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按照省统计局《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为获取农作物产量情况,在收获前要对各种作物进行测产。

一、测产分类

目前,测产的方法分为遥感测产和田间测产有两种:

1、遥感测产,利用飞机、飞船、卫星遥测。

2、田间测产。通常分为目测法、测数法、割取法3种方法,除目测估产外,其余两种方法都要选取测产样本。

⑴目测法(踏田估测)。根据作物品种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借经验的粗略估产法。

⑵测数法(理论测产)。取样考察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如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以测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测产方法。

⑶割取法(实收测产)。将样点的作物割取、脱粒、去杂、烘干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样点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

二、小麦测产方法

㈠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按要求,首先在小麦收获前一周左右要对抽选的村(村民小组),所有麦田逐块踏田估产,按单产大小排队,编成抽样框,对称等距抽选3个地块(代表性要强,样本单产与整个村组小麦估产平均值之比不超正负2%)。其次对选中地块测产,每块地选3点,3块地共9点。

⑴取点:在麦田任选一条或两条对角线,在对角线上随机选(或

等距)3点。

⑵测亩穗数:每个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亩穗数=3个点穗数相加÷3×666.7

⑶测穗粒数:从调查穗数的每样点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穗粒数60个穗的粒数相加÷60

2、计算亩产量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公斤)×85%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前3年平均值)10-6×85%

例如:选中了A、B、C三地。其中A块地选3个点,第一点600穗、平均穗粒数28个;第二点610穗、平均穗粒数27个;第三点595穗、平均穗粒数30个,前三年小麦千粒重43克。(B、C两块地略)

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85%

=(600+610+595)÷3×667.7×(28+27+30)÷3×43÷1000÷1000×85%

=(601.67×667.7)×28.3×(43÷100000)×0.85

=414.9(公斤/亩)

3、推算村(村民小组)小麦平均单产。

平均单产=三块地单产加权平均数

㈡实收测产

按要求在小麦收获的前两日进行,不能提前。

1、取样方法。在3块样本田都按“直线法”或“品字形”各选3个等面积(如1平方米)的样本量,共9个。

2、收割称重。三块田分别收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

3、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

4、产量计算

调查地块亩产=3个样本小麦籽粒鲜重量÷3个样本总面积×666.7×[1-鲜籽粒含水量(%)]÷[1-13%]

平均亩产三块地各自亩产相加÷3

三、玉米测产方法

㈠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3块地抽选与小麦相同。共测9个点

⑴取点:在田块前、中、后各随机取一点(地块大的可取5点),前、中、后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每个样点距离畦背或垄沟1米以上,随机选点。

⑵行距:连续测量11行总行距长度,除以10,计算出平均行距(米)。

⑶株距:顺垄再测量20米长度,数其中相邻2行的总株数和有效穗数(结实50粒以上的果穗)。用40除以两行总株数计算出平均株距(米)。

⑷空株率:样点空株率(%)=(总株数-有效穗数)/总株数×100。每个样点空株率的平均数即为测产田块的空株率。

⑸亩株数和亩穗数:亩株数=666.7÷(平均行距×平均株距);亩穗数=亩株数-亩株数×控株数(%)

⑹穗粒数:在每个样点随机连续选取10个有效果穗,数穗行数、行粒数,计算穗粒数。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

样本测定穗粒数。

2、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10-6×85%

注:千粒重可以用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审定公布千粒重,也可称量。

㈡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3块样本田都按“直线法”或“品字形”(或在田块前、中、后各随机取一点),各选3个等面积的样本量,样本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米2。相当于1分地。

2、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查清果穗数量后,称取果穗重(公斤),按平均穗重法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3、产量计算。

每亩果穗重(公斤/亩)=(3个样点鲜果重÷3个样点面积)×666.7;

出籽率(%)=20个果穗籽粒重/20个果穗重

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

实测产量(公斤/亩)=每亩果穗重(公斤/亩)×出籽率(%)×[1-籽粒含水率(%)]÷(1-14%)

