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六大模块为:

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各大模块不可分割,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工作的重点,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保持良性运作,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关联

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加里·德斯勒认为: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获取人员、培训员工、评价绩效和给付报酬的过程,同时也关注劳资关系、工作案例以及公平事务。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发展,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

本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以人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是要把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吸引到组织中来,将他们保留在组织之中,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

我国的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六大职能,即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工作分析主要解决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以及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等问题;招聘与配置主要解决如何选人、用人及人职匹配等问题;绩效管理解决如何评价与提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等问题;薪酬管理解决如何结合员工的绩效,给予有效激励等问题;培训管理则根据员工素质与工作的要求实施培训,来提升员工能力;劳动关系则主要协调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保障双方的权益。

2.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含义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也因其是一门新兴学科而存在众多的观点。我国学者张德的定义为: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第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第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3.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第一,研究对象相同。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内的员工为中心展开的管理活动,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显然,对于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对人力的管理。第二,研究范围相同。无论是对于组织内的员工的管理还是对于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其研究范围都同属于某一既定组织。第三,研究目的相同。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绩效;同样,组织行为学通过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来提高预测、指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提升组织运行的效率。

二、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系

1.工作分析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就需要把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分解成各层次、部门、职位的工作,委托一定的群体、个人按照相应的规则去完成,从而形成组织的分工体系。通过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专业化和分工就形成了组织的内部层级结构,而组织结构的设计属于组织行为学的范畴。

工作分析则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某一职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职责和职权以及该职位对员工的任职资格要求弄明白的过程。它既要明确工作所

包含的任务、职责和职权,又要明确工作承担者成功地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能力和其他素质要求。

一方面,在进行工作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组织的基本结构,明确组织设立的所有部门、各级管理者的职位名称、各部门的负责人,指明组织内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和责任关系,明确每位员工自己的职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从这一点上来讲,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工作分析的基础与依据,而工作分析是对组织结构中每一个职位具体要求的细化。

另一方面,我们从组织设计的步骤图(图1所示)中可以看出,工作分析既是组织设计的起点与基础,又是实现组织结构演变的依据。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对组织内现有的职位进行盘点,然后根据目标一致和效率优先的原则,把工作进行划分,从这一点来看,工作分析又是组织设计的起点与基础。

另外,组织的运行也是对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过程,在组织运行中,必然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也会获得有益的经验与信息,而工作分析可以作为组织运行的反馈信息,促使组织领导者重新审视原有的组织设计,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因此,工作分析又是实现组织适应环境不断演变的依据。图1组织设计步骤图

2.招聘与配置

招聘与配置对组织的使命就在于“让最适合的人在最恰当的时间位于最合适的职位为组织作出最大的贡献”,实现人、职位、组织三者的最适匹配。

组织行为学中对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的研究恰恰为组织的招聘与配置提供现实的依据。组织行为学中对于人的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人的价值观、知觉、态度、人格、能力、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考察为招聘者选择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提供了可行的解决之道。比较著名的如: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的特质-因素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气质差异与职业匹配理论以及性格差异与职业匹配理论等。

3.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与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需要对组织运行一段时期内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进行检查,出现的偏差需要及时反馈、调整及改善,侧重于对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群体内行为、群体间的行为、领导行为以及组织行为的考察与矫正,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与改善。

另一方面,组织绩效实现是建立在员工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员工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绩效的实现。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职位以及每一名员工的时候,员工个人绩效的达成才是组织绩效实现的前提。因此,在这一层面上又需要对组织中的个体——即员工行为进行绩效的考核与改善,以提高员工个人的绩效,最终达成组织绩效的提高。

