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投资富通事件

平安投资富通事件
平安投资富通事件

浮亏230亿急躁平安的方向之困

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

投资240亿亏损230亿,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抄底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宣告触礁,中国平安(行情股吧)如今正处在一场漩涡之中。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而被网民诟病为“最不合格的投资家”。

急躁冒进的中国平安为何出师未捷?平安200多亿巨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谁将对此负责?

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

富通门始末

9月底,当华尔街还在激烈辩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时,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引发的“海啸”已横跨大西洋(行情股吧)蔓延至欧洲大陆。第一个被“海啸”淹没的是业务纵横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金融巨头—富通集团—同时波及到投资富通的更多金融集团,其中中国平安首先触礁并宣布终止投资富通。不过,这时平安的已经付出惨重代价。

时间推回到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此举被众多投行机构评为战略性抄底,甚至认为平安“捡了大便宜”。

2008年3月,双方签署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4月2日,双方达成合资协议。

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

金融服务提供商。

中国平安是一家以保险、银行、投资三位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市。

平安方面称,购入富通就是看中了富通“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自平安2006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以来,银行业在平安集团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已达10%,对富通银保交叉销售的混业优势,平安早已心生羡慕。

根据中国平安当时的公告,平安有意凭借上述收购快速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及QDII的业务平台,富通也将加速其在中国以及亚太区市场的发展。

但这一计划随着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出现被改变。由于富通集团财务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股价连续暴跌,鉴于富通财务危机不断扩大,中国平安于10月2日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富通集团下属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的协议。经此一役,中国平安这笔240亿投资几乎全军覆没,2008年业绩亏损已成定局。

针对投资富通带来的巨亏,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公开表示,近期不会再收购海外资产,也没有再融资计划,未来将致力于国内各项金融业务的发展。

马明哲将这一切归咎于全球性金融风暴导致的富通股价跳水。中国平安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认为“投资富通战略方向是正确的,决策过程是理性的,信息披露是透明的”。

被放大的亏损

10月27日,中国平安三季度季报发布,由于投资富通集团的157亿元级市价变动损失被计入利润表,导致第三季度亏损78.07亿元。同时,前三季度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盈利116.79亿元降至亏损7.05亿元。不过,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对记者表示,这笔投资损失不会影响平安整体财务状况。并且,总部净资产中还有240亿本来是用于收购富通投资管理公司的,放弃收购后,资金调度余地更大了。

也就是说,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耗资240亿元买进富通集团后,还准备拿出200多亿投资富通资产管理公

司50%股权,两项合计近500亿元(后一项中止)。近500亿元的投资计划亏损228亿,在中国平安看来,“只占公司总资产的3%。公告已提示关于此项投资的最大风险。”

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平安运用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合计不超过总资产的15%。中国平安2007年末总资产为6510亿元,按15%计算其投资海外最高可达977亿元,接近同期净资产1072亿。而原计划投资富通的500亿资金,相当于其净资产的一半,涉及一半股东权益,但却未经过股东会审议。

“如果中国平安用足政策,将15%的额度近千亿资产全部投资海外,这会儿可能已经破产。”国信证券(行情股吧)研究所一位资深研究员对时代周报表示。

平安方面称,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平安公司总部尚有超过530亿的净资产,扣除三季度对子公司110亿元的增资,仍有400多亿的可动用净资产,而对富通的投资损失三季度新增额为52亿,因而不可能因为投资富通而导致平安的整体财务状况恶化。

尽管投资富通门事件暂告一段落,但平安持有的富通股票还在继续缩水中,截至10月27日,富通股价已跌至0.85欧元/股。按照中国平安在半年报中披露的期末持有富通1.21亿股估算,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已经浮亏约229.88亿元,较初始投资的238.74亿元,亏损达96.29%。

如果年底前富通股价仍维持现状,中国平安在三季度作出157亿元减值计提后,还需在四季度计提70亿元左右。中国平安的第四季度亏损亦是预料之中。

急躁的马明哲

一分析人士称,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巨亏与马明哲的急躁有关。“通过多年努力,平安主业—保险快速跻身国内前三甲,高速发展也让企业决策者的思维快速膨胀,总觉得自己做得非常棒了,不仅要做保险还要做银行,甚至更多。在金融行业,这是一种非常急躁、冒险的行为。”

平安进入银行业务始于2003年12月,平安与汇丰联

手以不超过2000万美元联合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刚成立不久的平安信托,分两次注资5000万美元,占福建亚洲银行股份的73%。福建亚洲银行是国内首批合资银行之一,由中国银行(行情股吧)福建信托咨询公司与香港中亚财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

此项收购将使平安保险(行情股吧)得以将经营触角伸向中国快速发展的银行业。收购成功后,平安企图借助汇丰银行的经验,进入垂涎已久的银行信用卡业务领域,全力发展银行业。

