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

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
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

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首先,教师必须要爱护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各种各样有着鲜活生命的有个性的个体。在如今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最可贵的教学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把自己的爱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努力做到和学生平等交流与相处,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才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教师所讲解的道理。这样,师生才能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展开有效的交流和探讨,学生才能各展所长,勇于表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如果本身就不喜欢物理这一学科,平时一定会表现出自己对物理的厌烦,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甚至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连教师都讨厌物理,这样怎么可能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一学科呢?所以只有教师喜欢物理,才能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也喜欢上物理。教师喜欢物理,以饱满快乐的情绪教授物理,学生才能以快乐心态来学习物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讲解内能的利用和热机时,演示用液化气电子点火枪和胶卷暗盒制作的电子枪。盒内滴有少量的乙醚或酒精,盖好暗盒,点火时暗盒飞出,并发出震耳的响声,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成功体验。兴趣要想保持长久离不开在学

某物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s汇总

甲 乙 丙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九年级期终考试电学模拟卷一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36分) 1. 如图所示,在做电学实验时,有时要将导线与接线柱连接,硬导线与螺丝按压或接线柱连接,正确的 接法是图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小丽的奶奶给爸爸收拾房间时,发现爸爸丢了一节已充满电的电池和一张香烟盒内的锡箔纸,奶奶用 锡箔纸将充电电池包好,好让爸爸发现它,爸爸回来后打开锡箔纸,发现电池已损坏,该电池损坏的原因是由于香烟盒内的锡箔纸相当于_____,导致充电电池的两端出现______现象。 3. 观察图形,将摩擦过的梳子(塑料棒或尺子)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会弯曲。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实验室用_____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如图所示,将一个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它的金属球接触, 会发现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金属箔片张开原因是__________。再将另一个带电物体与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所示,则此物体带_____电。 5. 学校电脑室有电脑、打印机和扫描仪,它们是_____联在电路中的。多用插座上常装有指示灯, 某同学在做探究活动时,把一个多用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但它上面还未接入任何用电器时,指示灯就亮了,这说明指示灯与该插座上所接的用电器是_____联的。 6. “MP4”的工作电压为6V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可以用____节干电池串联或____节蓄电池串联。 7. 电视机成像的原理是: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带负电)高速撞击在光屏上,使荧光 粉发光而形成画面。则在显像管内部的电流方向_____到_____。 8. 甲、乙两个等长的导体串联后接入电路中,乙导体的横截面积是甲导体的4倍,则甲导体中的电流I 甲和乙导体中的电流I 乙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9. 小宇在家连接电路时,将两个不同的灯泡L1、L2并联在电源上发现L1比L2亮,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 L2两端的电压为U1、U2,会发现U1___U2。 10. 某同学用两只电流表A1、A2同时连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测电流,结果发现两只电流表的指针位置是一 样的,电流表A1的示数______,A2的示数______。 第10题图第11题图 L 2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学困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学困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而由于其他原因使之与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针对物理这一学科学习情况,物理学科学困生是指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学习后,经过测试或考核,学科成绩达不到要求或难以跟上同班学习进度学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的感叹:物理比数学、化学难学,历年中考多数学生的成绩均不理想。这除了物理确实概念繁多,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原因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教与学的方法问题。我所教的班级物理“学困生”不在少数。因此,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就物理这一学科而言,物理学科的学困生是指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学习后,经过测试和考核学科成绩没有达到要求,与优等生有一定的差距。而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物理公式记不住,物理成绩偏低,这除了物理公式多而难记、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原因外,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困生物理学习无兴趣,教师的课堂不能有效的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物理成绩偏低,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培养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研究至关重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二、研究意义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一个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能促进认识、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能教会学困生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其在物理课上的兴趣,就能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1.理论依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从古就得到人类认可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的研究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兴趣对开发智慧也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物理学习内容发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记忆和思维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物理看成是精神的负担,效果必然降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过一些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及其形成因素,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探究恰当有效的学困生转化模式。激发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物理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对物理的运用能力,使学困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探究意识和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为他们终生发展扫清障碍。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doc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复合主体的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

