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检测器(NPD)及检测方法

第三章氮磷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氮磷检测器(NPD)是气相色谱检测器的后起之秀。它是电离型检测器之一,检测低基流

背景下信号电流的增加。NPD对氮磷化合物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专用于痕量氮、磷化合物的检测。

NPD由碱火焰电离检测器(AFID)发展而来。1964年Karman和Ciuffrida首次报道了钠火焰电离检测器,对含磷和卤素化合物有选择性的响应,以后又有多种形式。它们均是用氢火焰加热挥发性的碱金属盐,产生碱金属蒸汽,表现山对含磷、卤素和氮化合物均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遗憾的是其背景信号和样品信号均不稳定,噪声大、热离子源寿命短,难以实用。1974年Kolb和Bischoff提出了一种新的碱源改造方案,使检测器稳定性显著改善,灵敏度明显提高。它对含卤素化合物不敏感,而对氮、磷化合物的响应比烃类大10000倍,达专一性响应,故以后通称氮磷榆测器。实际上,由于碱源的差异,有些对含卤、含氧化合物也有较高的灵敏度。所以现有的文献仍称AFID,或热离子检测器(TID)、热离子电离检测器(TID)或热离子专一(灵敏)检测器( TSD),或无火焰热离子检测器(FTD>、无火焰碱敏化检测器(FASD)等。

NPD与AFID比较,有以下三个主要区别:①用非挥发性的硅酸铷玻璃珠作热电离源,而不是挥发性碱盐;②硅酸铷玻璃珠是熔融在一根螺旋铂丝上,用电加热珠,而不是用火焰加热;③氢气流仅几毫升/分,为“冷氢焰”,而不是‘热氢焰”。由于有了这些改进,NPD 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重复性好,且背景基流由以前的10-9A降到了10 - 13A,最小检测极限大大降低。操作方便易控制,使该检测器跃为最常用的检测器之一。

氮是有机化学中第二大类杂原子,有机磷化合物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机物。NPD最适于对

复杂样品中痕量氮磷化合物的检测。

第一节工作原理和响应机理

一、工作原理

NPD系统由电离室和检测电路组成,如图3-3 -1所示。它FID系统相似,但有两点不同:一是NPD较FID多一热离子电离源(1)(以下简称电离源)及其加热系统(2);二是FID微电流放大器中之电源E,对喷嘴的极性是固定的,而NPD中是可变的。为叙述和理解方便,在图3-3-1中己将其从微电流放大器中移出。所以,NPD可以认为是由普通FID加一电离源而成。

NPD的结构和检测电路虽然和FID相似,但工作原理却完全不同。

按加热方式、氢气流量和喷嘴极性不同,NPD可分为三种操作方式:火焰电离型、磷型和氮磷型,分别以FI、P和NP型表之,见图3-3-2,具体操作条件见表3-3-1

1.FI型

该型是将NPD当作FID用的型式,所以其条件亦同FID。不同之处是在火焰和收集极之间多一电离源,但它不通电加热,也不需取下,不会影响其标准FID的性能。只是因为它靠火焰太近,被火焰加热,表现出对化合物的灵敏度稍有提高。

2.P型

当需要把含磷化合物区别于其他化合物时,可用此型。该型喷嘴接地为正电位。氢流量与通常FID相近,喷嘴处能形成正常火焰,电离源靠此火焰与电同时加热至暗红,这时含磷化合物灵敏度增加,而烃类峰全部消失,为磷专一型。此专一性来自电离源是负电位。烃类在火焰中燃烧产生的电子,不能越过电离源负电位的位垒,在电离源和喷嘴之间电场的作用下,流向喷嘴入地。而有机磷化台物裂解产生的电负性基团,在电离源表面得到电子后,形成负离子,被收集极收集,经电流放大后记录。因此,在磷型中是以电离源为界,将烃类信号和磷信号相互分离,从而实现对磷的专一性检测。

3 -NP型

它是对“N、P均有极高的灵敏度和专一性的型式。为此,必需使喷嘴和电离源均为负电位,还要改变火焰条件,使之适于氮化台物分解,形成氰基(CN)。将氢流量降至2~ 6mL/min,如此小的流量.在喷嘴处还不足以形成正常燃烧的氢火焰。此低浓度的氢气只能在电离源表面附近形成一层化学活性很高的“冷氢焰”。此时,加热的电离源表而温度为600—800℃。当氮、磷化台物进入“冷氢焰”区,即发生热化学分解,产生CN和PO、PO2等电负性基团。这些基团从电离源表而或其周围的气相中得到电子,变成负离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该

负离子移向正电位的收集极,产生信号。烃类在“冷氢焰”中不发生电离,因而产生对氮、磷化合物的专一性检测。

二、响应机理

NPD的响应机理主要有二种:气相电离理论和表面电离理论。何者正确,现还难以确定。1.气相电离理论

Kolb等提出的气相电离理论,要点如下所述。

(1)基流和寿命:该理论能圆满解释NPD基流小和电离源寿命长的原因。

硅酸铷是不挥发盐。即使在600-800℃下,它也不能气化。因电离源是负电位,Rb+不可能直接挥发成蒸气状态。因此,该理论认为,电离源中玻璃在加热温度下是电良导体,可使Rb+得到从加热导线来的电子变成中性铷原子:

以上反应除产生基流外,还形成Rb+。Rb+在电离源负电位的影响下,又回到铷源表而,

形成铷的再循环。因此,电离源寿命长。

(2)N,P化合物的专一性电离:Kolb等提出N,P化台物先在气相边界层中热化学分解,产生电负性的基团,然后,该电负性基团再与气相的铷原子进行化学电离反应。对含氮化台物和含磷化合物,该电负性基团分别为CN和PO或PO2,:

式中Rb+----激发态的铷原子。

Rb+又回到负电位的铷表面,CN -、PO -或PO2-被正电位的收集极收集,得到检测信号,见

图3 -3-3(a)。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离源中铷盐逐渐减少,气相中铷浓度亦相应下降,故灵敏度随之降低。

2.表面电离理论

Patterson和Olah等提山的表面电离理论,要点如下所述。

(1)离子流一电压曲线:该理论认为,如果NPD为气相电离,那么其离子一电压曲线应如FID 一样,是对称的,且不受电场大小的影响;但他们测定了均匀陶瓷电离源NPD的离子流和极化电压间的关系,却得到了不对称的图形,且与电场大小有关。见图3-3-4。其基流在负极化电压变化时很小,但随正极化电压增加而增大。组分信号响应则相反;正极化电压时很小,随负极化电压增加而增大。此不对称表明;电离源本身是一个活性发射电极,由于电场的变化,使之活化能也随之改变,从而得到不对称的离子流一电压曲线。因此,NPD的电离机理是表面电离过程。

(2)N,P化合物的响应:响应分以下几步进行:化食物在源表面达吸附、解吸平衡,吸附态的氮(或磷)化合物在源表而分解成电负性基团CN(或P0,P02);电离源中的碱金属正离子由极化电源获得电子,变成中性原子:该原子迁移至源表面与CN(或pO、P02)相遇,发生电子转移反应,形成CN-;该CN-从源表面解吸至气态,在电场作用下,移至收集极即为信号。

以氮化合物为例,其反应式表示为:

磷化合物与上类似。Rb+和Rb+均不离开电离源表面,在其内部往复循环。所以其使用寿命长,见图3 -3- 3(b)。

(3)数学表达式表面电离理论的数学表达式有多种,十分复杂。其中以电离源表而与被吸附的电负性基团之间的热平衡为基础的方程式为式(3 -3- 12);

式中n。和n一——分别为中性和负离子基团的密度;

g。和g--分别为中性和负离子基团的统计学质最;

E n——基团的电负性;

T,Φ——分别为表面温度和表面功函数;

k——Bpltzmamn常数

表面功函数定义为从表面除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的大小。在玻璃或陶瓷基质中加入碱盐

的目的是降低其φ值,使负离子易从表发射。φ取决于碱盐的类型和密度。在密度相等时,

以下四种碱盐的φ值依次下降;Na>K> Rb>Cs。同一碱盐不同密度时,密度越高,功函越低。式(3 -3-12)表明:源表面的电离效率随E a的增大或φ的降低而增加,当φ>E a时,它还随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合适的表而温度和功函相配合,可以得到不同的灵敏度和专一性。如希望灵敏度高,则需要源表面温度高,这样有利于样品分解,从而有利于响应。但若配以低功函的电离源,将造成基流大而信号小,而用高功函的电离源就可得到大的样品响应。又如希望专一性好,则需要源表面温度低。这时如配以低功函的电离源,则可达较好效果。