事后证明,虽然拥有了福建亚洲银行这一平台,中国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和储蓄业务始终没有太大的发展,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而止,阻碍来自于福建亚洲银行的合资身份。

在2006年末中国政府向外资银行未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务前,作为合资银行的福建亚洲商业银行,根本无法如愿开展相关业务,平安集团内部也缺乏银行业务领域的核心管理和技术人才。

为改变这一局面,马明哲在2006年7月,举资49亿元人民币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的股份,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深商行正式并入中国平安。平安集团一位资深人士对时代周报表示:“马总的心很大,买下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只是第一步,参与国际银行业务竞争才是他的终极想法,富通集团的‘银保’模式一直被中国平安视为自己未来的目标。”

该人士透露,虽然平安在保险业务上做得不错,但在管理银行业务方面却很欠缺,虽然可以借鉴依托其大股东汇丰银行来完成,但毕竟没有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管理团队,这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银行业务来讲,是非常致命的。

为弥补平安集团向银行业务快速渗透进程中的先天不足,马明哲不断引进具有金融投资经验的海外人才军团。2007年1月,马明哲宣布任命约翰·皮尔斯出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执行官(CIO),成为平安国际化投资团队的领军人物。皮尔斯加盟平安前为澳洲最大基金管理公司首域投资有限公司CEO,从一名基金经理开始其职业生涯。

“皮尔斯是基金经理出身,必然带有机构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另一方面中国平安也是一家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两方面因素显示,中国平安此次在富通集团的投资上,所走的路线和投资策略均延续了机构‘抄底’的投资思路,这是非常危险。”招商银行一位熟悉平安集团的高级研究员对记者分析道。

“皮尔斯的加盟,在银行投资板块并没有给平安带来实质的收益,反而使得平安在金融领域内成为投机主义的代表。”平安银行内部一位高层曾这样评价皮尔斯,正是他以做基金的抄底思路,中国平安在这次抄底行为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中国平安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马明哲急躁的扩张,冒进的抄底行为,在一些专家看来,还很幼稚。“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平安内部不断有人才流失,和平安的企业文化很有关系。”熟悉平安集团的金融行业咨询总监郭雷清对时代周报这样解读。

危险逼近“安全线”

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巨亏后中国平安还将面临哪些

风险?

数据显示,平安投资富通后,其人寿公司偿付能力从2007年末的287.9%下降至121.3%,这一数字已迫近100%的监管红线。

中国平安中报表显示,该公司的人寿业务目前可用资本额为36.38亿元,如果考虑保户分红、万能险结算利率的维持及投资潜在损失等因素,寿险业务偿付能力同样逼近监管“安全线”。数据同时表明,偿付能力比平安人寿更差的平安财险上半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由去年末的181.6%急速下降至111.8%,逼近保监会关于100%偿付能力标准警戒线。(来源:时代周报)(本文来源:网易财经)中国平安维权初获成功期待新方案

时间:2009年02月13日14:17:44 中财网

1.反对票获得响应新议案被否决

2月11日,比利时富通集团股东大会上关于出售

资产的新议案遭到包括平安(601318)在内的过半股东的反对,被否决。据《比利时财经报》称,49.74%的股东对富通部分资产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新议案投了赞成票,但是50.26%的股东投反对票否决。

被否决掉的新议案是:08年10月达成的法国巴黎银行收购比利时政府所持有的富通比利时银行75%股权的协议继续有效,而法国巴黎银行对富通在比利时保险业务的收购比例将由原先的100%减为10%,所需支付的资金也从原定55亿欧元调至5.5亿欧元。

2.富通的两次重组方案

之前的重组方案:法国巴黎银行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从比利时政府获得富通银行合计75%的股权和富通(比利时)保险公司100%的股权,从卢森堡政府获得富通(卢森堡)银行67%的股份。交易的结果是,比利时和卢森堡政府通过收购巴黎银行所增发的新股,都将成为法国巴黎银行股东,分别持有11.6%和1.1%,比利时将任命两人入驻法国巴黎银行董事会。根据规定,比利时的股份限售期限为2年,50%的卢森堡股票也将经过1年限售期。比利时政府成为巴黎银行单一大股东。富通集团、比利时政府和巴黎银行分别出资66%、24%和10%总计104 亿欧元设立

SPV,来购买富通银行的机构化信用产品。目前为止富通和比利时政府均投入了少部分资本到SPV,分别占有25%和75%的股份。比利时政府在08年10月表示,富通集团股东可要求获得比利时政府投资富通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的部分收益,赋予股东分红权,获得超过政府融资费用部分的收入和资本收益。

2009年1月30日宣布的新方案:08年10月达成的法国巴黎银行收购比利时政府所持有的富通集团比利时银75%股权的协议继续有效;而巴黎银行对利时保险业务的收购比例将由原先的100%减为10%,所需支付的资金也从原定55亿欧元下调至5.5亿欧元,其余90%的股权仍交归富通控股所有。协议还规定,富通控股的股东将在两年的冻结期之后有权获得富通集团通过换股取得的巴黎银行股票的分红。法国巴黎银行并将购入由比利时政府提供50亿欧元担保的高风险资产的12%。与此同时,比利时政府对富通集团的最高干预金额也从149亿欧元下调至114亿欧元。

3.投资富通何去何从?