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作者:————————————————————————————————日期: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 敬浩成 (山阳县户塬中学陕西山阳726409)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教学的艺术。本文将自己教学实践过程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认识与同仁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 The teaching art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preliminary study Jing Hao cheng 【Abstract】Be physics in a high school the teacher not only want induction knowledge,mor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science spirit,however,in the physics the teaching process want special attention physics the art of the teaching.This text oneself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to physics teaching art of understanding Be made with colleague as follows study. 【Key words】Physics;Teaching;Art “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应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

怎样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的兴趣

怎样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的兴趣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教育理念、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都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生物--这门以前被部分学生看作副科的学科,将得到学生重新的认识,对学生的全面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生物贴近生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生物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都是非常有必要,充满乐趣的。 关键词:中学教育;中学生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32-0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得到了改善,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生物学新知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择优汰劣、去粗存精,教给学生有益的知识呢?本人认为,中学生物教学应该体现下列特点。 1.重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1.1把握必修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公众性。作为中学基础教育学科,生物学科的最基本的定位应是公众化的

基础生物学教育,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未来分流的影响。我们不妨把接受基础生物学教育的学生分流为:①未来的生物学家;②与生物学紧密相关的其它研究者(如:生物地理学家、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家等);③一般的技术人员(如:医生、农技人员、中小学教师等);④潜在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⑤普通公民。中学的生物学教育要为以上各级人员打好基础,应该选择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作为必修内容,让每一个公民具备应有的基础生物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作为最基础的生物学知识部分,最基本内容应该涵盖三大板块:①反映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最基础性知识;②人体的生理、心理及其保健知识;③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及其环境保护知识。 1.2体现选修内容的前瞻性、知识性、通俗性。选修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知识性,通过选修教材把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知识通俗化,有目的地传授给这部分学生,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认为主要可安排两部分内容:①对未来生命科学可能有重大影响的新成就。如遗传工程领域的转基因技术,人类的基因组计划及其实施情况、植物的克隆技术等。②与其它学科横向交叉的一些相关知识。如:仿生学中关于生物的功能原理及其现在依此进行的模拟研究、已经制造出的一些新型仪器、机械设备等,生物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试题(图像专题)

