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中文系80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7年厦门大学中文系80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7年厦门大学中文系80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7年厦门大学中文系80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集体无意识

答:“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指无意识的深层部分,里面包含着人的与生俱来的、但一生都未能意识到的心理内容,这些内容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或“原型”。集体无意识是人类从自己祖先那里继承来的种种先天倾向或潜在可能性(比如人生来就有情感、知觉等种种先天能力,天生就有恐惧的倾向等),它们虽然先天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其显现和发展却完全依赖于个人后天的经验。只有当它们同相应的客观事物融为一体之时,才能成为意识的实在内容,对人的知觉和行为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2.文本

答:“文本”是新批评、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西方现代批评派别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们在使用中,各自的含义又有所不同。新批评派所说的“文本”,主要是指文字语词所组成的实体,他们认为“文本”是独立存在的客体,文学批评应当承认这种存在并使它成为一切批评活动的依据。结构主义所说的“文本”,主要是指写作的社会惯例的一种形式,它寓文学性于其中,体现了一系列特殊的文学成规和法则,作者只是在书写活动中把传统的语言、文学的系统变成某种符号形式的文学文本的媒介,因而,对其的理解必须依赖不带感情的阅读。接受美学所说的“文本”,主要是指作家已经创作出来,但尚未进入接受过程的文学产品,常常在与流通过程中的“作品”相区别的意义上使用。他们认为,文学的价

值和意义全在于它的“接受”环节,文学活动是由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两大部分构成,未进入接受过程并发生一定的效应的,就不能称其为“作品”,此时文学活动也不能算真正完成,因此只能称这一阶段的产品为“文本”。

3.蒙太奇

答:“蒙太奇”原意为“剪接”,是电影技术程序的基本手段,即以若干镜头构成一个场面,以若干场面构成一个段落,以若干段落构成一个部分,这种方法就叫蒙太奇。作为电影的构成方法和构成手段的蒙太奇,其职能是根据作品主题及创作题旨的需要,把银幕上的动作分作若干各不相同的时间、空间片段,即镜头,而后把这些片段组接起来,使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画面与色彩之间形成对比、连贯、节奏、配合、联想、衬托等关系,从而创造成独特的、统一的、完整的属于电影独有的时间、空间形式,即创造成能够被广大审美群众感知、理解并接受的电影艺术作品。蒙太奇既是电影艺术作品的技术构成手段,又是电影艺术的特性所在。蒙太奇可以把这些具有散在性特点的互不相干、各个独立的镜头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连贯的同时又能够显示出一定的逻辑组织层次的整体结构,用来表现完整的思想内容和叙事内容,从而给审美群众造成完整印象。

二、问答

1.亚里士多德“悲剧说”内容以及局限是什么?

答:亚里士多德将“诗”和“悲剧”视为同义词,文学发展的最终形式就是悲剧,悲剧的发展就是“诗”的发展,而诗也是悲剧的诗,史诗只是悲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所以他基本上将悲剧视为文学的典型。

(1)亚里士多德“悲剧说”的内容

①悲剧是对某种严肃、完美和宏大行为的模仿,它借助于富有艺术润色功能的各种语言形式,并把这些语言形式分别用于剧中的每个部分,它是以行动而不是以叙述的方式模仿对象,通过引发痛苦和恐惧,以达到让这类情感得以净化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诗学》总结了悲剧的六种基本元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因为情节是事件的安排,是行动的模仿。情节贯穿于作品的整体中。情节是作品的发展过程,是作品的血与肉。只有有了情节的安排,才能产生效果。

②在论述悲剧时,亚里士多德还阐释了悲剧的特殊效果,解释了不同文类所激发起来的不同情感反应。悲剧应该产生“恐惧或同情”,在这里,恐惧与同情应该被视作互相影响的两个情感因素。悲剧所唤起的同情,与其说是移情性质的同情,不如说是充满恐惧的同情;悲剧所唤起的恐惧,与其说是从观众自我出发的恐怖,还不如说是充满同情的恐惧。充满同情的恐惧被认为是能唤起敬畏感的真正的恐惧。亚里士多德特别注重悲剧在观众那里产生的“怜悯和恐惧”的“净化”效果,其认为,观众在欣赏悲剧的过程中,产生强度非常大的情感之后,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与悲剧情节相似的引人激动的场面,就能够理智地控制自身的情感。

