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实验

絮凝沉淀实验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絮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絮凝沉淀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整理方法。 3. 复习废水悬浮物的测定方法。(重量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3-1所示,絮凝颗粒A 、B 在沉淀过程中互相碰撞后形成了新的颗粒AB ,由于其尺寸增大,故沉速V ab 明显大于A 、B 二颗粒各自的沉速V a 和V b ,并沿着新的轨迹下沉。由于生产性沉淀池中水力特性的影响,实际的絮凝沉淀工程远比图3-1所示现象复杂。颗粒碰撞时可能有互相阻碍作用,故在絮凝期间,颗粒向下运动的同时也可能向上运动。此外,颗粒到达池底以前还可能因液流的作用被破碎。目前尚无理论公式可用以描述沉淀池中的这一复杂现象,一般是通过沉淀柱中的静态试验来确定某一指定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图3-1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示意图

1、2、颗粒A 和B 的沉淀轨迹,其沉速分别为V a 和V b 3、A 、B 颗粒碰撞聚成较大颗粒AB 后的轨迹,其沉速为V ab

4、絮凝颗粒沉速轨迹

沉淀柱的不同深度设有取样口。试验时,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取样口取出水样,测定悬浮物的浓度,并计算出悬浮物的去除百分率。然后绘出颗粒去除率与时间关系曲线。 三、试剂及仪器

仪器: 50ml 烧杯14只,50ml 量筒1只,坐标纸,滤纸25张 试剂:高岭土(7克)硫酸铝 (35克)

四、实验步骤

1、 检查整套设备是否完整,清扫配水箱及D N 100柱内的杂物,先用清水放满试漏,电

源接上

2、 PVC 配水箱先放满自来水,计算水箱体积,投加100mg/L 高岭土。(约7克高岭土)

3、 向高位水箱内注入50升自来水(接近一箱水);开启高位水箱搅拌机

4、 在高位水箱内按500~700mg/l 的浓度配制实验水样(约35g 硫酸铝用烧杯先溶解

后倒入高位水箱);

5、 迅速搅拌1~2分钟,然后缓缓搅拌;

6、 矾花形成后取50ml 测定SS 。先打开旋塞4,再打开旋塞5把水样注入沉淀柱;

7、 水样注入到1.9m 处时,关闭旋塞5;

8、 用定时钟定时,6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为10、30、50、70min 。

9、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四个取样口同时取50ml水样,测

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六、实验结果整理:

1、记录实验设备基本参数

实验日期年月日

沉淀柱高度H= 2 m 沉淀柱直径D=0.1 m

原水悬浮物浓度SS0(mg/L)

2、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讲解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自由沉降过程; 2、通过沉降实验学会绘制E~t 关系曲线和E~u 关系曲线; 3、能正确运用数据求解总去除率E T 。 二、实验原理 在含有离散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若试验柱内有效水深为H ,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 ,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 ,u=H/t 。如以p 0表示沉速u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5)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地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6)记录见表1。 五、实验结果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生活污水 沉淀柱直径d= 110mm 柱高H=170cm 水温/℃=20 原水悬浮物浓度C (mg/L)=962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PAC絮凝效果实验及分析

PAC絮凝效果实验及分析 本文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为主要实验对象,对其絮凝效果进行实验及分析。浊度去除率可达99%以上,且具有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絮体成层沉降,沉降速度快,悬浮矾花少等优点。是电厂处理黄河水的主要药剂。 絮凝剂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水处理化学药剂。絮凝处理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处理流程的运行状况,最终出水质量和成本费用。絮凝处理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就在于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1分析实验部分 1.1浊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1)原理 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产生“吸光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吸光度”与浊度呈正比关系,利用这一现象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的浊度。 (2)浊度的标定 把浊度100度的白陶土标准溶液边振荡边迅速用刻度吸管吸2mL,4mL,6mL,8mL,10mL放入比色管,加水到100mL,规定它们的浊度分别为2,4,6,8,10度。充分振荡后,在660nm下测其对应的吸光度。

