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数编码实验

算数编码实验
算数编码实验

实验一:算数编码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算数编码原理。

、实验内容

利用Matlab 编写程序实现算数编码,包括:

1、对文件符号进行概率统计,生成编码表;

2、对文件进行压缩编码;

3、(选做)对文件进行解压缩,比较原始数据和解压后的数据之间是否有损耗。

三、实验仪器

1、计算机一台;

2、Matlab 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

算术编码的编码对象是一则消息或一个字符序列,其编码思路是将该消息或字符序列表示成0 和1 之间的一个间隔(Interval) 上的一个浮点小数。

在进行算术编码之前,需要对字符序列中每个字符的出现概率进行统计,根据各字符出现概率的大小,将每个字符映射到[0,1] 区间上的某个子区间中。然后,再利用递归算法,将整个字符序列映射到[0,1] 区间上的某个Interval 中。在进行编码时,只需从该Interval 中任选一个小数,将其转化为二进制数。

符号序列越长,编码表示它的Interval 的间隔就越小,表示这一间隔所需的二进制位数就越多,编码输出的码字就越长。

五、实验结果

算数编码的MATLAB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请输入编码的字符串'state_tree' _ a e r s t

输入第1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

输入第2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

输入第3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

输入第4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

输入第5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输入第6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输入第7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输入第8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输入第9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输入第10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

算术编码程序代码如下:

str=input('请输入编码的字符串'); l=0;r=1;d=1;

%初始间隔

P=[ ];

%字符的概率分布,sum(p)=1

n=len gth(str);

disp('_ a e r s t')

disp( nu m2str(p))

for i=1: n

switch str(i)

case '_'

m=1;

case 'a'

m=2;

case 'e'

m=3;

case 'r'

m=4;

case 's'

m=5;

case 't'

m=6;

otherwise

error('请不要输入其它字符!');

end

%判断字符pl=0;pr=0;

for j=1:m-1

pl=pl+p(j);

end for j=1:m pr=pr+p(j);

end

%概率统计

l=l+d*pl; r=l+d*(pr-pl); strl=strcat(' 输入第',int2str(i),'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

disp(strl);

format long disp(l);disp(r);

d=r-l;

end

l=l+d*pl;

r=l+d*(pr-pl);

str1=strcat(' 输入第',int2str(i),' 符号的间隔左右边界:');

disp(strl);

format long

disp(l);disp(r);

d=r-1;

end

六、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算数编码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算术编码用到两个基本的参数:符号的概率和它的编码间隔。信源符号的概率决定压缩编码的效率,也决定编码过程中信源符号的间隔,而这些间隔包含在0 到1 之间。对信源进行算数编码需要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立信源概率表,第二个过程信源发出的符号序列进行扫描编码。

总结出用matlab 编程时需要注意的两点:

第一、在计算编写初始间隔的时候需要把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第二、在运行后,输入字符串时需要输入以下格式'state_tree '才能成功运行。

此外在计算信源概率的时候必须保重每个其正确性,否侧会影响到后面的编码。

常见的视频编码详解

常见的视频编码详解 A VI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并无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同样是以A VI为后缀的视频文件,其采用的压缩算法可能不同,需要相应的解压软件才能识别和回放该A VI文件。除了Microsoft 公司之外,其他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压缩算法,只要把该算法的驱动(Codec)加到Windows 系统中,就可以播放用该算法压缩的A VI文件。最新流行的MPEG-4视频也借用A VI的名称,只要机器安装了它的编码解码,也能够实现正常的播放。这些A VI都能够在用Authorware 或PowerPiont开发的作品当中正常放映。各种编码Codec所生成的A VI文件的大小和质量是不同的,对系统和硬件要求也不同。 因此在压缩A VI时,必须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情况,来考虑采用什么Codec算法,否则你的作品中视频放映是难以令人满意的。下面就是对各种常见编码解码Codec的说明。 常见的视频编码 1、Cinepak Codec by Radius 它最初发布的时候是用在386的电脑上看小电影,在高数据压缩率下,有很高的播放速度。利用这种压缩方案可以取得较高的压缩比和较快的回放速度,但是它的压缩时间相对较长。 2、Microsoft Video 1 用于对模拟视频进行压缩,是一种有损压缩方案,最高仅达到256色,它的品质就可想而知,一般还是不要使用它来编码A VI。 3、Microsoft RLE 一种8位的编码方式,只能支持到256色。压缩动画或者是计算机合成的图像等具有大面积色块的素材可以使用它来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方案。 4、Microsoft H.261和H.263 Video Codec 用于视频会议的Codec,其中H.261适用于ISDN、DDN线路,H.263适用于局域网,不过一般机器上这种Codec是用来播放的,不能用于编码。 5、Intel Indeo Video R3.2 所有的Windows版本都能用Indeo video 3.2播放A VI编码。它压缩率比Cinepak大,但需要回放的计算机要比Cinepak的快。 6、Intel Indeo Video 4和5