通过表面电离理论可以看出,决定NPD响应特性的因素,最关键的有三个:一是电离源表面的功函数,它是由电离源的化学组成决定的;二是电离源表而的温度,它是由加热电流大小决定的;三是电离源表面周围气体层的成分,它决定于进入检测器的气体类型及其在操作温度下的化学活性。Patterson提出系统地改变此三参数,可使热离子电离检测器(’皿)拓宽为六种

不同的响应形式:①硝基/电负性专一响应型;②卤素/硝基专一响应型;③氮/磷专一响应型;④所有有机物通用响应型;⑤氮/卤素专一响应型;⑥有机铅专一响应型。其中①和③将在以后讨论。其他已超出NPD范围,不再讨论。

第二节电离源的设计

如前所述,普通FID加-电离源即成NPD。而电离源的成分、形态、供电方式、加热电流及负偏压等对NPD的性能均有显著的影响。电离源的好坏基术上决定了NPD性能的优劣。

一、电离源的成分

70年代,多数文献致力于改善电离源的化学成分及其机械强度。近年,在研究化学成分的同时,注意了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加灵敏度和专一性,电离源之间的重复性以及一个电离源不同时间的重复性等。

电离源的重要特征是;碱金属盐的类型、配比及其在整个电离源体的分布。

碱金属盐的类型和配比是各公司的专有技术,未见详细报道。对磷化合物,当碱金属盐的类型和配比,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均可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专一性。所以,寻找最佳配方主要针对氮化台物进行。将Rb和Cs盐适量配比,可得到对氮化合物灵敏度和专一性均达最佳的配方。如果再加入适量Sr,还可减小磷化合物拖尾。

碱金属盐的分布,通常是以玻璃或陶瓷为基质,均匀分布于其中成形之。办可在成形后之陶瓷芯表面,涂一层碱盐激活剂。

玻璃与陶瓷相比,陶瓷基质最常用,其原因有二:①改变陶瓷的成分和成形均较方便。陶瓷是在室温下将各原料按配方混合成膏状,制作成坯,再经高温烧结固化,而玻璃是在熔融状态配制和成型的;②陶瓷在1500℃不熔融,其耐温性明显优于玻璃,可在较高温度下操作,有利于提高信噪比。

二、电离源的形态

电离源的形态有多种,现选出四种已商品化的NPD电离源,。见网3-3-5。

1.均匀碱玻璃型

图3-3-5中(a)型,它是将碱玻璃熔融在铂盒丝上,形成一直径约Imm的硅酸铷玻璃

珠,即原来Kolb和Bischoff提出的形式。为了使铂金丝有足够的阻值以便加热,丝的直径很细。通电操作时,使珠和丝均呈暗橘红色。样品热分解和电离均在此热珠表面。当然,可能铂金丝也有某些催化作用。此电离源位于样品入口和收集极之间。加至珠和喷嘴上的极化电压原用--180v。

2.均匀碱陶瓷型

网3-3-5中(b)型。它是将碱金属盐和陶土均匀混合后,与螺旋型的镍铬合金丝一起,

热丝在中间,制作成圆柱型的陶瓷坯,固化后即成φ4mm×5mm的陶瓷珠。因镍铬丝的电

阻系数大于铂金丝,故加热效果优于前一种。通电时仪热源表面呈灼热态,而看不到镍铬丝。在圆筒形收集极的下部,开有小孔,以便进入检测器的气体平稳对称地流过电离源表面。收集极和电离源是同轴安置的,以便提高收集效率。喷嘴接地,通常电离源上加约- 4V的极化电压。

3.陶瓷涂层型

图3 -3-5中(c)型,它是在铂金热丝上制作一圆筒形陶瓷芯,然后在其表面再覆盖一层碱盐激活剂(alkaLi salt activator)。其外形约为φ2mm×4mm。将铂金丝的两端焊在内、外收集极上,使内、外收集极将电离源包在其中。电离源用电加热,在电离源的周围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有机物分解和电离。在典型的操作条件下,电离源和铂金丝是灼热至暗红或橘红色。它喷嘴接地,收集极极性与其他NPD刚好相反,为- 240V,收集正离子。谚电离源和检测器设计的独特性质,使它对酰胺和无HCN结构的含氮化台物均有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多层型

图3-3-5中(d)型,该电离源是在一根镍铬丝上整个覆盖一层无腐蚀的、导电的镍一陶

瓷内层形成电离源体,而后再涂一层碱和(或)其他添加剂的陶瓷表层。此两涂层使电离源中的两个物理过程:电荷迁移和表面电离,能分别进行。内涂层还可防止表面层碱金属盐对热丝的长期腐蚀。内涂层有代表性的配方按重量计为:18%镍粉加82%氧化铝陶土。表面层的组成有三种类型:①高浓度的CS加陶土,得到低功函表面:②适量Ch/Sr加陶土,得到中等功函表面;③与内层相同,即镍粉加陶土,得到高功函表面。设电离源安置在收集极的后段,在离子的产生和收集区内设有侧孔,喷嘴、电离源、收集极均是同轴安放且高度对称的,使通过的气流呈流线型。该电离源的外形为φ1.6mm×5mm,在通电操作时,多数呈暗

红或橘红色。喷嘴接地,电离源相对于收集极为- 5v。

因早期的电离源是用铷盐制作成小球状,故称玻璃铷珠或陶瓷铷珠。后来,碱盐不限于铷,形状办不限于小球,故称热离子电离源,本章中简称电离源。但有些文献仍称电离源为“珠”。

三、电离源的供电方式和加热电流

1.供电方式

电离源需通电加热,其供电方式有两种:恒加热电流和恒表面温度。

(1)恒加热电流这是NPD普遍使用的方式。该方式是调节电离源的加热电压或电流至

一定值,在工作期间保持不变。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离源不断老化,基流不断下降,样品响应的峰面积绝对值亦随之减小。但它们的相对响应值却基本保持恒定。工作相当长时间后,当样品响应的绝对峰面积小于一定值时,可升高其加热电流至样品响应近原值,保持加热电流不变,继续以上过程,见阿3 -3- 6(a)。

(2)恒表面温度它是在NPD工作期间,调节电离源的表面温度保持不变。因表面温度是电加热输入的热量与气体的传导、对流、散热以及检测器外壳的传导散热相互平衡的结果。当电离源不断老化,或气体流量或检测器温度改变时,均可自动调节加热电流,使源表面的温度保持不变,从而使基流和灵敏度保持恒定。见网3 -3- 6(1,)。它易于操作、热平衡快。但它与恒电流相比,其缺点是:当有大溶剂峰通过检测器时,经常出现十分大且不稳定的干扰信号。

2-加热电流

加热电流显著影响NPD的灵敏度。电离源的表面温度(Ts)取决于加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因此,其温度与加热电流(i)、载气、尾吹气、氧和空气的流量(F),以及检测器壁温度(T D)等有关。这些关系可参照TCD的热平衡理论,见方程式(3-3- 13):

图3-3-7为基流、响应信号与加热电流的关系。上、下图的曲线分别与关系式(3 -3- 15)、

式(3 -3- 16)所揭示的规律是一致的。这些规律可归纳如下:

(1)I B、I N或I P,的绝对响应值均与加热电流呈指数关系。固此,NPD的灵敏度可用加热电流十分有效地调节。通过提高如热电流,灵敏度可提高10倍。

(2)在一定范围内,I N和I P的相对响应值基本恒定,这说明加热电流对氮、磷化合物两者之间的选择性影响不大。

(3)如果加热电流大至一定值后,基流的增加速度大于响应值的增加速度,将使信噪比下降。这时,也影响电离源的寿命。因此,不可过高。

图3-3-8为同一样品在不同加热电流时之色谱图,可以看山:(b)加热电流大,灵敏度高

8倍,但专一性基本一致。

四、极化电压

电离源和收集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合理,就能使检测器达到最大的收集效率。上述四种电

离源中,图3-3-5中(a)、(b)、(d)型收集极均为正电位,收集负离子,其电场分布基本是一致的。图3-3-9均匀碱玻璃型屯离源幕流、

图33-9为(a)型电离源基流、样品信号与极化电压间的关系图。与图3—3—4[(b)型电离源相比可以看出:它们的规律基本是吻合的,在负偏压时,基流十分小,而样品信号很大。(d)型电离源的极化电压与(b)型类似。因此,此三类电离源均控制在负偏压范围内工作。当然,不同型号的NPD,其最佳极化电压具体数值不尽相同。(c)型收集极为负电位,收集正离子,但检测器内具体电场分布或离下流一电压曲线未见报道。图3 -3 - IO为不同极化电压下,NPD 对同一样品响应的色谱图。(b)负偏压低于(a),响应值下降,但专一性提高,(c)负偏压更小,以致出现了正基流和正响应,且基流大,样品响应小。通常,负偏压保持在-4一-10V

