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滋养心灵

阅读滋养心灵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王秀敏高雅吴寒

提纲

一、关于读书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二、阅读的意义:

1、丰盈强健心魂。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便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阅读文学,最珍贵的一点就是给人提供一个宽广的视野,使人看到世界的浩瀚,人世的博大,人性的复杂、优美,生命的价值,它让人胸中装有了一种宽大的情怀,有了超越自身的见识。

2、激发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形成。文学帮助人类操练想象力。它的天马行空式的优美想象,一直在诱惑和影响着人类。它使人类看到了想象的美好与巨大能量。

3 、帮助人具备长期地抵御寂寞的能力。“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帮助我们可以不必再永赖他人寻求乐趣,因为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三、强化措施:

首先是教师阅读经典,把读书当做终身功课,在阅读中建立起评判、审视经典的能力,保有守护文化精髓的良知,形成滋养年轻生命的文化自觉。

其次是引领学生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亲近经典,读有内涵的书,读传承人类文化精髓的书,建构丰美的精神家园。可以日常给学生选读感人至深的文字,经常推荐好的书籍。

关键词:阅读滋养心灵强健软实力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国家的富强之术,读书问题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被高度重视的成人、立国的根本。

一、关于我们国家的读书现状

最近几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下,全民阅读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这是我们大学生阅读的一个普遍状态。而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另据2011年网上最新统计数据,各国人均年读书量:以色列人为 64 本;俄国人为 55 本;美国计划达到每年每人读书50 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 5 本。

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和电子媒体的丰富正使现代人经历着巨大的信息爆炸,人们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之中,难以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八卦、奇闻和各种千奇百怪的趣事所形成的“零散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使人难以持续地关注更有价值的内容;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各种各样丰富而诱人的文化潮流和时尚之中,难以持续地关注和宁静地体验经典之美。

可见,我们整个社会的阅读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取决于它的物质力量,而是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阅读力量。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最大的益处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份报告,报告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那么,提倡阅读,大量阅读,深入阅读,静心阅读是当务之急。

二、读书的意义

1、丰盈强健心魂

女作家秦文君撰文说:“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并没有想掺进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而是意谓人生途中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便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她认为,阅读“文学,最珍贵的一点就是给人提供一个宽广的视野,使人看到世界的浩瀚,人世的博大,人性的复杂、优美,生命的价值,它让人胸中装有了一种宽大的情怀,有了超越自身的见识。这种胸臆,使人不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可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其实社会发展越快,阅读就愈发重要,因为它给予人理智与才能,“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从而明确追求的方向,一分钟也不迷失。作家肖复兴谈自己青年时代的阅读时表示:有些书,当时并没有看懂,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和感动,但最初的那些印象,却是和现实完全不同的,它让自己对生活的未来充满了想象,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一定发生,而那一切将会都是很美好的,又有着镜中花水中月那样的惆怅。他认为,青春季节的阅读,是人生之中最为美好的状态。那时,远遁尘世,又涉世未深,心思单纯,容易六根剪净,那时候的阅读,便也就容易融化在青春的血液里,镌刻在青春的生命中,让自己一生受用无穷。而在这些的阅读之中,文学书籍的作用在于滋润心灵,给予温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是无可取代的。的确,从读书当中获得心灵滋养,获得精神享受,对青少年时期的生命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也是不容低估的。读茨威格的历史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的一篇《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让我们了解,在6年间经历几次惨痛失败后,又顶住巨大的经济和舆论压力再一次起航,终于越过大西洋把电缆线铺设成功的事实,体会到人类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读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明了财宝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脚下;但要经过九死一生的寻找,才会有所悟;读龙应台的亲情散文《目送》,体会“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读朱光潜的随笔《谈美》,咀嚼“无所为而为”的意味;读《培根论文集》,鉴赏思辨的魅力……读书对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品读一本好书,犹如一片纯洁蔚蓝的天空,一片银白圣洁的瑞雪,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徜徉书海,就仿佛拥有了整个宇宙,斗室之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浸润其中,韵味悠悠。那么,以书为伍,就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清纯;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而丰盈,思想豁然开朗。读书帮助我们在喧嚣中静心沉潜,在尘世之外营建另一片不可或缺的精神天地。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够成为美丽的城市。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阅读的意义无比重要。