(3)浊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表中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浊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其具体拟合过程如下:X—浊度(NTU)Y—吸光度(ABS)则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75x+0.0007 1.1.1黄河水水质分析 (1)黄河水样的浊度 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它不仅与悬浮物的含量有关,而且还与水中杂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及其表面的反射性能有关。本试验测定浊度采用的是分光光度计测定法。测得所用黄河水水样浊度为553.71NTU。 (2)黄河水样的pH值 本实验所用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测得所用黄河水水样的pH值在6.8左右。 1.1.2絮凝实验 将实验水样置于一组六个烧杯(烧杯的体积为1000ml,内装500ml的水样)内,六联搅拌器搅拌。为了模拟水与絮凝剂的快速混合,先将转速调在200r/min 左右,待搅拌稳定后,再同时向每个烧杯里添加不同量的絮凝剂。并在200r/min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 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 Stokes 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 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 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 与截留速度u0、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 ),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不同沉淀时间ti ,颗粒下沉到池底的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u i =H/t i 。此时为t i 时间内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 ,则颗粒总去除率: 00011C C C C C P E i i i -=-= -=。

絮凝沉降(4组)

上海江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絮凝沉降实验 型号:GJK28 一、实验目的 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 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水泵 2、配水箱 3、搅拌装置 4、配水管阀门 5、水泵循环管阀门 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 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 8、排水管 9、取样口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直径D=100mm,柱高15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 (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 (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 (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 (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4根沉

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 、120 min。(4)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 表1 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

絮凝沉淀

为了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进一步降低磷含量,在MBR 工艺后再设混凝沉淀池,混合和反应絮凝是混凝过程的两个阶段。 采用桨板式机械搅拌混合池 (1)混合池有效容积V n 60max T Q V = 式中 Q max —设计最大水量,m 3/h ; T —混合时间,min ,取T=2min n —混合池个数; 则代入得3max m 41 60236.117n 60≈??==T Q V 混合池的设计尺寸为2m ×2m ×1m H H=3m 图4-2混合反应池设计计算示意图 (2)絮凝池总有效容积V n 60max T Q V = 式中 Q max —设计最大水量,m 3/h ; T —混合时间,min ,T=15~20min ,取18min ; n —反应池个数; 则代入得351 601836.117n 60max ≈??==T Q V m 3 设絮凝池高H 为3m ,池超高0.4m ,则絮凝池设计尺寸为6.2m×2m×3m ,

则混合池水深为H 1= m 12 24=?,混合池的设计尺寸为2m×2m×1m 。 本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1)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qt =2h 式中: h 2—有效水深,m ; q —表面水力负荷,m 3/(m 2.h),q=1.0~2.0,取1.5; t —污水沉淀时间,h ,t=1.5~2.5,取2h ;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一般用2.0~4.0m,超高不应小于0.3m 。 则代入得m 325.1h 2=?==qt (2)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t Q A V max 21h == 式中 V 1—有效容积,m 3; A —沉淀区水面积,m 2,2max m 24.78q == Q A ;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h ; 则代入得3max 2max 21234.72m 2117.36t h h =?=== =Q q Q A V ,取235m 3 (3)沉淀区长度 t L ν6.3= 式中 L —沉淀区长度,m ; 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5mm/s ,取4mm/s ; 代入得m 8.28246.36.3=??==t L ν (4)沉淀区总宽度 m 8.28 .2824.78===L A B (5)沉淀池总座数 b n B = 式中 n —沉淀池座数; b —每座宽度,与刮泥机有关,一般用5~10m ;