第三节性能特征

NPD与其他气相色谱检测相比,其性能特征是: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其响应值与N、P原子流速成正比;但对某些NPD,氮化物的响应还与其分子结构有关;电离源稳定性虽有改善,但使用寿命问题依然存在。

一、灵敏度和专一性

对氮磷化合物检测,目前NPD是灵敏度最高的检测器。它对氮的灵敏度超过ELCD,对磷超过FPD。N,P对烃的选择性达l04一106,硝基型达108,所以,NPD对N、P已达专一性响应,见表3-3-2和表3-3-3。

图3 -3-11为NP和硝基型对同一样品响应的色谱图。样品组成及浓度为:正十七烷4400ng/uL、偶氮苯和甲基对硫磷2.2ng/uL、马拉硫磷4.4ng/uL溶于异辛烷溶剂。可以看出:

NP型的灵敏度和专一性己使三个氮磷化合物的响应大于烃的响应,而硝基型对甲基对硫磷的极高专一性和灵敏的响应又超过了NP型。这对痕量硝基化合物的检测是十分有效的。

二、响应值和分子结构

NPD的响应与氮磷化合物的杂原子流速成正比。图3-3- 12为马拉硫磷和偶氮苯的线性响应网。磷和氮化合物分别在5×10 -14一1×l0-10g/s(P)和10-13-10-8g/s(N)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但是,通常NPD对含氮化合物的响应还与其分子结构有关。易分解产生CN基的化台物,其响应值大;而其他结构,特别是硝酸酯、酰胺类,其响应值小。张乐沣等实验制定了一批含氮化合物的RMR值,见表3-3-4。这些化合物响应值大小的顺序是:偶氮化合物>腈类)含氮杂环化合物>芳胺>硝基化侍物>脂肪胺>酰胺。胺类,特别是酰胺类响应值小。表3-3- 5列出了不同结构化合物在NPD上的相对灵敏度。可以看出,两者响应值大小顺序是一致的。

上述C型电离源之NPD,对各种结构的含氮化合物,从偶氮类到胺类、酰胺类等,均有极好的响应。表3-3-6列山了某些在通常NPD上响应小的化合物在该类NPD上的检测限。特别要指出的是;灭菌丹分子中氮原子分别与两个羰基和一个硫原子相连,其灵敏度仍极高。二乙基丙二酰脲虽然灵敏度较其他稍低些,但仍然是十分理想的。

三、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目前,NPD的主要缺点是随使用时间增长性能变差;最后响应极小,必须另换新电离源。图3-3-13为恒加热电流方式工作的NPD绝对响应值与工作时间、加热电流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电离源的加热电流不变,其响应值随时间而下降,为了达到分析方法要求的响应值,可提高其加热电流。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响应值又逐渐降低,必须再提高其加热电流,如此多次提高加热电流,以保持I'yPD的正常工作。

响应值下降的一般规律是:使用初期下降速度快,后期下降速度慢。如图3-3- 13(a)中

之电离源,在开始50h内响应值下降20%,而在1300h石,约经过250h才下降20%。所以,为了避免换新电离源后基线漂移太大,通常在使用前均要预老化。

图3 - 3-14为不同工作时间电离源对同一样品用外标法定量的色谱图。左边为标样,右

边为可乐饮料提取液色谱图。珠1,3工作时间相差152h,一周以40h工作日计,持续38周,达9.5个月。在如此长的工作时间内,三个样品制定结果均在平均值的5%以内。因此,NPD定量采用外标法,完全可以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使用相当长时间以后,如果加热电流调至正常值、甚至更高,样品仍无响应或电离源无灼热状,示电离源耗尽,需更换之。

通常电离源的使用寿命在lOOOh左右,而陶瓷电离源寿命可达2000h以上。

碱盐损耗的原因尚未明确,电离源的活性成分通常是碱金属硅酸盐。虽然碱金属可再循环,但氢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可将碱金属硅酸盐转变成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游离硅。该碱金属氢氧化物在操作温度下有较大的蒸气压。因此,它就不断地流失。最后所有的碱金属挥发完,留下惰性的硅。碱金属是通过与氢交换而损失。因此,用低氢流速操作,可十分有效地延长电离源的寿命。

第四节检测条件的选择

NPD有多种操作方式,选择何方式工作是检测条件选择的首要问题,前几节已讨论。工作方式确定以后,即是选择加热电流和各种气体流速,以求NPD达最佳性能。

一、加热电流和基流

如前所述,基流和组分信号均随加热电流的增加而增大。实际操作时,可用基流为标记

来调节加热电流的大小。调节基流的原则是,在达到检测限的前提下,宁小勿大。如已经满足分析方法要求,仍加大电流,即使检测限还可下降,但已意义不大;相反,却缩短了电离源的寿命,是得不偿失的。低基流使电离源寿命长,但过低可能造成溶剂猝灭。

不同型号的商品仪有不同的最佳基流设定值。如惠普公司的HP 6890气相色谱仪,其NPD基流设定缺省值为50pA。建议在30一60pA范围内使用,最多不得超过99pA。其他型号仪器可参照仪器说明书设定。一般设定基流后20-60min,NPD基线即稳定。

二、载气、尾吹气、氢气和空气流速

进入NPD的这些气体及其流速,决定了电离源周围气体层的成分,从而强烈影响NPD的灵敏度和专一性。通常NPD和多层电离源的TID,对这些气体种类和流速的选择是不同的。1.通常NPD

通常NPD进入检测器的气体有载气、尾吹气、氧气和空气。

(1)载气和尾吹气载气和尾吹气可用氮或氦气。它们的流速从柱分离考虑,同FID,不再赘

述。

NPD是质量型检测器,基流和响应值均随载气流速增加而增大。但在恒加热电流方式的NPD中,载气还起着冷却电离源表面温度的作用。实验表明,后者影响大于前者。因此,流速越大,降温越大,基流和响应值越低。图3 -3-15为二种载气的流速对基流(I B)的影响。在相同流速下,N2载气的基流大于He载气。其原因是Nz主要以对流方式散热,而He即是传导和对流同时进行。

在载气流速很低时(如小于7mL/min),基流和响应值随载气流速增加而增大。

(2氢气氢气和空气流速对电离源周围气体层成分影响极大,特别是前者强烈地影响着气体的活性。

图3-3- 16为恒加热电流方式的NPD,在N2和He两种载气下,不同氢气流速对基流和响应值的影响。

与载气和空气流速相比,氢气流速十分小,但它每分钟数毫升的变化,却使基流和响应值大幅度地升降。N2作载气时,氢流速从1.5—8.3mL/min,He作载气时,氢流速从8.3mL/min 至6.8mL/min,该NPD对氮磷化合物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响应,而此时基流约以氢流速的平方增长。对N2和He载气,当氢分别大于8.3mL/minn和6.8mL/minn时,I N,I P和I B均急剧下降,且开始出现烃类的响应(I C)。原因是这时氢气已着火,“冷氢焰”变成了“热氢焰”。氢流速大于着火点以后,氮磷化合物的灵敏度和专一性消失,NPD成了FID。通常氢流速控制在2- 6mL/min,以2.5—4.5mL/min为最佳。图3-3 -17为恒加热电流方式的NPD在三种不同氢流速下,试验样品的色谱图。氢流速增加使灵敏度提高,P和N对烃的专一性下降。

如果保持NPD基流不变,其响应值随氢流速的减小而增加。

(3)空气空气流速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维持氢的:“冷氢焰”具有一定的活性;二是降低电离源表面温度。总的影响结果与载气相似,见冈3 -3- 18。氮作载气时,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基流明显下降。这是氢气被稀释和源表面冷却的结果。但He作载气时,随空气流速增加,基流逐渐上升后再逐渐下降。这是因为空气对电离源表面温度的影响小于氦气的缘故。通常NPD的空气流速选择在60--200mL/min。

