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2012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金融部门一定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认真研究分析实体经济金融需求,把准金融工作方向,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历史与现实昭示:金融应当且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周小川行长在《财经》杂志年会的主旨演讲中曾经强调,“实体经济不仅包括实物,不能只强调物质的生产,也要包括服务”。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避免金融业的自我膨胀和循环,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将损害经济社会发展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东南亚各国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国际国内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能够达成共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过度发展和膨胀。

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近年来持续加速,虚拟经济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资金的运作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行。全球外汇交易量每天在两万亿美元左右,其中98.5%的交易没有任何贸易背景和生产背景,交易纯粹是为了资金流通、盈利或风险规避。这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任何实体经济的不利变化都可能使资金交易方式、方向以及规模发生大幅逆转,并可能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传递到其他经济实体。在这样一个全球宏观背景下,金融部门一定要认真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不动摇。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要求金融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重点发展实体经济符合我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且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要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缓解日益加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同时,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而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改变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惯性思维,主动帮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创新空间。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认为: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是跟随实体经济需求的引导,当实体经济有需求时,金融业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当前,在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导向型金融竞争中,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避险、套利、融资、支付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促使金融机构开发和创新了种类繁多

的避险型、收益型、融资型、支付型等金融工具,客观上有助于增强金融业创新水平和区域金融竞争力,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

同时,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存在的依托和利润源泉,金融业利润的最终来源是实体经济,其本质是对实体经济剩余价值的分割。当前,我国金融业比较容易获取利润,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业单纯为了追求利润,偏离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无疑是对实体经济的掠夺,这样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利润是不可持续的。

社会资金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两游离”

一方面,民间投资增长乏力,部分社会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民间投资一直是宁波市经济最大的亮点和特色。但近年来由于外需趋缓、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土地、环保、劳动力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民间投资逐步疲软。2011年,宁波市民间投资规模为115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1%,比浙江省低近12个百分点。同时,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将正常的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排除在借贷市场之外。目前宁波市民间借贷利率与金融机构信贷利率的利差为10个百分点左右。借贷利率上升导致借款企业成本上升,经营利润下降,直接影响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同时,民间借贷操作简单、短期高收益率的特点,诱使企业主缩小或退出实业企业经营,将资金转入民间借贷谋利,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信贷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以钱炒钱,脱实向虚。从宁波市金融运行情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银行借贷资金通过资金中介平台、企业流转、个人渠道等多种途径流入民间借贷市场,部分银行内部人员扮演资金掮客角色,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增加了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导致信贷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和非正规金融风险向正规金融传递。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主攻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必须坚持的一条主线。金融部门必须在全面、深刻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牢牢把握金融发展的“四个提升”:通过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供给与不同类型实体经济的适应性;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提升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匹配性;通过强化金融对社会资金的导向,提升金融功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通过加强金融管理,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供给与不同类型实体经济的适应性

金融体系状况直接决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效果。林毅夫提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金融体系结构与实体经济最优产业结构相互匹配,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才得以有效发挥。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与经济结构存在两个不匹配。一是以大型化、集中化为表现特征的银行结构与小型化、分散化的民营经济不相匹配。信贷资源向大中型企业集中,大企业与银行间形成了相互选择的竞争性服务关系,小企业、“三农”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二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与不确定性较大的初创企业金融需求不相匹配。技术开发、企业初创、新产业发展的初期,通常需要采取私募股权融资以及组合融资方式对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激励。现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垄断性金融体制,缺乏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融资方式与金融组织,严重制约了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

因此,从我国经济结构实际需求出发,应当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组织体系,以提升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契合度。一是增加市场供给主体,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增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放松金融准入管制,推动机构创新,引入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把社会资本疏导到亟需金融服务的经济领域。大力发展社区型金融机构和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小型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二是大力发展适应初创阶段企业、行业的融资机构。适应初创阶段企业、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积极鼓励信托、租赁、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机构的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和延伸金融产业链,弥补单一金融体系的缺陷。金融产业链要从围绕债务性融资以及与此相配套的担保、抵押、典当等方式,转移到围绕权益性融资以及与此相配套的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加强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股权投资机构、信托租赁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通过金融合作,发挥银行在风险管理、资金实力、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实体经济在新技术处于孕育期、新企业处于初创期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