2月11日的投票后,对于是否继续持股富通一事,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向媒体的回复是: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决定,平安集团会根据形势需要来决定

是否继续持股富通。我们认为,平安投资富通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学习取经,而此时如果将富通分拆出售,其核心业务得不到保留,平安继续持有富通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还要看议案被否决后,中国平安及其它股东能否争取到更加有利于股东方的新方案。如果继续持有,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回暖使得富通股价回升,平安投资富通的损失才有可能收回。

目前平安账面上剩余53亿人民币对富通的投资对应的富通股价是约4.5欧元,富通在11日的股东大会召开前的收盘价为1.32欧元,差距近3元,短期内股价不可能弥补这个差距。因此平安将继续在08年年报中计提减值准备。

富通首席执行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若新议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富通将出现23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将面临破产危机,如果进入破产清算流程,富通扣除负债后,其每股净资产大概在3.2欧元。

比利时政府或将考虑将富通彻底国有化。比利时副首相在参加当地一个电视节目时表态称,该国政府将考虑成为富通100%的拥有者,这被视为是对中国平安发表投反对票观点后的强硬回应。因此尚不能排除比利时政府通过新增发股份的方式,渐渐稀释流通

股股东的占比。

4.平安投资富通事件始末

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发表公告称,平安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富通集团4.18%的股份,总价18.1亿欧元。根据07年中期的数据,富通股东权益212亿,4.18%股份对应权益8.9亿;根据07年10月的数据,富通市值486亿,4.18%股份对应20.3亿市值。

2008年1月22 日,平安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富通集团股份至4.99%,总价21.1亿欧元,截至2007年底,富通集团权益330亿欧元,4.99%股份对应16.5亿欧元权益。

08年3月,平安与富通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由于审批等原因,这一协议并未正式生效,随着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08年10月6日,平安发表公告终止投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股权的协议,算是"因祸得福"。

截至2008年半年报,平安对富通集团的投资损失是44%,即105亿元人民币。截止08年3季度末,富通投资的损失已达157亿元人民币,占初始投资额的66%。按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持续或大幅下降,

投资损失要计入利润表,也就是说要计提减值准备。这意味着08年3季度平安在3季报的利润表中需计提157亿的减值损失,据平安2008年3季报,平安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总额为-7.05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从08年中报的0.97元下降到-0.10元。

中国的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报告

史上最牛融资 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 在平安20多年的成长历程里,伴随着两次大型融资和两次引人瞩目的上市。在08年进行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从最初的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是突破2万亿的总资产。 1994年摩根入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的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香港上市前的2002年,又以每股6倍的溢价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10%;2004年6月24日,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行价10.33港元,认购比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IPO的新高;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中国平安开盘价是50元,比发行价33.8元上涨了47%。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金550亿人民币,这550亿人民币花哪了? 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1月21日,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上证综指当日也下跌266.08点,5100点和5000点两大关口接连被破,5.14%的下跌也为半年来最大跌幅。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事件血洗股市。 二.背景知识: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

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同时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和第三大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中国平安前三大流通股东情况(截至日期:2007年9月30日) 股东名称持股数 (万 股) 占流通股 比(%) 股 东 性 质 增减情况(万股) 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61888.6 3 24.19 H 股 公 司 未变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61392.9 3 23.99 H 股 QF II 未变 日本第一生命保 险相互会社4933.33 1.93 H股 QF II 新进 谁的“中国”平安: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2004年6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2005年6月,汇丰以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平安企业文化分析