2013年5月10日

小麦田间生产实践考种报告

小麦田间生产实践考种报告 颜寿农学11-1 20116102 1 实验目的 通过对小麦各个生育期的调查,田间取样,室内考种,分析小麦田间生长状况,田间性状,掌握小麦产量预测的方法,计算小麦的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 2 实验地点及材料 地点:惠和村农场 工具:直尺、天平、网袋、剪刀等 3 方法及步骤 3.1 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 记录小麦播种、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的各时期 3.2 苗情调查 在小麦2叶1心时框定1×0.15 m2,定点调查基本苗和最高苗 3.3 小麦生长期病虫害发生调查 3.4 小麦成熟期有效穗调查 调查一幅小麦有效穗数(5粒以上可算有效穗),测量调查区域面积,计算亩有效穗 3.5 穗粒数、千粒重及其他农艺性状调查 连续取样30株,取3次,3次重复:分别调查株高、穗长、节间长、叶片间距(计算叶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 将穗子剪下,脱粒,计算穗粒数,晒干后称量,计算千粒重(两个500)粒;将剩余茎干、颖壳、穗轴合在一起,晒干后称重,计算生物产量,将籽粒产量除以生物产量,得到经济系数。 4 计算内容 4.1 播种-拔节历时、拔节-开花历时、开花-成熟历时、全生育期 4.2 单株分蘖力、单株成穗数 4.3 有效穗、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不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4.4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4.5 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节间长(从上而下分节测量) 4.6 叶姿:旗叶着生高度、旗叶与倒二叶间距、倒二叶与倒三叶间距 4.7着粒密度=穗粒数/穗长 5 调查与考种结果 5.1 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见表一 表一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 播种出苗三叶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开花灌浆成熟10.31 11.9 12.17 1.9 1.20 2.7 3.10 4.5 5.8 5.2 基本苗数与最高苗数,见表二 表二基本苗数与最高苗数 编号 1 2 3 4 5 平均(cm)基本苗数(cm)58 55 57 53 52 55 最高苗数(cm)26.16 26.38 26.71 26.70 26.47 26.48 5.3 主要病虫害 田间主要发生病害有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 5.4 调查区域面积:4×1m2=4m2 调查区域总穗数:613 亩有效穗=总穗数/区域面积×666.7m2=613/6×666.7=68114.5167≈6.81万穗/亩5.5 从田间中取样的30株×3次重复小麦,在实验室测得其穗粒数、千粒重和农艺性状等,记录表格,算得其平均值,记录下表。 5.5 小麦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 5.5.1 数据统计 重复一: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 (一)水稻、小麦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 (二)玉米 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 (三)谷子、高粱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 (四)甘薯 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 (五)棉花 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 =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 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 二、田间测产方法

(一)查测(查穗粒数) 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 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 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1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玉米测产

农业部高产创建玉米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四)鲜穗出籽率。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五)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1—14%)。

实验11 小麦成熟期田间产量测定

实验11 小麦成熟期田间产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小麦适宜的收获时间及田间测产的方法,学会利用所测数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提出意见。 二、场地及用具 实验农场不同类型麦田进行。 用具:钢卷尺、皮尺、细麻绳、纸牌、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等。 三、实验内容 1.小麦的田间测产 收获前的产量测定,是制定麦收计划,合理安排劳、畜力,制定预分方案的依据,也是总结小麦生产经验,分析各项措施效果的最佳鉴定。因此,在小麦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在麦收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田间估产。 2.产量结构分析和单株生产力测定 小麦产量由于品种、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和自然气候不同,产量三个因素的构成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用以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单株穗数多少与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的途径。 四、实验方法步骤 (一)成熟度鉴定和估产都在田间同一块麦田中进行,先根据麦粒灌浆成熟过程识别判断其成熟度。然后进行估产。估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产量测定 在田间随机取样若干点,一般可每点割收一分,然后实打脱粒估计产量。 2.产量结构调查法(取样面积为1m2) A、数1m2内总穗数。折合成公顷穗数。 B、在样点内随机连续取20穗,数出其结实总粒数,求出平均单穗粒数。 C、将样段内部分麦穗脱粒,数1000粒。称重求得千粒重,若麦粒未熟,可根据该品种常年千粒重,代入下式求得调查产量(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kg/hm2)=[公顷穗数×平均穗粒数×粒重(g)]/1000 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 表11 产量因素测产法记载表 为田间调查方便,可用产量=亩穗数×穗粒重公式 (二)产量结构分析和单株生产力测定的方法步骤 1、选择样本 成熟时,按不同品种和产量水平在田间选择典型地块3~5处。每个典型地块选取有代表性的样点若干,每点面积1m2,将样点内植株全部带根挖起,洗净泥土,用绳捆好,挂上纸

