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

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参考资料:

细菌

提起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导致疾病、残害人命的病原菌,事实上病原菌只是细菌的一部分,大多数细菌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生产味精、积累氮肥、净化环境都离不开细菌。

细菌是一类构造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个体极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它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些核质分散在原生质中,或以颗粒状态存在。所以,科学家们称它们是原核生物。

细菌的种类繁多,而且分布极广,地球上从1.7万米的高空,到深度达1.07万米的海洋中到处都有细菌的踪影。凡是与空气接触的物品就会带菌,而细菌遇到有充足养

料之处就能很快地生长繁殖。通常动物在出生或孵化前,体内是无菌状态的,然而在出生过程或孵化时很快地污染了母体或卵壳上的细菌,因而在极短的时间内,细菌就会布满其全身。这些细菌绝大多数是有益的,比如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能协助分解某些食物。动物体内的组织通常是无菌的,除非病时被病原菌侵入。

细菌不仅种类繁多,它们的长相也各有不同,通常我们把细菌依它们的外形区分为4个类群:球状的细菌称为球菌,长圆柱形的称为杆菌,细胞略呈弯曲或弓形的称为弧菌,呈螺旋状的称为螺旋菌。在球菌中,有的独身只影,称为单球菌,如尿素小球菌;有的成双成对,称为双球菌,如肺炎双球菌;有的四个菌体连在一起,称为四联球菌,如四联小球菌;有的八个菌体选在一起,似“叠罗汉”,称为八叠球菌,如藤黄八叠球菌;有的像一串串链珠,称为链球菌,如乳酸链球菌;也有的菌体不规则的聚集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称为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提起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导致疾病、残害人命的病原菌,事实上病原菌只是细菌的一部分,大多数细菌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生产味精、积累氮肥、净化环境都离不开细菌。

真菌

(1)不含叶绿素

(2)腐生或寄生

(3)常見的真菌有酵母菌,面包霉,青霉;木耳、白木耳、草菇、洋菇、香菇、金針茹和竹荪;.灵芝,红托鵝膏

病毒

(1)非常微小20nm-1000nm

(2)流行性感冒,伤风,腮腺炎,麻疹,水痘,愛滋病等病等都由病毒引起.

(3)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細菌,植物,動物的細胞內.如噬菌体是寄生于細菌內的病毒.

细菌能发电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淡水池塘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可以用来连续发电。这种细菌不仅能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且还能抵抗多种恶劣环境。

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查理?密立根7日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上发表报告说,利用微生物发电的概念并不新奇,目前已有多个研究小组在从事微生物燃料电池开发,但他们的发现有两个与众不同之处:首先是发电的细菌属于脱硫菌家族,这个家族的细菌在淡水环境中很普遍,而且已被人类用于消除含硫的有机污染物;其次是在外界环境不利或养分不足时,脱硫菌可以变成孢子态,而孢子能够在高温、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中生存,一旦环境有利又可以长成正常状态的菌株。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冯丽《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但以前的观察各种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 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生物是本课的另一重点。首先,本课编排了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活动。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其实,显微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不陌生,我们在教学中不必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但要让学生了解对观察起关键作用的几个部分的用途,另外,会对显微镜进行简单的调试。 第二个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滴水。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三点。这三点在书上第三页有描述。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注意。其次,我们还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手,“做一做”,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学习热情。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滴里的生物 备课时间 2020.9.4 教材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深入到微观的生物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中,使他们认识到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一类,是人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的生命。从而全面地认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平日忽略的微观世界,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生涩的,很多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要结合信息技术这一优势来解决,同时以图片的形式将小小的微生物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懂得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 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寻找水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放大镜1个、250ml烧杯1个、滴管1个、显微镜1架、载玻片1片、盖玻片1片、吸水纸1张、池塘水1瓶、草履虫培养液1瓶 前置作业内容 1.收集生活场所附近的水的样本。 要求:把收集来的水样装瓶,并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前置作业展示交流】 1.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 2.学生汇报。 3.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构造:①镜座:镜座分量很重,用来稳定显微镜。 ②镜柱和镜臂:中间有活动的关节,可以用来调节角度,便于观察。 ③载物台:从镜臂基部伸出的圆板,中间有个通光孔。 ④反光镜:镜子可以任意转动,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上来,通过光孔,照射到标本上来。 ⑤镜筒。 ⑥镜头:包括目镜和物镜,镜筒上端的叫目镜,下端的叫物镜。 ⑦准焦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起调整清晰度的作用。) 三、演示实验——显微镜的使用 1.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四、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1赵军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内容 1.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 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教时1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烧杯学生准备:抹布、水样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观察水 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集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 二、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三、认识微生物,了解列文虎克 四、拓展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1、出示水样,要求学生把采集的水样由瓶子倒进烧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洁。 2、请学生观察水样。 3、教师质疑学生发现: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见的小颗粒外还有有其他的吗?借助什么来观察可能会有收获? 4、教师示范用法。强调轻拿轻放。 5、教师强调: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6、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7、简单介绍列文虎克的故事。 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微生物?怎么证明他们的存在? 1、倒水 2、学生有序观察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显微镜: 3、生按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4、小组汇报交流,选取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学生观察投影中的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6、学生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7、请学生小组为单位课后解决。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王琨2011/10/17 16:20:31彭阳县第二中学200 题目:第21章第2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彭阳县第二中学 姓名:董霞 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彭阳县二中生物组董霞 第2节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全班同学间个体差异的比较活动,使学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知道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 4)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物变异的意义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学习“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难点:能遗传的变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调查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讨论学习。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又叫做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课题,补充介绍: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新课: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提问:1、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 2、根据这些现象分析什么叫做变异?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教师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教师提问: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组织讨论、汇总结果,全班达成共识。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教师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教师: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进一步区别两种变异。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1赵军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沙口小学赵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滴里的生物.doc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儿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同上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二备与反思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 体要借助工具一一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四、拓展活动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 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一一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一一水111各种常见微生物) 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苏教版科学六上水滴里的生物单元教案