算术编码

实现算术编码及其译码 一、实验内容 借助C++编程来实现对算术编码的编码及其译码算法的实现 二、实验环境 1.计算机 2.VC++6.0 三、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算术编码的原理,及其基本的算法; 2.通过编译,充分对于算术编码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3.掌握C++语言编程(尤其是数值的进制转换,数值与字符串之间的转换 等) 四、实验原理 算术编码 算术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将编码的消息表示成实数0和1之间的一个间隔,消息越长,编码表示它的间隔就越小,表示这一间隔所需的二进制位就越多。 算术编码用到两个基本的参数:符号的概率和它的编码间隔。信源符号的概率决定压缩编码的效率,也决定编码过程中信源符号的间隔,而这些间隔包含在0到1之间。编码过程中的间隔决定了符号压缩后的输出。 给定事件序列的算术编码步骤如下: (1)编码器在开始时将“当前间隔”设置为[0,1)。 (2)对每一事件,编码器按步骤(a)和(b)进行处理 (a)编码器将“当前间隔”分为子间隔,每一个事件一个。 (b)一个子间隔的大小与下一个将出现的事件的概率成比例,编码器选择子间隔对应于下一个确切发生的事件相对应,并使它成为新的“当前间 隔”。 (3)最后输出的“当前间隔”的下边界就是该给定事件序列的算术编码。 编码过程 假设信源符号为{A, B, C, D},这些符号的概率分别为{ 0.1, 0.4, 0.2,0.3 },根据这些概率可把间隔[0, 1]分成4个子间隔:[0, 0.1], [0.1, 0.5],

[0.5, 0.7], [0.7, 1],其中[x,y]表示半开放间隔,即包含x不包含y。上面的信息可综合在表03-04-1中。 下表为信源符号,概率和初始编码间隔 如果二进制消息序列的输入为:C A D A C D B。编码时首先输入的符号是C,找到它的编码范围是[0.5,0.7]。由于消息中第二个符号A的编码范围是[0,0.1],因此它的间隔就取[0.5, 0.7]的第一个十分之一作为新间隔[0.5,0.52]。依此类推,编码第3个符号D时取新间隔为[0.514, 0.52],编码第4个符号A 时,取新间隔为[0.514, 0.5146],…。消息的编码输出可以是最后一个间隔中的任意数。整个编码过程如图03-04-1所示。 编码和译码的全过程分别表示在下表。 编码过程

实验二图像的代数运算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2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的算术运算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2.体会图像算术运算处理的过程和处理前后图像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图像的代数运算是图像的标准算术操作的实现方法,是两幅输入图像之间进行的点对点的加、减、乘、除运算后得到输出图像的过程。如果输入图像为A(x,y)和B(x,y),输出图像为C(x,y),则图像的代数运算有如下四种形式: C(x,y) = A(x,y) + B(x,y) C(x,y) = A(x,y) - B(x,y) C(x,y) = A(x,y) * B(x,y) C(x,y) = A(x,y) / B(x,y) 图像的代数运算在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除了可以实现自身所需的算术操作,还能为许多复杂的图像处理提供准备。例如,图像减法就可以用来检测同一场景或物体生产的两幅或多幅图像的误差。 使用MATLAB的基本算术符(+、-、*、/ 等)可以执行图像的算术操作,但是在此之前必须将图像转换为适合进行基本操作的双精度类型。为了更方便地对图像进行操作,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包含了一个能够实现所有非稀疏数值数据的算术操作的函数集合。下表列举了所有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图像代数运算函数。

表2-1 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代数运算函数 能够接受uint8和uint16数据,并返回相同格式的图像结果。虽然在函数执行过程中元素是以双精度进行计算的,但是MATLAB工作平台并不会将图像转换为双精度类型。 代数运算的结果很容易超出数据类型允许的范围。例如,uint8数据能够存储的最大数值是255,各种代数运算尤其是乘法运算的结果很容易超过这个数值,有时代数操作(主要是除法运算)也会产生不能用整数描述的分数结果。图像的代数运算函数使用以下截取规则使运算结果符合数据范围的要求:超出数据范围的整型数据将被截取为数据范围的极值,分数结果将被四舍五入。例如,如果数据类型是uint8,那么大于255的结果(包括无穷大inf)将被设置为255。 注意:无论进行哪一种代数运算都要保证两幅输入图像的大小相等,且类型相同。三、实验步骤 1.图像的加法运算 图像相加一般用于对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求平均效果,以便有效地降低具有叠加性质的随机噪声。直接采集的图像品质一般都较好,不需要进行加法运算处理,但是对于那些经过长距离模拟通讯方式传送的图像(如卫星图像),这种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MATLAB中,如果要进行两幅图像的加法,或者给一幅图像加上一个常数,可以调用imadd函数来实现。imadd函数将某一幅输入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值与另一幅图像相应的像素值相加,返回相应的像素值之和作为输出图像。imadd函数的调用格式如下:Z = imadd(X,Y) 其中,X和Y表示需要相加的两幅图像,返回值Z表示得到的加法操作结果。 图像加法在图像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以下代码使用加法操作将图2.1中的(a)、(b)两幅图像叠加在一起: I = imread(‘rice.tif’); J = imread(‘cameraman.tif’); K = imadd(I,J); imshow(K); 叠加结果如图2.2所示。

