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要求规范

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要求规范
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要求规范

华都医院

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规

一、门诊医师

1、执行一人一诊制度(一位医师一次诊疗一位患者),旁边可有一位家属陪伴。

2、问诊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耐心。

3、查体时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检查完毕帮助患者整理好衣服、下床。

4、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注意保护隐私,有护士或家属陪伴。

5、详细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及诊断,并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指导。

6、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和门诊日志,为患者再次就诊提供方便。

7、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8、开具处方或检查单时向患者讲明原因和必要性,并详细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和检查的注意事项,有不宜向患者告知的情况须向家属讲明。

9、向患者介绍交费取药的流程、辅助检查科室的详细位置,如患者需要复诊,告知下次就诊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10、落实门诊患者医学检验项目、医学影像、病理检查结果互认制度(经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确认,需重新做的检查除外),避免不合理的重复检查。

11、凡需要住院诊疗的患者,向其介绍现有病情和住院的必要性,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二、急诊医师

1、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

2、接诊医师协同出诊医师安排好患者,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向接诊医师介绍病情、出诊后处理和目前病情。

3、接诊医师迅速安排进一步检查,在最短时间做出诊断、实施救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书写医疗文书,时间具体到分钟。

5、凡进行特殊检查,需向患者或家属讲明原因和必要性,有医务人员陪同。

6、告知患者或家属诊断和治疗方法,争取患者或家属的配合。

7、诊断不明或出现重大抢救事件时及时报告医院医务科,由医务部门组织急会诊及抢救,并向家属告知可能发生的病情转归。

8、患者因病情需要在急诊科观察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书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9、患者需住院治疗,在病情许可时,医护人员护送转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

三、病区医师

1、患者入院后30分钟有医师接诊,急症患者须立即接诊。

2、向患者介绍本人的、职称和对患者住院期间应履行的职责,同时向患者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并告知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或需要帮助及时呼叫值班人员。

3、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询问病史、查体和进行辅助检查的必要性,取得患者或家属配合。

4、认真进行各项体格检查,针对性进行专科检查。

5、患者入院后8小时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病危患者于入院后2小时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6、首次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或家属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下一步治疗计划,以及初步估计本次住院可能发生的费用。听取患者及家属对诊治过程及住院后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权。

7、患者入院后24小时完成入院记录。

8、危重患者每日至少书写1次病程记录,病情发生变化及时记录。

9、患者病危需抢救的,应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危情况。

10、抢救危重患者时,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

11、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12、诊断明确需要手术治疗时,认真进行术前讨论,严格按照手术分级选择医师;术前履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名后方可手术。

13、制定手术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有详细的应对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14、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成术后记录,手术记录于术后24小时完成。手术后三日,每日书写病程记录1次。

15、经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要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16、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后方可办理转

科手续,转出、转入记录分别由转出、转入科室书写,转入记录在患者转入后24小时完成。

17、住院期间每住满30天需书写一次阶段小结。

18、如患者死亡,在死亡后一周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书写讨论记录。

19、患者出院时,须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包括确定的诊断、治疗的效果、出院后用药和注意事项以及复诊的时间等。

四、感染性疾病科医师

1、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2、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患者提供口罩。及时筛查传染病患者,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患者。

3、每诊疗一位患者和接触传染物品后,严格按照手卫生规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4、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容要求。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的时限和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五、医师查房和会诊

1、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患者入院后48小时主治医师查房,72小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

2、住院患者每日查房一次,每三天有上级医师查房,每周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

3、上级医师查房需记录明确的诊断、进一步的检查和患者病情变化及转归、下一步治疗方案、特殊注意事项。

4、诊断明确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包括疾病的预后和风险),有不宜向患者告知的情况,须向家属讲明。病危抢救患者,须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

5、发现非本科或非本专业的疾病需要进一步诊治时,经治医师须邀请相关科室或专业的医师会诊。

6、会诊医师在接到会诊请求后24小时诊察患者,书写会诊意见;经治医师根据会诊意见调整诊治方案,必要时可请求转科诊治。

7、一周未确定诊断、疗效不佳或多种疾病并存时,由经治医师提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安排主持科或院疑难病例讨论,亦可邀请上级医院的医师进行指导。

8、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后24小时书写讨论记录,并在下次病例讨论时将执行情况报告参加会诊讨论的医师。

六、医师诊疗操作

1、进行穿刺或有创操作前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风险告知(包括穿刺或操作的必要性以及并发症,患者身体状况对穿刺或操作的影响),充分取得理解和同意,医患双方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确认后方可进行操作。