③悲剧“过失”不涉及道德方面,即悲剧主角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道德楷模,然而是和常人相似的有道德的人,他在不明真相或不自愿的情况下有了过失,遭受了不应遭受的厄运使人产生怜悯。另一方面,悲剧“过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悲剧主角的厄运是有几分咎由自取,如俄狄浦斯的莽撞是引发悲剧的原因。如此,人们才会产生因小过而惹大祸的恐惧。不涉及道德方面的悲剧过失所产生的悲剧效果,却和道德评价密切相连。

(2)亚里士多德“悲剧说”的局限

亚里士多德“悲剧说”不能真正理解悲剧中的矛盾冲突的“行为”的实质,而轻易地将悲剧的功能理解为“净化”,而不是唤起对于苦难而斗争到底的主人公的同情与崇敬。由于

没能够站在时代背景中去考虑悲剧的功能,脱离悲剧产生的现实基础,仅从主观情感出发去论断,所以不能给悲剧作出比较客观的定义。恩格斯曾给悲剧定义为,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不可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结果。这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悲剧的观点才可能真正地理解悲剧的本质。

2.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答: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伴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即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对此,马克思指出这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现象的表现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

①某种艺术生产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成为后世不可企及的范本。

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2)不平衡现象反映了物质是决定艺术生产的要素

①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的状况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和经济的发展关系之中。

②从局部的情况看,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存在,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会发现文学发展的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上左右摇摆,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因此,物质生产是文学发展中“最终的支配作用”的

东西。

(3)不平衡现象说明了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对艺术生产也具有深刻影响

最终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并不等于惟一的因素,影响文学发展的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也会对文学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往往是更直接的影响,在最终意义上应该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但在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而考察文学的具体变化更要从这一方面来认识。

总之,艺术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但是其也有自身的独立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的繁荣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成比例的,它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三、评论写作

迟子建散文《怀伤之美》。

说明:本题暂未作答,请见谅。

文学评论写法

文学评论写作 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老舍的文学评论思想

在我读过的文艺名著里,给我最多好处的是但丁的《神曲》。 世界上只有一本无可摩仿的大书,就是《神曲》。 ——《神曲》无论是但丁,歌德,还是托尔斯泰,他们总把眼睛放开,看到他们所能看到的世界,尽管你一点也不信天堂地狱,但是你没法不承认但丁的伟大。他把天堂地狱与人间合到一处去指导人生。他到今天也使我们崇拜,因为世界文学史中还没有第二个但丁。 ——《如何接受文学遗产》在这以后,我念书还是没有系统,但因自己外国文能力高一点,所读的书便也较高深,外国的经典文学都有自己的便宜版本,来便利大家阅读。 我到英国第五年,也就是末了一年,念的多是英国最近的作品,每一大文学家,不能都读完他的作品,也起码挑一两本来念。 在英文作品中最好的文字,首推英文《圣经》,(与德文拉丁文《圣经》同为世界三大名译),英文《圣经》的好处就在通顺流畅,英国传统的大作家的文字,也都如此。 ——《读与写》《出使苏联记》。这本书也不错,作者的态度很公正。夸赞和诋诟苏联的书很多,我希望读过那些书的人再看看这一本。这是一本极公平的书。 ——《秋日读书短记》使我受益最大的是但丁的《神曲》。我把所能找到的几种英译本,韵文的与散文的,都读了一过儿,并且搜集了许多关于但丁的论著。有一个不短的时期,我成了但丁迷,读了《神曲》,我明白了何谓伟大的文艺。 英国的威尔斯,康拉德,美瑞地茨,和法国的福禄贝尔与莫泊桑,都拿去了我很多的时间。 回国之后,我才有机会多读俄国的作品。我觉得俄国的小说是世界伟大文艺中的“最”伟大的。 ——《写与读》我最喜欢苏格拉底。因为他爱商量,这是觅求真理的最好之方法。世界上最最愚笨的人便是包办真理,真理并不是在包办者的家里,我以为。 ——《走向真理之路》对我们这一代的学者和作家来说,欧洲作家的影响是很多的。无论在形式方面或在内容方面,都是如此。十九到二十世纪俄国作家的影响更是突出,尤其是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也夫斯基、高尔基、屠格涅夫等,其中托尔斯泰的影响恐怕是谁也比不上的。 ——《中国现代小说》果戈理的影响不限于当时,也不限于俄罗斯,他还是全世界文艺学生所崇拜的大师。我们读了果戈理的作品,就体会了俄罗斯精神。以果戈理为首的这种深入生活、入骨描写的俄罗斯文艺风格是世界文艺一个宝贵的传统。 ——《在首都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喜欢菲尔丁,不但因为他的作品写得出色,并且因为他是英国现实主义这个光荣传统的奠基者,最光辉的代表者。 ——《纪念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菲尔丁》英国的狄更斯、美国的马克·吐温,和俄罗斯的果戈理等伟大作家都一向被称为幽默作家。他们的作品和别的伟大作品一样地憎恶虚伪、狡诈等等恶德,同情弱者,被压迫者,和受苦的人。但是,他们的爱与憎都是用幽默的笔墨写出来的——这就是说,他们写的招笑,有风趣。 ——《什么是幽默?》

