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品生态足迹分析——以安康市为例

畜牧产品生态足迹分析——以安康市为例
畜牧产品生态足迹分析——以安康市为例

生态养殖 前景看好

生态养殖前景看好 距离六师一?二团梧桐镇三连一公里处,一排排高标准的羊舍映入眼帘。这就是五家渠鑫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园区。 五家渠鑫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为一?二团梧桐镇的现代农业、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拓宽了职工多元增收新渠道,而且推动了团场退耕还草项目的进展,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今年,五家渠鑫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用“能源节约化”和“生态养殖化”的综合理念,计划投资建设1.5亿立方米羊粪沼气工程和100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等生态产业链集群项目,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生态协同效应。 同时,该公司与多家企业、机构合作,成立新疆鑫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投资近50亿元,建设以湖羊规模化养殖为主体的新疆鑫宝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 目前,养殖园区存栏湖羊近10万只,新建圈舍170栋,面积达32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养殖规模将达到120万只,仅肉羊产业一项可实现产值4.8亿元。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该公司先后成立畜牧养殖、种

植、农机三个方面的专业合作社。 1月至3月,位于六师新湖农场的日发新西域五家渠牧业有限公司也喜事连连。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现代化养殖圈舍58栋,初步完成了饲草料种植加工、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屠宰分割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链建设。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该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开拓市场,增加养殖效益。同时,与乌鲁木齐市华凌畜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屠宰,并投资建成网络销售平台,通过网络途径拓展市场,使该公司种羊和肉制品远销疆内外。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销售种羊和育肥羊1300多只,销售额达200余万元。目前,年存栏生产母羊3万只,实现了养殖效益的首季“开门红”。

生态养殖策划书

创建神农生态园 生 态 养 殖 策 划 书 创业名称:创建神农生态园 创业团队: 创业地点:茶陵县下东乡关铺村创业时间:二〇一三年九月九日

项目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国内外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选择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基础设施好、土地资源丰富,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园,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形成产品特色,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既保护了环境,又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1.1 创业名称:创建神农生态园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这种替换的一个可能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事实上,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1)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生态足迹分析法强调资源的再生性。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自然资本总量不减少,我们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作这样的保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直接消费着资本。 (2)可耕地(arable land) 从生态分析来看,可耕地是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它所能集聚的生物量是最多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种的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这意味着,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hm2了。 (3)牧草地(pasture) 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全球目前大约有33.5亿hm2的牧草地,折合

生态养殖项目计划书

生态养殖项目计划书 生态养殖项目计划书篇一:生态养殖策划书 创建神农生态园 生 态 养 殖 策 划 书 创业名称:创建神农生态园 创业团队: 创业地点:茶陵县下东乡关铺村 创业时间:二〇一三年九月九日 项目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国内外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吸收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选择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基础设施好、土地资源丰富,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园,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形成产品特色,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既保护了环境,又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1.1 创业名称:创建神农生态园 1.2发展战略目标 神农生态园规划时遵循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进行特色农产品、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园,体现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持续化,按照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郭晓泽,于连生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3)  email:zhb-xzguo@https://www.360docs.net/doc/965396220.html, 摘要: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衡量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量化方法,它将人类对环境的需求以及环境提供的服务归结到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比较上。本文对生态足迹法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探讨。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旅游    人类进入了21世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世界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自然的需求。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靠过多的摄取自然资源来提升工业化国家的物质标准以及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就必须生存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1[,所以人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状态。在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观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只有定量测度发展的可持续性状态才能实现其可操作性。基于这一思想,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Meadows等的世界资源动态模型]3,2[、Holdren等的IPAT公式]4[、Daly和Cobb(1989)年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Cobb等(1995)提出的“真实发展指标”(GPI)、Prescott -Allen(1995)提出的“可持续性的晴雨表”(BarometerofSostainability)模型等。但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足迹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使人们认清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成为可能,从而明确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1生态足迹法介绍  1.1 生态足迹法的定义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其上进行的。生态足迹法的定义(1996)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它将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转化为提供这种需求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同国家和区域范围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人类的生存状态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  1.2 生态足迹法中使用的生物性生产面积的类型  在生态足迹核算中,根据生产力大小差异,生物生产面积主要考虑如下6种类型]6,5[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和海洋。  (1)化石燃料土地(fossilenergyland):人类消费生物化石燃料的同时释放了大量的 - 1 -

