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几点建议

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几点建议
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几点建议

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几点建议

梅河口市牛心顶学校:肖丽艳

当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虽然安全措施不断,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未成年学生在校意外事故总是难免发生。那么,当事故发生后,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如何公正合理处理呢?根据有关理论法规,结合处理事故的经验,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尽早发现,及时抢救

在校学生事故发生后,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觉得学生撞了一下或碰破点皮,没有大不了,因此不当回事。其实,有的事故虽然表面看没造成什么伤害,却有可能隐含着“内脏出血”、“头颅出血”等生命危险,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所有在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不管小伤大伤,都要高度警惕,高度负责,尽早发现伤害情况,尽快组织送医院治疗或抢救。因为教师不是医生,不能准确判断伤情,所以该不该治,怎么治,要由医生说了算。如果发生的是重大事故,那么在抢救的过程中,学校还要派教师守护,以便及时了解抢救情况。这既关系到抢救效果,也关系到日后对事件的处理。如果因为人为的原因而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间,造成小伤变大伤等其他后果,则学校是要负责任的。

二、通知家长,报告上级

未成年学生在校出事,在抢救的同时,我们还要尽快通知家长,千万不能隐瞒事实或迟迟不告知家长。如果是学生之间引起的伤害事故,那么当事人的家长都应立即通知到。在通知家长时要注意通知的方式,要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事关伤残、甚至死亡的事,放在谁身上都会无法接受。因此,通报家长之前要研究通报的方式、通报的措辞以及谁去通报等问题,以便让家长有一逐渐适应的过程。

其次,学生在校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还要主动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如班主任或一般教师要立即向学校领导或主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要视伤害情况向上级教委和政府部门报告,如果是严重的伤亡事故,必须在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少教师甚至学校领导都在着这样的思想:认为班中或校内的学生出了事不光彩,因而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尽量不传出去,更不想惊动上能领导,以免受到“一票否决”的处罚;只有当问题越来越严重,自己处理不了时,才向上级领导汇报。这一点不管是作为校长还是一般教师,都要十分清楚,向领导汇报,实际上是为了取得上级行政部门的支持,运用集体的力量来研究如何妥善处理事故,由集体来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保护现场,调查取证

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教师、学生往往都忙着抢救受伤学生,而顾不上考虑现场保护问题。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提醒并组织师生,在保证抢救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好现场,千万不能为了推卸责任,破坏现场,甚至伪造现场。因破

坏或伪造现场而想推卸责任,到头来只会使事态更加复杂化,从而使学校承受更大的责任,遭受更大的损失。

其次,在保护好现场的同时,要立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事态严重的,要请公安局或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参加调查取证。既要对当事的双方进行调查,又要对事故发生在场人员进行调查,让他们实事求地说,看到什么说什么,没有看到的就不能乱说。同时,对所有的证据和材料,都要保存好实物,留下录音、文字等书面材料,写出调查报告,请调查取证的各方签好名,加盖有关部门的公章,为日后处理事故作好旁证材料。

再次,对所有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涉及事故的有关师生,要统一口径,在事故未妥善处理之前,不能对事故乱评议、乱表态、乱承诺,以免对公众产生误导而对公正合理地处理事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各方协调,防止新伤

在校学生重大伤害甚至死亡事故发生,无论落在谁头上,都无法冷静,家长情绪激动,说话不讲道理,甚至动手动脚都在情理之中。有的家长甚至会产生“伤一个够本,伤两个赚一个”的想法,其本人或者其亲属会立即采取“报复性”行为,伤害事故直接参与者或与伤亡事故有关的师生甚至学校领导。因此,处理事故的领导和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好与伤害事故有关的教师和学生,必要时可请政府或公安部门进行保护,以防家长因失去理智而引发新的伤害事故;另一方面要立即动用政府、公安、家长单位领导、家长亲属朋友等部门和人员的力量,对被伤害学生家长