文学考研文学评论写作专题

关于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也是我当初自己头疼的东西,大家反映都较难。其实真的不一定是难,而是平常见得少,写得少,老师的指导也少,因此没有把握而已。我不指望自己能给大家多高深的指导,只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找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资料给大家看看,希望有所启发,定有不足,望见谅。 一、什么是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文学评论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学评论的两个标准即: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政治标准是为了解决文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艺术标准则是为了解决文学如何服务好的问题。这两个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文学艺术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文学评论的写法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这篇作品从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呈现了这些老兵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感怀。该作品以小见大让社会引起对老兵的感恩与祖国统一的热烈渴望。 该作品标题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台老兵”突出新闻核,包含巨大信息量;“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新意十足,富有音韵美,诙谐之中饱含无奈与同情。全篇作品更是以“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后续新闻采访内容。该作品的采访由来偶然性十足,记者“在高雄采访时”,当地陪同的蔡金树先生讲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激起了记者的兴趣,“正好原定是采访行程还早,临时决定去看看仍然在世的老兵。”于是,记者团来到高雄市左营区长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才产生了这篇报道。该作品全面深入了解了老兵居住环境与日常活动,在四十位老兵中更是深刻地采访了几位老兵代表,其中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陆先生、来自黄山脚下的胡老先生、原籍福建的郑松岭老人,还包括蔡金树先生的介绍。正是有这些作为当事人的老兵的话语,记者才能深入了解到这些1949年前后,来到台湾的五六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如今只剩五万多名老兵的现状,更是证实了这些采访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 整篇作品包含记者深深的感情,感人至深,和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该作品直观的评论性语句少之又少,大多直接性组织采访材料,巧妙布局。举例来说,记者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运用两个小标题分层表述。第一部分,开篇选用蔡金树先生讲述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开门见山又不乏趣味性来挑明主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者来到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记述了老兵们的日常活动,小标题“看着聊得热闹,其实各说各话”更是道出了这四十多位老兵们的心酸经历,简略描写了几位代表性老兵的采访;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为这五万多位老兵们修建的眷村屋落的环境,还重点描写了了郑松岭老人的现状与采访,小标题“无儿无女,垂垂老矣”悲伤四溢,生动道出这些老兵们的现状与内心的孤苦。全篇语言优美,描写性文字居多,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交换运用,给记者表达主题增强气势。文末记者的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该作品反映的主题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用事实说话令人信服。其中所报道的事件重要性巨大,影响范围和深度广阔。并且该报道的事件还具有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例如该作品涉及祖国统一这个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于是这篇报道又引发社会上对老兵与祖国的新的一番思考。不仅如此,整篇报道包含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该作品对老兵的感恩与敬佩,对大陆与台湾的思考,都耐人寻味。深刻的表达了对大陆与台湾和谐团结的美好祝愿,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弘扬社会正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传播正能量,传播祖国优秀文化。

