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教案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教案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08-109页的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对于这个实验,课本上只有这样的实验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

2、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

3、需要较长的时间。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采用蚯蚓作实验材料,以此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同时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本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幼苗)动物(蚯蚓)

实验操作难度较为复杂较为简单

实验时间较长较短

实验效果不明显明显

实验器材

蚯蚓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棉签、pH试纸、两个滴瓶、两个培养皿。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利用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的特性,用模拟酸雨和清水作对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酸雨对蚯蚓的影响。

2.用稀硫酸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

实验过程

(1)用棉签轻轻地挑取数量相等的蚯蚓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

(2)用pH试纸,分别检验已配制好的模拟酸雨和清水的pH值。

(3)用胶头滴管,滴3滴清水滴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应。

(4)用胶头滴管,滴3滴模拟酸雨滴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应。

实验效果

实验效果:用清水洒在蚯蚓体表后,蚯蚓没有明显的反应;用模拟酸雨洒在蚯蚓体表后,蚯蚓有明显的不适反应。

实验结论:说明酸雨对蚯蚓有影响。

自我评价

本实验设计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明显。

1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北京六必居白醋用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8.得出结论。 9.小结和反思: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你有哪些需要总结和反思的。 10.提出新问题:做完这个探究实验,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请把问题写下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设计新的探究方案,继续探究。 11.最后写实验报告交给老师。(要求开学就交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并要求配有你做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最好探究不同等级的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 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的方法步骤: 1、; 2、; 3、; 4、; 。。。。。。。 实验结果:(填入上述表格或你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数据的统计整理,作出柱状统计图。 实验结果的分析:, 。 得出结论:。 小结和反思:, 。 提出新问题:。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说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如、污染等。另外排入水中的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酸雨可以引起水源,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燃烧、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标 1.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三、材料用具 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2.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 四、实验步骤 1.准备2个,向2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种子(30粒左右); 2.分别标记A、B。培养皿A滴加和,使其成为模拟; 3.培养皿B滴加等量的,设置实验。 4.每天定时分别向A和B中滴加等量酸雨和蒸馏水,几天后观察现象。 5.观察并做记录 (5)几日后观察绿豆的变化,可以发现:A组加入酸雨的绿豆种子没有。B组加蒸馏水的种子全部了。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1.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和,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 2.酸雨是燃烧、、时产生的和在大气中与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的危害。 六、实验知能提升 1.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你认为今后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是() A.多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和高效清洁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酸雨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酸雨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酸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西南、华南地区形成了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并有向华中、华东、华北蔓延的趋势。究其原因,人类大量燃烧含硫和氮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硫和氮的气体氧化物(酸性气体)到空气中,在降雨时,雨水与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弱酸,当PH值小于5.6时就形成的酸雨.酸雨的形成与酸性气体的排放量成正相关,与降雨特点相关,与地形和大气运动特点有关。 酸雨的出现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灾难性的,比如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就极其巨大。由于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

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结果就是影响人类自身,我们正在把碱性石灰投入到酸性土壤中进行中和。但是,用石灰中和并不是万全之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多酸雨有哪些危害的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9.26.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近年来,二维码因其载体灵活、形式简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在各领域火速升温。本教案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嵌入携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二维码,形成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并作出教案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教材通过文字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感悟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节学习的酸雨知识,涉及初三化学知识,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大多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静态的文字无法帮助学生感知实验的动态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组织学生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初中生物探究学习一般采用播放多媒体的形式,学生针对统一播放的视频进行讨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二维码技术对现有生物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调整学习步调。移动设备还可以增强学习活动吸引力,让学生主动的对资源与信息进行分类与处理,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能力目标 初步设计方案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2.教学难点: 探究酸雨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3.教学方法: 利用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开展探究学习。 4.教学安排: 1课时 5.教学用具: 智能手机,二维码复合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金鱼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培养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的范围内。把金鱼分别放在装有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可以观察到小鱼在模拟酸雨的水中感到明显不适。三分钟后出现了死皮的现象。 三、实验过程 1、将金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 2、三分钟后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模拟酸雨中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养在清水中的金鱼,生命现象正常;养在模拟酸雨中的金鱼,生命受到威胁。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金鱼有影响。 五、小结 本实验设计不仅能说明酸雨对金鱼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时间,效果明显。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酸雨对动物的危害和影响如此之大。是啊!世界并不是人类自己的,也是世界万物的,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如果人类放肆的排放黑烟、污染环境的话,就会形成酸雨或者强酸雨,就会导致一些动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1、酸雨的形成原因 1.1酸雨的发现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2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x NO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的概念。 酸雨只是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1.2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2SO 、X NO 经气相反应生成42SO H 、3HNO 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24SO 和-3NO 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2SO 、X NO 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24SO 和-3NO ;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24SO 和-3NO 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吸收2SO 、X NO ,再在水相中转化成-24SO 和-3NO 。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1: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校园内的生物及其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看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二、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等。 三、方法步骤 1、分组 2、设计调查路线 3、调查 4、归类 5、整理 四、讨论 1、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