4.薪酬管理

从组织层面,薪酬管理的首要功能表现在它的激励性。薪酬是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一种评价,反映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状况。员工为了提高生活水平,需要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求能够提供数量最多、质量更高的劳动,从而获得更多的薪酬。因此,可以充分借鉴组织行为学中的各种激励理论对薪酬进行设计,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等,灵活运用以提高个人工作绩效,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而从薪酬管理层面,薪酬管理又是协调组织关系的“润滑剂”。一方面,通过薪酬水平的变动,可以将组织目标和管理者的意图传递给员工,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融合,协调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薪酬差别和结构,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协调员工间人际关系。薪酬管理可以促进组织的良性运转。

5.培训管理

我们知道,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层面,文化因素都对组织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和巨大的意义。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价值观上的共识和行为的习惯上的一致,它贯穿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影响组织的全部工作,决定组织中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组织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员工只有真正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后,其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地发挥,进而表现为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培训,能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规则和理念的理解,改进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和增进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和谐地统一在组织之内。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培训对组织文化的建设、推广起到贯彻与落实的作用。

6.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组织通过一个完整的员工关系管理体系,并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到这个体系的运作当中,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协调,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从表面上看,员工关系管理包括:

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但从深层上看,员工关系管理注重员工心理方面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提供的是一种“无形服务”,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精神关怀,是“人性化管理”的真正表现。

组织在员工关系管理方面是否实行了人性化管理,员工关系是否健康、和谐,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学中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等相关因素的测量来反映、了解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态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这五种态度是相关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集中于员工对工作的态度,相对于工作满意度而言,工作投入体现了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则集中于员工对整个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和态度。高工作投入、高工作满意度意味着一个人对特定工作的认同,而高组织承诺、高心理契约与高组织公民行为则意味着一个人对所在组织的认同。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本来就是管理学专业体系的两大专业课程,把两者完全孤立地进行研究与学习显然违背了该专业体系设计的初衷,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职能与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联想却是本文的初次尝试,是对两门学科的交叉点所进行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1

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企业组织行为进行调适,实际上就是对有限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人力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当作一种成本,而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最关键因素,如何正确的运用人力资源,激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情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功管理者,他们不仅要胜任自己的管理工作,还要领导自己的团队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管理者必须要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与组织协调,使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企业可以获得发展,对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使企业和个人的努力方向找到共同点,让企业目标的方向感、使命感与个人的荣誉感、追求感融为一体。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对立与冲突,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多劳多得的报酬心理。而普遍存在问题是并没有体现多劳多得,有很多技术骨干人员抱怨,认为自己到年底的收入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这种心理直接反映在组织和劳动态度上,对此心理和行为,就要从完善组织行为上着手。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要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从细处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诸如表扬、晋升、奖励、培训等,用组织行为方式才能避免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的局面。 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使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那员工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于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尊重每个人

组织行为学 团队建设

第六章团队建设 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团队的优点 (1) 它可以使不同的职能并行进行,而不是顺序进行,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完成组织任务的时间; (2) 它可以迅速地组合、重组和解散; (3) 它可以由团队成员自我调节、相互约束,促进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组织的民主气氛, 并且削减组织中的某些中层管理职能。 团队与群体的主要区别 (1) 目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即团队追求的是大于个体成员绩效总和的绩效,而 后者只是个体成员绩效的简单加总。 (2) 互动性质不同。前者的各成员之间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互动配合,而后者的配合只 是例行公事性的配合。 (3) 责任不同。前者的责任既是具体化到每个成员身上的,又是团队共同的责任,而后者的责 任是个体化的。 (4) 技能不同。前者的各成员的技能是高度互补的,而后者是随机的。 团队的类型 (1)问题解决型团队 (2)自我管理型团队 (3)多功能型团队 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1、规模 管理人员要想塑造富有成效的团队,就应该把团队的成员人数控制在12人之内。如果一个自然工作单位本身较大,而又希望达到团结的效果,那么可以考虑把工作群体分成几个小的工作团队。 2、能力 要想有成效地运作,一个团队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人。第一,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第二,需要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技能,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第三,团队需要若干善于聆听、反馈,具有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技能的成员。 3、角色互补 人们的人格特质各有不同,如果员工的工作性质与其人格特质一致,其绩效水平容易提高。 就工作团队内的位置分配而言,也是如此。团队有不同的需求,挑选团队成员时,应该以员工的人格特点和个人偏好为基础。 团队中通常扮演的潜在角色 (1)创造者——革新者:产生创新思想。 (2)探索者——倡导者:倡导和拥护所产生的新思想。 (3)评价者——开发者:分析决策方案。 (4)推动者——组织者:提供结构。 (5)总结者——生产者:提供指导并坚持到底。 (6)控制者——核查者:检查具体细节。 (7)支持者——维护者:处理外部冲突和矛盾。 (8)汇报者——建议者:寻求全面的信息。 (9)联络者:合作与综合。