2.多层电离源TID

TID 6种操作方式中,与氮磷化合物检测密切相关的有两种;氮磷专一响应型和硝基/电负性专一响应型。后者可作为NPD的另一类型。

Patterson认为进入检测器的气体成分要与电离源的成分相配合。一般是高功函表而与活性的H2/Air环境配合,即进入检测器的气体种类和流速与通常NPD一样,使功函降低,样品响应大。对低功函表面,应使其处于惰性环境中,用N2代替H2和Air,以提高其助函,使基流小,样品响应大,如果相反,前者在惰性环境中,表而功函更高,样品无响应。后者在H2/Air环境中,表而功函太低,基流太大,蒋覆盖所有信号。图3 -3 -19为氮,磷专一响应型和硝基/电负性专一响应型TID示意图。后者为高浓度Cs涂层的低功函表面,温度低于NP型,源周围是

10mL/min的N2气流加样品和60~80mL/min的N2气流,均无化学活性。因此,样品必

亚硝酸盐氮含量测定方法

1试验目的 为检测宁波市城市内河水体质量,本实验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规定的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不稳定。在水环境不同的条件下,可氧化成硝酸盐氮,也可被还原成氨。 2试验方法 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 1、原理 在磷酸介质中,PH值为1.8±0.3时,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生成红色染料,在波长540nm处有最大吸收。 2、干扰及消除№ 水样呈碱性(pH≧11)时,可加酚酞指示剂,滴加磷酸溶液至红色消失;水样有颜色或悬浮物,加氢氧化铝悬浮液并过滤。 3、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最低检出浓度为0.003mg/L;测定上限为0.20mg/L。 4、仪器:分光光度计、G-3玻璃砂心漏斗 试剂: (1)显色剂:于500ml烧杯中加入250ml水和50ml磷酸,加入20.0g对氨基苯磺酰胺;再将 1.00g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溶于上述溶液中,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标线 (2)磷酸(ρ=1.70g/ml)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1/5K2MnO4,0.050mol/L):溶解1.6g高锰酸钾于1200ml水中,煮沸0.5-1h,使体积减少到1000ml左右放置过夜,用G-3玻璃砂心漏斗过滤后,贮于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待标定。 (4)草酸钠标准溶液(1/2Na2C2O4,0.0500mol/L):溶解经105℃烘干2小时的优级纯或基准试无水草酸钠3.350g于750ml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至标线。 (5)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称取1.232g亚硝酸钠溶于150ml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到标线。每毫升约含0.25mg亚硝酸盐氮。本溶液加入1ml三氯甲烷,保存一个月。标定:在300ml具塞锥形瓶中,移入50.00ml0.050mol/L高锰酸钾溶液,5ml浓硫酸,插入高锰酸钾液面下加入50.00ml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轻轻摇匀,在水浴上加热至70-80℃,按每次10.00ml的量加入足够的草酸钠标准溶液,使红色褪去并过量,记录草酸钠标液的用量(V2)。然后用高锰酸钾标液滴定过量的草酸钠至溶液呈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标液的总用量(V1)。用50ml水代替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如上操作,用草酸钠标液标定高锰酸钾的浓度(C1,mol/L)。 按式(1)计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C1(1/5KMnO4mol/L)

活性炭的指标和选择

活性炭的指标和选择 碘值 碘值是指活性炭在0.02N12/KL水溶液中吸附的碘的量。碘值与直径大于 10A的孔隙表面积相关联,碘值可以理解为总孔容的一个指示其器。 糖蜜值 糖蜜值是测量活性炭在沸腾糖蜜溶液的相对脱色能力的方法。糖蜜值被解读为孔直径大于28A的表面积。因为糖蜜是多组分的混合物,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测试本参数。糖蜜值是用活性炭标样和要测试的活性炭的样品处理糖蜜液,通过计算过滤物的光学密度的比率而得。 堆积重 堆积重是测量特定量炭的质量的方法。通过逐渐把活性炭添加一个有刻度圆桶内至100cc,并测量其质量。该值被用于计算填充特定吸附装置所需活性炭数量。简单地说,堆积重是活性炭每单位体积的重量。 颗粒密度 颗粒密度是每单位体积颗粒炭的重量,不包括颗粒以及大于0.1mm裂隙间的空间。颗粒密度是用水银置换来测定的。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值是总孔容的指示器,是用饱和的零摄氏度的CCI4气流通过25 度的炭床来测量的。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被吸附的CCI4的重量直到样品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为止。 xx 亚甲蓝值是指1.0克炭与1.0 mg/升浓度的亚甲蓝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的亚甲蓝的毫克数。 硬度

硬度是测量活性炭机械强度的指标。重量的改变,用百分比表示。更确切地讲,硬度值是指颗粒活性炭在RO-TAP仪器中对钢球衰变运动的阻力。在炭与钢球接触过以后,通过利用筛子上的炭的重量来计算硬度值。 磨损值 磨损值是测量活性炭的耐磨阻力的指标。该实验测量MPD的变化,通过百分比来表示。颗粒活性炭的磨损值说明颗粒在处理过程中降低颗粒的阻力。它是通过在RO_TAP机器中将炭样品和钢球接触,测定最终的颗粒平均直径与原始颗粒的平均直径的比率来计算的。丁烷值 丁烷值是饱和空气与丁烷在特温度和特定的压力下通过炭床后,每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的丁烷的量。 灰分 活性炭中包含无机物,通常是铝和硅。灰分是研磨成粉状的碳在954摄氏度时燃烧3个小时的剩余残渣。从技术角度看,灰分是活性炭矿物氧化物的组分。通常定义为在一定量的样品被氧化后的重量百分比。 水分 水分是测量碳所含水的多少。用Dean-Stark trap和冷凝器,在二甲苯溶液中煮沸活性炭来测量水分。为了测试水分,水被冷凝和截留在待测定臂状容器内。活性炭的水含量也可以通过在150摄氏度下烘干3小时后活性炭重量上改变来测定。水分是活性炭中被吸附的水的重量的百分比。 对于不同用途的活性炭,时常用不同的物质和方法来检验它的吸附性能,如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焦糖吸附值、硫酸奎宁吸附值等。其中亚甲基蓝吸附值是最常用的。亚甲基蓝是一种深蓝色染料,对它的吸附量反映了活性炭吸附小分子物质的能力;具有大量微孔的活性炭,此值较高。焦糖吸附值(或称焦糖脱色率、或糖蜜吸附率)是反映活性炭对具有较高分子量的有色物质的吸附性能,性能良好的活性炭,此值达到100~110。 国内外制造的活性炭,都有一类称为“糖用活性炭”的产品,它可用于糖厂,也可以用在其他类似的行业,如葡萄糖溶液及味精溶液的精制脱色等。它

解析各种检测器原理、用途和作用

气相色谱仪-检测系统 1.热导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 Thermal coductivity detector,简称TCD ),是应用比较多的检测器,不论对有机物还是无机气体都有响应。热导检测器由热导池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热敏元件是两根电阻值完全相同的金属丝(钨丝或白金丝),作为两个臂接入惠斯顿电桥中,由恒定的电流加热。如果 热导池只有载气通过,载气从两个热敏元件带走的热量相同,两个热敏元件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其电阻值变化也相同,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样品混在载气中通过测量池,由于样号气和载气协热导系数不同,两边带走的热量不相等,热敏元件的温度和阻值也就不同,从而使得电桥失去平衡,记录器上就有信号产生。这种检测器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被测物质与载气的热导系数相差愈大,灵敏度也就愈高。此外,载气流量和热丝温度对灵敏度也有较大的影响。热丝工作电流增加—倍可使灵敏度提高3—7倍,但是热丝电流过高会造成基线不稳和缩短热丝的寿命。热导检测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对有机物和无机气体都能进行分析,其缺点是灵敏度低。 2.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 简称氢焰检测器。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用不锈钢制成的离子室。离子室由收集极、极化极(发射极)、气体入口 及火焰喷嘴组成。在离子室下部,氢气与载气混合后通过喷嘴,再与空气混合点火燃烧,形成氢火焰。无样品时两极间离子很少,当有机物进入火焰时,发生离子化反应,生成许多离子。在火焰上方收集极和极化极所形成的静电场作用下,离子流向收集极形成离子流。离子流经放大、记录即得色谱峰。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离子化反应的过程如下:当氢和空气燃烧时,进入火焰的有机物发生高温裂解和氧化反应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又与氧作用产生离子。在外加电压作用下,这些离子形成离子流,经放大后被记录下来。所产生的离子数与单位时间内进入火焰的碳原子质量有关,因此,氢焰检测器是一种质量型检测器。这种检测器对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有响应,其灵敏度比热导检测器要高几个数量级,易进行痕量