絮凝剂熟化时间对沉降效果的影响

絮凝剂沉降试验报告 为了考察絮凝剂熟化时间对沉降效果的影响,针对现场爱森絮凝剂一次配置不同的熟化时间配置絮凝剂进行沉降试验,对比熟化时间不同对沉降效果的影响。 一、原料 1)现场稀释矿浆:取自沉降车间三四线稀释后槽 2)絮凝剂:KM800原浆、爱森260原浆 3)配置水:现场碱水NT 13.5g/l 二、试验条件 一次配置温度:45℃ KM800一次配置浓度:1.2% KM800一次配置熟化时间分别为0h、1h、3h、6h、8h,熟化温度40℃ KM800二次配置浓度:3‰ 爱森260配置浓度:0.11%。 搅拌转速:30rpm 三、试验方法 1)一次配置:将絮凝剂按照设定好的浓度计算加入原浆加入量,在磁力搅拌器中量一定体积的现场碱水,开启搅拌,缓慢加入絮凝剂,直至全部溶解。 2)将一次配置液按照设定好的熟化时间和温度保温熟化。

3)二次配置:将一次配置浆液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水,充分摇匀备用。 4) 絮凝剂模拟现场加入,加入方式为KM800+爱森260,加入 量按照现场的二次配置加入量折算加入。 5)取现场稀释矿浆,水浴中保温,充分搅拌均匀,取出至500ml 量筒,按照计算好的加入量加入絮凝剂,计450ml-350ml耗时、1min、2min、3 min、5 min、15 min时泥层高度。 6) 现场试验为取稀释后槽矿浆,充分搅匀,按量加入相应的絮 凝剂,计450ml-350ml耗时、1min、2min、3 min、5 min、15 min 时泥层高度。 四、试验数据 1、取KM800一次配置熟化时间分别为1H、3H絮凝剂,进行沉 降试验。数据如下: 表1 沉降试验数据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熟化时间为1H时沉速5.28m/h,较3H沉速6.93 m/h相比稍差,压缩L/S也偏高。说明熟化时间3H较1H沉降效果好。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 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就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就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就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就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 (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与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就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

絮凝沉降实验

絮凝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静沉曲线。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 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E ——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 E T ——沉降时间为T 时,沉降高度H 处颗粒的去除率; 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 h ——沉淀时间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有机玻璃沉淀柱 内径D =100mm 高H=2000mm )()()(11 22 11-++++-++-+-+=+n T E n T T T T T E E H h E E H h E E H h E E n T

1、检查实验流程; 2、准备预测水样; 3、关闭沉淀柱总进水阀、各柱进水阀和排空阀; 4、开启水泵出水阀和回流阀; 5、开启水泵,通过回流搅拌水样; 6、待水样搅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0值; 7、关闭回流阀,同时打开沉淀柱总进水阀和各柱进水阀,调节开度,保证以相同的速度向1~4沉淀柱内进水; 8、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各进水阀,同时记录各柱沉淀开始时间; 9、当达到各柱相应的沉淀时间时,在该柱上下各采样口同时取样,并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1 絮凝沉淀实验记录表 (mg/L): 日期:水样初始悬浮物浓度SS 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值E

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胡江博 (陕西金水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本文以一净水厂为例,对净水厂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为以后城镇供水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在给水处理中,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时常用的构筑物。在城镇供水项目中,单池处理水量在1.0万~2.5万m3/d时,宜采用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综合设计。 本文以西北地区一大型净水厂为实例,对以上两种常用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此水厂设计供水规模4.0万m3/d,水厂自用水量5%。构筑物分两组设计,每组可独立运行,单组的处理水量为2.1m3/d,即 0.243 m3/s。 一、网格絮凝池及过渡段设计计算 (一)絮凝池有效容积 V=QT=0.243×18×60=262.44 m3 式中: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T-絮凝时间(s),规范要求12~20min。 (二)絮凝池面积 A=V/H=262.44/4=65.61m2 式中:A-单个絮凝池面积(m2);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三)单格面积 f=Q/V=0.243/0.12=2.03m2 式中:f-单格面积(m2);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竖井内流速(m/s),规范要求0.10~0.14m/s。 假设栅格为正方形,尺寸1.45m×1.45m,每格实际面积为2.10m2,计算出分格数为: n=65.61/2.10=31.24,取整数n=32。 每组池子布置4行,每行分8格,栅格混凝土厚度取0.2m,每个池子净尺寸为:L=6.4m,B=13.0m。 (四)实际絮凝时间 t=nfH/Q=32×2.1×4/0.243=18.43min 式中:t-实际絮凝时间(min);n-栅格个数;f-单格实际面积(m2);H-有效水深(m);Q-处理水量(m3/s)。 (五)絮凝池排泥 泥斗深度取1.0m,泥斗底边宽度取0.4m,斗坡与水平夹角为62°>45°,符合要求;排泥采用多斗

