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的设计

[3] 游占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

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徐建平.仪表本安防爆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5] 郭建堂,陈在学,黄荣光,等.G B3836.1-2000爆炸性气

体环境用电气设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 催保春,王聪,卢其威,等.矿用本质安全开关电源的研

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7,25(6):35-39.

 第11期 2010年11月

工矿自动化

Industry and M ine A utomation

No.11 

Nov.2010 

文章编号:1671-251X(2010)11-0089-03

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的设计

王培强, 申永乐, 朱艳艳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1)

摘要:针对采用手工绘制采区车场施工图存在计算任务繁重,绘图精度不高,费时、费力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软件设计及系统特点。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车场线路计算、车场线路绘制、道岔特征表、车场硐室等均可以由相应的程序模块来完成,设计人员只需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快速生成车场施工图,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AutoCAD

中图分类号:TD672 文献标识码:B

Desig n of Construction Documents Draw ing Sy stem of

M ining Dist rict Station Based on AutoCAD

WANG Pei-qiang, SH EN Yong-le, ZH U Yan-y an

(Ping dingshan Industrial College of Technolo gy,Ping ding shan467001,China)

A bstract:Because o f existing defects such as hard w o rk of caculating task,low accuracy of drawing, taking time and leasting effort in m anually drawing co nstructio n documents of mining district station,the paper desig ned a construction do cuments draw ing sy stem of m ining district statio n based o n AutoCAD.It introduced structure,softw ar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T he sy stem adopts modularization pro gramming method,w hich makes counting and drawing of district station line,chart of turnout distinction and y ard tunnel to be finished by pro gramming modular,so as to generate mining district statio n quickly by only inputting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increase w orking efficiency.

Key words:mining district station,construction do cuments,drawing sy stem,AutoCAD

0 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炭行业。采区车场施工图是井下巷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地质、技术等条件的影响,井下车场形式种类繁多,即使在同一生产系统中,设计工程人员也需根据现场条件绘制多种采区车场施工图。由于采用手工绘制,计算任务繁重,绘图精度不高,费时、费力[1-2]。

收稿日期:2010-06-29

作者简介:王培强(1980-),男,山东东阿人,讲师,现主要从事煤矿科研与管理工作。E-mail:w pq313@https://www.360docs.net/doc/8a12553607.html,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车场线路计算、车场线路绘制、道岔特征表、车场硐室等均可以由相应的程序模块来完成,设计人员只需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快速生成车场施工图,提高了工作效率。

1 开发语言

Visual LISP语言的前身是Auto LISP语言, Auto LISP是嵌套于AutoCAD内部的一种解释性语言,是AutoCAD与LISP语言有机结合的产

物[3]。Visual LISP 语言是为了适应编程语言发展的需要,在Auto LISP 的基础上添加了对ActiveX 对象模型的支持而形成的具有面向对象功能的编程语言,集Auto LISP 语法和ActiveX 对象模型于一体,功能更为强大

[4]

Visual LISP 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由程序代码编辑器、跟踪窗口、控制台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等组成。图1为利用Visual LISP 开发中部甩车场(双侧双道斜面线路二次回转甩入平巷式)的编制程序的界面。在Visual LISP 集成环境下可以便捷、高效地开发Auto LISP ,可以得到运行效率更高、代码更加紧凑、源代码受到保护的应用程序。Visual LISP 的用户界面良好,用过M icro soft 软件的用户只需很短的时间即可掌握它。在Visual LISP 中,用户可以在单个环境中完成绝大多数必要的操作,其中包括文本编辑、程序调试以及与AutoCAD 和其它应用程序的交互等

图1 利用V isual L ISP 开发中部甩车场的

编制程序界面

2 系统结构

基于Auto CAD 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根据绘制矿图的实际需要,本着简单实用、数据共享的基本原则,将系统分为7个模块:系统主界面、绘图环境设置、采区上部车场施工图绘制、采区中部车场施工图绘制、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绘制、交岔点施工图绘制模块,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1)系统主界面模块:系统主界面采用AutoCAD 的传统模式,即下拉菜单的控制模式,由采区上部车场施工图绘制、采区中部车场施工图绘

制、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绘

图2 基于A uto CAD 的采区车场施工图

绘制系统总体结构

制、交岔点施工图绘制5个下拉菜单组成。系统安装后,系统下拉菜单取代AutoCAD 自带菜单,用户通过选择需要绘制的施工图即可快速完成制图。 (2)绘图环境设置模块:该部分包括系统变量、图层、线形及颜色的设置,绘图比例及注记字体大小的设定,常用函数和工具的定义等。

(3)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分析各类采区车场的结构,建立采区车场设计模型,构造采区车场结构参数表,进行轨道线路计算,编制了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中部车场和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的绘制程序,达到了施工设计的深度。采区上部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可以完成单、双道顺向平车场,单、双道起坡逆向平车场,上部单、双侧甩车场等7种车场形式的施工图自动绘制。采区中部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可以完成单、双道起坡,斜面线路一次、二次回转,甩入平巷、石门、绕道式等12中车场形式的施工图自动绘制。采区下部车场施工图绘制模块可以完成大巷装车、石门装车、绕道装车式,顶、底板绕道,立式、

卧式、斜式等12种下部车场形式的施工图自动绘制。

(4)巷道断面施工图绘制模块:根据煤矿生产实际巷道特征,可以绘制圆弧拱、半圆拱、三心拱形拱、矩形和梯形等比较常用的巷道断面施工图,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5)交岔点施工图绘制模块:通过对煤矿施工中常见的9种类型交岔点的结构分析,进行交岔点平面尺寸计算,构造相关参数表,建立道岔尺寸数据库,准确绘制交岔点施工图。3 软件设计3.1 基本思路

根据采区车场的设计要求和图形的结构特点,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

·90·工矿自动化2010年11月

法[5]。车场施工图的几个主要程序模块包括主程序控制模块、参数输入模块、轨道线路计算模块、车场外廓绘制模块、道岔特征表绘制模块、巷道断面图模块、联络巷道模块、车场构件(硐室)模块等。

