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采用CRD工法详解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采用CRD工法详解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采用CRD工法详解

大断面隧道CRD法导洞间横通道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出入段线大断面隧道采用CRD 法施工时,为解决工期滞后问题,采取横通道方式从先行一侧导洞进入另一侧导洞的施工方法,增加了施工作业面,确保了预期目标,为CRD 法施工大断面隧道增加作业面,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隧道开挖CRD 法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02 标段出入段线隧道为双线单洞马蹄形断面,该区段长度683.5 m。隧道断面开挖尺寸8.801 × 11.912( m) ,隧道覆土厚度5.3 ~12 m,纵坡2‰、7‰、30‰。隧道开挖采用CRD 法施工,共4 个导洞。导洞台阶法开挖,初期支护为主筋Ф28 钢格栅+ Ф22 连接钢筋+Ф6 钢筋网片+350 mm 厚C25 喷射混凝土结构,格栅间距50 cm。

隧道自上而下依次是粉质黏土素填土、建筑垃圾杂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粉质黏土、黏土、粉土等地层,其中隧道施工所触及的土层有细砂、粉质黏土及粉土层。

隧道自上而下受潜水、层间水~承压水影响。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粉土、细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以侧向径流和自然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埋深7.5 ~10.5 m,水位处于隧道拱顶上1.5 ~3 m; 层间水~承压水主要赋存在粉土、细砂、粉土、细砂等地层,水位埋深18.7 ~25.2 m,水位处于隧道仰拱以下0.5 ~3.5 m。潜水主要赋存在隧道上方的粉土及拱顶位置的细砂中,对施工影响很大。

2 施工难点

2.1 地层松散,稳定性差

出入段线区间隧道位于回龙观东北角,该区域原为沼泽地带,得益于城市发展,大量的回填土及垃圾土堆填于此。据水准测量证实,该区域年沉降3 ~5 cm,证明地层松散,土体稳定性差。

2.2 粉砂土极易出现流砂和坍塌

隧道拱顶范围粉土及细砂受潜水控制,施工中流砂严重; 受管线影响,隧道马蹄形断面拱顶设计平缓,拱顶土体自然成拱力差,特别是粉砂位于拱顶范围,坍塌严重。

2.3 工期相当紧张

八号线二期计划2011 年底通车运营,在工程实施期间,隧道采用两个竖井对头掘进,其中北侧掘进时地质水文情况相对较好,进度进展正常。而南侧隧道掘进中3 号导洞出现流砂、坍塌等问题进展十分缓慢,致使 3 号导洞滞后1 号导洞82.5 m。此时3 号导洞共计剩余146 m,必须通过施工横通道的办法增加3 号导洞正线两个施工作业面,才能同期完成剩余工作量。若按照常规思路组织施工,将无法保证总工期。

3 施工方案及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进展情况,为解决工期问题,采用自1 号导洞开设横通道进入3 号导洞正线后,再通过横通道侧壁开门向两侧施工3 号导洞正线的施工方案。

3.1 横通道位置的确定

在南侧1 号、3 号导洞之间选择横通道位置时,遵循以下原则:

( 1) 要避开地质水文情况较差的地段,宜选择在地质水文较好的地段。

( 2) 要避开对周围既有建筑物( 高压铁塔) 的影响。

( 3) 各导洞均衡生产,注意导洞间安全距离。

结合各导洞施工位置,经过施工及环境安全风险评估,横通道位置开设在两个高压铁塔之间的CDK0 + 423 位置。此段地质较好,且避开高压铁塔位置,此位置处于南侧 2 号导洞后10 m,距离南北两侧各73 m,与各导洞均有安全距离,可形成3 号导洞4 号工作面均衡施工状态。

横通道开设位置与环境关系见图1,横通道开设位置与各导洞关系见图2。

3.2 横通道选择

横通道高度选择以全包3 号导洞初期支护及临时仰拱,在横通道形成体系后,使通道范围内3 号导洞初期支护体系与通道支护体系共同受力; 通道选择平拱直墙形式,主要降低1 号导洞进入3 号导洞开设马头门上挑时带来的施工难度; 横通道内宽度2 m,并在中部设置临时横撑,可以有效减小开挖量,达到快封闭目的,降低土体扰动,控制沉降、变形; 横通道采用统一矩形断面形式,并不随3 号导洞弧拱,主要降低施工及格栅加工难度,通道与导洞弧拱多余部位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

横通道长6.366 m,宽2.6 m,高5.258 m,采用C25 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厚度300 mm,中部设200 厚临时横撑。

3.3 正线1 导洞进入横通道马头门开设

( 1) 土体加固。对横通道开设范围及其两侧2 m范围的1、3 导洞拱顶2 m 范围土体进行加固,加固自地面向下钻孔注浆,按照1 m 间距梅花形布置,注水泥浆液,浆液压力0. 5 ~1.0 MPa。

( 2) 马头门加固。在1 导洞横通道位置设置I 20 门框架进行马头门加固,并喷射砼250 mm 与1、3 导洞临时中隔墙连接,加强马头门开设后1 号导洞支护体系,防止马头门开设时 1 导洞侧向压力过大,造成1 导洞初期支护变形、破坏。

( 3) 检测点埋设。横通道范围对应1 导洞拱顶埋设沉降观测及收敛测点,采集初始数据,以便对横通道施工时对沉降、检测进行检测,信息化施工。

( 4) 横通道上导洞马头门施工。破除横通道上导洞上台阶格栅位置的中隔壁混凝土,中部中隔壁部分混凝土预留,上挑直接开挖至第一榀格栅位置,边开挖边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上台阶开挖分三部分,分别为侧壁、侧壁及拱顶三步,第一榀格栅安装亦分三部分,并跟随开挖后安装、封闭; 第一榀格栅喷砼后,即可留核心土依次开挖,至上台阶施工2 m 后,破除上台

部分1、3 导洞中隔壁预留混凝土及下台阶两侧混凝土,预留下台阶中部混凝土,下台阶第一榀格栅只施工两侧壁,暂不施工横隔板,等后续横隔板施工2 m 后,再进行施工。施工顺序见图3。

( 5) 横通道下导洞马头门施工。横通道上导洞台阶距离保持2 m,施工至端头墙封闭后,再进行下台阶马头门施工,下导洞马头门开设与上导洞下台阶方法相同。

具体施工方法见图4。

3.4 横通道进入3 导洞马头门开设

横通道开挖完成后,按照一般正线马头门开设方式施工3 导洞,具体如下:

( 1) 同时安装横通道内3 导洞3 榀格栅,并与1号导洞格栅连接牢固,喷射混凝土封闭。

( 2) 3 导洞马头门及正洞先施工一侧,待一侧导洞完成5 m 后,方可施工另一侧。

( 3) 按照3 号导洞正线格栅位置,破除横通道侧壁混凝土,嵌入格栅并封闭,破除上台阶范围的横通道侧壁混凝土,施工上台阶5 m 后,封闭掌子面,施工下台阶,并确保上下台阶距离控制在2 ~3 m。

3.5 监控量测

横通道施工共计7 d,地面、洞内、高压铁塔、管线监测数据处于受控状态,施工状态良好。

4 施工效果

采用横通道方式由先行一侧的导洞进入另一侧导洞,增加两个施工作业面,在出入段线区间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通道施工至164 m 导洞完成,仅用时37 d,比原计划两个作业面施工提前32 d,而后续4 号导洞借鉴3 号导洞成功经验,也采取了自2 导洞进入 4 导洞方案,使隧道各导洞施工进度加快,有效利用了隧道内各导洞时间及空间效应,提前完成初期支护任务。

导洞之间横通道段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特别是在地铁建设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由于征地拆迁难度加大,可利用空间有限,工期压力紧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已成型导洞或隧道进入另一导洞或另一单线隧道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解决工期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

文章来源:《铁道建筑技术》原作者:王路路

1) shallow excavation CRD method

浅埋暗挖CRD法

2) Shallow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浅埋暗挖法

例句>>

3) shallow tunneling method

浅埋暗挖法

1.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pedestrian passageway in Wuhan theatre with shallow burial depth and actions of frequent moving loads the applications of open-cut method,pipe jacking method,shield driving method and shallow tunneling method are analyzed.