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题目: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姓名: 李宇哲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 学号: 2011106084 20 12 年8 月31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消极取向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即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怎样发挥员工的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本文介绍了积极组织行为学产生的过程及其内容、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及积极心理学的区别,分析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子概念的内涵、开发培训方法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概括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 一、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和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的标志。如何挖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创造性,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21世纪初由鲁森斯(Luthans)提出的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目前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组织行为学也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应用的新成果,是管理学、行为学的新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相对于传统组织行为学不仅仅是理论概念的翻新,以及研究重点简单的由消极性转向积极性,而是有着具体标准和严格概念界定的研究范畴。POB研究实际上是追求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而且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在组织中对绩效提升的影响性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POB尤其强调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特性。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27——1932年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从事的著名试验——“霍桑试验”。他们总结: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积极特性方面的影响,如士气、安全感、自尊、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管理。换言之,积极的帮助、正面的影响、员工积极的态度均对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尽管大量的实证以及显著的表面效度支持着有关人的积极性的研究,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组织行为学领域更多地聚焦组织、团队、管理者和员工的负面障碍等方面,如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如何确定组织中员工负面情绪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如何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态度和行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冲突和应对压力、倦怠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形,组织行为学家Wright认为主要是以往的组织行为研究过分强调“费效分析”的价值取向,即一切行为和政策都要以它们使组织付出的成本和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为基础来衡量其效果和价。Wright等将这种取向称为“忠于管理的观点”。

组织行为学思考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管理沟通带来的利与弊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管理沟通带来的利与弊 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管理者之问以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度,增进彼此间的共识,产生企业的凝聚力,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不断普及的互联网以及以手机为代表的多种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因此,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势必对管理沟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管理沟通的效率。 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等设备实现的即时通信令交流互动更加便捷,企业内部部门间或部门内部,借助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无障碍沟通,信息的获取与传播成为随时随地的行为。同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衰竭与失真,已被基本消除。这大幅度地提高了管理沟通的效率,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运营节奏的加快。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管理沟通的成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上办公系统能大量节约企业的文本印刷、电话沟通及人力资源成本;跨区域公司在开会时亦不用专门召集各地公司负责人员赴会,通过视频会议就可节省大量差旅费用;公司就一个员工考核方案征求员工意见时,一份电子问卷调查就可解决问题。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投入,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沟通成本。 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轻松获取海量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云存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企业借助其构建的网络信息系统,便能更更全面、系统的加以掌握行业信息。并且,企业借助自身构建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方便存储与查询,从而在对信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及时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竞争战略决策信息,推动企业的决策者制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 信息技术虽然给企业的管理沟通带来许多便捷,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海量的信息容易造成管理沟通变得混乱无序,反而产生副作用;信息技术本身存在着诸多风险,其稳定性上仍存在欠缺,信息的流失和泄漏也时常发生;企业内部的负面消息,更加容易通过信息技术快速传播,影响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给企业的管理沟通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企业的管理者能否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创新管理沟通方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将来,将会有更多企业通过不断努力应用新兴信息技术来改善企业管理沟通,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浅析人力资源培训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浅析人力资源培训 【摘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培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争取获得最佳的工作绩效,也有利于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更新和提升。针对人力资源培训的特点,从组织行为学的心理资本和激励理论的视角对人力资源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资本和激励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作用。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培训心理资本激励 From the angl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analyse the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analyze the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which not only gives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each person, arouses the enthusiasm of potential employees, try to get the best work performance, also to help update and improve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managers and staff.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analyze human resources, the uttermost advantage of human resource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incentive theory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s to explore the role for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centive theory 0 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高,同时,在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大,人在工作中的能动性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这要求组织行为寻求“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把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培训与开发,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实现最大的潜能, 完成更好的业绩, 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1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组织行为学的名字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即组织和社会都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优势。在其后的管理实践研究中,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的结构化理论等都对组织行为学理论进行了不断补充,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日渐成熟完善,并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界、社会组织的广泛重视。