我国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畜牧科学农业与技术2015, V ol.35, No.04175我国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朱建勇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 要:生态养殖是提高养殖生物产量、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 本文简述了生态养殖现状与优势,并针对其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生态养殖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养殖;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1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养殖是指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内,养殖者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之间的食性互补、生态位互补、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原理,辅以相应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不同生物互利共生,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1]。这种养殖方式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产出高质、安全、无公害食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1我国生态养殖的现状 1.1 我国畜禽生态养殖现状[1] 1.1.1 放养模式 畜禽生长到一定时期,将其放养到山林或自家的果园,让其取食野草、野菜与昆虫。这种放养式,可以减少饲料的使用量;畜禽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由于放养空间广阔,畜禽能四处走动,其对疾病的免疫力强于一般养殖的畜禽;能实现优质水果和高品质肉类双丰收。 1.1.2 立体养殖模式 我国比较成功的立体式养殖是“鸡-猪-蛆-鸡、猪”模式。利用鸡粪饲喂猪,再用猪粪饲养蝇蛆,蝇蛆可以用来喂鸡或猪。还可以将蝇蛆晒干制成高蛋白饲料,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抗菌肽,可以预防鸡或猪的疾病,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鸡粪变废为宝,而且还能减少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 1.1.3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模式 在沼气池中,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其转化产生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产生的沼气可以代替煤炭用于日常生活,沼气还可用来发电照明,减少了CO2的排放量。剩下的沼液渣还可以用来养殖鱼、蚯蚓,用饲养的蚯蚓又可以作优质的动物饲料,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用于种植农作物或果树。 1.2 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现状 1.2.1 食性互补养殖模式 食性互补养殖模式是指将不同食性的水产生物混养在一起,使池塘的饵料资源和空间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在唐代,我国就有根据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的食性不同将其一起混养的记录。近年来有将食性不同的鱼类和贝类按一定的比例混养[2,3],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率,这种类混养不但能改良水质提高产量[4],而且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也有一定的作用[5]。 1.2.2 生态位互补养殖模式 生态位互补养殖模式是将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混养在一起。古人根据鲤鱼占据鱼塘底层和鲢鳙鱼占据鱼塘上层而将其混养在一起。近年来将占据不同生态位的鳙鲢和蚌进行混养,充分利用池塘水域空间和饵料,还能改良养殖水域的水质,提高养殖生物的成活率[6,7]。 1.2.3 综合养殖模式 桑蚕鱼塘的养殖模式就是一种综合养殖模式,它是我国水产研究在19世纪50年代根据我国当时水产养殖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养殖模式,它充分利用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种间互利共生,实现了鱼塘-桑树-蚕的综合养殖。在这种养殖模式中,养蚕的粪便或残渣可以作为鱼的饵料,鱼塘底层的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桑树的桑叶又为家蚕提供了食料,这种养殖模式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鱼塘的鱼为人们提高了优质的水产品,家蚕吐的丝可以制作丝绸,桑树的桑葚也可作为水果商品[8]。近年来,我国南方根据稻田地形多变而发展起来的稻田养虾、稻田养蟹及稻田养鱼等技术,这不仅为虾、鱼、蟹提供了宽阔活动空间,且养殖的虾、鱼、蟹摄食水稻的一些有害生物,减少农药的使用[9-12]。 2生态养殖的优势 2.1 能生产出优质的活体蛋白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食品的安全问题和自身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仅追求美味可口的动物产品,而且还要求绿色无公害。但许多养殖户利用生长激素刺激经济动物快速生长,缩短养殖时间,降低了养殖成本,但这却导致所养殖出来的动物品质下降,缺乏固有的味道。激素的大量使用,会导致部分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激素随着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人类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在生态养殖中,动物粪便可以用来饲养蝇蛆和蚯蚓。蝇蛆和蚯蚓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含有各种天然必需氨基酸和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养殖动物健康发育,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2.2养殖成本大大降低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竞争激烈,但养殖成本高,产品价格低,产业亏损严重,面临着巨大的考验[13]。目前,高价的商品饲料是其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采用生态养殖,可以利用动物粪便及生活有机垃圾饲养高蛋白的蚯蚓和蝇蛆,实现变废为宝。蚯蚓和蝇蛆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代替鱼骨粉,降低养殖成本。 2.3 改善卫生条件 人、畜、禽的粪便和一些有机垃圾是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温床,也是农村恶臭的源泉。生态养殖可以利用EM 微生态制剂,分解粪便中的臭素,抑制氨气排放,净化养殖环境。发展生态养殖,可以实现低价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改善农村卫生条件[13]。