文学评论 《活着》

文学评论《活着》 浅谈《活着》的叙事艺术 《活着》是在常规的价值判断中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经历了一生的苦难终于将苦难磨平,我们也在其中领悟人如何承受这巨大的苦难,领悟苦难的丰富与宽广,领悟绝望的不存在,领悟人活着的本意就在于活着。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为了活着,所以我在活着。虽然比较拗口,但是是一句话还是让我思考了很久,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悲伤,但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确就是这样的恍悟与沉重。 故事讲述一位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心痛一次,就像努力过后期盼着美好的到来,但真正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根本就有美好的存在。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还有作家文笔的功力,在这我从叙事的角度来淡淡对于《活着》的理解与感受。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意象是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作家余华善用意象,且其意象很少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单纯描写和象征,而往往都是前后关联,自成一个隐喻系统,成为主题的点睛意象。“牛”作为《活着》中的一个意象,是不能被置换的。因为牛在这部小说中与人具有同等的生存价值,它是小说主题抒写的点睛意

百部经典文学评论作品和名著以及英语歌曲

1. 影响世界的100部经典名著: 1.《悲惨世界》(上中下)雨果 2.《巴尔扎克之死》雨果 3.《羊脂球》莫泊桑 4.《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5.《珠宝》莫泊桑 6.《老人》莫泊桑 7.《招认》莫泊桑 8.《比埃洛》莫泊桑 9.《罗丝》莫泊桑 10.《忏悔》莫泊桑 11.《西蒙的爸爸》莫泊桑 12.《在乡下》莫泊桑 13.《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马克·吐温 14.《他是否还在人间》马克·吐温 15.《神秘的访问》马克·吐温 16.《忙碌经济人的浪漫史》欧·亨利 17.《女巫的面包》欧·亨利 18.《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欧·亨利 19.《父与子》(上下)屠格涅夫 20.《猎狗佩加兹》屠格涅夫 21.《我们还要较量一番》屠格涅夫 22.《玛莎》屠格涅夫 23.《歌》屠格涅夫 24.《象棋的故事》(123456)茨威格 25.《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26.《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茨威格 27.《无声的掘墓者》毛姆 28.《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29.《海燕》高尔基 30.《鹰之歌》高尔基 31.《丹柯的故事》高尔基 32.《变色龙》契诃夫 33.《万卡》契诃夫 34.《统治者》伊耶实久拉 35.《临近的寂静》伊耶实久拉 36.《早来的黑暗》伊耶实久拉 37.《雪国》川端康成 38.《自杀》川端康成 3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奥斯特洛夫斯基40.《红与黑》(上、中、下)司汤达 41.《献给妻》伊萨耶夫 42.《我的妻子》斯蒂文森 43.《双城记》狄更斯 44.《白夜》 45.《复活》 46.《卡门》 47.《德伯家的苔丝》 48.《罪与罚(上、下》陀思妥耶夫斯基 49.《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50.《斯巴达克思》(上中下)乔万尼奥里 51.《两条路》里克特 52.《死魂灵》(上下)果戈里 53.《少年维特的烦恼》(上下)歌德 54.《苦难的历程》(12345)阿·托尔斯泰 55.《安娜卡列尼那》(上下)列夫·托尔斯泰 56.《简·爱》(上中下)夏洛蒂·勃朗特 57.《基督山伯爵》 58.《大尉的女儿》 59.《红字》(上下)霍桑 60.《包法利夫人》(上下)福楼拜 61.《穷人的专利权》狄更斯 62.《约翰·克里斯朵夫》(1234)罗曼·罗兰 63.《汤姆大叔的小屋》 64.《云雀》米什莱 65.《墨西哥人》(上下)杰克·伦敦 66.《小抄写员》亚米·契斯 67.《静静的顿河》(123456)肖洛霍夫 68.《珍妮姑娘》(上下)德莱塞 69.《约会》基缕 70.《愿欢乐常在》吐尼艾 71.《金钱婚姻》让·忌戈 72.《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73.《乡村礼拜日》约瑟夫·艾迪生 74.《小鸟的朋友》亚马多·内沃尔

文学评论写作模板

文学评论简单来说就是运用文学理论来批评鉴赏文学作品。那么除了要求写作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文学理论。 具体的操作来说: 1.可以先看一些关于文学批评方法系统讲解的专著,在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批评方法,如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这本书比较好的就是会结合案例来讲批评方法;还有王一川的《文学批评方法教程》,这本书比较好的就是涉及了中国现代的批评方法,像王国维的意境说等。 前一本更适合外国文学,因为里面涉及的作品大多数是外国文学作品,后一本更适合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不过两本都对于掌握批评方法是有帮助的,属于入门级别吧。 2.去中国知网搜索相关的文章,关键词输入某种批评方法就行。搜文章的目的在于学会运用批评方法,看看别人是怎么运用方法来评论具体的作品的。我当时考研就是这么做的。 3.有一本叫做《文学评论》的期刊,是中文里比较顶级的期刊了,学术性很强,也可以适当读一读。 如果是深入研究文学评论,建议从文学批评方法开始;如果是浅尝辄止,搜一些具体的文章就够了。