加大创新力度,提升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匹配性

金融创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和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欧美国家“创新过度”的情况相反,当前我国面临的更多的是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创新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构建经济金融良性对接机制。

一是明确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创新路径。金融创新路径有两条:需求导向型和供给引导型。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金融创新路径必须要由“引进-本土化-再引进”的供给引导型向需求导向型路径转变,积极进行自主创新。

二是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和领域。以垂直化、扁平化、集中化管理为切入点,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创新;创新信贷、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等方面的金融产品,着力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融资需求;研究分析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着眼于国际化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便利客户境外贸易结算和开展投融资活动。

三是夯实金融创新的基础,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与活力。金融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松绑效应”,减少对自下而上底层金融创新的审批与管制。深入推进银行业综合化经营,拓宽金融机构的创新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复合型的金融服务。加强信贷转让市场建设,加快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促使银行从贷款持有型向贷款流量管理型转变,为银行开展业务创新、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腾挪空间。

强化金融对社会资金的导向,提升金融功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

强化金融筛选功能,发挥金融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举措。通过金融筛选功能,便利优质产业、企业或项目融资,对劣质产业、企业或项目形成融资难、融资贵的外部融资约束,迫使其退出市场。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具有自动筛选功能。但高利率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将理性融资需求者排除在正常的信贷市场之外,使实体经济的正常资金需求在信贷领域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金融筛选功能的发挥,不能仅仅依靠利率,金融机构还要更多地从企业的行业、特征因素等方

面实行详实的尽职调查,信贷决策要从注重第二还款来源转向主要依靠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金融机构要树立长期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行业发展情况的研究分析,使信贷筛选行为符合宏观调控的要求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把准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的方向与重点,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和行业。在微观层面上,要通过金融机构的筛选功能,支持优质企业和项目,扶优限劣。金融机构能够发挥筛选功能、克服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具有信息生产和信息利用的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内部数据支持系统和内部评级技术,提高信息生产和信息利用的能力,减少贷款增长的波动。在民间资本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其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当前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困境下,必须有效消除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的障碍。要探索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借贷供求信息发布、资产评估和登记、公证、结算、法律咨询等配套业务,提高民间借贷的透明度。积极探索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搭建民间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对接平台,促进民间融资的规范化、阳光化。

加强金融管理,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以及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等特性,使得金融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同时,金融业具有自我循环的倾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容易脱离实体经济,无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强化金融管理,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膨胀,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确保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损害实体经济的关键。

一方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此轮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监管已不足以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要注重宏观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强化对跨周期和跨系统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加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研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增强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防范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加强央行与发改委、财政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增强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把握好微观金融管理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营造有利于金融创新的管理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流程、服务、技术和制度创新。加强金融管理创新,更新金融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方法,提升金融管理效能,在扩大金融供给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

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 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

