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理论设定与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_许鹏

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理论设定与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_许鹏
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理论设定与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_许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No.1 2013

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理论设定

与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

许 鹏

[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12XNL006

)[摘要] 技术对艺术的支撑主要表现为技术决定了艺术的造型方式、记录方式与传播方式。以技术对艺术的造型、记录与传播功能为经,以艺术与技术关系类型的历史演变为纬,能够透视新媒体艺术种种特性间的内在结构关联,在学理结构层面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中国的网络文学为分析对象,一方面可以印证新媒体艺术学理结构的合理与适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揭示中国网络文学的独特发展轨迹。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技术与艺术;造型方式;记录方式;网络文学[作者简介] 许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中国新媒体艺术经历了近30年的艺术实践和近20年的理论探索,期间历经命名的困惑、文化的定位、概念的界定和范畴的建构。时至今日,我们可将新媒体艺术界定为新媒体所催生的一切艺术现象而不仅仅是“新的媒体艺术”。具体来说,就是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接受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而这一新型艺术形态包含三个层面的概念外延:第一,泛艺术的层面,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的层面,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的层面,即

符合上述新媒体艺术基本内涵的艺术形态。

[1]

现今,新媒体艺术尤其是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及其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说在谈到新媒体艺术时,学者大都会总结它的特点,例如数字化、个性化、在线性、交

互性、体验性、多媒融合、远程传播、虚拟现实等。但是这些特征彼此间关系是什么?是平行、等价的,还是递进、序列的?是唯一、排他的,还是复合、叠加的?这些都尚未廓清。问题的症结在于部分研究者思维较为单一,这就很难把握新媒体艺术的复合本质以及新媒体艺术的跨界趋势。

如果说数年前的问题主要是廓清新媒体艺术是什么或者什么是新媒体艺术的话,那么今天的任务则是对这一问题在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上展开讨论。所谓逻辑维度,即要把新媒体艺术置于整个艺术的学理逻辑结构中进行定位分析,证明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是艺术在新媒体技术作用下内外系统发生嬗变的结果。所谓历史维度,则要把新媒体艺术放到整个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通过梳理这一内在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规律性嬗变,揭示技术(尤其是媒体技术)与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彰显艺术与技术内在联系

73—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新媒体艺术介入《舞蹈鉴赏》公共选修课程中的思考

新媒体艺术介入《舞蹈鉴赏》公共选修课程 中的思考 《舞蹈鉴赏》是普通高校各个专业学生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系统概述艺术、研究艺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艺术感受与艺术鉴赏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基本的审美品质和艺术理论水平。《舞蹈鉴赏》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艺术课程,通过鉴赏中外舞蹈作品、学习舞蹈理论相关知识、参加舞蹈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对于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璀璨的舞蹈史,吸纳外国舞蹈艺术优秀成果,理解其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然而这门课程的实质是就是通过对人体的动作构建成为时空综合艺术来表达思想和内容。对观赏者提出更多要求,比如对人体动作构造的舞姿和造型的审美;对节奏、旋律变化传达情绪和情感的感受;舞蹈画面感和叙事性的把握等等方面都是《舞蹈鉴赏》课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所以,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把这种综合艺术形式全面的展示给观赏者欣赏。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正在思考把新媒体艺术手段尽可能多的运用到授课过程中。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学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在在中国引起广泛重视要从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录像艺术展,这次展览室中国第一次举办此类展览。展览包括了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这也是中国新媒体艺术自20世纪八十年末开始到此时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 在课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抽象的说理论、说定义和概念,更多的运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授课手段和媒介。应运而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与新科技相结合,比如教材不仅仅限制于舞蹈视频;教学模式也不限于老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不限于传统的PPT等多媒体教学等等。针对这些教学中的变化,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 一、教材多样性的转变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和90后、00后学生的成长,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1)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 术设计(1) 论文摘要: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关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 “数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报告特殊内容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容与方法 许鹏 容提要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泛艺术层面的要素,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层面上的要素,即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当前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应该提倡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艺术与当代社会The main objects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one is the extensive element in artistic level, which means any article characterized by artistry in new media title. Second one is the element in broad sense, representing all sorts of artistic works recorded by the approach of new media. The last factor is the element in narrow sense, namely, the new type of artis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innovating entirely in the fashion of artistic behavior of creating, recording and disseminating, and consequently generating profou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perception,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bout artistic aesthetics. Discussing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ing into the record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art, interpre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rt,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be regarded as currently critical missions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new media art. The study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place emphasis on coordinating methods, parison approaches, and interac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艺术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初,在美术馆一间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别开生面的美术作品,其中一部作品利用视频技术,将展览现场同500多千米之外的著名民居群——西递宏村连接起来,使两地能够即时沟通。两边的主持人不断地邀请观众到镜头前,和屏幕中的另一边的观众对话。[1] 2004年10月,作曲家程伊兵的多媒体计算机音乐作品《乐中书》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首演。作品将书法家现场书写《前赤壁赋》(节选)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实时地转换为控制电子音乐的信息,与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作品的视频部分着力表现书法艺术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化的下笔、提笔、运笔的轻重、疾徐等过程,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为细腻丰富的元素。 2004年12月,著名新媒体舞蹈实践者和理论家布林格教授到舞蹈学院举办新媒体舞蹈(Video Dance)教学工作坊。在15天,布林格教授举行了8场讲座,上了10次排练课。学生们在布林格教授指导下,创作了一批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展示播放研讨会。 略举上述事例,意在说明: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涵、思维和存在方式,但它并没有割断我们民族的血脉;第三,新媒体艺术作为成长中的新的艺术形态,还在实验和探索中,还不完善,但充满新鲜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而这正是包括新媒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新媒体艺术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感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目基本定历发现评接定表现形 基本定 历 发 现状 评价 接受 定位 表现形式 评论?相关书籍?展开 基本定义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 术 新媒体艺术作品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 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g(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详解