针对武汉剧院地下人行通道工程埋深浅、路面活载作用频繁的特点,对明挖法、顶管法、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进行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及难点,确定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并介绍了其具体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2.

This method,which combines“top-down method” and “shallow tunneling method”,possesses the advantages,such as economization, safety and rapid construction,ect,and it can be applied to larg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the flourishing area of city.

“暗挖逆筑法”在暗挖条件下进行逆筑施工,有机地结合了“逆筑法”和“浅埋暗挖法” ,具有经济、安全、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能较好地适用城市繁华地区大型地下工程的施工。

更多例句>>

4)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

浅埋暗挖法

1.

Zhang Zizhong station on metro line 5 in Beijing is a large-span embedded metro station, and is constructed with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 which needs to control the settlement of free surface strictly.

北京地铁五号线张自忠路站为大跨暗挖车站,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

2.

The pith and marrow of this method is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traditional "cover and excavation up-down method" and the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 the latter is used: for constructing beam foundation.

北京地铁天安门东站柱下梁式基础盖挖逆作法的精髓是:把传统的“盖挖逆作法”和“浅埋暗挖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在暗挖条件下成功地运用了“柱下梁式基础”型式。

3.

Zhang Zizhong station on metro line 5 in Beijing is a large-span embedded metro station,and is constructed with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 which needs to control the settlement of free surface strictly.

北京地铁五号线张自忠路站为大跨暗挖车站,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

更多例句>>

5) mining method for shallow tunnels

浅埋暗挖法

例句>>

6) shallow mining method

浅埋暗挖法

1.

Application of Shallow Mining Method to Shihuang Tunnel in Chongqing;

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在重庆石黄隧道的应用

2.

Reasons,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Ground Settlement due to Tunnel Excavation by Shallow Mining Method;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规律及控制措施

3.

Taking the subway tunnel of Theater-Science Building Section in Shengzhe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techniq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tunnel by shallow mining method at moisture-rich soft stratum ,and provides some regular conclusions to the similar project for reference . 文章以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隧道为例,对在富水软弱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隧道的监控量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更多例句>>

高铉清2010-06-16 00:51

CRD垂直沉降都应该好。

mjq2403012010-06-16 08:11 CD法与CRD法的联系:

中隔壁法(CD法)可适用于Ⅳ~Ⅴ级围岩的浅埋双线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可适用于Ⅳ~Ⅵ级围岩浅埋的双线隧道或多线隧道。

CD法与CRD法的区别:

1、开挖顺序:CD法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墙,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CRD法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2、临时支护:CD法是用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一般临时仰拱没有横撑;CRD法用隔壁和仰拱把断面上下、左右分割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的,一般临时仰拱有横撑。

CRD和CD法的区别是在施工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求用临时仰拱(横撑)闭合。

CRD法的临时支护较CD法要求高。

隧道CRD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3-11-11 15:55:27 来源:百度文库

以新建宜河高速公路第4合同段都甘隧道隧道施工为例,介绍大跨度隧道采用CRD法的施工技术及具体步骤,论述了施工要点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1.工程概况

新建宜河高速公路第4合同段都甘隧道位于德胜镇境内都甘村附近,全长1217m。里程:左线ZK43+928~

ZK44+513,右线K43+930~K44+562。隧道左线ZK44+158~+289、右线K43+165~+293段共259米为Ⅴ级围岩,隧道穿越地层围岩岩性以三叠系砂质板岩及变质砂岩为主,弱风化,强卸荷,结构面发育,以层理为主,面多张开,走向与洞向夹角35~40°,垂直及水平埋深小,节理发育,围岩破碎,裂隙水发育,围岩稳定性差,为确保施工的安全,确保隧道二次衬砌的质量,该类围岩地段隧道开挖按CRD法施工。

2.CRD工法的特点

CRD工法又名“交叉中隔壁工法”。该方法以地层预加固为前提,以锚、网喷支护为基础,充分发挥加固后的地层与初期支护体系共同受力,承受外部荷载,以监控量测手段指导施工,控制初期支护结构的拱顶沉降和收敛,确保开挖洞室的安全。该工点具有以下特点:

CRD法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钢架喷砼等支护手段,由于CRD工法在掘进时对隧道围岩扰动小,提高了大断面隧道开挖的安全。且该工法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安全可靠,构件拆装方便、灵活,经济效益显著。

该工法采用的支护系统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很好的适应围岩不同状况的变化,充分发挥了围岩的自稳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CRD工法施工方法及施工步骤

CRD工法遵循“小分块、短台阶、多循环、快封闭”的施工原则,自上而下步步为营,分块成环,随挖随撑,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并待初期支护结构的拱顶沉降和收敛已经稳定后,自下而上拆除初期支护结构中的临时中隔壁墙及临时仰拱,再施做外包防水层,施作二次衬砌结构。

CRD法施工分四部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拱脚处理,每侧拱脚均设2根锁脚锚杆,采用φ42钢管,长度4.5m。隧道施工中严格控制临时支撑每次拆除长度,并根据现场监测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隧道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背后均回填注浆,注浆管预埋,注浆压力要控制适当;施工中必须根据监控量测及施工观测等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参数及施工方法,并及时闭合仰拱,以减少其临空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及控制地面沉降。

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进尺,避免冒进。用多台激光指向仪控制开挖中线及水平,确保开挖断面圆顺,开挖轮廓线充分考虑施工误差、预留变形和超挖等因素的影响。

开挖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当发现拱顶、拱脚和边墙位移速率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出现突变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或改变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

开挖轮廓经尺寸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即开始初喷砼,并在拱部范围内施做拱部砂浆锚杆。满铺钢筋网片要铺设平顺,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即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喷射时由拱脚自下而上进行,保证混砼喷射密实,不留空洞。

3.1CRD法施工工序图

第一步:右上断面开挖支护

第二步:右下断面开挖支护

第三步:左上断面开挖支护

第四步:左下断面开挖支护

第五步:隧道仰拱二次衬砌及底板回填层施工

第六步:隧道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3.2CRD法纵向施工工序断面图

隧道CRD法施工工序纵断面图

4.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

4.1监控量测

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岩的安全状态、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非常重要。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分析,可验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施工方法、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支护参数,修正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及内容为围岩和支护状态观察、浅埋段地表下沉、周边位移、拱顶下沉。

1)洞内观察:开挖面观察内容: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和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性、填充物的性态;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开挖面稳定状态,拱部有无围岩剥落和坍塌现象;涌水位置、涌水量、涌水压力和水质。已施工地段观察内容:有无锚杆拉断,托板松动或陷入围岩的现象;喷射砼是否

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架变形、压屈位置和状态,钢架与喷射砼粘结情况;二次衬砌变形、开裂和破坏情况;漏水大小和范围;有无底鼓现象。

2)地表观察内容:在浅埋或洞口附近施工时,对地表下沉、开裂、滑移、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地表建筑物安全状况进行观察。

3)净空变形量测:根据变形值、变形速度、变形收敛情况等用以判断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模筑二次衬砌时间。

4)测点布置:初期支护施作后,用风钻凿φ40mm、深200mm的孔,用1:1砂浆填满再插入测点固定杆,尽量使同一基线的两测点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待砂浆固后即可进行量测工作。

5)量测方法:采用SL-2型收敛计监测。在施工过程中,Ⅳ、Ⅴ级围岩地段设置3条基线。基线在横断面上的布置见下图。

6)拱顶下沉量测:监测拱顶的绝对下沉值,掌握断面变化情况,判断拱顶的稳定性。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和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应在相应里程处,即每10m布设一个量测断面。隧底隆起观测点布设在仰拱中心,与拱顶下沉观测点在同一量测断面上。测点用风钻打眼埋设好固定杆,并在外露杆头设挂钩。测点大小适中,若测点过小测量时不容易找到,若测点过大爆破时容易损害。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观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或损毁,要尽快重新设置,保证量测数据不中断。

拱顶下沉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拱中和两侧拱腰,每断面布置三点,当受通风管限制或遇到其它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挂钩式钢尺配合测量拱顶下沉,精度可达1~2mm,量测时用一把2~6m长的挂钩式钢尺挂上即可。

