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提纲(正)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正)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单选题

1.“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中“十重”意思是:( B )

A 十个

B 十倍

C 十分重要

D 十一

2.“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中的“兹”与下列哪个词通假。( A )

A 滋

B 慈

C 龇

D 资

3.“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中的“音”是指( C )

A 声音

B 音节

C 单音

D 音色

4.“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中的“伯”是指( D )

A 大伯

B 白色

C 百姓

D 百倍

5.下列词语中属于双声联绵词的是( C )

A 夭绍

B 须臾

C 缤纷

D 婵媛

6、下列作连词不表转折意思的是(D )

A 则 B而C然D以

7、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个大类,并用“雅”、“理”、“实”、“丽”四个字概括它们不同特点的是( B )

A 刘勰《文心雕龙》

B 曹丕《典论.论文》

C 陆机《文赋》 D姚鼐《古文辞类纂》

8、如何划分文体?前人的分类标准各有道理。书信赠序这类文体是( C )

A 按语言形式来分的

B 按内容来分的

C 按应用范围来分的

D 按时代来分的

9、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将选录的古文辞赋等分为( B )

A 十二类

B 十三类

C 十五类

D 二十三类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的修辞格是( B )

A 倒置

B 互文

C 并提

D 委婉

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的修辞格是( A)

A代称 B 稽古 C 夸饰 D 引经

二、多选题

1.《诗经》内容分为哪几方面( ABD )

A 风

B 雅

C 经

D 颂

2.下列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ABCE )

A顑颔 B窈窕 C 忧受 D须臾 E 犹豫

3.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的指( BCDEF )

A 国君

B 游侠

C 纵横家

D 儒者

E 患御者

F 商工之民

4.以下作品属于“楚辞”的是( ABCDE )

A 山鬼

B 离骚

C 国殇

D 卜居

E 渔父

5.下列属于《诗经》的是( ABCD )

A 桃夭

B 关睢

C 北门

D 氓

E 哀郢

6、下列词语作为介词可表原因的是( BCD)

A于 B为 C因 D以 E与

7、下列各句中“与”用作介词的是(CDE )

A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左传·僖公四年)B汉王与义帝发丧(汉书·高帝纪)

C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左传·隐公元年)

D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E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千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8、古书注解的方法主要有(BCE )

A训诂 B声训 C义训 D 训字 E 形训

9、下面的句子( BC )中有通假字

A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B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C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0、以下句子( AD )中都有双声连绵字

A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B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C 昊天不信,降此鞠訩。

D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1、下列句子( ACD )是宾语前置句

A 朋酒斯响,曰杀羔羊。

B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C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D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三、简答题

1、孤平:在近体诗乙种句(或称B型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五律第一字(七言为第三字)必须为平,否则,全句除了韵脚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了,这就叫孤平,是近体诗之一大忌。

2、拗救:近体诗有的地方平仄不能随便变更,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对“拗句”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叫作“救”。“救”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情况。

3、词牌:即各种词调的名称,如念奴娇、西江月等。

4、重唇音:音韵学术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双唇音。如帮谤并明四母。

5、绝句:诗体名。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

6、排律: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均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扇对”。

7、何谓《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产生的年代为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纪),共约五百多年。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内容非常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尤其在研究上古音韵方面,它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8、古书注解的方法有哪几种?

古书注解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形说义,即形训;二是因声求义,即声训;三是据文证义,即义训。

9、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1)假、借:在上古汉语中表示“借用”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只用“假”,不用“借”。“假道於虞”一般不能说“借道於虞”。中古以后,则多用“借”而少用“假”。

(2)更、改:在古代汉语中,“更”除了有“改变”的意义外,还“调换”,“替代”、“交替”的意思,而“改”却没有。例如: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不能换成“改”。

(3)作、为:“作”的本义是站起来,因此,当“作”用于“做”的意义的时候,也常常含有“兴起”、“创造”、“建立”的意思。至于“为”字,一般只表示“做”,有时也表示“治理”等,所以跟“作”是有区别的。

(4)请、求:在古汉语中,“请”和“求”不是同义词。在“请求”的意义上,二者也有细微的差别。“请”多表示请对方让我做某事,“求”则多表示请对方做某事。“求救于齐”一般不说“请救于

齐”。

(5)官、吏:“官”一般指的是机构和职务,“吏”指的是人。这样,上古所谓“吏”,略等于后代所谓“官”。上古大官小官都称“吏”,后代“吏”专指各级政府机构中从事具体工作的办事人员。有时“吏”虽也指称高级官员,但行政职务的意义仍旧沿用。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以为侵官、生事”。

10、分别说明古代文体中序跋类、论辨类、辞赋类、箴铭类等特点。

答:序跋类:一部书(或一篇文章)的序言或后序。序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多为评介、鉴定、考释之类。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后来序文才移到前面。

论辨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论辨类或者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或者是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淮南子》是论,而《论衡》是辨;《过秦论》是论,《神灭论》是辨。

辞赋类:近似于长诗,可以抒情,可以咏物。完全韵文,从头到尾都是有韵的。

箴铭类:用于规戒的文章,大多是用来戒勉自己的。完全韵文。

11、假借字的产生有哪两种情况?