一、什么是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兼具技术和艺术的新型复合型艺术设计和制作人才。这是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又是新兴产业市场崛起的急需。我国已经将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列入“十五”期间国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就业岗位: 影视剪辑师、三维建模师、平面设计师、UI界面设计师等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1、影视制作行业:朝阳产业“回炉”首选,影视后期人才被用人单位疯抢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发媒体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数据显示,其“影视动画”、“游戏美术”等专业的就业率超过93%,目前很多美术和IT 专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职业培训进入到数字创意这个新兴的行业,甚至一些职场人士,也选择了通过“回炉”实现转行,这个究竟是为什么呢? 现在影视后期制作行业人才缺口达到20万左右,这其中当属特效剪辑师、栏目包装师、动漫复合人才、微电影制作最为缺乏。同时在

影视行业薪资其实普遍比传统行业高很多,据权威调查报告,影视行业收入7000以上的人员达到30%,比起其他行业高许多,而大部分影视公司福利体系完善、奖励手段多样化更是新引人,可见影视后期行业可谓是香饽饽的行业。 2、高端影视后期人才难觅 特效剪辑师月薪5000元起,栏目包装师月薪6000元起,影视能力强者月薪可达万元……”在招聘会现场,这样的高薪聘才广告随处可见。虽然应聘者很多,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却少之又少。“企业渴望人才,但原创能力与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实在难觅。”招聘会上,众多影视企业发出了如此感慨。 四、数字媒体艺术学什么? 主要课程有:美术鉴赏、构成设计、矢量图设计、图形图像设计、网站前端开发、3DSMAX动画制作、摄影摄像技术、影视编辑处理Premiere、影视特效处理After Effects、插图绘制、平面媒体综合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综合实战、影视动画设计综合实战、UI设计综合实战等。 五、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方法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有关舞蹈学科的研究在业界已经相对成熟,但伴随媒体视听技术的不断发展,舞蹈范畴里开始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其相关研究众说纷纭各有所长。为了尽可能清晰地梳理出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质以及在舞蹈创作中的实践问题,本拟从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起、分类,新媒体艺术在舞蹈表现中的功能,影视视听美学与舞蹈艺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概述,厘清新媒体舞蹈艺术概念,对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舞蹈作为呈现人体体态美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历史变迁、人变迁、科技变革的发展烙印。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期待从最初的祭祀娱神到后的娱人自娱再到如今上升到精神表达、审美哲思范畴,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地加入更多视听美学因素,以期达到舞蹈艺术内容、形式的丰满和延展。当代舞蹈表演的场地大多从空旷的自然空间走进了一定封闭的室内舞台,同时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舞蹈的环境、空间、视听、审美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个别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舞台、舞蹈内容、舞蹈形态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受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舞蹈化、舞蹈艺术的