生态足迹计算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资源与环境系 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张笑然20080802004 田滢伟20080802016 胡庆贺20080802042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 1.27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陕西省榆林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1.引言 1.1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度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较为通行的方法。它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判定地区、国家或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几年,生态足迹方法由于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生态足迹分析法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从供给方面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大小,通过二者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即:计算区域的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面积等对应的土地面积,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域的生态足迹产出和承载来评价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程度. 生态足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一般计算公式为: EF = N ×ef = N ∑(αai) = N ∑(ci/pi) 其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α为均衡因子;ai为人均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生态生产性面积;i为消费项目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附:生态足迹测度中的土地类型及均衡因子说明 生态足迹的有关概念: SEF: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足迹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为此,下面推荐12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生态足迹的发展

Wackernagel等人的开创性研究 Willian Rees的博士生Wackernagel等曾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 证计算研究表明,全球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2.8hm2,而可利用生物生产面积仅为2hm2,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8hm2。在计算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3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生态赤字,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中国199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 hm2,而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 hm2。因此,从全球范围而言,人类的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全球生态承载力的35%,人类现今的消费量已超出自然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即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产存量。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 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使用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这份由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报告于2004年10月21日在瑞士格兰德正式发布。十几位来自WWF总部、挪威管理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全球足迹网络的专家参与了研究,报告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能源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及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 在这份“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即大自然能够给予的消耗量)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高达0.7公顷,而全球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专家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自然消耗量还将迅速增加,中国的整体生态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西班牙、印度均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很简单,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减小自身的生态足迹。”《报告》的主要作者、生态学家骆乔森(Jonathan Loh)说。报告说,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刚果、秘鲁、安哥拉、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或者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态盈余(总生态足迹小于总生态承载容量)榜”上位居前列。“就在这些生态盈余国家的居民为全球生态环境作出贡献时,西方人正在以难以持续的极端水平消耗自然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耗水平不仅是欧洲人的两倍,甚至是亚洲或非洲人的七倍。”专家们批评说,“如果全球的居民都达到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人类将需要5个地球。”报告的作者们称,他们试图从另一角度寻找“谁应该对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负有更大责任”这一争论不休话题的答案。 “那些生态赤字较大国家的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本国的资源再生能力,其结果就是加剧了环境恶化,或者将这种生态危机通过原材料进口等国际贸易方式转移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郝克明还担心,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如何说服人们为了追求高水平生活而不去高破坏地消耗地球资源。“在目前,使政府、工业界和公众转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的技术、建筑和交通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马丁说。 《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从畜牧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费着手,指出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降低畜牧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自20世纪90年代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个旧市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9年实现了肉食自给。