答:假借字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有其字,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另外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情况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四、语法题

1、小国寡民。答:小,寡,都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2、甘其食,美其服。答:甘,美,意动用法,以为甘,以为美。

3、必摄缄滕,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答:固,用如动词,使动用法,弄结实。

4、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答:悟,使动用法,使醒悟;从,使动用法,使随从着。

5、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答:闻,使动用法。

五、翻译题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异也。

译:(这种药)能使手不皲裂,功效相同。但有的人可凭它受封赏,有的人却不免洗衣漂布,那是他们所用的方法不同。

2.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译:假如按照这种解释类推,杀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仁义,必有十条死罪。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译: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

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意,道德能符合一君之心,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了。

6、.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译:因为亏损别人越多,不仁义行为更多,罪过更重。

7、覆杯水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在厅堂的凹处倒一杯水,那么一根小草可以在水中作船,如果放进一个杯子,就会黏住不能动了,因为水浅而船大。

8、适苍莽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译:到近郊去时,三顿饭后返回,肚子里还很饱;到百里外的地方去时,出发前要一宿捣米;到千里外的地方去时,出发前三个月就要聚集粮食。

9、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译:大鹏向南冥迁徙时,翅膀扇动水面三千多里环绕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

10、此龟者,宁其死而留骨为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译:这只龟,是宁愿死后留下骨用于隆重的场合呢,还是宁愿在

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六、填空题

1、在下列各的括号中填入适当的连词

(1)人(而)无知,与木何异?

(2)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6)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

(7)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8)(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在下列各句的括号中填入适当的语气词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3)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4)(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5)(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叹息。

(6)(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7)(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七、分析题

1.《诗经》韵例特点是什么?

提示(要点):第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第二,从一章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第三,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可分三种:1、句句押韵;2、隔句押韵;3、交韵。

2、什么叫楚辞?

提示:《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

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连词“而”有哪几种用法(至少三种),各举一例说明。

提示:(1)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可以是顺接,也可以是逆接,如敏于事而慎于言;(2)接主语和谓语,是一种逆接,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有时表示假设的意思,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连接状语和动词,如太后盛气而揖之。

4、古今汉语介词差异怎样?

⑴古代汉语有些介词的宾语可以提到介词之前,现代汉语则无。

⑵古代汉语有些介词的宾语可省(以、为、因、与等的宾语),现代汉语不可以。

⑶古代汉语介词结构的位置可前可后,而现代汉语除表时间的介词结构可在谓语之后外,其他用法的介词结构一般用在谓语之前。

5、句首语气词“夫”与指示代词“夫”有何区别?

提示:句首语气词“夫”用于全句之首,表示要发表议论,不必对译现代汉语;指示代词“夫”用于要指示的名词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6、怎样辨识“因”是连词还是介词?

提示:作介词的“因”是与体词性成分结合,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作连词的“因”与之相连的是动词,本身不充当句法成分,只起连接作用,表承接或原因。

7、赋与诗骚的区别

提示:古人把赋和诗骚分开,主要是从思想内容来看的。诗更纯正,骚有诡异谲怪的内容,赋主要在于铺陈事物。

从形式上来看,三者都是押韵的。但是一般来说:1、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

言六言为主。2、典型的汉赋多夹杂散文句式,诗、骚基本上没有散句。

3、赋多用连结的词语,诗、骚极少用连结词。

8、古书注解的内容及方法:

古书注解的内容大抵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解释。2、疏通文意。3、阐述语法。4、分析篇章结构。5、阐明修辞方式。6、说明历史背景和典章制度。

古书注解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形说义,即形训;二是因声求义,即声训;三是据文证义,即义训。

(一)所谓以形说义,即义训,就是利用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进行解释。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重要特点。运用形训时,应注意:1、要尽可能根据最早的汉字形体,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材料;2、应参考许慎《说文解字》的有关说解;3、应参考古代训诂学家的有关解释;4、要有古代文献的用例作佐证;5、最好还要有方言的例证。后面这几点对于其他几种方法来说也同样适用。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以形训为主的文字学专著。

(二)所谓因声求义,即声训,就是通过声音的线索进行解释。其依据是词义的引申表现在语音方面的内在联系。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词进行解释,就叫声训。东汉刘熙的《释名》,就是运用声训以探求语源为目的的一部著作。

(三)所谓据文证义,即义训,就是不利用汉字的形体分析,不考虑词语的声音线索关系,只是就文献里具体材料即文意来进行解释。根据解释学理论,语词的意义决定于整个句子的意义;而整个句子的意义,反过来又取决于每个语词的意义。同时,句子的意义首尾应是一贯的、完整的。所以,义训,就是利用文本自身进行解释的一种注解方法。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的《尔雅》,主要就是运用义训进行解释的一部工具书。

9、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的句法经常出现在什么情况下?这个“之”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古代汉语中,主谓结构如果在句中充当一个句法成分,比如主语、宾语、判断句的谓语或时间状语,或者在一个复句中充当不

能自足的分句,那么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间要加一个“之”字,使原来的主谓结构变成一个领属性的偏正结构。通常人们把这种“之”的用法叫做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举例说明“其”可以表示哪些语气?