废水絮凝沉降实验

废水絮凝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实验本实验,选择最佳凝剂的类型。 2. 学会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混凝剂条件(包括最佳投药剂量、最最佳pH值)的方法。 3. 加深对混凝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水中的胶体颗粒均带负电,胶粒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和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等三种因素使胶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三者中的静电斥力影响最大。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电荷,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少。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料的吸附凝聚。同时,由于双电层状态的存在而产生的水化膜,也会因投加混凝剂降低电位,而使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料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胶稳后的脱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欲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混凝剂直至较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中,不仅受水温、投加剂的量和水中胶体颗粒浓度的影响,还受水中的pH值的影响。如pH值过低(小于4),则所投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OH)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高(大于9时),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电荷的络合离子,不能很好地发挥混凝作用。 另外,混凝过程中的水力条件对絮凝体的形成影响极大,整个混凝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混合和反应。混合阶段要求使药迅速而均匀的扩散到全部水中,以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因此,混合要求快速而剧烈搅拌,在几秒钟内完成;而反应阶段则要求混凝剂的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大的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絮凝体,因此,搅拌强度或水流速度随絮凝体的结大而逐渐降低,以免大的絮凝体被打碎。本实验水流速度及搅拌速度已确定,可不考虑水力条件的影响。

仿真实验三 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 仿真实验教学指导书

仿真实验三 絮凝沉降与沉淀池设计 实验目的:絮凝沉降实验是研究浓度一般的絮凝颗粒的沉降规律。一般是通过几根沉降柱的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降曲线。为污水处理工程某些构筑物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提供重要依据。1.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2.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3.能够结合絮凝沉降规律进行沉淀池设计因素的分析。 实验要求: (1)学习和掌握絮凝沉降试验方法; (2)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絮凝沉降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絮凝沉降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絮凝沉降关系曲线。 (4)根据絮凝沉降关系分析沉淀池的设计因素,给出专业的分析、结论。 实验原理: 絮凝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会互相碰撞形成新的颗粒,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絮凝沉降与自由沉降不同,去除率不仅与颗粒的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取样不但要考虑时间,而且要考虑取样的位置。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絮凝沉淀采用的方法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1n T n T 1T 2T 2T 1T 1T -+++++-++-+-+=ηηηηηηηηH h H h H h n 其中:η——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 T η——沉降时间为T 时, 沉降高度H 处被全部去除的颗粒的去除率,这部分颗粒具有沉速;T H u u /0=≥ 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取样口位置; h ——沉淀时间 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上式可解读为,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η由两部分组成,沉速T H u u /0=≥颗粒被全部去除,沉速0u u <的颗粒只有部分被去除。在不同水深的这些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也是大的沉淀快,小的沉淀慢。 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 絮凝沉降操作流程如下列图1所示:

实验二絮凝沉淀

实验二絮凝沉淀 1.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 2.实验原理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絮凝沉淀的实验中沉速与水深有关,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3.实验过程 絮凝沉降的实验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实验流程框图 絮凝沉降仿真实验的仪器面板如图2所示。首先选择原水性质(1),设置好沉淀柱的多个取样口的对应深度(2),原水样的SS 数值(3), 指定采样的时间序列表(4),指定是否用实测结果进行修正(5)和实测水样的SS 数值(6)。便获得在不同沉淀时间、不同水深的悬浮物浓度或(7)悬浮物去除率(8)。