(1)主程序控制模块:由于采区车场的结构不同,其输入参数也不同,车场的轨道线路计算也大不相同。因此,该模块根据用户选择的车场类型参数,选择相应的输入参数结构,确定车场轨道线路的计算模式

[6]

(2)参数输入模块:该模块采用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用户输入车场绘制的各类参数,其对话框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参数输入模块对话框界面

(3)轨道线路计算模块:该模块主要用来计算线路连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构造轨道线路的参数表,从中优化出最佳设计方案。根据计算的参数绘制采区车场的轨道线路平面图。

(4)车场外廓绘制模块:根据车场轨道线路的连接情况,结合交岔点的外廓设计模式,进行巷道扩帮计算,绘制车场巷道的外廓形状。

(5)道岔特征表绘制模块:道岔特征数据是车场线路中必不可少的数据,该模块根据车场施工图的实际需求,通过读取外部道岔特征表数据库,将相关道岔的参数导入程序中,自动生成道岔特征表。3.2 模块程序流程

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4 系统特点

(1)采用模块化结构和层次结构,各程序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便于对系统进行修改和扩充。 (2)界面友好,在设计过程中,

可随时进行人机

图4 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程序流程

对话和人工干预,全部汉字化菜单提示,操作简单,易于采矿设计人员接受和使用。

(3)具有查错、排错和容错处理功能,当工程设计人员输入所有参数后,模块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

进行判断。如果出现错误,通过对话框提示错误信息,模块跳转到参数输入口,提示用户重新输入,直到输入正确或用户确定退出。 (4)采用通用的系统管理模式,使交互式和程控有机融为一体,使系统运行速度快、绘图精度高、安全可靠。5 结语

基于AutoCAD 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了采区车场施工图、交岔点施工图和巷道断面施工图的自动绘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轻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使矿图设计规范化、标准化,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琨,康全玉,原东方,等.矿图设计、绘制与管理信

息系统[R ].焦作:焦作工学院,2001.

[2] 张顺心,曹东兴,张建军.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曾刚,江东.A uto LISP 编程技巧与实用程序[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4] 李长勋.AutoCA D Visual L ISP 程序开发技术———

AutoCA D 应用程序开发系列[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5] 王小平,林在康,李向阳.煤矿采掘工程图形CA D 管理

系统软件的研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1996.[6] 童秉枢.参数化计算机绘图与设计[M ].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1997.

·

91·2010年第11期王培强等:基于AutoCAD 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的设计

采区上部车场设计说明书

采区上部车场设计说明书 天湖山能源公司曲斗矿 一、采区上部车场概况: 该采区主下山方位218°,坡度8°,基本轨起点坐标为:X:2884707.457;Y:39565998.26;Z:+739.349m(巷道底板)。现准备在+735m水平布置上部车场,一采区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区段采用ZK7—6/250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煤矸石采用U型固定车箱矿车,其外型尺寸长×宽×高(2000×880×1150)。 二、根据采区车场资料选择主要设计参数: (一)上部车场布置方式及道岔选择: 该采区上部车场采用双道起坡线路二次回转,分车道岔向外分岔布置方式。该甩车场甩车道岔选用ZDK622—4-12;分车道岔选用ZDK622—4-12;未端道岔选用ZDK622—4-12;其道岔参数为a=14°2’10”,α=3462mm,b=3588 mm,L=7050 mm。 (二)平、竖曲线半径的选择: 根据+735区段采用U型固定车箱矿车,其轨距(矿车轴距为)600 mm,采用ZK7—6/250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因此,平曲线半径R P采用12000 mm,竖曲线半径R S采用15000 mm。 (三)甩车场线路坡度及中心距: 甩车场布置高低道,重车线i D为7‰(高道),空车线i G为9‰(低道),高低道线路中心距S取1900 mm。 (四)甩车场存车线长度L: 1、甩车场存车线有效长度取1.5列车,L存=1.5×25×2.2=82.5m。其中高低道长度取20m。 2、甩车场调车有效长度取1列车,L调=1.0×25×2.2=55m。 3、因此上部车场总长度L,L=L存+L调+L渡+L机 =82.5+55+12+8=157.5m,取160m。 (五)断面选择:

矿井采区巷道方案设计

矿井采区巷道方案设计

一、采区设计的内容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1)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及与邻近采区的关系;可采煤层埋藏的最大垂深,有无小煤窑和采空区积水;与邻近采区有无压茬关系(2)采区所采煤层的走向、倾斜、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煤层厚度、层数、层间距离、夹矸层厚度及其分布,顶底板的岩石性质及其厚度 等赋存情况及煤质。 瓦斯涌出情况及其变化规律,瓦斯涌出量及确定依据;煤尘爆炸 性,煤层自然发火性及其发火期;地温情况等。 水文地质:井上、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发育情 况变化规律;矿井突水情况、静止水位和含水层水位变化;断层导水性;现生产区域正常及最大涌水量,邻近采区周围小煤窑涌水和积水情况等。 煤层及其顶底板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3)确定采区生产能力,计算采区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高级储量所占的比例,计算采区服务年限并确定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 目。 (4)确定采区准备方式。区段和工作面划分、开采顺序,采掘工作面安排及其生产系统(包括运煤、运料、通风、供电、排水、压气、充 填和灌浆等)的确定。当有几个不同的采区巷道准备方案可供选择 时,应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择优选用。 (5)选择采煤方法和采掘工作面的机械装备。 (6)进行采区所需机电设备的选型计算,确定所需设备型号及数量,采区信号、通讯与照明等。 (7)洒水、掘进供水、压气和灌浆等管道的选择及其布置。 (8)采区风量的计算与分配。 (9)安全技术及组织措施:对预防水、火、瓦斯、煤尘、穿过较大断层等地质复杂地区提出原则意见,指导编制采煤与掘进工作面作业 规程编制,并在施工中加以贯彻落实。 (10)计算采区巷道掘进工程量。 (11)编制采区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区段数目、可采煤层数目及煤层总厚度、煤层倾角、煤的容重、