物理图像题练习 1、下列物理图像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2、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4、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ρ甲__ρ乙 (选填“>”、“<”或“=”),其中乙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2min 末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6、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图11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__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 (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第8题图 7、实验测得小灯泡L、定值电阻R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6所示。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入1.5V的电源,则通过电源的电流是A;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4.0V的电源,则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是W。 8、如图所示是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L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将小灯泡L和电阻R接入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断开时,小灯泡的阻值为Ω;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则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W。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10、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11、砌墙时,随着 墙体高度的增加, 地基受到的压力 会逐渐增大。下图 像中,能正确描述 砌墙时地基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是:() 12、某学生做以下实验: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盛有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里(如图),测得船底到液面的距离为h;再每隔一定时间向水里加食盐并搅动,直至水中食盐剩余。在他所绘制的吃水线至船底距离h随加盐量而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13、去年五一,吴力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8: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株洲市文化园的气温和园内人工湖的水温进行了测量,图3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t1随时间t2变化的图线。据图可以判断 A. 实线是水温图线,虚线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实线是水温图线,虚线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浅谈如何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升物理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一、根据课型培养兴趣 不同课型,教法不同,培养兴趣的方式也不一样。如上序言课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用一些生动语言将学生带到美好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去。例如:成熟的苹果为什么落向地面,而不会飞到太空去呢?下雨的闪电、打雷难道真是雷公、雷母吵架发怒,双方擂鼓、敲锣的声势?费劲流汗,汗水飘落下来吗?雨过天晴,一轮彩虹挂碧空。同学们知不知道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呢?选用一些精彩、新奇的演示实验来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可用茶杯装满水,然后盖上硬纸片,再倒置过来悬空而水不会洒到地面上。把新鲜鸡蛋放入烧杯的水中会下沉,连续向水中加盐并搅拌,鸡蛋会慢慢地浮上来。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物理这个门课又重要、又新奇、又有趣,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又如实验对于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实验能够将抽象知识变为较直观,能够将静变为动,将枯燥乏味变为形象生动有趣。有趣的实验课是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必然途径,最容易使学生大脑产生兴奋。老师演示实验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试。”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动手实行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这不但能够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持续体会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疑惑,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如在上到牛顿第一定律这个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肯定有绝大部分同学说:“用力推小车就会运动起来。”教师边演示边问:“用手推小车,小车运动。当手停止推小车后,小车将处于什么状态?”学生都说静止。停止用力后,小车静止,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将小车正放桌上,轮子朝下,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大速度时,使手与小车脱离后,小车仍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路程。问:“没有力的作用,小车为什么仍然运动?”这样一来,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就象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们兴趣盎然,急于知道答案,学习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三、使用语言深化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例如,在讲摩擦起电时,给学生打比方,摩擦起电的原因,好比我们学校各个班都是一张长的桌子两位同学同坐,如果同桌间发生摩擦吵架,一个同学因为生气跑到另一个班的教室里,这样我们班就有一位同学单独坐,那位跑到另一个班的同学也是单独坐。这时相当于两个班都带了“电”。通过教师教育后,他(她)们和好,那位同学又回来了,他(她)们又同坐了。这时两个班处于中和状态,不带“电”了。则摩擦起电与此相似,原来,物质内部的正、负电荷是一对一对存有,这时物体不显电性。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就是使正、

初中物理常见的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见的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我对初中物理探究方法的小结,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不易观察,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换为 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比 较动能大小时,把他转换成木块被撞开的距离,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可以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用灯泡是否发光或用小磁针在电路旁是否偏转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 作用来认识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转换成他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再如, 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二、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 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 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 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初中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 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三、等效替代效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 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我们学过的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等等。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答案

1、谈谈你对全面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理解。 答:a反映我们教学质量的高低的参数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分数,而应首先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然后具体看他们是否都在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登方面有所发展,以提高这三方面水平为具体目标是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b中学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特长和爱好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重视少数学习尖子,而放弃大多数学生。 2你认为中教的目的是什么? 答:a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学习它的实际应用b培养能力c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3 在中教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答:a要从思想上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b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c 要切实指导学生实验d建立必要的考察制度。 4 你觉得中学物理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要求? 答:a根据四个现代化的需求,精选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最重要最基本得基础知识。b加强实验内容c要加强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史实材料。 5现行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a充分考虑了义务教育的目的任务,更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强调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大纲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大纲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 二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 关于教学过程的三种典型的看法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a教学过程基本上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b自培养学会能力的为题逐步引起了重视之后,教学过程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c近二十多年来,对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2 中教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答:a观察和实验是中教的基础b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教过程的中心问题c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d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e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他专门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要注意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打下献身攀登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的思想基础。 3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怎样才能较好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a要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b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c要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4在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举例。 答:a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b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c物理教学的思想性应当力求在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教学过程之中,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如何提高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的最有力的工具,有着和为人类一样古老的历史。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本身的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要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无一不闪耀着物理学的 光芒,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进入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敞开物理学的大门,树立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地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使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观,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学,不仅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 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满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成都市青羊实验联合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如何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如何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物理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呢?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举例,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学习兴趣多数是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实验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尤其是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与自己作出的判断截然相反,则会惊讶万分。学生将浓厚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物理是研究物体的道理的,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可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讲:“摩擦”时,可先问“穿旧鞋为何比新鞋容易滑倒?”讲压强时,可先举“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在身上舒服”等事例.实践证明,用这些为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不但能唤起对有关感性知识的回忆,而且使他们积极思维,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选择有着的趣味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讲“密度”一节时,我们拿出外

