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2018学年(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2018学年(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

1. 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

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迁移和类推能力。

3.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

一定的感受。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

索的过程。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提出简

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

义,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例题先

让学生学生分两次在一个长方形里涂色,后分别提出求和求差

的问题,根据已有的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再借

助直观图形以及对分数的理解,探索交流算法。“想想做做”联

系生活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备的圣诞礼物、贺卡及题卡。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孩子们,明天就是……?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

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

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

2.引入:(课件出示)

(1)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

(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

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

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

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

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

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以临近的圣诞节为教学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圣诞礼物创设适宜的场景和氛围,课件演示的效果使学生很快进入虚拟的情境中,激起了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多媒体课件动态画面以及现场示意礼物,使学生感觉真实,一下就吸引了学生。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1)指名学生列式,师板书:3/8 +2/8

师:3/8 +2/8等于多少?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

好,你们可以借助长方形代替巧克力,先把它的3/8涂上红色,表示琪琪吃的,再把它的2/8涂上绿色,表示明明吃的。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例题图及问题)

(2)交流: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涂色?

师:3/8 +2/8等于多少?(板书5/8),5/8后面有没有单位名称呀?

(3)师再用课件演示3/8涂红色,2/8涂绿色。

师:5/8是怎么得来的?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指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5)师:孩子们真聪明,现在知道琪琪和明明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

(1)师:琪琪分得巧克力的3/8,明明分得巧克力的2/8,你能提一个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当学生提出:“琪琪比明明多分得多少?”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来表述完整。)

师:谁能列式? 板书:3/8-2/8

(2)师:还以长方形代替,现在算一算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

(4)3/8-2/8等于多少?

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全班交流。

(5)师问:现在知道琪琪比明明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真不简单!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谁能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生较迅速地汇报出正确的式子。

学生踊跃齐答:想。

学生明确了操作意图,打开书第105页在书上按要求涂色。观察思考后,试着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在书上。

一生上实物展示台展示红色涂3份,绿色涂2份。

学生借助直观图以及已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小组里的小伙伴。在小组里互相补充、完善想法。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从图上看出,红色涂3份,绿色涂2份,一共是5份,占长方形的5/8。

②3/8是3个1/8,2/8是2个1/8,3个1/8加2个1/8是5个1/8,就是5/8。

学生思考提出合适的减法问题。

学生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能提出比多少的减法问题,但刚开始可能不够完整。

学生独立计算,结果写在书上后,可以小声与同桌交流算法。

生答:3/8-2/8=1/8。

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运用推理、迁移,参考刚刚学过的加法算理,能回答出3/8-2/8的算法(答案略)。

学生接话齐答:1/8。

生结合刚才学习的两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回答出所学内容是“分数加减法”。

教师将例题图中静止的长方形与巧克力恰当地连到一起,可以把学生及时地拉回到利用书上的长方形的涂色操作中,使学生涂色操作的经历、经验成为探索算法的基础。

学生能解答的就给学生解答,教师决不包办,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思考、独立尝试的机会。

初次学习分数计算的问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这类问题没有单位。

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探索和交流想法,能注意运用直观图和已有的计算经验自己算出得数,体现人人动手、动脑观察、比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利用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将分数加法算理理解在心。

提出分数减法计算问题学生是初次遇到,在例题情境中尝试让学生提分数减法的问题,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更易激起进一步解题的欲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对学生提出的不够完整问题,教师注意联系分数作补充,训练学生会提问。

教学中注重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充分的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并在计算后回到情境问题中。

让学生自己发现新课题,使学习内容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三、练习巩固,运用拓展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播放)

(1) 师:圣诞老人今天的第二份礼物:一杯矿泉水。

生活中我们都要喝水。关于喝水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来听听。

你们能解决吗?

(2)评讲,指名:你是怎样算的?

(3)师:你还能提出减法问题吗?怎样解答?

2.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

(1)师:圣诞老人的第三份礼物是什么?圣诞老人送来彩纸给大家新年布置教室呢!