2、穿刺或操作前,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按规要求进行穿刺或有创操作,注意穿刺或操作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置,必要时终止穿刺或操作。

4、穿刺或操作后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访视。

5、详细、完整地做好诊疗操作记录(包括穿刺操作步骤、重要数据和穿刺或操作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

七、麻醉医师

1、负责手术患者的麻醉和全院急救及治疗性气管插管工作。

2、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会诊。会诊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本人的身份。

3、询问病史,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凡需补充进行的特殊检查,需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原因和必要性。

4、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麻醉存在的风险,签署麻醉协议书。

5、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权。

6、制定麻醉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有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7、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术前用药,并开具医嘱。

8、及时完成院会诊工作。对特殊病例,需将会诊意见书写于病程记录上。

9、凡危重患者,要与手术医生沟通,制定合理的手术和麻醉方案。

10、术中坚守工作岗位,仔细观察病情,维护患者生命。术中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麻醉方案及各类药物的应用。

11、术中患者病情发生突然变化,要与手术医生及时沟通,协商处理方案。

12、认真、详实、规书写麻醉记录单。

13、术毕,与手术医生、护士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做好床旁交班工作,并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14、术后三日对患者进行随访,异常情况应记录在麻醉记录单

最新医务人员行为规范资料

目录 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二、行政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三、后勤人员行为规范 四、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五、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六、医技人员行为规范

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民族、性别、职业、财产 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准时到岗,不擅离岗位,不在上班时做 与本职无关的事。 4、按规定着装,衣帽整洁,举止端庄。 5、文明礼貌服务,实行首诊负责制,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 关心和体贴病人。 6、加强修养,严以律己,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职谋私。 7、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8、刻苦钻研,虚心好学,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9、爱护公共财产,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二、行政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为病人、为临床第一线、为群众、为职工服务的思想。 2、二、熟练掌握本职业务,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各种信息,做到反应准确,决策科学,解决及时,讲究实效。 3、领导以身作则,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严禁个人以各种名目收受“回扣”,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4、发扬民主,虚心听取病员和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重视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5、热情接待来访人员,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克服官僚作风。 6、刻苦学习科学管理理论,虚心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 (一)腰椎穿刺 一、适应症 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 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 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 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 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禁忌症 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

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 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术前准备 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选择穿刺点。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皮肤,铺孔巾。 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

医务人员服务规范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服务规范 一、总则 医院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规范化”服务,旨在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服务保障体系,给病人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把“人性化”服务融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本《服务规范》是为此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一)定位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患者,他们来自社会各方,其生理表现、人文特征、希望需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医疗服务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针对这种“生理一心理一社会”的差异性,在医疗服务中首先形成一个科学的构架,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服务。 (二)规范化与个性化 医疗服务的模式是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与感知化服务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信息沟通,满足个性需求,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人文关怀、诚实守信的重要体现;是医院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要求,也是各部门、各岗位对医院、对患者的承诺;是弱化医患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主要对策。 (三)局部与整体 医疗服务是一个环环紧扣的“服务链”,包括了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主环节是医疗、护理,实施者是“服务链”上的医生、护士与行政后勤人员。“服务链”的每位职工、每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化服务,才能产生总体优质的效果。因此,全院职工要形成共识,在工作中切实为病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感知化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品牌医院。 二、服务行为规范 (一)共同行为 1、作风 (1)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本院的各项规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 (2)发扬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3)严谨求实,敬业乐业,积极进取,钻研业务,互学互助,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 (4)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和调度,按时完成任务,不推脱、顶撞或拒绝领导的工作安排。 (5)忠于职守,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陪亲友、带孩子、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等私事。 (6)工作高效,急病人所急,及时圆满地履行自己的承诺,让病人和同事满意。 (7)尽职尽责,务求实效。对疑难问题要及时反映,以求得到圆满解决。 (8)谦虚诚实,团结协作。科室之间、同事之间要团结协作,互相谦让,互相支持。不嫉贤妒能,不相互扯皮、推诿。 (9)工作严谨有序,工作环境安静,不在上班时间、上班地点聊天、嬉笑喧哗或从事娱乐活动。 (10)爱护医院一切工作器具,注意所有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节约用水、电和易耗品,不乱拿公物。 2、仪表 (1)佩戴胸牌。经常保持着装整齐清洁,上班时按规定穿着工作制服,裙边、袖口不得外露。 (2)身体、头、面、手部必须清洁、卫生,吃了异味食物要漱口。 (3)男职工头发以发脚不盖过耳部及后衣领为度,不留胡须。 (4)女职工头发梳理整齐,保持清洁,不披头散发,不染指(趾)甲、留长指甲。上班可化淡妆,除护理人员外可带耳钉、细项链饰物。 3、举止 (1)就坐端正大方,站立仪态高雅,行走稳健轻盈。不翘二郎腿,不抖脚,不坐桌面或椅子的扶手。 (2)尊称开口,“您好”当先,“谢谢”随后。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站立迎送。主动问侯,微笑服务,爱心相助。 (3)面对吵闹,宽容克制,态度冷静,耐心解释。 (4)真诚礼貌待人,授物微笑相递,接物真心致谢,医患迎面相遇,侧身礼让问“您好”。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医务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医务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根据《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要求,特制定本行为规范。 一、以人为本,践行宗旨。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宗旨,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遵纪守法,依法执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疗卫生行业规章和纪律,严格执行医院各项制度规定。 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和健康隐私,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被救治的权利,不因种族、宗教、地域、贫富、地位、残疾、疾病等歧视患者。 四、优质服务,医患和谐。言语文明,举止端庄,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带头控烟,自觉维护行业形象。 五、廉洁自律,恪守医德。弘扬高尚医德,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不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活动;不骗取、套取基本医疗保障