总结: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 实验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通过探究活动明确外界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的习惯。 二、材料用具 10只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三、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确定实验探究方案 4、实施计划实验探究 5、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 6、表达和交流交流过程与结果达成共识 四、讨论 1、怎样才能知道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一个有光的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其他因素呢? 3.、设计多少只鼠妇合理呢,1只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新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相对于传统教育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初中生物学,是基于实验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加深对于该学科相关的理解与掌握,由此来提高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前提下,研究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后提出自己的想法,亲身感受实验中的变化,从而提高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一、教学之效率性 在全国新课程推广的时候,教学有效性对于新课程的效果起到加强作用,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高效率理念及意义 教学的高效率是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而言,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出色、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因而让学生受益,让教师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变为现在教学的“授之以渔”,形成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完成自主学习。 (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影响 对于现在新课程的推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以多元教学为目的的教学目标,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教师通过改变教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得到、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以前的枯燥学习转移到现如今的兴致学习,从以前对于学习是应付心态转移到现如今的热爱学习,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在教师手下学习的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良好改变。 二、关于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酸雨的形成原因工业的发 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所导致的。下面给大家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NO经气相反应生成H?SO?、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SO?2?和NO?﹣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SO?、NO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2?和NO3-;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2?和NO?﹣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吸收SO?、NO,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2?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 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 二氧化硫造成的。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 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 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 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我国酸雨分布: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 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降 水酸化。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 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 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 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 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防治酸雨危害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强,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大气降水有很大的腐蚀性,区内建筑物,露天公共基础设施,工厂露天设备,城市绿化带受到其严重腐蚀,也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防治酸雨, 对酸雨的现状,酸雨成因等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知道成都酸雨情况和损失情况,而且可以为酸雨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abstract] : prevention harm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by acid rain highly, chengdu city is lo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 SuanYuOu, acid rain, high frequency acidity is strong, acid rain pollution is more aggravating trend. Precipitation is very corrosive, within the region, buildings, open public infrastructure, outdoor equipment factory, urban green belts by its serious corrosion, also affect human health. Acid ra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and the acid rain cause of formation study not only can know chengdu acid rain and loss situation, and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id rain. [关键词]:成都市中心城区酸雨现状成因分析 [key words] : chengdu city center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causes analysis 1酸雨形成机理 大量的SO2和NO2(或NO)等排放到空气中,使得下雨时这些气体溶入水滴中形成酸,也就是酸雨。 硫酸型酸雨:S+O2(点燃)=SO2, 2SO2+2H2O+O2=2H2SO4 硝酸型酸雨:4NO+2H2O+3O2=4HNO3 2 成都大气降水成分 成都市降雨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远远大于其它阴离子,约占阴离子的70%以上。降雨中阴离子中SO42-占优势,其次是NO3-、Cl-;阳离子中以NH+、Ca2+占比例较大,其次是Na+和Mg2+。降雨中NO3-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成都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雨水中成分复杂。 3污染源 (1)机动车辆排放酸性气体:车辆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N2变成

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教材分析: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真菌”教学单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酵母菌和霉菌的