答:有三种:(1)在陈述句或疑问句中,一般用在句首或句中,可以表示测度意义的委婉语气。例如: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2)在祈使句中,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希望意义的委婉语气。例如: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3)还可以在反诘句中用以加重反问的语气。如: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1、古汉语中,词尾的作用是什么?

答:词尾又称后缀,是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它属于构词法的范畴,没有实在意义,只起一个标记的作用。古汉语中,严格意义上的词尾不多,一般认为有名词词尾“头”(产生于六朝,唐以后用例增多)“儿”(产生于唐代)以及形容词词尾“然(如、若、而、尔)、“思”(《诗经》:“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止”(《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只可算作类似于词尾的后加成分。

12、请注明下面几首诗的实际平仄。

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平仄格式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平仄格式为: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3、分析以下这首诗的平仄格式,并将原诗用字与标准平仄不符者用括号括出,如有拗救请注明。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这首诗平仄格式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本诗无拗救。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上册 第一单元 文选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蜗补天》《螟蜥》《巫山、巫峡》《岳阳楼记》其他的篇目略做了解 重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意和引申义 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 文选 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塞之战》《晏婴论季世》《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孙膑》《韩信破赵之战》《张骞传》《华佗传》 古代汉语常识 重点: 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副词;代词;介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 第二单元 文选 重点篇目: 《谏逐客书》《论贵粟蔬》《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封建论》《神灭论》《原臣》 第三单元 古代汉语常识 重点:古代的历法,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 下册第四单元 文选 重点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许行》 古代汉语常识 重点:古书的注解 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 第五单元 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二、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一)(50分) 一、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 ①下列各组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鱼、末 B.牧、逐 C.江、莫 D.上、须 ②“汤”的本意是() A.专指温泉 B.煮东西的汁液 C.热水 D.中药的剂型 ③“报”的本意是() A.告诉 B.报恩C报仇 D.判决罪人 ④下列个组字,共为异体字的一组是() A.凭懑 B.蚤早 C.娶圣 D.酷沽 ⑤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响:回声一声音 B.色:脸色一颜色 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 ⑥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 A.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⑦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为使动用法的是() 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B.晋侯饮赵盾酒

2010级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2009级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上)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古代汉语 答: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与现代汉语相对的汉民族语言。狭义地说,只指古代的书面语言。 2、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答: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也是一门工具课(实践性)。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与古代中国相关的学科学习与研究创造条件;其二是熟悉古代的语言材料和各种语言规律,为汉语言文字学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学习古代汉语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理解与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2)有助于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3)有助于提高文学修养。 (4)有助于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 3、什么是《左传》? 答: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何谓六书? 答:古人将汉字的构造规律归结为六种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什么是象形字?其特点是什么? 答:象形字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特点是只勾勒出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 6、什么是指事字?其特点是什么? 答: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7、什么是会意字?特点是什么? 答:会意字是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的方法造的字。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合体的,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否则,不能看作会意字。 8、什么是形声字?其特点是什么? 答:形声字是用意符或形旁和声符或声旁组成的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乃至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汉字发展过程中,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 9、什么是转注字?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指形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转注字虽然没有产生新的造字方法,但是它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或方音的差异;同时它也反映了一种语言文字现象:即文字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形体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语言的需要的,它是一种动态的文字现象。 10、什么是假借字?特点是什么? 答:假借字就是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但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其特点: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上与本字没有联系。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新闻)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新闻系2008级本科用 一、文字 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 2.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及异体字的判定。 3.《说文》及《说文》四大家。 二、词汇 1.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2. 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举例说明。 3.词的本义指的是什么?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4.什么是引申义?举例说明本义发展出引申义的基本方式。 5.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1)之/如/适/往/赴/去(2)视/察/观/看/见/望 (3)疾/病(4)贫/穷(5)征/伐/侵/袭/攻 (6)追/逐(7)耻/辱(8)再/复(9)败/负(10)俱/具(11)完/备(12)军/师/士/卒/兵 (13)领/颈/项(14)飢/饑/餓(15)畏/惧/恐/怕 (16)哭/泣/嚎/啼(17)盗/窃/贼/偷 三、语法 1.辨析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举例说明。 3.分析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 4.分析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用法。 5.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 6.分析“之”的用法。 四、音韵 1.记诵三十六字母和上古三十韵部。 2. 什么是“叶音”? 五、其他 1.古书注解的体例和常用术语。 2.中国古代的文体可以分为哪三大类?