资金或为他人骗取、套取提供便利;不违规参与医疗广告宣传和医药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不违规泄漏患者或者其他个人的信息。 六、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热爱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诚实守信,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七、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忠诚职业,尽职尽责,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和谐共事。 八、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医院安排的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活动,主动开展公众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制度

海门市仁济医院医务人员服务行为规范制度 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 2、尊崇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民族、性别、职业、 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心爱本职,忠于职守,准时到岗,不擅离岗位,不在上班 时做与本职无关的事。 4、按规定着装,衣帽整齐,举止端庄。 5、文明礼貌服务,实行首诊负责制,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6、加强修养,严以律己,清廉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职谋私。 7、互学互尊,结合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8、刻苦钻研,虚心好学,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9、爱护公共财产,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二、行政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带头遵纪 守法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牢靠树立为病人、为临床第一线、为群众、为职工服务的思想。 2、熟练掌握本职业务,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 各种信息,做到反应确凿,决策科学,解决及时,讲究实效。 3、领导以身作则,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事公道,作

风正派,清廉奉公,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严禁个人以各种名目收受“回扣”,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4、发扬民主,虚心听取病员和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重 视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5、热情接待来访人员,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克服官僚作风。 6、刻苦学习科学管理理论,虚心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管理方法 和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后勤人员行为规范 1、心爱后勤工作,树立为临床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工作勤劳,尽心尽责。 2、刻苦学习,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本职业务技能,为临床第一线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4、清廉奉公,不谋私利,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当好家、理好财,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和后勤保障作用。 5、发扬艰苦奋斗,节约办院的作风,杜绝浪费现象。四、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1、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急危重病人要坚持先抢救,同办理预交款,不能以未交为由延误抢救。 2、对病人诊断和治疗要认真、及时、确凿,坚持因病施治,合 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 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发生责任性医疗纠纷和危机差错。

医务人员服务规范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服务规范 —、总则 医院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规范化”服务,旨在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服务保障体系,给病人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把人性化”服务融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本《服务规范》是为此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一)定位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患者,他们来自社会各方,其生理表现、人文特征、希望需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医疗服务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针对这种生理一心理一社会”的差异性,在医疗服务中首先形成一个科学的构架,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服务。 (二规范化与个性化 医疗服务的模式是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与感知化服务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信息沟通,满足个性需求,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人文关怀、诚实守信的重要体现;是医院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要求,也是各部门、各岗位对医院、对患者的承诺;是弱化医患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主要对策。 (三)局部与整体 医疗服务是一个环环紧扣的服务链”包括了医疗、护理、行政、后勤, 主环节是医疗、护理,实施者是服务链”上的医生、护士与行政后勤人员。 服务链”的每位职工、每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化服务,才能产生总体优质的效果。因此,全院职工要形成共识,在工作中切实为病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感知化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品牌医院。 二、服务行为规范 (一)共同为 1、作风 1)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本院的各项规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 2)发扬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3)严谨求实,敬业乐业,积极进取,钻研业务,互学互助,精益求精, 不断提咼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