实验二算术运算实验

实验二算术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SM for Windows 环境下的汇编语言编程环境使用;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汇编语言中的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BCD 码的表示形式; 3、掌握汇编语言对多精度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编程方法及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 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4、掌握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运算区别及编程方法; 5、掌握BCD 码调整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软硬件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惠普64 位一体化计算机及局域网; 2、软件环境:windows 8,红蜘蛛管理系统,MASM for Windows。 三、实验基本原理 算术运算实验需要对运行结果进行调试及查看状态字,其相关知识如下。 1) 标志位 在debug调试过程中,标志位用特殊符号表示的,其标志名和状态符号的对照表参照表1所示。 表1标志名和状态符号的对照表参照表 2) 加减法指令 ADD表示加法指令,ADC表示带进位加法指令,SUB表示减法指令,SBB表示带进位减法指令。 3) 乘除法指令 MUL表示无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表示带符号数乘法指令,DIV表示无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表示带符号数除法指令。 4) 符号位扩展指令 CBW表示从字节扩展到字的指令,CWD表示从字扩展到双字的指令。 5) BCD码的调整指令 在进行十进制加减运算时,需要将数据用BCD码表示,还要考虑到是组合BCD码还是非组合BCD码,组合BCD码是用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非组合BCD码是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对于组合的BCD码加减法运算其结果存放在AL中。 组合的BCD码加法调整指令DAA; 组合的BCD码减法调整指令DAS; 非组合的BCD码加法调整指令AAA; 非组合的BCD码减法调整指令AAS; 乘法的非组合BCD码调整指令AAM; 除法的非组合BCD码调整指令AAD。 8088/8086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指令,可参照表2所示内容。 表2数据类型的数据运算表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 对于表格中三组无符号数,试编程求这三组数的指定运算结果,并考虑计算结果对标志寄存器中状态标志位的影响: ①实验分析 本实验要求简单,仅对指定三组数进行基本运算。只需使用ADD、SUB、MUL、DIV四个运算命令,并以MOV命令作为数值转移的手段即可。运算结果和状态标志的情况可以通过debug调试中的T命令进行逐步查看。 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算术编码工作原理

算术编码工作原理 在给定符号集和符号概率的情况下,算术编码可以给出接近最优的编码结果。使用算术编码的压缩算法通常先要对输入符号的概率进行估计,然后再编码。这个估计越准,编码结果就越接近最优的结果。 例: 对一个简单的信号源进行观察,得到的统计模型如下: ?60% 的机会出现符号中性 ?20% 的机会出现符号阳性 ?10% 的机会出现符号阴性 ?10% 的机会出现符号数据结束符. (出现这个符号的意思是该信号源'内部中止',在进行数据压缩时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当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这个符号时,解码器就知道整个信号流都被解码完成了。) 算术编码可以处理的例子不止是这种只有四种符号的情况,更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处理,包括高阶的情况。所谓高阶的情况是指当前符号出现的概率受之前出现符号的影响,这时候之前出现的符号,也被称为上下文。比如在英文文档编码的时候,例如,在字母Q 或者q出现之后,字母u出现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这种模型还可以进行自适应的变化,即在某种上下文下出现的概率分布的估计随着每次这种上下文出现时的符号而自适应 更新,从而更加符合实际的概率分布。不管编码器使用怎样的模型,解码器也必须使用同样的模型。 一个简单的例子以下用一个符号串行怎样被编码来作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以A、B、C三个出现机会均等的符号组成的串行。若以简单的分组编码会十分浪费地用2 bits 来表示一个符号:其中一个符号是可以不用传的(下面可以见到符号B正是如此)。为此,这个串行可以三进制的0和2之间的有理数表示,而且每位数表示一个符号。例如,“ABBCAB”这个串行可以变成0.011201(base3)(即0为A, 1为B, 2为C)。用一个定点二进制数字去对这个数编码使之在恢复符号表示时有足够的精度,譬如 0.001011001(base2) –只用了9个bit,比起简单的分组编码少(1 – 9/12)x100% = 25%。这对于长串行是可行的因为有高效的、适当的算法去精确地转换任意进制的数字。 编码过程的每一步,除了最后一步,都是相同的。编码器通常需要考虑下面三种数据: ?下一个要编码的符号 ?当前的区间(在编第一个符号之前,这个区间是[0,1), 但是之后每次编码区间都会变化) ?模型中在这一步可能出现的各个符号的概率分布(像前面提到的一样,高阶或者自适应的模型中,每一步的概率并不必须一样) 编码其将当前的区间分成若干子区间,每个子区间的长度与当前上下文下可能出现的对应符号的概率成正比。当前要编码的符号对应的子区间成为在下一步编码中的初始区间。