3. 繁简字对照表。(参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P627—630) 7.精读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鞌之战、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冯 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季氏、齐桓晋文之事、小 国寡民、许行、 六、考试题型 1填空题(15%) 2.选择题(单选、多选)(22%) 3.句型分析题(12%) 4.简答题(20%) 5.标点与翻译题(25%) 6.写出繁体字(5%)

大学古代汉语语法部分复习提纲

第五章语法 第一節古漢語的判斷句 ?按不同的標準劃分出不同類别的句子。 ?根據語氣劃分: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 ?根據結構的繁簡劃分:單句、複句。 ?根據謂語的性質劃分,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着眼於句子的組織形式:名詞謂語句、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一種是着眼於謂語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判斷句、描寫句、敍述句。 ?這兩種分類方式劃分的結果,有一些交叉的情況: ?(1)蝜蝂者,善負小蟲也。(2)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 ?(3)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一、古漢語判斷句的基本特點:主要有四種形式 (一)主語+謂語+也字。 ?(1)制,嚴邑也。(左傳·隱公元年)(2)虢,虞之表也。(左傳·僖公五年)?(3)董狐,古之良史也。(左傳·宣公二年)(4)而母,婢也。(戰國策·趙策三)?(5)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二)主語+者+謂語+語氣詞。 ?(1)彼秦者,棄禮義而尚首功之國也。(戰國策·趙策三) ?(2)彼吾君者,天子也。(戰國策·趙策三) ?(3)南冥者,天池也。(莊子·逍遙遊)(4)臣之所好者,道也。(莊子·養生主)(三)主語+者+謂語。如 (1)虎者,戾蟲。(戰國策·秦策二)(戻:暴虐)(2)粟者,民之所種。(晁錯《論貴粟疏》)(四)主語+謂語。如 ?(1)趙,秦之深讎。(戰國策·秦策二)(2)賈生,洛陽之少年。(蘇軾《賈誼論》) 共同特徵: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直接作謂語,句中有“者”字,只是表示語氣上的提頓;句末有“也”只是用來幫助判斷。 不能因為句中有“者”、“也”呼應,就簡單地認定為判斷句。 ?(1)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3)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4)呂公者,好相人也。以上例句皆非判斷句 判斷句謂語後,根據表達需要也可以用別的語氣詞。 ?(1)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2)白起,小豎子耳。(3)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 古漢語的判斷句翻譯成現代漢語時,一般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添加上一個判斷語 “是”字在古漢語中,通常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指示代詞“這”、“這個”、“這些”之類,經常作判斷句的主語。 ?(1)是吾師也。(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3)吾不能早用子,… …是寡人之過也。?(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5)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是”字在先秦典籍中真正用作判斷詞的例子很少見: ?(1)問人曰:“此是何種也?”對曰:“此車軛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2)韓是魏之縣也。(戰國策·魏策三) 漢代以後,“是”作判斷詞的用例有所增加。如: (1)是是帚彗,有內兵,年大孰。(馬王堆三號墓帛書)(2)此必是豫讓也。(史記·刺客列傳) (3)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史記·商君列傳) (4)鬷夷氏是其後也。(論衡·龍虎篇)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汉语发展的分期: 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汉语分为上古、中古、近古、现代四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 ?字、词和语素: ?古汉语中是三个互不相等的概念。 ?字是记录音节的符号。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构成的意义单位,它一定要组成词,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古汉语大多数情况,一个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一个词又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因此,有时字、词和语素所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有时词是复音节的,那么词就由几个字来表示并记录,而复音节词有的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有的是由几个语素构成的,因此,字、词、语素所表现的内容又是不一致的。?字是形体单位,词是意义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 一、古汉语词汇构成状况 1、舊詞不斷消亡

2、新詞不斷產生 3、基本詞彙傳承 二、古漢語詞的結構 ?區分是單音詞還是複合詞,大致有兩個標準: ?一是從詞的內容即詞義上去考察,由兩個單音詞組成的複合詞,一般具有指物的單一性和概念的單純性,如果拆開,意義就會發生變化。 ?二是從詞的形式即詞的構成方面分,複合體的兩個音節結合比較緊密,在句子中能夠自由運用,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否則意義也會發生變化。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無羽毛以禦寒暑。 ?偏義複詞多數由反義詞構成,但也有不是反義詞的,而是由意義相關的詞構成,如 ?大夫不得造車馬。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快耳目者,真秦聲也。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3、單純詞 ?第一類:雙聲聯綿詞: ?黎民流離,困于道路。(後漢書?¤和殤帝紀)(流離,來母。聲母相同)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正)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正)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单选题 1.“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中“十重”意思是:( B ) A 十个 B 十倍 C 十分重要 D 十一 2.“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中的“兹”与下列哪个词通假。( A ) A 滋 B 慈 C 龇 D 资 3.“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中的“音”是指( C ) A 声音 B 音节 C 单音 D 音色 4.“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中的“伯”是指( D ) A 大伯 B 白色 C 百姓 D 百倍 5.下列词语中属于双声联绵词的是( C ) A 夭绍 B 须臾 C 缤纷

D 婵媛 6、下列作连词不表转折意思的是(D ) A 则 B而C然D以 7、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个大类,并用“雅”、“理”、“实”、“丽”四个字概括它们不同特点的是( B ) A 刘勰《文心雕龙》 B 曹丕《典论.论文》 C 陆机《文赋》 D姚鼐《古文辞类纂》 8、如何划分文体?前人的分类标准各有道理。书信赠序这类文体是( C ) A 按语言形式来分的 B 按内容来分的 C 按应用范围来分的 D 按时代来分的 9、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将选录的古文辞赋等分为( B ) A 十二类 B 十三类 C 十五类 D 二十三类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的修辞格是( B ) A 倒置 B 互文 C 并提 D 委婉 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的修辞格是( A) A代称 B 稽古 C 夸饰 D 引经 二、多选题 1.《诗经》内容分为哪几方面( ABD ) A 风