测产

玉米测产方法 一、市县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策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小麦生产总结

小麦生产总结 篇一: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 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 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 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

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分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方法分别如下: 一、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100亩随机选取10个地块,1000亩随机选取30个地块,1万亩随机选取50个,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25行计算平均行距,计算公式为,25行宽度÷24,每个样点选取2米双行调查换算亩成穗数,在每个样段随机选取20穗调查穗粒数。 (二)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粒数(粒)×千粒重(区试,单位克)÷100×85%。 二、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基础上,100亩随机选取2个地块,1000亩随机选取5个地块,1万亩随机选取10个地块,用联合收割机随机实收1亩以上连片小麦(S,亩),收获后,称重并合计总产量(Y1,公斤)。在总产量中随机分取5公斤,及时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Y2,公斤)和测定含水量(M%)。实收面积内不去除田间灌溉沟面积,但去除坟地、灌溉主渠道面积;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 测定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样品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

(三)计算公式。 每亩鲜麦重Y(公斤/亩)=Y1×(1-Y2 ÷5) ÷S×666.7;实测产量(公斤/亩)=Y×[1-M(%)]÷[1-13%]。

附件2 2014年省院合作项目县小麦测产验收表县乡(镇)村(组) 品种名称 示范方 面积(亩) 技术负责人 采取的 技术 措施 亩穗数调查(一米双行穗数) 合计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穗粒数调查(每个样本随机取10穗查穗粒数) 序号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平均 千粒重(克) 亩产(公斤) 按0.85拆产 测产时间 测产专家 签名

玉米保险田间测产操作方法及步骤

玉米保险田间测产操作方法及步骤 ----中华财险驻马店中支 一、测产地块选取 随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受灾地块,首先确定平均种植行距从南至北走向,以行走向或地块形状确定三至五个测产点(如图)。 1行。。。。。。。。。。。。。。。。。。。。。。。。。。。。。。。。。C。。。。。。。。。。。。。 2行。。。。。。。。。。。。。。。。。。。。。。。。。。。。。。。。。。。。。。。。。。。。。。。 3行。。。。。A。。。。。。。。。。。。。。。。。。。。B。。。。。。。。。。。。。。。。。。。。 4行。。。。。。。。。。。。。。。。。。。。。。。。。。。。。。。。。。。。。。。。。。。。。。。 5行。。。。。。。。。。。。。。。。E。。。。。。。。。。。。。D。。。。。。。。。。。。。。。。 二、平均行距的测算 行宽度是指行与行之间的宽度(如图)。在选取的测产点,抽取11行,丈量之间宽度,记录在“行宽度”内;11行内10个间隙,可得出10行的平均行宽度,并填入“平均行距”。 1行。。。。。。。。。。。。。。。。。。。。。。。。。。。。。。。。。。。。。。。。。。。。。。。 2行。。。。。。。。。。。。。。。。。。。。。。。。。。。。。。。。。。。。。。。。。。。。。。。 ……………. 11行。。。。。。。。。。。。。。。。。。。。。。。。。。。。。。。。。。。。。。。。。。。。。三、平均株距的测算 双行各51株长度是指在所选点范围内,在11行之内随机抽取两