评论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和能力考查。它往往在初试或复试中独立构成考试科目,或者在一科目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分值。评论写作往往要求学生对文章有着敏锐的发现力与感悟力、有着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题提供的原文往往短小精湛,内涵要么蕴藉丰富,要么尖锐深刻。对于前者,考生可从中引发多种论题,可从不同的阐释角度切入文章;后者则论题较为单一,但需要特殊的阐释角度(如女性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若没有特殊理论的支撑则无法阐释作品。要写好评论文,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文字功夫。此外,在备考阶段,有意识地进行专项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

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文学评论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引导语:《平凡的世界》出版后,并没有马上引起热烈反响,甚至文学界对它的评价还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的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资讯,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因为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播映,最近一段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很多没有读过小说的人也找来小说读。路遥这位已经逝世二十多年的当代作家,也再一次成为人们致敬的对象。但《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并非是靠这次电视剧的播出才出名的,它自出版以来,就成为一部始终受到读者喜爱的畅销书,读者的欢迎持续二十多年不减。这里有几个数据。一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在1999年做过一次“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排在前三位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六位,而且这是唯一的一部进入到这个结果的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广西大学的老师还做过一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获奖作品中,读者购买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平凡的世界》。 2008年,新浪网做过一次“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调查,调查结果,《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9年,“文明中国”全民阅读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甚至超过了《红楼梦》,在读者最想读的图书中排在第二名,同样在这个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十七家单位组织的“大众有奖荐书活动”中,《平凡的世界》是推荐者最多的一本图书。《平凡的世界》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将其搬上了小说连播的节目,80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广播电台的听众远远多于电视观众,小说播出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数千封听众来信。有一封学生的来信说,他们有二百七十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一百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半都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现在《平凡的世界》一共印了多少册,我没有了解到确切的数字,但不久前我去西安,听与路遥女儿熟悉的朋友介绍,出版社每年给路遥女儿的版税都有上百万,可见每年出版社重印《平凡的世界》的量都是很大的。那么,《平凡的世界》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魅力来自作家心血之凝聚 《平凡的世界》共分三部,路遥为写这部宏大的著作耗尽了心血,路遥是1992年去世的,他去世时才43岁,英年早逝,在很大水准上是因为路遥为写这部小说而透支了生命。路遥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80年代初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人生》获得了当时的全国中篇小说奖。紧接着,西安电影制片厂又邀请路遥当编剧,把《人

经典美文赏析

一、汪国真:《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二、毕淑敏 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阅读赏析方法

阅读赏析方法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的题型。一般分值4-5分。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阅读考题在精彩语句的赏析上下功夫作文章,对于此类考题,学生往往失误较大,答题时会出现要点遗漏、理解偏差甚至于答非所问等现象。 一、常见的题型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2、赏析句子。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找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找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或者运用了写作手法,或者是一些特殊句式,结构上起一定作用的句子,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 二、基本的答题格式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解释词语意思之类的赏析,可以用这样的答题格式: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赏析方法: ?⑴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副词、动词、形容词) ?⑵写出了……(内容) ?⑶表现了/突出了……(精神品质)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2、对句子的赏析。 基本的答题格式: 此句运用了……(语言表达形式: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了……(内容),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带来……(艺术效果) 3、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赏析方法: ⑴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 ⑵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 ⑶表现了/赞美了……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7)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学评论“小小说”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______。(1分)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文章从→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4分)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1分)微型小说2、( 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

名著经典段(含赏析)