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舞者和观众在进行有关舞蹈艺术的活动时,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繁荣景象。 新媒体舞蹈艺术定义的再解析 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出现定义上的偏差,认为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但事实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定义并非如此。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较为赞同匡波教授的观点:“借助计算机 (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在常见的媒体中分离归类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IPTV、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显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并非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似乎新媒体舞蹈艺术能够更为贴切形象地阐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指舞蹈与类似于投影技术、全息技术、声光舞美等媒体技术交互之后,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新的舞蹈艺术门类。它的出现和诞生表明,单纯的舞者表演或简单的背景式舞台视频设计已经满足不了艺术创新和观众审美高标准的需求,技术的革新势必带动了艺术品质的提升。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起 有关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张朝霞教授曾在《新媒体舞蹈艺术流与特质探析》一中说,“1967年,斯德哥尔摩‘艺术与科技艺术节’,为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先锋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进行

研究论文:走进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122474 艺术理论论文 走进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随着新媒体优势的越来越明显,数字化逐渐消解了原先的专业划分,由此衍生的计算机动画、视觉特效、电视媒体包装、交互设计、电子游戏、网络媒体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也就应运而生。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绑定了人类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达成了艺术内部的形式交换,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主导艺术门类。 一、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概念 1、何谓“新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

态。”(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载于人民网2005年2月1日) 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新型信息媒介的总称。过去图书、报刊、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但是目前随着新媒体对主流媒体的介入,新媒体逐渐从配角变成主角,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影响力大。2008年我国移动媒体总收入是1053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279亿美元,两者相加综合是1332亿元,占到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1/4,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目前我国所有新媒体公司的收入是传统媒体的20%,新媒体上市公司比传统媒体要多一倍以上。 新媒体随着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等。 2、何谓“数字艺术” 从1946年计算机发明至今,“数字艺术”的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其称呼也有所区别,这也是使人混淆的地方,但如果将其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纹脉中理解就相对比较容易。1950年Ben laposky 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一、概念界定 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现在已经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 特点: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过: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可以让使用者和作品之间进行直接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让艺术家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公之于众,有时还会需要参观者的加入,这样才能将作品的真正内容更好地展现出来。新媒体艺术作品更多的是与科技相结合,有时,新媒体艺术更像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 我认为新媒体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通过数字化合成技术,来虚拟现实,然后重构世界。现在有很多加入了虚拟艺术的艺术作品,在建筑、雕塑、绘画、电影、摄影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 在之前参观的一场新媒体艺术展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新媒体艺术。当时参观时的感觉就是那些展品都很新奇,也很吸引人。新媒体艺术给人的感觉是类似于3D错觉艺术,但是比那更加高级,艺术家们能把一些科技结合进自己的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画纸上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而在课上,老师对新媒体艺术的简短介绍,又使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对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特殊属性对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为艺术与技术的探索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现代的社会,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学艺术的发展,相对地美学艺术的发展又能使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快速革新,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型工具的出现又对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将新技术融入其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计算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1404403 课程学时:30 学分: 2 适用专业:新闻学 开课时间:四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刘荣大纲审定人:刘汉光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作为新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解中将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加以辅助。具体基本要求有: 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理解媒体发展的现状。 2、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在媒介产业的地位及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3、掌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 4、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5、理解新媒体管理的有关问题; 6、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Web2.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新媒体的经营模式、管理需求,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3、基础知识与重点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第1章新媒体导论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2节新媒体的优势 第3节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2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掌握 2

第1节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第2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第1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2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3节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2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第4章新媒体的类型理解 2 第1节网络人际传播 第2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第3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4节Web2.0 第5章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掌握 2 第1节搜索引擎 第2节门户网站 第3节垂直网站 第4节电子商务网站 第6章博客掌握 2 第1节博客的特点 第2节微博 第7章社交网站掌握 2 第1节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 第2节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 第3节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8章视频网站掌握 2 第1节视频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第2节视频网站的发展历史 第3节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3单元新媒体管理 第9章新媒体的宏观管理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第2节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第3节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表达