(师将一张粉红彩纸礼物送给同座的两学生手上,请两生扮演读图中信息、问题。)

瞧!我们的媛媛和军军正交流用彩纸做东西呢!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请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

3. 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播放)

(1)师:圣诞老人听说三年级红领巾试验田种植了蔬菜,也来到菜园。师:听了小种植员说的信息,圣诞老人想知道你们会不会提问题呢,同位赶快合作商讨一下:能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指名请同座位两学生分别提出加和减计算的问题,口头列式解答。

(3)请其他学生评价。

(4)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圣诞老人高兴地给你们送上两份贺卡礼物:“红领巾真能干,种好你们的试验田。”、“红领巾不简单,学习劳动有收获。”教师借机表扬发言的同位两学生合作得好,并将圣诞树上的这两张贺卡摘下,送给他俩。

4. 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播放)

师:快来参加“圣诞题卡大赛”。圣诞老人为我们准备的题卡就在书第106页第2题,又对又快的孩子可以上台摘取圣诞树上的题卡进行答题。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思考完成第1题。

生说算式:1/5+2/5=3/5

生在全班交流算法。

生依据题意,提出:第一次比第二次大约少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并列式解答。

媛媛和军军分读图中信息及问题。

学生理解题意,运用刚学的分数加减法独立思考解答。

学生仔细听着屏幕上小种植员说种植信息:这块地的2/5种西红柿,1/5种茄子。

同位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两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分别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取两位同学的发言,并作出正确的口头评价,学生从“问题提得很完整”、“解答正确”以及适当的指正等方面给予评价。

学生注视大屏幕,听圣诞老人的贺卡祝语。

两位学生拿到贺卡。

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到第2题的加减计算中。

三位做得快的学生走上讲台,分别摘下写有算式的三张圣诞(题)卡,揭晓结果,其他学生倾听答案自己批改。

三位学生得到圣诞卡的奖励。

将练习也自然地设计为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中,使情境学习贯穿始终,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

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第1题的练习补充了减法问题,不仅充分发挥了一题多用的功能,也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

在练习中,仍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拿到礼物的学生来扮演图中人物,说信息、提问题,使读题的形式变得生动、多样。

课堂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理念,除了教师评价外,还为学生创造相互学习、评价他人的机会,重视培养了生生间的互评。来自学生、教师的口头评价,还有教师的体态语言评价(赞许的微笑和神态、夸赞的大拇指等)及物化奖励等即时评价都起到了赏识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老师的评价、圣诞老人的评价语还有拿到贺卡的学生流露出的兴奋情绪,使学生受到不断的鼓舞。

教师的适时表扬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将第2题单纯的计算改在最后练习,考虑到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有了前面的训练,此时学生能较熟练计算。

巧妙地将第2题设计为圣诞题卡,使枯燥的计算练习也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孩子们,今天圣诞老人陪伴我们一起度过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们高兴吗?那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有没有什么疑惑?

师:孩子们,你们的收获可真多。短短的40分钟就要过去了,最后圣诞老人送给我们班全体同学一张圣诞贺卡:祝孩子们圣诞快乐!学习进步!快快乐乐学数学!(课件播放)这也是老师想对你们说的话。

(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学生愉快地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

有疑惑的学生可以在此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可以给予答疑。

班长代表全班同学收下精美的圣诞贺卡(下课将贺卡贴至黑板边。)

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让学生自我小结,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再次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学习中给学生小结反思、查找问题的时机,也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学。

美好的祝愿,亲切的话语,增进了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拉近了师生关系,使数学学习成为“愉快数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想一想,填一填。 1、4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可以写成( )元,也可以写成小数是( )元。一本成语词典的标价为4.08元,改写为元、角、分为( )。 2、7分写成小数是( )元,6厘米用分米作单位写成小数是( )分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小数是( )米。1米8分米写成小数是( )米。 3、在○里填上“>”、“<”或“=”。 0.06米○0.6米 3分米○0.3米 9厘米○0.9米 1米○0.99米 3.51米○3.15米 3.2元○3.02元 4、0.5里面有( )个101 ,0.9里面有( )个0.1。 5、比6.2少0.9的数是( ),比 6.2多2.9的数是( )。 二、对号入座。 1、小华身高130厘米,写成小数是( )。 A 、0.13米 B 、1.30米 C 、1.03米 2、用 3、 4、5和小数点一共能组成( )个小数。 A 、3 B 、6 C 、9 D 、12 3、在3.1和3.2之间( )。 A 、有9个小数 B 、有无数个小数 C 、没有小数 4、一包口香糖标价5元4角改为小数表示是( )。 A 、5.40元 B 、5.04元 C 、54.04元 5、35是一个( )。 A 、分数 B 、小数 C 、整数 6、1.2米和( )一样长。 A 、1米2分米 B 、1米2厘米 C 、12厘米 7、把一个数减少2.3以后是0.8,这个数是( )。