摘要:中国平安在发展历程中,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现为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知行合一的特点,定位于造就“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做一个高尚和有价值的人”。 关键字: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诚信 正文: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企业文化 中国平安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根基,同时,以“专业”为纽带,可持续地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最大化价值,切实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从企业人格化的角度,结合平安的企业文化内涵、行业特征以及多年的实践,中国平安的“企业文化体系”正日趋完善。 (1)平安企业文化体系的轴心:“专业创造价值” “专业创造价值”是全体平安人共同创造、涤荡出的平安文化成果的最核心。这一理念准确传递了中国平安通过专业化经营实现“综合金融、国际领先”目标的能力、信心和愿景;同时,在当前和未来强调客户消费体验的竞争环境下,促进广大平安人不断提升自身“专家、专才”形象,为客户持续提供最好的综合金融服务体验,创造最大价值。 (2)对股东负责:取信于资本 股东投入资本,是对公司员工及管理者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信任。珍惜善用每一分资本,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专业为本,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使企业价值不断增长,使股东获得满意的回报,最终赢得股东和投资者的长期信赖和支持。 (3)对客户负责:诚信为基体验为本 诚信待客,是服务之本;客户满意,是企业价值之源。以真诚回应客户的信任,以审慎对待客户的托付;努力洞察客户需求,超出客户期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

平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平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目录

第1章行业篇 新兴的保险大国 1.1行业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万人发展到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倍。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保险业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完善主体多元、

对中国平安并购方案的评价 新稿

对中国平安并购方案的评价一、公司及并购事件简介

二、对并购动因的评价

三、对目标公司选择的的评价 四、对并购价值评估的评价

结论与建议(或体会) 一笔让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根据2008年12月2日富通集团的公报,在拆分后,富通目前仅剩国际保险业务、66%的结构型投资组合权益与汽车融资的资产同负债,且富通将不再涉及任何银行业务。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仅报于0.93欧元。 1995年,中国平安开始着手将产、寿险在经营上分开,但分业的核心问题——产、寿险的资产分立及原有的信托、证券的股权安排,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和相关法律问题。因此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什么样的分业模式,成为对平安公司管理智慧的考验。中国平安注意到,国际金融业的流行趋势是由昔日的分业走向混业,各国的金融保险业都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下,通过集团控股的组织模式实行分业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全球排名前20的保险企业中有15家采用集团控股模式实现分业经营,比如广为中国公众熟知的友邦保险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比如在中国有合资公司安联大众保险公司的德国安联等等,都采取了这一模式。经过对各种模式的比较和思考,结合长期以来对国际保险业发展趋势的观察分析,中国平安的掌门人马明哲认为,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才是中国保险业未来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为了迅速和国际保险业接轨,中国平安开始了自己在国际化进程上的摸索。

富通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欧洲公司中排第20名,其股票在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泛欧交易所第一上市。这家从2000年开始迅速崛起的银行在鼎盛时期拥有了900多亿欧元的总资产、486亿欧元的市值。但自2007年4月10日富通创出29.58欧元的新高以来,因次级债问题富通已连续四个月下跌,这也为中国平安提供了并购的绝佳机会。 专家认为,比利时政府和荷兰政府的征收行为违反了其本国的法律,既没有征求富通集团股东的意见,甚至也没有取得富通集团董事会的正式授权,从头到尾都是荷兰和比利时政府一手包办,只在交易谈完了之后才拿着现成的文件,协迫富通的董事会来签字。显然,富通重组事件已经超出了纯粹商业交易的范围。作为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富通集团确实是中国平安学习的榜样,这家公司以银行和保险业务为主,在业内被称为“银保双头鹰”,而其投资管理公司在与前荷银资产管理业务合并后,拥有2450亿欧元的管理资产,这些让一直寻求打造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的中国平安羡慕不已。 中国平安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以保险为主,银行业务虽然有利润贡献,但占整体利润的比重有限,资产管理对平安来说更是全新的开始,因此投资富通集团及富通投资管理公司,既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也能够获得技术,加速实现平安的金融集团之梦。当时,马明哲对这两次投资的评价说,与富通集团的合作是一次非常难得、稳健的投资机会,此次交易对中国保险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将帮助平安保险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资产管理市场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项业务将迅速成为中国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平安的海外出击彻底遭遇了一次滑铁卢,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国有企业国际化的担忧。因为,平安的“富通困局”不仅是平安自己的困局,也不仅是其流通股大股东汇丰保险、香港上海汇丰们的困局,更是国有资产的困局。 此次收购的最大收益者应该为富通集团,可以解决资本不足问题,避免贝尔斯登相同的命运;富通投资也可以通过和中国平安合作,进入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还可以顺利完成对荷兰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合并。富通集团下属的富通投资目前大约管理1330亿欧元的资产,5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第三方客户,去年利润上升15%至1.02亿欧元,合并后平安富通的管理资产规模将上升至2450亿欧元。 对中国平安而言,有利之处在于:作为富通集团的股东(4.99%),帮助富通集团度过危机,可以通过富通集团股票上涨获利,至少避免自己的前期投资出现更大的损失;迅速拥有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全球性资产管理平台,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的投资,曾被广泛认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被视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最新成功案例。然而,很讽刺的是,这个所谓成功典范很快就处于失败的边缘。现今流行一个词叫“学费”。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学费无疑是交了。不过是补交的,而且还