进行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的规劝、协调和教育,促其冷静理智地思考问题,谨防新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以情动人,以法处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作为学校不能对事故或受伤害方冷淡低调、漠不关心。有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如果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则学校还是少管为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校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管是大是小,不管学校是否有责任,学校都应该对本次事故和当事人热情关心,对受害方表示同情和慰问,对受害学生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劝慰工作,以便更好地处理事故,这也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如果学生因在校出事住院,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和有关教师,一定要组织去医院看望,了解病情,给受害方以心灵上的安慰。这样,学校、教师与家长、受害学生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有时即使学校或教师有一定过错,家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原谅学校和教师,从而为日后顺利平和地处理事故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事故发生后,学校和教师不闻不问、冷漠处之,原本家长对事故的发生表示理解和原谅的,也会因情感受到冷落和伤害,而把责任强加到学校和教师头上,进而三番五次到学校大吵大闹,或在社会上散布对学校和教师不利的言论,这样既不得于事故的妥善处理,又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秩序和社会声誉,消耗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任何事情都不能以个人的情感和准则来处理。在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我们最终还是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该负责的就要负责,情法并重,责权共分,通过多方协调,公正、公平、合理地进行处理,从而使学校和受害方不再成为新的受害者。

关于《幼儿园幼儿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关于《xx幼儿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的建议 一、问题: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1个城市4.3万名幼儿及中、小学生进行的意外伤害调查显示,每年我国有20%-40%的儿童因意外伤害需要给予医学关注。儿童意外伤害,已被视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 经济、医疗问题之一。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幼儿园不仅接收3-6岁入园儿童,还把受教育者范围扩展到3岁以下。目前在北京2-6岁幼儿入托率已达90%以上,幼儿园承担了全社会大部分孩子的教育和看护责任。服务对象的增加,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使幼儿意外伤害的机率也自然上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幸事故发生后,许多幼儿园在处理过程中,因为没有专门的处理在园幼儿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使某些纠纷无法可依,从而一拖再拖,给幼儿身心和幼儿园的正常工作,都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事故,因为缺乏明确的处理办法,给教师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谨小甚微,有些幼儿园不敢组织园外社会活动,不敢开展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代幼儿的成长和健康发展。 二、分析: 幼儿园的事故处理,一直是我国法律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市还没有关于幼儿在园伤害如何处理的规范性规定。从宏观上来看,这与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极不相称,不利于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利于幼教事业健康发展。从微观上看,幼儿园出现事故后就如何合理地解决,缺乏一些法律依据,不能很好地保护园方、幼儿及家长的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没有合理的法律保护,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影响了幼儿园日常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很难保证保护幼儿、幼儿园和家长各自的合法权益。三、建议: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众所周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两亿多名在校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近年来,在校学生伤亡事故屡屡发生,由此而引发的纠纷案及其索赔数额也与日俱增。学生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家长带来终身的不幸和痛苦,而且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造成管理上的困惑和不安。如果用“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来形容着泪事故的发生,用“焦头烂额、疲于应付”来形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用“痛不欲生、悲愤难容”来形容那些受害学生家长,用“提心吊胆、杯弓蛇影”来形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恰如其分。面对“防不胜防”的这类事故,不少学校感到“管不胜管、赔不胜赔”,迫于无奈,采取一些诸如取消有危险性的活动内容,对学生在校活动范围严格限制等被动、消极的措施。 为了切实保护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明确学校、学生应履行的责任,达到既保护在校学生不受伤害,又维护好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近年来,教育部已经相继颁布了10多项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政策、规定。教育部最近发布的第12号教育部令,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做出了具体规范。该《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办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办法》具体规定了学校不必承担责任的六种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办法》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该承担责任的十二种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今天,我们就《办法》中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的12种情况”、“学校不承担责任的4种情况”、“学校无法律责任的6种情况”以及“学生或监护人应承担的责任”四方面与各位家长进行探讨。 一、学校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的12种情形

谈谈如何处理在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谈谈如何处理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梅河口市牛心顶学校:刘宝和 当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虽然安全措施不断,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未成年学生在校意外事故总是难免发生。那么,当事故发生后,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如何公正合理处理呢?根据有关理论法规,结合处理事故的经验,处理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尽早发现,及时抢救 在校学生事故发生后,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觉得学生撞了一下或碰破点皮,没有大不了,因此不当回事。其实,有的事故虽然表面看没造成什么伤害,却有可能隐含着“内脏出血”、“头颅出血”等生命危险,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所有在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不管小伤大伤,都要高度警惕,高度负责,尽早发现伤害情况,尽快组织送医院治疗或抢救。因为教师不是医生,不能准确判断伤情,所以该不该治,怎么治,要由医生说了算。如果发生的是重大事故,那么在抢救的过程中,学校还要派教师守护,以便及时了解抢救情况。这既关系到抢救效果,也关系到日后对事件的处理。如果因为人为的原因而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间,造成小伤变大伤等其他后果,则学校是要负责任的。 二、通知家长,报告上级