测定三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四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 前言 各种形态的氮相互转化和氮循环的平衡变化是环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水体中氮产物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当水体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时,其中的含氮化合物由于水中微生物和氧的作用,可以逐步分解氧化为无机的氨 (NH3)或铵 (NH4+)、亚硝酸盐 (NO2-)、硝酸盐 (NO3-)等简单的无机氮化物。氨和铵中的氮称为氨氮;亚硝酸盐中的氮称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中的氮称为硝酸盐氮。通常把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称为三氮。这几种形态氮的含量都可以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各个不同阶段。在有氧条件下,氮产物的生物氧化分解一般按氨或铵、亚硝酸盐、硝酸盐的顺序进行,硝酸盐是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随着含氮化合物的逐步氧化分解,水体中的细菌和其它有机污染物也逐步分解破坏,因而达到水体的净化作用。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相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含氮有机物污染的时间长短,对了解水体污染历史以及分解趋势和水体自净状况等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见表6-1。目前应用较广的测定三氮方法是比色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氮,二磺酸酚比色法测定硝酸盐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三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测定三氮对环境化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二仪器器材 (1) 玻璃蒸馏装置。 (2) pH 计。 (3) 恒温水浴。 (4) 分光光度计。 (5) 电炉:220V/1KW。 (6) 比色管:50 mL。 (7) 陶瓷蒸发皿:100或200 mL。 (8) 移液管:1 mL、2 mL、5 mL。容量瓶:250 mL。 三实验步骤 1.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1) 原理 氨与纳氏试剂反应可生成黄色的络合物,其色度与氨的含量成正比,可在425 nm波长下比色测定,检出限为0.02 μg/mL。如水样污染严重,需在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预蒸馏分离。 (2) 试剂 ①不含氨的蒸馏水:水样稀释及试剂配制均用无氨蒸馏水。配制方法包括蒸馏法(每升蒸馏水中加入0.1 mL浓硫酸,进行重蒸馏,流出物接受于玻璃容器

荧光分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举例

1 荧光定义 某些化学物质从外界吸收并储存能量而进入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过剩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射出去即发光,称之为荧光。可产生荧光的分子或原子在接受能量后引起发光,供能一旦停止,荧光现象随之消失。 2 荧光分类 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称为化学荧光,由光激发引起的荧光称为光致荧光,课题主要研究光致荧光。按产生荧光的基本微粒不同,荧光可分为原子荧光、X 射线荧光和分子荧光,课题主要研究分子荧光。 3 光致荧光机理 某一波长的光照射在分子上,分子对此光有吸收作用,光能量被分子所吸收,分子具有的能量使分子的能级由最低的基态能级上升至较高的各个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称为跃迁。分子在各个激发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随时在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下降至基态,在下降过程中,分子产生发光现象,此过程为释放能量的过程,即为光致荧光的机理。光致荧光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分子受激发过程 在波长为10~400nm的紫外区或390~780nm的可见光区,光具有较高的能量,当某一特征波长的光照射分子时,是的分子会吸收此特征波长的光能量,能量由光传递到分子上,此过程为分子受激发过程。分子中的电子会出现跃迁过程,在稳定的基态向不稳定的激发态跃迁。跃迁所需要的能量为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为吸收光的能量。分子跃迁至不稳定的激发态中即为电子激发态分子。 在电子激发态中,存在多重态。多重态表示为2S+1。S为0或1,它表示电子在自转过程中,具有的角动量的代数和。S=0表示所有电子自旋的角动量代数和为0,即所有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那么2S+1=1,电子所处的激发态为单重态, 用S i 表示,由此可推出,S 即为基态的单重态,S 1 为第一跃迁能级激发态的单重 态,S 2 为第二跃迁能级激发态的单重态。S=1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不能配对,说明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自旋方向有变化,存在不配对的电子为2个,2S+1=3,电子 在激发态中位于第三振动能级,称为三重态,用T i 来表示,T 1 即为第一激发态中 的三重态,T 2 即为第二激发态中的三重态,以此类推。

单通道线圈车辆检测器

单通道线圈车辆检测器 LD100/102 LD100/102是单通道系列车辆检测器的一种,它使用了微处理器和表面封装技术将很多功能集成在一个很小得盒子内。LD100/102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并且非常容易设置和安装。主要应用在停车场和路口收费方面。 检测器的主要特性: ●复位键 按下复位键使得检测器在使用和测试时人工复位, 并使得感应线圈处于检测车辆准备状态。 ●脉冲时间可选 选择脉冲时间,即激活脉冲继电器,脉冲输出宽度1秒和0.2秒可选。 ●脉冲继电器选择 脉冲继电器输出可设置为压到线圈或离开线圈时输出信号。 ●自动提高灵敏度 可使检测灵敏度自动升到最高,以防漏测高底盘的车辆。 ●开关设置灵敏度 检测灵敏度在输出结果时灵敏度系数改变很小(%△L/L)。在微动开关中有8级灵敏度可调,在设置和应用时非常灵活。 ●频率可选 检测线圈的频率决定于线圈的感应系数和频率开关设置。频率开关设为ON,频率就低。 有相邻的线圈可能需要改变频率来防止串扰。 ●永久存在功能

当车辆长时间压在线圈上,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一直有效。 ●信号过滤 此项功能可使测到车辆的信号输出延迟2秒。主要防止小的和快速移动物体经过线圈的干扰信号。 ●延长输出 可使输出的信号延长2秒。 ●线圈出错指示 当线圈开路或短路时,面板上的LED会有指示。 ●电源指示 LED在有电源时会有指示。 当车辆经过线圈或线圈有问题时,LED会有指示。LED还可以用来测定线圈的频率,按下复位键,数一下LED闪烁的次数乘以10KHz就是该频率。例如,LED闪6次,该频率就是60-70KHz。 继电器功能 继电器有车无车线圈错无电源 N/O 合开合合 存在输出 N/C 开合开开 N/O 脉冲输出合开开开 脉冲继电器 N/C 脉冲输出开合合合 安装指导: 1、检测器应安装在防水的箱内仅可能靠近线圈 2、线圈和馈线应用1.5mm多股铜线,馈线应双绞,每米20绞,使用一根无接点的铜线, 如有接头需要焊接并要防水,虚焊可能导致检测器不正常工作,馈线会被干扰,需用屏蔽线,屏蔽线和检测器的接地相联。 3、线圈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每边至少相距1m,线圈正常绕3圈,周长大于10m的线圈, 绕2圈,小于6m绕4圈,如有2个线圈相距很近,建议一个线圈绕3圈,另一个绕4圈。以防串扰。

氮的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一、沉积物总氮测定方法:凯式定氮法 1.1方法原理 凯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用浓硫酸消煮,借催化剂和增温剂等的作用加速有机质分解,并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而进入溶液,最后用标准酸滴定蒸馏出的氨,以氨氮的量反应总氮含量。 具体反应式如下 2NH2(CH2)2COOH + 13H2SO4 =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NH4)2SO4 + 2NaOH = 2NH3 + 2 H2O + Na2SO4 2 NH 3 + 4H3BO3 = (NH4)2B4O7 + 5 H2O (NH4)2B4O7 + H2SO4 + 5 H2O = (NH4)2SO4 + 4H3BO3 或(NH4)2B4O7 + 2HCI+ 5 H2O = 2NH4CI+ 4H3BO3 凯式定氮仪的主要工作原理是Kjeldahl蒸馏法测定氨氮含量,测氮时水样不经消解直接加碱调为弱碱性蒸馏,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后用电位滴定仪滴定。 硼酸溶液吸收氨后,溶液pH值上升,用硫酸溶液滴定至初始pH值,pH计控制滴定终点,当接近终点时,降低滴定速度,利用消耗硫酸的量计算氨氮含量。 1.2 需要的设备与实验条件 (1)分析天平:精度0.0001g; (2)自动凯式定氮分析仪; (3)通风橱; (4)消煮炉; (5)烘干箱; (6)pH计:精度0.01pH单位; (7)沸水浴器; (8)干燥器。 1.3所需试剂及操作步骤 1.所需试剂 (1)40%NaOH:称取400g NaOH加入1000 ml蒸馏水中,边加边搅动,防止黏结。 (2)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0.1g甲基红和0.07g溴甲酚绿溶解于100 ml乙醇中。 (3)混合加速剂:硫酸钾、硫酸铜、硒粉按100:10:1的比例混合,研磨,过80