平安估值分析

中国平安估值分析 一、估值方法选择 中国平安的企业性质应该被界定为金融控股集团,而非单纯的险企或者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其业务领域主要包括保险(寿险、产险)、银行、资产管理(证券、信托、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及其他(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等)四大板块。保险业务目前仍是中国平安的主业,贡献利润占比60%左右,其次是银行和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互联网科技业务目前无论资产还是利润贡献均占比不高。鉴于平安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不宜简单按照保险公司进行估值,应当参照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估值并做适度修正。 目前对于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价值评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SOTP(SumOfTheParts)法,也就是将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先进行独立估值,然后加总计算整体价值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NAV—资产净值是估值的计算基础。资产净值的概念来源于封闭式基金,指的是将根据每个营业日基金所持资产的市场收盘价所计算出的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之各类成本及费用后,得到的就是该基金当日之净资产价值。本文将以SOTP法为基础对中国平安进行估值分析。 二、中国平安估值分析 按各业务分部估值。 1、保险业务

保险业务分为寿险和财产险。 寿险(含健康险)是平安的核心业务和优质资产。根据2017年中报,平安的寿险业务内含价值为4466亿元。因寿险公司持 有的已生效保单将持续贡献利润,称之为有效业务价值,以调整后的净资产加有效业务价值组成的内含价值是常用的寿险公司 估值方法。考虑内含价值运营回报率21%和新业务价值增长率47%,属于高增长,参照港股人寿险集团友邦保险的估值水平,应当给 2EV估值,保守点,按估值约为6700亿元。 这里说明下,作为估值参照的友邦保险,根据2017年中报 数据和2018年2月22日收盘价,其总市值975亿美元,内含价值463亿美元,估值2EV。2017年中报披露友邦新业务价值增长率42%,内含价值运营回报率17%,增长率低于平安。但另一方面,友邦隶属于AIG,其寿险方面的运营和管理水平要高于平安(目前国内寿险公司的最大问题是投资收益水平低,反映投资能力低下)。 按市盈率估值,平安2017年前半年寿险业务净利润2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考虑较高增长率因素,按15倍PE估 值为7140亿元。 财产险。根据2017年半年报,净利润亿元,净资产672亿元。财产险业务净利润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仅为%,几无增长,按10倍PE估值,约为1380亿元,取整数为1300亿元。 平安的保险业务估值合计8000亿元。

关于平安保险集团财务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平安保险集团财务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为了充分了解我国上市公司一些财务状况,以及公司的一些经营状况,特对平安保险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也为了方便大家对一些上市公司有一些更透彻的了解,以及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3日-2012年8月23日 调查对象:平安保险集团公司财务状况 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及书籍寻找相关信息方式以及对于市民及使用者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 一.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1988年成立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通过综合金融的一体化架构,依托本土化优势,践行国际化标准的公司治理,本公司为超过7,400万客户提供保险、银行和投资服务。2012年上半年,本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39.59亿元。 公司保险业务方面,将保持寿险、产险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积极提升寿险、产险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健康险等新业务领域。银行业务方面,其将稳步推进银行业务整合,充分利用各方在客户、产品、渠道、平台等方面的综合资源优势,逐步实现协同效应和多方互赢;将银行业务打造成为集团综合金融服务的核心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投资

业务方面,其将打造卓越的投资能力和领先的投资平台;强化保险资产负债的匹配,建立严密、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最丰富、优质的投资产品,成为中国金融理财市场的领军者。 构建以保险、银行、投资为支柱的核心业务体系;打造“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积累客户和资产,树立独特竞争优势;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向股东提供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 二。以下是我了解到的平安保险公司在近三年的一些基本财务数据。 以下是对于该公司的股份的一些简介 股份数目占发行股本的比例 A股H股4,786,409,636 3,129,732,456 60.46 % 39.54 % 总股本7,916,142,092 100.00 %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全称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富通(Ageas)是国际保险公司,拥有超过180年丰富保险经验,位列欧洲20大保险公司之一。业务集中于占全球保险业最大份额的欧洲及亚洲巿场,旗下设四个分部为比利时、英国、欧洲和亚洲,并透过全资拥有附属公司及与各地强大的金融机构结成的伙伴网络,服务全球。 1、 并购简介 收购方为中国平安,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被收购方为富通集团,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收购事件发生于2007年11月29日,成交价格为累计投资人民币238.74亿元。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 Group 9501万股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2007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的“出国年”。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尚未结束,并且市场仍有对其“愈演愈烈”之势的预期。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2007年9月29日宣布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下属富通银行49%的股权。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及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售出了富通旗下的