A、3.1 B、1.5 C、10.3 三、直接写出得数。 3.5+ 4.2= 6+0.5= 2.7-0.4= 1-0.3= 0.8+0.7= 4.5-3= 7.8-1.1= 3.4-1.5= 3米+0.5米= 0.7米+0.3米= 0.6元+1.5元= 四、算一算。 1.2-0.3 1.4+0.8 6.2+3.8 8.4+1.9 6.8+3.4 五、读或写出下列小数。 1、一个洋娃娃8.05元。读作:_______________。 2、雪娟家离学校和平广场大约有0.8千米。读作:______________。 3、高林在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中,跳远成绩为一点五二米。写作:___________。 4、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朱启南在10米气枪决赛中创造了七百零二点五环的世界纪录。写作:_______________。 六、我会应用。 1、学校举行跳高比赛,小华跳了1.05米,小明跳了1.12米,小兵跳了1.21米,小春跳了1.1米。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2、在2、5、0、1这几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两个与小数点一起按要求组成小数。(1)小于1的小数(至少写两个) (2)大于1的小数(至少写三个)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1)

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5、96页例3、例4。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文具店购物情境,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有比较直接的帮助。“做一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后面学习复杂小数加减法的基础。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年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设计理念:自主建构,互动生成,以学定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出示复习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带有橡皮的铅笔1.2元,小刀不带橡皮的铅笔0.6元,小刀0.4元,卷笔刀0.8元,橡皮0.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本第95、96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 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从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简单的数学推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学会了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教师结合例题图说明:王阿姨的早点摊每天供应四种早点。 提问:你能说说每种早点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吗? (2)小数加法计算。 ①如果想买1个馒头和1碗豆浆,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板书:0.5+0.7) ②0.5+0.7得多少呢?怎样算? (5角加7角是1元2角,0.5+0.7=1.2元) ③0.5+0.7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师边说明边板书:0.5元是5角,0.7元是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是1.2元。 ④师结合板书提问:在计算中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⑤谁能说说0.5+0.7用竖式怎样算? (3)小数减法运算。

①求买1碗面条比买1碗馄饨多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板书2.4-1.8) ②2.4-1.8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③师结合板书提问: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得数是0.6而不是6? ④谁能说说2.4-1.8用竖式怎样算? 2.教学“试一试”。 (1)任意选两种食品,先求它们的价格的和,再求它们的价格差。 (2)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求的是哪两种食品的价格和价格差,你是怎么算的? (3)集体交流。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你能说说是怎样算的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计算这些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想想做做3。 (1)学生读题,说说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 (2)教师用玻璃杯和小棒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竹竿全长 4.6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2米”的意思。 (3)学生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的解题过程。 3.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和第(2)问,集体交流。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整理,教师选择几个问题供学生解答。 4.想想做做5。 (1)学生看题,指名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找出得数比1大的算式,集体交流。