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原文

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 2012年04月26日06:08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0条评论0打印转发 最后谈一下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 规划当中谈到的创新金融服务,一个是要建立人民币的跨境投融资中心。央行从2009年提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问题,本身只是顺应了市场需求。因为这一次金融危机当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国际货币体系出了问题,美元急剧的升值和贬值,这几十年来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想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是非常难的,近二三十年都不可能动摇它的地位,只能说,给世界多一种货币的选择是可以的。我们和周边国家,我们是逆差,周边国家是顺差,它们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人民币,大家需要用人民币,央行顺应了国际需求推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我们可以有贸易的结算,可以有直接投资,也有人民币的债券市场和贷款。但是现在人民币走出去,一个最大的障碍除了别人愿不愿意接受,别人得到了人民币之后可以干什么?可以拿人民币跟你贸易,但贸易只是一个结算工具,当它积累了更多的人民币之后要有投资,因而我们必须要有比较深厚的、有广度的主权债市场,才可能有更多人民币回流和投资的渠道。直接投资是一个回流的渠道,贸易是一个回流的渠道,股票是一个回流的渠道,但是要真正变成一个储备货币,必须要有深厚的国债市场。 第二是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培育企业成长,提升企业价值。银证保的交集就是资产管理。资金信托是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物资产管理也将提上日程。 实物资产管理的大背景是,我们现在的富二代到了子承父业的关键时刻。父业怎么样传承,这就是实物资产管理的过程,因为家族产业的传承,这方面的服务是需要的。 证券投资基金和信托投资基金受益凭证是资金信托的主要形式。证券投资基金如果拓展了证券的定义,就既包括投向二级市场的证券,也包括没有上市的证券,还可以投向一些另类投资,比如说红酒、茶叶、艺术品等等。信托投资基金受益凭证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些信托基金的监管主体不同,但是同类法律关系的产品应该遵循同样的监管原则。 最后我想说简化行政手续,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的给企业创造便利的环境。如果要想发展各种新的产品,简化行政手续是最重要的。对上海来说,应该先争取行政审批权的下放,提高效率,在金融创新方面做到先行先试。我们没有法律的制订权,但是我们有法律的执行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0252747.html,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之路 作者:幽兰 来源:《中关村》2015年第07期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命题如果不加以深入考核的话,很容易被简单化为无条件满足微观企业的资金需求。 “过去30余年传统工业化时期,我们片面地强调了金融提供资金的这个功能,而对其他有所忽视。所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命题如果不加以深入考核的话,很容易被简单化为无条件满足微观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李扬指出,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就是用这个标准,就是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如果做不到便被会被扣上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帽子,这种状况其实是比较危险的。 “中国经济形势目前的主要特征是大部分实体经济转型找不到方向。”李扬的评论一针见血。 他强调,要使金融体系更贴近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体系恐怕要经历一个投资银行化的过程,要让所有的人有投资银行的思路。“以往,投资银行的思路就是到哪儿去就看有没有好企业,只要能够认识什么是好企业,知道企业到底要什么,才能用什么工具去满足这个需求。我认为这是次要的。” 中国经济问题主要是金融问题 中国经济问题一半以上是金融,金融如果和经济连在一起来看的话就有一个命题,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关系需要厘清。 “所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如今用金融这个词所支撑的事情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货币问题,一类是信用问题,一类是狭义的金融市场金融问题。” 金融理论产生自上世纪中叶,讨论的是不同金融资源之间的一个替代问题,以及无风险套利等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变化,这个变化得益于新增长理论,讲的是结构的变化;信息经济学把经济运营中人们过去不关注,或者没有手段去研究的一个因素揭示出来了;新金融发展理论,以研究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以及金融和结构变化的关系为主要研究方向,打破了传统的发展理论的僵局,让金融和实体经济有了一个稳定的可以沟通的渠道。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进出口现状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而金融服 务贸易也是服务贸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统计中,金融行业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分为“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两类。其中,“保险服务”包括所有 货物保险、直接保险(寿险和非寿险)和再保险;“金融服务”则包括所有金融中介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如信用证佣金和手续费、金融租赁服务、外汇交易服务、商业和消费信贷服务等,大致可归于“银行服务”和“证券服务”两类。 1、金融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2.33亿美元、1.38亿美元、1.59亿美元、8.91亿美元、5.57亿美元、5.66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0.61%、15.48%、460.00%、37.49%、1.62%。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1.52亿美元、0.94亿美元、1.45亿美元、1.45亿美元、2.31亿美元、3.15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8.18%、54.59%、0.13%、59.31%、36.36%。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 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 口差额分别为-0.81亿美元、-0.44亿美元、-0.14亿美元、-7.46亿美元、-3.26亿美元、-2.15亿美元(见图1)。 图1: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2、保险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 —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45.64亿美元、61.24亿美元、72.00亿美元、88.31亿美元、106.64亿美元、127.4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34.16%、17.57%、22.66%、20.76%、19.50%。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 3.13亿美元、3.81亿美元、5.50亿美元、5.48亿美元、9.04亿美元、13.8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21.74%、44.29%、-0. 23%、64.96%、52.99%。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保险的国际服务 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口差额分别达到42.51亿美元、57.43亿美元、66.50亿美元、82.83亿美元、97.6亿美元、113.6亿美元(见图2)。 图2: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存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中国金融行业保持较 快发展,但金融服务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保险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仍在扩大,银行服务贸易和证券 服务贸易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 1、金融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 与当今世界金融强国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金 融服务业增加值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我国2005年金融服务业的实际比重大致为 3.4%。2007年中国金融业出口11.3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 0.9%,进口112.2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 8.7%,处于逆差状态。同期的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 例:出口58.3亿美元,进口18.9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 易进出口总额的23.1%和17.9%,处于顺差状态。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保险业的竞争力极强。此外,从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存在着 总量低,结构不合理和市场份额低等问题,这充分反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文/张武郑磊 实证分析 12 2009.6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WTO统计,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65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14928亿美元,2008年达到37300亿美元。