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草食畜、养禽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畜牧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资源、环保问题。畜牧业发展越快,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就越显凸出。因此,加快畜牧业发展应注重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减轻畜牧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把发展循环型畜牧业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1 畜牧业生产的资源消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数量及质量需求也随之增加,促使牲畜饲养总量增加,畜禽饲养过程中消耗的大量饲料资源,必然加剧饲草、饲料与资源的矛盾。2007年个旧市牲畜存栏总量84.65万头(只),其中生猪15.87万头,牛3.38万头,羊1.98万只,禽63.42万羽;出栏总量112.09万头(只),其中生猪23.67万头,牛1.24万头,羊1.11万只,禽86.07万羽。饲养这些牲畜,至少要消耗饲料粮10万t,牧草40万t。随着牲畜饲养量的增加,5年后饲草、粗饲料资源将难以维系。目前个旧市粮食产量仅4.56万t,人工牧草种植仅666.67 hm2,产量15万t, 全市的粮食生产远远满足不了牲畜的需要,牲畜饲料粮每年都要外调。个旧市草地面积已由1984年草地普查时的9.13万hm2锐减到4.93万hm2,并有继续退化的趋势,理论上虽可饲养草食牲畜5万头(只),但由于草食畜的过度放牧,投入不足,造成了林牧矛盾,生态退化,植被难以恢复。 2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畜禽粪便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有机肥的使用逐渐转向化肥、无机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畜禽养殖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个环境污染物的生产场。虽然个旧市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接近生产总量的30%,但畜牧业生产模式仍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饲养,畜禽产生的粪便及加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每年产生的粪便总量为40多万t(按1只鸡日排粪便100 g、1头猪排粪便6 kg计算),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903万t, 经科学处理的污水857万t,处理能力达87%。但经过科学处理的粪便量不足10%,由于处理能力和贮运能力不足,在每年雨季及非用肥季节,畜禽粪便随意露天堆放,粪水四溢,直接导致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预计到2012年,随着奶牛、肉牛、猪、禽等牲畜饲养量的增加,牲畜排泄的粪便总量将达到70万t,环境将难以承载。这些排泄物首先是造成了水体污染,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渗入地下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过高;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摘要: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最近几年四川经济发展逐渐变化。为了研究本地区资源的利用状况,本文采用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8.7117hm2/cap,生态承载力在扣除12%后为0.4404hm2/cap ,所以人均生态赤字为8.2713hm2/cap.说明了两个方面:一是四川省的生活,生产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足以承载的范围;二是四川省的资源利用表现出来的是低效率的。本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四川省资源利用向高效率发展,生态资源的发展向可持续方向转变。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四川省 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Odum,讨论在能量意义上,被一个城市所要求的额外的“影子面积”(shadow areas),Jason等分析了波罗的海哥特兰岛渔业所要求的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因为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操作性、移植性等特点,已经得到了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认同,成为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态足迹通过建立生态账户计算在一定区域内的足迹消费和供给,最终以具有全球平均生态能力水平土地面积来表示,当人类消费的生态性土地面积大于生态系统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面积时表现为生态赤字,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反之则土地资源就表现为可持续利用的状态。 一、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一)生态足迹核算方法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具有真正的区域可比性,在分析区域可比性发展状况时,需要引入均衡因子和均衡产量,将资源供给和消耗统一到全球一致的面积指标层面上去,均衡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差异;产量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地区相同土地类型土地的生产能源之间的差异,本文采用的均衡因子均为国际公认的。 (二)生态足迹核算模型 生态核算模型由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两个模型组成。生态足迹需求包括生态资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和能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在计算生物资源净消费时,需要经过均衡因子折算。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是生态足迹计算;二是生态承载能力计算;三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能力的比较;四是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生态足迹大

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

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书 (草稿) 一、项目定义: 本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综合利用生态链式养殖模式,项目以蝇蛆养殖消耗、处理动物粪便等废物为循环基础,是以蝇蛆动物活性蛋白作为饲料添加剂为核心的绿色、环保、安全的现代工厂化、规模化生态养殖项目。 生态链式养殖循环示意图: 二、项目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种植、养殖和食品加工的安全是国人的一块心病,食品安全在政治层面上已摆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是我国各级政府当前亟待解决和加大监管力度的重要工作。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等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寻求更为安全、有效、无残留的动物促生长剂和保健剂来代替抗生