行(如图),并从每行数出51棵,丈量每51棵之间长度,将两行长度相加除以100,计算出102棵之间100个间隙的距离,分别填入“双行51株长度”和“平均株距”。 4行。。。。。。。1。。。。。。。。。。。。。。。。。。。。51。。。。。。。。。。。。。。。。 5行。。。。。1。。。。。。。。。。。。。。。。。。51。。。。。。。。。。。。。。。。。。。。 ……………. 11行。。。。。。。。。。。。。。。。。。。。。。。。。。。。。。。。。。。。。。。。。。。。。。四、亩穗数的计算 每亩(667米/平方)÷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每亩穗数 五、穗粒数的计算 在上述随机抽取两行的51棵当中,任取一行按顺序连续取10个玉米棒(每穗籽在10粒以上),穗籽中部以玉米的直径方向数出玉米穗行数(都为偶数;如奇数,属发育不良);然后在从棒的头部至尾部数出玉米行粒数(生长不良或有缺行缺粒现象,进行平均),将10个玉米棒的数值分别填入上述表格中的下表“行x行粒”内(例如:16x32),并将结果填入“穗粒数”。 六、千粒重的计算 将上述每次抽取的10个玉米棒随机带回3个以上,做到晒干后提取三个1000粒,称出重量,平均后,三个千粒重误差不能大于5%,即为千粒重。

粮食测产方案

垦区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实 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修改稿)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是垦区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作物产品产量统计是农业生产统计中最重要的统计工作,是直接反映垦区生产经营成果、效益好坏的关键性指标。搞准农作物产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规划垦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垦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农作物产品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一、垦区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的特点: 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以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也就是说用被抽中地块的产量来推断作业区、管理区产量,逐级汇总到农场及总局,以此科学推算垦区的农作物产量。 2、抽样调查在抽选样本单位时要遵守随机的原则,使样本单位有均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3、农产量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比较,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要比全面调查取得的产量提前三个月左右。 4、抽样调查需要调查的单位少,可以减少登记误差、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调查范围、时间 垦区所有种植农作物的基层生产单位(作业区)都要实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法即实割实测。以作业区为总体,按抽样调查规则抽选若干个地块为样本,进行实割实测调查,各分局、农场统计部门负责部署、监督检查,由作业区统计及农业技术员组织具体实施。遵照抽样调查方案要求,测出各作物样本地块产品产量,推算出作业区各农作物产量。 总局统计局要对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进行复查。验证的方法,一是把总局所有作业区按当年实割实测产量排队,再等距抽样,按1 %的比例抽选一部分作业区和部分职工住户,进行全部产品检斤过秤取得总产量,再与作业区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来验证误差大小;二是要求按1%被抽中作业区在上报农场的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推算表同时抄报总局一份,总局进行超级汇总,以取得农作物总产量,与抽样调查产量相比较,以验证抽样误差,误差不超过±2%为有代表性。 实割实测作物主要是粮食作物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水稻、谷子、高粱、杂豆和薯类等。 实割实测时间选在作物大面积收获(联合)前5 天左右进行,怎样掌握这个时点,就要根据各农作物成熟期和各作物品种的早、中、晚熟类型而定,不能一刀切进行(早熟与晚熟品种成熟期相差一个星期左右)。麦类、水稻作物在蜡熟期进行实割实测,就是用手掐籽粒时没有白浆呈白蜡状;大豆作物在底荚呈褐色,有四分之

玉米与小麦田间测产计算方法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2. 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株数(株/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5亩,除去包壳后称重并计算产量。实收面积以丈量面积为准。 2.测定出籽粒:每个点随机取20个鲜穗称重后自然风干,再人工脱粒后称取籽粒重,计算出籽粒。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穗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样品鲜穗重)。