部分业务。通过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的资产就只有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66%的股权以及现金。这样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由被誉为“银保双头鹰”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盈利潜力一下子就有天上掉到地上。2007年10月,富通集团联合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以700多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其中富通集团出资240亿欧元购买荷兰银行在荷兰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由于该款项主要以现金支付从而给富通集团较大资金负担,面对即将四分五裂的富通集团,最大单一股东—中国平安终于打破沉默,以一张高高举起的反对票联合一半股东在比利时富通集团股东大会上终止了出售富通资产的进程。2月11日同属比利时和荷兰两国的金融机构富通集团宣布公司股东投票否决了将部分银行和保险业务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提议。同时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大量资产减计,富通集团偿付能力子2008年以来急剧下降。上述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富通集团自2008年以来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二、并购主要步骤 一是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宣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得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 二是2007年11月27日后至2008年增持至4.99%,前后共斥资超过238亿元人民币。 三是2008年6月富通集团为保证现金流稳定,宣布进行83亿欧元的增发中国平安再次斥资7500万欧元购买了其增发股票的5%。这时中国平安持有富通集团1.12亿股,投资成本高达238.74亿元人民币。2008年11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 《公司治理》 案例分析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信计1202班~ 姓名杜帅 学号 0226 成绩

[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被称为“年报补丁”的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许多学者认为财务重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财务重述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甚至是操纵利润的手段。有鉴于此,本文以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华锐风电的财务重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内部治理缺陷,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锐风电财务重述案例 华锐风电公司是风电领域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6年成立,2011 年1月成功上市。以90元超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开盘即跌破发行价,随后一直下跌。当年的风电行业冠军,如今却迅速衰落、面临退市风险。2013 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从披露的差异比例来看,净利润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差错”,该公司 2011 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亿元。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 2011 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导致 2011 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应调减公司 2011 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 929 026 元、营业成本657 113 元及净利润 176 923 元,同时对公司 2011 年度其他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调整。 2013 年 5 月 29 日,华锐风电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根据公司自查和媒体曝光,华锐公司主要存在虚报收入、虚增利润的问题。华锐风电的收入确认需要同时满足签订销售合同、签署设备验收手续、完成吊装并取得双方认可这三个条件。相比前两个确认条件,完成吊装是完成难度最低的条件。而事

中国平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

目录 第1章行业篇 2 1.1行业概况 2 1.2 行业一般特征分析 3 1.3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5 第2章公司篇 6 2.1 集团介绍 6 2.2 公司竞争地位 6 2.3 产品分析7 2.4 成长性分析9 第3章财务篇11 3.1 主营业务收入及盈利11 3.2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12 3.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12 3.4 现金获取能力指标分析13 3.5 2012年度盈利预测13 第4章战略篇15 4.1 战略目标15 4.2 产业布局15 4.3 战略重点16 4.4 未来十年业绩目标16 第5章价值篇17 5.1 市盈率和市净率定价法17 5.2 EV/EBT定价模型19

第1章行业篇 新兴的保险大国 1.1行业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 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1.45万人发展到2.94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1137.3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3.3倍。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保险业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完善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丰富保险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的协同发展。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

目录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1) 1 企业并购的含义 (1) 2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1) 三、被并购方基本情况 (2) 四、并购动机分析 (3) 1 战略动机 (3) 2 财务动机 (5) 五、并购背景与并购方案 (5) 1 并购背景 (5) 2 并购方案 (8) 3 并购形式 (9) 六、并购中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 (10) 七、企业并购的意义 (11) 1 并购对中国平安的意义 (11) 2 并购对深发展的意义 (12) 八、并购存在的问题 (12) 1 存在问题 (12) 2 解决分案 (13) 九、启示 (14) 1 平安混业经营策略 (14) 2 我国的金融混业发展现状 (15) 十、小组分工 (16) 参考文献 (17)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合并通常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方式。狭义的并购是指企业的合并、兼并或收购。广义的并购是指通过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组合,以实现某种经营或财务目标,其中包括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量资产的现代化。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和在一起使用,简称M&A,在我国称并购。即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二)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兼并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收购则是以所占有企业股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为依据,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 2. 兼并使被兼并企业作为法律经济实体已不复存在;而收购中的被收购企业仍可以以法律经济实体存在。 3. 兼并范围较广,可兼并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而收购一般发生在股票市场中,被收购企业的目标一般是上市公司。 4. 兼并发生后,其资产一般需要重新组合、调整;而收购是以股票市场为中介的,收购后,企业变化形式较平和。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

一.现状综述 (一). 行业与市场发展动态 1.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1).我国保险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行业的规模,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各类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无论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还是保险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国内寿险市场的六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占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国内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标杆地区——广东、江苏、四川、河南、山东、北京和上海,囊括45%的保费收入。 (3).2006-2015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2.发展前景 (1).现在我国国营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仍靠国有经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解决养老问题应是多层次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及早解决养老的问题。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却给保险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加大增员数量,提高展业效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目前寿险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住房和物价,而医疗保障的问题已排在第一位,我国12亿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客观上也需要人寿保险来解决。我国现在城市95%以上有15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少儿人寿保