【参考借鉴】临床诊疗规范汇编.doc

目录 一、诊疗规范 (2)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3) 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 (14)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7)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38)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50) 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58)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61) 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64)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1) 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4)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7)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9) 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8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85) 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88)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92)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95) 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100)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104)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112) 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129) 二、临床路径和诊疗指南 (132)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133)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8个病种临床路径 (139) 耳鼻咽喉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 (188) 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 (207)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 (227) 肾脏内科专业4个临床路径 (276) 血液内科2个病种临床路径 (295)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RR年版) (313)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RR年版) (321) 一、诊疗规范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卫医政发[20RR]11号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二日 第一章基本要求 第一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第二条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四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第五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第七条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新增

一、乳癌改良根治性切除术 【适应证】 1.非浸润性乳癌或I期浸润性乳癌. 2.II期乳癌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可选择应用改良根治性切除术;有 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宜用根治性手术。 3.部分III期乳癌,经化学药物治疗,原发病灶明显缩小者,可采用乳癌根治性切除术。 【禁忌证】 同本章第四节“单纯乳房切除术 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 2.月经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病人上肢外展90 0,外旋,手心朝上,衬以薄垫,固定于托板上,患侧肩背部以软枕稍垫高 3.切口可采取纵行或横行切口。纵切口上端在三角肌和锁骨之间,下端到 肋缘。皮肤切口应距肿瘤边缘3cm。横切口内侧缘为胸骨缘,外侧在腋中线及腋 皱壁下2cm处,不应进人腋窝 4.手术步骤 (1)游离皮瓣:用神经钩、巾钳或组织钳分段夹住皮瓣边缘,拉挺、提起,用手术刀或电刀分离皮瓣。分离平面在真皮层之下,浅筋膜之上,皮瓣不应带有脂肪。皮瓣分离范围内达胸骨中线,外侧达腋中线上达锁骨,下达腹直肌上缘。也可采用 锋利的水果刀分离皮瓣,以节省时间. (2)切除乳腺:将乳腺与胸大肌筋膜一并自内侧向外侧分离,达胸大肌边缘,结扎所有穿支血管。 (3)腋窝淋巴结清扫分离切除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的淋巴结脂肪组织,分离 切除胸小肌外侧及深面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牵开胸大、小肌,显露腋血管鞘;继续向侧方及下方分离,切开腋血管鞘,将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向下分离;向上提起胸小肌,腋静脉分支结扎切断,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与乳腺一并向外侧分离,达背阔肌边缘,保护、保留胸背及胸长神经. (4)创口止血、清洗后放置引流管。间断缝合皮下及皮肤。 . 【注意事项】 1.术前常规体检,以及心、肺、肝、肾功能检查。 2.皮肤准备范围自同侧下颈部起到脐部,外侧达腋后线,包括肩部,内侧达对侧腋前线。 3.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减 少肢体肿胀 4.引流管接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术后72h若引流量已不多则可拔 除引流管。如有局部积液,可穿刺抽液,然后加压包扎。 5.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 6.引流管拔除后,早期锻炼行上肢抬举运动. 7.根据腋淋巴结情况及其他预后指标,决定是否应用其他综合治疗。

医务人员礼仪仪表语言行为规范.doc

许昌口腔医院 医务人员礼仪、仪表、语言行为规范 一、着装 1、医务人员在岗期间,必须按规定统一着岗位服装。 2、衣帽整洁,衣扣全部扣齐全,不敞衣露怀,白大衣袖口不外露内衣;女士裙长不超过白 大衣,不穿艳色裤袜,不裸露腿、脚,穿肤色裤袜,长裤穿短筒肤色袜;男士夏季不穿短 裤。无论男士、女士着装时不得将内衣领外翻盖过工作服领口,或将围巾暴露于衣领外。 3、医疗工作时间不穿拖鞋(手术室及特殊检查科室除外)、高跟鞋、响底鞋、露脚趾头鞋,护士统一穿工作鞋,戴护士帽。护士帽要保持洁白、挺括、无皱折。戴帽时应先整理头发, 耳边头发一律梳理到耳后,长发用发网向上网住,使头发前不遮眉,后不过肩,侧不掩耳。 帽前沿离发际3—5CM,用发夹在帽后方固定,帽翼两侧禁用发夹,以保持两翼外展似燕子 飞翔的形象。 4、离开工作岗位后,不穿岗位服装外出就餐、办事、逛商店等。 5、行政后勤人员在岗期间统一工作服(白大褂)。 二、工作标志 全院上岗工作人员(含行管后勤)要常规佩戴胸卡,注明姓名、职务、职称,胸卡戴在左上 胸处,不能翻戴或插在衣兜里 三、工作环境要求 1、上班时提前到岗、着装整齐、佩带胸牌; 2、上班时同事见面应相互打招呼; 3、勿在诊室、办公室进餐、吃零食,勿在医院内吸烟; 4、工作台上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5、爱惜医院的设备仪器,精心操作,保持外观整洁;

