剪辑节奏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影视节奏中的节奏处理。并分析在毕业设计中《歌诗达游轮号》剪辑的应用手法,讨论了影视剪辑中的剪辑意识的重要性和运用。提高自身对剪辑节奏的把握能力与控制能力,创作出更加具有艺术效果的影片。 1 目录 第一章节奏的概念与意 义 ..................................................................... .. (3) 1.1节 奏 ..................................................................... (3) 1.2影片的节 奏 ..................................................................... ............................................ 3 1.2.1叙事节 奏 ..................................................................... ............................................. 4 1.2.2 图像节 奏 .....................................................................

剪辑的节奏

剪辑的节奏 影片的运动,指画面内部的活动、移动,指外在时空的延续。而节奏则是从镜头的不同长度和幅度的连接中产生的。 镜头长度,包括实际长度加上镜头所表现的美学效应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时间的延续感。 为什么要把这个真实的银幕长度和观众的感觉长度相联系呢?因为这个节奏最终不是现实的长度。比如:人在着急等待的时候,时间越发显得慢;而人在轻松的时候,时间却在不经意间溜走了。这是人的心理在作用于节奏。 利用镜头组接形成的节奏,在一定意义上是被创作者拉长或缩短了的节奏,因而是创造的节奏,而这又是观众不易察觉的节奏。 “所谓电影的节奏并不意味着抓住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而是每个镜头的延续时间和由它所激起并满足了注意力运动的结合。这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时间节奏,而是一种注意力的节奏。 镜头的长度就是镜头的延续时间。这个长度是导演或剪辑师想要启发和作用于观众心理上的时间。换句话说,这个镜头长度的取舍原则应该看它是否满足了观众即刻的心理需求。 电影《任长霞》中警民联欢一场戏。这里再从节奏的角度论述。这个段落运用慢速、抽帧、定格等多种剪辑手段,力求有节奏、有层次地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收到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尤其是任长霞最后一个与百姓翩翩起舞的镜头,用抽帧的方式,相当于十个快速定格的效果,这个时间是被定格了的时间,是想把任长霞留给人民群众最后的微笑的瞬间定格为永恒。画面本身造型上反常规的衔接,所产生的跳跃的节奏,把欢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节奏终于在最后一个长长的定格中稳了下来。剧情由此转而向悲剧走去。(1:34:11) 影视剧中的剪辑节奏,就是通过剪辑的手法对影片的结构、镜头的处理(镜头长度和镜头顺序的安排等),使影片产生一种只属于这部电影的韵律与节拍。这个剪辑节奏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电影大师尤特凯维奇认为:“蒙太奇首先是一种节奏。”节奏确实是蒙太奇理论中最为复杂的元素之一。 一部影片的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所谓内部节奏指

影视剪辑技巧学习论文

剪辑基础论文 张臣 130000519 在学期的末尾我们学习了剪辑基础,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学到了很多东西。 剪辑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影视剪辑的主要作用: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一气呵成;二是使影片段落、脉络清晰,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从影视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剪辑大致分为初剪、复剪、精剪、综合剪四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剪辑人员运用剪辑手段

对影视片的总节奏进行最后的加工,使全片节奏最后定型,在营造最佳节奏以影视语言为基础,以各种蒙太奇形式为手段,对影视片的内部节奏、主要是外部节奏进行艺术处理,成为全片总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这样说过:剪辑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主要从影片剪辑时,以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阐述剪辑技巧,原则如下: 一、静态镜头的剪辑 剪辑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剪辑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二、运动状态的剪辑 剪辑时,运动状态的剪辑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视镜头中,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剪辑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电影、电视、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