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_数学_人教版_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正方形手帕、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剪刀

2、学具:四边形纸若干张、报告每4人一张、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这本书的面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我们用手来摸一摸,发现是平平的。

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平的)

2、出示长方形,这是___?(引答)

3、这块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这块橡皮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4、出示正方形,这是_____?(引答)

5、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上下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二、新课教学

(一)研究什么

你觉得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可以来研究他们的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大家想要研究的真是多,但是呢,今天我们暂时只先研究它们的边和角。还有的我们放到以后研究。(左右板书:边、角)

(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了你们许多纸,你能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吗?小朋友自己找,老师也来找,你们找到了拿在手里,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老师找到了把它帖在黑板上。

2、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对了!要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可以用什么方法呢?(数、量、折、比,量了以后把结果写在你手中的长方形上)

3、现在四人一组合作,用你需要的工具和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找书本帮忙。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指导)

4、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小朋友亲自动手观察,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小朋友汇报你们一组讨论的结果?

5、指名汇报:

(1)(指名说)第一个有几条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数)那小朋友帮我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拿张长方形纸演示)果然,长方形有4条边,所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2)(指名说)第二个边的特征。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这种具有相对关系的边,我们就叫它们是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大家一起说一遍: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教师板书方法:量)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果然,你量出来的数字可以说明对边相等的。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看。(教师演示量)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板书方法:折。)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小朋友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很有趣哦!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4)(指名说)第三个有几个角。提问:长方形有4个角,你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演示数)。果然,长方形有4个角。Verygood!

(5)(指名说)第四个角的特征。4个角都是直角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学生说,教师板书:比)好,我们来比一比(教师演示)。

6、我们的小朋友真是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我们一起说,语句说完整。(教师板书)

7、那长方形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叫什么,你们能分别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长,用英语怎么说呢?(教师出示英语卡片:length领读)宽,用英语怎么说呢?(教师出示卡片:width领读)你能用手指指出你长方形的长和宽吗?把长方形纸拿出来,我们一起指一指(教师拿出长方形纸和学生一起指长宽长宽,再幻灯演示长长宽宽)

8、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吗?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来认识正方形特征。老师这儿有一张正方形纸片,你们有没有?(没有,只有长方形纸片。教师把正方形纸贴上黑板。)谁会动手将一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2、学生演示。你的手儿真巧,老师告诉大家,他变的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为什么说它是正方形呢?正方形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还是分小组研究,先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纸照刚才那位小朋友的方法变成正方形,再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数,量,折,比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得出结果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教师巡视指导)

3、谁来汇报你们一组的结果?(幻灯出示)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你会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吗?怎么折?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

4、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边叫什么?(板书:边长)

5、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大家一起说。(教师板书)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2、我们来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指名说: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每条边都是一条什么?(线段)我们说,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4、说明: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判断: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为什么这句话是错的?

(4)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打开书本,翻到105、106页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

1、思考题:数出图中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2、练习二十三第4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共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月日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79页例题1。 80页例题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1、一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进一步认知长正方形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边形拼图,三角板,直尺,钉子板,装好各种图形的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呢?

2、现在我们就到运动场去,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认识的图形呢?(课件出示课本34页校园平面图。)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图形。

二、探究新知。

(1)下面的图形中,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印发,两人一份)

学生完成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师课件展示)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根据四边形特点,判断图形是否是四边形。(课件展示图形)(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长正方形特点)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明确分类标准。

你手中的四边形中,哪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

(2)、请同学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师课件展示)

同桌合作,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

三、方法应用。1.79的“做一做”

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认识中已提过)2.80页“做一做”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 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7273页)。 2、教材编写特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 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 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 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设计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基础上,考虑如下问题: (1)、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即学生现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知水平何在?因为,学生已接触并初步认识长、正方形。虽说第一次学习目标定位是辨认两种图形,关注整体把握。但现实学生已把握到什么程度?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边、角关系)了解多少?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环节安排中考虑要素之一。