2000年到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6.6%,相比之下,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较低,约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 在21世纪前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均水平为10.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19.8%,但是整体结构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2007年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8.3%,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例如信息、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虽然比较快,但竞争力仍然较弱,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的41.7%。 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也相当迅速,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003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总增加值(GrossValuc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贡献了5.3%;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出口在2003年为200亿英镑,占英国服务业出口的23%、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7.2%,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最大的贡献者,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英国金融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占英国就业人数的3.2%;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从1997年到2001年,金融服务业每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而同期英国经济整体只提高了2%。 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 5.4%,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WTO的数据显示,金融服务贸易在我国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远远落后于世界金融服务贸易在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中国作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甬银发〔2012〕26号) 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国开银行宁波市分行,各政策性银行宁波(市)分行、国有商业银行宁波市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邮储银行宁波分行,宁波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分行,省农信联社宁波办,绿叶城信社,各外资银行宁波分行,昆仑信托公司,华融租赁宁波分公司,宁波港财务公司,银联宁波分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对宁波市“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一)牢固树立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运行,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各金融机构必须正确认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决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支持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二)深入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为扎实有效地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开展(具体活动方案将另行行文下发),我中心支行成立以宋汉光行长为组长、周伟军副行长、工会宋建江主任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制定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活动方案,加强动员、监督和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各金融机构“一把手”要组织开展实地走访,带头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帮扶企业破解经营困境和融资难题,全力落实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 二、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2012年,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各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高度重视存款增长放缓的约束,妥善解决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的矛盾,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商业银行分支行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流动性,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均衡增长,有效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我中心支行将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积极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思考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思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2012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金融部门一定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认真研究分析实体经济金融需求,把准金融工作方向,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历史与现实昭示:金融应当且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周小川行长在《财经》杂志年会的主旨演讲中曾经强调,“实体经济不仅包括实物,不能只强调物质的生产,也要包括服务”。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避免金融业的自我膨胀和循环,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将损害经济社会发展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东南亚各国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国际国内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能够达成共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过度发展和膨胀。 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近年来持续加速,虚拟经济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资金的运作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行。全球外汇交易量每天在两万亿美元左右,其中98.5%的交易没有任何贸易背景和生产背景,交易纯粹是为了资金流通、盈利或风险规避。这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任何实体经济的不利变化都可能使资金交易方式、方向以及规模发生大幅逆转,并可能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传递到其他经济实体。在这样一个全球宏观背景下,金融部门一定要认真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不动摇。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要求金融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重点发展实体经济符合我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且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要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缓解日益加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同时,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而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改变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惯性思维,主动帮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创新空间。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认为: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是跟随实体经济需求的引导,当实体经济有需求时,金融业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当前,在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导向型金融竞争中,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避险、套利、融资、支付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促使金融机构开发和创新了种类繁多