B 雅 C 经 D 颂 2.下列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ABCE ) A顑颔 B窈窕 C 忧受 D须臾 E 犹豫 3.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的指( BCDEF ) A 国君 B 游侠 C 纵横家 D 儒者 E 患御者 F 商工之民 4.以下作品属于“楚辞”的是( ABCDE ) A 山鬼 B 离骚 C 国殇 D 卜居 E 渔父 5.下列属于《诗经》的是( ABCD ) A 桃夭 B 关睢 C 北门 D 氓 E 哀郢 6、下列词语作为介词可表原因的是( BCD) A于 B为 C因 D以 E与 7、下列各句中“与”用作介词的是(CDE ) A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左传·僖公四年)B汉王与义帝发丧(汉书·高帝纪) C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左传·隐公元年)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绪论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2)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语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它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不断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5、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文字部分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1 "六书”的由来与次第。2许慎对“六书”说的发展。3 “六书”说的贡献与局限。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代词义: (一)不带标音成分的纯表意字 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二)带标音成分的形声字 > 1、形符与声符的位置。 2、形符与词义的判断。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汉字形体的变异 古今字:古代常常一字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音词或同源词,后代为了表达明确,便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另造新字,于是这种新体与原字之间便成为古今字。 古今字的两个来源: > 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本字为借方所夺,于是在本字上加形符以示区别。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词的孳乳分化,要求专字表达,于是在原字上增加或更改形符以示区别。 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以掌握古今词义;认识汉字发展的事实,不可是古非今。 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称为异体字。 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采用不同的造字素材和方法而记同一个词的结果。 异体字的类别:造字异体;繁简异体。 繁简字: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繁简字实质上也是一种异体字。 迄今多数古籍仍是繁体字,读古书要掌握繁体字。 繁简字间的几种关系:繁简字间的对应关系:意义相通的归并关系:声音相同的替代关系。汉字的通假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 第一章工具书 一、字典辞书的基本方式 (一)编排方式:1、部首和笔画;2、音序;3、号码。 (二)注音方式:1、直音;2、反切;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三)释义方式:1、直训;2、描写;3、义界;4、譬况。 二、常用工具书 (一)应用类工具书:1、《康熙字典》;2、《中华大字典》;3、《辞源》; 4、《辞海》; 5、《新华字典》; 6、《现代汉语词典》; 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8、《汉语大字典》; 9、《汉语大词典》。 (二)专业类工具书:1、《说文解字》;2、《经籍纂诂》;3、《经传释词》; 4、《词诠》; 5、《诗词曲语辞汇释》; 6、《尔雅》; 7、《方言》; 8、《释名》; 9、《广雅》;10、《广韵》;11、《助字辨略》。 第二章文字 一、汉字的性质与特点 (一)性质。 (二)特点。 二、汉字的源流 (一)起源:假说,图画与契刻。 (二)流变:1、形体演变;2、载体演变。 (三)汉字衍变的趋势:1、简化;2、标音化。 三、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形成过程:1、名称的出现;2、细目的出现;3、说解的出现。 (二)“六书”的说解:(以许慎《说文》为主) 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6、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三)形声字形符与声符的位置及特殊情况 1、位置: 2、特殊位置: 3、省形与省声: 四、汉字的应用 (一)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字表示。 (二)异体字: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回顾: 一、修辞格的判断 1、引用一引言、引事(季膺登龙门、盖棺事定、苏秦尘暗旧貂裘)、引文(商旅不行、逝者如斯、荒唐之辞、落霞孤釐)一明引、暗引 2、譬喻一明喻、隐喻一博喻 3、代称一特征代事物、泛称代特称、特称代泛称一乘坚驯良、乘坚驯肥、乘奔御风一绿肥红瘦一送君南浦(送别之地的泛称) 4、并提一耳目聪明(耳聪目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不见曦,夜分不见月)一句话说的是两个意思 5、互文一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一古人所说的互文包括为避免行文重复而使用同义词 6、夸饰一夸张 7、倒置一不是倒装一碧梧栖老凤凰枝 8、委婉一避讳、谦辞、敬辞等 9、省略实战演练: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黄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 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溪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 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洛阳伽蓝记.王了坊》)(难句) 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堇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譬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 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乂薄从上奔,恐卒然不可为讳。(司马迁《报任安书》) 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乂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乂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文心雕龙?情采》) 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引用:“杲壤”见《庄了?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6.未尝不心游门想,移辱忘倦。(萧统《文选序》) 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 代称:以“目游心想”指代读书,以“移唇”指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7.老当益壮,宁移门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对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代称:“白首”代年老。 譬喻:用“青云”比喻志向的高远。 引用:二句改引《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 壮。”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2019上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2019上) 一、题型 1.填空题。(15%)(通论) 2.选择题。(15%)(主要为通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5%)(文选) 4.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5%)(文选)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课外) 6.阅读古注,回答问题。(10%)(课外) 7.选做。(10%) 二、文选 《论语》:先进、季氏、阳货、微子 《礼记》:战于郎、教学相长 《孟子》:许行 《墨子》:非攻 《老子》:四章 《庄子》:不龟手之药、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庖丁解牛 三、通论 (一)语法 1.实词: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判别。 2.虚词:代词:何、若、其、之、彼、夫、然、焉、诸、或、莫、者、所等。 副词:表义复杂的颇、稍、渐、相等。情态副词全部。否定副词全部。 介词:于、以、为。 连词:与、及、而、则、以、虽、若等。 助词:之、也、矣、夫。