二.小麦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2米长进行多点平均调查有效穗数。并远离边行随机取40个主茎麦穗调查穗粒数。 2.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有效穗数(穗/亩)=点平均有效穗数/(2m×幅带宽)×666.7㎡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晒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测产面积以实际丈量面积为准,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2.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样品留存,备查或自然风干后校正。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含水量(%)]÷[1-13%]。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玉米测产在生产、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玉米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大田玉米、谷子、尼龙种子袋、标签 三、实验内容 (一)田间测产及形态特征调查 对于生产单位,收获前玉米的产量测定,是制定收获计划,合理安排劳、畜力,制定预分方案的依据,也是总结玉米生产经验,分析各项措施效果的最佳鉴定。对于科研单位,进行玉米田间测产是育种及栽培研究的基础。因此,在玉米收前无论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田间测产。 玉米田间测产具体方法如下: (1)在玉米成熟时,每组学生按3~5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在测产田中按对角线法划定5个测产小区。先用皮尺测定小区的实际面积,面积单位以m2或hm2表示。然后测定小区下列指标,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统计小区的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折断株数。 双穗率=双穗株数/小区株数×100% 空秆率=空秆株数/小区株数×100% 折断率=折断株数/小区株数×100% 穗数=双穗株数×2+(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表12 不同小区测产指标 (2)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0株,测定株高、茎粗、穗位高、地面茎节数,计算其平均数。 表13 测产玉米形态指标 (二)室内考种 玉米产量由于品种、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和自然气候不同,产量三个因素的构成也有

很大差异。因此,通过室内考种,用以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的途径。 1.在收获后,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穗子20穗,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 2.果穗风干后,进行玉米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先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程度、穗重。然后把所测穗脱粒、称穗粒重。 出籽率=穗粒重/穗重 千粒重测定时,把20穗已脱粒玉米种子混合,数100粒称重,一般重复三次,取其较为接近的二次平均,换算成千粒重。 表14 玉米室内考种数据 1. 根据玉米田间测产及玉米考种结果计算玉米理论经济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 2.根据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结果。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主要目的。为了规范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程序、测产方法和信息发布工作,推动高产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第三条指导思想。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突出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遵循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程序,统一标准,逐级把关,阳光操作,确保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顺利开展。 第四条工作原则。全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省为主。县、省、部三级分时间、分层次进行测产,由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本地测产验收工作,并对测产结果负责。

(二)科学选点。县、省、部三级测产选择万亩示范点有代表性的区域、有代表性的地块和有代表性样点进行测产,确保选点科学有效。 (三)统一标准。实行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相结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 第三章测产程序 第五条县级自测。水稻、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在成熟前15~20天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测产,马铃薯示范点在收获前15~20天进行产量预估,并将测产和预估结果及时上报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报送万亩示范点基本情况,包括:(1)示范点所在乡(镇)、村、组、农户及村组分布简图;(2)高产创建示范点技术实施方案;(3)高产创建示范点工作总结。 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在作物收获前,均要按照本办法对示范点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 第六条省级复测。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高产创建示范点自测和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排序,组织专家对产量水平较高的示范点进行复测,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同时,在示范点作物收获前10天推荐1~3个示范点申请部级抽测。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在玉米成熟前10~15天,由县农牧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产量预测,并将最佳收获时间、预测地块、预测品种及各样点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原始数据整理汇总。 玉米田间测产----通常有目测估产、测数预测和割取预测三种方法。目测法:根据作物品种的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经验的粗略估产法。 测数法:玉米测数法测产工作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选点。选点是玉米测产工作的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选点,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选点的方法有“S”型选点和“X”型选点,两种方法可任取一种,选点时要避开地头,树下,路边。5亩以下、玉米长势比较均匀的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6-10亩或玉米长势差异较大的地块随机取5个样点;11亩以上的地块相应增加取样点数。 第二步,测量。测量是玉米测产工作的关键,测量一定要认真,只有认真的测量才能获得精确地数据。测量时,每个点测量行距时要测量21行,株距要测量51株。然后从测量的51株玉米秸秆上,选择紧挨着的十个玉米穗,进行穗粒查数,并进行记录。注意,若一株上有两个穗时,将两个穗上的穗粒数相加,按一个穗计数,对于株上无穗