浅析组织行为学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析组织行为学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黔西供电局黄霞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企业家角色人本管理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家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本管理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讲,人本管理着眼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的目标。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组织行为学的名字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即组织和社会都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优势。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的知识,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在调动组织中个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二、企业家所扮演的角色 在组织行为学学习的过程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企业家的四个角色。首先,企业家是一个设计者,要求企业家具备科

学理性,注重效率,不仅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目标,而且要在实现过程上注意控制节奏。其次,企业家应是一名政治家,针对内部利益分配与相互沟通,要求企业家平衡各方面利益,尤其是不能忽视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一旦利益失衡,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就会滋事,会造成企业运行的不稳定。再次,企业家充当了布道者的角色,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求企业家确保在企业内部传递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做好前面两点,只不过是抓住了员工的身体,却没有抓住员工的灵魂,企业家只有充分做好对员工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灌输,才会增进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企业家还是一名学习变革者,对应的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如今时代的脚步如此之快,昨天的优势很可能就成为了明天的劣势,必须永远保持开放、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变革,企业方可实现基业长青。 企业家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懂得换位思考,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需要治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激励机制直观重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要多参考他人的实例,结合自己所在团体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奖,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和整体的治理目标合二为一,产生合力,使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还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风去感染每一位员工,这样才能在组织内部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组织行为学团队管理

组织行为学殷旅江古老的寓言故事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跑,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蚂蚁军团!王选:“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团队合作。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能为别人着想的人,我看到不少能力出众的人,就是因为不能团结人,因而很难有大的成就。”团队为什么流行 80年代,当沃尔沃、丰田、通用等公司把团队引入他们的生产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现在,情况截然不同,不采用团队方式的企业可能成为新闻热点了。在通用电气、惠普、摩托罗拉、强生、苹果电脑、联邦快递、克莱斯勒等国际著名企业中,团队方式都是他们主要的运作方式。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像Windows2000的研发,有超过3000人的研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P193 Microsoft的团队精神陈宏刚博士在微软的个人经历自述 1、成败皆为团队共有 2、互教互学 3、互相奉献和支持 4、遇到困难,互相鼓励,及时沟通,用团队智慧来解决问题 5、承认并感谢队友的工作和帮助 6、甘当配角7、欣赏队友的工作 8、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第一节团队概述第二节高效团队的建设第一节团队概述一、何谓团队团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相互影响且相互

依赖,共同承诺实现一个特定目标的正式群体。(Steven P. Robbins,1993 二、团队和群体的区别工作群体工作团队个人绩效之和个人目标个人绩效个体化随机的或不同的 1+1》2 团队和个人目标集体和个人绩效个体的和共同的相互补充的目标协同配合责任技能绩效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群体 group 团队 team 成员特色成员知识、技能、经验相异性小,不具相互依存性,成员可以自由决定或采取行动。成员具有不同的专长而互相依赖,任何成员的行动决定会影响到别的成员。目标性质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似,能为成员所辨识。被赋予特定的目标,目标为全体成员所认同。运作方式有一位明确而强势的领导者,由领导者主导形成决策,指派或授权由个人执行任务。成员共享领导权,轮流担任领导者,决策过程由全体成员参加,决策内容为全体成员所认同;任务的达成要成员彼此交换信息及资源、协调行动。成员评估偏重个别成员的影响,工作成败由个别成员承担。以集体的工作成果为衡量标准,工作成败由全体成员共同承担。何为团队?机组、龙舟队、足球队…… NBA明星队为何业绩不佳?团队类型建议或参与团队计划或发展团队行动或磋商团队生产或服务团队按照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的功能进行分类团队类型和它们的差别团队类别工作周期典型产出建议/参与团队(如董事会、人事或财务的专业顾问团队、QC等)可变的,或长或短的决策、选择、建议、推荐生产/服务团队(如轮船飞机的全体人员、制造业团队、维修团队)重复性的按部就班的工作制造、加工、零售、顾客服务、修理计划/发