地表下沉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及防止沉陷措施的效果。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测点尽量设在隧道中线上,并与拱顶下沉测点设在同一断面上。为准确掌握地表沉降范围,在与隧道中线垂直的横断面上左右各25m范围内布置测点,间距一般为5m,每个断面11个测点。

7)量测数量的处理与反馈

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间—位移曲线和空间关系曲线。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增加量测频率、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4.2地质预报

1)隧道开挖面地质素描法

地质预报人员对隧道开挖面的地质状况作如实的调查和编录,采集必要的数据,具体包括:开挖面地层、岩性、节理发育程度、受构造影响程度、围岩稳定状态等进行编录。

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采用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预测掌子面前方100m至200m范围不良地质,包括断层、特殊软岩、溶洞、暗河和岩溶陷落柱,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从而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及周围区域的地质情况。

测量时在隧道边墙上布置爆破孔和接收器孔,将传感器套管借助风钻安置在接收孔中。隧道每开挖100m预报一次,预报作业安排在交接班期间完成,每次预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安装接收器,然后逐孔爆破,同时接收地震波信号。为保证预报准确,采集数据时隧道掌子面停止作业。

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对测量布置进行相应调整,增减传感器数量,增强或减弱激发信号等。预报作业完成之后立即在施工现场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时迅速提供下一步隧道施工所需要的有关决策信息,初步的评价结果在预报完成后8小时之内给出。预报结果以图形和表格的方式直观显示隧道施工前方和四周一定范围内的重大不良地质和不连续界面的位置。

5.一点体会及注意事项

1)施工中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开展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整理分析量测结果,反馈相关信息,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

2)因CRD工法将隧道断面分成四个小部分进行施工,使得作业面非常狭小,施工需组织好施工安排,确保人员机具的安全。

3)在各钢架连接处设置锁脚锚杆,以确保钢架支撑稳固。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时间应考虑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通过围岩监控量测进行确定。

扣大拱脚CRD法在分离岛式暗挖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2012-09-17 18:06:27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

摘要:随着地铁工程的飞速发展,暗挖车站施工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介绍的扣大拱脚CRD法施工,选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试验室模拟受力分析,动画演示及数据分析等措施方法,进行横通道8步分层开挖施工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及重点受力施工部位的加强支护措施。

关键词:暗挖车站;CRD法;扣大拱脚; FLAC3D计算软件;分层开挖

1.引言暗挖车站施工工法复杂多样,目前较常见的有CRD法、中洞法、侧洞法、洞桩法等。如何根据工程的环境特点、地质条件、工期、安全性、经济性要求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已成了现代地铁修建的首要课题。传统方案设计仅局限于通过受力计算确定方案,缺少动态分析,易造成材料浪费、关键部位缺少补强措施等弱点。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值模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选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进行土质、岩石和其他材料的三维结构受力特性模拟和塑性流动分析,准确地模拟材料的塑性破坏和流动。找出了原横通道设计的薄弱环节,通过扣大拱脚法将原设计10步开挖调整为8步分层开挖。大大加快了地铁施工的进度及安全性。

2.工程概况及原设计施工方案某暗挖车站为地下双层分离岛式车站,覆土厚度约6.8m。结构标准段总宽度为41.5m,结构埋深约为24.5m。其中竖井尺寸长×宽×高为:12.4m×6.0m×30m;通过竖井施工的横通道尺寸宽×高为:10.8×22.0m。

本区间范围内上层覆盖杂填土层6~8m,下伏全风化钙质板岩、中风化钙质板岩,横通道第一层位于软弱地层中,下层为硬岩,呈现“上软下硬”现象。地下水中等~丰富。原设计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井内设置支撑明梁,每断面采用两道横支撑+四道脚撑的内支撑形式。设计竖井施工完成后开马头门进行横通道施工,横通道原设计采用CRD法施工,分10步开挖到底。 3.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及模拟计算结果 3.1FLAC3D 的简介FLAC3D由美国Itasca公司开发的,能够进行土质、岩石和其他材料的三维结构受力特性模拟和塑性流动分析。通过调整三维网格中的多面体单元来拟合实际结构(实体)。单元材料可采用线性或非线性本构模型,在外力作用下,当材料发生屈服流动后,网格能够相应的变形和移动(大变形模式)。FLAC3D能够非常准确地模拟材料的塑性破坏和流动。是一个求解三维岩土工程问题的最理想工具之一。FLAC3D即便模拟的系统是静态的,仍采用了动态运动方程,这使得FLAC3D在模拟物理失稳过程(而不是数学上不收敛)不存在数值上的障碍。FLAC3D包含了三维网格。三维网格由整体坐标系x,y,z系统所确定,不同于FLAC3D程序,它是由行列方式确定。这就比较灵活地产生和定义三维空间参数。 3.2数值模型建模首先确定各地层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承载力特征值、渗透系数等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采用三维立体模型,模拟研究范围:垂直长度为131m,深度为60m,宽度为38.5m,模拟研究4地层模型,分类3个力学材料本构模型,弹性模型,莫尔库伦模型及应力软化模型。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模拟现场实际过程,模拟自重应力、竖井开挖及横通道8步CRD法开挖,竖井开挖每次进尺为1.5m,横通道每次进尺为1.5m。模拟稳定时间运用迭代2000次,支架支护模拟运用迭代2000次,稳定后进入下一个循环。每次循环记录迭代过程中不平衡力,岩层不同层位下沉位移等。记录迭代过程中的不平衡力及模型中关键点的竖向位移变形动画等。 3.3模拟结果分析竖井横通道施工至8.0m,及最终开挖完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图一、原设计竖井横通道CRD8步开挖施工工法开挖到8m 应力分布图二、竖井、横通道施工CRD8步开挖施工工法最终状态结论: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围岩变形规律如下:在竖井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主要以竖井横断面围岩收缩为主,围岩竖直方向变形较小。竖井底板在上覆荷载作用下井口范围内没有约束而出现了一定的向上鼓起的现象。仅在竖井施工过程中,已有钢格栅混凝土可以保持井壁稳定。在横通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表现为竖井与横通道开口的马头门附近位置,变形以拱顶下沉为主。在超前小导管注浆的严格的力学参数和支护强度与钢格栅混凝土支护可以保障拱顶岩层的稳定。8步CRD法施工横通道法的模拟过程中,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有效保障下,对其他步围岩的变形影响不大。但在模拟过程中发现当1,2步开挖初期时,对井壁围岩及横通道围岩影响较大,建议在1,2步开挖时,应将对横通道围岩的加固和补强。 4.横通道补强措施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了在第一层(1、2步)增加喷射混凝土系梁、锁脚锚杆的扣大拱脚方案,将原设计10步开挖调整为8步开挖。图三、扣大拱脚CRD法施工方案 5.竖井横通道施工方案:设计扣大拱脚CRD法施工方案,竖井开挖到横通道高度时(6.8m)即进行马头门支护施工;开挖到横通道第一层高度时(11.2m),即进行横

成为本站注册用户,能看到更多文章内容,老用户请登录,新用户请注册

jiangyingl2010-01-26 14:36

隧道施工中的CRD法和CD法个有什么区别和不同,这两种方法各自的适用以及优缺点?