安全稳定-酸雨对我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酸雨对我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 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 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 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 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为 5.65。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 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石蕊试剂\酚酞试液\pH 试纸(精确率高,能检验pH)\pH计(能测出更精确的pH值)。 酸雨的危害 1、酸雨对土壤的危害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2、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说来, 酸雨的PH 是在皮肤和胃肠系统允许范围内的, 对人体不产生直接危害, 而是以间接的方法, 将河水中有毒全属如长、铅、镐、侣或铜通过三条途径引入食物链危害人体:(1)酸雨使湖水或河水中的有毒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等沉淀下来, 留在饮水中或被鱼吸收。人通过吃鱼受害。(2)在中和能力弱的土壤中, 正常固定在土壤中的金属被酸雨洗涤, 流入湖或河中, 或渗入含水层,污染饮水水源。(3).酸性强的饮用水浸蚀吝器和管道的金属部分, 增加饮水中的金属含量, 危及人体。如瑞典儿童饮用含铜量高的酸性水质而发生腹泻的症状。美国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饮水中的含铅量已超过安全标准, 危及人体健康。另外, 最近在加里福尼亚州的PH值为1.7的酸雾, 使如多个跑步者中有十多个人当场昏倒。 3、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 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

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我确定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主题。由于八年级学生没有学过化学,对PH值和酸雨的知识不太了解,所以需老师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中使用酸性溶液有一定的危险性,可用食用白醋作为实验材料,另外绿豆也是身边常见材料,因此可将本次探究化难为易,本次探究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对生物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加上平时物理学科中也渗透了实验设置方法、原则等,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因此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加引导来进行,通过引导掌握探究的原则、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中领悟探究的要点,得出结论,增强兴趣。 【教学条件分析】: 我们学校属于新建学校,学校场地大,环境优美,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较多,加上绿豆、食醋、PH试纸等材料都比较常见,易准备,所以此次实验开展起来困难不大,加上最近几年全国各城市雾霾天气较多,危害较大,让学生通过“酸雨”探究实验亲自体验并感受一下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我想应该比单纯讲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理解探究实验原则,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本次探究方案, 2、解决策略:

谈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谈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摘要:主要介绍酸雨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着重分析酸雨对改变土壤性质和土壤中微生物的负面影响及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提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 关键词:酸雨;农作物;危害;防御措施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加剧,酸雨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酸雨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由于目前农业生产绝大部分还是露天工厂,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尤为突出。 1 酸雨的概念与形成因素 1.1 概念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雾等。未被污染的降水是中性的,pH值在7.00左右;当大气中SO2、CO2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与大气中水汽经过化学物理变化,形成pH值小于5.60的雨叫酸雨;形成pH值小于5.60的雪叫酸雪;形成pH值小于5.60的雾叫酸雾。 1.2 形成因素 酸雨的成因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大自然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工业生产、燃烧煤炭、石油及汽车尾气和民用生活燃烧排放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大自然因素主要是火山爆发等产生的物质,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碳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碳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酸雨。

1.2.1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一般来说,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越高,导致pH值越低。 1.2.2 大气中的氨。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气中唯一的常见气态碱。由于它的水溶性,使它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土壤中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而大气水汽中酸度随氨的增加而降低。 1.2.3 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2和CO2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后者在北方约占1/2,在南方约占1/3。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2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为国外的几倍到十几倍。 1.2.4 天气形势的影响。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2 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对土壤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作物产生间接影响和直接危害,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1 加快土壤酸化 酸雨首先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一定缓冲能力,但南方土壤多呈酸性,经酸雨冲刷,就使酸化加剧;同时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植物长期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摘要: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克服困难,完成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责任。自己经过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部分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

弥补的损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要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在观察鱼鳍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知道作用就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的名称。做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部分结构认识各种鳍。然后,按步骤观察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再将观察后的各部位名称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蚯蚓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棉球、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利用蚯蚓的这个特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酸雨对蚯蚓的影响。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的范围内。用蘸有模拟酸雨的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可以明显看到蚯蚓的反应。 三、实验过程 1、将一条蚯蚓取出,放在纸板上。 2、用蘸有清水的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观察蚯蚓的反应。 3、用蘸有模拟酸雨的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观察蚯蚓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用清水擦拭蚯蚓体表后,蚯蚓没有明显反应;用模拟酸雨擦拭蚯蚓体表后,蚯蚓有明显地不适反应。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蚯蚓有影响。 五、小结 本实验设计不仅能说明酸雨对蚯蚓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