2、激发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形成。

现代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既要有“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与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有关的显性智力因素;而“软实力”则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职业心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隐性的非智力因素。“软实力”作为一个人潜在精神和价值层面能力和素质状况的反映,对一个人的长期发展即未来成长和职业成就尤为关键。而“软实力”中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在未来工作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疲于应付考试的学子们能有意识多读纯文学作品,读文史哲中的精品,在这方面会大有助益。北大中文系曹文轩教授认为,想象力一直在暗中帮助着人类操练着想象力。它的天马行空式的优美想象,一直在诱惑和影响着人类。它使人类看到了想象的美好与巨大能量。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在想象中,硬是有声有色地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纸上虚幻出来的世界,有许多在若干年后,真的由科学实现了。这就是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亲近文学的原因。从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大量科幻小说和今天的上天入地的最新科技我们已经看到了明证。一百年前捷克籍作曲家马勒受李白等人的唐诗启发,创作了交响乐《大地之歌》,表达他对人生、宇宙的探索,他的这部作品至今仍震撼人的心灵而常演不衰。

3 、帮助人具备长期地抵御寂寞的能力,

牛顿的老师艾萨克·巴罗教授指出:“爱书的人既用不着忠诚的友人,也用不着明智的谋士,他无需寻求体贴入微的旅伴,也不必寻找心地慈善的安慰者。无论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刻,还是在命运多舛的岁月,爱书的人都会用科学、阅读和思索来宽慰自己而有所寄托。”如果我们不那么绝对化地理解这段话,书籍确实给予人一份内心的富足。笔者身边就有实例,刚毕业的护士因无聊而匆忙与人同居;而爱读书的学生虽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一直没有人陪伴,但愿意泡书店,看书读报,写读书笔记。终于在几年后,靠自己已提高了的文化素养和眼光找到自己非常满意的伴侣。可以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在他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就像叔本华在《惟书有华》一文中说的;“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帮助我们可以不必再永赖他人寻求乐趣,因为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三、强化措施

首先是教师阅读经典,把读书当做终身功课,在阅读中建立起评判、审视经典的能力,保有守护文化精髓的良知,形成滋养年轻生命的文化自觉。

其次是引领学生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亲近经典,读有内涵的书,读传承人类文化精髓的书,建构丰美的精神家园。尤其是语文课,应当借助经典文本促成学生心智与语言的双重生长,把美好精纯的语言文字当做师生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做滋养性情、丰富心灵、充实思想的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

日常可给学生选读感人至深的文字。笔者最近在课堂上朗读2011年20期《读者》上登载的《就像妈妈在你身边》一文,它记录了一个妈妈临终前写给女儿五个重要人生阶段的书信,学生听得鸦雀无声,深受感动。笔者还曾读过蒙田的《热爱生命》:“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也读过印度哲学家奥修的话:“即使在痛苦之中,你也要记住,它不会永远,它将会过去,所以不要过分地被它打扰,要保持泰然自若,就好像白天和晚上一样,人生当中也会有一些喜悦的片刻和悲伤的片刻,‘自然’两种情况都有,你要将两者都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而接受它们,你要将它们看成事情就是这样接受它们。”

这样的话语让学生感到读书和生活、生命紧密相连,也让课堂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地方,一个温暖人心的地方。语文教师应该用最富诗性的美好语言,为学生建造一个远离粗俗、鄙陋、愚钝,走向精致、高雅、聪慧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摆脱物欲、脱离低级趣味的生活,是散发着人性光芒的生活,是有目的的纯洁的朴素的生机勃勃的生活。它能使学生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使他们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之中。

另外,经常推荐好书,让学生去图书馆、书店翻阅购买,如国外哲人培根、蒙田、艾默生、池田大作等人的论文集,及中国现、当代作家老舍、巴金、鲁迅、傅雷、王蒙、史铁生、周国平、迟子建等人的作品。还有一些心理学、哲学、历史方面的书籍,如马丁·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艾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傅乐成的《中国通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黑格尔的《美学》等,他们文字中的那种纯净和高雅,那种厚重和博大,那种智慧和洞达,那种气质和光华,让我们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好书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温暖和滋润,是我们品德养成、个性发展、文化熏陶的精神土壤。每一个人若想充满生命气息,让生命的智慧迸发激情,就不断地亲近名篇经典吧,用圣贤先哲的智慧和文字,活化、美化、健硕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子孙,目前更须迫切地意识到,国家欲真正富强,除经济的硬道理之外,还要有文化的软实力。

参考资料:

1、《外国著名演讲赏析》文祥丁一译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4月

2、《精美散文》第一卷唐菲主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6月

3、《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散文卷2曹文轩主编;赵丽宏点评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作者信息:王秀敏大学本科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师高级讲师,

高雅大学本科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师高级讲师

吴寒大学本科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师助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