银行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银行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一、我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末,虽然金融服务贸易总量正在不断上升,但从金融服务贸易内在结构来看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首先是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和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间的结构不平衡,其次是进出口结构的失衡。 (一)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整体水平偏低。我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炼钢、水泥、船运等比较传统的领域,相对于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信息服务、专利服务、咨询等新兴服务出口所占比例很低。 (二)服务贸易进出口不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较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相对于内陆有明显的优势。交通银行贵港分行目前未有金融支持服务贸易进出口业务。 (三)积极创新金融服务。目前,我行正在努力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供应链融资、海外并购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的建设。鼓励在现有业务范围内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并购等业务的支持力度,支持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

引导服务贸易企业积极运用金融、保险等多种政策工具开拓国际市场,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在交易所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整体竞争力不足。具体到各行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如旅游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如专有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等)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监管制度不完善。尽管中国金融行业保持较快发展,但金融服务贸易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样要规范部分法律。《广告法》与《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在中国的法律中占有较大的使用部分,但是其应用和领域中仍有较大的不足,很多方面需要弥补,从而来增加法律的规范性。因此,多头监管、自律组织弱化、法律配套措施不足、执行法力度不够等缺陷仍是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顽疾。、 (三)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整体水平偏低。我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炼钢、水泥、船运等比较传统的领域,相对于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差距还是比较明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xx、我与市人大财经(工)委一起对我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金融部门紧扣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和保障作用,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信贷总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金融指标稳健增长,金融体系不断健全,金融创新产品多样化,金融精准扶贫全面发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市连续十六年获得“金融信用县市”,连续六年获得“保险先进县市”。 (一)增强金融供给实力。各金融机构向上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向下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从严规范经营行为,着力解决企业到贷续贷难题。2018年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5.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30亿元,存款增幅8.73%。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6.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03亿元,贷款增幅8.66%。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61.63%。全市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62.10%。201X年保费收入6.55亿元,是201X 年保费收入2.51亿元的2.6倍。 (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出台《进一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

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截止今年四月份,我市挂牌上市企业35家,其中新三板企业3家,201X年全市直接融资增长41.9%;201X年湖北华舟重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7.68亿元;成功发行10亿元城投债,嘉一高科定向增发融资2180万元,祥源特种布股权融资500万元,蔡氏牧业债券融资310万元。 (三)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开展金融创新,开发推广“助农贷”“福农分期”“五贷一透”“中银政银通宝”“小快活免抵押”30多个系列信贷产品,缓解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难题。二是激活民间资本。201X年我市成立全省县市区首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累计匹配资金5.43亿元,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推进股权基金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股权基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加强与各类金融要素联系合作,201X年引入上海胜道在我市设立陆水河股权投资一期基金2610万元。出资2000万元与咸宁市政府、长江证券和其他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长江兴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出资6016万元认购湖北银行2000万股。四是推进金融信息港建设。集聚证券、银行、投资、中介服务及新兴业态组织等机构,形成人才、科技、金融的发展高地。 (四)加大精准扶贫力度。201X年度赤壁市累计全口径(含

关于全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三到五月份,我与市人大财经(工)委一起对我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金融部门紧扣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和保障作用,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信贷总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金融指标稳健增长,金融体系不断健全,金融创新产品多样化,金融精准扶贫全面发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市连续十六年获得“金融信用县市”,连续六年获得“保险先进县市”。 (一)增强金融供给实力。各金融机构向上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向下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从严规范经营行为,着力解决企业到贷续贷难题。2018年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5.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30亿元,存款增幅8.73%。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6.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03亿元,贷款增幅8.66%。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61.63%。全市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62.10%。2017年保费收入6.55亿元,是2010年保费收入2.51 亿元的 2.6倍。 (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出台《进一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截止今年四月份,我市挂牌上市企业35家,其中新三板企业3家,2017年全市直接融资增长41.9%;2016年湖北华舟重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7.68亿元;成功发行10亿元城投债,嘉一高科定向增发融资2180万元,祥源特种布股权融资500万元,蔡氏牧业债券融资310万元。 (三)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开展金融创新,开发推广“助农贷”“福农分期”“五贷一透”“中银政银通宝”“小快活免抵押”30多个系列信贷产品,缓解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难题。二是激活民间资本。2015年我市成立全省县市区首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累计匹配资金5.43亿元,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推进股权基金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股权基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加强与各类金融要素联系合作,2016年引入上海胜道在我市设立陆水河股权投资一期基金2610万元。出资2000万元与咸宁市政府、长江证券和其他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长江兴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出资6016万元认购湖北银行2000万股。四是推进金融信息港建设。集聚证券、银行、投资、中介服务及新兴业态组织等机构,形成人才、科技、金融的发展高地。 (四)加大精准扶贫力度。2017年度赤壁市累计全口径(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各类扶贫贷款878笔5420.4万元,其中进入扶贫办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系统累计666笔4302.6万,超额完成咸宁市下达的3287万元任务,解决了我市9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生产资金需求。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市今年新增贷款177笔670.5万元。 (五)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连续八年组织金融“早春行”活动。在今年“早春行”活动上,农发行咸宁分行、咸宁农商行、湖北银行咸宁分行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140亿元;赤壁高新区与上海胜道签订两个基金项目合作协议,基金规模5000万元;银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责任