组织行为学题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 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 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答案:C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 A)传统的管理。 B)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 E)社交网络 答案:E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 A)一个教堂 B)一个大学 C)一个军事单位 D)一个特定的成年人所在的社区 E)一所小学 答:D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的 A)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的负责人

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 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答:E 5)下列哪个不属于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之一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组织 E)领导 答案:C 6) 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这是管理者的哪方面的主要功能 A)控制 B)计划 C)人员 D)协调 E)领导 答:B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 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 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 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8)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创建项目,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 A)谈判者 B)创业者 C)监控者 D)资源分配者 E)传播者 答:B 9)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A)技术、决策和人际关系 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D)概念、通信和网络 E)人技、信息和沟通 答:B 10)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 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 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E)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答案:C 11)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日趋复杂,多样。仅仅通过孤立的个体活动无法满足人么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群体活动。为了协调各个群体的间的活动,就出现了对组织的管理。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加快,使资本家为了经济利益,迫使工人提高生产力,创造更高的效益,然而不顾工作者的利益,使工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有很大的不满。所以,随着事件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应运而生。 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早期的组织思想:早期的组织思想是以早期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的。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经济人观点等观点。罗伯特欧文巴贝奇,汤恩等人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管理思想的看法,并阐述了对早起组织行为的看法,为以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 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重视对物的研究,而忽视人的因素。 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 法约尔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人,他在泰勒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完善了管理理论。他根据自己长期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 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1924年开始的霍桑 实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1927年接管并主持了霍桑实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7943642.html,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旭 来源:《新财经》2019年第05期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笔者从组织行为学出发,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心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1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在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规律性的学科,近年来,组织行为学在各行各业管理岗位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提高自身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这一发现也促使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与管理的关系也更加的密不可分。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要面对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环境的变化,企业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地实现良性的发展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的关系的学科,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合理地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不光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同样也要考虑到企业内部的一些因素,企业只有将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互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企业在竞争中除了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对手,还要时刻加强对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合理的利用企业内部的人才优势,将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如此这种良性的循环,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使得企业更加具有活力。组织行为学将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态度以及行为方式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日益复杂的企业内部环境下,引入这样的一门学科对于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对于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的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一种管理工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最大化地发

组织行为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1、个体心理与行为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个体素质、气质和特性等因素,是决定组织效能和生产、工作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个体是组织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细胞。在个体行为中,最重要的是要熟悉人的个性,个性属于社会范畴。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企事业的管理实践中,用来对下属的选拔、安排、教育和培养等,以便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个性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由人的先天素质,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后天的社会条件,对个性的发展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一个有高等学历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企事业的管理者;又如,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企业集体、社会性质、社会阶层地位和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一般所讲的,社会影响大于家庭影响。对管理者来讲,就应努力为个性的发展和塑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气质,又称为脾气,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属于个性的组成部分之一。从生理来讲,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即所表现出的行为,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基础。管理者要根据下属不同的气质,采用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如对神经质型的人(其气质特点表现为情绪体验深刻稳定、观察细致、敏感,但这种人容易疲劳,在生活中表现为孤独和胆怯,在工作中一般缺乏果断和信心),要多运用疏导、暗示、比喻等做法,即要多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能力,是指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工作任务的心理特征。 2、群众行为 群体,是指在组织中的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彼此之间相互作