的按穗粒数为“0”计数。 第三步,计算。数字的核算是玉米测产工作的核心,玉米测产进行完实地测量后,就要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密度=667平方米÷(株距×行距);产量=密度×穗粒数×千粒重×校正系数。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前三年平均数)×0.85/1000000割取法。将各样点的作物割取、脱粒、扬净并干燥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取样点的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撒播的小株作物,每点取1平方米的方框取样。条播作物可按条长和条幅、条距折算成1平方米面积。大株作物单株产量变化大,取样点的面积应大些,一般用长方形取样,每点6平方米。测产田块的测产结果算出后,即可进一步推算出测产区域的作物总产量。 当前我县主推夏玉米品种介绍。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蠡玉16等 (1)郑单958:生育期97天左右,株高240厘米左右,黄粒、白 轴、品质好,出籽率高达90%。属密植品种,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该品种抗倒、耐旱、适应性广, (2)2)蠡玉16:生育期107天左右,株高240厘米,穗位90厘米左右, 种植密度3500株/亩左右,机播每亩用种量不超过2.5公斤。该品种最大优点是高产优质、抗旱抗病、穗大粒多、苗齐苗壮。(3)浚单20:生育期98天左右,活杆成熟,茎杆可作优质青贮饲料。

小麦考种

小麦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测定 姓名:班级:农学11-3 学号: 1.目的意思 1.1了解小麦生长发育的特性。 1.2学习和掌握小麦测产的方法。 1.3学习和掌握小麦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的方法技术。 2.实验材料及用具 2.1实验材料:每小区选取1m2长势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小麦植株,一共选取4个1m2。 2.2实验用具:纸袋、纱网、剪刀、卷尺、天平、铅笔等。 3实验内容 3.1小麦的栽培技术 3.1.1整地:要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无大颗粒。 3.1.2施肥:底肥要注意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施用量。一般亩施磷酸二胺2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6-10公斤。追肥在不缺肥的情况下可尽量少施或不施,如必需施用则日期应尽量提前,一般可在2月上、中旬亩追尿素5公斤左右。 3.1.3浇水:生育期间要尽量满足对水分的要求。一般要浇好四水: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麦黄水。 3.1.4播期播量:最适播期为10月底到11月上旬。 3.1.5化控措施:在拔节前每亩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克,可降杆壮苗。 3.1.6防治病虫害:抽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正常防治即可。要注意防治蚜虫,特别是穗蚜,需连片及时彻底防治。 3.2计算内容 3.2.1播种-拔节历时、拔节-开花历时、开花-成熟历时、全生育期; 3.2.2单株分蘖力、单株成穗数; 3.2.3有效穗、小穗数(结实小穗和不实小穗)、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 3.2.4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3.2.5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节间长(从上而下分节测量) 3.2.6叶姿:旗叶着生高度、旗叶与倒二叶间距、倒二叶与倒三叶间距。 3.2.7着粒密度(grain cm 1) = 穗粒数/穗长(cm)。 3.3方法与步骤 3.3.1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 小麦播种、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的各时期。 3.3.2苗情调查