未成年学生在校出事,在抢救的同时,我们还要尽快通知家长,千万不能隐瞒事实或迟迟不告知家长。如果是学生之间引起的伤害事故,那么当事人的家长都应立即通知到。在通知家长时要注意通知的方式,要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事关伤残、甚至死亡的事,放在谁身上都会无法接受。因此,通报家长之前要研究通报的方式、通报的措辞以及谁去通报等问题,以便让家长有一逐渐适应的过程。 其次,学生在校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还要主动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如班主任或一般教师要立即向学校领导或主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要视伤害情况向上级教委和政府部门报告,如果是严重的伤亡事故,必须在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少教师甚至学校领导都在着这样的思想:认为班中或校内的学生出了事不光彩,因而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尽量不传出去,更不想惊动上能领导,以免受到“一票否决”的处罚;只有当问题越来越严重,自己处理不了时,才向上级领导汇报。这一点不管是作为校长还是一般教师,都要十分清楚,向领导汇报,实际上是为了取得上级行政部门的支持,运用集体的力量来研究如何妥善处理事故,由集体来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保护现场,调查取证 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教师、学生往往都忙着抢救受伤学生,而顾不上考虑现场保护问题。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提醒并组织师生,在保证抢救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好现场,千万不能为了推卸责任,破坏现场,甚至伪造现场。因破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分类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分类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然而,随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由各类灾害、人为等导致的校园意外伤害致使近年来青少年受伤害人数急剧上升,给本人、家庭带来痛苦和灾难,给学校、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校内事故 1、食物中毒 事故一般多发于细菌容易滋生的夏季,一般表现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变质食品、无证食品等,极少数为投毒案例。 2、校车安全事故 事故原因主要集中在校车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及因老师疏忽滞留孩子在车上未及时发现引发的安全事故。 3、校园性侵害 近年来,“校园性侵害”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4、踩踏 主要集中在楼道、台阶、校门等学生人流集中处,尤其容易发生在学生上、下课时,兴奋尽情玩耍时。校园内的栏杆、围墙、水泥地面等都可能成为“杀手”。 二、校外事故 1、溺水 主要集中在游泳时、河边、江边、塘边,每年夏天,尤其是暑假期间是大量溺水意外事故频发的高危时期。 2、自然灾害 主要集中在雷击、洪水、台风、冰雹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 3、烧伤烫伤 夏季是儿童烧伤烫伤的高发季节。厨房是烧伤烫伤的多发地。衣服单薄,皮肤暴露多,一旦监护人稍有疏忽,容易发生意外。 4、拐骗

近年来,拐骗儿童犯罪问题突出。由微博发出的寻子故事不断上演,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5、触电 主要发生在监护人不在身边看管的时间段,孩子在无意识情况下拿金属器具等插入插座孔内。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按其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类: 1、迅速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车祸和中毒等。这一类事故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防止可以避免的死亡。 2、另一类意外伤害虽不会顷刻致命,但也十分严重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狗咬伤等,如迟迟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死亡或终生残疾。 3、还有一类是轻微的意外伤害如小刀划破了一个小口,摔破了一点皮,烫起了一个小水泡等,这些在家里可进行简单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学生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学校学生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按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制定 第三章事故处理程序 第十五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学校要求或者认为必要,可以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十八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第二十条经教育行政部门调解,双方就事故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在调解人员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结束调解;在调解期限内,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调解过程中一方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调解。调解结束或者终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十二条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学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1

说明: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相关处理人员除了要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完成规定动作,必须记录完成每个动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节点。班主任,要在救护学生的同时,报告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报告主管校长、主管校长报告校长)、通知学生监护人。 2