CD法是CENTER DIAPHRAGM的简称,而CRD则是CROSS DIAPHRAGM的简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适用于比较软弱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场合。而前者是在用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后者则是用隔壁和仰拱把断面上下、左右分割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的。因此,CRD和CD法的区别是在施工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求用临时仰拱闭合。

jiangyingl2010-01-26 14:36

CD法与CRD法的联系:

中隔壁法(CD法)可适用于Ⅳ~Ⅴ级围岩的浅埋双线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可适用于Ⅳ~Ⅵ级围岩浅埋的双线隧道或多线隧道。

隧道CRD施工工法

CRD又称交叉中隔壁法,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主要应用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施工。

CRD法施工是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分部开挖、钢架支撑、仰拱先行施工方法的一种。CRD法一般上下分3层、左右两侧共6部施工。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上、中层开挖及支护,施工横竖中隔壁;待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后,进行另一侧的上、中层开挖及支护,施作横中隔壁;最后开挖左右侧底部,完成初期支护和中隔壁,形成带有竖向中隔壁和2层横向中隔壁的网格状支护系统。最后,拆除中隔壁,施作仰拱、拱墙衬砌和填充。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监控测量,依靠测量数据指导支护施工。CRD法的每部开挖均形成环形封闭支护体系。其优、缺点为:

优点: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缺点:拆除中隔壁时风险较大;工序繁杂,施工速度较慢。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风、水、电管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现场布置,机具设备、人员配置、材料装备、修建防排水设施等。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施工设计,详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监测计划。

审核、阅读设计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提出紧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

超前小导管施工:

小导管采用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做成尖楔状,便于打插入孔中,在管身前部按梅花形布置,钻注浆孔,以便钢管进入底层后对围岩空隙注浆。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通过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可主动获取地质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开挖面前方不良地段的位置、规模和性质,为优化、完善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供地质信息依据。为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及早制定预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以保证施工的正常、安全进行。

CRD法洞身开挖施工步序:CRD法施工共将隧道分为六部分,具体划分为见下图:

首先应完成导向墙,洞口长管棚的施工或完成超前小导管支护的施工,然后按此工法进行施工。

1、施作拱部超前支护,开挖左侧上台阶,预留核心土,及时施工作初期支护打设拱脚锁脚锚杆,并

架设横撑。2、开挖左侧下台阶土(岩)体,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打设锁脚锚杆并架设临时横撑。3、施工右侧拱部超前支护,开挖右侧上台阶,预留核心土,及时施工作初期支护打设拱脚锁脚锚杆,并架设横撑。4、开挖右侧下台阶土(岩)体,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打设锁脚锚杆并架设临时横撑。5、向下开挖左侧仰拱,并做好初期支护。6、开挖右侧仰拱,封闭初期支护结构。7、拆除底部部分横撑,先施作仰拱二衬,然后施工隧道填充。8、拆除剩余临时支护及横撑,施工拱拱墙二次守砌,封闭结构,然后施工洞内附属结构。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地下下沉、洞内观察和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施工前作好地表排水系统及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进行地表沉降的观测。当每部的初期支护完成后,按5米一个断面布设监控量测点。按照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测线布设如下图示。监测频率符合规程相关要求,且原则上采用最高频率要求。

隧道开挖施工应根据设计位置、中线、水平、地质情况,预计可能产生的下沉量和施工误差掌握施工部位尺寸,保证开挖及衬砌断面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测量人员所放的点位妥善保护,所有的点位对其破坏之前必须先报专业工程师批准。

挖掘机在进行开挖作业时小心谨慎,不得破坏已有的支护。小炮开挖或人工开挖,严格控制装药

量。临时支护钢支撑拆除将以量测数据为依据,当量测结果显示围岩基本稳定后,方可进行临时仰拱的拆除。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钢拱架与围岩之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不得留有空洞,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平整度。为了防止初期支护漏水,围岩松动圈进一步扩大,必须及时进行初期支护补偿注浆。

台阶法开挖施工技术交底

发布日期:2012-09-08 浏览次数:466

核心提示:台阶法开挖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台阶法开挖施工技术交底

一、编制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公路隧道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9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浅埋大跨度隧道,地表下沉量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时采用。

三、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查阅相关施工案例,认真调查隧道围岩地质情况、了解施工条件、技术水平和设备装置的施工参数。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精密导线网复测完毕并确定成果可用后,测量组根据隧道纵断面设计线、隧道洞轴线及洞身开挖轮廓线,放出隧道开挖轮廓线;

3)测量班要提前作好洞身开挖测量交底。

4)施工场地的平整,水、风、电的设置,施工测量与放样。开挖机械及材料均已进场。

2、材质及施工机械要求

施工材料均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机械应性能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3、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

公路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以下简称“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是以弧形导坑开挖留核心土为基本模式,分上、中、下三个台阶七个开挖面,各部位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隧道施工方法。

2)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施工工序及步骤: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步骤见图-1,开挖透视图见-2,施工工序见图-3所示。

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为3~5 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 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上台阶开挖矢跨比应大于0.3,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 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 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1477820.html,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作者:高晓培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5期 摘要:浅埋暗挖法在隧道施工中随处可见,浅埋暗挖法在我国隧道开挖中有较长时间,并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渐建立了一套先进的隧道浅埋暗挖法工艺,被普遍应用于隧道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中下穿隧道数量的增加,现代新技术被普遍引入隧道工程,使原来只靠浅埋暗挖法无法完成的工序成为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高科技技术推动了浅埋暗挖法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并对其在未来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隧道施工;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机械设备及高素质工人必然会促进浅埋暗挖法发展,浅埋暗挖法改进是符合隧道施工发展规律的。在隧道施工中不但要善于总结经验,还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浅埋暗挖法,使其在隧道工程中展现更大魅力。 一、隧道浅埋暗挖法的简介 1、浅埋暗挖法应用条件 受综合因素限制无法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场地可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该方法自从在隧道施工中应用以来,就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以至于被大范围推广应用。其具有易于操作、适应性强、符合国情、经济环保等特点,经过不断地总结前人施工经验,浅埋暗挖法已经已建立了一套先进的隧道浅埋暗挖法工艺,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隧道施工方法,并且被国外隧道施工采用,所以说浅埋暗挖法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及施工原则 浅埋暗挖法具有的特点是使用采前导管注浆法,其作用是确保掌子面稳定,避免围岩不牢固发生塌方事故;当超前导管施工完成时,马上开始压注水泥砂浆以及其他特殊工程材料,确保围岩裂隙被充实,使隧道四周产生一个具有支撑上部载荷的外壳,起到提高围岩抵抗力的作用;一次注浆,多次开挖,掌控好每次掘进的长度,降低围岩的松动;由于浅埋的土层松软,超前支护一定要稳固可靠,从而能有效抵抗围岩前期的变形;在台阶法施工中,应当及时将仰拱封闭,保证初期支护承载能力足够大;在隧道开挖时,必须时刻注意施工动态,根据施工条件变化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隧道CRD法施工指导性施工工法

隧道CRD法施工指导性施工工法 1 前言 CRD又称交叉中隔法,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主要应该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施工。 2 工法特点 CRD法施工是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分部开挖、钢架支撑、仰拱先行施工方法的一种。CRD法一般上下分3层、左右两侧共6部施工。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上、中层开挖及支护,施工横竖中隔壁;待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后,进行另一侧的上、中层开挖及支护,施作横中隔壁;最后开挖左右侧底部,完成初期支护和中隔壁,形成带有竖向中隔壁和2层横向中隔壁的网格状支护系统。最后,拆除中隔壁,施作仰拱、拱墙衬砌和填充。CRD法的每部开挖均形成环形封闭支护体系。其优、缺点为: 优点: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缺点:拆除中隔壁时风险较大;工序繁杂,施工速度较慢。 3 适用范围

4 工艺原理 CRD法又称交叉中隔壁法,即在隧道断面中部设置竖横中隔壁,将断面分块,达到减小开挖跨度和降低开挖高度的效果。进行分部开挖,分块成环,化大为小,步步封闭,环环相扣形成全断面初期支护封闭结构的施工方法。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监控测量,依靠测量数据指导支护施工。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 图5-1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要点 5.2.1 施工准备 5.2.1.1风、水、电管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现场布置,机具设备、人员配置、材料装备、修建防排水设施等。 5.2.1.2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施工设计,详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监测计划。 5.2.2 超前小导管施工 小导管采用φ42的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做成尖楔状,便于打插入孔中或直接打入,在管身前部2.0m范围内按梅花形布置,钻φ10mm的注浆孔,以便钢管进入底层后对围岩空隙注浆。 注入纯水泥浆时,水泥浆水灰比胃1:~1:,水泥浆由稀到浓逐渐变换,即先注稀浆,然后逐级变浓。为注浆后尽快开挖,选用普通水泥或早强水泥并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溶液,以缩短初凝、终凝时间。 注浆采用PF-40A型注浆,注浆压力。