素和化学药品。对于畜牧生产者来说,生产无残留、无污染的天然绿色禽畜产品是当务之急,实现禽畜产品“绿色化”的核心问题,即是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等药物类饲料添加剂。对此,畜牧养殖业如何提高品质,减少药物残留,降低甚至禁止抗生素等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成为生产绿色禽、畜产品的首要环节,也是当前禽、畜养殖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和供给已成为时代消费的潮流。而蝇蛆固有的动物活性高蛋白、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蝇蛆体内可诱导产生抗菌物质(这些物质包含抗菌肽、抗菌蛋白、壳聚糖、昆虫凝集素等)作为动物蛋白添加剂,不仅可替代日益昂贵的鱼粉和骨粉,提高产蛋率和猪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且蝇蛆可诱导产生的抗菌肽成分可取代目前饲喂动物所用的抗生素,提高养殖动物自身的抗病菌能力,使用蝇蛆作为饲料添加剂可真正实现禽畜产品“绿色化”生产,满足消费者食品安全食用的时尚需求。同时,蝇蛆养殖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禽、畜粪便,经蛆处理后的禽、畜粪便臭味很快消失,解决了禽畜养殖中粪便污染问题,净化了环境,蝇蛆处理后的剩余物(虫渣)还是一种肥效长、无臭味、土壤改良效果明显,能克服连作障碍,防止土壤酸化的优质有机肥。因此,利用蝇蛆作为饲料添加剂规模化发展养殖业不仅是生物技术应用的推广,而且符合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生态、环保、安全的“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是一个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三、蝇蛆饲养的意义 (一)、苍蝇的特点 在生物学上,苍蝇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蝇蛆)、蛹(蝇种)和成虫(苍蝇)4个阶段,世代周期短,寿命最多1个月;苍

2016年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

2016年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武汉市畜禽禁止限制和适宜养殖区划定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规〔2016〕18号)文件精神,为大力推进种养循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提出2016年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建设“生态养殖、种养循环”为目标,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努力改善畜牧养殖环境,推动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先建后补的原则。项目的业主方根据项目建设标准开展自建,通过自查认为达标,再按照程序实施申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享受财政奖补政策。 (二)公开透明的原则。2016年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标准、奖补政策等信息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自愿参与的原则。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小区业主,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参与项目建设,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公平竞争,项目主管部门将择优支持。 三、预算安排 根据《关于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精神,认真落实“切块分区、实施后补贴”

的财政政策要求,2016年市级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奖补资金2000万元全部切块到区。其中:江夏区500万元、黄陂区500万元、新洲区500万元、蔡甸区300万元、东西湖区100万元、汉南区10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畜禽舍建设标准化、养殖设施自动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生态环境景观化、畜禽粪污资源化。 四、建设条件 开展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畜禽养殖小区(场)建设选址土地为非基本农田,场址位于畜禽禁养区(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同意保留的)、限养区或适宜养殖区,符合《畜牧法》的相关要求。 (二)畜禽养殖小区(场)年设计养殖规模需达到以下要求,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或蛋鸡年存笼10000只以上。 (三)畜禽规模养殖小区流转足够的土地用于种植基地建设。根据畜禽养殖小区年设计养殖规模测算,流转土地面积要达到100亩/1000头生猪或35亩/10000只蛋鸡(刮粪工艺)的标准。 (四)配套流转土地办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流转土地流入方与养殖企业业主为同一人。 (五)已享受武汉市2015年规模畜禽养殖小区升级改造项目补贴的畜禽养殖小区不能申报2016年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项目。 (六)安置精准扶贫户劳动力就业或部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或通过市级环保达标验收的畜禽养殖小区,优先享受项目