中学生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中学生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梅山中学这个可爱的“大家庭”里,同学们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有说有笑,就像一只只活泼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真希望同学们的快乐是长久的。但我们这个家庭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发生一些意外,每一学期,都有不少同学在校园内因各种原因受伤。这些意外情况普遍吗?它究竟是由何原因引起的呢? 大家不妨先看看以下几个发生在我们校园内的事例: 2007年3月,九年级 (6)班的陈某跃同学在上体育课时,与同学抢篮球摔倒在地,致使左手骨折;2007年10月17日,九年级 (3)班的吴某黎、苏某杰两人在教学楼二楼走廊嬉戏追赶时,将正在走廊休息的九 (1)班吴某泰同学撞倒,造成吴某泰左手骨折; 2007年11月1日,七年级 (6)班陈某相、吴某察两人在课间开玩笑时,不小心摔倒在地,致使陈某相手骨折断;2007年11月12日,八年级 (3)班的林某灶、詹某享两人于晚自习下课期间在开玩笑,不小心造成林某灶的牙齿断了一个;2007年12月4日,八年级 (7)班的王某柏同学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想偷偷翻墙外出,结果摔下来导致脚骨折;2008年9月,九年级 (2)的陈某鹏在士备楼一楼盥洗室摔倒,造成左手骨折;…… 为了了解校园安全意外的有关情况,我们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有在校内磕碰受伤的经历:

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小心或其他原因受轻伤,其中有由于打闹造成受伤的人,有由于别人跑步而撞到自己受伤的人数,有不小心自己跌倒受伤的人……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是自己不小心摔跤或是被别人撞到的。 我们总结出以下同学们在校内意外受伤的原因: 1、在走廊、楼道里踢球、追逐打闹; 2、集体上下楼时,不讲秩序、互相拥挤; 3、拿小石子或其他小物件互相丢着玩,或者打来打去; 4、打扫卫生时用劳动工具打闹; 5、攀高并从高处往下跳; 6、趴阳台,从阳台上往下扔东西,高空抛物; 7、进食堂、电脑室拥挤;进出校门拥挤; 8、爬墙、玩铁门、教室门; 9、上体育课时不听老师的话,做不规范的动作; …… 下面,我们一条地来对照一下,想想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1、在走廊、楼道里踢球、追逐打闹。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静”的学习环境。走廊又比较狭窄,在走廊、楼道里踢球、追逐打闹容易撞倒,刚才我们提到的第二个事例就是属这种情况。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能在学校里玩耍了,在学习之余我们应该放松,只是游戏、玩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 安全 第一。" 2、集体上下楼时,不讲秩序、互相拥挤。我们一直在强调:

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种类

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 一、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种类分析 从已发生的事故看,容易发生以下类型的事故。 1.拥堵挤压,主要集中在楼道、通道、台阶、厕所、校门等处。校园内的栏杆、围墙、水泥地面等也可能成为“隐性杀手”。 2002年9月23日,内蒙古丰镇二中发生一起严重的校园安全事故,因楼梯栏杆倒塌且无灯,导致在黑暗中挤死21名学生、挤伤47名学生。 2005年10月25日晚8时许,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 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通明小学学生踩踏事故造成6死26伤。 2.运动伤害:跑、跳、投过程中的意外伤害,或因运动器械管理不善造成的伤害。 体育活动中,学生踢足球踢坏眼睛,练习跳箱摔断胳臂,甚至突发疾病被夺去生命的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2001年,广州市同和镇启明小学一名四年级女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死亡。东山区某小学一男生把篮球打出了围墙,男生翻墙捡球,不幸摔伤手臂。 2012年我校学生上体育课时,从单杠上掉下来,给学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 3.学生之间互相嬉戏、玩耍造成的打斗伤害:此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不胜枚举:雨伞刺中学生眼睛的、铁锹铲到学生额头的、扫把打破学生头皮的等等。 4.食物中毒;中毒事故涉及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夏季为多发季节。发生在校内的占%,其中发生在学校食堂的占%。中毒原因多为扁豆(四季豆、无筋豆)未炒熟、空心菜等易发虫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外购食品变质、购买无证摊贩有毒米粉等,还有食堂条件差、不按有关要求操作等原因,也有个别投毒事件。2003年,辽宁省海城近3000名学生由于饮用有问题的豆奶导致集体中毒;2003年3月19日,茂名市技工学校学生因吃了学校食堂的青菜、猪肉、面条、河粉、鸡粥、黄豆后普遍出现肚痛、腹泻、头晕现象,先后有208名学生食物中毒。 5.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2003 年1 月21 日下午,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金玉村小学校发生校舍垮塌事件,在教室内玩耍