富通案例分析

富通减值原因分析 一、简述富通,以及主要构成(母公司、子公司)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在2008年世界《财富》500强中,富通集团资产排名第14位。在2008年《福布斯》世界500强中,富通集团在销售、利润、资产及市值等指标的综合排名中,荣列全球金融服务商第19位。 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Fortis Insurance International N.V直属富通集团,简称“富通国际”)在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家的金融保险市场处于领导地位,在其他国家市场则开展重点业务。富通拥有“比利时国际保险公司”,“荷兰保险公司”以及在美国的保险业务。 富通银行成立于2000年3月21日,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富通银行是由比利时通用银行(General Bank)、荷兰Meespierson银行、比利时Aslk/Cger Bank 储蓄银行与荷兰Vsb Bank 储蓄银行合并组成的欧洲第十大银行。富通银行涉足商业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及资产管理业务,在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200个左右具备法人资格的公司,向个人、企业和公共机构提供广泛的金融保险服务。 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1998年富通与比利时通用银行合并后,以原通用银行为旗舰重组集团的银行和投资业务,将各方的基金业务合并,组成新的富通基金管理集团,负责全球范围内的投资管理业务。 富通资产管理业务扩张有其特点。1993年,当时比利时通用银行的基金管理业务还只限于荷比卢地区,在评估了全球基金业发展的趋势后,通用银行决定将基金管理业务作为其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自1994年起,通用银行集团先后以收购、入股等形式与法国的Fimagen基金管理公司、美国的HarborCapital资产管理公司和法国专注于新兴市场的FPConsult投资顾问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而原富通的基金管理业务也通过收购MeesPierson等不断壮大起来。 一系列收购举措使得富通迅速实现世界一流基金管理公司的构想,目前富通基金管理着500多个投资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3000多亿美元。 合并不仅造就了国际保险、银行、投资领域的又一“大鳄”,也为富通包括其下属的富通基金管理集团进一步的外部扩张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兼并固然可以做大,但却无法保证集团在发展和风险控制上取得平衡,但富通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田仁灿认为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富通基金迅速发展的同时控制了风险。 富通基金管理集团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并设有欧洲、北美、远东三大区域分部。富通的基金根据业务职能性质分为三大业务管理部门,两大业务支持部门和一个集团战略发展管理中心。 三个业务管理部门———分销网络管理部门、机构客户管理部门、集团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跟据客户群和服务方式的不同特点分别组建。而投资和运营两个业务支持部门的职能是为上述三个业务管理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集团战略发展管理中心则负责协助集团最高领导制订与实施集团总体战略、协调集团环球业务。 富通银行(原通用银行)在中国的经营业务已有百年历史。1902年,富通银行的前身

中国平安银行基本分析

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中国平安银行基本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登陆有关证券网站或金融数据库,熟悉通过股票代码查询有关上市公 司基本面情况的方法。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宏观经济情况、行业情况及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基本面情况。 2、运用宏观因素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基本分析法选择投资对象 和投资时机。 二、实验内容: 通过相关资源进行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证券投资环境与宏观背景条件下的宏观因素分析; 2、投资者所投资的中观角度的行业分析; 3、具体投资对象的个别公司分析。 三、实验步骤: 1、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选取某一行业数据,分析该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分析该行 业的市场类型是什么,对行业的市场投资价值最大进行分析。 3、选取某个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该公司的基本素质,包括公司在同行 业中的竞争地位,公司的技术装备程度,公司的赢利能力和发展水平,公司的企业管理能力、管理程度等。 4、通过考察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年销售额增长率、年销售额稳定性、年销