四、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四、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管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科学管理学派阶段 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美国的泰罗,(F·W·Taylor),法国的法约尔(H·Fayol)、德国的韦伯(M·Weber)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倡导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从根源上讲泰罗是组织行为学先驱者中最重要的一位。 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重视对物的研究,而忽视人的因素。 2.行为学派阶段 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1924年开始的霍桑实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1927年接管并主持了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指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实验1924年开始,直到1932年。梅奥的重要研究成果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作“照明实验”。当时的实验假设是:提高照明度会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生产效率。但不管是提高照明度,还是降低照明度,一个组的照明已经降到月光的程度,工人的产量仍然提高,专家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促使产量的增加。 1927年梅奥开始主持霍桑实验。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实验,如福利实验、随访实验、观察实验。 3.管理科学学派阶段

展会项目经理团队管理之十策

展会项目经理团队管理之十策(2012-05-06 18:57:02)转载▼ 标签:展会项目经理管理团队方法展会经营管理管理技术分类:展览公司管理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工具。 在企业管理中,这个“器”是管理方法。而“利器”指的是好的管理方法。所谓“先利其器”,自然是提前或者比别人领先掌握到好的管理方法。 展会项目经理管理团队的方法,依据个人经验和借鉴别人经验,总结归纳有十种,罗列如下: 一是,确认经营目标,接受业绩考核。 展会项目的经营目标,一般包括营业收入(由展位收入、广告收入和其它收入构成)、营业利润和登记观众人数(好的消费类展会虽有观众统计,但多不采取登记流程)三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由公司下达,其根据是项目财务预算。项目经理须参与财务预算,深入了解经营目标形成的依据。 公司通过与项目经理签署协议的形式,确认项目的经营目标和项目经理的管理责任。签署协议的项目经理,将接受公司的业绩考核。完成或超额完成指标,将获得相应的薪资(包括与指标挂钩的佣金)或超额奖金;若未完成指标或出现重大经营管理失误,个人收入将被扣罚,或遭到降薪甚至免职等处罚。 二是,细化经营目标,在团队中分解落实。 项目经理须将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逐一细化,按照团队成员的业务分工逐人落实。 如展位收入指标,需要细化为展览面积、展位数、展位销售定价(光地和标准展位的销售定价又有区别)。之后,再根据销售代表拥有的客户资源,分解为每个销售代表的销售指标。 又如登记观众人数指标,需要分为解为专业观众信息采集总量(数据库信息数)和展会现场登记专业观众数两个层次的指标,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两项指标须由营销代表(客服推广人员)负责实现。 在展会项目团队中,所有成员都应该知道项目的经营指标,也必须明了自己承担的经营指标。此谓“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 项目经理落实指标的方法,同样是与团队成员分别签署经营责任协议。 有经验的项目经理,一般会在团队内偏高下达指标,即团队内下达的指标高于公司指标,以利确保实现公司指标。 三是,制定工作计划,掌握各项业务工作进度。 以表格模式编制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以工作项目、子项、工作要求、完成时间和责任人作为表格主题栏目。 工作计划中的工作项目一般按营运、营销、销售与其它分为四大项。每个大项之下再按具体业务细分事项即子项。 如营运项目之下一般细分为展馆租赁(确定展会档期)、展位图布置、展位搭建、特装展位搭建审查、物流、展会现场服务、行政许可办理等子项。 通过制定工作计划,项目经理将督促各项工作按要求、按时间推进。 四是,明确团队成员分工,坚持规范的业务流程。 团队成员一般按营运、营销、销售三个环节分工。每个团队成员都应明确具体的业务岗