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创造安全的外部环境 中小学生的安全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和家庭不可能承担其所有的监护责任,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从每个细节做起。 1?建立三位一体”的联控联防长效机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安全防护体系。比如,公安、交通、工商、卫生防疫与教育部门共同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消防、交通、市场经营秩序和食品卫生安全,消除各种隐患,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环境。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 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应主动和公安机关联系,聘请公安民警为学校的法制校长和校外辅导员,通过法制讲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和指导学校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和完善校园周边的安全防范机制。发生学生被敲诈后,应主动和派岀所联系,在重点路段、部位和地区要求加强警力巡逻,防止拦路抢劫、勒索和伤害学生案件的发生。在学校附近的十字、丁字路口应设立减速标志和警示标志,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和社区的联系。只有建立和完善了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校园的安定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2?建立社会保险,转嫁风险责任,使损害赔偿社会化,是解决当前学校事故损害赔偿的一剂良方。西方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上海市也已经实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草案)》。《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过错责任,学校以投保责任事故的方式,对受伤害学生进行赔偿。这部全国尚属首创的地方性法规的通过标志着上海在校园事故处理中探索岀了建立学校责任保险制度,让保险公司介入理赔,实现理赔市场化的一条新路,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二)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1?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学校领导应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高度岀发,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学校领导对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均要加强安全教育。掌握一些突发事件来临时求生的方法。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使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突发事件等安全知识的教育。 2?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 安全管理重点在于预防,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有效降低事故率,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环境、季节特点及有关规律适时进行防盗,防火、防病、防伤害等方面的教育。要善于利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例教育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 (1)加强风险教育。根据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风险意识差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风险教育,使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一般危险有基本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如闯红灯的危险 后果、实验室不遵守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受骗遭抢的危险等,避免因缺少对危险后果的认识而酿成意外事故。 (2)加强防范救护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救护教育时,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36152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为了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财产安全,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意外事故,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意见》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及国家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意外伤害事故组织机构。 总指挥:吴本省 副总指挥:王建民 成员: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等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4、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四、工作目标 1、经常性地对教职工、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救自护教育,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确保师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2、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及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安全事故抢险救助方案 学校发生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损失时,第一目击者以及后续人员要立即报告校长采取有效措施,救人第一,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 班主任、辅导教师是班级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级因意外事故而受害学生具体负责。当日值班领导负责指导、帮助班主任处理。 (一)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在校园如发生学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及时送受伤者到医院诊治。 2、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责任人,并做好有关记录。 3、通知受伤害者的家长。 4、妥善处理事故。 (二)楼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课间操期间,值日教师应在一楼楼梯口组织学生有序上下楼。 2、当发生学生摔倒时,其他学生应立即停止上下楼,迅速将摔倒学生扶起,必要时立即送医院救治。 3、如出现学生踩踏事件,应立即疏散其他学生,对被踩踏学生立即进行有效救治,必要时拨打120,送医院抢救,并及时向市教育局报告。 4、通知受伤害学生家长。 5、迅速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 (三)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和传染性疾病时,应迅速隔离并送医院诊治。 2、迅速向教育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4、迅速排查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和传染性疾病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

学生意外伤害处理预案

**小学学生意外伤害处理预案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自行到校活动或者放学后滞留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不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处理原则 以保护学生人身不受伤害为原则。 三、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有效避免和消除各种危险。 2.加强对教师进行法律规范的学习和师德规范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健全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确保教

育教学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标准。 4.规范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的活动不应超出学生一般生理承受能力,对特异体质的学生予以必要的照顾。学校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规范管理流程,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四、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1.及时救助: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就近,区级以上医院、保留车票或发票)由当事班主任和卫生老师共同陪同前往。根据受伤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告知情况:(1)及时通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事件发生后,要在积极救助的同时及时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2)报告相关科室和保险公司。事故发生后向学校领导汇报,由学校领导。 3.调查取证(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应2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要有时间和相关人员签字,记录用钢笔或水笔)注重收集保存证据,为认定责任提供依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4.处理解决:轻微事故由年级分管领导、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成立处理小组,重大事故立即成立学校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进行处理。 (二)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及时救助原则:一旦发生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学校应当根据现