3.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的形式标记及判别。 (二)训诂 1.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不同时期的特点及代表注家注本。 2.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音义体、集解体不同类型的特点及 代表注家注本;常用注家注本,如《十三经注疏》等。 3.古书注释的常用术语:各种术语的特点及作用,尤其容易混淆的。 4.古书注释的基本方式:形训、音训、义训。 5.古书注释的主要内容:解字词(校勘术语、释义术语、注音法及术语)、释文句(各 类主要术语)、诠释成语典故(用典代表作)、考释名物仪制。(三)音韵 1.音韵概说:概论;声母(三十字母、三十六字母、五音和七音);韵母(阴声韵、阳 声韵、入声韵,反切,叶音) 2.上古音:上古声母(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 二归精、照三归端的内容及提出者);上古韵部(王力的三十韵部)、声纽的 转变(双声、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韵部的转变(叠韵、对转、 旁转、旁对转、通转);联绵词(双声、叠韵的判别)。 3.诗律:诗经的用韵(韵例、韵脚、诗经的韵例) 近体诗(构律四要素:字数固定、讲究押韵、讲究平仄、要求对仗;押韵规 则: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平仄:平仄规则、四种句型、粘对;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四)修辞 常用修辞方法及其判别:倒置、对文、连文、互文、错综、代称、委婉、用典等。

古汉语复习提纲答案

古汉语复习提纲答案 古汉语 1、认为凡可互相解释的同义词都是转注的学者是【段玉裁】 2、下列文字中属于六国文字的是【蝌蚪文】 3、下列作品中用楷书写成的是【钟繇《宣示表》】 4、陆法言的作品是【《切韵》】 5、《广韵》体例中以双唇塞辅音[p]、舌尖塞辅音[t]和舌根塞辅音[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的诗句格式是【三拗四救】 7、“归”字的本意是“女子出嫁”,由此引申出“回家”再引申出“终”的意思,这种引申形式是【综合式引申】 8、“诞”字有“欺诈”和“诚实”的意义,这种引申方法是【反向引申】 9、《尔雅·释诂》:“乔、嵩、崇,高也。”这样的训诂方法叫做【同训】 10、“畏”、“恐”、“惧”都是第二人称代词,这组同义词的区别在于【语法功能】 11、“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中的名词“东”字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 12、“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动词“战”字的用法是【一般用法】 13、“君子正其衣冠”中形容词“正”字的用法是【使动用法】 14、“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中的“倍蓰”是指【一倍五倍】 15、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16、内容可说是汉唐诸家关于文字训诂的总汇的辞书是【《经籍纂诂》】 17、下列辞书中按形体编制的是【《连绵字典》】 18、下列典籍中不使用周历的是【《吕氏春秋》】

19、三国时周瑜大破曹操水军的著名战场是现在的【湖北嘉鱼县东古赤壁】 20、下列哪个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字【子渊】 21、提出图画与语言中的词结合的契机是用作族名族徽的图形的学者是【裘锡圭】 22、狭义的大篆不包括【蝌蚪文】 23、下列作品中用狂草书写而成的是【张旭《肚痛帖》】 24、陈彭年的作品是【《广韵》】 25、《广韵》体例中以次要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叫做【阴声韵】 26、被当做古诗的特点,但律诗却要求避免的诗句格式是【三平调】 27、“归”字的本意是“女子出嫁”,由此引申出“回家”和“归属”,再分别引申出“终”和“藏”的意思,这种引申形式是【综合式引申】 28、“兵”字本意是“兵器”,后有“士兵”的意义,这种引申方法是【相关引申】 29、《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这样的训诂方法叫做【互训】 30、“子”、“若”、“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这组同义词的区别在于【感情色彩】 31、“起死人肉白骨”中的名词“肉”字的用法是【使动用法】 32、“孟子将朝王”中动词“朝”字的用法是【一般用法】 33、“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形容词“小”字的用法是【意动用法】 34、“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中的“百二”是指【百分之二】 35、我国的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36、为读者阅读古籍及古典文史研究者展开工作提供辅助的综合性词典是【《辞源》修订版】 37、下列辞书中按声韵编制的是【《佩文韵府》】 38、下列典籍中使用夏历的是【《吕氏春秋》】