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表达 发表时间:2019-09-19T13:55:54.53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2期作者:李焕昌[导读] 在当今的经济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新媒体技术已经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实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之下,舞蹈艺术的表达也突破了传统表达形式以及理念的限制,和当今的新媒体技术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因此,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舞蹈艺术具有了虚拟化的特征,使其表达的形式被 更加注重,实现了肢体动作和先进科技之间的完美融合 李焕昌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摘要:在当今的经济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新媒体技术已经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实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之下,舞蹈艺术的表达也突破了传统表达形式以及理念的限制,和当今的新媒体技术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因此,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舞蹈艺术具有了虚拟化的特征,使其表达的形式被更加注重,实现了肢体动作和先进科技之间的完美融合。本文就是对新媒体语境之下的舞蹈艺术表达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舞蹈艺术;表达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舞蹈艺术表达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变。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表达特点以及方式的转变使得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也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变,进而实现了艺术审美品位的进一步提升,使得我国的舞蹈艺术在形式上实现了进一步的丰富,同时也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了有效的满足。因此对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的表达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当今的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舞蹈艺术表达形式研究 (一)人影互动的表达形式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的美国,一些学生以及舞团就已经借助新媒体的形式对舞蹈艺术进行创新,这样就使得舞蹈艺术传统的表达界限被打破,实现了和信息工程之间的有效结合。在传统舞蹈艺术的表达过程中,互动表演大多采用幕布的方式或者投影的方式,对实景起到代替的作用。自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背景投影的形式开始逐渐被新媒体作为基础的这种互动表演的形式取代,这种形式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舞蹈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春晚中出现的《千手观音》等这些舞蹈艺术的表现,都是对人影互动的这种新媒体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千手观音》是借助大屏幕对犹如梦幻的天空效果加以展现,并且搭配这样的画面,使得这样美好的视觉效果可以在观众的眼前完美呈现。 (二)动画舞蹈的表达形式动画舞蹈就是将舞蹈的动作和动画实现有效的组合,采用动画的艺术对舞蹈的思想进行展现。因此动画舞蹈不仅仅是用电脑进行制作的一种舞蹈游戏,同时也可以对动画片中的一些舞蹈片段进行应用。在舞蹈艺术的表达过程中,动画视觉的符号可以采用空间造型的形式,同时也可以采用收回的一些动画形象,或者可以对虚拟的三维空间进行运用[2]。 例如:在《快乐的大脚》这部动画片中,小企鹅采用脚踏舞的形式获得了家族之中成员的认可以及尊重,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一舞蹈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就是借助于动画的形式来实现舞蹈的表现,这样的变现形式使得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并且更加具有感染力。在这部动画片中,小企鹅后来的各种历险的经历过程中,这样的脚踏舞形式反复出现,使得这部剧在艺术活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 (三)装置舞蹈的表达形式所谓的装置,大多数是指展览布置以及挂画等的布置,在当今的社会之中,装置的意义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主要是指特定空间之中的艺术品。就广义来讲,装置舞蹈,就是在特定的空间以及环境之中对舞蹈艺术的完成,这样的空间以及环境的设定使得装置舞蹈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使得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觉得十分新奇。按照呈现的形式来进行划分,可以将我国的装置舞蹈分成室内的装置舞蹈以及实景演出。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画卷》这一舞蹈就是装置舞[3]。一幅画卷在舞台之中被缓缓展开,舞者们身穿黑衣,在画卷之中的矩形空间里进行表演,和画卷之中的书法以及山水意象实现完美的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且对传统舞蹈艺术的空间限制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二、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的创作表达研究 (一)立体化的创作思维在新媒体语境之中,舞蹈的表达方式实现着不断的转变,因此在舞蹈的编导过程中,创作的思维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变,从原来的对舞蹈的理念、舞蹈的过程、舞蹈的形式、舞蹈的思想以及舞蹈的意义的强调逐渐转变成对舞蹈的审美。舞蹈的观赏、舞蹈的互动以及舞蹈的体验等的强调。这样就使得舞蹈的创作思维实现了立体化的发展。 (二)多样化的舞蹈语汇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来讲,其动作的语汇大多都是模仿自然界中的事物、提炼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探寻人们的情感结构,然后将这些词汇采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呈现。但是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中,随着新技术在表现中的应用,使得人类身体的局限被超越,进而形成多样化的舞蹈语汇。 (三)多维化的舞蹈空间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表达来讲,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空间的局限,但是在新媒体语境之中,舞蹈艺术的表达已经实现了对空间限制的突破,舞台也实现了进一步的立体化以及多维化。在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中,对LED屏幕、全息投影技术、多声道的音频技术以及虚拟的成像技术等加以应用,可以创造出虚拟的环境甚至虚拟的世界。所以这就使得新媒体语境下的舞蹈艺术实现了空间的无限扩大,使得现实空间、异地交流空间以及虚拟空间实现了丰富多样的创造,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可以置身于这样的特殊环境,获得最佳的审美体验效果。

新媒体艺术研究

新媒体艺术研究 摘要:每个时代的生产力特征都影响到艺术的特征,数字化是一种无从逃避的时代趋势,作为艺术门类中最前沿、最具先锋性的现代艺术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新媒体艺术家使用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创作他们的作品,在这一领域里出现了许多超前的、有趣的、奇异的景象,这些作品开始进入美术馆或画廊,它们正在影响我们的观看视野,改造我们的视觉经验,进而丰富着人类的感受力。通过自己选修课中的一点了解加上个人好奇心自己查找,本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首先给大家带来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兴起。其次给大家介绍一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再次给大家带来一点合成艺术的内容。最后就是简单较少一些作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起源,对比影响,合成艺术