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工作指南

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工作指南 一、意外伤害的定义 我国伤害的定义为: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由家人、老师或其他人作紧急处置或看护,并因伤请假半天以上。 意外伤害是指无目的性、无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医疗事故等。 二、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1、个人因素:年龄、性别、个性特征、外显行为、生理因素等与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关。 (1)年龄:不同年龄儿童的活动范围与活动能力、生活经验、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与伤害的发生及特点有关。 (2)性别:多数伤害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童活动频率高、范围广、生性好动以及主动探索的行为特征有关。 (3)个性和行为特征:多动、注意集中与分配障碍、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等心理行为特征在伤害多发学生中常见。 (4)生理因素:视力与听力障碍、运动障碍及癫痫学生,伤害发生率也增加。 2、家庭因素:家庭完整性和稳定性、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措施等,都影响到儿童的安全保障,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关爱和忽视等。 3、社会因素: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安全,需要从设计到建造各个环节加强预防性监督;法律可约束学生骑自行车年龄;加强媒体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理解电视、电影和图书中的"英雄人物"的冒险行为;医疗保健条件如急救、急诊系统的完善可减少伤害的严重性。 三、意外伤害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 ?过早死亡,导致人群期望寿命损失巨大 ?伤残,导致大量的因伤缺课、住院、休退学等事件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给家庭增添巨大的医疗和康复负担,因医疗照顾、资源消耗给社会带来的损害,其社会和经济代价超过任何一种疾病 四、学校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主要的干预措施 1、制定制度和措施 ?指定专门分管预防学生意外伤害工作的部门,并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管理学校预防学生意外伤害工作。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学校应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下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定适合本学校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工作计划、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学校体育安全和环境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 2、创造安全健康的环境 ?学校大门要设置减速带、学校标志,杜绝设置在学校门口卖油炸食品的无证食品摊贩。 ?依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和《黑板安全卫生要求》等国家标准设置安全的课桌椅、电器、门窗、黑板、饮用水、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

意外伤害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意外发生后带来的伤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条例,了解如何防止意外的发生,明确意外发生后的责任界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会场布置】 1、在黑板上写上《预防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椭圆形,以备活动之需。 【教学形式】 结合案例展开讨论,班主任最后进行总结。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某市中学的一次活动课上,初二某班的同学小娜和小静借了一副崭新的(尚未使用过的)羽毛球具在操场上打羽毛球,正玩得起劲时,小静手中的羽毛球拍突然与手柄分离,箭一般地飞向小娜,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速度是那么快,只听“啊呀”一声,羽毛球拍的金属杆刺进小娜的左眼中,

闻声赶来的老师和同学立即将小娜送到附近的医院,经检查小娜的左眼失明,在两个多月的治疗期间,共花去医治费用 1.5万元。 二、学生讨论 对于小娜受到的伤害,谁应该负责呢? 学生:我觉得由小静负责,因为是她的失手造成了小娜的伤害。 学生:我觉得由学校负责,在学校出了事,当然由学校负责。况且体育器材是学校提供的。 学生:我认为应由这只球拍的生产者承担责任,因为球拍在此之前尚未使用过,这起伤害事件实际上属于商品质量事故。 学生:我也认为应该由小静负责,当然是谁做的谁来承担。 学生:我认为:由于商品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伤害当然应由商家来承担责任。 学生:体育器材是学校提供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教育教学设施,如果出了事学校当然应承担责任;但商品质量也确实存在问题,生产者也应承担。 老师:同学们的分析都经过了一定的思考,听起来都有道理,但责任的最后界定最终要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来认定,依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和生