暗挖隧道小导管超前注浆施工工艺标准

暗挖隧道小导管超前注浆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暗挖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前的超前加固。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小导管:一般采用φ30~φ50mm的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制作,长度3~5m。 2.1.2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2.1.3 水玻璃:浓度40~50Be′的水玻璃。 2.1.4 硫酸:采用98﹪的浓硫酸。 2.1.5 其他材料:改变浆液凝结时间的外加剂,如促凝剂、缓凝剂等。 2.2 机具设备 2.2.1 空压机:应能提供持续风压,出风口压力不小于3MPa,风量1~3m3/min。 2.2.2 注浆机:压力值应不小于2 MPa的双液注浆机,泵量80~150L/min,泵压3~5 MPa。 2.2.3 浆液搅拌机:能连续不断地对浆液进行搅拌,容量为0.8~2m3。 2.2.4 专用设备: 钻机:宜选用体积小、重量轻的钻机,有效成孔长度不小于5m。 2.2.5 其他机具 2.2.5.1 高压浆管(输送浆液)一般采用钢丝缠绕液压胶管或铠装橡胶管,其工作压力不低于终压压力。 2.2.5.2 压气胶管(输送压缩空气)用3~8层帆布缠裹浸胶制成,工作压力 1.0MPa以上,内径16~32mm。 2.2.5.3 钻头:形状有圆锥形和平头形,前者适用于地层为透镜体或个别卵石层,后者适用于粘性土或砂性土地层。 2.2.5.4 钻杆:可用φ50mm或φ42mm的地质钻杆。 2.2.5.5 风镐、搅拌桶、压力表、量桶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注浆压力表性能良好,高压管畅通。 2.3.2 工作面、用电满足施工要求,照明光线充足。 2.4 技术准备 2.4.1 已编制好注浆方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4.2 导管布设测量放线工作已完成。 2.4.3 已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浆液种类,并确定配比。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隧道CRD法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一)CRD 法 1. 施工工艺 CRD 法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右侧超前支护施 拆除临时立柱和支撑 右上台阶开挖 右上台阶支护 支设临时型钢横撑 1.锚杆、钢筋网准备 2.钢架准备 3.喷砼准备 左下导坑开挖 左下导坑支护 完成临时型钢立柱 1.锚杆、钢筋网准备 2.钢架准备 3.喷砼准备 左侧超前支护施 左上导坑开挖 左上导坑支护 1.锚杆、钢筋网准备 2.钢架准备 3.喷砼准备 支设临时型钢立柱及横撑 监控量测 数据处理 信息反馈 仰拱浇注 防水层施工 衬砌施工 1.锚杆、钢筋网准备 2.钢架准备 3.喷砼准备 右下台阶开挖 右下台阶支护

C R D 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2. CRD 工法施工步骤及方法说明 序号 图 示 施工步骤说明 1 一、施作超前小导管 1.施打超前小导管; 2.超前小导管注浆。 2 ① 二、①部开挖支护 1.开挖①部土体,初喷5cm 混凝土封闭 掌子面; 2.架立拱部钢格栅或钢架及中隔壁格栅或钢架; 3.挂网喷射C20砼; 4.清除底部土体,架临时仰拱格栅或钢 架,打设锁脚锚管,喷C20砼封闭。 3 ② ① 三、②部开挖支护 1.锁脚锚管注浆 2.开挖②部土体,初喷5cm 混凝土封闭掌 子面; 3.架立钢格栅或钢架; 4.挂网喷射C20砼。 4 ② ①③ 四、③部开挖支护 1.开挖③部土体,初喷5cm 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2.架立上部钢格栅或钢架; 3.挂网喷射C20砼; 4.清除底部土体,架临时仰拱格栅或钢架,打设锁脚锚管,喷C20砼封闭。 5 24 13 五、④部开挖支护 1.锁脚锚管注浆; 2.开挖④部土体,初喷5cm 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3.架立钢格栅或钢架或型钢; 4.挂网喷射C20砼。

隧道crd开挖工法

隧道CRD开挖工法 一、工法特点 1、能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下沉。 2、本工法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砼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4、能有效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本工法采用分部开挖,其超前导坑可以起到超前预报的作用。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首先应进行由台阶法向CRD工法转换的过渡施工;转换段为掌子面至其后12m。转换段按既定CRD法施作中隔壁和临时仰拱支撑,按V级加强断面支护参数进行初期支护,形成支 护成环封闭;掌子面前方按CRD工法施工。 二、工艺原理 所谓“CRD”法,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

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工艺 根据设计,隧道该段CRD法隧道开挖分1、3、5、7四部分进行;由于每部开挖断面较大,每部中分两台阶开挖,以防止侧壁因开挖过高而出现坍塌;每分部施作中上下台阶步距2~3m,每部开挖步距3~5m。CRD法施工中1、3部开挖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5、7部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施作,大型机械辅助。 图1. CRD工法施工分区图 隧道CRD法施工段隧道开挖超前支护采用注浆小导管,注浆浆液为双液浆。隧道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喷C25砼、挂钢筋网;支护中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中隔壁及临时仰拱采用I18工字钢、挂钢筋网喷C25砼支护。 CRD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二, 3.1 超前注浆小导管施工 施工方法:在1部和5部开挖之前对拱部按设计施作超前小导管,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案 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隧道支护结构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通道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调整支护结构参数。 超前小导管如在粘土层施工,采用风钻钻进法打设,在砂卵石层用φ20mm 的高压风管吹孔,铁锤夯打。隧道渣土在隧道内由人工手持风镐、铁锨开挖,手推车运输,然后通过设在施工竖井处的 5T 电动葫芦吊出竖井,自卸汽车运出施工现场。喷射用混凝土通过输料筒输送至竖井底部,人工用手推车运输至作业面。二次衬砌用混凝土采用商品砼,通过输送泵输送至作业面。 整个暗挖隧道重点控制地表沉降、管线保护,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以超前钢插管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地层为主要手段,及时施作支护体系。 二、主要施工方法 总体施工工序:竖井施工→马头门施工→隧道土方开挖→初衬施工→防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支模板→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电缆支架及人行步道施工→现浇混凝土盖板→检查井施工→防水处理→回填。

(一)、竖井初衬施工 竖井是电力隧道工程施工时的工作井,也是电缆敷设、检查、维修时的人员、设备出入口。本工程竖井采用Φ4.1m 圆形竖井结构。 主要施工工序:测量放线→人工挖探坑→开挖井口土方→绑扎锁口圈梁钢筋→支立模板→浇筑圈梁砼→砌筑井口段挡土墙→立龙门架→搭护栏→开挖竖井土方→安装网构钢架→喷射砼→井底钎探→竖井封底。 1、竖井井口段施工 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正式开挖前必须先挖条形探坑,必须挖至原状土。条探坑呈“十”字交叉,交叉点为竖井中心点,发现没有地下障碍物及管线后方可继续开挖。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建筑物、管线或文物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制定保护方案,联系相关单位,按照有关预案程序采取相应措施。 竖井开挖过程中及时网喷 C20 砼防止井壁坍塌。挖到地表下圈梁底部的标高后,绑扎圈梁钢筋。锁口圈梁采用混凝土输送泵一次性灌注 C30 混凝土,然后根据竖井规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圈梁上部砖墙的砌筑。 在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需要完成爬梯、临电、临水、下料系统等的预埋件的布设,避免竖井完成后对结构体进行反复的凿除,破坏竖井结构。 2、龙门架安装 龙门架是施工时的垂直运输设备,所有材料、设备、土方必须由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现场施工方法

精心整理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案 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 总体施工工序:竖井施工→马头门施工→隧道土方开挖→初衬施工→防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支模板→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电缆支架及人行步道施工→现浇混凝土盖板→检查井施工→防水处理→回填。 (一)、竖井初衬施工

竖井是电力隧道工程施工时的工作井,也是电缆敷设、检查、维修时的人员、设备出入口。本工程竖井采用Φ4.1m圆形竖井结构。 主要施工工序:测量放线→人工挖探坑→开挖井口土方→绑扎锁口圈梁钢筋→支立模板→浇筑圈梁砼→砌筑井口段挡土墙→立龙门架→搭护栏→开挖竖井土方→安装网构钢架→喷射砼→井底钎探→竖井封底。 龙门架是施工时的垂直运输设备,所有材料、设备、土方必须由龙门架的电葫芦吊运。龙门架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设备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竖井井身施工 井身穿过房渣土、粘质粉土、细砂、粉砂、粘土层,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衬砌