图2 实验面板 等去除率曲线描绘出水样的絮凝沉降性能,借助于等去除率曲线能够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和进行沉淀池设计。絮凝沉降的二沉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如图3所示。首先指定是应用SVI或选择原水性质(1)作为二沉池设计控制准则,设置进入二沉池的水流量和从二沉池底排出的回流污泥流量(2);设置进水污泥浓度(3),设计二沉池的池形(4),和池体参数(5),虚拟仪器输出出水水样的SS 数值(6)和回流污泥浓度(7)。二沉池设计所处的工况点及设计中应讨论的主要技术参数用图形(8)和数字仪表(9)显示出来。 图3絮凝沉降的沉淀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 例1使用内径为20cm,有5个距液面深度分别为0.5m、1m、1.6m、2.2m、2.8m采样口的沉淀柱,原水来自纺织厂,SS浓度为1500 mg/L,进行絮凝沉降实验。 按实验要求检查相应对话框,如果原有深度和时间不符合实验的要求,将光标移动到相应部位进

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样本

山西三维絮凝沉淀池预处理工艺调试方案 山西三维循环排污水项当前期预处理系统采用原水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处理工艺, 设计规模为350m3/h.设计处理能力要求为: 悬浮固体SS去除率为90%, 出水浊度满足后续过滤器进水要求。 一、主要预处理工艺流程 流程说明: 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 经过上下交错的方孔, 顺序流出至布水槽。再经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斜管区, 水流经过斜管缓慢上升, 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 经过沉淀后的水经过斜管进入清水区, 清水经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 最终流入原水池。 二、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穿孔旋流絮凝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进水量为350m3/h, 1座, 6格.长X宽X高: 4mx6mx5m,每格尺寸1.8mX1.9m,四个角填成三角形, 其直角边长为0.3m. 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 起端流速适宜为0.6~1.0 m/s, 末端流速宜为0.2~0.3 m/s。絮凝时间按10min计。 (2)布水槽 采用穿孔花墙均匀布水, 共上下2排, 每排9个方孔, 方孔尺寸200X200. (3)斜管沉淀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1座, 长X宽X高: 9.1mx6mx5m, 穿孔管排泥。设计排泥量为42 m3/d.设计液面上升流速v=2mm/s, 颗粒沉降速度u0=0.3mm/s。斜管沉淀时间5min。初步设计排泥周期为1d/次。每个沉淀池排泥斗容积为0.9 m3。 (4)原水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1座, 尺寸: 6.5mx6mx5m.有效容积: 183 m3。有效水深4.7m.

(5)设计排泥周期 与沉淀池相比, 絮凝池及布水槽污泥量相对较少。排泥周期相对较长。就斜管沉淀池而言, 由于沉淀池较长, 沉淀池进水端积泥较多, 顺水流方向, 依次递减。因此, 沿水流方向, 前两个排泥管排泥周期小于后面几个排泥管的排泥周期。 根据水质报告, 初步确定沉淀池排泥周期为0.5~2d,一次排泥时间10~15min.具体排泥时间由调试结果确定。 三、工艺调试方案 (一)调试目的和内容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 带负荷试车, 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 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 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 如絮凝剂最佳投加量,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等。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耗量; 第三, 确定絮凝池, 布水槽和沉淀池的排泥周期, 从而在PLC 和上位机设定参数, 确定排泥闸阀开启的时间。第四, 编制工艺控制规程, 以指导今后的运行。 (二)调试方法 1、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 人数视岗位设置和能够进行 轮班而定。 2) 其它准备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 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 以便开展水质分 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 管