LED荧光粉的分析测试方法分析

评估方案 一、荧光粉的分析测试方法 1、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测定 把样粉装好后,放到样品室里,选定一个激发波长,作发射光谱扫描,读出发射光谱的发射主峰。给定发射光谱的发射主峰,作激发光谱扫描,读出激发光谱峰值波长。重新装样,测试3次,各次之间峰值波长的差值不超过±1nm,取算术平均值。 2、外量子效率的测定 把样粉装好后,放到样品室里,选定一个激发波长,激发荧光粉发光,利用光谱辐射分析仪测试得到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功率分布。计算荧光粉在该激发波长下的外量子效率。重新装样,测试3次,各次之间的相对差值不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 3、相对亮度的测定 将试样和参比样品分别装满样品盘,用平面玻璃压平,使表面平整。用激发光源分别激发试样和参比样品。用光电探测器将试样和参比样品发出的光转换成光电流,并记录数值。试样和参比样品连续重复读数3次,各次之间相对差值不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 4、色品坐标的测定 把试样装好放入样品室中。选定激发光源的发射波长,使其垂直激发样品室里的荧光粉样品。利用光谱辐射分析仪按一定的波长间隔(不大于5nm)测试得到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功率分布。按GB 3102.6-1993中“6.39 色品坐标”的公式求出荧光粉的色品坐标。 重复测试3次,各次之间x、y的差值均不超过±0.001,取算术平均值。 5、温度特性的测定 把试样装好放入样品室中,于室温下测试其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品坐标等。每一试样按测定步骤平行测3次,各次之间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的差值均不超过±1 nm,相对亮度的差值不超过±1%,色品坐标的差值不超过±0.001。启动加热装置,将被测的荧光粉试样加热并稳定在设定的温度值10min。稳定在预定的温度下,测定荧光粉试样的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品坐标等。每一试样按测定步骤平行测3次,各次之间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的差值均不超过±1nm,相对亮度的差值不超过±1%,色品坐标的差值不超过±0.001。冷却荧光粉试样至室温,测试其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

荧光检测器技术规格

荧光检测器技术规格 一、采购内容 *2.1灵敏度:蒽(LOD)为10fg,Ex 250nm/Em 400nm Raman(水),单波长模式:Ex 350nm/Em397nm Raman(水),双波长模式:Ex 350nm/Em397nm和Ex 350nm/Em450nm 2.2光源:闪烁氙灯 2.3脉冲模式:单一模式296Hz; 经济模式74Hz 2.4激发光柵:凹型全息光柵, 200~1200nm波长范围, 狭缝宽度20nm 2.5发射光柵:凹型全息光柵, 200~1200nm波长范围, 狭缝宽度20nm 2.6实时信号:可同时输出4个激发或发射波长的实时检测信号 2.7时间编程参数:响应时间,PMT增益,基线归零,光谱参数 2.8光谱采集:激发和发射光谱,扫描速度28ms/数据点 2.9最快采样速率:74Hz 2.10步进:10nm 2.11波长重现性: 2.12波长准确性: 2.13流通池:8μL,最高耐压20bar(2MPa),石英材质 2.14离线荧光光谱采集流通池:8μL,选配1mL注射器 2.15 能与安捷伦(Agilent)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1290)联用,和安捷伦MassHunter软件 B06版本兼容 三、技术服务要求 3.1设备安装调试 在采购人指定的地点完成安装调试,并配合采购人进行测试验收。 3.2技术培训

卖方须到买方提供的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并进行操作试验,直到运转正常,为买方的使用操作人员提供免费的操作及维护培训。 3.3质保期 整机保修1年终身维修。保修期自验收签字之日起计算。 3.4维修响应时间 接到维修通知后,2小时内作出响应,24小时内到场排除故障。 注:该设备办理免税,如不能办理免税,所有费用由中标厂家承担。

氮磷检测器(NPD)及检测方法

第三章氮磷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氮磷检测器(NPD)是气相色谱检测器的后起之秀。它是电离型检测器之一,检测低基流 背景下信号电流的增加。NPD对氮磷化合物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专用于痕量氮、磷化合物的检测。 NPD由碱火焰电离检测器(AFID)发展而来。1964年Karman和Ciuffrida首次报道了钠火焰电离检测器,对含磷和卤素化合物有选择性的响应,以后又有多种形式。它们均是用氢火焰加热挥发性的碱金属盐,产生碱金属蒸汽,表现山对含磷、卤素和氮化合物均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遗憾的是其背景信号和样品信号均不稳定,噪声大、热离子源寿命短,难以实用。1974年Kolb和Bischoff提出了一种新的碱源改造方案,使检测器稳定性显著改善,灵敏度明显提高。它对含卤素化合物不敏感,而对氮、磷化合物的响应比烃类大10000倍,达专一性响应,故以后通称氮磷榆测器。实际上,由于碱源的差异,有些对含卤、含氧化合物也有较高的灵敏度。所以现有的文献仍称AFID,或热离子检测器(TID)、热离子电离检测器(TID)或热离子专一(灵敏)检测器( TSD),或无火焰热离子检测器(FTD>、无火焰碱敏化检测器(FASD)等。 NPD与AFID比较,有以下三个主要区别:①用非挥发性的硅酸铷玻璃珠作热电离源,而不是挥发性碱盐;②硅酸铷玻璃珠是熔融在一根螺旋铂丝上,用电加热珠,而不是用火焰加热;③氢气流仅几毫升/分,为“冷氢焰”,而不是‘热氢焰”。由于有了这些改进,NPD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重复性好,且背景基流由以前的10-9A降到了10 - 13A,最小检测极限大大降低。操作方便易控制,使该检测器跃为最常用的检测器之一。 氮是有机化学中第二大类杂原子,有机磷化合物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机物。NPD最适于对复杂样品中痕量氮磷化合物的检测。 第一节工作原理和响应机理 一、工作原理 NPD系统由电离室和检测电路组成,如图3-3 -1所示。它FID系统相似,但有两点不同: 一是NPD较FID多一热离子电离源(1)(以下简称电离源)及其加热系统(2);二是FID微电流放大器中之电源E,对喷嘴的极性是固定的,而NPD中是可变的。为叙述和理解方便,在图3-3-1中己将其从微电流放大器中移出。所以,NPD可以认为是由普通FID加一电离源而成。 NPD的结构和检测电路虽然和FID相似,但工作原理却完全不同。

X荧光分析仪的检测器的种类及原理

X荧光分析仪的检测器的种类及原理 X射线检测器又称探测器,是种能量转换器,能对光子进行计数。在与光电子作用时,它可以储存每次入射光子的全部能量。光子流越弱,检测器工作的精度越高。目前常用的Ⅹ射线检测器有气体能量转化器、半导体能量转换器和闪烁计数器。 一、气体能量转化器 气体能量转化器也称充气型正比计数器(gas proportion counter ,PC),分为气流型和封闭型两种,气流型适用于轻元素的检测,而封闭型常用于高原子序数的元素,探测波长较长。以波长色散谱仪为例,气流型和封闭型充Xe气的正比计数管常常串联使用以提高Ti ~ Cu的K系线和La ~ W的L系线的灵敏度。气流型正比计数管通常用90%氩气和10%甲烷混合气体,其中甲烷起猝灭作用。对于原子序数很低的元素也可以用96%氦气和4%丁烷混合气体。封闭型正比计数管则可分别充氖、氪和氙气。 二、闪烁计数器 闪烁计数器适用于重元素的检测。闪烁计数器结构是由一片用tuo激活的且密封于Be窗口的dianhuana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当一入射X射线光子被Na晶体吸收时,便产生若千个数量的可见光子(闪烁),可见光子轰击光电倍增管,产生光电流。因此,每个入射X射线光子能在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端形成一个很大的脉冲电流。 闪烁计数器用于测量大于6kcV的X射线,对于低于6keV的X射线光子,由于光电倍增管极的噪声脉冲较大,对弱光子脉冲的检测会很困难。在闪烁计数器前附加一个气体正比计数器构成复合检测器,这时长波长的X射线用正比计数器检测,短波长的X射线则由闪烁计数器检测。闪烁计数器装在气体正比计数器旁边,缩短了它与晶体之间的距离达三倍,有效地提高了灵敏度, 三、半导体能量转换器 能量色散荧光光谱仪通常采用半导体能量转换器。硅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可形成晶体二极管。当探测器加上300~400V的电压时,无电流通过。当一个X射线光子射