三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红色为修改部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98页信息窗3 及99-100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探索用“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含有分数算式的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果汁吗?瞧,这是小厨师妞妞,今天继续由她给大家分果汁,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451535+=()()453 515 预设:妞妞把一杯果汁分给亮亮和玲玲两个人。 亮亮喝了这杯果汁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玲玲喝了这杯果子的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①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预设:②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①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动脑思考:要想求“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必须知道什么?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理清题意,列出算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师追问: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分数加减法。板书:分数加减法 (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加法算式,体会分数加法的意义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2.独立思考,小组探究算法 怎样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呢?(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a 、想一想分数的意义,思考怎样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呢? b 、借助学具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汇报交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设计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莼湖镇中心小学王凯端 教材分析: 一、最进发展区 1、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整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明白“对齐小数点,就是对齐相同的数位。” 2、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并 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1、价格标签 2、记号笔 3、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熟悉谈话 1、相互介绍、熟悉。 2、介绍小朋友熟悉的商店,交流购物的经历。 二、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导入情景,点拨小数与元、角的联系 小熊盼盼开了一家文具超市,里面的文具很多,这是一支钢笔的价格标签,价格是6元9角。(出示卡片:墨水) 你能用小数表示它的价格吗?(生说,师用小数标注价格) 点拨:小数点前面的6表示6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上的9表示9角。

2、巩固小数与元、角的对应联系 这是一瓶墨水,它的价格是2元3角,你能用小数表示它的价格吗? (生说,师用小数标注价格) 你能解释一下2.3吗? (2.3元中,小数点前的2表示2元;小数点后的3表示3角。) 三、选购商品,引出加法,探究算理 1、引出加法问题 如果我买一支钢笔和一瓶墨水,一共应付多少钱? 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生答,师随机板书) (预设板书 6元9角+2元3角= 69+23= 6.9+2.3= ) 2、探究算理 让我们用竖式分别计算它们的结果好吗?(生练习,并指生板算) 角 元 角 6元9角 69 6.9 + 2元3角 + 23 + 2.3 9元2角 92 9.2 请板算的同学介绍计算的过程(预设) A :(先角与角相加, 9+3写2进1;再是元与元相加,6+2+1等于9;最后在计算结果处写上元和角) 师:是的,相同单位的元、角,相加时要对齐,从最低位的角算起,满十进一。 B :(6元9角就是69角,2元3角就是23角,加起来是92角,就是9元2角) 师:你能把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牢牢掌握的整数加法,这一想法很好。那么你能说说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精品教案 (40)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 28+5= 37-5= 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角分 0 . 6 + 0 . 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 . 2

(公开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3--94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绿色、红色水彩笔各一支。 学具:练习纸,绿色、红色水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分数。 师:你能看图说出分数吗?你是怎么得到的? 2.填空 师:说得真好,我来考考大家。小组开火车。 63是( )个6 1。 84是( )个8 1。 73是( )个7 1。 同学们做的可真棒! 3.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板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分数加法的探索 ①出示例5,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巧克力,同学们爱吃吗? 生回答爱吃。 师:小明和小华也喜欢吃,看图说一说他们各吃了多少?生:小明吃了八分之五。小红吃了八分之二。 师:5 8 是什么意思? 2 8 呢? 生1: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小明吃了5份,小红吃了2份。 生2:小明吃了5个1 8 ,小红吃了2个 1 8 。 师:两人一共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回答,板书:5 8 + 2 8 师:你知道结果是多少吗?我们一起来画图看看。 ②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师:拿出练习纸,一块巧克力 用红色表示小明吃掉的部分,用绿色表示小红吃掉的部分。 想一想,他们俩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展示作品。 师:他们一共吃掉了这块巧克力几分之几?(7 8 ) 你怎么得到的? 生:巧克力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5份,小红吃了2份,加起来就是7份, 8份里涂了7份,就是7 8 。 师:除了涂一涂,你认为还可以怎么想呢?(教师引导到5个1 8 加……) 规范:5个1 8 加2个 1 8 就是7个 1 8 ,也就是 7 8 师:某某同学说的真是棒!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 指名两位同学说:5个1 8 加2个 1 8 就是7个 1 8 ,也就是 7 8 齐说:5个1 8 加2个 1 8 就是7个 1 8 ,也就是 7 8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三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地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小步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然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助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作些准备.教材中的例1,通过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结果是5个1/8,也就是是5/8.由于没有讲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没有观察或者观察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观的图形,出现2/8+3/8=5/16的现象,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这是关键.教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意义)才能直接相加. 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再现和直观图观察,理解相同分母分数相加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能力培养目标: 在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难点:受整数加,减计算法则的影响和对分数的含义不理解,分数加法学习有困难. 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有效地达成目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96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8元表示元角分,0.03元表示元角分。 (2)1.25米表示米分米厘米,0.30米表示米分米厘米。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2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3、教学例3 1支钢笔和1支圆株笔,一共多少钱? (1)钢笔多少钱?圆株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4)出示 一枝毛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1.2-0.8=0.4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5、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98页的练习。学生认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2-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 48+9= 25-1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 (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 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 0.8-0.6=” 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 “0.8+0.6= 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2节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通过比较、观察、分析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对算理的理解与算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对算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一个西瓜,哥哥吃了2/8,弟弟吃了1/8。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出示问题: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同分母分数加法 解决问题: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怎么列算式?你会计算吗?请自己先试试。 (2)理解算理 ①81+82 谁能结合图画来说说一共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1个81加2个81等于3个81,就是83 。 ②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如果让你拿两次西瓜,你会怎么拿?在纸上画一画,(两次分别用不同阴影