1.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流露在人的嘴上。眼睛足以传情。它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审美观。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却可以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如果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语言就是灵魂的镜子,它完美清晰地反映出你知识的深浅,趣味的雅俗,思想的清浊,动机的纯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你自己。(《品味语言》运用比喻,显得有趣味,有文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走出完美的误区》)为了说明“追求完美”的不切实际,作者连续设喻,层层深入,道理说得形象而又富于启迪。 3.“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生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既不能振聋发聩,又不能收到实际效果。”(《勿作壁上观》)这一段话运用了恰当的关联词语,运用了“不乏针砭”、“切肤之痛”、“徒有其表”、“千篇一律”等成语,对“壁上观式的议论”的表现、目的、成因、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强化了批评色彩,文字简练,句式匀称,文采斐然。 4.“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这组排比一开始就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告诉你一条成功的要诀,循循善诱,快言快语,让你在一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好。 5.“只要黑人还是警察骇人听闻的恐怖手段和野蛮行为的牺牲品,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因旅途劳顿疲惫不堪,想在路旁的游客旅馆歇息或在市内旅馆投宿却不被允许,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还是限于从一个较小的黑人区到一个稍大的黑人区,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的孩子还是被标写着‘只限白人’的牌匾剥夺人格和自尊,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密西西比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而纽约的黑人的选票无实际意义,我们就不会满足的。”(马丁。路德金《美国给黑人一张不兑现的期票》)(运用假设排比列举了种种“不会满足”的条件,十分坚决而又明确地表达了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自由的信念和斗志,它似宣言、似战斗的号角鼓舞着黑人为争取平等自由而勇敢地奋斗。) 6.“回顾历史,忧大于喜。20世纪可谓成就巨大,但也损失惨重:历史上战乱不休,但哪个世纪的战乱杀人比得上20世纪?人类历史上暴君迭出,但哪一个人搞种族灭绝比得过希特勒?人类历史上武器无数,但哪一种武器比得上20世纪能在瞬间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的原子弹?”(《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短短几句话,连用三个反问句组成排比,言之凿凿,咄咄逼人,让对方难以招架,令听众为之折服。) 7.“自信是什么?自信就是诸葛亮在空城之上面对百万之众时镇定自若的笑容,自信就是毛泽东运筹帏幄指挥三大战役时坚定的目光,自信就是朱总理当选后答记者问时激昂的语调,自信就是女足姑娘们在球门前果断的一脚……”(《谈自信心》)(作者紧扣自信,纵论古今,着意铺排,酣畅淋漓,既有丰富的容量,又有鲜明的节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者读到这里,定会思维翻滚,随之生发出自信的勇气。)

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

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一)阅读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阅读范围。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 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 作家的作品等。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 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 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恩格斯为了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一剧本进行评论, 先后将作品至少读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说:“为了有一个完全公正、完 全‘批判’的‘态度’”,为了“在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价、明确的意见”,所以需要 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 的思想。”(《列宁论文学艺术》第897页)毛泽东也说过,《红楼梦》要读五遍,不 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 这说明,浮光掠影、晴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对于被评论的对象,一定要研究得 透彻一些,对作品象对人一样,要知心、知音。对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 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否则,不能保证“点”的深。2.阅读方法。一般采取 “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一、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二、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 初步形成观点。三、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 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有一种“评点法”的评论,就是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评点的。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三国演义》。还要通过阅读培养复述 节录作品内容的能力。这是因为评论中常要概述作品内容,以作评论的依据。 (二)定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中心)。定题也称为“选题”。 初学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在定题时常犯以下几种毛病:第一种,为评而评,无的放矢。 评论者随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第二种,贪 大求全,面面俱到。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 流于一般、平庸、肤浅。第三种,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应该 怎样定题呢?首先要选准作品。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篇作品,这是有标准的。标准就是: (一)作品的价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权衡一下,问问自己:这作品 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评?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