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前言 通过在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内为期两年的学习,对“煤矿开采技术”这一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井下生产一线的综采工作面有了进一步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指导老师张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本次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怎样确定综采工作面的系统,为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打基础。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的系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技术和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好综采工作面设备使用者面临的主要问题,管理好综采工作面的系统。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能找出引起系统故障真正的原因 由于设计者所学专业知识不够精深,加之时间仓促,在设计中缺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评阅人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 (03) 第二章采区中部车场形式 (18) 第三章采区中部车场设计及计算 (35) 第一章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

一、采区车场轨道设计 (一)采区轨道线路及线路连接 采区轨道线路包括由采区上部、中部、下部车场组成的车场线路和与之相连接的轨道路线。轨道设计必须与采区运输方式和生产能力相适应;必须保证采区调车方便、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作效率和尽可能减少车场的开掘及维护工作量。 平面线路的连接线路包括曲线及道岔的连接,斜面间或斜面与平面间的线路连接都是由竖直面上的曲线连接的。 (二)线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车场线路设计的内容包括线路总平面布置设计及线路坡度设计。采区车场设计最主要的是车场内轨道线路设计。轨道线路设计必须与采区运输方式和生产能力相适应;必须保证车场内调车方便、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尽可能减少车场的开掘及维护工程量。 1、设计平面线路 确定车场形式—绘制线路总平面布置草图—进行连接点线路设计计算线路平面布置总尺寸,做出线路布置的平面图。 2、线路坡地设计 沿有关线路作一个或数个剖面图,并用文字表示出每一坡度范围内线路的长度及坡度。 一、采区轨道线路设计基础知识 (轨道、道岔、曲线、线路施工、线路联接点) 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采区下部、中部、上部车场) 二、轨道线路设计基本知识 (一)采区轨道线路分类 1、线路位置与作用 (1)轨道上山 (2)采区车场

煤矿开采技术——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

第十七章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 第一节轨道线路设计基础(一) 目的要求: 1、了解车场线路设计步骤 2、掌握并熟悉矿井轨道有哪些类型及其参数并能根据实际选择使用 3、熟悉道岔的类型及参数并能在设计中选择使用 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 重点: 1、轨道类型及其参数 2、道岔类型及其参数 难点:道岔类型及其参数 突破方法: 1、详细讲解 2、图示、模型 教学内容和步骤(附后) 第十七章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本章要点 1.轨道线路设计基础知识 (轨道、道岔、曲线、线路施工、线路联接点) 2.采区车场轨道 线路设计(采区下部、中部、上部车场) 第一节轨道线路设计基础 一、轨道线路设计基本知识 (一)采区轨道线路分类 1、线路位置与作用 (1)轨道上山 (2)采区车场 (3)工作面轨道平巷 2、线路空间状态

(1)水平: 下部车场:大巷装车站、区段轨道平巷 (2)倾斜:上山中部车场斜面线路。 (二)采区车场线路设计步骤 进行采区车场施工设计,必须进行线路设计,为巷道线路施工提供准确数据。(1)确定车场形式 (2)绘制车场平面布置草图 (3)进行线路连接点、线路参数设计计算 (4)计算线路平面布置总尺寸 (5)绘制线路布置图 (三)矿井轨道 1.轨道 在巷道底板铺设道床(道砟)、轨枕、钢轨和联结件等组成。 1)轨型:以单位长度质量表示,/kg·m-1,(kg/m) 矿井使用的轨型系列值: 现采用标准轨型: 15、22、30、38、43(新设计矿井使用) 原使用的轨型: 11、15、18、24 (生产矿井使用) 2)轨距 (1)轨距:单轨线路是有两根轨道组成, 两根轨道上轨头内缘的距离为轨距。 矿用标准轨距:600mm;900mm (762mm)

煤矿车场设计方案

矿井采区车场设计方案

一概述 采区车场设计方案说明 伊宁市财荣煤业为0.6Mt/a 机械化改造矿井,矿井共分为两个 区段进行采煤。为了满足矿井运输要求,分别布置+646m 、+612m 两个采区车场和 +580m 矿井底部车场, 二设计步骤 1. 轨道与轨型 钢轨型号选择 使用地点运输设备钢轨型号 /kg. m3 综采支架等30 采区、井底车场 综采支架等30 2 . 道岔选择 选择原则: (1))与基本规矩相适应; (2))与基本轨型相适应; (3))与行驶车辆类别相适应; (4))与行车车速相适应 道岔选型表 轨距大巷及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中部车场 /钢轨/ mm kg ?m -1 600 18 ~ 30 道岔 相应轨型 4 号道岔 钢轨/ kg ?m -1 30 道岔 主提升相应轨型4、5 号道岔。 辅助提升用相应轨型的 3 、4 号道岔

3. 轨距与线路中心距 目前我国矿井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600 mm 、762 mm 和 900 mm 三种,其中以 600 mm 、和 900 mm 轨距最为常见。 1t 固定式矿车、3t 底卸式矿车和 10t 架线电机车均采用 600mm 轨距。 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双轨线路有 1200 mm 、1300mm 、 1400mm 、1600mm 和 1900mm 等几中标准中心距。一般情况下 不选用非标准值。但在双轨曲线巷道(即弯道)中,由于车辆运行时 发生外伸和内伸现象,线路中心距一般比直线巷道还加宽一定数值。 线路中心距 设备类型及有关参数/ mm 线路中心距/ mm 设备类型 轨 距 车 宽 直线段 曲线段机车或 3t 矿车 1 t 矿 车 2 曲线半径 曲线半径选择 运输设备 轨距 曲线轨道半径 /m 牵引设备 矿车 mm 最小 最大 建议综采设备 2.5t 600 12 15 —— 20 12 3. 线路长度确定 空、重车线宜为 1.0 —— 1.5 倍列车长,此处取 1.2 倍 L =1.2 (mn L K )+ NL j 式中: L —— 副井空、重车线, m ; m —— 列车数目, 1 列; n —— 每列车的矿车数, 8 辆 ; 600 1060 1300 1600 600 1200 1600 1900 600 880 1100 1300