生态足迹应用研究进展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众多学者先后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定量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使人类了解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的胁迫状况,从而减少对自然的负面影响.自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已经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1,2]. 20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著名生态经学家威廉·里斯(WilliamE.Rees)教授和他的学生Weckernagel[3]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可持续性测量方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考察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性评价仍集中于可以在市场上交换的物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上,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未能对生态可持续的必要性做出合理的解释.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承载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用土地面积这一度量单位很有直观性,这对于唤醒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全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形成、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生态足迹方法和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时空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测度[4-6].本文从从国内外已有的应用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概况,展望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 1生态足迹简介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里斯(William)及其学生瓦克纳戈尔(Wackern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度量指标[7],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1996年以后,William和Wackernagel又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解释:“一个国家范围内给定人口的消费负荷”、“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Winiom,1997)、“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度量一个给定人口或经济规模的资源消费和废物吸收水平的账户工具”(李利锋,2000).总之,生态足迹这一形象化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性机制.这就是说,当地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就会失去平衡;如果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将最终坠落、崩毁[8].生态足迹的定义为:“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某个个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它既代表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又代表特定人口持续生存下去而对环境提出的需求[9].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自WilliamE.Rees(1992年)提出生态足迹概念以来,国际上有关生态足迹概念、模型及其方法的研究陆续展开.目前,己有近20个国家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各类承载力问题.自2000年起,世界两大非政府机构—— —RP(RedefiningProgress)和WWF(WorldWideFundforNature)分别每两年和每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国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下面对国际上己经展开的生态足迹空间尺度应用研究进行简要介绍.对空间尺度所开展的应用研究主要从以下5个空间尺度开展:全球尺度的研究、地区尺度的研究、国家尺度的研究、区域和城市尺度研究、个人水平上. 2.1.1全球尺度的研究 以Wackernagel(1999)为代表的“加拿大生态足迹小组”率先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国家生态足迹》中计算了1997年的全球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就全球范围而言,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了全球生态承载力的30%[10].随后又 生态足迹应用研究进展 晓兰,王丹丹 (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生态足迹模型自1992年被提出以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从国内外已有的应用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概况,展望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20-07 20 --

畜牧业发展的方向_生态畜牧业

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畜牧业 陈艳珍 (山东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为此,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我国应该如何发展生态畜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畜牧学;生态畜牧业;综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6)11─0030─04 0 引言 人类正面临自然资源匮乏,人口不断增长以及环境逐年恶化等全球性问题。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中,既要广泛地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了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浪费等畸形发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了时代的主题。顺应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生态工程应运而生,畜牧业生态工程也被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 1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连续20年以平均9.9%的速度递增,产值增长近5倍,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肉类和禽蛋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达43.1kg和16kg,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奶类总产量为1065.0万t,只占世界总产量的1.9%左右,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0。2001年,我国饲料生产总量达8000万t。其中,配合饲料6200万t、浓缩饲料1430万t、添加剂预混合料290万t,分别比2000年增长8%,5%,15%和15%,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地位。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环境与生态恶化 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恶臭、粉尘、病原微生物、噪声等,但主要是粪便、污水处理利用不当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造成了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除了粪便、污水外,恶臭、蚊蝇、噪声、微生物等牧场污染使环境污染恶化。其中,恶臭的大部分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据日本和英国调查,畜牧场的恶臭污染占各种空气污染的首位。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会改变神经内分泌,降低代谢和免疫功能,使畜禽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牧区草地掠夺性经营,超载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泛滥,草地退化、沙化速度加快,环境恶化。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牧场自身环境的恶化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 2.2 饲料资源、水资源短缺 我国畜牧业以农区为主,而在农区养殖业的肉类总产量中猪肉约占3/4,人猪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以世界1/7的土地养活世界1/5的人口,同时还要养活世界近1/2的猪,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近几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实际上是补充饲料粮的不足。 水资源贫乏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的1/4,我国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缺水国之一。此外,我国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更加剧了供需矛盾。 2.3 畜禽疫病形势严峻 据全国畜禽疫病普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增畜禽疫病就达37种。畜禽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发展的一大障 收稿日期:2005-12-10 作者简介:陈艳珍(1963-),女,黑龙江拜泉人,教授,硕士,(E-mail)chenyz@https://www.360docs.net/doc/965396220.html,。

绿色生态养殖循环技术--项目说明书

绿色生态养殖循环技术项目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概述-----------------------------------------------4 1.1 项目基本情况--------------------------------------------4 1.2 项目投资单位基本情况------------------------------------4 1.3 项目循环经济模式----------------------------------------5 1.4 项目综合评价--------------------------------------------5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与必要性---------------------------------------7 2.1 项目发展政策背景----------------------------------------7 2.2 肉猪养殖业对环境污染------------------------------------10 2.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11 2.4 项目建设的意义-----------------------------------------14 第三部分项目说明----------------------------------------------15 3.1 项目内容-----------------------------------------------15 3.2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工艺说明 ------------------------------16 3.3 黑水虻的饲养-------------------------------------------18 3.4 蚯蚓养殖-----------------------------------------------20 3.5 生态农业食物森林设计-----------------------------------22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