组成原理实验1 8位算术逻辑运算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计算机组成原理》 题目:实验一8位算术逻辑运算 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1、目的与要求 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2)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3)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l8l的组合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算术/逻辑运算。 2、实验设备 ZYE1601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一台,排线若干。 3、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l) 按下列步骤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⑴ ALUBUS连EXJ3; ⑵ ALUO1连BUS1; ⑶ SJ2连UJ2; ⑷跳线器J23上T4连SD; ⑸ LDDR1、LDDR2、ALUB、SWB四个跳线器拨在左边(手动方式); ⑹ AR跳线器拨在左边,同时开关AR拨在“1”电平。 2) 用二进制数码开关KD0~KD7向DR1和DR2寄存器置数。方法:关闭ALU输出三态门(ALUB`=1),开启输入三态门(SWB`=0),输入脉冲T4按手动脉冲发生按钮产生。设置数据开关具体操作步骤图示如下: LDDR1=1 LDDR1=0 说明:LDDR1、LDDR2、ALUB`、SWB`四个信号电平由对应的开关LDDR1、LDDR2、ALUB、SWB 给出,拨在上面为“1”,拨在下面为“0”,电平值由对应的显示灯显示,T4由手动脉冲开关给出。 ⑶检验DR1和DR2中存入的数据是否正确,利用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181的逻辑功能,即M=1。具体操作为:关闭数据输入三态门SWB`=1,打开ALU输出三态门ALUB`=0,当置S3、S2、S1、S0、M为1 1 1 1 1时,总线指示灯显示DR1中的数,而置成1 0 1 0 1时总线指示灯显示DR2中的数。 ⑷验证74LS181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采用正逻辑) 在给定DR1=35、DR2=48的情况下,改变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填入表2.1.1中,并和理论分析进行比较、验证。。 4、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二 算术运算类操作实验 (基础与设计)

实验二算术运算类操作实验 (基础与设计) 一、实验要求和目的 1、了解汇编语言中的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BCD 码的表示形式; 2、掌握各类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3、熟悉汇编语言二进制多字节加减法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4、熟悉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乘法和除法指令的使用; 5、掌握符号位扩展指令的使用。 6、掌握BCD 码调整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计算机系统 windows; 2、软件环境:装有MASM、DEBUG、LINK、等应用程序。 三、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 本实验主要进行算术运算程序设计和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 1.加减法处理指令 主要有加法指令ADD,带进位加法ADC,减法指令SUB,带进位减法指令SBB。 2.乘除法指令和符号位扩展指令 主要有无符号数乘法指令MUL,带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无符号数除法指令DIV,带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以及符号位从字节扩展到字的指令CBW 和从字扩展到双字的指令CWD。3.BCD 码的调整指令 主要有非压缩的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DAA,压缩的BCD 码减法调整指令DAS,非压缩的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AAA,非压缩的BCD 码减法调整指令AAS,乘法的非压缩BCD码调整指令AAM,除法的非压缩BCD 码调整指令AAD。 8088/8086 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的上述基本指令,可对下表所示的数据类型进行数据运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对于两组无符号数,087H 和034H,0C2H 和5FH,试编程求这两组数的和差积商,并考虑计算结果对标志寄存器中状态标志位的影响。 设计流程:

简单短序列的算术编码的MATLAB实现

简单短序列的算术编码的MATLAB实现 正确实现的算术编码算法压缩能力Shannond定理描述的理论极限,是目前已知的压缩能力最强的无损压缩算法。 不过,由于算术编码算法的实现比较复杂,使用它作为默认压缩算法的应用程序还相当少。在Unix平台上非常流行的bzip2(这个工具有命令行模式的Windows版本)使用的就是经过修改的算术编码算法。 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算术编码作为默认压缩算法的Windows应用程序,WinRAR和WinIMP能够支持bzip2的解压。除此之外,在最新的JPEG标准中也用到了经过修改的算术编码压缩算法,但JPEG所用的那种算法受专利保护,因此使用时必须获得授权。 在之后的文章会很好的研究这个算法的实现: 现在给出一个简单的实例:

运行过程如下:

%I=imread('001.bmp') %imshow(I); clear I=[3 3 1 1 3 3 1 2;2 3 3 1 3 2 3 2;1 2 3 3 3 3 1 2]; %I=[1 1 1 1 0 0 1 0 1 1 1 0]; [m,n]=size(I); % 第一列为灰度值,第二列为个数,第三列为概率百分数,应该也可以用imhist table = tabulate(I(); % 注意的是,tabulate要求I的元素必须为非负整数 % 否则,以采用如下方法求解 % 如[1 2 3;1 2 2],则统计出结果1是2个,2是3个,3是1个 % sortM=sort(M(); % uniqueM=([diff(sortM);1]>0); % count = [sortM(uniqueM) diff(find([1;uniqueM]))] % 即color,p如下所示 color = table(:,1)'; p = table(:,3)'/100; % 计算上下限 csump = cumsum(table(:,3)'); allLow =[0,csump(1:end-1)/100]; allHigh = csump/100; numberlow = 0; numberhigh = 1; for k = 1:m for kk = 1:n data = I(k,kk); low = allLow(data==color); high = allHigh(data==color); range = numberhigh-numberlow; tmp = numberlow; numberlow = tmp+range*low; numberhigh = tmp+range*high; end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运算器实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181)的组合功能 三、实验设备 TDN-CM++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套,导线若干四、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 所示。其中两片74LSl81以串行方式构成8 位字长的ALU,ALU 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三态门由ALU-R 控制,控制运算器运算的结果能否送往总线,低电平有效。为实现双操作数的运算,ALU 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DR1、DR2 (由74LS273实现)锁存数据。要将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l、DR2 中,锁存器的控制端LDDR1 和DDR2必须为高电平,同时由T4 脉冲到来。 数据开关“( 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过三态 (74LS245) 后送入数据总线,三态门由SW—B控制,低电平有效。数据显示灯“( BUS UNIT") 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的内容。 图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 为脉冲信号外,其它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 ”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 /R UNIT"的T4接至“ STATE UNIT ”的微动开关KK2 的输入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ALU 运算所需的电平控制信号S3、S2、S1、S0 、Cn、M、LDDRl、 LDDR2 、ALU-B 、SW-B均由“ SWITCH UNIT ”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 —B、SW 一 B 为低电平有效LDDR1 、LDDR2 为高电平有效。 对单总线数据通路,需要分时共享总线,每一时刻只能由一组数据送往总线。