采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采区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 1

采区设计(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依据 给定矿井开拓系统和某一采区区域范围及煤层地板等高线图,矿井概况及生产情况,以及采区生产能力(产量)、瓦斯涌出量等条件,进行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通风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及资料来源 由具体指导老师确定。 2、设计内容 1)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采区上下山、主要进回风、运输巷道),回采巷 道布置,回采工作面布置,明确巷道之间的联接关系;简单进行采煤方法、回采工艺设计; 2)采区(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采区通风系统确定(要有相应的通风构筑 物)、用风地点风量计算与分配(采用由内向外四算一校核的方法),计算采区巷道通风阻力。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 3)安全工程设计【推荐选作】:瓦斯抽采设计、防灭火灌浆设计、注氮气 设计、阻化剂设计等。 3、设计要求 完成采区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一份,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网络图。(说明书和图纸格式按照学校毕业设计要求的格式完成) 2

4、提交材料 采区设计及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采区巷道布置图,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包括草稿、电子文档) 5、指导要求 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内容:采区巷道布置和矿井(采区)通风设计。 本着今后实施”课程设计进行简单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老矿井改造通风设计和侧重安全系统设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改革探索,也为适应当前煤矿集约化开采体系的需求,使学生尽早熟悉矿井通风设计的方法,及时消化<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中的矿井通风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可根据学生情况可适当要求进行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机选型和工况点分析); 在制定设计题目时,原始CAD图纸给出水平大巷、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等矿井开拓布置条件,灵活指定采区不同条件(尺寸不同、位置不同、煤层厚度不同或生产能力不同等),让学生分别选取,做到学生每人不重复。 6、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08级课程设计进程安排计划(共5周)。 3

第三章 采区车场设计(第二版)

第三章采区车场设计 第一节窄轨线路 一、轨道与轨型 轨道运输是煤矿井下主要运输方式,矿井轨道由铺设在巷道底板上的道床、轨枕、钢轨和联接件等组成。 钢轨的型号简称轨型,以每m长度的质量(kg/m)表示。窄轨线路的轨型有15、22、30、38和43kg/m等5种。窄轨线路中心距有600mm、762mm和900mm 3种,使用时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大小和矿井运输方式选用。大型矿井一般选用900mm轨距,使用3t、5t矿车;中、小型矿井多选用600mm轨距,使用1t、3t矿车。新设计矿井轨型按表3—1选用。除了上述规定外,《煤矿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分表》中规定;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3t及以上矿车、采区运输重量超过15t(包括平板车重量)及以上设备时线路轨型不低于30kg/m,卡轨车、齿轨车和胶轮车运行线路轨型不低于22kg/m。 表3—1 新设计矿井轨型选用表 二、道岔 1.道岔类别 道岔是使车辆由一条线路上转到另一条线路上的装置,它是由尖轨、辙叉、转辙器、道岔曲轨、护轮轨和基本轨所组成,道岔的结构如图3—1所示。

1—尖轨;2—辙叉;3—转辙器;4—道岔曲轨;5—护轮轨;6—道岔基本轨 图3—1 道岔结构 常用道岔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3种,单开道岔和渡线道岔又有左向和右向之分(在平面线路上沿顺时针方向分出时为右向,沿逆时针方向分出时为左向)。井下常用道岔有3号、4号、5号。每种型号的道岔又配备了4m、6m、9m、12m、15m、20m、25m、30m、40m、50m、70m等11种曲线半径;渡线道岔和对称道岔按不同轨距和道岔类型,配备有1300mm、1400mm、1500mm、1600mm、1700mm、1800mm、1900mm、2200mm和2500mm等9种线路间距。 道岔手册中所列型号均为右向道岔,如ZDK622—4—12末注明左右,均为右向道岔。右向道岔的分岔线在行进方向(由a→b)的右侧。左向道岔必须在尾数后注上(左)字,如:ZDK622—4—12(左),岔线在行进方向(由a→b)的左侧。 (a) (b (c) a—单开道岔;b—对称道岔;c—渡线道岔 图3—2 道岔的类型及单线表示 图3—3 道岔的含义

采区下部车场设计

实验二:采区下部车场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上机进行采区的下部车场的施工图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采区设计,并增加计算机绘图能力,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计算机在煤矿的普及应用,从而提高利用计算机和系统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原理 以采区设计中采区下部车场及硐室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为基本原理。三、实验学时 4学时 四、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及CAD绘图软件。 五、实验要求 1.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设计已知条件进行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计算,并利用计算机绘制出采区下部车场设计施工图。 2.弄清采区下部车场的作用、形式及施工图的绘制要求。 六、实验内容及结果 1.叙述专题设计内容(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的已知条件和车场设计的计算过程)。 2.专题设计结果(车场设计施工图)。 已知:采取范围内每层倾角19°,运输上山河轨道上山均开掘在煤层内,运输上山与轨道上山中心线相距20m。 运输大巷位于煤层底板岩石内,大巷中心线处轨面水平至煤层底板垂直距离20m,采取不在井田边界。 大巷轨道上山均采用600mm轨距,井下主运输大巷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煤,10t 架线式电机车牵引,每列车由20辆矿车组成。上山辅助运输采用1t矿车固定式矿车,由绞车牵引完成。车场与大巷铺设22kg/m钢轨。