表示)画完后说说加法算式。 反馈,说意义。形成多道板书(81+83=8 482+83=8584+83=87 等)如果出现全部拿完的情况,指导=1,如没出现,老师补充。 (3)比较、观察、发现算法 比较这些分数加法算式,你发现这些得数是怎么得到的?(板书: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就是什么不变? (4)练一练 42+4172+7584+8131+3 2 2.同分母分数减法 解决问题: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怎么列式? (2)理解算理 ①看图说说怎么算? ②把你两次拿来的西瓜也吃掉一些,还剩多少?列出算式。 反馈并形成板书 (3)发现算法 (三)拓展延伸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3.第99页第7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为范畴。——吴玉章 、想想你的母亲,她对人生要求该多么微小,可是,落在她头上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命运?——屠格涅夫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现在男女生实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出示:32+54 68-27 48+9 25-17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找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再过一个月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小熊盼盼赶在六一前夕开了一家文具超市,里面的文具特别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如果让你挑选两样,你最想买什么? 看来同学们的消费各不相同,和旁边的同学比比看,谁花的钱多?多多少?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 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⑵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板书算式,观察板书与复习内容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并板书。 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3. 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指导学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想法吗。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_教案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104~105页的内容。[教材简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演示一人身着点心店服装,头戴点心店帽子出现在学生面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课件出示点心店图片)录音: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色早点,如果任选两种食品做早餐,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食品?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1、每人尝试

计算自己购买早点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点心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点心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3、全班交流。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如50.5+7+0.7121.2(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

【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8—P79信息窗2例题及相应的“自主练习”。 【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成人身体各部分占身长的比例图,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算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探索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活动中,理解算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1.呈现信息 课件出示成人人体图。

谈话:同学们,看屏幕,这幅图熟悉吗? 谈话:这是成人的身体图,看到这幅图,想到了哪个分数? 学生可能说:或者。 老师顺势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学生回答。在大屏幕上显示这两个分数。 2.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2)下肢比躯干长身长的几分之几? 谈话:同学们继续看,现在你又想到哪个分数?根据这些 信息,又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1)上身和下身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2)下身比上身长身长的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安排在分数的认识之后,所以,本节课开始,出示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联想到分数,并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目的是强化分数的理解。同时,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中能正确对齐数位,正确进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尝试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计算小数加减的方法,以及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现在男女生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出示: 32+54 68-27 48+19 25-17 找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说一说计算方法(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相加.减。 (2)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做十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课件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如果让你挑选两样文具,你最想买什么?看来同学们的消费各不相同,前后的同学比比看,谁花的钱多?多多少? 3.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一、过渡语:同学们的想办很好,提出的问题也很好。我们先来探讨第一问题该如何列式计算?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前后同桌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0.6+0.8= (1)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8角+6角=1元4角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0.6+0.8=1.4元指导学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想法。 (3)同学们,除了这位同学想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出示问题一枝铅笔比一个转笔刀贵多少钱?学生根据上题加法方法列式计算 0.8-0.6=0.2 指导学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想法 二、过渡语:那么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