组织行为学--沟通

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意义与模式 二、沟通的方式与网络 三、沟通相关理论 四、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日益频繁,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就变得非常重要。据有关研究,企业管理人员80%的时间是花在信息沟通上。一位智者曾说到:“人生的幸福就是人情的幸福,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 一、信息沟通的意义与模式 信息沟通指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即将一个人或组织的意思和观念传递给他人并让他人理解。在心理学中,沟通是动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人类的沟通不同于依靠天然神经机制实现沟通的动物,它主要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语言、文字、符号、动作等,并应用随技术发展不断出现的现代化通讯设施,不断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组织中的人际信息沟通,不仅包括组织和工作的信息沟通,还包括人的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的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意义 一个工作群体或团队,要能高效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其成员之间的沟通更为重要,它是一切分工和合作得以开展的基础。有效的沟通,不仅能 够加强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与忠诚度,还能帮助组织解决矛盾,处理工作中的难题。信息及时、顺畅的传递,是当今强调效率的工作管理理念得以实现的保障。 具体而言,信息沟通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沟通是组织决策的基础。现代管理理论告诉人们,管理的核心即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的搜寻、控制与管理的过程。毫无疑问,决策的合理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所掌握信息的多寡。 2、信息沟通有助于组织的协调与控制。通畅的信息沟通能够协调组织各部门、群体各成员之间的工作内容,处理分歧与矛盾;同时,及时的信息反馈能使组织及时调整其战略、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3、信息沟通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信息沟通的过程是信息从一个人或一些人传送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的过程,这种人与人之问互动的过程可以把许多独立的个人、群体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基本前提。 (二)信息沟通的一般模式 进行信息沟通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源)、信息接受者和所传递的信息内容。由发送者将信息内容传递给接受者,这就构成了思想、观念、想法或事实、现象等交流的过程。 信息沟通的过程可分为5个步骤: 1、信息发送者获得了某些观点、想法或事实、现象,并有传送出去的意向。 2、发送者通过某种方式将所要发送的信息表达出来,即编码。或以言词来表达,或以非语言方式来表达。 3、根据信息表达的方式,寻找适合的传送媒介传递到接受者一方。 4、当接受者通过传送媒介接受到信息后,对信息进行“解码”,接受者通过自己的主观理解将信息“还原”成发送者的观点、想法等。 5、接受者在理解发送者的信息后,进行思考、判断,并将这一信息反馈绐发送者,从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单选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组织行为学》单选题 一、单选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答案:B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B ) 答案:B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3.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 B )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答案:B A.所有人 B. 一定组织中人的 C.社会环境中人的 D.所有组织中人的 4、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 B )答案:B A.多层次性 B.多学科交叉性 C.两重性 D.实用性 5.据统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耗费比重,在机械化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一般为 90:10;在中等机械化水平下为 60:40;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为( A ) 答案:A A. 10:90; B.80:20 C.70:30 D.50:50 6.于30年代建立了“人际关系学”的学者是( A )答案:A A. 梅约; B. 麦格雷戈; C. 巴纳德; D.塞尔兹尼克 7.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称为( C )答案:C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验法。 8.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研究者的有关行为特征和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称为( D ) 答案:D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验法。 9.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 A ) 答案:A A. 理性的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的人; D.复杂人 10.指出了组织的“性格”和“特长”的概念,认为组织是社会使命的有机体,组织管理必须走出只注意目标、效率和技术的狭隘范畴的学者是( D )答案:D A. 梅约; B. 麦格雷戈; C. 巴纳德; D.塞尔兹尼克。 11.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把人当作( B ) 答案:B A. 理性的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的人; D.复杂人。 12.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答案:B A.心理学; B.社会学; C.组织行为学; D.管理学。 13.中国行为科学学会于( B )在北京成立。答案:B A.1976年10月; B. 1985年 1月; C.1979年2 月; D.1990年1 月。14.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是指( A)答案:A A.测量的信度; B.测量的效度; C.测量的难度; D.测量的规律性。 15.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A )答案:A 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D.成员人数 第2章个体行为 一、单选 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答案: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会展中心经营管理方案