设计步骤: (一)装车站设计 根据给定条件,装车站应为石门装车式,并应设计成通过式,绘制草图,如图 图一 单煤仓尽头式装车站设计图 渡线道岔选用ZDX 622–4–1214型号,α=14°02′10″,a=3462,b=3588,单开道岔连接点长度L K =12523 623134625.045005.0l m e 1=?+=?+=L L 78500500034622045005000n m e =+?+=+?+=L L L H ,取 79000 2018006225125232790002l 221=+?+?=++=K H D L L L (二)辅助提升车场设计 1.甩车道线路设计 辅助提升车场子啊竖曲线以后以25°坡度跨越大巷见煤。上山改铺22kg/m 钢轨,斜面线路采用ZDC622–3–9D 对称道岔分车。ZDC622–3–9D 道岔参数:α=18°26′06″, a=2200,b=2800。 辅助提升车场双轨线路中心距为1900。对称道岔线路连接长度:(连接半径为12000) 9021 4 606218tan 120002606218cot 2190022004 tan 2cot 2S a T B a l 对=' ''??+'''??+=+?+ =++=ααR 水平投影长:817625cos 9021cos 对对 =??=?='θL L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竖曲线半径定位 R G =15000(甩车线) R D =9000(提车线)

矿山采场设计说明及规程

矿山采场设计说明 及规程

XXXX )矿业有限公司 XXXX 中段XXX 采场采准采矿设计说明书 常务副总 : 生 产 处 : 安 检 处 : 技术主管 : XXX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3) 二、地质概况 设 计: 审 核 : 技 术 处 : (3)

三、采区概况 (3) 四、回采工艺 (3) 五、经济技术指标........................ (3-4) 六、通风、排水、运输、供电.............. (4-5) 七、采空区管理 (5) 八、避灾线路 (5) 九、技术作业规程........................ (5-9) 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工作面名称:XXX中段XX采场。 2、工作面位置及周边情况 该工作面布置在1#矿体中,工作面南侧为1-2 川采场,西侧为外1#川采场以采,, 北侧为1406 主巷, 东侧为 4 川矿块未开采。上覆XX中段XX川矿块和切割巷,两中段间距14.2米. 3、井上下关系

XX中段XX采场回采工作面,地面无建筑及其它固定设施,开采对地面无较大影响。

二、地质概况 1、水文地质 本矿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 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风化裂隙含水带, 属于裂隙充水矿床其富水性弱。大气降水是唯一地下水补给来源, 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按充水矿床勘探复杂程度属于第1类型, 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 2、采区地质 三、采区概况本浅孔采场矿块布置在矿体界线边缘为探矿增储区, 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客观因素等原因, 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开采局限性,故采场采高以采至上部围岩为准 本采场为XXX中段各川整体矿块采用中深孔爆破的前期落矿 创造自由面和补偿空间。 本采场整个过程为一小型矿块的开采。根据采矿方法自身要素及工人对采矿方法的熟练操作程度, 故决定矿房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矿(间)柱采用中深孔回采。 矿块结构参数 本次设计矿块的划分以XXX为一个采场,矿房沿走向布置,采场留有3m间柱,间柱内布置两人行天井,在天井内分别向采场送联络道既采矿入口和通风口,人行天井规格1.2m x 1.6m,联络道规格 1.2 x 1.8m 四、回采工艺凿岩T爆破T通风T处理浮石T二次破碎T出渣T凿岩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上湾煤矿东二采区设计(199万t/a) 姓名:张志伟张昌盛 班级:采矿06-1班 学号:0601010110 0601010111

指导教师:陈刚 设计时间:2009年11月22日至2009年12月28日

目录 第1章采区地质情况 (4) 1.1 采区概况 (4) 1.2 采区地质特征 (4) 1.2.1 采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4) 1.2.2 水文地质及其矿井突水与瓦斯 (4) 第2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5) 2.1 采区储量 (5) 2.1.1 储量计算: (5) 2.2 采区生产能力 (5) 2.2.1 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 (5) 2.2.2 采区生产能力 (5) 2.3 采区服务年限 (6) 第3章采区方案设计 (7) 3.1 采煤方法的选择 (7) 3.2 采区巷道布置 (7) 3.2.1 采区走向长度 (7) 3.2.2 区段长和区段数目 (7) 3.2.3 采区形式 (7) 3.2.4 采区上山的布置 (7) 3.2.5 采区内煤层开采顺序 (8) 3.3 巷道断面设计 (9) 3.3.1 巷道断面设计应满足的条件 (9) 3.3.2 巷道断面的选择 (9) 3.3.3 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9) 第4章回采工艺 (13) 4.1 落煤 (13) 4.1.1 落煤方法 (13) 4.1.2 采煤机主要技术特征 (13) 4.1.3 采煤机进刀方式 (13) 4.1.4 采煤机割煤方式 (14) 4.1.5 选择和决定回采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 (14) 4.2 支护 (14) 4.2.1 支架选型及规格的确定 (14) 4.2.2 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 (16) 4.3 采空区处理方法 (16) 4.3.1 确定采空区处理方法 (16) 4.3.2 确定控顶距及放顶距,以及特种支架形式 (16) 4.4 采煤工艺 (17) 4.4.1 采煤机工作面生产能力: (17) 4.5 生产技术管理 (17) 4.5.1 作业形式 (17)