设计,竖井采用逆作法施工,竖井施工应逐榀开挖,井身土方采取半断面开挖,严禁整个井体格栅同时悬空。井身支护是由C20喷射混凝土+网构钢架+钢筋网组成的结构。 竖井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遇到砂层时采取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以确保竖井及施工安全。 隧道为复合式衬砌结构,断面尺寸为2.0×2.3m,直墙、圆拱、厚平底板、净宽2.0m,起拱线高1.85m,矢高0.45m,净高2.3m。两侧支架@1000。 2、隧道做法: 喷射混凝土+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防水膜+现浇钢筋混凝土。初衬厚度0.25m;二衬厚度为0.2m。本工程隧道采用2.0×2.3m结构形式。

隧道CDCRD作业指导书样本

隧道CD、 CRD、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开挖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 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 尽可能地减少超挖, 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2 编制依据 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 ⑵《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 ⑶《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要点手册》 ⑷《爆破安全规程》 ⑸ XCZQ-3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XCZQ-3标段隧道洞身CD、 CRD、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段开挖施工。 4 隧道开挖施工 4.1 方案设计 要求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 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 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 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 适时施作二 次衬砌。

隧道施工严格按照”严控水、强支护、短进尺、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 应特别注意地表水对隧道的影响, 要加强调查和处理。 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 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 大型自卸汽车运输, 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 开挖一段( 台阶) 防护一段( 台阶) 。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 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 先施做护拱混凝土, 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 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 随后进入暗洞施工, 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 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暗洞开挖根据设计及围岩情况Ⅴ级地段采用CRD法或CD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或弧型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榀钢架间距。 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 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 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 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 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 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确保隧道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 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4.2 中隔壁法( CD法)

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

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 浅埋暗挖法是在软弱围岩浅埋地层中修建山岭隧道洞口段、城区地下铁路及其他适用于浅埋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它适用于不宜明挖施工的土质或软弱无胶结的砂、卵石等第四纪地层,对于水位高的地层,需要采取堵水、降水和排水等措施。 1、预加固和预支护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砂砾土、砂性土、黏性土或强风化基岩等不稳定地层,自稳时间短、自承载能力低,初期支护尚未施作时隧道围岩便开始坍塌。因此,该条件下需要采取地层预加固和预支护来提高地层的自稳能力,降低地表沉降。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时常用的预加固和预支护方法有: (1)注浆法。注浆法是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应用最多的辅助工法。浆液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扩散并挤压土体,起到加固地层和堵水的作用,通常配合小导管和大管棚使用。注浆方式主要有小导管注浆、大管棚注浆、帷幕注浆和全断面注浆等。注浆材料有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水泥水玻璃和化学浆液等。 (2)降水法。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为浅埋暗挖施工提供干燥的施工作业条件,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必须采取降水措施,才能实现暗挖法施工。

降水法主要有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真空降水和电渗降水等。我国北方地区多采用地面深井降水法,也采用洞内轻型井点降水法;南方地区多采用基坑内管井降水法,也采用真空或电渗降水法。 (3)超前小导管法。超前小导管支护是在松软地层施工时优先采用的地层预加固方法。通过超前小导管注浆,使地层得到加固改良,保证开挖面的稳定,降低地表沉降。超前小导管长度3~5m,直径30~50mm,环向间距20~30cm,通常沿着上半断面开挖轮廓线120°范围内向开挖面前方土层以一定仰角(10~15°)打入带孔小导管,并进行注浆,如图所示。 (4)长管棚法。长管棚法用于暗挖隧道的超前加固,布置在隧道的拱部周边。大管棚法一般需要结合注浆以获得较好的地层加固效果。长管棚法适用于自稳能力差的地层或邻近重要建筑物等条件,它是将钢管沿隧道外轮廓线顺着轴线方向打入工作面前方的地层以支撑来自外侧的围岩压力。城市地铁多用于临近施工,如下穿既有线等,多采用直径为300mm左右的长管棚,利用定向钻或夯管锤施作。需要指出的是,管棚直径超过一定限度后并不能显著提高其防塌、控沉效果;相反,管棚直径越大对地层的扰动就越大,可能引起更大的地层沉降。因此,仅在临近既有线等特殊场合采用该法施工,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小导管注浆法。 (5)水平旋喷法。在粉细砂层,低压渗透注浆难以形成连续致密的注浆体,不能有效起到超前支护和防沉作用。地层水平旋喷超前支护主要适用于局部地层异常松软需要加固和有重要建筑物需要特殊保护的条件,它是以高压泵为动力源,

浅埋暗挖隧洞施工

绪言 由于浅埋段围岩类型多为杂质回填土、全风化或强风化土层以及残积层土堆积,隧洞土体开挖面附近产生应力重分布,土体抗剪力内切角与胶体凝结强度小,在渗漏裂隙水的作用下,块体失重,极易坍塌、掉块,致使水工隧洞掘进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和施工技术难度也较大。 浅埋暗挖法是参考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开挖中采用多种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围岩,充分调动围岩的自稳能力,开挖后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有效的抑制围岩过大变形的一种综合施工技术。 第一节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特点 一、围岩变形波及地表 浅埋隧道施工中开挖的影响将波及地表。为了避免对地面建筑物及地层内埋设的线路管网等的破坏,保护地面自然景观,克服对地上交通的影响,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地中及地表的沉陷变形。 在变形量方面,不仅由于开挖直接引起围岩的沉降变形,还应计入由于围岩的作用引起支护体系的柔性变形及施工各阶段中基础下沉变位而引起的结构整体位移。 与变形量相对应而存在的地层塑性区的发展,除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外,还削弱了围岩的稳定能力,使施工更加困难。 二、要求刚性支护或地层改良 与深埋隧道可以给支护以适量变形不同。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其支护时间要尽可能提前,支护的刚度也应适当加大,以便抑制地中及地表的变形沉陷。除必须选用适当的开挖方法,支护方式及施工工艺外,还经常采用对前方围岩条件进行改良及超前支护等作为控制地层沉降变形的基本措施。 三、通过试验段来指导设计及施工 由于周围环境及隧道所处地段地质的复杂性,往往需要选取地质条件和结构情况有代表性的一段工程作为试验段。在做出包括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试验及量测计划的设计后,先期开工。对施工过程中引起地中及地表沉陷变形情况、支护结构及围岩应力状态、对地面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情况进行观察、量测、分析和研究。试验段施工中所取得的数据,还可以用反分析方法获得更符合实

盾构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工艺工法

盾构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DT-0206-2014 城轨公司汪远平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地裂缝是西安特有的地质灾害,盾构在地裂缝暗挖洞内接收不同于普通的接 收井内接收,盾构在地裂缝暗挖隧道内接收空间小,无法垂直起吊等特点使接收更复杂、风险更大。西安发育的14条地裂缝严重影响地铁建设,致使西安地区黄土地层盾构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越来越普遍,所以将西安盾构在暗挖隧道内接收施工技术总结形成该工艺工法,为西安地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施工经验。 1.2工艺原理 盾构机接收托架采用回填混凝土做成弧形导台作为接收托架使用,盾构到达后根据盾构实际平面及高程位置在导台内安置钢轨,将盾构主机及台车推进至导轨上,盾构机过完后对导台部分进行混凝土回填到设计标高。 2 工艺工法特点 2.1前期准备投入小。 2.2施工风险小,安全可靠。 2.3隧道通视效果差,测量工作难度大。 2.4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械和设备。 3 适用范围

适合于矿山法隧道洞内接收施工。 4 主要引用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4.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5 施工方法 根据既有隧道结构形式及段面尺寸,采用在隧道内安装简易钢筋混凝土结构达到盾构接收条件的一种施工法。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 盾构地裂缝洞内接收施工工艺流程 洞门地层加固及辅助降水→接收导台施工及橡胶帘布安装→洞门破除→盾构掘进→盾构出洞施工→洞门施工 6.2 地层加固 在盾构接收之前,根据洞口地层的稳定情况评价地层,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采用旋喷桩加固。加固盾构到达端头土体6m的范围。加固后土体强度需要达到以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采用CRD工法详解