7.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课程对这一领域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表象,这是进行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本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图形,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捕捉观察视角、掌握探究的方法、感悟图形的关系,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信息技术整合点】钉钉软件在线研讨,国庆期间利用钉钉会议对第二案进行研讨,实现技术支持的集体备课。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合点】能力点7“技术支持的学习交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经验,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只停停留在整体感知的层面,处于“直观辨认的水平”。本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图形,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捕捉观察视角、掌握探究的方法、感悟图形的关系,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结合以上思考,确定让学生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殊关系”是本课的重、难点,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等手段,突破本次教学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整合点】“问卷星”通过问卷星进行课前调查,结合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的程度,精准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合点】能力点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微课,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殊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并在操作、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微课回顾,梳理知识 谈话:请同学们观看微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的两种基本几何形状。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点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详细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长度相等且四个内角都为直角。正方形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对称性,可以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除了有对称性外,正方形还具有与其他几何形状相关的特点。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相乘来计算,公式为A = a ×a,其中A为面积,a为边长。正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边长的四倍来计算,公式为P = 4a,其中P为周长。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长方形与正方形相似,也是一种四边形,但它的对边长度相等且相邻的两个内角都为直角。长方形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长和宽,其中长指的是长方形的长边,宽指的是长方形的短边。不同于正方形的等边性质,长方形的两边长度可以不相等。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公式为A = l × w,其中A为面积,l为长,w为宽。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长和宽的两倍之和来计算,公式为P = 2(l + w),其中P为周长。 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首先,我们常常会见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像,如建筑物、道路和家具等。通过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图像的设计

和结构。其次,在测量物体和区域的面积时,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常用的形状。我们可以将不规则的物体或区域分割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块,并计算每个小块的面积,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整个物体或区域的面积。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房地产等领域。此外,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性质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和图案制作中,创造出美观和谐的视觉效果。 通过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不仅帮助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几何知识,也让我们对身边的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通过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同学们能够培养对几何学的兴趣,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数学课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点。通过了解它们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正方形和长方形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应用。相信通过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我们的数学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长方形较长的边叫做(),较短的边叫做(),它的周长等于()

2、正方形的四条边称为(),它的四条边(),周长等于()×() 3、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米,它的周长增加()米 4、用2个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或() 5、当长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它就成了()形。()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一块长方形菜地长7米,宽5米,如果长减少()米,它就会变成一块正方形地。 7、一张长方形纸正好可以裁成两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原来这张纸的周长是()。 8、用长15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9、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有什么关系。()

10、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10厘米,周长是()厘米。 11、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10厘米,周长是()分米。 12、长方形的周长是50cm,宽是6cm,长是()。 二、判断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3、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4、正方形的周长也可以用(边长+边长)×2来计算。() 5、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他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6、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 7、至少要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教材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

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介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介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备课必读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数室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测量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

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一方面,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图形的特征,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一些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探索并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一年级相比,本册要求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到了实质。第三层次,设计了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判断等多种

形式的练习活动,巩固图形的特征。 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探索,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教材让学生在经历了一般图形周长的探索过程之后,进一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首先,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周长的概念。教材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尺、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式。然后,通过让学生探索一般图形周长的求法,使学生经历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认识到周长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的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及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国旗是几边形吗? 2、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国旗是四边形 的。 圈出四边形。 用学生熟悉的国 旗的形状引入课 题,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圈出四边形的练 习比较简单,学 生对四边形还是 比较熟悉的。 讲授新课1、1、认识四边形。 2、观察自己圈出的四边形,小组讨论:四边形有什么 特点。 2、做一做。 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有4个 角。 有4条直的 边。 课本的表面、 桌椅的表面、 找出生活中的四 边形,感受数学

3、做一做。 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长方形,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出示正方形,认识正方形的边长。 小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5、做一做。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瓷砖面、鞋盒 的面都是四边 形的。 学生在点子图 上圈出任意四 边形。 长方形的对边 相等。 正方形的四条 边都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 形都有4个直 角。 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 学生动手画出四 边形,对所学知 识的巩固,培养 学生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动手 操作,找出长方 形与正方形是特 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知识点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85页例题4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3分钟) 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 2、你能分别指出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 3、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 方形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掌握它们的 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观察、操作、猜想等。 3.创设互相协作的研究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 快乐。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轻松。相反,这给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似懂非懂、