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篇一: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文选(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 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 子产不毁乡校(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 乙对荆宣王(三)《礼记》:大同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 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 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二、通论(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 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 《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 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 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 又可细分为哪几类?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 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 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 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 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 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 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 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篇三: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绪论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癿概念,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 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癿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癿作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 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 (1)按音序排列:在拼音方案公布前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在古代则大多数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画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 (3)按编码排序: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别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四个角的顺序是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 3、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它是在明代 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写的。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全书共收字47035个,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4、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许慎所说解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许慎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然后把所收集的九千多个字列入这五百四十个部首中去,这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很深的影响。 5、经籍纂诂:《经籍纂诂》是清代阮元主编的,这是一部专门收

集唐代以前各种 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6、经传释词:《经传释词》是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编 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列的。这本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的材料,分析排比,作出了许多精彩的结论,纠正了前人的失误。但是在虚词的通常用法上,却谈的很少。 7、词诠:是近人杨树达所著。这本书收字五百以上,所讲的内容,既包括虚词 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引例丰富,比较通俗易懂。 8、诗词曲语辞汇释:是近人张相所著,这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注。 9、反切法:反切注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式,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 的音,称为某某切,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如毛字可以用莫袍切,因为莫字的声母是m,袍的韵母是ao,吧m和ao合起来,正好称为毛的音。 10、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范围不同:词义缩小的如“丈人”;词义扩大的如“国”,原来是封邑而现在是国家的意思;词义转移的如“北”,原来是败逃的军队而现在是北面。 (2)词义的感情色彩:由贬义到褒义的如“锻炼”,古意为玩弄法律的人,今意为锻炼身体。由褒义到贬义的如“遭”,古意为遇上时机,今意为遇上不幸。 (3)词义程度轻重:由轻到重的如“恨”,古意是遗憾的意思,今意是怨恨的意思。由重到轻的如“怨”,古意是痛恨的意思,今意是埋怨的意思。11、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

古 代 汉 语 复 习 提 纲二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二 第二单元文选知识要点 冯谖客孟尝君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使人属孟尝君。 2、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 3、以何市而反? 4、券徧合,起。 5、孟尝君不说。 6、无纤介之祸。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贫乏不能自存。 2、食以草具。 3、比门下之客。 4、揭其剑,过其友。 5、冯公有亲乎? 6、给其事用。 7、约车治装。 8、以何市而反? 9、趋而之薛。 10、悉来合券。 11、矫命以责赐诸民。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孟尝君顾谓冯谖 14、千金,重币也。 15、被于宗庙之祟。 16、三窟已就。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此谁也?

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③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④千金,重币也。 ⑤百乘,显使也。 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双宾语句 ①为之驾。 ②给其食用。 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 ①客何好? ②客何能? ③以何市而反? 4、被动句 文倦于事,愦于忧。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冯谖客孟尝君。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③食之,比门下之客。 ④孟尝君客我。 ⑤孟尝君怪之。 ⑥先生不羞。 ⑦孟尝君怪其疾也。 ⑧衣冠而见之。 ⑨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争之急,辨之疾。 2、诸侯辟舍。 3、纳筦键。 4、假涂于邹。 5、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6、主人必将倍殡柩。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间入邯郸。 2、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3、鲁仲连适游赵。 4、会秦围赵。 5、诸侯莫朝。 6、卒为天下笑。 7、鬼侯有子而好。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2

一、填空 1、“声母”又称声又叫纽。 2、《切韵》的作者是陆法言《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和邱雍。 3、传统语言文字学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4、古注的类型有(转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5、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 6、古注的体例: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7、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8、汉语言文字学分为(古文文字学)和(现代文字学)。 9、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被汉朝人称之为(“三仓”) 10、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 11、文字学应当是研究文字的(形体)以及(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12、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简称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13、乾嘉学派中吴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 ,皖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 14、隶书是指古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改变,也叫“隶定”“隶古定”。 15、“吾誰欺?欺天乎?”属于宾语前置中的疑问代词做宾语这种情况。 16、《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这种训释方式在训诂学上叫互训。 17、《楚辞·离骚》:“霑余露之浪浪。”洪兴祖补注:“浪,音郎。”这种注音方法叫直音法。 18、传是我国古书注解最早的名称。 19、汉代及魏晋时代学者对十三经所作的注和唐宋时代学者所作的疏,合称“十三经注疏”。 20、守温字母是唐末和尚守温创立的三十个声母的代表字。 21、声类是指对韵书中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所作的分类。 22、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夺文(脱文)。 23、讹文是指讹误的文字。 二、名词解释