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的设计

[3] 游占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 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徐建平.仪表本安防爆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5] 郭建堂,陈在学,黄荣光,等.G B3836.1-2000爆炸性气 体环境用电气设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 催保春,王聪,卢其威,等.矿用本质安全开关电源的研 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7,25(6):35-39.  第11期 2010年11月 工矿自动化 Industry and M ine A utomation No.11  Nov.2010  文章编号:1671-251X(2010)11-0089-03 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的设计 王培强, 申永乐, 朱艳艳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1) 摘要:针对采用手工绘制采区车场施工图存在计算任务繁重,绘图精度不高,费时、费力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软件设计及系统特点。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车场线路计算、车场线路绘制、道岔特征表、车场硐室等均可以由相应的程序模块来完成,设计人员只需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快速生成车场施工图,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AutoCAD 中图分类号:TD672 文献标识码:B Desig n of Construction Documents Draw ing Sy stem of M ining Dist rict Station Based on AutoCAD WANG Pei-qiang, SH EN Yong-le, ZH U Yan-y an (Ping dingshan Industrial College of Technolo gy,Ping ding shan467001,China) A bstract:Because o f existing defects such as hard w o rk of caculating task,low accuracy of drawing, taking time and leasting effort in m anually drawing co nstructio n documents of mining district station,the paper desig ned a construction do cuments draw ing sy stem of m ining district statio n based o n AutoCAD.It introduced structure,softw ar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T he sy stem adopts modularization pro gramming method,w hich makes counting and drawing of district station line,chart of turnout distinction and y ard tunnel to be finished by pro gramming modular,so as to generate mining district statio n quickly by only inputting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increase w orking efficiency. Key words:mining district station,construction do cuments,drawing sy stem,AutoCAD 0 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炭行业。采区车场施工图是井下巷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地质、技术等条件的影响,井下车场形式种类繁多,即使在同一生产系统中,设计工程人员也需根据现场条件绘制多种采区车场施工图。由于采用手工绘制,计算任务繁重,绘图精度不高,费时、费力[1-2]。 收稿日期:2010-06-29 作者简介:王培强(1980-),男,山东东阿人,讲师,现主要从事煤矿科研与管理工作。E-mail:w pq313@https://www.360docs.net/doc/8a12553607.html,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AutoCAD的采区车场施工图绘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车场线路计算、车场线路绘制、道岔特征表、车场硐室等均可以由相应的程序模块来完成,设计人员只需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快速生成车场施工图,提高了工作效率。 1 开发语言 Visual LISP语言的前身是Auto LISP语言, Auto LISP是嵌套于AutoCAD内部的一种解释性语言,是AutoCAD与LISP语言有机结合的产

井底车场设计

井底车场设计 说 明 书 姓名:李正普 学号:1081-15 班级:采矿-1081 指导老师:张访问 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10-5-7

目录 说明书的内容 (3) 1、地质特征与地质构造 (3) ㈡地质构造 (4) 2、生产技术条件(工程技术条件) (4) 3、井底车场的巷道布置 (4) 4、井底车场及相关硐室 (6) ①水仓 (6) ②煤仓 (7) ③水泵房长度计算 (7) 5、巷道支护 (8) 6、井底车场线路设计 (8) 7、通风见附表线路图 (8) 8、安全技术措施 (8) 一、防水措施 (8) 二、顶板管理措施 (8) 三、防灭火 (9) 9、主要技术措施 (10) 二、图纸 (10) 1、巷道硐室断面图 (10) 2、车场平面图 (10) 3、车场线路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 (10) 4、通风线路图 (10)

说明书的内容 1、地质特征与地质构造 ㈠矿区地层出露自新至老为: (1)第四系(Q):冲积及坡积层。分布于低平洼地,同坡地带, 厚0~28.20m,一般厚5.42m. (2)中上石炭系壶天群(C2+3):按岩性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为石灰岩;中段为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石灰岩、 硅质灰岩;下段为石灰岩.该层出露最大厚度467.50m. (3)下石炭系梓门组(C1Z):按岩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 部为灰至深灰色泥质灰岩;中部分灰至深灰色泥质灰岩 及泥灰岩互层,间夹石灰岩;下部为浅灰色泥灰岩.全层 厚91.75~190.10m,一般为136.31m. (4)下石炭系测水组(C1C):根据岩性及含煤程度不同,分为 上、下两段.上段(C1C2)由浅色岩性的泥岩、泥质灰岩、 粉砂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组成,一般厚86.31m,下段 (C1C1)深色岩性为主,由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石 英砂岩和煤组成,一般厚52.8m.全层厚94~145m,一般 厚137.87m. (5)下石炭系石磴子组(C1S):由钙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灰 岩、灰岩组成,钻孔揭露最大厚度406.42m.

采区下部车场路线设计

采取下部车场路线设计 已知,采区范围内煤层倾角16°,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均开掘在煤层内,运输上山带式输送机中心与轨道中心线相距25m 。运输大巷位于煤层底板岩石内,大巷中心线处轨面水平至煤层底板垂直距离20m,上山与大巷交角90°。采区不在井田边界,大巷、轨道上山均采用900mm 轨距,井下主要运输采用5t 底卸式矿车运煤,20t 架线式电机车牵引,每列车由20辆矿车 组成,上山辅助运输采用1t 固定式矿车,车场与大巷铺设30kg/m 钢轨,采用 绕道式装车。(未标单位为mm ) 1、装车站设计 根据要求,装车站为绕道装车式,大巷中的渡线道岔选用ZDX630-4-12, α1=14°02′10″ a 1=3660b 1=3640 L X =13720 绕道和大巷线路连接、绕道内单开道岔均选用ZDK630-4-20,则α2=14°02′10″ a 2=3660b 2=3640则: L K =a +S cot α+T =3660+1900cot 14°02′10″ +12000tan 14°02′10″2 =12737 l 1=L e +0.5×L m =4500+0.5×3450=6225 L H =L e +n ×L m +5m =4500+20×3450+5000=78500 取L H =78500 L D =2L H +2L K +l 1=2×78500+2×12737+9500=188699 n 1=R cos ɑ+b sin ɑ=12000×cos 14°02′10′′+3640×sin 14°02′10′′=12525 m 1=a + b +R tan β sin β =3660+ 3640+12000tan 90°?14°02′10′′ ×sin 90°?14°02′10′′ =16281 X 2=l 1+L K +L H +m 1+R 6?πR 6=106896 2、辅助提升车场设计 ⑴甩车线路设计 辅助提升车场在竖曲线以后以25°坡度跨越大巷见煤。上山改铺22kg/m 钢轨,斜面线路采用ZDC622-3-9对称道岔分车,ZDC622-3-9道岔参数为:α3=18°26′06″a 3=2200 b 3=2800 辅助提升车场双轨线路中心距为S 2=1900 对称道岔线路连接长度为:(连接半径为9000) l 对=a 3+B +T =a 3+S 22cot α32+Rtan α34 =2200+ 1900cot 18°26′06"+9000×tan 18°26′06"=8780 水平投影长:l 对′=l 对cosθ=8780×cos 25°=7957 竖曲线计算: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竖曲线半径定为 R G =15000(高道甩车线) R D =9000(低道甩车线)