会展中心和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方案 第一部分前言 会展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离不开丰富的会展资源和专业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全程成功运作的能力。第二部分会展资源分析 1、总体资源分析 从目前展览行业来看,主要会展资源掌控在国家机关和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其中,国家机关掌控的会展资源约占80%,多数是优质资源,这些资源在国家和国际社会及行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这些资源形成了品牌展会,在产业中形成凝聚力,会展中心因此也相应名声在外,成为产业会展追捧的热点。除国家机关掌控的资源以外,17%在行业或者协会组织中,这部分资源规模小,行业辐射面窄,社会影响力低,即便如此这部分资源也成为一些资源少、建筑规模小的会展中心争取的对象;剩余的3%的会展资源主要是各会展中心自行组织招展的展会,这类展会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区性和区域性,展会规模小,缺乏市场影响力,经济效益也就不甚明显。 2、牡丹江会展情况分析 牡丹江发展会展和演艺经济有良好基础。近几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会和会议66个(国家级22个,省级35个),同比增长30%。国家级及区域型展会如“木博会”、“黑木耳

节”、“镜泊湖旅游文化节”、“中国(镜泊湖)卡通产业论坛”以及“东北东部(12+1)城市联盟圆桌会议”等等,创造综合效益超过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系数达到了1:9,基本达到了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的标准水平。近几年,我们先后创作《镜泊华章》等一批优秀舞台剧目,组织了几十次大型音乐会和商业演出,舞台演艺活动也相当活跃。 4、传媒集团从事会展业的优势 传媒集团运营会展、演艺项目有独特优势。集团拥有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站、网络出版等多种媒体资源。历经12年的改革发展,产业涵盖影视动漫制作、出版发行、数字网络传输及增值业务、广告、网站运营、服务外包、印务、会展、演艺旅游、饮品和快送等多个领域。 集团具有丰富的举办展会和演艺实践经验。仅近三年,传媒集团独立办展超过20多次,包括牡丹江春秋两季车展、房展、国际教育展、婚庆博览会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会展活动;还协助市委政府,操办了多个全市性大型展会。同时,创作演出乐舞诗画《镜泊华章》、电子交响舞蹈组曲《智取威虎山》等舞台剧目,连续组织了十一年新年音乐会。在演艺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艺术队伍和可以借助的艺术人才网络,可以承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由集团承接的第八届“中国卡通产业论坛”成功举办,并由此常态化落户牡丹江,为牡丹江会展、演艺产业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

2020最新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形成性测试1参考答案

2020最新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形成性测试1参考答案 形成性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这体现了动机的(始发机能)。 2、按需要的功能特征来分,可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3、根据双因素理论,以下不属于保健因素的是(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4、奥德弗的ERG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5、宝钢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是(综合激励理论)。 6、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以寻求最有效的领导行为,这是(领导权变有效论)。 7、下列组织变革的阻力中,来自群体的是(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 8、组织文化能把不同层次、性格各异的人团结起来,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都与组织的安危紧密相连,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 9、组织文化的建立应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理念,不会因为微小的环境变化或个别成员的去留而发生变动,这体现了建立组织文化应遵循(相对稳定原则)。 10、人的行为特点是(适应性)。 11、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的是(系统性)。 12、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历的阶段是(五个)。 13、“时间就是金钱”是一种(社会价值观)。

14、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这体现的是创造性行为的(首创性)。 15、事业生涯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与(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 16、下列选项中不是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的是(人为需要)。 17、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完成任务速度快)。 18、下列沟通形式中属于正式沟通的是(全方位式)。 19、一个包容动机很强而又主动表现者,一般是一个(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20、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能更加让他人喜欢的人,其个性品质是(能力超群略有小错)。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地位需要;安全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情感需要) 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群体凝聚力较高) 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这些功能主要有(创新功能, 激励功能, 组织功能, 沟通协调功能, 服务功能) 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资源控制权, 奖惩权, 专长权) 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命名小组法, 头脑风暴法, 电子会议法, 德尔菲法)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观察法) 7、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 情绪型,意志型,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