大断面隧道CRD法导洞间横通道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出入段线大断面隧道采用CRD 法施工时,为解决工期滞后问题,采取横通道方式从先行一侧导洞进入另一侧导洞的施工方法,增加了施工作业面,确保了预期目标,为CRD 法施工大断面隧道增加作业面,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隧道开挖CRD 法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02 标段出入段线隧道为双线单洞马蹄形断面,该区段长度683.5 m。隧道断面开挖尺寸8.801 × 11.912( m) ,隧道覆土厚度5.3 ~12 m,纵坡2‰、7‰、30‰。隧道开挖采用CRD 法施工,共4 个导洞。导洞台阶法开挖,初期支护为主筋Ф28 钢格栅+ Ф22 连接钢筋+Ф6 钢筋网片+350 mm 厚C25 喷射混凝土结构,格栅间距50 cm。 隧道自上而下依次是粉质黏土素填土、建筑垃圾杂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粉质黏土、黏土、粉土等地层,其中隧道施工所触及的土层有细砂、粉质黏土及粉土层。 隧道自上而下受潜水、层间水~承压水影响。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粉土、细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以侧向径流和自然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埋深7.5 ~10.5 m,水位处于隧道拱顶上1.5 ~3 m; 层间水~承压水主要赋存在粉土、细砂、粉土、细砂等地层,水位埋深18.7 ~25.2 m,水位处于隧道仰拱以下0.5 ~3.5 m。潜水主要赋存在隧道上方的粉土及拱顶位置的细砂中,对施工影响很大。 2 施工难点 2.1 地层松散,稳定性差 出入段线区间隧道位于回龙观东北角,该区域原为沼泽地带,得益于城市发展,大量的回填土及垃圾土堆填于此。据水准测量证实,该区域年沉降3 ~5 cm,证明地层松散,土体稳定性差。 2.2 粉砂土极易出现流砂和坍塌 隧道拱顶范围粉土及细砂受潜水控制,施工中流砂严重; 受管线影响,隧道马蹄形断面拱顶设计平缓,拱顶土体自然成拱力差,特别是粉砂位于拱顶范围,坍塌严重。 2.3 工期相当紧张 八号线二期计划2011 年底通车运营,在工程实施期间,隧道采用两个竖井对头掘进,其中北侧掘进时地质水文情况相对较好,进度进展正常。而南侧隧道掘进中3 号导洞出现流砂、坍塌等问题进展十分缓慢,致使 3 号导洞滞后1 号导洞82.5 m。此时3 号导洞共计剩余146 m,必须通过施工横通道的办法增加3 号导洞正线两个施工作业面,才能同期完成剩余工作量。若按照常规思路组织施工,将无法保证总工期。 3 施工方案及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进展情况,为解决工期问题,采用自1 号导洞开设横通道进入3 号导洞正线后,再通过横通道侧壁开门向两侧施工3 号导洞正线的施工方案。 3.1 横通道位置的确定 在南侧1 号、3 号导洞之间选择横通道位置时,遵循以下原则: ( 1) 要避开地质水文情况较差的地段,宜选择在地质水文较好的地段。 ( 2) 要避开对周围既有建筑物( 高压铁塔) 的影响。 ( 3) 各导洞均衡生产,注意导洞间安全距离。 结合各导洞施工位置,经过施工及环境安全风险评估,横通道位置开设在两个高压铁塔之间的CDK0 + 423 位置。此段地质较好,且避开高压铁塔位置,此位置处于南侧 2 号导洞后10 m,距离南北两侧各73 m,与各导洞均有安全距离,可形成3 号导洞4 号工作面均衡施工状态。 横通道开设位置与环境关系见图1,横通道开设位置与各导洞关系见图2。

隧道开挖方法CD法CRD法

开挖方法 1中隔壁法(CD法) ,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其 施工步骤参见图 图4.5.1 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 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2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并完成横隔 板施工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参见图 图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2)左侧上部初期支护;3.左侧中部开挖;(4)左侧中部初期支护;5.右侧上部开挖;(6)右侧上部初期支护7.右侧中部开挖;(8)右侧中部初期支护;9.左侧下部开挖;(10)左侧下部初期支护;11.右侧下部开挖;(12)右侧下部初期支护;(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1)为确保施工安全,上部导坑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6~0.75m),下部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依据监控量测结果、地质情况综合确定,一般不宜大于6m。 (2)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时间应考虑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当围岩变形达到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并在严格考证拆除的安全性之后,方可拆除。中隔壁混凝土拆除时,要防止对初期支护系统形成大的振动和扰动。 (3)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 (4)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图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现场照片

暗挖施工工法

暗挖施工工法 目前,地铁暗挖段常见施工工艺采用CD、CRD。在施工中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其特点为: 1、采用超前水平预注浆小导管、径向系统锚杆、锁脚锚杆、挂网和格栅喷混凝土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后立即封闭,形成受力封闭环,能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下沉,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2、其支护系统能很好地适应围岩的变形,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故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撑能力。 3、能应用量测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 4、施工作业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容易推广使用。 5、采用分部开挖,其超前中洞可起到探测和预报地质情况的功能。 6、中洞法施工减少了两个边导洞的施工,拱墙采取整体一次或分次衬砌,具有工序较简单、机械化程度较高、临时初期支护量小、施工进度较快、节约成本的特点。 7、为了保证侧洞初支钢格栅与中洞钢格栅连接板准确连接,该方法对中洞钢格栅的安装位置、步距、垂直度等要求相当高。 8、由于在中洞中墙天梁位置空间狭小,在破除临时中隔壁,施工侧洞二衬时,此处防水板的保护难度相当大。

2、工艺原理 所谓中洞法,就是在地下工程掘进中,通过临时支撑将开挖断面分成几个部分,中洞初支先行施工,待中洞贯通后施工中墙顶部和底部防水,再施工中墙结构;然后利用中墙结构作为侧洞施工的支撑点,再根据围岩情况进行其它部分的开挖与支护、防水层及侧洞结构。此工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管棚、锚(网)喷洞壁、钢拱架或格栅拱架支护系统和临时支撑联结,使断面及早闭合,控制围岩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化,合理安排,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事实上,各种施工方法都是围绕着中墙施工来进行的,中墙是整个隧道受力转换和受力平衡的支撑点,在结构设计中其刚度和稳定性应作控制,在施工中要认真处理好中墙的基底承载力和回填反压平衡,确保中墙稳定。 3、应用实例 北京地铁四号线第一标段工程—设计起点至马家楼站区间工程,起止里程为K0+000.000~K0+338.800,全长338.800 m,为暗挖双联拱隧道。正线起点在南四环北侧,马家堡西路下,线位较低,向北下穿出入线段左线后进入马家楼车站,与出入线左线形成立交,该部分为四号线南沿做预留,结构覆土厚度10m左右,线路设计坡度分别为-8‰、23‰、2‰,采用复合式衬砌,开挖跨度为11.1~11.142m,开挖高度为6.5~6.9m。