6、及时清理、整理帐簿和文件; 7、使用后将物品及时送还或归放原处; 8、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等; 9、离开岗位外出时,要留言、告知去处; 10、发现垃圾等杂物主动拾起; 11、下班时相互打招呼后离开医院; 四、仪容 1、女士淡妆上岗,不浓妆艳抹,不在门诊、病房等公共场所当众化妆。 2、上班时间不戴耳环、戒指、手镯等饰物,其他饰物佩戴应≤3件,(特殊岗位,如手术 室、抢救室等,不得配戴任何首饰)。保持指甲清洁,指甲的长度,以自己张开手,从手 心这一面看不到指甲为宜,不得涂有色的指甲油。 3、头发干净整齐。女士短发前不过眉,后不过领,短发不要超过耳下3cm;长发要盘成发 髻使用专用头饰固定;男发不过耳,不留胡须,面部干净。 五、举止行为:(坐姿、步态、手势、目光、微笑、递物与接物) 站姿:挺直、舒展、线条优美、精神焕发。 正面看:要点是头正、肩平、身直。两脚跟并拢,双脚尖可以稍许张开,两脚脚尖距离10-15 公分,脚跟距离3-5公分,身体重心落于两腿正中。侧面看:要点是含颌、挺胸、收腹、 直腿。 女士:要努力给人以一种静的优美感——双手相握、叠放于小腹前,右手四指在上,握左手四指。这是规范站立姿势,主要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平时可以采用自然站姿,双 手指尖朝下,掌心向内,手臂伸直、分别贴于两腿裤线之处。

医院医务人员文明礼仪服务规范

医院医务人员文明礼仪服务规范 —、服务仪表 1、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穿着指定工作服,不能穿破损得工作服上岗,不能身着工作服走出医院。 2、衣帽整洁,衣扣齐全,不敞胸露怀, 3、必须佩戴工牌上岗,并注意保持工牌得完好无损,便于就医者监督检查。 4、医疗工作时间不穿拖鞋(除特殊科室外),不穿响底鞋,护士统一穿工作鞋,戴护士帽。不穿工作服去食堂与外出。 5、精神饱满、自然大方,随时准备为就医者提供服务。 &全院上岗工作人员要佩戴胸卡,胸卡不能反戴与插在衣兜里。 7、为就医者服务或与就医者交谈时,手势、动作正确、自然,大方。使就医者易于理解,不引起就医者反感或误会。 8、因工作需要携带得手机,应始终保持正常、有效。在为就医者服务或工作状态中不接、打私人电话。参加会议时一律开至〃震动〃档。 9、上班时同事见面应相互打招呼,工作台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得物品,离岗时要留言告知去向,下班时相互打招呼后离开医院。 二服务礼仪 (—)上岗礼仪

1、对待就医者谦虚有礼,朴实大方,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诚恳。 2、当班或与就医者交谈需要坐下时,坐姿平稳、端庄、自然、面带微笑。在就医者面前要讲礼貌,不做不雅观得动作。 3、导诊护士上岗要站在服务。医生定岗定位,对步行就诊者,首先让患者就位,对住院病人每天首次见面要问候。对来院客人微笑示意表示欢迎。同事之间相互问候。 4、尊重就医者得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对就医者得服装、形貌、不同习惯与动作,不品头论足,并能按照就医者得要求与习惯提供服务。 5、对就医者提出得问题,应及时答复。不能立即答复得,应主动为就医者查询,并及时告知就医者。 6、提供预约服务时严格遵守约定时间,做到不误时,不失约。 (二)谈话礼仪 与人交谈时,语气要亲切与气,表情自然大方,保持一米左右得距离。谈话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时常点头,表示尊敬。别人谈话时不要主动趋前彳旁听别人主动与自己谈话,应乐于交谈,谈话时不要只顾自己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谈话,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而冷落了在场得其她人,与人谈话时不要左顾右盼、溅起唾液飞沫、翻动报纸、摆弄羽旨等。 (三)握手礼仪 与别人握手时,要有右手,手臂不能过直与左右摆晃,握力适中,时间一3 0为宜。遇与领导、年长者、女性相遇,视对方有握手意向时迅

普外科临床专业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 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 一、经锁骨上穿刺术 1. 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

