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案

第四课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一、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民主的含义:

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如民主制度、民主权利、民主作风、民主方法等;

就实行民主的领域来说,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

2、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

[补]统治方式——民主、专政政治制度-----民主、专政

3、民主的含义:在现代社会中,民主是指一定阶级在形式上或实质上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家政治制度。

(讨论:展开联系实际)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质: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B)

(1)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居于国家的统治地位,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

另一方面是居于统治地位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政体意义上的民主。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当家做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二、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A)

(1)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述高度概括地指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民主是其中之一)(社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

重要目标是什么:民主与富强,文明,和谐构成四位一体的目标。

(4)为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只有~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只有~才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先到化的重要目标。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具体表现

①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③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证的民主

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P教参117)

民主作为政治范畴,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同时也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四个方面):(区别于“三权分立”)

就国体来说,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就政体来说,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就政党制度来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集体、派别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的稳定,但其弊端是使国家的力量难以完全集中,常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效率。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2)积极妥善推进政治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的具体制度

引入:十八大胡锦涛有关论述→中国人民已经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教参117~118)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就是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治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之一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如何坚持人大制度●

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进一步完善政府执政效率

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保护

●什么是基层民主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为什么要坚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通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如何坚持完善?●

就是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②完善市居民自治制度,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③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3)今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实现形式。

3、如何进一步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推进者。

②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证、创造条件,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严惩腐败现象。

④进一步完善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

⑤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⑥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也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任何一种西方“民主”模式,而是要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推进基层民主,增强民主意识

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①基层民主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层性工作。

②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

2、如何推进基层民主:

①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基层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民主制度。

切实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我国已经建立的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开展民主和法制的宣传教育,提升基层群众的民主素质。特别是青年学生,要努力培养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第二节民主与法制不可分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对象:立法机关

要求:立法,制定各种法律、法规

有法必依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对象: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

要求:不折不扣地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格遵守法律

执法必严这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对象: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要求: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切实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内容办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

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对象:违法行为

要求:依法认真追究一切违法行为,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它要求切实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必须全面贯彻实施,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①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社会主义法制委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

③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第三节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

引入: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民主和法制紧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那我们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我国各项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前行,为使我国实现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基本方略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首先提出了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强调了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作为政治改革的任务之一。在十五大时,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在1999年写入宪法。

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1、从“人治”到“法治”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法制”与“法治”又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后者指的是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治理国家。后者要比前者更广泛、更深刻,更具体得多。可以说,“法制”早已有之,而“法治”尚未实现。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要的治国方略。这是我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进一步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及其优缺点P书105

3、为什么说从人治到法治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的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建设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民主。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201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二、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的含义:P书106

2 、依法治国方略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修订,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我国从革命时期的用政策实施领导→依法执政,体现了进步)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书107)

(1)原因(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2)具体表现

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实行依法治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国内、国际)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作为哲学范畴的“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合乎必然性的前进发展,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社会进步是必然发生的。

●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

5、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②辩证统一(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区别:

①手段方法不同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②范畴不同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2)联系(两个重要保证)

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虽范畴不同,但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个文明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

政治文明是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国家组织管理方式等进步的程度和成果

精神文明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

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三个文明”之间的基本区别:

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理的人与人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它们分别标志一定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政治活动和政治生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这三个方面的进步程度。

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结构的基本构成,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其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他活动都为之服务;政治文明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与国家政权直接相连,决定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民主、法制、依法治国、人民权益、基层民主、社会秩序、人民安居乐业。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