城市地铁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富水砂层施工Word

摘要:结合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试验段土建2标四个过深南大道出入口通道及一个风道暗挖隧道工程实例,分析富水砾砂层的沉降特性和引起地层沉降的原因,提出了根据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适度排放地下水,允许带水作业,按地面沉降限制条件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关键词: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富水砂层;大管棚;水平旋喷桩;沉降 1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试验段土建2标车站位于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下,车站4个出入口通道及车站外伸新风道分设于车站的4个象限内,每个通道均自深圳东西向主干道深南大道下方穿越,通道平均埋深4.7m。通道上方管线密布,有燃气管线、电信管线、高压电缆、路灯电缆、污水箱涵、上水管道、雨水箱涵,其中污水箱涵底部为浆砌片石结构,上水管道为混凝土承插管。本文根据本标段出入口通道成功浅埋暗成功施作的经验,分析引起沉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富水砾砂层中浅埋暗挖隧道采取的施工措施。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工程地质 本区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海冲积层及第四系残积层,下伏燕山期花岗岩。地层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情况及岩性特征如下: ①人工堆积层 素填土(粉质粘土):坚硬,混砂砾约20%~30%。层厚3.2m~6.0m。分布于出入口通道以上。 ②砾砂:松散~中密,饱和,混粘性土,层厚5m~10.1m,分布较广,通道穿越此层。 ③砾质粘性土:可塑~坚硬。该层为场区主要地层,广泛分布,层位稳定,揭示厚度1.0m~15.5m。通道仰拱部分穿越此层。 ④全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土夹砂砾状,最大揭露厚度9.0m。 2.2水文地质 本区段地下水位埋深2.7m~4.7m,水位变幅为0.5m~2.0m。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由北向南,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按贮存介质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贮存于砾砂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强风化花岗岩中。 2.2水文地质 本区段地下水位埋深2.7m~4.7m,水位变幅为0.5m~2.0m。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由北向南,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按贮存介质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贮存于砾砂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强风化花岗岩中。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 一、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的特点概述 将浅埋暗挖法应用于地铁隧道施工当中,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不能只注重埋深。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要确保隧道深度和宽度低于1.5m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浅埋。在开挖作业之前,应做好超前支护工作,使得地层结构更加的安全稳固,在完成初次支护之后,要做好二次衬砌。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并且具备多变的调整,因此无法实现准确的预测。其次,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也是非常复杂的,施工方法多种多种,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再次,开挖方式非常灵活,并不会受到断面的限制与影响。接着,浅埋暗挖施工法存在较高的风险管理难度,尤其是在进行爆破的时候,无法有效控制。最后,应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并不会对交通、以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大影响。 二、地铁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 当前浅埋暗挖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均离不开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常用的浅埋暗挖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超长管棚支护技术 在地铁隧道施工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保障隧道支护强度,满足施工对于隧道围岩的高强度要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应用超长管棚支护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管棚的数量、间距进行设计和匹配,能够极大的提升支护强度及稳定性,保障接下来地铁隧道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当前该支护技术凭借自身的明显优势,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施工当中。 2.2 全程监测技术 将浅埋暗挖法应用于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当中,需要监控测量隧道,通过应用全程监测技术,能够及时的掌握地铁隧道的强度、沉降量、隧道收敛等数据参数变化,为接下来的施

浅谈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

浅谈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 文章简要介绍了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的原理、技术原则,工法比较,分析了目前浅埋暗挖法修建隧道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标签:浅埋暗挖法;问题;措施 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采用复合衬砌,初支承担全部基本荷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初支、二衬共同承担特殊荷载;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动部分围岩自承能力;采用不同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 2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原则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技术被概括为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在暗挖施工作业时根据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开挖步骤和支护措施,严格根据量测数据确定支护参数,保证暗挖作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3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常用施工方法及比较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依据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工程规模、覆土埋深及工期等因素,常用施工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中隔墙法(CD法)、交叉中隔墙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眼睛工法)、洞桩法(PBA法)、中洞法及侧洞法等。(表1) 表1 4 目前浅埋暗挖法修建隧道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4.1 常见问题 (1)带水作业。不实施降水或实施降水但不彻底,其结果必然是影响初期支护的防水性能,严重者诱发塌方,危及工程安全。 (2)不重视监测成果。未把监测信息反馈于指导施工,必然导致施工的盲目性。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区域的影响还波及邻近高层建筑,有监控分析,有控制和对应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3)以“堆喷混凝土”代替“喷射混凝土”,又未能及时注浆填充与围岩的孔隙,人为增大结构荷载,造成塌方漏水,或人为加大速凝剂用量,以降低混凝土

隧道CRD法施工工艺方法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作业准备 (1) 2.1内业技术准备 (1) 2.1.1了解设计、规范文件 (1) 2.1.2制定方案措施 (1) 2.1.3人员培训 (1) 2.2外业技术准备 (1) 2.2.1生活、办公临建 (1) 2.2.2施工生产临建 (1) 2.2.3调查与施工有关的技术数据 (1) 2.2.4材料和配合比报验 (1) 2.2.5实施超前地质预报 (2) 2.2.6布置监控量测点 (2) 3.技术要求 (2) 3.1 开挖轮廓控制 (2) 3.2 隧道允许超挖值 (2) 3.3 监控量测和超前预报 (2) 3.4 地基检查 (2) 3.5初期支护 (3) 3.6 隧道贯通 (3) 3.7 不良地质段施工 (3) 3.8 弃土 (3) 4.施工工艺流程 (3) 4.1施工程序 (3) 4.2 工艺流程 (4) 5.施工要求 (5) 5.1 施工准备 (6) 5.2施工工艺 (6) 5.3施工控制要点 (7) 6.劳动组织 (8) 7.材料要求 (8) 8.设备机具配置 (8)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 9.1 质量控制 (9) 9.2 质量检验 (9)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 10.1 安全要求 (10) 10.2环保要求 (11)

CRD法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隧道CRD法开挖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2.1.1了解设计、规范文件 认真学习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深入工地做好施工调查,核对工程地质是否符合实际 2.1.2制定方案措施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方案措施包含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风险评估等。 2.1.3人员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2.2.1生活、办公临建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2.2.2施工生产临建 修建变压器站、空压机站、钢筋厂、拌和站、水泵站、水池、通风机架等施工设施,同时备齐发电机、移动栈桥、钻爆台车、喷浆台车、风钻、湿喷机、自卸汽车、装载机、挖掘机等设施。 2.2.3调查与施工有关的技术数据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2.2.4材料和配合比报验

隧道施工方法之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继1984年王梦恕院士在军都山隧道黄土段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又于1986年在具有开拓性、风险性、复杂性的北京复兴门地铁折返线工程中应用,在拆迁少、不扰民、不破坏环境下获得成功。同时,结合中国特点及水文地质系统,创造了小导管超前支护技术、8字型网构钢拱架设计、制造技术、正台阶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施工技术和变位进行反分析计算的方法,提出了“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18字方针,突出时空效应对防塌的重要作用,提出在软弱地层快速施工的理念。由此形成了浅埋暗挖法,创立了适用于软弱地层的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方法。 浅埋暗挖法沿用新奥法(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基本原理,初次支护按承担全部基本荷载设计,二次模筑衬砌作为安全储备;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特殊荷载。应用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时,同时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动部分围岩的自承能力;并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用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和优化设计,实现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并形成多种综合配套技术。 浅埋暗挖法是以加固和处理软弱地层为前提,采用足够刚性的复合式衬砌结构,选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应用信息化测量反馈设计和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地面沉降。 工艺流程图: 适用条件:

1、浅埋暗挖法不允许带水作业。如果含水地层达不到疏干,带水作业是非常危险的。开挖面的稳定性时刻受到水的威胁,甚至发生塌方。把地下水,尤其是上层滞水处理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浅埋暗挖法的成败。大范围的淤泥质软土、粉细砂地层,降水有困难或者经济上不合算的地层,不适宜采用浅埋暗挖法。 2、采用浅埋暗挖法要求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稳定性。1997年日本学会曾提出开挖工作面土体稳定的定量判别标准:土壤中的细颗粒(<74μ)含量≤10%, 且均匀系数Uc≤5%的突然不具备自立性.我国对土壤自立性提出了定性要求:工作面土体的自立时间,应足以进行必要的初期支护作业。因此开挖面前方对地层的预加固和预处理,是浅埋暗挖法的必要前提,目的在于加强开挖面的稳定性,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1)浅埋暗挖法的十八子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1、地层的预加固和预处理(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长管棚) 2、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强调“随开挖、随支护”的基本原则,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做到利用土体有限的自立时间进行开挖和支护,使土体开挖后暴露的时间尽可能短,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开挖方法:短台阶法、带临时仰拱的长台阶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隔壁法(CRD法)、侧壁导坑法(眼镜法)、弧形导坑留核心土等。初期支护: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主要采用钢筋格栅,主要有以下原因:(1)、钢筋格栅与喷射混凝土能紧密结合;(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