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左右处为穿刺点。 2.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3.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一般进针2.5~4.0cm即达锁骨下静脉。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 (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 2.0~3.0ml 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 1. 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 2. 取锁骨中点内侧1.0~2.0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3.局部以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

医院医务人员文明礼仪服务规范

医院医务人员文明礼仪服务规范 一、服务仪表 1.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穿着指定工作服,不能穿破损的工作服上岗,不能身着工作服走出医院。 2、衣帽整洁,衣扣齐全,不敞胸露怀, 3.必须佩戴工牌上岗,并注意保持工牌的完好无损,便于就医者监督检查。 4.医疗工作时间不穿拖鞋(除特殊科室外),不穿响底鞋,护士统一穿工作鞋,戴护士帽。不穿工作服去食堂和外出。 5.精神饱满、自然大方,随时准备为就医者提供服务。 6.全院上岗工作人员要佩戴胸卡,胸卡不能反戴和插在衣兜里。 7.为就医者服务或与就医者交谈时,手势、动作正确、自然,大方。使就医者易于理解,不引起就医者反感或误会。 8.因工作需要携带的手机,应始终保持正常、有效。在为就医者服务或工作状态中不接、打私人电话。参加会议时一律开至“震动”档。 9.上班时同事见面应相互打招呼,工作台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离岗时要留言告知去向,下班时相互打招呼后离开医院。 二、服务礼仪 (一)上岗礼仪

1.对待就医者谦虚有礼,朴实大方,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诚恳。 2、当班或与就医者交谈需要坐下时,坐姿平稳、端庄、自然、面带微笑。在就医者面前要讲礼貌,不做不雅观的动作。 3.导诊护士上岗要站在服务。医生定岗定位,对步行就诊者,首先让患者就位,对住院病人每天首次见面要问候。对来院客人微笑示意表示欢迎。同事之间相互问候。 4.尊重就医者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就医者的服装、形貌、不同习惯和动作,不品头论足,并能按照就医者的要求和习惯提供服务。 5.对就医者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应主动为就医者查询,并及时告知就医者。 6.提供预约服务时严格遵守约定时间,做到不误时,不失约。 (二)谈话礼仪 与人交谈时,语气要亲切和气,表情自然大方,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谈话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时常点头,表示尊敬。别人谈话时不要主动趋前徬听,别人主动与自己谈话,应乐于交谈,谈话时不要只顾自己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谈话,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而冷落了在场的其他人,与人谈话时不要左顾右盼、溅起唾液飞沫、翻动报纸、摆弄手指等。 (三)握手礼仪

医生接诊技巧培训

医生的培训 1、接诊的培训 (1)接诊语言的表达技巧培训 a、对本院的检测手段、药品、治疗方案及辅助治疗充满信心,对各种疑难杂症有信心,有能力治愈。 b、善于分析,总结各种病人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灵活应用不同方法、方式说服病人。 c、对病人问候热情,像朋友式关心病人,但防止过于热情,不能让病人觉得在求他治病。注意倾听患者表达,不要随意打断患者叙述。安慰病人,消除其恐惧心理,让病人信任医生。 d、从服装、言谈、举止分析其知识水平和经济状况,因人而异。 e、对初诊的,分析他们真的初诊还是从他院转来的。告诉病人疾病的危害性,使病人认识到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和及时性,以及不规范治疗和中断治疗的危害性。充分利用新特药、中西医结合和特色辅助疗法来说服病人。 f、对初诊的,一定先输液(可多可少)。实在不行,先开外用药,并且交代病人明天一定要过来,要正规足量治疗才能治愈。 g、对走过多家单位多次治疗,熟悉药品的,应实事求是,用新药、中西医结合和特色疗法来说服。 h、当病人要求口服时,应交代吃一个月的口服药,不如输液七天,并且还不一定治好病,最终还是要过来输液能治好,这是医生的经验总结。 i、当病人问多少天多少钱时,医生只考虑治疗方案的好坏,对多少钱也不知道,要随着病情的发展灵活调整,因人而异,不是一成不变的,让病人不要注意钱,只要注意能不能彻底治好。 j、对复诊的:鼓励他们要配合才能治好,要建立信心,并可举例说明。治疗一半必须坚持,以免传染给家人。对没有小孩的从生育的角度来劝说,对有小孩的,应从对小孩的传染性来说。对复诊病人,每天过来时,多问一下多检查一下,体现对病人的认真负责,使病人更相信医生,并介绍相关保健知识给病人,不单纯是治病。 k、对电话咨询的,要求他过来检查,否则不能排除其他医院检查的不准确,不能做出诊断,不能制定治疗方案。 1、在我院检查有阳性(他院检查没有发现),应从我院仪器先进角度来说明。并告诉他有部分人是健康的带菌者,暂时没有症状。 (2)初诊病人接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A、对初诊的病人进行巧妙方式的询问。询问方式应当灵活运用。 a、详细为病人介绍病因和疾病的危害性 b、强调在治疗时和医生相互信任,配合的重要性。 B、对病人所阐述的曾经就诊医院和曾经用药做判断并相应作出解释和回答,突出我们的优势(包括医生、仪器、药品)并强调疗程的连续性。 C、运用适当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使病人产生绝对的信任感。 D、初诊的病例运用一定的语言能力采用灵活的方式,令病人道出真实的病由。 E、在初诊过程中潜意识对病人施加思想压力。 F、对病人的种类进行定位,估计消费水准并开出相应的处方,同时要病人暗示疗法时间和治疗方案。 G、暗示方法分为语言暗示和药物暗示,暗示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如病人存在疑虑则要以热情、乐观的态度进行解释。