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当前,我国中小学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频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有1、44万名中小学生死亡,平均每天约40人。其中发生在校园里的伤害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类事件大体可分为类:一是学校管理不当引起的,比如放学时因拥挤而发生的踩踏事件,已多次出现过的学生大面积中毒事件等;二是同学间因为小矛盾导致冲突而酿成的刑事案件;如学生因口角发生矛盾用匕首将同学伤害致死这样的例子是举不盛举;三是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造成的意外伤害,这类事件在各种意外伤害事件中是发生频率最高的,让人防不胜防。譬如说一小学生在课间和同学嬉戏,因互相胳肢对方,这名学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突然一头栽倒在地,经抢救无效死亡。责任在谁?由此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赔偿标的不断攀升,加之新闻媒体的介入,使得学生伤害事故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教育界、法学界研究者思考和研究。如何在事故发生后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消除已经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如何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寻求多渠道损害赔偿的救济途径,既依法保护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学校及教师的利益,就成为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教育法学理论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难题。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教育部在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的情况下,于2002年8月21日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个《办法》已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教育部出台这样一个办法,动机是好的、善意的,是为了使目前解决起来较为棘手的学生伤害事故有解决的依据和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了各种情况下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学校不承担责任,这对学校今后处理这类事故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依据。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监护关系论。监护人应履行的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管被监护人的财产;担任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等。这种观点认为,一般而言,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学生与其父母之间存在着监护关系,但未成年子女在校读书期间,他们是实际上处于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下,父母对其子女的监护权已转移给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监护关系。一旦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意外的伤亡,学校应该为未尽监护义务所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二)、为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论。学校是实施国家义务教育的机构,承担的只是"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这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监护当中的"监督、保护"。学校若是监护人,将会导致一种自相矛盾的结局。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对学生负有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约束指导进行管理、保障其安全健康成长的职责,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育、管理和保护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学生与学校之间不是一种民事关系。由于对此问题争论如此激烈,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与咨询中心专家为此作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实际调查429人),调查显示,有113人认为学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占21%;有45人认为学校是委托代理人,占8%;有142人认为是临时监护人,占26%;有245人认为是教育管理者,占45%。 2000年9月7日,北京一中一初三学生因患有脑膜炎,上完厕所后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猝死校园。家长认为孩子在校读书,学校理应对他的安全负责,因而提出索赔。而学校认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学校没有责任,后经有关部门协商,学校付给家长3万元作为道义上的帮助。再如:2000年1月10日,郑州市南阳路二小例行升旗,2名学生在楼梯拐弯处失足摔倒,后面的10名学生压在摔倒的这2名学生身上,造成12名小学生受伤。家长认为孩子在校出了事,学校应该负责。12名小学生的医疗费高达10万元,而学校拿出了账上所有的钱和教师们的医疗费才勉强凑足5万元。家长和学校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应该是截然相反的,因为不同观点对学生的伤害后果的赔偿是不一样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未成年学生的法定监护人仍然是学生家长而非学校,学校只是代为履行因学生在校期间其法定代理人不便于行使的部分监护职责,而且该职责应限制在未成年学生在学校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以,并非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所有伤害事故均由学校承担责任。确定校方是否尽到其责任的标准应与未成年学生的年龄、认识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学校的责任还应与学生活动的性质、时间、地点相适应,因此,确定校方责任还应区分伤害事故的时间、课间休息和上课时间,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校内、学生上学和放学途中和学校组织活动期间。因而在法庭上双方争议的焦点

学生在学校期间意外伤害事件的责任划分

学生在学校期间意外伤害事件的责任划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责任,法学理论界似乎没有定论,由于近几年内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从而引起了司法界、理论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大致可推定为准教育行政关系,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关系。教育、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的权力,同时对学生有保护的义务;学生有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义务,享有受到保护的权利。在教育关系中,发生学校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的过错,致使学生受到人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学校产生民事责任。在中小学校学生在校期间遭受人身伤害,是学校未尽保护义务;在中小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伤害他人,是学校对学生未尽教育、管理义务,对损害的发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责任既有教育法的性质,也有民法的性质,应当以民事责任的性质为基础(为主)。 在民办民营学校中,如果双方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在某些情形下学校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时,依据其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时,应当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处理。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则应该是一种由法律(主要是行政法)直接规定的特殊的教育、管理及保护等权利义务关系。而在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时,应该按照相关法律的直接规定来处理。当然,如果学校(或其教师)故意侵害学生的人身权利时,就会出现普通侵权责任与上述两种责任的竞合,此时可以由学生来选择对其有利的责任性质来向学校主张。认定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即存在过错、有损害后果及过错与伤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学校需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要针对具体个案具体分析。一般说来,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伤害涉及的主体有学校、监护人、学生本人或者是混同主体。 1 .《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案例评述:1998年8月15日的《法制日报》报道了一起校园旗杆倒下砸伤学生的案例。4月29日,江苏省灌县长茂镇耿冯小学12岁的学生冯盼盼在校园内旗杆下玩耍时,旗杆上端固定的铁栓脱落,致旗杆倒下,将冯盼盼的右手砸伤。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右手食指近指节中段缺失,右手中指近指节骨折,灌南法院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灌南