售利润率考察该公司的竞争能力,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该公司是否值得投资。 5、考察该公司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以及考察该公司拥有的高级人才、专 业技术人员比例,全面把握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研究开发创新能力。 6、考察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来判断该公司的管理水平,然后通过数 据观察产品的销售、生产原材料的供给、利润等方面来判断该公司的经营效率,最后通过该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员工遵守制度情况、各部门的办事程序及分工职责等考察公司内部管理效率。 7、结合数据,对该公司的财务资料、业务资料、投资项目、市场状况等进 行全面综合分析。对于公司的基本素质分析方面要具体到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状况、公司管理、公司外部关系及联合并购状况。财务分析要具体分析企业会计资料及财务方面的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及资本结构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影响的途径:公司经营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资金成本。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GDP变动(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高通胀下的GDP增长,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转折性的GDP变动;经济周期变动);通货变动(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种类与经济效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中国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为核心文化理念,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 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自198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迅速积累,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力量。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便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且此问题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危及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成熟的保险资金投资变迁看,投资渠道均遵循了从单一到到多元的发展轨迹,投资风险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由新的投资渠道引发的投资风险。另外,面临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现有的客观条件很可能难以满足资金运作的需求。这就需要从保险公司、金融证券市场政府三方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及相关外部环境的改善。 二、公司战略 如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有效的战略管理越来越多的关系到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找出与竞争者的差异并利用它发挥出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中国保险业正是一个竞争不断加剧,具有潜力且不断成熟的行业,平安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业的一员,有各种因素制约和促进他的发展,所以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获得市场竞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仍处于衰退之中,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还不确定,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非寿险几大传统险种像企业财产险、与进出口相关的货运险等业务,由于客户投保意愿和支付能力降低,受到影响较明显;车险、工程险等虽增长较快,但势头能否保持还有待观察。但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为保险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为下半年保险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快中趋好的特点。一是业务较快增长。二是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险种快速发展。三是市场秩序继续好转。四是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五是经营效益向好趋势更加明显。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平安实行多元化战略: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为三家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目前,中国平安以保险业为核心,已经实现银行、保险和投资等三项业务交叉销售,共享后援集中运营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服务成本。 中国平安实行国际化战略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国际化、专业话的管理团队。中国平安遵循“集团控股、分化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的管理模式,在一致的战略、统一的品牌和文化基础上,确保集团整体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案例分析综述

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一、企业简介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286 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代理。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尽管此前平安集团已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但由于种种政策原因,平安银行终究改变不了“外资银行”的身份。由于深商行拥有银监会授予信用卡业务许可,故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将为平安集团提供涉足信用卡业务的理想机会。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成为A股第二保险股,申购平安IPO所冻结的资金达到1.1万亿人民币。 2.深圳发展银行 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深圳。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 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于1987年5月首次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重要开端。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发展银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北京、上海、广

关于中国平安的宏观分析

关于中国平安的宏观分析

目录 一国际宏观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平安的影响 (4) 2国际货币政策 (5) 二国内宏观分析 (4) 1公司概况 (4) 1.1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5 1.2中国平安同时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和第三 大产险公司 (6) 1.3中国平安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2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6) 2.1国内生产总值GDP (6) 2.2通货膨胀 (6) 2.3利率 (7) 2.4汇率 (8) 3 宏观经济政策 (8) 3.1财政政策 (9) 3.2货币政策 (9) 4 行业分析 4.1中国保险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 (10) 4.2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1) 4.3以中资公司为主的垄断竞争格局很难打破 (12)

5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杰作,绝对的市场竞争实 力 (12) 6 中国平安在发达地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13) 7结论 (13) 三参考文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4801323.html, CNKI数据库 《证券投资学》

一国际宏观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平安的影响 (一)收购富通资产绝对是超级利好,招商证券63.2亿夺得博时基金48%股权,博时管理资产约2000亿左右;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人民币)收购富通集团的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富通投资管理50%的股权,富通投资管理与前荷银资产管理业务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达到约2,450亿欧元(约27366亿人民币)。 我觉得平安对此次收购绝对是深思熟虑,有100%的把握,450亿绝对不是闹着玩的,我想这笔投资是极为合算的,平安一下成为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具全球视野,并间接持有海富通基金和泰达荷银两家基金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平安资产管理的短板得到迅速提升。 (二)在2008年平安全年业绩仍可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通过年度报告看出,平安计提了近100亿的高利率保单准备金,我想平安已经未雨绸缪,适度调整利润,平安在经过了两年高增长以后,2008年利润增长将会平稳,1季度业绩可能比较难看,但平安70%的资产投资在固定债券与定期存款上,估计全年业绩仍旧平稳增长。 (三)中国平安已经有世界性金融集团的雏形,全球化战略是金融企业的最重要目标,金融企业要持续稳定地发展,避免受到本国经济周期起伏的影响,就要建立全球化资产组合,达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水平。象一些证券类公司,如果不以全球化战略为目标,只囿于国内,熊市中有可能又重新亏损,股价跌到几元钱,在这一点平安已经走在前面,通过投资富通集团,到与富通合资成立资产公司,平安已经提前布局,逐渐实现资产全球化,发展全球化。 (四)股价如果再下台阶,不排除国内大银行协议受让原始股东筹码,成为平安大股东,如果按40元的价位收购10亿平安股权,400亿收购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15%左右的股权,对想进入保险行业的国有大银行无疑具有战略价值。 (五)银行业渐入佳境,上海、福建网点建设加速,,估计银行业将成为平安重点发展的业务 中国平安股价暴跌9.6%,H股跌13.7%,与中国平安有关联的深发展亦重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