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框架

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框架 视频图像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其中冗余信息可分为空域冗余信息和时域冗余信息。压缩技术就是将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去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压缩技术包含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和熵编码压缩技术。 去时域冗余信息 使用帧间编码技术可去除时域冗余信息,它包括以下三部分: -运动补偿 运动补偿是通过先前的局部图像来预测、补偿当前的局部图像,它是减少帧序列冗余信息的有效方法。 -运动表示 不同区域的图像需要使用不同的运动矢量来描述运动信息。运动矢量通过熵编码进行压缩。-运动估计 运动估计是从视频序列中抽取运动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注:通用的压缩标准都使用基于块的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 去空域冗余信息 主要使用帧内编码技术和熵编码技术: -变换编码 帧内图像和预测差分信号都有很高的空域冗余信息。变换编码将空域信号变换到另一正交矢量空间,使其相关性下降,数据冗余度减小。 -量化编码 经过变换编码后,产生一批变换系数,对这些系数进行量化,使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的位率。这一过程导致精度的降低。

熵编码是无损编码。它对变换、量化后得到的系数和运动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压缩。 视频编码的基本框架 H.261 H.261标准是为ISDN设计,主要针对实时编码和解码设计,压缩和解压缩的信号延时不超过150ms,码率px64kbps(p=1~30)。 H.261标准主要采用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DCT变换、自适应量化、熵编码等压缩技术。只有I帧和P帧,没有B帧,运动估计精度只精确到像素级。支持两种图像扫描格式:QCIF 和CIF。 H.263 H.263标准是甚低码率的图像编码国际标准,它一方面以H.261为基础,以混合编码为核心,其基本原理框图和H.261十分相似,原始数据和码流组织也相似;另一方面,H.263也吸收了MPEG等其它一些国际标准中有效、合理的部分,如:半像素精度的运动估计、PB帧预测等,使它性能优于H.261。 H.263使用的位率可小于64Kb/s,且传输比特率可不固定(变码率)。H.263支持多种分辨率:SQCIF(128x96)、QCIF、CIF、4CIF、16CIF。 与H.261和H.263相关的国际标准 与H.261有关的国际标准 H.320: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 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64~1 920Kb/s信道的帧结构; H.230: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 H.242:使用直到2Mb/s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的系统。 与H.263有关的国际标准 H.324:甚低码率多媒体通信终端设备; H.223:甚低码率多媒体通信复合协议;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 G.723.1.1:传输速率为5.3Kb/s和6.3Kb/s的语音编码器。 JPEG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6年成立了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联合图片专家小组,主要致力于制定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态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常用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编码方法,是JPEG算法的核心内容。

转 算术编码算法的分析与实现

转算术编码算法的分析与实现 [转]算术编码算法的分析与实现2011-06-09 14:20本论文题目:算术编码算法的分析与实现,作者:叶叶,于2010年10月16日在编程论坛上发表。页面地址:。本论文全文及相关配套程序可以在上述页面中下载。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目录 1前言2 2理论2 2.1编码2 2.2解码3 3改进4 3.1整数运算4 3.2正规化5 4实现8 4.1编码8 4.2解码10 4.3统计模型11 5分析12 6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附录13 算术编码算法的分析与实现 作者:叶叶(网名:yeye55) 摘要:分析了算术编码的理论基础,着重介绍WNC算法的实现方式。详细讨论了算术编码原理、正规化操作、WNC算法代码实现等技术。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应用程序。 关键词:算术编码;正规化;Delphi 中图分类号:TP301.6 1前言 早在1948年C.E.Shannon提出信息论[1]的时候,就提出了算术编码的思想。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算术编码是无法实现的。算术编码要求进行无限精度的实数运算,这在仅能进行有限精度运算的计算机系统上是无法进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终于在1987年Ian H.Witten、Radford M.Neal和John G.Cleary发表了一篇论文[2],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运算的算术编码实现算法。该算法后来被命名为CACM87,并应用于ITU-T的H.236视频编码标准。也有学者根据作者姓名将该算法称之为WNC算法。WNC算法是一个实用性算法,它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在Witten等人的论文[2]中给出了一个使用C语言编写的WNC算法实现程序的源代码(以下简称"WNC源代码")。在许多时候,WNC源代码已经作为算术编码的范本程序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及移位操作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及移位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算术逻辑运算指令和移位指令的功能。 2.了解标志寄存器各标志位的意义和指令执行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8086指令系统中的算术逻辑类指令和移位指令。2.按照题目要求在实验前编写好实验中的程序段。 三、实验任务 1.实验程序段及结果表格如表: 表