-规范诊疗30条

医院规范诊疗30条 合理检查 一、医师对疑难复杂患者的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降低病人检查费用。如患者确需进行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查,应与上级医师商定,经科主任批准,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湖北省同级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结果放射检查资料互认暂行规定》,在二级医疗机构间、三级医疗机构间进行医学检验结果和放射检查资料互认。如需重新检查,医师必须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原因,并由 患者及家属签字确认。 三、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管理机制, 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尽量为患者节省费用。患者在-个住院周期内转科,转入科室医师必须充分考虑患者诊疗过程的连续性,以及检查项目的必要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应对转出科室所做的检查、化验结果予以认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合理用药 四、医师开具处方必须遵循“急3慢7”原则,每张处 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不得开具大处方。对老年病、慢性病等特殊患者,经上级医师同意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最多不超过

15日用量。 五、医师开具处方必须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所选药品必须与诊断相符,能口服用药时不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时不 静脉注射用药。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等患者,医师必须首选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处方必须经药师“四查十对”,审核合格后予以调剂,不合格处方,不得调剂发药。 六、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不得越级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必须以病原学检测结果为准。 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临床药师制度,配备规定数量专职临床药师,开展查房、会诊、疑难病症用药检测(基因、药物浓度检测)等临床药学工作。 八、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对经点评发现的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等不良行为,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九、医师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急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十、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必须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

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

一、无菌术 【适应证】 1. 手术室手术操作 【禁忌证】 1. 手术前不要参加感染创口换药 2. 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者戴双层口罩,严重者不可参加手术 3. 双手及上臂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湿疹者不可参加手术 【流程】 1. 洗手 1.1 准备工作 1.1.1 修剪手指甲,除去甲缘下的污垢 1.1.2 去除饰物,更换洗手衣、裤、鞋,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 1.1.3 戴好无菌口罩、帽子。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飘露在帽外 1.1.4 用洗手液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之污垢与油脂(六步/七步洗手法) 1.2 清洁洗手 1.2.1 流动水下清洁指甲 1.2.2 用洗手液(百能除菌洗手液)清洗手、前臂、上臂至肘上10cm(七步洗手法) 1.2.3 流动水下彻底冲净洗手液,注意手臂上水不可流至手上 1.2.4 用无菌巾(或无菌纸巾)擦干或在烘干机下烘干手、臂,注意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包 括烘干机),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按上述步骤洗手 1.3 消毒洗手 1.3.1 取2ml消毒液(3M消毒液)于一手掌心 1.3.2 另一手指尖于该掌心内擦洗 1.3.3 用剩余的消毒液均匀涂抹于另一手的手掌及手臂至肘上6cm,不超过清洁洗手的范围

1.3.4 再取2ml消毒液于另一手掌心,重复步骤1.3.1至1.3.3 1.3.5 最后再取2ml消毒液 1.3.6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搓擦 1.3.7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1.3.8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1.3.9 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 1.3.10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1.3.11 揉搓双手至腕部,直至消毒液干燥,再戴外科手套,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 必须重新洗手、消毒 1.4 注意事项 1.4.1 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清洁和消毒 1.4.2 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 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 穿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2.1 取一件折叠的手术衣,用双手分别提起手术衣的衣领两端,轻抖开手术衣,有腰带的一面 向外 2.2 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不可高举过肩),待巡回护士 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它处, 2.3 由巡回护土系紧背后衣带 2.4 带无菌手套:选用与自己手尺码相一致的无菌手套一副,由巡回护士拆开外包,术者取出内层套袋。用左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套口的翻折部而一并取出之。先将右手伸人右手手套内,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析部,以助左手伸入手套内。整理双手术衣袖口,避免触及腕部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注意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后,手套外面不能接触皮肤。手套外面的润滑粉(淀粉)需用无菌盐水冲净 2.5 提起前襟的腰带,将右手的腰带递给已戴好手套的手术人员,或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自身向左后旋转,使腰带绕穿衣者一周,交穿衣者自行在左侧腰间系紧(某些一次手术衣需要双手交叉提左右腰带略向后递送,由护土在身后给予系紧腰带) 2.6 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在等待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放在手术衣胸前的夹层或双手互握 置于胸前。双手不可高举过肩、垂于腰下或双手交叉放于腋下