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一、课题:2、做酸奶 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 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 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

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 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5、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观察课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水滴里的生物》 小店区东峰学校 沈德强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2、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教学流程】 一、激疑导入,观察水样 【教师提前准备好有丰富微生物的水】 1、上课后,教师出示用烧杯装好的富含微生物的水,提问:烧杯里有什么?学生回答:水。 教师追问:还有什么吗? 学生摇头。 教师谈话:如果我说里面有活着的生物,你相信吗? 学生表示不相信。 2、教师继续追问:当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他的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教师:很好。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现象。现在请各组组长领取一杯和老师这里的这杯一样的水并领取放大镜仔细观察。 学生开始小组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均表示什么也没有看到。 教师谈话:还有什么更先进的仪器能观察到水里的生物吗? 学生提出用显微镜。 二、出示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出示显微镜,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教师出示提前准备的水滴切片,组织学生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终于观察到了水滴里的微生物。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 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体验到探索微观世界观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深入到微观的生命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 三、教仪准备:图片资料和挂图、PPT课件、池塘水井水沟水雨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生物和微生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滴里的生物。 (二)新授 1、第一部分:观察采集来的水样,引出用显微镜观察的活动。 先让学生凭借肉眼和放大镜直接观察水样,由此,激发学生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愿望,产生认识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2、第二部分,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①认识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分的功能。 ②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3、第三部分,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种类及分布。 ①通过阅读课文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②借助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分布及种类,并知道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③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 4、科学探究: 填一填:把显微镜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填写在相应处。 猜一猜:水滴里有什么呢?我想可能有: 看一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把看到的不同水滴里的生物画下来。 用显微镜观察了水滴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议一议: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次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布置作业:完成实验册上有关内容。

1.水滴里的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 、。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国家)。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_________。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 、。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中、里、 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五、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鼓藻、水蚤、草履虫、钓钟虫、轮虫。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国家)列文虎克。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细菌、藻类、病毒、霉。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土壤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细致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细致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教学难点 1.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璃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1.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学习用显微镜观察水样,知道水中有微小生物】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1、水滴里的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目镜(对着眼睛)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019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语文

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 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教材花了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为什么会遗传,决定遗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所以,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建议授课教师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信息,但不一定能够理解。若有时间,教师也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些介绍,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技术的兴趣。 3.关于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两个实例。遗传的变异的选用的例于是色盲遗传。色盲遗传为伴性遗传,教材中未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也不易理解。所以,我以为以人的上眼睑单双眼皮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合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脸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的内容。本节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 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教学难点】 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学生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准备:1.许多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 一情境导入 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活动:测量和获取实验数据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学生:比如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板书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应尽量减少误差。与学生一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教师: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教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教师:是的,这下你就认识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 引导学生分析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变异的原因和类型.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教师: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有长有短,为什么?

第一课 水滴里的生物练习题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的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4、(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三、简答题 1、小明放学回家,口渴的厉害,他随手在水缸里舀了一杯生水喝了起来。如果你来劝阻他,你会说什么? 答:小明生水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微生

物,它们会使人致病,所以你不能喝生水。 2、使用显微镜应该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物镜镜头不要碰到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一、填空 1、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鼓藻、水蚤、草履虫、钓钟虫、轮虫。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国家)列文虎克。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细菌、藻类、病毒、霉。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 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