2.用BX 寄存器作为地址指针,从BX 所指的内存单元(0010H)开始连续存入(10H 、04H 、30H),接着计算内存单元中的这三个数之和,和放在 单元中,再求出这三个数之积,积放0014单元中。写出完成此功能的程

3 后结果(AX)= (1) 传送15H 到AL 寄存器; (2) 再将AL 的内容乘以2 ; (3) 接着传送15H 到BL 寄存器; (4) 最后把AL 的内容乘以BL 的内容。 4商= (1) 传送数据2058H 到DS:1000H 单元中,数据12H 到DS:1002H 单元中; (2) 把 DS:1000H 单元中的数据传送到AX 寄存器; (3) 把AX 寄存器的内容算术右移二位; (4) 再把AX 寄存器的内容除以DS:1002H 字节单元中的数; (5) 最后把商存入字节单元DS:1003H 中。 5.下面的程序段用来清除数据段中从偏移地址0010H 开始的12元的内容(即将零送到这些存储单元中去)。 (1) 将第4条比较指令语句填写完整(划线处)。 MOV SI ,0010H NEXT: MOV WORD PTR[SI],0 ADD SI ,2 CMP SI ,答案 22H (或者20H ) JNE NEXT HLT (2) 假定要按高地址到低地址的顺序进行清除操作(高地址从0020H 开始),则上述程序段应如何修改 上机验证以上两个程序段并检查存储单元的内容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改变。 6. 输入并运行表中的程序段,把结果填入表右边的空格中,并分析结果,说明本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 h264

各种音视频编解码学习详解h264 ,mpeg4 ,aac 等所有音视频格式 编解码学习笔记(一):基本概念 媒体业务是网络的主要业务之间。尤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兴起,在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中,媒体业务份量极重,其中媒体的编解码服务涉及需求分析、应用开发、释放license收费等等。最近因为项目的关系,需要理清媒体的codec,比较搞的是,在豆丁网上看运营商的规范标准,同一运营商同样的业务在不同文档中不同的要求,而且有些要求就我看来应当是历史的延续,也就是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所以豆丁上看不出所以然,从wiki上查。中文的wiki信息量有限,很短,而wiki的英文内容内多,删减版也减肥得太过。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山寨的中文wiki,长得很像,红色的,叫―天下维客‖。wiki的中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阅读后建议再阅读英文。 我对媒体codec做了一些整理和总结,资料来源于wiki,小部分来源于网络博客的收集。网友资料我们将给出来源。如果资料已经转手几趟就没办法,雁过留声,我们只能给出某个轨迹。 基本概念 编解码 编解码器(codec)指的是一个能够对一个信号或者一个数据流进行变换的设备或者程序。这里指的变换既包括将信号或者数据流进行编码(通常是为了传输、存储或者加密)或者提取得到一个编码流的操作,也包括为了观察或者处理从这个编码流中恢复适合观察或操作的形式的操作。编解码器经常用在视频会议和流媒体等应用中。 容器 很多多媒体数据流需要同时包含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这时通常会加入一些用于音频和视频数据同步的元数据,例如字幕。这三种数据流可能会被不同的程序,进程或者硬件处理,但是当它们传输或者存储的时候,这三种数据通常是被封装在一起的。通常这种封装是通过视频文件格式来实现的,例如常见的*.mpg, *.avi, *.mov, *.mp4, *.rm, *.ogg or *.tta. 这些格式中有些只能使用某些编解码器,而更多可以以容器的方式使用各种编解码器。 FourCC全称Four-Character Codes,是由4个字符(4 bytes)组成,是一种独立标示视频数据流格式的四字节,在wav、a vi档案之中会有一段FourCC来描述这个AVI档案,是利用何种codec来编码的。因此wav、avi大量存在等于―IDP3‖的FourCC。 视频是现在电脑中多媒体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为了适应储存视频的需要,人们设定了不同的视频文件格式来把视频和音频放在一个文件中,以方便同时回放。视频档实际上都是一个容器里面包裹着不同的轨道,使用的容器的格式关系到视频档的可扩展性。 参数介绍 采样率 采样率(也称为采样速度或者采样频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采样频率的倒数叫作采样周期或采样时间,它是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注意不要将采样率与比特率(bit rate,亦称―位速率‖)相混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 '.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 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专 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2 年 12 月 15 日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二、实验学时:2 三、实验内容、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2.掌握模型机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3.验证74LS181的组合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算术/逻辑运算。 实验内容: 使用模型机运算器,置入两个数据DR1=35,DR2=48,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定,观察运算器的输出,记录到实验表格中,将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 1.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