沉降试验

附录A 沉降试验 A.0.1 本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筒:容积2000mL ,并附有刻度; 2 天平:称量50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01g ; 3 絮凝剂加入装置:滴管或注射器、烧杯; 4 动态沉降试验装置:示意图A.0.1; 5 其他:秒表、橡胶网孔搅拌棒、水平仪、刻度尺、洗耳球、虹吸管等。 A.0.1 动态沉降试验装置 1-蠕动泵;2-搅拌桶;3-尾砂浆;4-絮凝剂溶液;5-电机;6-溢流口; 7-耙架;8-动态浓密装置;9-底流取料口 A.0.2 静态自然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测定尾砂含水率,称量配制不同起始浓度的尾砂倒入2000mL 量筒内; 2 用橡胶网孔搅拌棒上下搅拌均匀尾砂浆; 3 量筒静置,观察到上清液和浆液清晰的界面,记录界面高度; 4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上清液和浆液界面的高度,根据试验结果绘制静态沉降曲线,并对尾砂沉降曲线中均匀沉降段做回归分析,计算得出尾砂的沉降速度。 5 静置24小时后,通过虹吸的方式将尾砂浆上部清水排出,采用烘干的方法测定尾砂浆的底流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213 m C m m = -(A.0.2) 式中C —底流浓度(%);

1m —尾砂浆和量筒的总质量(g); 2m —烘干的尾砂质量(g); 3m —量筒质量(g)。 A.0.3 静态絮凝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絮凝剂溶液配制: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水形成足够大的涡流,将预先称好质量的絮凝剂均匀地分散在涡流表面上,然后慢速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2 最佳絮凝剂型号:通过对尾砂浆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保持不变,选取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开展静态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定量判定最佳絮凝剂型号。 3 最佳进料浓度:根据选定的最佳絮凝剂,分别开展不同浓度尾砂浆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判定尾砂浆最佳进料浓度。 4 最佳絮凝剂添加量:以最佳絮凝进料浓度为定值,分别开展絮凝剂不同添加剂量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采用固体通量指标判定最佳絮凝剂添加量。 A.0.4 动态沉降试验步骤应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 根据静态絮凝沉降试验,筛选出最佳絮凝剂型号、最佳尾砂浆进料浓度、最佳絮凝剂添加量; 2 采用动态沉降试验装置,通过连续进料和连续放砂,测试尾砂浆的底流浓度、溢流水悬浮物质量浓度。 A.0.5 固体通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G w vC ρ=(A.0.5) 式中G —固体通量(kg/(m 2·h)); ρ—尾砂浆密度(kg/m 3); v —固体颗粒沉降速度(m/h); w C —尾砂浆的质量浓度(%)。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篇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 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o~u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实验用沉淀管进行。设水深为h,在t时间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 的沉淀速度vh/t。根据给定的时间t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o。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就可以全部去除。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o则

沉淀率=(co-ct)/c03100% 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 u=(h310)/(t360)(mm/s) 式中: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 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t——取样时间,min。 三、实验步骤 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将中速定量滤纸选好,放入托盘,调烘箱至 105±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时用100ml容量瓶取水样1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0)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动秒表。开始记录沉淀时间。 4、时间为 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100ml水样,测其悬浮物浓度为(ct)。 5、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已称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寻找最优絮凝剂阳离子絮凝剂 试验步骤:待选阳离子絮凝剂分别用200ml烧杯,以絮凝剂加200ml水配置成浓度千分 之一成品备用。用3个1l烧杯加入氧化矿500ml,搅匀,分别加入以配好成品絮凝剂各25ml (根据现场实际要求计算得出),混合均匀,观察沉降效果,初步选出代号为8025,8040,北京 进行最终沉降试验。实验数据: (沉降速度以现用絮凝剂沉降50ml所需时间为标准,其他型号比值得出,越小沉降所需 时间越短.)按实验数据结果建议8040型絮凝剂篇二:漆雾絮凝剂实验报告 漆雾絮凝剂实验(试用)报告 附件:(样件试验照片) 1、配槽加入a剂处理后的槽液表面: 2、未添加b剂的槽液表面: 3、循环处理后的槽液表面: 4、添加b剂后的槽液表面:篇三:絮凝剂 英语实验报告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the report on chemical experiment experiment:course:fine chemicals experiments student: class student id: experiment condition: temperature ℃ relative humidity: atmosphere pressure date: day 篇四: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絮凝剂(即混凝剂与助凝剂)净化水的现象,了解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 和使用性质。 2.掌握一种寻找絮凝剂最适宜质量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的净化可使用各种絮凝剂。在絮凝剂中,能使水中泥沙聚沉的物质叫混凝剂。常用的 混凝剂主要有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如羟基铝、羟基锆等,这些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可在水中 解离,给出多核羟桥络离子,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此外,也可用三氯化铁、三氯化 铝和氧氯化锆等化学剂通过水解、络合、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起到羟基铝、羟基 锆同样的作用。混凝剂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混凝剂使用浓度过高将使泥沙表面吸附过量的 铁离子而带正电,致使铁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对它失去聚沉作用。因此,混凝剂的使用应有一个 最适宜的质量浓度。 配合混凝剂使用,从而使它的净化效果提高、用量减少的物质叫助凝剂。助凝剂多是水 溶性高分子。高分子的分子(或其缔合分子)可将被混凝剂聚结起来的泥沙颗粒进一步聚结,从 而加快它的聚沉速度。常用的助凝剂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钠羧甲基纤维素和褐藻酸钠等。 同样,助凝剂也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助凝剂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就可在水中形成网状 结构,反而妨碍了泥沙颗粒的聚沉。因此,助凝剂的使用也有一个最适宜的浓度。 三、仪器、药品与材料 1.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感量、具塞比色管、小滴瓶、小烧杯、温度计。 2.药品与材料