实验四 小麦收获期田间调查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四小麦收获期田间调查测产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认识小麦在成熟过程中各期的形态特征;学习小麦在收获前产量的预测,掌握小麦经济性状考查的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 不同处理小麦单株若干及试验田块。 2. 钢卷尺、天平、瓷盘、计算器等。 三、内容说明和方法 (一)小麦子粒形成和成熟 麦粒的成熟一般分为3个时期: 1. 乳熟期:此期植株下部叶片、叶鞘枯黄,中部叶片也开始变黄,上部叶、茎、穗仍保持绿色,麦粒也呈现绿色,可挤出由淀粉粒组成的白色粘稠浆液。 2. 蜡熟期:此时植株各部分均呈黄色,仅旗叶和穗下部茎还有部分的绿色。子粒进一步充实,呈蜡质状态。 3. 完熟期:此期植株迅速枯黄,茎秆缺乏韧性而变脆。麦粒含水量进一步下降到14-16%,质地坚硬。 (二)测产 大田测产一般可分为3个步骤进行: 1. 掌握整个田块面积、地形及生育状况,因为面积及地形关系到选点数目及样点分布。 2. 选点取样;样点即小面积测产点,样点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这是决定测产准确的关键。 3. 测量样点面积、穗数及单穗粒数,然后计算理论产量。 (三)经济性状考查 经济性状考查的项目及标准如下: 1. 植株高度:以主茎高度表示之,指从分蘖节到主穗顶(不计芒)的长度,用cm表示。 2. 植株整齐度:整齐—高相差不到一个麦穗的高度;中等—少数相差一个麦穗高度;不整齐—多数相差一个麦穗高度。 3. 茎粗:指茎地上部分第二节间的最大直径,以mm表示(大于6mm为粗,小于4mm为细,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 4. 单株成穗数:包括单株主茎和有效分蘖数。 5. 有效分蘖率:指分蘖成穗数占总分蘖数的百分率。 6. 穗长:自穗颈节量至穗顶(不包括芒)的长度,以cm表示。 7. 结实小穗数:一穗内能结一粒以上种子的小穗数。 8. 小穗密度=1个麦穗的小穗总数(包括结实与不结实的小穗)/ 穗长 9. 每小穗平均结实粒数=每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 10. 平均小穗最多结实粒数:在测定样本中任取10穗,记载结实最多小穗的结实粒数,取其平均值。 11. 粒质:每品种任取100粒考查,硬粒率在70%以上为硬粒小麦;硬粒率在30-70%之间的为半硬小麦,硬粒率在30%以下为软粒小麦。计算时以两个半硬粒折合为一个硬粒(玻璃质为硬粒;粉质为

玉米测产

玉米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万亩高产示范田 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 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策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 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

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 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沥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四)鲜穗出籽率。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五)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 ÷(1—14%)。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12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玉米测产在生产、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玉米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大田玉米、谷子、尼龙种子袋、标签 三、实验内容 (一)田间测产及形态特征调查 对于生产单位,收获前玉米的产量测定,是制定收获计划,合理安排劳、畜力,制定预分方案的依据,也是总结玉米生产经验,分析各项措施效果的最佳鉴定。对于科研单位,进行玉米田间测产是育种及栽培研究的基础。因此,在玉米收前无论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田间测产。 玉米田间测产具体方法如下: (1)在玉米成熟时,每组学生按3~5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在测产田中按对角线法划定5个测产小区。先用皮尺测定小区的实际面积,面积单位以m2或hm2表示。然后测定小区下列指标,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统计小区的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折断株数。 双穗率=双穗株数/小区株数×100% 空秆率=空秆株数/小区株数×100% 折断率=折断株数/小区株数×100% 穗数=双穗株数×2+(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 表12不同小区测产指标 (2)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0株,测定株高、茎粗、穗位高、地面茎节数,计算其平均数。 表13测产玉米形态指标 (二)室内考种 玉米产量由于品种、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和自然气候不同,产量三个因素的构成也有

很大差异。因此,通过室内考种,用以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的途径。 1.在收获后,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穗子20穗,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 2.果穗风干后,进行玉米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先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程度、穗重。然后把所测穗脱粒、称穗粒重。 出籽率=穗粒重/穗重 千粒重测定时,把20穗已脱粒玉米种子混合,数100粒称重,一般重复三次,取其较为接近的二次平均,换算成千粒重。 表14玉米室内考种数据 1.根据玉米田间测产及玉米考种结果计算玉米理论经济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 2.根据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结果。