. '. 2.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 3.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 4.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 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 5.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内 容。 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模型机运算器 四、实验步骤: 1. 仔细查看试验箱,按以下步骤连线 1)ALUBUS连EXJ3 2) ALU01连BUS1 3) SJ2连UJ2 4) 跳线器J23上T4连SD 5) LDDR1,LDDR2,ALUB,SWB四个跳线器拨在左边 6) AR跳线器拨在左边,同时开关AR拨在“1”电平 2. 核对线路,核对正确后接通电源 3. 用二进制数据开关KD0-KD7向DR1和DR2寄存器置入8位运算数据。

H.264视频编码标准分析和算法优化

H.264编码标准的分析和算法优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方便、快捷、灵活地通过语音、数据、图像与视频等方式进行多媒体通信已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中视觉信息给人们直观、生动的形象,因此图像与视频的传输更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视频数据具有庞大的数据量,以普通的25帧每秒,CIF格式(分辨率为352×288)的视频图像为例,一秒钟的原始视频数据速率高达3.8M字节。不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根本无法实时传输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因此,视频压缩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近几年来视频图像传输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往的标准己经难于适应不同信道的传输特征及新兴的应用环境。为此,ISO/IEC&ITU-T共同开发了最新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相对以前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集成了许多新的视频压缩技术,具有更高的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在同等的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是应用于当前DVD系统MPEG-2的2~3倍,比MPEG-4高1.5~2倍,并且具有更好的网络友好性。但是H.264高压缩比的代价是编码器计算复杂度大幅度地提高。因此在保持编码效率几乎不变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编码速度是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了H.264/AVC标准,分析了编码器主要耗时模块的工作原理,提出三种降低H.264/AVC高计算复杂度的优化算法――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快速帧间预测模式选择算法以及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快速算法都可大幅度地降低H.264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并且保持基本不变的编码效率。 二、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简介: 编码标准演进过程:H.261 MPEG-1 MPEG-2 H.263 MPEG-4 从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历程来看,视频编码标准都有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尽可能低的码率(或存储容量)下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MPEG-2、MPEG-4、H.263等标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应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H.263众多的选项往往令使用者无所适从;MPEG-2压缩效率己显略低;引人注目的MPEG-4的“基于对象的编码”由于尚有技术障碍,目前还难以普遍应用。在此背景下,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TU-T和ISO共同制定了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该编码标准在混合编码的框架下引入新的编码方式,解决了目前编码标 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贴近实际应用,其应用前景是不言而喻的。 三、H.264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JVT的工作目标是制定一个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实现视频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目标。JVT的工作已于2003年3月被ITU-T采纳,新的视频编码标准称为H.264标准。该标准也被ISO采纳,称为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是国际标准ISO14496-10(MPEG-4的第10部分),因此总称为H.264/AVC。 H.264着重于提高压缩效率和传输的可靠性,因而其应用面十分广泛。具体来说,H.264支持三个不同档次的应用: 1、基本档次:H.264简单版本,应用面广,主要用于视频会话,如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 2、主要档次:采用了多项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加压缩比的技术措施,主要用于消费电子应用,可用于SDTV、HDTV和DVD等。 3、扩展档次:主要用于各种网络的视频流传输,如视频点播等。

算术编码算法的Matlab实现

实验1 算术编码算法的Matlab实现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一、实验目的 掌握算数编码原理。 二、实验内容 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实现算数编码,包括: 1、对文件符号进行概率统计,生成编码表; 2、对文件进行压缩编码; 3、(选做)对文件进行解压缩,比较原始数据和解压后的数据之间是否有损耗。 三、实验仪器 1、计算机一台; 2、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 算术编码的编码对象是一则消息或一个字符序列,其编码思路是将该消息或字符序列表示成0和1之间的一个间隔(Interval)上的一个浮点小数。 在进行算术编码之前,需要对字符序列中每个字符的出现概率进行统计,根据各字符出现概率的大小,将每个字符映射到[0,1]区间上的某个子区间中。然后,再利用递归算法,将整个字符序列映射到[0,1]区间上的某个Interval中。在进行编码时,只需从该Interval中任选一个小数,将其转化为二进制数。 符号序列越长,编码表示它的Interval的间隔就越小,表示这一间隔所需的二进制位数就越多,编码输出的码字就越长。 五、实验步骤 对字符序列“state_tree”进行算术编码的步骤如下:

1、对文件符号“state_tree”进行概率统计,生成编码表; 2、初始化时,被分割范围的初始值是[0,1],即被分割范围的下限为low=0,上限为high =1,该范围的长度为range_length=high-low =1。 3、对消息的第一字符s进行编码,如果s的概率范围的下限为Low=,上限为High=, 则下一个被分割范围的下限和上限分别为: next_low=low+range_length×Low=0+1×=; next_ high=low+range _length×High =0+1×=; low=next_low=,high=next_high=; range _length = high-low =; s将分割范围从[0,1]变成了[,]。 4、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对字符t,a,t,e,_t,r,e,e进行编码; 5、编码结束,将最终得到的编码结果从一个十进制小数值转化为二进制数,从而得到 最终的编码码字。 算术编码算法的解码过程步骤如下: 1、将最终的算数编码结果(十进制小数值)与之前得到的编码表进行对比,确 定与该数值对应的概率范围,从而解码出字符序列的第一个字母。 2、利用公式(number-range_low)/range=>number_next进行解码,直到整个字符 序列解码完毕。其中number为字符序列的当前编码,number_next为下一步解码时的字符序列编码。 六、实验报告 1、对文件符号“state_tree”进行概率统计,得出编码表;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算术逻辑运算实验(试验一)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姓名:学号同组姓名:学号:实验位置(机号): 实验日期 实验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目的2.验证运算器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3.验证带进为控制的算术运算器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功能 4.按指定的数据完成几种制定的算术运算 5.验证移位控制的组合功能 实验YY-Z02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设备 实验 内容1.实验原理 (算 运算器实验原理图 法、 程 T4______ ALU-B 序、

_____ _____ 进位CyCn 步骤 299-B 判零_____ M 74LS2 电路CyNCn 和方 S0 99 ALU S1 法) (74LS181) S2 S3 _____I/O-RINPUT Ai =“0”B-DA1DA1 (74LS273)DA2

(74LS273)B-DA2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如图1-1所示,算术逻辑实验接线图如图1-2所示。图中所示的是由两片段74LS181芯片以并/串形式构成的8位字长的运算器。右方为低压4位运算芯片,左方为高4位运算芯片。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出端C(n+4)与高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相连,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出引至外部。两个芯片的控制端S0~S3和M各自相连。 2.实验步骤 1)算数逻辑运算 i.输入单元置数一 ii.设置I/O-R# = 0 iii.ALU-B# =1 iv.B-DA1 _| ̄|_将输入单元的输入数据存入DA1中 v.输入单元置数据二 vi.B-DA2 _| ̄|_将数据存入DA2中 vii.设置S 3 -------S 0、M、Cn根据要求按照定义操作设置完成运算viii. ix. x.I/O-R# = 1 ALU-B = 0运算结果送总线 IO-W ̄|_| ̄总线数据送显示单元显示 数据1.算数逻辑运算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芯片(74LS181)的逻辑功能。 (2)掌握运算器数据的载入、读取方法,掌握运算器工作模式的设置。 (3)观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数据运算的规则。 二、实验原理 1.运算器芯片(74LS181)的逻辑功能 74LS181是一种数据宽度为4个二进制位的多功能运算器芯片,封装在壳中,封装形式如图2-3所示。 5V A1 B1 A2 B2 A3 B3 Cn4 F3 BO A0 S3 S2 S1 S0 Cn M F0 F1 F2 GND 图 2-3 74LS181封装图 主要引脚有: (1)A0—A3:第一组操作数据输入端。 (2)B0—B3:第二组操作数据输入端。 (3)F0—F3:操作结果数据输入端。 (4)F0—F3:操作功能控制端。 (5):低端进位接收端。

(6):高端进位输出端。 (7)M:算数/逻辑功能控制端。 芯片的逻辑功能见表2-1.从表中可以看到当控制端S0—S3为1001、M为0、 为1时,操作结果数据输出端F0—F3上的数据等于第一组操作数据输入端A0—A3上的数据加第二组操作数据输入端B0—B3上的数据。当S0—S3、M、 上控制信号电平不同时,74LS181芯片完成不同功能的逻辑运算操作或算数运算操作。在加法运算操作时,、进位信号低电平有效;减法运算操作时,、 借位信号高电平有效;而逻辑运算操作时,、进位信号无意义。 2.运算器实验逻辑电路 试验台运算器实验逻辑电路中,两片74LS181芯片构成一个长度为8位的运算器,两片74LS181分别作为第一操作数据寄存器和第二操作数据寄存器,一片74LS254作为操作结果数据输出缓冲器,逻辑结构如图2-4所示。途中算术运算操作时的进位Cy判别进位指示电路;判零Zi和零标志电路指示电路,将在实验三中使用。 第一操作数据由B-DA1(BUS TO DATA1)负脉冲控制信号送入名为DA1的第一操作数据寄存器,第二操作数据由B-DA2(BUS TO DATA2)负脉冲控制信号送入名为DA2的第二操作数据寄存器。74LS181的运算结果数据由(ALU TO BUS)低电平控制信号送总线。S0—S3、M芯片模式控制信号同时与两片74LS181的S0—S3、M端相连,保证二者以同一工作模式工作。实验电路的低端进位接收端Ci与低4位74LS181的相连,用于接收外部进位信号。低4为74LS181的与高4位74LS181的上相连,实现高、低4位之间进位信号的传递。高4位之间进位信号的传递。高4位74LS181的送进位Cy判别和进位指示电路。 表2-1 74LS181 芯片逻辑功能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