表完全相同的铁块和胶木块各一块问学生“我们怎样鉴别它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哥伦布竖鸡蛋”“阿基米德称王冠”等等,在引入新课时,有针对性地选一些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趣顿生、气氛活跃。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紧紧地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急于想了解各种问题发生的原因,既引导学生产生疑难,又为学生架桥铺路,这样不仅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转移或减退,教材的难点,若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势必会影响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累积起来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如能突破,不仅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907730.html,]知难而上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6-09-07T09:55:56.3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唐波 [导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平昌县第二中学平昌 636400) 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性实验初探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初探 [摘要]: 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设,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能力,体现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展示了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才能,延伸了学生的学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质疑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学会研究、可操作性 课题背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方面之一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因为通过实验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将来社会的生存能力。“二期课改”总体要求,就是要确立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在中国学的方法是演绎法,我发现这完全不是费米、泰勒等人的研究方法,他们是从实际实验的结果中归纳出原理,是归纳法。我很幸运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好处都吸收了,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这段话表明实验作为一种研究科学方法,对人的培养有着一种特别的作用。 探究性实验是努力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配合“二期课改”中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使之相辅相成。通过探究实验,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和联系实际问题,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知识的本意和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的意志、毅力、情感、价值观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精神有所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一、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实验是在已有的规范程式下由教师指导、帮助完成的,主要为解决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要求学生达到会做规定实验的基本目标,但缺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功能。为促使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面前勇敢地质疑,提出问题。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但要能做引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还要能做探索性实验,不但要能做实验、巧做实验,还要能根据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碰到的事例提出问题、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探究事物的运动规律。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和研究,可帮助学生摆脱传统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齐淑梅 (萧县鹏程中学安徽.萧县235200)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是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材中对学生学习物理中知识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物理的强烈求知欲望具有可持续性,以致于达到预期的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3-0166-01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原动力,是培养能力的活力源泉。《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为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追求自我为主体的意识增强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主动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激发学生趣味性的重要因子。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真设计教案,展示物理魅力 对于刚上初二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鲜学科。此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物理兴趣。但是短暂的新鲜感一去,求知欲也随之淡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每堂新鲜内容课。例如,在学习电学前,问:为什么LED灯比节能灯更省电,更耐用?为什么有的电池能充电,有的电池不能充电?等等,在学习光时,问:为什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同时照在一个地方,就成了白色、蓝色与红色重合呈现什么颜色呢?等等。这些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的,所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这门学科的实验性强,要求学习者要认真观察、深入探索,这样才能夯实物理知识基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物理课做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最好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还要注意实验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比如,隔着水滴看字,字体就变大了;把一根直直的筷子半插在水中,筷子神奇地好像变弯了,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便会主动地问个“为什么”,从而变被动被迫学习为主动乐意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探讨新问题,成功地将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兴趣就被长久地定格在大脑中,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最终走上良性循环。 三、抓住教学契机,创设情境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良好以契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对流时,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把电炊壶烧水,问:待会这个壶会发生声响,那么你说是烧开前响还是烧开后响呢?等水烧开后,再问: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会不开呢?”这样能使学生亲动参与实验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教学实践启发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电学时,为什么60W的灯泡没有100W的灯泡亮?为什么许多楼道里的灯泡可以用声音控制亮灭?这些现象学生其实很熟悉,但是不会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适当抓住教学契机,合理创设以教学情境,一定能增强物理教学的效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问题梯度分明,课堂氛围和谐 融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舒展,不用在担心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中紧张地压抑学习。因此,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而且准确率高,发散思维能得到较好开发,甚至见解独特,敢于质疑。这就要 *[收稿日期]2011-10-31 [作者简介]齐淑梅(1983-),女,安徽萧县人,萧县鹏程中学初中物理教师(下转第169页) 第15卷·第3期2012年6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15,No.3 Jun.2012 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