县法院判令耿冯小学赔偿冯盼盼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残疾补助费等共计16095.45元。 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是保证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前提。国家有关法律对学校有保证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安全的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部对此问题也三令五申,在1989年做出了《关于中小学危房修缮、改建工作的通知》,1992年又与财政部、国家计委做出了关于发布《全面消除和杜绝中小学危房的规定》的通知。2002年6月25日发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4条规定:?°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设施和生活设施。?± 综上所述,因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或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而发生未成年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定期检查、维修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以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在冯盼盼案件中,校方疏于对旗杆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学生无意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学生无意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校内学生无意伤害事故的原因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体育活动中失慎碰撞、摔倒;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预防办法 1、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展,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合宜太硬、打滑;篮球设备要定期检修;室内体操房注意通风、采光,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4.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5、学校应当按照学校安全工作要求,分年级或者部门确定安全责任包干区,年级或者部门负责人为安全责任包干区责任人。学校要做到层级签约,岗位到人,确保在校学生人身安全。 三、处理程序 1.在场人员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卫生室保健老师和班主任,紧张或情况繁复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应尽快救护受伤学生,遇到轻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的尽可能送专科医院或大医院。 2、及时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晰,责任明确。 4、争取在第一时间做好知情人的笔录,(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调查时要有监护人在场),调查人员应2名,记录的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要有签名。 5、如属巨大伤害事故,学校要及时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要及时开展工作。 (1)学校要尽快与受伤学生家长接触,通报情况,安怃好家长。 (2)学校要召开有关老师、学生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稳定情绪,统一认识。 (3)小组要及时研究处理意见,确定对策,和各方面沟通,每天要有专人记大事记,小组要确定对外发言人。 (4)学校出面召开协调会,教育局综治办、区未保办根据需要可一起参加协调。 (5)协调期间学校应及时将情况通报给各有关方面。 四、关于事故报告: 1、属于巨大事故(死人,群伤且伤情危机)应当即报区教育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及相应科室。发生较大事故(伤情危机)学校应24小时内向区教育局相应科室、未保办报告;大凡事故3天内报相应科室、未保办备案。 2、报告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在事情还未了解清晰时可先打电话口头通报情况,待事情了解清晰后再书面报告。 3、书面报告中要写清晰当事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父母情况、及工作单位。另外要简短地写清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目前情况。

中小学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

中小学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导致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校园意外伤害成为威胁青少年安全的“头号杀手”。下面,我将结合实际分析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 一、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种类分析 从已发生的事故看,中小学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有以下类型: 1、拥堵挤压,主要集中在楼道、通道、台阶、厕所、校门等处; 2、运动伤害:跑、跳、投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3、学生之间互相嬉戏、玩耍造成的打斗伤害; 4、食物中毒; 5、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 6、校园交通事故; 7、社会滋扰产生的伤害事故等等; 8、地震、雷击、洪水、泥石流、山体塌方、台风、海啸、冰雹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 9、学生自杀、自残的; 10、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的人身伤害; 11、校园性侵害。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然而,随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由各类灾害、人为暴力等导致的校园意外伤害致使近年来青少年受伤害人数急剧上升,给本人、家庭带来痛苦和灾难,给学校、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重复的情节和重复的事故该引起怎样的反思? 二、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不强,而背后的现实则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安全问题的忽视,对安全教育的相对忽略。我们的家长和学校长期以来只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对他们的生存教育训练,以致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常常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如:有的孩子遇到火灾,竟天真地往电梯里面逃,他们以为在电梯里面大火怎样也烧不着、熏不着自己;有的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常常是逞一时之勇,奋不顾身就跳下水去救人,而对于自己的体力与水性不加考虑,有时没救着人,倒让自己也成了要救的人,甚至牺牲生命;这样虽然光荣,却有点残酷,不值得提倡。 (2)安全责任制未得到深入落实,管理上还有明显漏洞。学校存在着漏管现象,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以至不能及时排除隐患,不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的责任体系不健全,有脱节现象。 (3)安全检查形式化、走过场,缺乏一丝不苟、滴水不漏的严谨作风。 (4)安全防范上还存在漏洞。有的学校安全防范设施不齐备,个别学校还不具备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条件,技防不足、人防不严。 (5)对间接的、隐性的安全隐患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个别学校消防器材还不符合配置要求,师生尚不能正确使用;活动器械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食堂、小店一包了之,校方监督不力;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机动车道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前言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推动教育领域的法制建设,构建有关学校安全的法律、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共分为:总则、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以及附则等6章40条。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和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促进学校提高自身的责任观念和预防意识,促进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为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妥善、正确处理,维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2号令,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第四条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条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第六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第七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事故与责任 第八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