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模板

黑龙江科技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矿山规划与设计 专业:采矿工程 班级:采矿07-6班 姓名: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实验二:采区车场中部车场设计 计算机绘图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上机进行采区的中部车场的施工图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采区设计,并增加计算机绘图能力,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计算机在煤矿的普及应用,从而提高利用计算机和系统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原理 以采区设计中采区中部车场及垌室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为基本原理。 三、实验学时 4学时。 四、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及CAD 绘图软件。 五、实验要求 1.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设计已知条件进行采区的中部车场线路设计计算,并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中部车场设计施工图。 2.弄清采区中部车场的作用、形式及施工图的绘制要求。 六、实验内容及结果 1.叙述主要实验内容 某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地板岩石中,倾角 5.19,向区段石门甩车。轨道上山和区段石门内均铺设600mm 轨距的线路,轨型为15kg/m ,采用1t 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高低道。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一次回转方式。 在未计算前,先做出线路布置草图,并把要计算的各部分标以号码,如图一所示。

计算步骤如下: 斜面线路联接按系统各参数计算 道岔选择及角度换算 由于是辅助提升,两组道岔均选取DK651—4—12(左)道岔。道岔参数 511421'== a a ; 3500;33402121====b b a a 斜面线路一次回转角51141'= a ; 斜面线路二次回转角032821'=+= a a δ。 一次回转角1a 的水平投影角' 1a 为: ' ''111 '1 44 04155.19cos 5114cos ='==--tg tg tga tg a β 式中β为轨道上山的倾角, 5.19=β 二次回转角δ的水平投影角δ'为: ' ''121130 56295.19cos 0328cos )( ='=+='--tg tg a a tg tg βδ 一次伪倾斜角β'为: "36'5218]5.19sin 5114(cos sin )sin (cos sin 111 =?'=?='--ββa 二次伪倾斜角β''为: "32'0317]5.19sin 0328[cos sin ]sin )[cos(sin 1211 =?'=?+=''--ββa a 斜面平行线路联接点各参数 本设计采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19001=S 。为简化计算,斜面联接点线路中心距取与1S 相同值。斜面联接点曲线半径取9000='R ,这样: 74815114190021='?=?= ctg ctga S B 1125 251149000221=' ?=?'= tg a tg R T 8606112574811=+=+=T B L 7719 5114sin 1900sin 21='== a S m 2238 3.57511490003.572=' ?=?'= a R K p 竖曲线相对位置 竖曲线各参数 取高道平均坡度9473,00 111'''===-G G G i tg i γ 取低道平均坡度6503,00 091 '''===-D D D i tg i γ

煤矿车场设计方案

煤矿车场设计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矿井采区车场设计方案 编制: 日期: 采区车场设计方案说明 一概述 伊宁市财荣煤业为a机械化改造矿井,矿井共分为两个区段进行采煤。为了满足矿井运输要求,分别布置+646m、+612m两个采区车场和+580m 矿井底部车场, 二设计步骤 1.轨道与轨型 2 .道岔选择 选择原则: (1)与基本规矩相适应; (2)与基本轨型相适应; (3)与行驶车辆类别相适应; (4)与行车车速相适应

3.轨距与线路中心距 目前我国矿井采用的标准轨距为600 mm、762 mm和900 mm三种,其中以600 mm、和900 mm轨距最为常见。1t固定式矿车、3t底卸式矿车和10t架线电机车均采用600mm轨距。 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双轨线路有1200 mm、1300mm、1400mm、 1600mm和1900mm等几中标准中心距。一般情况下不选用非标准值。但在双轨曲线巷道(即弯道)中,由于车辆运行时发生外伸和内伸现象,线路中心距一般比直线巷道还加宽一定数值。 线路中心距 2曲线半径 3.线路长度确定 空、重车线宜为——倍列车长,此处取倍 L=(mn L K)+ NL j 式中:L——副井空、重车线,m; m ——列车数目,1列; n——每列车的矿车数,8辆; L K——每辆矿车带缓冲器的长度,缓冲器长取0.3m ; N——机车数,1台;

L j ——每台机车的长度,m ; 所以: L =×8×(2+)+ = 取L=20m (2)材料车线有效长度 材料车线并列布置在副井空车线一侧长度按列材料车长度确定 L =mn L K + NL j 式中: L ——材料车线有效长度,m ; n c ——材料车数,10辆; L K ——每辆矿车带缓冲器的长度,缓冲器长取0.3m ; N ——机车数,1台; L j ——每台机车的长度,m ; 所以: L =10×(2+)+ = 取L=20m 4 车场通过能力计算 井下采用机车运输时,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按下式计算: T Q T N a 15.1 (5-11) 式中 N —— 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t ; Q —— 每一调度循环进入井底车场的所有列车的净载煤重,t ; T —— 每一调度循环时间,min ; T a —— 每年运输工作时间等于矿井设计工作日数与日生产时间的 乘积,min ; —— 运输不均衡系数。 井年产量60万t ,年工作日按330天计算,则日产1818t ,每日净提升时间为18小时。矸石量按煤产量的20%,364t/掘日;进出煤为5%,日。则煤矸混合列车中煤和矸石比为4:1,每日1t 煤矸混合列车数为(364+)/10=列。每日3t 底卸式矿车列车数为1818/16*3=列。则每一调度