(完整word版)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

山西三维絮凝沉淀池预处理工艺调试方案山西三维循环排污水项目前期预处理系统采用原水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处理工艺,设计规模为350m3/h.设计处理能力要求为:悬浮固体SS去除率为90%,出水浊度满足后续过滤器进水要求。 一、主要预处理工艺流程 流程说明: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通过上下交错的方孔,顺序流出至布水槽。再通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斜管区,水流通过斜管缓慢上升,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经过沉淀后的水通过斜管进入清水区,清水通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最终流入原水池。 二、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穿孔旋流絮凝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进水量为350m3/h,1座,6格.长X宽X高:4mx6mx5m,每格尺寸1.8mX1.9m,四个角填成三角形,其直角边长为0.3m. 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起端流速适宜为0.6~1.0 m/s,末端流速宜为0.2~0.3 m/s。絮凝时间按10min 计。 (2)布水槽 采用穿孔花墙均匀布水,共上下2排,每排9个方孔,方孔尺寸200X200. (3)斜管沉淀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1座,长X宽X高:9.1mx6mx5m, 穿孔管排泥。设计排泥量为42 m3/d.设计液面上升流速v=2mm/s,颗粒沉降速度u0=0.3mm/s。斜管沉淀时间5min。初步设计排泥周期为1d/次。每个沉淀池排泥斗容积为0.9 m3。 (4)原水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1座,尺寸:6.5mx6mx5m.有效容积:183 m3。有效水深4.7m. (5)设计排泥周期 与沉淀池相比,絮凝池及布水槽污泥量相对较少。排泥周期相对较长。就斜管沉淀池而言,由于沉淀池较长,沉淀池进水端积泥较多,顺水流方向,依次递减。因此,沿水流方向,前两个排泥管排泥周期小于后面几个排泥管的排泥周期。