编者按201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2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强调提出了“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方针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龙年新春到来之际,本报推出一组“加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报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如何贯彻中央方针和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进行深入报道,敬请关注。 201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一重要指导方针,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促使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动双赢的更加良好局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当前,我国社会融资格局还是以银行业的信贷服务为主体,而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只占据相对次要的地位。 央行1月份发布的《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初步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8.3%;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5712亿元,占比4.5%;委托贷款增加1.30万亿元,占比10.1%;信托贷款增加2013亿元,占比1.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3万亿元,占比8.0%;企业债券净融资1.37万亿元,占比10.6%;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77亿元,占比3.4%。 银监会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至2011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52万亿元,占整个行业的46.6%。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A股和B股总市值为21.48万亿元,同比下滑19.09%;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57万亿元。截至2011年11月,保险业资产总额为58462亿元,同比增长19.4%。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融资规模来看,还是从总资产及其他相关指标来看,银行业成为我国社会融资格局中当仁不让的绝对主体,而直接融资相对滞后。这同时表明,目前银行业担当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角色。 在新时期,我国银行业要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首先要重新认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发表文章指出,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银行业首先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国民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银行经营就必然不稳健,银行利润就成为无源之水;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发展,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要充分认识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引领作用。银行业要加深与实体经济互利共赢辩证关系的认识,不断强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营理念,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中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是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和本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正确方针。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今后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和自觉地贯彻实施这一方

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大全 科技金融服务经济

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大全科技金融服务经 济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大全科技金融服务 经济 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已进入金融科技时代。当前,学界关于金融科技内涵、特征、理论基础等问题的探讨如火如荼,但尚未形成权威主流观点;业界关于金融科技模式、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实践风风火火;监管层关于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监管科技有效运用等问题的规章制定持续开展,但相关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政策面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此放在做好金融工作需要把握好重要原则的首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此外,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可见,在面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热潮时,人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只有立足服务实体

的经济的金融科技才有生命力,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那么在新时代下,金融科技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社金互联认为,首先,要充分肯定金融科技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一些优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未来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它们对实体经济的投融资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动效果。其次,提升金融机构的需求适配能力,因为服务实体经济不是单一式的提供资金支持,也不是被动地提供金融服务,服务实体经济应该是多元的、多层次、主动式的,所以金融机构应该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发挥最大的作用。再次,政策应当对金融科技进行扶持。因为只有政策积极扶持,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速度加快,金融科技也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总体来看,积极稳妥地运用金融科技发展的积极成果,促进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最大程度地释放科技红利,尤其是促进一些优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发展,才能够使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高端交流分享的机会。今天,我想以一位科技老兵的身份,分享一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0912130211 国贸0902 魏琪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挑战。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对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金融资产快速增加且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意义非同小可,而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一个顺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成,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对微观经济活动,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数,对策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64.7% 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将2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 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证券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规范。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论文【论文】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论文 一、泉州金融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金融配套环境较为薄弱,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吸引力不足。金融征信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明确主体,建立信息采集和使用规范监管体系,目前全市金融业缺乏统一征信平台。金融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金融研究机构、信息分析机构和中介机构等高端服务缺乏,金融产业吸引力和城市金融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二、泉州金融业税收情况 (一)税收概况 全市金融业税收增长速度快,高于同期金融业增加值和服务业GDP增长率。金融业2011~2013年税收占地税总税收分别为8.0%、9.3%、11.2%。2013年金融业缴纳国、地税税收42.2亿元,比增25.0%。按细分行业,银行业占71.1%,保险业占13.4%,证券业仅占5.7%。 (二)存在问题