井底车场设计

井底车场设计说明书JINGDI CHECHANG SHEJI SHUOMING SHU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 LOUDI ZHIYE JISHU XUEYUAN ZIYUAN GONGCHENG XI 学生姓名:张波 学生专业:煤矿开采技术 学生学号:201120090001 学生班级:09采大一班 指导教师:龙中平 二0一一年十一月

一、设计依据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①年产量:45万吨、日产量:1500吨。 ②年工作日为300天、日生产班数为3班,每班生产8小时,每日净提升时间14小时。 (2)矿井开拓方式 ①斜井开拓,主副井平行布置,相距69m,均布置于煤层底板,主井底落底位置距开采煤层3煤垂直距离为160m,水平运输大巷位于煤层底板岩石中,与3煤垂直距离为30m。 ②各冀大巷来煤均匀,采用集中运煤,所以达到了产量平衡,该矿井煤种单一。 ③矿井目前开采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68,产量分布均匀。 (3)井筒为4个,即主副井及两翼各一个风井。 ①主井主要负责运煤和进风,净断面12M2,倾角23°。该斜井采用2T的箕斗提升,因此运输不连续。 ②副井主要负责提矸、运料、行人、进风、排水、安装电缆等,净断面9M2,倾角23°。该斜井采用矿车运输,每次提升的矿车数量为6个。 ③因为该矿区走向长度较长,因此采用两个回风井,才能满足矿井的供风量。净断面9M2,倾角23°。 (4)矿井主要运输巷道运输方式 ①矿井主要运输巷道采用电机车带动矿车运输。工作面运输巷主要是采用连续式的电溜子和带式输送机运输。 ②矿井主要运输巷采用电机车牵引1T式矿车运输,每一列车23个,矿车与矿车之间用插销连接起来。 ③由于是掘岩石巷道,所以矸石运出量较大。矸石主要是通过区段运输巷由副井提升出去,送往矸石山。 ④每米材料消耗特征表 名称单位数量 锚杆套15 锚索套 1.25 金属网M2/m 11.64 水泥T/m 1.2 沙子M3/m 1.7 石子M3/m 1.7 速凝剂Kg/m 48 ⑤为确保巷道掘进期间的煤炭质量,减低原煤含矸率,掘进时必须采取煤矸分掘、分运措施,严禁煤矸混装。 ⑥矿井人员主要由副井座人车到达第一区段,然后在座人车到达各个采区。

采区上部车场设计

本采区为下山采区,且轨道上山为主要运输,车辆来往频繁,其通过能力较大,结合该采区位置,采区上部车场采用顺向平车场。水平运输大巷的道岔型号为DK618-4-12和DX-618-4-1216两种型号,轨道上山采用道岔型号是DK618-4-12,一钩车牵引2-3个矿车。 一、上部车场车场线路设计: 由于采区下山作主提升,没有设立运输上山。故用采用双道变坡的线路布置方式,单开道岔选用DK618-4-12,道岔参数为:a1=3496mm,b=3404mm,α=14°15/,采用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S取为1800mm。轨道上山起坡角β=30° 有关计算参数如下图所示:

斜面曲线半径R S 取12000mm 平面曲线半径Rp 取12000 对称道岔平行线路连接点长度 2tan cot k ααR S a L ++= =3496+1800× ////30077tan 1200015 14tan 1??+? =12084mm

竖曲线切线长T D =T G=R S tan 2 β=12000×tan15°=3215mm 变坡点到阻车器挡面距离d ′为1.5m ~2.0m 取2.0m 一钩车牵引2-3个矿车 一钩串车长B=3×2=6m=6000mm 过卷距离A=5m 平曲线起点到绞车房外壁距离A ′=15000mm 平曲线半径R P =15000mm 变坡点到绞车房的距离L AK=d ′+L K +B+A+A ′ =2000+12084+6000+5000+15000=40084mm K 为边坡点。 K PD =K PG =Rs 296.57β =12000×296 .5730?=6283mm L G =L D =Rsin β=12000×sin30°=6000mm h D =h G =T D sin β=3215×sin30°=1608mm 高道为重车,取坡度i G =9‰, 低道为空车,取坡度i D =7‰, 高低道最大高低差计算。储车线长度,按5钩车长度考虑,每钩车提1吨矿车3辆,故高低道储车线长度各不小于3×5×2=30m , ΔH=L G i G + L D i D =30000×0.009+30000×0.007=480mm L 2=ΔHcot β=480×cot30°=831mm

采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课程名称:采区设计说明书 院(系):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采矿工程 姓名:xxxxx 学号:xxxxxxx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xxxx老师 2013年7月

目录 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3) 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3) 第三节采区储量 (3)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9) 第二节采区服务年限 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15) 第二节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20)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30) 第二节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30) 第三节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31) 第四节开采顺序 (32) 第五节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32) 第五章采区车场设计 (32) 第六章采区经济技术指标 (32)

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该设计采区位于某矿一水平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西与七采区相邻,南以-50m等高线为界,走向长度1230m,采区平均倾斜长400m(北+107m以上为煤层风化带),采区面积492000m2。 采区内有m1、m2两层可采煤层,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平均倾角22°。采区回风大巷、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上,下部边界距m2煤层底板15m的岩石中。 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1、采区地质构造 本采区根据勘探和邻近采区揭露的资料看,构造尚属简单,该矿属低瓦斯矿井,煤层无自然和煤尘爆炸危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面无需保护地物,邻近采区对本采区开采无影响。 2、煤层赋存条件及顶底板特征 M1、煤层:平均厚度2.21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节理较为发育,低瓦斯。 M2煤层:平均厚度2.0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质中硬,节理发育,低瓦斯。 M1煤层距M2煤层8m M1煤层伪顶厚0.1m,为泥岩;直接顶厚4m,为沙质泥岩;老顶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底板上有0.3m的厚泥质页岩,较松软。 M2煤层直接顶为4m厚的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无突水危险。 第三节采区储量 计算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确定设计损失量 采区储量计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