常用混凝剂(絮凝剂)的溶解与使用方法

常用混凝剂(絮凝剂)的溶解与使用方法 1、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与使用 1)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 2)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具体方法可参见第2条:聚合硫酸铁的溶解与使用-加药量的确定);(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 3)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 4)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 5)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 6)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 7)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 9)加药设施应防腐。 2、聚合硫酸铁(PFS)的溶解与使用 1)PFS溶液配制 a、使用时一般将其配制成5%-20%的浓度。 b、一般情况下当日配制当日使用,配药需要自来水,稍有沉淀物属正常现象。 2)加药量的确定 因原水性质各异,应根据不同情况,现场调试或作烧杯混凝试验,取得最佳使用条件和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a、取原水1L,测定其PH值; b、调整其PH值为6-9; c、用2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PFS溶液,在强力搅拌下加入水样中,直至观察到有大量矾花形成,然后缓慢搅拌,观察沉淀情况。记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确定PFS的用量; d、按照上述方法,将废水调成不同PH值后做烧杯混凝试验,以确定最佳用药PH值; e、若有条件,做不同搅拌条件下用药量,以确定最佳的混凝搅拌条件。 f、根据以上步骤所做试验,可确定最佳加药量、混凝搅拌条件等。 注意混凝过程三个阶段的水力条件和形成矾花状况。 a)凝聚阶段:是药液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它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烧杯实验中宜快速(250-300转/分)搅拌10-30S,一般不超过2min。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寻找最优絮凝剂阳离子絮凝剂试验步骤:待选阳离子絮凝剂分别用200ml 烧杯,以絮凝剂加200ml 水配置成浓度千分之一成品备用。用3个11烧杯加入氧化矿500ml,搅匀,分别加入以配好成品絮凝剂各25ml (根据现场实际要求计算得出),混合均匀,观察沉降效果,初步选出代号为8025,8040,北京进行最终沉降试验。实验数据: (沉降速度以现用絮凝剂沉降50ml 所需时间为标准,其他型号比值得出,越小沉降所需时间越短.)按实验数据结果建议8040 型絮凝剂篇二:漆雾絮凝剂实验报告 漆雾絮凝剂实验(试用)报告附件:(样件试验照片) 1、配槽加入a剂处理后的槽液表面: 2、未添加b 剂的槽液表面: 3、循环处理后的槽液表面: 4、添加b 剂后的槽液表面:篇三:絮凝剂英语实验报告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the report on chemical experiment experiment:course:fine chemicals experiments student: class stude nt id: experime nt con diti on: temperature °C relative humidity: atmosphere pressure date: day 篇四: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验报告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絮凝剂(即混凝剂与助凝剂)净化水的现象,了解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性质。 2.掌握一种寻找絮凝剂最适宜质量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的净化可使用各种絮凝剂。在絮凝剂中,能使水中泥沙聚沉的物质叫混凝剂。常用的 混凝剂主要有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如羟基铝、羟基锆等,这些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可在水中解离,给出多核羟桥络离子,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此外,也可用三氯化铁、三氯化铝和氧氯化锆等化学剂通过水解、络合、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起到羟基铝、羟基锆同样的作用。混凝剂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混凝剂使用浓度过高将使泥沙表面吸附过量的铁离子而带正电,致使铁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对它失去聚沉作用。因此,混凝剂的使用应有一个最适宜的质量浓度。 配合混凝剂使用,从而使它的净化效果提高、用量减少的物质叫助凝剂。助凝剂多是水溶性高分子。高分子的分子(或其缔合分子)可将被混凝剂聚结起来的泥沙颗粒进一步聚结,从而加快它的聚沉速度。常用的助凝剂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钠羧甲基纤维素和褐藻酸钠等。 同样,助凝剂也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助凝剂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就可在水中形成网状结构,反而妨碍了泥沙颗粒的聚沉。因此,助凝剂的使用也有一个最适宜的浓度。 三、仪器、药品与材料 1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感量、具塞比色管、小滴瓶、小烧杯、温度计。 2.药品与材料三氯化铁(化学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工业品)。污水 (在1l 水中加入60g 高岭土,高速搅拌20min 后,在室温下密闭养护24h)。 四、设计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用目视比色法观察絮凝剂的净水现象和作用效果,以表格形式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1. 单独使用混凝剂,测定实验条件下净化污水所需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2. 单独使用助凝剂,测定实 验条件下助凝剂的最适宜使用浓度。 3. 助凝剂配合混凝剂使用,确定在助凝剂存在下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五、数据处理 计算净化污水所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适宜质量浓度(用mg/l 表示)。 表一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原始实验记录表由上表可知:最适宜浓度即为分出水最澄清的所加入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