小麦遥感测产研究进展

冬小麦遥感测产的研究进展 张自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号:0901109026) 摘要: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遥感又是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之一。本文对国内基于遥感数据冬小麦测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冬小麦产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小麦测产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测产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加快小麦遥感测产模型研发和农业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系统的构建进程,对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麦测产进行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冬小麦;遥感;产量预测 Progress in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s of wheat production Abstract:Wheat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food crops in China,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eople's lives. The thesis has a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on the domestic-bas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 winter wheat yield monitor technology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achieved in terms of wheat yield monitor, summed up the more advanced measurement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drawing out to accelerate wheat remote sensing yield monit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ystem build process, and the prospect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heat yield monitor. Keywords:winter Wheat; remote sensing; production forecast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冬小麦分布广阔,地域复杂,其面积产量等数据的取得通常是采用统计方法,或常规的地面调查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费时、费力,难以适应有关冬小麦管理、决策对其现势性信息的需求。遥感信息具有覆盖面积大、探测周期短、资料丰富、现势性强、费用低等特点[1],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及时地获取冬小麦的长势、产量情况的具体信息,对于加强小麦生产管理,进一步发挥其生产潜力,辅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

玉米制种测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玉米制种田测产方法 玉米制种田测产一般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在制种田间授粉完全结束,扒开苞叶能明显看见玉米籽粒授精并膨大时进行;第二次在收获前3—5天玉米籽粒已表现该品种固有的光泽,水分下降到38%以下时进行估产,此时主要是对千粒重进行实测,避免千粒重的年际变化对测产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一、玉米制种测产的主要数据:母本亩保苗数、单株粒数(因玉米存在双穗的关系所以在这不能单纯的称之为穗粒数)、千粒重,这三项数据任何一项的准确性都将直接影响到测产结果的准确性。 二、数据来源与测量方法: 1、母本亩保苗数:数据来源于田间播种报表,其计算公式为:母本亩保苗数=母本密度*5/6;母本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母本密度=666.7/(母本株距/100*行距/100)*母本出苗率 2、单株粒数:数据来源于田间实测,计算公式为:单株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其测量方法有两种: 1)简单测量法:以队为单位,根据玉米长势不同分地块随机采取10-15株玉米的果穗,分别数出穗粒数,然后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该队的单株粒数,待各队数据计算出后再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该基地的单株粒数。该方法测量简单,费时少,样本量小,但容易因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导致数据不够准确。 2)精确测量法(附表):以队为单位,每队根据田间长势分别选取好、中、差三类地块,并估算出该队各类地块的比例,每

类地块分别选取三块具有代表性的地块,每块地以对角线分别选取三个样点,每个样点随机选取十株玉米并分别数出株粒数。然后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该类型的单株粒数,再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该队的单株粒数,最后根据各队面积所占该基地总面积的比重,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该基地的单株粒数。该方法结果相对准确,但样本量大,费时长,费工多,并因采取的果穗多而容易引起农户的非议。 3)改良测量法:以队为单位,每队根据田间长势分别划分A、 B、C三类地块,并估算出该队各类地块的比例;再以全村面积为基数,每1000亩选有代表性的A、B、C三类地块各10块、10块、5块,要求每队每类取样地块不少于2个,每块地以对角线方向分别取样10株,数出单株粒数。(空杆跳过,双穗选主穗统计,另计算副穗籽粒数占主穗的百分比)。空杆率、双穗率、病株率等以选中地块随机抽样20株后所得值。然后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该类型的单株粒数,再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该队的单株粒数,最后根据各队面积所占该基地总面积的比重,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该基地的单株粒数。该方法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增加了样点,减少了样数,在总样本数不变的情况下,结果相对准确,并因采取的果穗不多,不会引起农户非议。 3、千粒重:在第一次测产时因无法实测出千粒重,所以一般以该品种在当地三年以来的平均数为准,第二次测产时为避免千粒重的年际变化对测产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可对千粒重分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