1.地方可用财力偏低 财税体制规定,企业所得税中央分成60%,省级收入为40%(泉州商业银行和农商银行税收为市县级收入)。2012年全市金融业税收101771万元,地方实得财力17365万元,占32.2%。相比福州、厦门,泉州地方分成比例偏低,政府用于金融基础建设公共投入不足,客观上影响金融业发展。 2.金融业税收政策效用有限 (1)税收政策执行层面 企业享受减免税数量有限,税收引导作用受限。自2001年起,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截止2013年底,全省累计53户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享受免税政策,而同期泉州却很少有企业申请该优惠政策。 (2)税收立法层面 准金融机构未能享受与金融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税收

扶持作用偏弱。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机构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得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负担相对较重,不利于扶持民间金融发展。 (3)个别领域综合税负过重 不利于民间资金阳光化,造成税源流失。直接借款给企业,个人取得的利息收入需缴纳25.6%的税费,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需缴纳30.6%的税费。税费负担过重,不利于隐性税源显性化,企业往往迫于账务处理需要才开具税务发票,否则通过账外流转利息逃避税收,民间借贷真实状况税务部门难以监控;一定程度上也抑制投资欲望,不利于企业直接融资。 三、提高金融业灵活、效率和安全性,做大做强泉州金融业 (一)银行、证券等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 1.培育多层次市场结构和多样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品质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

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 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有关部门为落实该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证券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业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系,证券业,实体经济,创新驱动 一、概念界定 (1)实体经济 经济学上,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上看,实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更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更强,典型的例证便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作为欧洲的头号经济体,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经济的脊梁,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成功抵御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影响的重要原因。 (2)金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将金融业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在直接产出、解决就业、实现资源配置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金融的功能包括:一是融通社会资金,为实体经济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之间配置资源。二是集中资本和分割股份,在一定的程度上,资本市场、银行、投资基金等可以集中小额资金、短期资金,解决大额、长期资金需求。三是提供清算和支付结算,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这一功能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提供信息和形成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都是实体经济投融资决策、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五是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将风险配置到有承担意愿且有承担能力的经济部门或经济主体。六是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问题。七是通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 究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关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也日渐壮大,而国际服务贸易逐渐取代货物贸易在世界经济中体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金融服务贸易作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贸易项目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以及金融业在一国经济中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 6 年后,深入研究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找出中国与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对中国今后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会,改进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国际贸易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一、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 自1986 年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首次提出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开始,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地修订,此概念得以完善。如今,我们认为,金融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或独立关税地区)与国家(或独立关税地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的交易活动和交易过程。从G A T S 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相关定义和提供方式来看,金融服务贸易可分为四种模式:

(1) 跨境交付(或称过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in Financial Services),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向境外的非居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它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的普及而实现的跨越国界的远程交易,服务内容本身已跨越了国境,而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在各成员之间并不需要移动而实现的跨境服务贸易。例如某国国内消费者获得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者在国外金融机构存款(外汇);某国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提供和转让金融信息和金融数据处理;与货物运输有关的保险、再保险及辅助服务;与银行和其它金融服务相关的信息咨询性服务和其它辅助性服务;等等。这种交易模式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贸易,是典型的、传统的“跨国界(或地区)的贸易型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形式。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in FinancialServices),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境内为其它成员国的服务消费者(外国居民和法人)提供的服务,并收取报酬。其特点是:服务消费者移动到WTO 参与方任何其它成员境内接受金融服务。例如一国金融机构对到本国境内旅行的外国消费者提供服务,或者国内消费者到国外旅行并消费国外金融服务,具体业务如旅行支票及信用卡业务等。 (3)商业存在( Commercial Presence in Financial Services),指一国的金融机构获准到其它成员国境内设立商业企业或专业机构,如果具有法人资格就能够该国的居民的身份为当地的消费者提供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