古 代 汉 语三、四单元 复 习 提 纲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通论知识要点 (七)判断句,也字 一、看懂什么是判断句(注意:是以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能从语句中找出 判断句。 二、说明与这种句式有关的两个字的词性和作用:者(语气词,表示提顿语 气)、也(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 三、注意“是”字的词性和作什么成分(代词,经常做判断句的主语、谓语)。 四、注意判断句的省略(往往省略主语,见246页)。 五、注意否定判断句,其中的“非”字。247页 六、注意“为”字的词性(是一般动词,不是判断动词)。247页下 七、注意判断句的活用: 1、内容压缩了的判断句,如:夫战,勇气也; 2、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解释原因。如: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 者,冯谖之计也。 3、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示比喻,如:君者,舟也。 八、两种“也”的词性和用法:煞句的,语气词,表达肯定的语气;句中的, 也是语气词,表达停顿的语气。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一、注意253页举例中的双宾语句,尤其是中间的一组例句。要求是能看出是双宾语。 二、253页下,提到了第一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即为了强调,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用“之”、“是”、“实”字复指。一定要把254页上的那些例句看明白。做到:能找出前置的宾语,能说明是哪种前置(为了强调,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用“之”、“是”、“实”字复指),能对其中的“之”、“是”、“实”的词性和语法作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三、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能举例说明 第一,一般式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三过其门而不入”,“三”就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这样的数词是作状语。第二,假如说话人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可以把数词从动词前移至句尾,并在这个数词的前面用“者”字隔开前面的词语,这样,“者”字前面的词语就充当了全句的主语,移至句尾的数词就上升为全句的谓语。如:“鲁仲连辞让者三”。一般说成“鲁仲连三辞让”。正是为了强调辞让数量之多,才改为“鲁仲连辞让者三”的。“三”由动词前移至句尾,由状语上升为谓语。 四、关于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 1、能举例说明五种被动句式。 ①“於”字句。注意:这个“於”是介词,这里的作用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并不表示被动。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线。一般所说的古代汉语实际上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广义得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得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得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得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古代汉语时间的限定。(注:传统观点和教材观点不一样,以传统观点为准:五四以后是现代汉语,鸦片战争至五四是过渡阶段,称为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之前则为古代汉语。) 3.汉字起源的三大传说。: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 4.汉字产生的两种途径。:记号和图画 5.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是什么?:隶书 6.甲骨文出土地点?发现时间?最早辨认人是谁?:1899; 王懿荣 ;河南安阳小屯村" 7.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成体系的最古老文字。 8.字体演变示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9.六国古文:六国古文是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秦以外齐、燕、赵、韩、魏、楚等各诸侯国)的文字,即战国古文。 10.大篆的文字资料:大篆,字体名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11.小篆的文字资料主要保存在哪儿?(小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秦代的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12.最早的汉字字典是什么?:《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 13.小篆的产生、特点。小篆是汉字的第一次规范化字体。 产生:战国时期,小篆的雏形就基本形成了,小篆在秦国。后来,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那时全国统一用的文字就是小篆。小篆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小篆的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长方形;横平竖直;平衡对称;上紧下松 14.隶书的别名。秦隶、汉隶。:隶书也叫“隶字”、“古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15.楷书的别名、起源。别名: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正楷、楷体 起源:楷书形成于汉末、魏晋,全盛于隋唐。它吸收了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笔画的“波折”改为“平直”,把隶书形体的扁平改为方正,书写时更为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楷书由王次仲所创造,经过钟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到唐代达到鼎盛。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 16什么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指事: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就是会意字,它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形声: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王保才主编罗职院语都2班第六组提供

诸论 1.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汉语以前,我国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共同语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两个明显的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历代占有正统地位的书面语,即“文言” ;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语为基础的“古白话” 。 第一单元古代汉语常识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 常用工具书简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三版、《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 《经籍纂诂》、《辞源》、《诗词曲语辞汇释》、《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2.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字叔重,是当时的著名的经济学家,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 的美誉。 3.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对后世字书的编纂影响深远。 4. 字典辞书常见的编排方式有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音序排列、按号码排列三种。 5. 字典辞书的释音有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或拼音字母注音法三种。 6. 检字方法有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第二节汉字的构造 一、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3. 汉字的特点:①数量多②有大量同音字③有多音多义字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方言里可以有不同的读音⑤ 每个字都有表意的成份。 4. 在古代汉语里,一个音节一般就是一个词。 5.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是惟一不曾被外族人改造过,自古至今一直连续使用着的文字。 6. 汉字起源于图画。先人还用结绳、契刻方式记事。 7. 汉字形体的演变受到表意和书写两方面的制约。汉字形体的演变表现在书写体式和形体结构两方面。 8.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字体。 9. 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 10. 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领。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称为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11. 隶变中,汉字形体结构方面的变化主要有省简、分化和混同情况。 12. 省简和讹变是汉字形体演变的方式,分化和混同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是从不同角度说的。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 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传统理论是“六书”说。“六书”一语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只有总 名,没有细目。 2. 作为一种理论,“六书”说是由许慎创立的。 3. “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 象形就是仿照物体的形状造字。 5. 指事就是用抽象符号指出字义。 6. 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表示物类的象形字组成一个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让人体会出新字的表意的方向。 7. 会意字可分这异文会意、同文会意和对文会意。 8. 形声法就是用表示事类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声旁)组合成字。 9. 形声字的结构有:①左形右声②右形左声③上形下声④下形上声⑤外形内声⑥内形外声⑦形站一角⑧声 站一角 10. 转注是指把具有共同意义的字归为一类,用同一个首字加以标注,让首字的意义转授给各字。 11. 假借是没为语言中的某个词造专用字,而是从已有的文字中借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该词的意义。许慎说: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2. “四体二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13.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14. 部首有文字学部首和检字法部首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