文学评论笔记

09年考研辅导班笔记 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理论部分 考试内容及参考书目: 1、基础理论部分:《文学理论基础》(阎嘉本)最重要,重点看每一章前面的概述和分问题的概述。每章后面的文选要看一下,注意常用的一些,如“熟悉的陌生人”,抓住主要观点。所有的考题都在此书中。另外,《文艺学基础理论》(唐正序本,也就是川大出版的老教材)和蔡仪的《文学理论》(94年版)作参考。 2、中国古代文论部分:郭绍虞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或四卷本)。必须具备理论知识,写作中引经据典,体现理论修养。 3、西方文论: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主要是二十世纪的文论,如接受美学、俄国形式主义等。 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中国人大出版社。 马、恩关于悲剧的论述;关于典型的论述;马关于经济发展与文学关系的论述,《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的几个概念;马、恩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 5、新增加美学部分,在考试中占20%。参考王朝闻的《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 题型: 一、填空,是否改变不清楚,80%在本教材中能找到原话,出自概述部分,20%变动了一下。 比如,“熟悉的陌生人”是谁说的。 二、新增题型:词语解释 要求:1、一句话为你解释的词语定位,如文学典型,是文学理论中关于创作的一个概念(表明你知道此问题是哪一个方面的)。又比如,俄国形式主义,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在俄国出现的文学流派。2、正面解释,用精练的语言把它解释清楚,可以不扩展举例,为了节约时间。3、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此作一个评论,小发挥。如,某某某,是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诸如此类。 三、简述和论述简述和论述答题时相同点是,要分“点”说明,这是一个基本要求。相异之处在阐述部分,简述在点列出以后用两三句话阐述,解释观点,可以不举例。而论述,要举例说明,要有一段较详细地分析论述,包括举例。例子与观点挂钩。 可能大题不会有美学。 三、作文连续几年都是小说,2000——3000字的短故事,不排除换题材。写作部分考察 的是综合能力。要求:专业。不专业的情况包括:复述故事;改写,完全没有评论;离开作品大发议论。专业:对作品表达的主题有深刻认识。一般所选的小说都尽可能是平实的,能看出来。如何来表达的呢?借助理论分析,不要求全面,深入你所擅长的方面,如修辞风格。 理论框架六个部分 一、文学本质论 核心:文学是什么?关键词:语言、形象、反映生活、意识形态。(每章后的思考题,相当于提示。) 艾布拉姆斯解释文学的理论框架见于《镜与灯》,四个重要方面,很难用一个定义或者角度回答。关注读者——作品之间关系;从不同角度得出对文学的不同看法。

文学评论阅读

20140603 文学评论阅读 1. 《麦田里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is a bildungsroman, a novel about a young character’s growth into maturity. Holden Caulfield, however, is an unusual character for a bildungsroman because his central goal is to resist the process of maturity itself. As his thoughts about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how, Holden fears change and complexity. He wants everything to be easily understandable and fixed, like the statues of Eskimos and Indians in the museum. He is frightened because he is guilty of the sins he criticizes in others, and because he can’t understand everything around him. But he refuses to acknowledge this fear. Instead of admitting that adulthood scares and confuses him, Holden invents a fantasy that adulthood is a world of superficiality and hypocrisy, while childhood is a world of innocence, curiosity, and honesty. Nothing reveals his image of these two worlds better than his fantasy about the catcher in the rye: he imagines childhood as a field of rye in which children run and play; adulthood, for the children of this world, is equal to death—a fatal fall over the edge of a cliff. Throughout the novel, Holden seems to be excluded from the world around him. As he says to Mr. Spencer, he feels trapped on “the other side” of life, and he continually attempts to find his way in a world in which he feels he doesn’t belong. As the novel progresses, we begin to realize that Holden’s alienation is his way of protecting himself. Just as he wears his hunting hat to advertise his uniqueness, he uses his loneliness as proof that he is better than everyone else around him and therefore above interacting with them. The truth is tha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people usually confuse and overwhelm him, and his sense of superiority serves as a type of self-protection. Thus, Holden’s alienation is the source of what little stability he has in his life. As readers, we can see that Holden’s alienation is the cause of most of his pain. He never expressed his own emotions directly, nor does he attempt to discover the source of his troubles. He needs human contact and love, but his protective wall of bitterness prevents him from looking for such contact. Alienation is both the source of Holden’s strength and the source of his problems. For example, his ali enation pushes him into his date with Sally Hayes, but his need for being alone causes him to insult her and drive her away. He depends upon his alienation, but it destroys him.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年少主人公变得成熟的小说。不过,霍尔登·考尔菲尔德对成长小说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主人公,因为他的主要目标是抵制成熟这个过程本身。正如他对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看法一样,霍尔登害怕变化和复杂。他希望一切都固定、容易理解,就像博物馆里爱斯基伯人和印第安人的雕像一样。他害怕,因为他批评别人的那些罪过他自己也会犯,他很有罪恶感,也因为他不能理解周围的一切。但他不肯承认自己害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