一知半解会使新知失去吸引力,教学也会更难组织和深入。因此,备课中需要思考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超越它们。在处理教学细节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1.如何让学生自己揭示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 2.如何安排验证,凸显教学智慧? 3.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新的题材,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4.如何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先让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生举手,然后让他们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接着,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让学生找到了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研究,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有了大体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学生对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例如,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

说清楚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同时,让学生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②号图形(直角梯形),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可以通过量或折的方式进行验证,每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同时,折两次也能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 4.让学生体会到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它的形状,它仍然是长方形。 5.介绍长方形的长和宽。 长方形是一种有两组不同长度的对边的图形,通常我们把长边的长度称为长,短边的长度称为宽。让学生指一指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说一说屏幕上长方形的长和宽。 接下来,我们来揭示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多次缩短长方形的长边,让学生体会长方形长和宽长度关系的变化。并由此想象,会不会变成一个特别的长方形?这个特别的长方形其实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已经具备感性的认识,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密切相关。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概念的宝贵资源。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才能有助于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要把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的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

7.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四边形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三部分主要教学如何运用四边形及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的学习。 学情分析 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一年级时,学生对于它的形状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做出初步的判断,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根据材料,自己画出或者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特征,缺乏系统性的理解。本单元的教学,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特征,也就是从表象抽象出特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特征,能准确的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2.能正确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学具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2.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 在新知的生长点上着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两种图形,不光能轻而易举地从一堆图形中把它们辨认出来,也能比较容易地观察并描述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剖析教材后会发现这不是一节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的课,它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起点和开始。怎样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蓄力量呢?本节课的教学应在新知生长点上着力。两位老师都能较好地找准学生的起点,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新知生长点。以下几点是做的比较好的: 一、找准起点,捕捉探究视角 长方形的各部分名称是一种规定: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两位老师处理的方式比较相似:在名称的教学上一带而过,然后变化长方形放置的位置(竖放、斜放),进一步认识长和宽。这样不仅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而且凸显本质特征,长和宽只和长度有关,与放置的位置无关。认识了长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后,把观察点逐渐聚焦在图形的“边”和“角”上。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观察视角的聚焦是后续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 二、多维验证,体验探究方法 学生以往对图形的认识,大多来自直观的观察和感受,真正从本质上探究图形的特征还是第一次。在猜想图形的特征之后如何验证,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体验,是探究其他图形的特征的“金钥匙”,也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这一环节两位老师都放慢脚步,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探究方法。采用小组合作验证特征,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 张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给你提供了材料,你可以用量一量,折一折或者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弄璋中心小学金喊糯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及思考的能力。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已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学生将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 分析教材,让长方形与正方形并驾齐驱。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引出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再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纸,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索二者的边和角的特征,沟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淡化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重点沟通它们的联系,在学生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应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A4纸 教学过程 (一)激一激

1.复习四边形, (1)课件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四边形 (2)说说四边形的特点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想一想 完成自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 自探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自探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 自探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 (三) 议一议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各条边的名称。 2、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质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不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藏着哪些秘密呢? 量一量,折一折(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或把长方形、正方形纸对折,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讲一讲 展示方案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各条边的名称。 展示方案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解析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解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正方形是表示面积单位的形状,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则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计算方法的基础。本单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三段教学如何运用四边形及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编排特点 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一方面,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图形的特征,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一些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探索并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一年级相比,本册要求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到了实质。第三层次,设计了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判断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巩固图形的特征。 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探索,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教材让学生在经历了一般图形周长的探索过程之后,进一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首先,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周长的概念。教材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尺、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式。然后,通过让学生探索一般图形周长的求法,使学生经历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认识到周长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学习了长、正方形周长公式后,在练习中安排了大量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周长公式解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直观感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也能说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不过对于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概念的描述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重点放在学生的验证过程和表达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观察、

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为观察、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的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请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接下来利用大屏幕展示一些常见的四边形,请学生将黑板上的四边形进行分类。选择出较为特殊的四边形即长方形和正方形,此时我会提问:你能准确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顺势引出本节课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谈话法、启发法等。 (1)首先请同学猜想: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