四通道车检器TD634ES 用户手册

TD634ES裸卡式用户手册

1.产品简介 TD634ES是一种4通道的卡式车辆检测器,采用欧标形式。TD634ES采用专业化设计,用于交通量的检测,其不断升级的技术参数更能适合交通领域的应用。 当车辆经过埋在路面下的线圈时,由于线圈磁感应会发生变化,从而车辆检测器便能检测到车辆的存在。 车辆检测器专业化的设计使其更易于安装,通过对前面板上DIP开关的设置,可以轻松设置每个通道的存在时间以及灵敏度。板卡上的另外一个DIP开关用于选择检测器板卡的工作频率。 TD634ES在前面板上提供了LED信息指示灯,并与板卡接口的继电器状态相关联。另外,对于4通道的车辆检测器同时提供了故障诊断LED指示灯,当线圈或电源有故障时,此指示灯会输出信号。 TD634ES是一种多功能的检测器,它可以用于很多方面,如流量统计、车速检测以及配合其它交通控制或路旁检测设备使用的启动控制。 2. 技术参数 2.1.结构参数 2.1.1 配置 4通道卡式检测器,由外部低压直流电源供电。 2.1.2 类型多通道,单一多路复用振荡器,并采用各通道同时顺序采样技术。多路复用器的 主/从同步选择。 2.1.3 检测模式它是采用微处理器(Intel 80C52)控制的检测器。当车辆通过埋在路面下的地感 线圈时,由于线圈磁感应的变化导致线圈振荡器频率的变化,从而检测到车辆的 存在。 2.1.4 格式欧标卡式车辆检测器,前面板有2个8位的DIP拨动开关和8个LED指示灯。通过后边 的DIN41612 B型接口实现与其它部件连接,接口的管脚定义请参见有关章节。 2.1.5 复位通过前面板上的按钮可以实现两种功能:节能/复位,并且通过后部接口管脚可 以实现远距离复位。 2.2 性能参数 2.2.1 自动调谐当接通电源或手动复位后,检测器会进行自动调谐,调谐时间为±3s。

土壤全磷的测定方法

土壤全磷的测定方法(高氯酸-硫酸法) 方法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与高沸点的硫酸和强氧化剂高氯酸作用,使之完全分解,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而进入溶液,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操作步骤: 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孔径为0.25mm)的土壤样品1g(精确到0.0001)置于50ml三角瓶中,以少量水湿润,并加入浓H2SO48ml,摇动后(最好放置过夜)再加入70—72%的高氯酸(HClO4)10滴摇匀。 2.于瓶口上放一小漏斗,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至瓶内溶液开始转白后,继续消煮20分钟,全部消煮时间约为45—60分钟。 3.将冷却后的消煮液用水小心地洗入100ml容量瓶中,冲冼时用水应少量多次。轻轻摇动容量瓶,待完全冷却后,用水定容,用干燥漏斗和无磷滤纸将溶液滤入干燥的100ml三角瓶中。同时做空白试验。 4.吸取滤液2—1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30ml,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稀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稀硫酸(H2SO4)溶液调节pH至溶液刚呈微黄色。 5.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用水定容至刻度。 6.在室温高于15℃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700nm的波长比色,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液调零点,读取吸收值,在工作曲线上查出显色液的P—mg/L数。 7.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5mg/L标准溶液0,1,2,3,4,5,6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30ml,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定容。即得0,0.1,0.2,0.3,0.4,0.5,0.6mg/LP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溶液同时比色,读取吸收值。在方格坐标纸上以吸收值为纵坐标,Pmg/L数为横坐标,绘制成工作曲线。 结果计算 全P%=显色液mg/L×显色液体积×分取倍数/(W×106)×100 式中:显色液Pmg/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Pmg/L; 显色液体积—本操作中为50ml; 分取倍数—消煮溶液定容体积/吸取消煮溶液体积; 106—将ug换算成g W—土样重(g)。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为0.005%。 仪器、试剂 1.主要仪器: 分析天平、小漏斗、大漏斗、三角瓶(50ml和100ml)、容量瓶(50ml和100ml)、移液管(5ml 和10ml)、电炉、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0.5mol/L碳酸氢钠浸提液。称取化学纯碳酸氢钠42.0g溶于800ml水中,以0.5mol/L 氢氧化钠调节pH至8.5,洗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贮存于试剂瓶中。此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比在玻璃瓶中容易保存,若贮存超过1个月,应检查pH值是否改变。 (2)无磷活性炭。活性碳常常含有磷,应做空白试验,检查有无磷存在。如含磷较多,须先用2mol/L盐酸浸泡过夜,用蒸馏水冲洗多次后,再用0.5mol/L碳酸氢钠浸泡过夜,在平瓷漏斗上抽气过滤,每次用少量蒸馏水淋洗多次,并检查到无磷为止。如含磷较少,则直接用碳酸氢钠处理即可。 (3)磷(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45℃烘干4—8小时的分析纯磷酸二氢钾0.2197g于小烧杯中,以少量水溶解,将溶液全部洗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此溶液即为含50mg/L的磷基准溶液。吸取50ml此溶液稀释至500ml,即为5mg/L的磷标准溶液(此

土壤氮磷钾检测仪对土壤中氮磷钾的测定

土壤氮磷钾检测仪对土壤中氮磷钾的测定植物生长需要很多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植物所需元素中需求量比较大的三种元素,主要是通过施肥的方式来对植物进行养分补充的,因此,氮磷钾也被称为是肥料的三要素。不过经调研人员调查发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有很多农业种植者普遍反映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在田间施用了大量的肥料之后,作物依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育,眼看着种植成本不断增加,作物的产量却得不到提升,这是怎么回事呢?最终经研究分析发现,是因为不合理施肥造成的。而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对该农田土壤肥料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分析土壤所需元素,进而进行合理施肥,那么,对土壤中的氮磷钾该如何检测呢?可以用土壤氮磷钾检测仪。 土壤氮磷钾检测仪是一款专门用来检测土壤、植株、化学肥料、生物肥料等样品中的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元素的一款仪器。据了解,该仪器的投入和使用,种植大户可量身定制肥料为土地进补,使得土壤检测更加的便捷。并且检测完成后,该仪器会根据即将种植的农作物来生成配方,同样的地块,农作物的品种不用,所需要的肥料配方也不相同,量身定制肥料配方能做到更精细、更准确地施肥。相对于这样快捷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传统的检测方法则耗时较长,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再进行配肥,可能土壤的养分含量又发生改变,导致不准确,检测成本也相对较高,不适用于所有农户。 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TPY-8A土壤氮磷钾检测仪具有多种功能特点,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级农业检测中心、农业科研院校、肥料生产、农资经营、农技服务、种植基地等领域。利用土壤氮磷钾检测仪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不仅能够稳定增产、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亚硝酸盐氮测定方法

亚硝酸盐氮测定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亚硝酸盐氮测定方法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亚硝酸盐氮,测定 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多少是了解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况且亚硝酸盐氮被公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质,人体摄入过高可使血液中的变性蛋白增加。在《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亚硝酸盐氮被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因此,在日常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检测中,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 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国标采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标准溶液、标准样品和试剂,而且极为费时,特别是当测定的水样较多时,采样后如不及时测定,检测人员难以及时判断水质污染程度及水体净化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国标法进行适当改进。本文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及大量检测数据证实:比色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具有仪器便宜、操作方便、成本低、检测时间短。精密度、准确度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在紧急情况和平常可以代替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 一、分光光度法 测定原理 在以下,水中亚硝酸盐与氮基苯磺酰胺重氮化,再与盐酸N-(1萘)-乙二胺产生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 1、方法依据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 2、测定范围 本法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亚硝酸盐氮。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 水中三氯胺产生红色干扰。铁,铅等离子可能产生沉淀,引起干扰。铜离子起催化作用,可分解重氮盐使结果偏低,有色离子干扰,也不应存在。 3、试剂 (1)氢氧化铝悬浮液 称取125g硫酸铝钾[KAl(SO4)]或硫酸铝铵[NH4Al(SO4)]溶于1000mL纯水中。加热至60oc,缓缓加入55mL氨水(ρ20=mL)。使氢氧化铝沉淀完全。充分搅拌后静置,弃取上清液。用纯水反复洗涤沉淀,至倾出上清液中不含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试验)。然后加入300mL纯水成悬浮液,适应前振摇均匀。 (2)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10g/L) (3)盐酸N-(1萘)-乙二胺溶液(L) (4)亚硝酸盐氮标准储备液[ρ(NO2-_N)=50μg/mL]: 称取在玻璃干燥器内放置24h的亚硝酸钠(NaNO2),溶于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每升加2mL氯仿保存(本试剂剧毒)。 (5)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ρ(NO2-_N)=μg/mL]:

BCJ-04双通道车辆检测器说明书--电子版

BCJ-04双通道车辆检测器 使用说明书性能指标 调谐全自动 灵敏度面板上两级可调(0.02%~0.5%)ΔL/L 频率四级开关可选频率决定于线圈几何尺 寸 模式存在模式(当车压地感时一直有继电 器信号输出) 响应时间100毫秒 可见指示1×电源LED-红、2×通道状态LED- 绿 继电器输出2×继电器承受电流范围 5A/AC230V 复位按外壳前面底部开关 电涌保护线圈输入端:绝缘变压器、稳压管和 气体放电管保护 电源要求220V AC ±15 % ( 48至60Hz ) 要求:在220V时最大2 V A 存储温度-40℃至+85 ℃ 工作温度-30℃至+70 ℃ 盒体材料 PVC塑料 盒体尺寸 76mm×44mm×83mm 硬件安装 如何安装 BCJ-04双通道车辆检测器设计为支架或DIN插座 安装,控制和可见指示灯在盒体的前面,连接线在盒体 的后端。 电源、线圈和继电器输出端全部连接在盒体后端的 一个11脚的插座上。 双通道车辆检测器功能选择 频率选择:有四种频率可选。 灵敏度:检测器的灵敏度允许检测器根据电感变化量的 不同和车辆检测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复位开关:按动RESET开关,检测器将自动调谐。 双通道车辆检测器功能和应用 BCJ-04双通道车辆检测器能够应用于停车场和大 门/通道等多种不同的环境。 驱动读卡器和售票机。 作为栏杆机/大门/通道的关闭检测器。 作为栏杆机/大门/通道的开启检测器(自由出口)。 为车辆计数提供脉冲。 双通道车辆检测器配置 引脚颜 色 名称 1 红火线220V AC输入 2 黑零线±15%50/60 Hz 3 蓝通道1线圈 通道1线圈 4 蓝 5 黄通道2线圈 通道2线圈 6 黄 7 白通道2 继电器常开接点 8 白继电器公共接点 9 黄 白 保护地线 10 灰通道1继电器常开接点 11 灰继电器公共接点 默认开关设置: 拨码拨码含义默认 值 1、2 频率高 3 CH2灵敏 度 低 4 CH1灵敏 度低 双通道车辆检测器的特点 BCJ-04双通道车辆检测器是基于微处理器设计的 用于停车场和车辆出入控制。BCJ-04的设计使用了许多 最新技术来广泛地适应众多停车场的使用环境,以供客 户选用。对于用户,许多外部功能是有效的。 地感线圈注意事项 为了使BCJ-04双通道车辆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 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300 uH之间。在绕制线圈 时,要留出足够长度的导线以便能连接到车辆检测器, 并要确保中间没有接头存在。绕好线圈电缆以后,必须 将引出的电缆做成紧密双绞的形式,要求最少1米绞合 30次。否则,线圈电感值会变得不稳定。输出引线长度 一般不应超过10米,因为探测线圈的灵敏度随引线长度 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引线电缆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线圈规格 线圈 长×宽 4匝5匝6匝7匝 1.5× 1m ---- 136uH 192uH 255uH 2×1m ---- 160uH 228uH 310uH 2.5× 1m 125uH 190uH 268uH ---- 3×1m 146uH 220uH 314uH ---- 4×1m 108uH 182uH 278uH ---- 5×1m ---- ---- 可选用 6匝 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电后红色LED不亮或常亮 如果指示灯熄灭,那么,与之相连的电源有问题。 如果常亮表示工作不正常,请重新上电或复位。 初始调谐后,检测指示灯变为绿色,并以50MS或2秒 的周期闪灭 由于线圈或馈线故障,检测器不能成功调谐线圈。 如果线圈电感量过小绿色LED闪亮频率2 S/次,线圈电 感量过大绿色LED闪亮频率50 ms/次,地感线圈接触不 良或断路绿色LED闪亮频率50 ms/次 调谐后,线圈输出LED间歇闪烁,继电器卡嗒作响 由于线圈得到假的检测信号: a) 相邻检测器出现串扰 b) 与之连接的线圈或馈线出现故障 地感线圈布线方法 300mm 1米 最小间距:米(路宽米时) 22 34 米(路宽米时) 根据路面宽度面定 45度倒角 300mm 车流方向对绞 对绞

目前我国常用的活性炭质量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常用的活性炭质量检测标准 目前在我国活性炭的生产和销售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检测标准:GB(中国国家标准);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JIS(日本 工业规格)和AWWA(美国自来水工程协会)以及一些相关的行业标准等。这些标准基本包含了对各种用途、性质活性炭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检测的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煤质活性炭生产厂家和用户基本采用我国国家国标进行活性炭的质量检测,外贸公司则根据出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国家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出现相互间的贸易纠纷。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按原料的不同又分为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GB/T 7702. 1~ 7702. 22-1997)和木质活性炭试 验方法(GB/T 12496. 112496.22-1999)两种检测标准。两种检测标准根据各自不同的用途、性质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检测项目。煤质活性炭基本为颗粒状,主要用于气相吸附和液相吸附领域,其检测项目也是围绕这些用途来制定的,包括对活性炭的物理性能、吸附性能和表面结构的相关检测方法。GB/T 7702. 1-7702. 22-1997是在它的前一个版本GB 7702. 1-7702. 14-87的基础上修订的,新标准比原标准增加了生产和贸易中经常需要检测的八项指标,并对原标准中的一些方法如强度、碘值、装填密度等也进行了修订,使之更接近于美国ASTM标准。新修订标准的不足之处是还带有一些军工用炭的色彩。术质活性炭绝大多数为粉状,主要用于液相脱色,所制定的检测项目也以此为侧重,除常规检测项目外,还有…些对活性炭纯度的检验方法,如对活性炭中的金属和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的方法。 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试验方法可以作为世界性的活性炭试验标准,其所制定的试验项目及方法也很详细。其中用液相等温线法测定活性炭吸附容量的标准方法是脱出水中污染物和表面活性剂等杂质的最基本方法。另外,ASTM标准还包含对活性炭水溶物的测定方法和活性炭丁烷活性及工作容量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其他标准中没有的。目前国内活性炭实验室只在出口活性炭的检测中根据用户的要求来决定是否采用ASTM标准进行检测。 JIS(日本工业规格)试验方法现在采用的是JIS K1474 (1999).版本。日本标准原来分为“粉状活性炭试验方法”和“粒状活性炭试验方法”,于1991年合并统一起来,以JIS K 1474活性炭试验方法的形式进行了修订。1999年义对老版本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将吸附能力方面分成液相吸附与气相吸附以及焦糖脱色试验O在 液相吸附中,谋求与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方法的整合,引用了由吸附等温线进行性能评价的观点,把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碘吸附性能都改成用吸附等温线求得。“?在气相吸附中,仅规定了溶剂蒸气的吸附性能的检测方法。把原来的用三氯硝基甲烷穿透吸附性能等仅限于特殊用途的方法删除。一新版本在充填密度、pH值、氯化物三项中又增加了内容。 AWWA (美国自来水工程协会)的粉状和粒状活性炭标准:这两个标准也是经过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批准的国家标准,并于1991年生效实施。:应用这两项·标准主要是对水处理用活性炭的检测,其中对酚吸附值和单宁酸的测定是最重要的两项检测指标。酚吸附值表征活性炭对一些味和臭的脱出能力,单宁酸是以腐烂植物进入水中的有机化合物为代表,进行这两项指标的检测,对自来水厂是非常必要的。 行业标准则是不同行业根据实际需要而制定的标准。由于活性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现阶段用于烟气脱硫用的活性焦产品,行脱硫脱硝性能检测,而现有的活性炭检测标准中则没有对应的检测方法要求进因此,科研单位、生产厂家以及用户就要联合制定对应的检测方法来进行该产品的性能评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炭标准化委员会,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已制定并批准实施了几项活性炭检测的行业标准,一另有几项正在审查报批中。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精)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 核心提示: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 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自施肥、生物固氮、雨水和灌溉水,后二者对土壤氮贡献很小,施肥是耕作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而自然土壤的氮素主要来自生物固氮。 土壤含氮量受植被、温度、耕作、施肥等影响,一般耕地表层含氮量为0.05%~0.30%,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氮量在 0.50%~0.60%以上。我国土壤的含氮量,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减少。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氮素,无论是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都可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相互转化。 1 土壤全氮的测定 1.1 开氏法 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全氮的测定方法不断改进,提出了许多新方法,主要有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高氯酸-硫酸消化法、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但开氏法目前仍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此法容易掌握,测定结果稳定,准确率较高。 开氏法测氮的原理为:在盐类和催化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使有机氮分解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硝态氮)。含有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