目录 1.引言 2.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兴起. 3.新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4.合成艺术 5.相关作品 6.结语 7.致谢 1.引言

每个时代的生产力特征都影响到艺术的特征,数字化是一种无从逃避的时代趋势,作为艺术门类中最前沿、最具先锋性的现代艺术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新媒体艺术家使用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创作他们的作品,在这一领域里出现了许多超前的、有趣的、奇异的景象,这些作品开始进入美术馆或画廊,它们正在影响我们的观看视野,改造我们的视觉经验,进而丰富着人类的感受力。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是综合了多种学科的合成艺术,艺术与当代最前沿的科学相结合,数字技术、生物科技、量子理论、经济学、语言学都可以成为艺术实现的媒介(体)。 2.起源与兴起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这种刚刚崛起的新媒体艺术被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 MEDIA)。 英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新媒体部主任BENJAMINWEIL,曾于1998年在上海策划了《数字艺术新媒体展览》,他认为:艺术作品首先需要提出艺术家的观念,然后再由技术提出最为巧妙和聪明的解决方法,将其完成。艺术作品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由观念驱使的创作是艺术性的创作,而如果仅仅通过技术实现的创作就不能称为艺术创作。这恰好阐明了新媒体艺术中,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的关系问题。1996年,《ETIME》杂志曾经探讨过NETART和ART INNET两者概念的差别,这首先取决是技术,还是艺术家的观念,来有效地确定和影响艺术的创作。前者是技术性的,而后者强调了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这就像在录像艺术(VIDEO ART)出现的早期同样发生过类似的争论一样,究竟是以观念利用技术,还是以技术的利用作为艺术分类的纯粹标准。 网络艺术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受,比如有的作品利用文本与表演相结合,互相阐释作品,并且向观众提供机会,制作和共同完成作品。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是,网络艺术可以让作品与更多的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在一些国际性的网络艺术展中,提供一种叫做网络虚拟建筑(WEBARCHITECTURE)的展示作品方式,观众在艺术家的指引和带领下看作品,并由艺术家来介绍作品的创作意图,艺术批评家也可以同时进行评论。在整个网络建筑的参观过程中,观众网上的行为方式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不会太大,就像我们平时参观其它艺术展览一样。 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的代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性”与“个性体验”融合的观点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是一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艺术的整体感知系统,也是崭新的学术研究观点。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新媒体艺术的定义(2学时) (一)什么是媒体艺术 1、新媒体艺术定义 2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3 、新媒体艺术类型 4 、两种关系 5 、继承还是颠覆 6、早期的新媒体艺术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 许鹏 内容提要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泛艺术层面的要素,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层面上的要素,即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当前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应该提倡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艺术与当代社会The main objects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one is the extensive element in artistic level, which means any article characterized by artistry in new media title. Second one is the element in broad sense, representing all sorts of artistic works recorded by the approach of new media. The last factor is the element in narrow sense, namely, the new type of artis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innovating entirely in the fashion of artistic behavior of creating, recording and disseminating, and consequently generating profou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perception,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bout artistic aesthetics. Discussing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ing into the record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art, interpre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rt,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be regarded as currently critical missions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new media art. The study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place emphasis on coordinating methods, comparison approaches, and interac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艺术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初,在上海美术馆一间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别开生面的美术作品,其中一部作品利用视频技术,将展览现场同500多千米之外的著名民居群——安徽西递宏村连接起来,使两地能够即时沟通。两边的主持人不断地邀请观众到镜头前,和屏幕中的另一边的观众对话。 [1] 2004年10月,作曲家程伊兵的多媒体计算机音乐作品《乐中书》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首演。作品将书法家现场书写《前赤壁赋》(节选)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实时地转换为控制电子音乐的信息,与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作品的视频部分着力表现书法艺术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化的下笔、提笔、运笔的轻重、疾徐等过程,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为细腻丰富的元素。 2004年12月,著名新媒体舞蹈实践者和理论家布林格教授到北京舞蹈学院举办新媒体舞蹈(Video Dance)教学工作坊。在15天内,布林格教授举行了8场讲座,上了10次排练课。学生们在布林格教授指导下,创作了一批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展示播放研讨会。 略举上述事例,意在说明: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