2020(技术规范标准)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肠外营养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章肠内营养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章外科休克 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 一、经锁骨上穿刺术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 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三节股静脉穿刺插管术 第四章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第一节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一、适应症 (一)甲状腺一侧叶次全切除(二)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除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全甲状腺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近全甲状腺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第六节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七节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 一、适应症及禁忌证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三、注意事项 第八节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九节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十节甲状旁腺探查(切除)术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五章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 第一节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乳房良性肿块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单纯乳房切除术 一、适应症 二、禁忌证

医务人员文明礼仪以及用语规范

医务人员文明礼仪以及用语规范 第一课:医务人员形象塑造 1、发型发式 2、面部修饰 3、女士着装要求: 着职业套装(裙装,不穿黑色皮裙;不穿无领、无袖、领口较低或太紧身的衣服;正式高级场合不光腿;穿贴近肉色的袜子,不穿黑色 或镂花的丝袜;袜子不可以有破损,应带备用袜子;袜子长度,避免 出现三节。 4、鞋子要求: 不穿过高、过细的鞋跟,不穿前不露脚趾后露脚跟的凉鞋,穿正装凉鞋 5、佩戴饰品: 原则符合身份,以少为宜;不戴展示财力的珠宝首饰,不戴展示 性别魅力的饰品;同质同色,戒指的戴法,数量不超过两件。 包的要求: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包是女性行为的符号。 二、医院仪态礼仪规范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所呈现的样子,风度是属于内在气质的外化。 一个人的一举一动、站立的姿势、走路的步态、说话的声音、对人的态度、面部表情等都能够反映出一个人仪态美不美。而这种美 又恰恰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知识能力、修养等方面的真实外露。

对于仪态行为的礼仪,要求做到: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敬人的原则。 1.医务人员站姿礼仪 身体端正、挺胸收腹、眼睛平视、嘴微闭、面带微笑。双臂在体前交叉,右手放于左手上,保持随时可以提供服务的姿势。 站立时留意周围,注意招呼客户及同事间的合作,男性站立时,双脚叉开,与肩同宽,上身保持挺直,女性站立时,双脚呈“V”字形,脚尖分开为50度左右,膝与脚后跟均要靠紧。 2、医务人员蹲姿礼仪 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腿合力支撑身躯,避免滑倒或摔倒。左右手各放于膝盖附近,挺直上身,抬头,目视前方。下蹲时的高度以双目保持与客户双目等高为佳。女士着裙装时,下蹲前须整理裙摆。 3、医务人员坐姿礼仪 入座时,一般从椅子左侧入座,入座要轻而缓;坐下时,一般只占座位的三分之二,如坐在深而软的沙发上,则坐在前端。 坐下后,上身挺直,身体自然放松,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对象,面带微笑。 男性两腿自然分开,两膝平行,间距以一掌为宜,小腿基本与地面垂直 女性双腿并拢或交叉,双手交叉放于两腿上,着裙装入座时应整理裙摆后再坐下。 4.医务人员眼神礼仪 与客户交谈时,双眼视线落在对方鼻间,标准注视时间是交谈时间的30%~60%; 恳请对方时,可以注视对方双眼,适时移动视线。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2 二、拆线-------------------3 三、清创术-----------------4 四、急救止血法-------------5 五、腹膜腔穿刺术-----------5 六、胃插管术---------------6 七、气管切开术-------------7 八、胃肠减压术-------------8 九、清创缝合术-------------8-9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气性坏疽、破伤风、溶血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必须严格执行床边隔离制度。 3.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4.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的弯盘,不得随便乱丢。 5. 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检查原因,排除异物存留、结核菌感染、引流不畅以及线头、死骨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换药动作必须轻柔,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及上皮。 附:缝合伤口的换药 1.无引流的缝合伤口 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3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